全文|大成基金姚余栋:养老第三支柱个人账户覆盖超10亿人 几万亿进入资本市场何愁股市不稳

全文|大成基金姚余栋:养老第三支柱个人账户覆盖超10亿人 几万亿进入资本市场何愁股市不稳
2022年06月08日 13:24 新浪财经

股市瞬息万变,投资难以决策?来#A股参谋部#超话聊一聊,[点击进入超话]

  今日,2022新浪财经养老与基金研讨会于线上隆重召开。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个人养老金发展的意见》,标志着“个人养老金”新时代即将开启。而养老投资一直是大众关心的话题,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速到来,发展第三支柱已经十分迫切。广大民众尚未形成长期、持续且系统地进行养老储备的意识。养老保障产品供给层面,我们也亟需更加多元化、符合个性化需求的养老产品。

  公募基金如何助力个人养老金“落地开花”?新浪财经针对此议题举办了2022养老与基金研讨会(线上)。

  大成基金副总经理、首席经济学家姚余栋表示,在个人养老金时代,目标替代率和我们的理财目标收益率一样重要。上世纪50年代国际劳工组织制定了一个标准,如果在30年缴存,持续地滚雪球,替代率应该不低于40%。当前很多发达国家的替代率都是在50%以上,这要考虑到他们建立社保养老体系的时间比较长,无论是第一支柱、第二支柱甚至第三支柱,都是比较长时间地在滚雪球,长期积累获得这样较好的替代率。我们国家从1998年开始做第一支柱的试点,后来普及到全国。过去30多年替代率从80%现在下降到40%,总体还是逐步下降维持一个比较高的水平。国家在第一支柱在替代率方面有坚强的决心,包括党中央、国务院通过综合考虑推向的全国统筹,也是保证全国的替代率能够处于一个平均水平。

  但是,第一支柱在全球范围内也是有一些制度缺陷的,主要是当时设计的时候没有考虑到以后出生率越来越低,少子化、老龄化,以及很多国家包括中国将来进入长寿时代。到了100年以后,按照今天的出生率,我们14亿人口就剩下不到6亿人。所以,第一支柱可能扛不住老龄化、长寿时代。未来第一支柱替代率肯定是在40%以下,可能会逐渐地降到30%。

  而我们国家第二支柱的设计是企业年金、职业年金,覆盖人群往往是收入相对稳定的企业员工或者事业单位及公务员等,人员数量基本能达到5000万人。如果第一支柱替代率是30%,第二支柱涉及的5000万人可能能补上30%左右,达到60%,但是覆盖率比较小,只有几千万人。如果按目标替代率来算,想要长期维持一个40%的替代率,国际普遍需要30年滚雪球的积累,但是我们国家没有积累那么长时间。所以,对大部分人来说,要靠第三支柱把这个缺口补上。

  因此,从整个养老格局来看,养老第三支柱出台的作用不是中等收入人群的专属,不是为了所得税收入,而是覆盖中等收入、广大中低收入甚至农民的定位。第一支柱因为制度因素、时间积累等因素对于目标替代率的贡献是不够的,而第二支柱覆盖人群太少,不可能强求覆盖人群多。因此,第三支柱对中国来说就是要能保证老人有一个比较好的幸福的晚年,防止替代率跌入太低,阻止可能出现的老年贫困。所以,目标替代率有一个艰巨的使命,就是要补充替代率缺口,广覆盖。广覆盖是指覆盖从中等收入的5000万人到10亿人。所以,诞生之初的养老第三支柱跟第一支柱一样重要。

  长期来看,我们国家的目标替代率要达到40%,当中不足的部分只有靠第三支柱来补。同时,这次国务院发文,不仅是党中央、国务院高瞻远瞩,也是在人社部、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还有各个部委的共同参与下,还包括新闻媒体的帮助,第三支柱的设计有相当的飞跃性,飞跃性的核心在于,它是一个个人账户,个人用户每天都可以查到净值,关心收益。当每天都关心的时候,没有理由管理不好。比如中国的第二支柱,包括中国的401K,职业年金,在这些方面每个地方政府或者企业要求得很高,金融机构在供给端竞争非常激烈,纷纷把最好的资源投到第二支柱上。在这样的支持下,收益堪比社保,我们的社保收益目前在6%和7%,7%和8%左右。此外,未来个人养老金纳入的养老产品将相当丰富,有公募基金、理财子、券商资管、保险,金融机构之间的竞争将非常激烈,正因为此,管好的概率就非常高。

  从目标替代率角度来看,国际上参考的是在30年缴费中,最好不要低于40%。考虑到我国未来将走进深度老龄化的高原期,第一支柱的替代率还要下降,同时第二支柱本身设计就是覆盖人群相对较少,因此距离40%的缺口就需要第三支柱承担,而这个承担就要求不能仅限于中等收入群体,而是应该覆盖到10亿人,跟第一支柱一样重要。要覆盖到10亿人。

  建议可以参考已经有比较成功经验的德国李斯特计划,给予补贴以后,中低收入者会有动力、有意愿去参加这样的计划。参加这个计划以后,我们把它做得相对简单一点,不要像日本的iDeCo计划太复杂。我们广大的资产端、公募基金、理财子、保险、券商资管等都会做得很出色,这样就会形成正向循环,覆盖到10亿人,每个人都逐渐地把这个雪球滚起来,以后每年进入第三支柱的可能是几万亿。这样的长钱进入中国的资本市场,我们的资本市场何愁不稳?有了资本市场这个强大动力,加杠杆、借贷款,银行体系也就会转起来了,中国经济长期保持一个相对高的增速。有了相对高的增速,我们的第一支柱的收益率就相对比较高,第二支柱也比较好,第三支柱的收益率也比较好。所以,替代率守住40%是很有可能的。我们这样一个14亿人口的大国,10亿的人如果有替代率在40%左右,我觉得也还是比较幸福的,何况我们即将进入高收入国家。

  以下是演讲全文:

  各位新浪财经的网友、新浪微博的网友,各位领导、各位嘉宾,我是大成基金的姚余栋,也是中国养老金融50人论坛的首席经济学家。大成基金作为“老十家”,长期致力于养老事业。我们管理的社保和养老将近1000亿,业绩也是很出色的。我们对养老第三支柱是非常支持的。养老金融50人论坛是由董克用老师为秘书长,长期致力于养老体系的建设,特别是养老第三支柱,应该说起到了一个历史性的作为智库的贡献。

  我今天跟大家汇报的一个核心观点就是养老金融的格局一定要从长远上大的格局上来看这个问题。我们要从目标替代率来考虑这个问题,目标替代率的大致追求应该是国际劳工组织规定的40%左右。所以,第一支柱我们的替代率不可避免地下降。第二支柱的覆盖面不可避免地很有限。替代率的差只有靠第三支柱,所以第三支柱一定是广覆盖的,一定是补差额的,要覆盖到10亿人才是可以的。这就是我想跟大家汇报的核心观点,从开始的时候我们要看到养老第三支柱个人账户就要覆盖到10亿人,就要把我们的养老目标替代率的差额努力补足,这就是我的核心观点。

  今天我想跟大家汇报的就是这样一个个人养老金时代的格局。我想跟大家说的是我们要看到一个大的事业、大的格局,就是我们有什么样的目标替代率,这个很重要。比如你今天工作,可能60岁、65岁退休,退休以后第一个月拿的工资是跟你退休前一年的工资大约是多少比例,这个目标替代率很重要,就跟我们理财目标收益率是一样的。举个例子,退休之前拿5000块钱一个月,退休之后,比如一个月拿20%的替代率,拿1000块钱,行不行?所以,这个替代率很重要,还是拿100%的替代率,还是80%的替代率,替代率非常重要。国际上的标准,上世纪50年代国际劳工组织制定了一个标准,说你如果在30年缴存,持续地滚雪球,替代率应该不低于40%,这是它笼统说的30年缴存。我们看到很多发达国家的替代率都是在50%以上,也是相当高的。这要考虑到他们建立社保养老体系的时间比较长,无论是第一支柱、第二支柱甚至第三支柱,都是比较长时间地在滚雪球,长期积累获得这样一个比较好的替代率。我们国家从1998年开始做第一支柱的试点,后来普及到全国。这30多年以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当时我记得从辽宁省开始试点,然后到全国,现在有10亿人参保,农村当然也有一些农村型的养老补贴。

  第一支柱的成就覆盖面之广,而且过去30多年替代率从80%现在下降到40%,总体还是逐步下降维持一个比较高的水平,也是很不容易的。所以,我们国家在第一支柱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这是不可否认的,过去退休的父辈们退休有这么好的替代率,他们的晚年总体应该说过得还是不错的,看到了替代率国家在第一支柱的坚强的决心,包括今年开始的全国统筹,也是党中央、国务院综合整个考虑的,推向了全国统筹,也是为了保证全国大致的一个平均水平。

  但是我们看到第一支柱在全球范围内制度上是有缺陷的,主要是当时设计的时候没有考虑到以后出生率越来越低,少子化、老龄化,很多国家包括中国将来进入长寿时代,泰康的董事长陈东升先生一直在说长寿时代,我是非常认同的,这样我们的替代率在第一支柱不可避免地会逐渐降低,我们从80%已经降到40%了,将来还会逐渐降低。因为老人越来越多,现在2020年全国人口普查,大约65岁左右占14%左右。2035年65岁以上就占20%,已经是深度老龄化社会。2035年以后是什么呢?用养老金融50人论坛秘书长董克用老师的话说,2035年之后进入高原期,它下不来了。到了100年以后,按照今天的出生率,我们14亿人口就剩下不到6亿人,那老祖先留下的壮美的河山谁来守?这是不可避免的事。所以,第一支柱有先天的制度缺陷,就是扛不住老龄化、长寿时代。所以,我们的第一支柱替代率还会下降。我相信咱们国家会非常努力地要充实第一支柱,保证尽可能高的替代率,这是首先要解决的,当然以后肯定是在40%以下,可能会逐渐地降到30%。

  我们再看第二支柱,第二支柱的设计是企业年金、职业年金,往往都是收入相对稳定的企业或者公务员、相关的事业单位做的事情,它的覆盖人群,设计之时就是相对少的,大数满打满算就是5000万人。比如第一支柱替代率是30%,第二支柱涉及的5000万人可能能补个30%左右,能达到60%,退休生活也不错,还算可以,但是设计的时候覆盖率比较小。如果我们按目标替代率来算,我们想长期维持一个40%的替代率,国际上说30年滚雪球滚的,我们很多人第一支柱是15年拿社保也是可以的,只是咱们没有积累那么长时间。所以,对大部分人来说,要靠第三支柱把这个缺口补上。第一支柱的替代率离40%下降多少要靠第三支柱补上,如果第一支柱维持30%,第三支柱要补上10%;第一制度如果确实没办法,将来老人太多了,即使国有资产的注入也很难保证替代率,可能(替代率)是20%,我们要靠第三支柱补上。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的整个养老格局一定要注意,在养老第三支柱出台的时候就要认知这个问题,它的作用可不是为了中等收入人群,不是为了所得税收入,比如月均8000以上的,我猜测可能也就是3000万人、5000万人,不是中等收入人群的专属,它是覆盖中等收入、广大中低收入甚至农民的第三支柱定位才是合适的。因为第一支柱本来就不够,不够有很多原因,有制度因素,我们滚雪球的时间太晚了,投资收益率有限,一系列的因素。尽管我们做了巨大努力,还会继续努力。第二支柱覆盖人群太少,不可能强求覆盖人群多。所以,第三支柱对中国来说就是要保证老人有一个比较好的幸福的晚年,防止替代率跌入太低,阻止可能出现的老年贫困。所以,它有一个艰巨的使命,就是要补充替代率缺口,广覆盖。广覆盖到什么程度?要从中等收入的5000万人到10亿人。所以,诞生之初的养老第三支柱就应该跟第一支柱一样重要。

  这是想跟大家主要汇报的,我们的目标替代率长期还是要达到40%,不足部分只有靠第三支柱来补。同时,这次国务院发文,党中央、国务院高瞻远瞩,人社部、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还有各个部委(共同参与),我们新闻媒体的帮助,我觉得第三支柱的设计还是带有相当的飞跃性,飞跃性的核心它是一个个人账户,个人帐户的意义是你每天都可以查到净值,每天都关心收益。当每天都关心的时候,他没有理由做不好。我们看我们的第二支柱,中国的401K,包括职业年金,每个地方政府或者企业要求得很高,金融机构在供给端非常卷得竞争,把最好的资源投到第二支柱上。收益堪比社保,我们的社保收益非常好,都是6%和7%,7%和8%。因为是个人账户,是可以继承的,所以,你一定会每天关心净值。而且这是广纳入,公募基金也纳入了,理财子纳入了,券商资管、保险全部纳入了,我们可以想见将来的养老产品是相当丰富的,而且金融机构之间的竞争是非常激烈的。正是因为激烈,它大致上管好的概率也非常高。

  我们国家好饭不怕晚,终于出台了养老第三支柱,主要是个人账户的可继承性,相当于一个无门槛的家庭的信托计划。这样也鼓励我们在退休之后,如果你的目标收益率不够,可以多工作,多工作、多积累,相当于家族的一个简单的信托计划。

  同时我们要看到怎么样把养老第三支柱开始之初就做到定位于10亿人甚至更多,我们要考虑到中国的所得税结构,我们的所得税结构还是非常友好的,特别照顾中低收入者。月均5000块钱以下是不缴税的,5000块钱以上还有6项抵扣,现在三胎也有抵扣。所以,估算起来可能月均8000块钱以下是不缴税的,8000块钱以上的人群可能就5000万左右这个数字。如果目前这个政策只能是覆盖3000到5000万人,一年一个人假如说满交,可能就是12000,就是3000亿进到我们的资本市场里。3000亿,十年积累,也就是3万亿左右,很慢。我们看到美国的第三支柱IRA账户已经积累到13万亿美元了,它的整个养老大概占它的资本市场的一半左右。它从90年代推出个人账户以后,第三支柱会初期地成功,超过第二支柱和第一支柱。这样的话就有长钱进入股市,就稳定资本市场了,它就会形成正向循环。

  所以,我想跟大家报告的是,首先建议仿照德国“李斯特计划”,李斯特计划很成功,从2000年开始推,推了20年,迅速改变了它的第一支柱独大的局面,整个覆盖率接近20%。能不能财政补贴中低收入者,凡是不交个人所得税的中低收入者,但还在社保之中,因为人家第一支柱也交了8%的个人的社保,那一块目前是计账式的,补贴也应该。比如根据情况可以设计,我觉得花不了多少钱。比如说一个月100块钱一个人,全年也就是一两千亿,但是带来的覆盖面是巨大的。所以,李斯特计划是成功的,我们国家因为10亿人因为也在第一支柱交了8%的个人社保。所以,这是可以做的,效果是可行的。

  第二,要注意日本的iDeCo计划。日本iDeCo计划也是当年补充第一和第二支柱,想让社会上很多的灵活就业者也参与。iDeCo计划做得也相当成功,但是它有一个问题,在于它太复杂,需要人投资的金融素养太高,而且扩展到全民太晚。咱们这个国务院一发文,一下子基本上就是10亿人的范围,比iDeCo计划更超前。但是在让老百姓选择的时候,还是希望简单明了,甚至默认式地选择。我也为公募基金做一个插播广告,公募基金在权益中应该说在国内是做得最出色的,你是直接投公募基金也好,还是通过其它的金融产品间接投公募基金,对公募基金都是一个巨大的促进。公募基金再通过投优质的上市公司,就支持了中国经济的资本市场的长期发展,当然跟其它金融机构是一道。

  参考德国的李斯特计划,借鉴日本的iDeCo计划,补贴中低收入者,同时让它简单明了、全民性,一定会超出预想的成功。

  我再汇报一下,如果我们说逐渐覆盖到10亿人,像第一支柱一样,都难以想象我们一年可能就是好几万亿进入我们的资本市场。如果按二八分一下,可能一年至少1万亿进入我们的股市,十年进去十万亿,还有第一支柱,还有社保,这种长钱进入我们的股市,何愁股市不稳?它就形成一个正向的生态圈。我们锁定了一个长期的家庭的类似于信托,覆盖十亿人,每年都有上万亿进到资本市场里,资本市场配置到优质的上市公司,而且我们的注册制也打开了,我们这么大的人口基数,这么多的市场主体,上市也相对便利,还有退市机制。所以,一定能够培养出伟大的公司,它会潮涌的,它就会形成一个长钱对接优质上市公司的这样一个良性循环。这种情况不断地给我们的企业部门补充权益投资,它就可以自动地加杠杆,敢于负债,敢于贷款,企业部门稳了,中国经济也没有问题,中国经济增长没有问题,我们的第三支柱账户的收益率就不会差。不会差以后,它就正向循环了,最终咱的替代率就能维持,包括第一支柱替代率也能守住一个比较合适的水平。

  最后跟大家汇报一下,我们一定要从目标替代率来看这个问题。国际上参考的是在30年缴费中,最好不要低于40%。考虑到咱们国家第一支柱建立比较晚,覆盖面已经10亿人了,将来老龄化迅速上坡,上坡三五年之后有一个深度老龄化的高原期,所以第一支柱的替代率还要下降,这个事实要承认。下降以后,第二支柱本身设计就是覆盖人群相对少的,这个离40%的缺口就无可避免地需要第三支柱承担,而这个承担就要求不能仅限于中等收入群体,而是应该覆盖到10亿人,跟第一支柱一样重要。要覆盖到10亿人,建议可以参考已经有比较成功经验的德国李斯特计划,我们就是给补贴。补贴以后,中低收入者会有动力、有意愿去参加这样的计划。参加这个计划以后,我们把它做得相对简单一点,不要像日本的iDeCo计划太复杂。我们广大的资产端、公募基金、理财子、保险、券商资管等都会做得很出色,这样就会形成一个正向循环,早点滚雪球,早点广覆盖,覆盖到10亿人,每个人都逐渐地把这个雪球滚起来,以后每年进入第三支柱的都可能是几万亿。有这个长钱进入中国的资本市场,我们的资本市场何愁不稳?有了资本市场这个强大动力,加杠杆、借贷款,银行体系也就会转起来了。转起来以后,中国经济长期保持一个相对高的增速,那还用愁吗?有相对高的增速,我们的第一支柱的收益率就相对比较高,第二支柱也比较好,第三支柱的收益率也比较好。所以,替代率守住40%是很有可能的。我们这样一个14亿人口的大国,10亿的人如果有替代率在40%左右,我觉得也还是比较幸福的,何况我们即将进入高收入国家。

  所以,我想跟大家汇报的是从一个格局上来看,要把第三支柱看得跟第一支柱一样重要,要想象它会覆盖10亿人才行。这个制度设计一定要从开始做,不要等到10年、20年之后再想起这个问题来,我们共同努力,大成基金还有我作为首席的中国养老金融50人论坛,还有各位领导、专家们、新浪财经的各位网友们、各位媒体们,我们是历史中人,我们一点点努力,把这个制度设计好了,就像阿基米德杠杆似的,就撬动起来,让中国经济乘风破浪,让我们中国进入深度老龄化时有一个更加幸福、安稳的老年生活,谢谢大家!

新浪声明: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责任编辑:王涵

相关专题: 2022基金嘉年华专题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12-06 星源卓镁 301398 --
  • 12-05 国航远洋 833171 5.2
  • 12-05 丰立智能 301368 22.33
  • 12-02 康比特 833429 8
  • 12-02 汉维科技 836957 6.5
  • 产品入口: 新浪财经APP-股票-免费问股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