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万飒女子,撑起金融圈半边天!她们掌舵3.79万亿市值,每4位基金经理就有1个“她”

500万飒女子,撑起金融圈半边天!她们掌舵3.79万亿市值,每4位基金经理就有1个“她”
2023年03月08日 21:33 媒体滚动

股市瞬息万变,投资难以决策?来#A股参谋部#超话聊一聊,[点击进入超话]

  来源:新财富杂志

  在中国,女性就业人员比重达43.5%,3.27亿成年女性在各种岗位上发光发热。金融领域的女性从业者比重高达58.2%,在各行业中排名第三,同时,越来越多女性朝着核心职位进发。

  新财富统计发现,近年来,女性基金经理、分析师及上市公司高管的占比均不断上升,7大核心职群女性占比已达24%。在A股上市公司中,女性高管更多掌握“财政大权”,担任财务总监一职的比例最高,担任监事会主席和董秘的比例旗鼓相当,担任董事长和总经理的女性仍相对较少。

  作者:唐辉俊

  (2023金融圈女性生存报告)

  ChatGPT大火,引发无数网友对于职业前景的担忧。在关于哪些岗位或将被取代的提问中,初级律师、传媒、客服、教师、财会、文秘等均是被高频讨论的关键词,而这些行业通常被认为女性从业者占比较高。

  事实上,女性的职场焦虑由来已久,“内卷”的金融领域更是如此。

  尽管在这一领域,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以及女性接受高等教育的比例持续上升,男女从业者在技能上的差异已逐渐被抹平,从业者中的女性占比不断上升,众多女性凭借自身努力,掌握更多的话语权,但新财富的统计仍显示,资本圈核心职位上的女性数量依然偏少,且在薪资上无法与男性比肩。不过,女性在共情能力、沟通能力以及多项工作同步处理能力等方面的优势,正使其在职场上发挥更多积极作用。

  作为国内最早关注金融圈女性职群发展的财经媒体,新财富已经连续五年发布《金融圈女性生存报告》,从自我成长以及多元角色的平衡角度,记录金融圈女性的发展与困扰,推动“她力量”的发挥与性别平等。

  01

  基金经理:每4位中就有一位女性,投资风格更稳健

  在中国,有多少女性参与就业?

  《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11—2020年)》终期统计监测报告显示,2020年,女性就业人员占全社会就业人员的比重达43.5%,比2010年增长39.5%,更多女性选择投身职场。

  对照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中国女性人口为68844万人,占比为48.76%,而2020年末全国就业人口为75064万人,可以发现,国内有32653万成年女性在各种工作岗位上发光发热。

  《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21—2030年)》提出的目标是,就业人员中的女性比例保持在45%左右,城镇单位就业人员中的女性比例达到40%左右,高级专业技术人员中的女性比例达到40%。

  如果将范围缩小至整个金融行业,其中部分目标已超期完成,根据《中国劳动统计年鉴2021》,2020年在城镇单位女性就业人员占比的行业排名中,除了教育、卫生行业外,金融行业超越住宿行业,成为女性就业的第三大行业,女性就业人员占比达58.2%,较上一年上升2.4个百分点。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1年金融业就业人员为818万人,结合金融行业女性就业占比情况可推断,目前我国拥有约500万女性金融从业人员。尽管2021年金融就业人员相比于2020年的859万人、2019年的826万人明显下降,但年均工资150843元,显示仍持续提升。

  在金融领域,证券行业同样显示出“妇女能顶半边天”的态势。据券商中国记者对中国证券业协会数据进行统计,截至2022年3月4日,国内共有证券从业人员34.51万人,剔除证券经纪人后,106家证券公司共有29.06万名正式员工,其中包括13.56万名女性,比重为46.65%。

  整体看,金融行业中的女性不仅出现在柜员、客服、营销等基础岗位上,投资、研发、资管等核心业务岗位同样不乏女性身影,而在专业人员云集的基金公司,每4名基金经理中便有一名女性。

  根据Wind数据,截至2023年2月,3330位基金经理中,女性有886人,占比为26.6%,呈逐年提升之势(图1)。女性基金经理的平均年龄为44.4岁,略低于男性的45.8岁。

  作为典型的知识人才密集型行业,公募基金行业汇聚了顶尖人才。盘点基金经理的学历可以发现,“高学历+国内外名校”为基本配置,在886位女性基金经理中,797位拥有硕士学历,占比达90%;博士学历占比约为5%;学历为学士的多是2010年之前入行的资深从业者(图2)。从毕业院校来看,这些女性基金经理大多来自“清北复交”等国内顶尖院校,以及上海财经、中央财经等顶尖财经类高校,专业则以金融学、经济学、管理学等为主。

  对比男女基金经理的在管基金规模与回报率,可以发现,女性平均管理的基金规模为163亿,远高于男性的100亿元。而管理规模在千亿级以上的女性基金经理有28位,显示女性的投资能力逐渐得到市场的认可。

  其中,在管基金规模最大的为来自天弘基金的刘莹,截至2023年2月,其在管基金12只,规模达7756.73亿元,以货币市场基金为主,天弘余额宝为其管理规模最大的单只基金(2022年末基金规模达6892.74亿元)。刘莹为中国科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硕士,具备6年投资经验。

  管理规模在千亿级以上的女性基金经理共有28人,包括广发基金的任爽、温秀娟,兴证全球的翟秀华,博时基金的魏桢,华安基金的孙丽娜等。

  新财富进一步分析Choice数据发现,在货币基金、债券基金等风险收益相对偏低的固定收益类产品中,女性基金经理占比更高。截至2023年2月中旬,全市场约一半的货币基金、1/3的债券型基金(包括短期纯债型基金、中长期纯债型基金、被动指数型债券基金、QDII债券型基金、混合型债券基金、债券型FOF等),由女性基金经理挂帅,显著高于男性基金经理占比(图3)。这或与女性审慎的风格有关。

  不过,随着公募基金行业蓬勃发展,权益投资行列也出现了越来越多女性基金经理的身影,且战绩不俗。譬如来自中欧基金的“医药女神”葛兰,其管理的中欧医疗健康混合A,任职以来回报率达175.47%;工银瑞信的袁芳,其管理时间最久的基金工银瑞信文体产业(2022年11月18日离任),自2015年12月30日任职以来,7年年化收益率超过18%,累计收益率达到226.91%。

  在回报率上,截至2023年2月,男性基金经理的几何平均年化收益率为5.57%,女性的收益率则为4.13%,相较于上一年男女性收益率分别为11.02%、8.18%,差距逐渐缩小。其中,收益率最高的女性基金经理是建信基金的袁蓓,其管理的所有基金几何平均年化收益率高达50.29%。

  从职业轨迹看,女性基金经理平均任职1.13家基金公司;而男性平均任职1.17家,相对而言,女性展现出了更高的职业稳定性。

  02

  分析师:女性占比近四成

  将目光转向卖方研究领域,可以发现,女性分析师不仅数量逐年增加,也有更多女性凭借过硬的专业能力获得行业认可。

  Choice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2月15日,证券业协会登记的证券分析师共有4068名,其中,女性1526位,占比达37.51%。

  拥有百人以上分析师团队的证券公司共11家,其中女性分析师占比最高的是中金公司,比重达到49.78%。此外,申万宏源证券、兴业证券海通证券华泰证券的女性分析师占比同样在40%以上,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图4)。

  整体来看,万联证券的女性分析师占比最高,其11名分析师中,有8名为女性(图5)。此外,外资背景的券商研究所,女性分析师占比更高。有业内人士曾指出,外资机构总部对女性员工群体有一定的比例要求。

  在管理层面,海通证券、中信建投东吴证券、安信证券、财通证券、野村东方等券商研究机构负责人均为女性,迥异于早年行业管理层清一色为男性的格局。证券研究行业,女性的成长令人瞩目。

  03

  董事长:平均年龄52岁,掌握3.79万亿市值

  在上市公司决策层中,女性亦开始掌握越来越多的话语权。MSCI发布的《2021年女性董事比例进度报告》显示,2021年,中国上市公司的女性董事占比从2020年的13%上升至13.8%,且在5年间提升超过5个百分点。尤其是在女性担任CEO及CFO的公司占比上,中国已超过国际平均水平。

  新财富统计显示,截至2023年2月15日,5086家A股上市公司中,女性掌门人约314位,相较于去年增加51位;占比达6.17%,在去年的基础上也有明显提升。较去年同期而言,新增加的约356家上市公司中,有14.32%的企业为女性所掌管,显著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这些女性董事长一共掌握A股3.79万亿元市值,占A股上市公司总市值比重约为4%。她们掌管的企业以大中型为主(图6)。

  314位女性董事长的平均年龄为52.7岁,相较于男性董事长群体而言,整体更年轻。她们之中,拥有硕士以上学历的达60%以上,高于男性董事长的55%,整体来看,女性掌门人拥有更高的学历背景。

  A股女性董事长中,亦不乏二代接班人的身影。4位30岁及以下的女性董事长,包括来自信邦制药(002390)、赫美集团(维权)(002356)、深天地A(000023)与春立医疗(688236)的安吉、郑梓微、林思存、史文玲,都属此列,她们几乎都拥有海外留学背景。

  A股最年轻的女性董事长,为1998年出生的史文玲,现任春立医疗董事长,毕业于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拥有市场营销与运营管理双学位。2022年3月起,年仅24岁的她加入春立医疗。资料显示,史文玲为春立医疗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史春宝与岳术俊的女儿。

  从行业分布看,32个申万一级行业中,医药生物、计算机、基础化工等领域的女性董事长占比较高,这些行业的上市公司数量也比较多(表1)。

  从薪酬看,2021年,梅花生物(维权)(600873)的王爱军以1191万元的年薪,成为A股薪资最高的女性董事长。而在A股薪酬排名前10的女性董事长中,拥有硕士及以上学历的占比达70%。随着科创类上市公司增加,高学历更将是女性高管的财富密钥之一(表2)。

  04

  总经理:人均薪酬超百万,一成未读本科

  截至2023年2月15日,A股上市公司中的女性总经理达到424人,占比约为8.34%,较上一年度略有提升。她们平均年龄约49.5岁,2021年平均薪酬约125万元,较上一年增长了8.7%,与男性总经理相比,女性总经理在薪酬方面仍有一定的差距(图7)。

  新财富统计发现,这424位女性总经理中,52位学历在专科及以下。

  她们之中,薪酬最高的为蓝思科技(300433)的周群飞。这位1970年出生的董事长,于1990年进入光学玻璃行业,1993年创立恒生玻璃表面厂,2003年创办深圳市蓝思科技有限公司,2011年6月至今担任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蓝思科技的市值一度突破千亿。

  “纯打工人”行列中,薪酬最高的是达安基因(002030)的总经理黄珞。这位80后毕业于中山大学工商管理专业,拥有管理学硕士学位。2021年,其薪酬高达651万元,在A股女性总经理中排名第六。2023年1月底,达安基因发布的业绩预告显示,预计公司2022年年度归母净利润为51-58亿元,同比增长40.95%-60.3%。

  05

  监事会主席:平均年龄46岁,最年长者已87岁

  A股上市公司中,有1415家公司由女性出任监事会主席,占比约为27.82%,与上一年持平。她们以70后、80后为主,平均年龄约46岁,与男性监事会主席相比更年轻(图8)。

  女性监事会主席中,年龄最大的为华岭股份(430139.BJ)的章倩苓。这位1936年出生的女性,如今已87岁高龄,毕业于复旦大学物理系,本科学历,1960至2001年历任复旦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复旦大学专用集成电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发起人及首任主任,为典型的高知“女神”。

  事实上,一些长期由男性主导的科技领域,正越多越多出现女性领导者的身影。据德勤估计,2019到2022年,全球女性科技劳动力占比增加6.9%,在技术岗位中的份额增加11.7%。2022年,全球大型科技公司中约1/4的领导职位由女性担任,较2019年增幅超过4个百分点。

  06

  财务总监:占比1/3,薪酬差距依然显著

  作为女性占比相对较高的岗位,截至2023年2月15日,A股上市公司中,女性财务总监的人数达到1726位,占比达33.9%。其平均年龄47岁,与男性相当。2021年,女性财务总监的平均薪酬为70万元,较上年进一步提升,相较之下,男性财务总监平均薪酬为79万元,差距依然显著(图9)。

  相比男性,女性CFO的优势是细致、耐心、相对注重细节,善于与人沟通,可以通过女性特有的柔性与经营层进行有效沟通。同时,在团队管理中,女性具有更深的洞察能力,善于从人性出发去管理团队,给予团队成员更多的尊重。

  A股最年轻的财务总监,是1995年出生的王洁,她2020年8月任江苏阳光(维权)服饰有限公司财务经理,2022年3月至今任职于江苏阳光股份有限公司财务部。年龄最大的财务总监,为中润资源(维权)(000506)的郑玉芝,这位1954年出生的CFO拥有加拿大皇家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是高级国际财务管理师(SIFM),同时也是中润资源的董事长。

  当下,财务数字化成为财务人面临的最大挑战。面对这一趋势,不少女性CFO认为,个人应该具备终身学习能力,微观上加强对公司业务的理解,宏观上对企业战略给予配合,充分利用数字化工具,为管理层提供更全面、更深入的信息支持。

  07

  董秘:80后当家,硕士学历成主流

  在上市公司高管中,女性董秘的数量达到1631位,较上一年增长11.63%。女性董秘占A股上市公司董秘的比例达到32.06%,3年来持续提升。

  相较于其他高管,女董秘整体较为年轻,平均年龄为43岁,略低于男性的45.7岁,与上一年持平。70后、80后是女性董秘中坚力量,占比达84%(图10)。

  董秘群体同样属于高学历代表,硕士及以上学历占比约为54.36%,较去年提升约7个百分点,显示出年轻一代董秘拥有更好的教育背景。

  女性董秘2021年的平均薪酬为71万元,低于男性董秘78万元的平均年薪。与上一年相比较,二者薪酬差距拉大。

  2021年有272位女董秘获得百万薪酬。薪酬最高的为来自生益科技(600183)的唐芙云,其年薪为636万元;最低薪酬为正川股份(603976)的刘茜微,年薪仅1万元,但这主要是因为其接任董秘时间为2021年12月。任期满一年的董秘中,薪酬最低的是来自沪江材料(870204)的詹璇,全年薪酬为9.96万元,与最高者薪酬相差62.6倍,显示出较大的个体差异。

  08

  凝聚女性力量,ESG助推女性领导力崛起

  由于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相契合,近年,ESG理念在中国快速落地。

  多元包容、开放共享是ESG的核心理念之一,性别多元化是ESG的重要议题,员工与董事会成员在年龄、性别、种族、专业与教育背景等方面的多元化都被倡导,因此,越来越多上市公司致力于推动性别多元化进程,女性职场力量正在收获越来越多的关注。

  女性管理者可提供多元的视角、独到的思考,推动企业强化ESG管理、加速绿色低碳转型,将可持续发展理念纳入企业的长期战略。

  也有多项研究表明,女性领导者能为股东创造更多价值。譬如,2012年瑞士信贷的研究显示,董事会拥有至少一名女性的公司,股价表现好过全是男性董事的公司,市值低于100亿美元的公司尤其明显。MSCI的研究显示,MSCI全球指数成份股中,拥有“女性领导力”的公司2009年12月至2015年8月的年均资本回报率为10.1%,而其他公司仅为7.4%。2018年,麦肯锡一份对亚洲的研究指出,高管中女性占最高四分位的公司,ROE(净资产收益率)和EBIT(息税前利润)比高管团队没有女性的公司分别高出44%和117%。

  不过,虽然越来越多的企业重视女性力量乃至领导力的发挥,职场上,女性仍然面对更大的压力。

  新财富过往的调查表明,女性职场压力之一来自于性别。金融圈女性所遭遇的职场性别偏见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女性要承担更多家庭责任”、“女性无法适应高强度工作、高频出差等”与“生育休假”。

  家庭、婚育问题,普遍是职场打拼女性的最大困扰。智联招聘发布的《2022中国女性职场现状调查报告》显示,在三胎放开的背景下,61.2%的女性在求职中被问及婚育情况,高于2021年的55.8%;38.3%的女性表示婚育影响职场前景;11.9%的女性表示因性别升职加薪不顺。

  近期,“我国女性终身无孩率接近10%”的话题冲上热搜。官方数据显示,女性平均初婚年龄从20世纪80年代的22岁升至2020年的26.3岁,初育年龄推迟到27.2岁,育龄妇女生育意愿走低。女性在家庭、职场之间身份切换的矛盾,是导致生育意愿下降的原因之一。

  技术进步之下,女性又平添新的职业焦虑。新财富近期的公开调查,同样印证了这一点,在面对ChatGPT所带来的的职业影响时,32%的人认为ChatGPT有可能会取代自己的工作。不过,在回答“如何面对ChatGPT带来的职业冲击时”,绝大部分人保持乐观,其中,超过60%的人选择不断学习新技能以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在强大的人工智能时代,利用ChatGPT的功能让自己的工作更为高效。正如ChatGPT所“安慰”我们的那样,“人类和人工智能将共存和协作,而不是相互替代”。

  可以预见,随着女性自身的成长,以及性别平等持续受到社会关注,“她力量”将获得更大的作为空间,女性领导力也可望进一步提升,女性将在更为广阔的舞台上,积极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

炒股开户享福利,入金抽188元红包,100%中奖!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责任编辑:吴剑

基金经理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3-17 苏能股份 600925 6.18
  • 03-17 海通发展 603162 37.25
  • 03-16 联合水务 603291 5.86
  • 03-13 安达科技 830809 --
  • 03-10 宿迁联盛 603065 12.85
  • 产品入口: 新浪财经APP-股票-免费问股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