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最贫穷的10%美国人饱受通胀之痛!美国政府缺乏政策协调,美联储或被迫维持长期宽松
通货膨胀正严重影响着最贫穷的10%的美国人,因为美联储持续的宽松引发的通胀正不断推高房价和杂货的价格,而疫情使得失业率飙升,这使得这10%的人口不得不面临更大的经济压力。
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疫情已经对于这部分人口造成了不成比例的影响。对于这10%的弱势人口,通胀的加速程度高于其他美国人。但是对于美联储而言,则一切照旧。
另一个值得担心的是,随着7月末额外600美元的失业救助告终,美国政府可能难以拿出一个令市场满意的方案和计划,这可能迫使美联储继续维持宽松甚至扩大刺激的规模,这可能加剧经济中通胀的风险。
疫情:对弱势美国人的经济三重威胁
在疫情爆发前,创纪录的美国就业数据给了市场一个错觉,即美国的就业市场正处于市场最紧俏的阶段,但是实际上是因为长期不稳定的兼职服务工作填补了部分缺口。
但是疫情却让这一切暴露了出来,一个显而易见的标志是美国经济中规模最大,最脆弱的部分出现了大规模裁员。
令人惊讶的是,对于这些工作者中的大部分人来说,在他们追求幸福的过程中,有两个明显的逆风。
首先是一个简单的事实,蓝领工人更容易感染。如果不能远程工作并且没有被解雇,那么他们很可能会每天上班,并使自己处于危险之中。
其次,即使避免被解雇,也没有生病,但这部分人口财务承受的压力可能更大。因为底层10%人口所面临的通胀率比最富有的10%人口所面临的更加严重。
与疫情相关的通胀正在加剧最底层10%的家庭压力。
这意味着杂货和住房等必需品的价格目前正在上涨。对于富人而言,不用担心食品成本高昂,而拥有的自住房价格上涨也将是一个巨大的机会。而这些是10%的弱势人口所不具备的。
在过去三个月中,美国10年实际利率从0.60%下降至-0.73%。实际负收益率本质上表示通货膨胀或购买力下降,实际利率可能会进一步下滑,因为美联储不太可能在短期内停止购买国债。
每一次危机都使得财富不平等加剧
美联储的政策显示是造成这种不平等的原因之一,因为他们倾向于集中精力维持现状。超低利率和量化宽松有助于增强信心,但同时也导致资金主要流入金融资产。
华尔街的论点是,如果不救助公司,就不会有工作。但反过来,这导致了高昂的房价,股票市场呈V形复苏。
许多呼吁要求“取消租金”或采取其他刺激措施以帮助支付住房成本的人并没有意识到,他们将导致城市中心巨大财富不平等的周期永久化。
美国政府或无法再次实施同等规模的刺激措施,加大美联储的政策压力
另一个可能迫使美联储继续实施刺激的原因是,美国政府可能很难出台更加有利的刺激措施。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此前多次呼吁需要政府的协同配合,因此美国强有力的财政刺激缓解了美联储的压力,一定程度上也对美元构成了支撑。
但是现在越来越多的迹象显示美国政府的下一个财政刺激方案可能会让市场感到失望,或者说可能根本就不存在第二轮刺激。这可能有三个因素:债务过多,失业率下降,党派政治可能无法达成妥协。
1.债务过多
注:这个数字不包括最新的刺激措施
美国的债务目前约为26.5万亿美元,相当于每人超过80000美元。但是美国每一个纳税人应该都心知肚明,是否承担的起这一数字,因为这是通过高额税率或通货膨胀来实现的。
美国已经在疫情引发的经济衰退的刺激上花费了2.4万亿美元,高于巴西的整个GDP。这笔巨额款项将增加预算赤字,并使国家债务达到二战以来前所未有的水平。
这使得美国政府不得不将最高边际税率提高到92%,以控制局势。未来几年还会再次发生这种情况吗?
2.失业率正在下降
注:失业率仍然很高,但是事情似乎正在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失业率下降速度快于预期。议员们不想通过发放现金,从而激励人们去找工作。尽管市场仍存在救济金缺口,但是总体而言情况已经明显改善。
6月失业率为11.1%,较之5月13.3%,并在4月14.7%有所下降。尽管从历史的角度来看这仍然很糟糕(危机爆发前为3.5%),但这种积极趋势预计将持续下去。国会议员们将在本月底撤消部分增加的失业救济金,以激励人们寻找工作。
3.政治因素
目前共和党和民主党在刺激方案的事实上存在着巨大的分歧。
例如,5月,参议员卡马拉·哈里斯(Kamala Harris)以及伯尼·桑德斯(Bernie Sanders)和埃德·马基(Ed Markey)提出了一项法案,这项法案将为年收入在12万美元以下的美国家庭提供高达2000美元的补贴,另外还将为三个孩子的每个孩子提供2000美元补贴。
虽然这样的立法对挣扎的美国人来说意义重大,但显然不会获得批准。
而在一些其他事项上,包括延长失业救济金还是停止失业金救助问题上,共和党和民主党也分歧明显。
即使最终双方可能达成一个折中的方案,但是对于美国经济所面临的压力而言,可能会显得不那么及时甚至有些乏力,这可能迫使美联储维持甚至采取更多的刺激措施以支撑经济。
责任编辑:郭建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