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看待马云的“狂言”?

怎么看待马云的“狂言”?
2020年10月27日 19:12 新浪财经综合

  原标题:怎么看待马云的“狂言”?

  小镇诗人

  水皮杂谈 一家之言 兼听则明 偏听则暗

  其实这个批评性的解读正说明了问题。这种差异只是说明在透明度、成本(包括信息获取、反欺诈成本、造假成本)上,不同场景中可能存在差异。在全面在线化的情况下,信息流和大数据为什么不会是未来更有效的方式呢?

  这中间的创新应该很多,一类是抵押物及其凭证的在线化,比如区块链,一类是以信息流和大数据独立展开评估。

  很早以前,小松在自己的工程机械上都安装了发射器,因此编制了著名的小松指数,分析师信赖这一数据更胜统计局数据。但为什么到了信贷领域,却不认为技术会发挥更大的价值?

  三,监管是宽松的还是过度的?

  在大环境下过去的环境当然还是鼓励创新的。

  但最近若干年,一些监管措施真的是出于防范风险的考虑吗?这一点当然会有不同解读。

  举两个例子,一个是对余额宝的限制。余额宝规模很大很重要,但另一方面它也是典型的零售型货币基金,对零售型货币基金做出过多的监管安排,这和专业人士对于流动性、系统重要性的认识真的是一致的吗?

  另一个是对资产证券化的资本金约束。

  众所周知,一家公司自己发债是依靠主体信用;借 10 亿银行贷款可能依靠主体信用,也可能需要抵押,抵押股权或者担保;

  一家公司决定将资产拿出来证券化,设计 ABS 这种东西的时候,就是为了摆脱前两者,转而依赖资产本身的质地。

  从这个角度来说,对资产证券化的限制,差不多类似于为了预防老年痴呆症来给小朋友服药。

  回到争议本身,其实新旧参与者正在不断“合流”。

  过去若干年,最优秀的商业银行正在不断学习对手,不断拓展自己的方法论。新旧机构在获客、资金、风控甚至 IT 系统上的相互交叉也越来越多。

  从聆听、学习而不是对抗的角度出发,外滩论坛会有更多的内容值得监管、企业、银行、新金融参与者之间相互促进,共同探讨。

  比如周小川行长说的就值得所有人思考:年轻人的负债率上升到底是不是好事?

  按照这个发展速度,它很快就会越过到底有没有“系统”,到底是什么思维这些,成为横在所有参与者面前最大的问题。

  作者:Mr吴有话说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责任编辑:杜琰 SF007

马云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10-30 利扬芯片 688135 --
  • 10-29 蚂蚁集团 688688 68.8
  • 10-28 五洲特纸 605007 10.09
  • 10-28 金富科技 003018 8.93
  • 10-28 豪森股份 688529 20.2
  •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