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讯 10月17日消息,由北京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北京市石景山区人民政府和北京金融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共同主办的“2019中国银行保险业国际高峰论坛”于10月17日-18日在北京举行。会议主题为:转型与创新——踏上中国金融业高质量发展新征程。南开大学金融学院兼职教授、兴业银行独立董事林华出席并发表演讲。
林华表示,金融来自于贸易,贸易要产生支付媒介货币,货币要来支付、储备跟投资。金融是横轴从来没有变过,科技是纵轴。金融业是现金流量大,利润高,但是PE倍数非常多,银行业的PE就5倍。科技业务现金流量多,金融业赚钱容易一点,科技公司很难赚到钱。
他认为,金融持牌机构科技升级为科技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目前整个监管希望持牌机构做更多的科技服务,提供科技升级。对科技企业如果要做金融服务,一定要持牌。
以下是演讲实录:
林华:我也是南开大学的经济学教授,今天是南开的百年校庆。今天下午我向各位领导报告一下我对金融科技发展的几点思考。人民银行总行,包括北京市政府最近都在推金融科技,特别是央行对金融科技非常重视。我结合我这几年的思考和经验,把金融科技做了一个小的总结。因为我对会计比较熟悉,所以我把金融科技通过会计报表的角度做了一些思考和分享。
我画了一张图。金融科技的发展基本是在重塑金融机构,特别是重塑银行、保险跟证券,但主要是银行。金融科技的1.0,我认为是在重构负债端,也就是资产负债表的右端,通过互联网获取长尾的客户。很大的一个特征是把存款搞成理财,提高银行的负债成本。在2016年做的比较多。2.0是重构资产负债表的左端,就是重构资产端,更多的是跟金融机构去抢贷款的市场。前几年做的最火的金融科技公司,资产负债表左边的每一个贷款科目都有1000家公司在创业,会降低整个银行资产的回报率。
报表右边被重构一下,左边被重构完以后就是底层,主要是通过区块链、人工智能重塑整个金融机构的底层。报表左边、右边都被做完了,所以很多科技公司都在做to B的业务,主要做支付、清算、结算。4.0是监管科技,最近我出了一本书叫《监管科技》,主要是做完了这些以后,怎么去监管是很大的问题。从监管的角度,表内是很监管的,表外最难监管。下一次如果出现金融风险主要表外风险,表内风险相对容易监督。
讲一讲金融科技的1.0阶段,主要是通过移动互联网的兴起,通过互联网高效获取客户的能力,低成本的获取客户的机会,归集长尾的客户的资金做理财的投资。一个特征是把银行B2C的存款变成B2B2C的存款。零售的存款是成本很低的,但是协议存款成本就上去了,最主要的一个代表就是余额宝。这是第一种情况。第二,通过互联网把银行账户的存款用来购买理财产品,通过互联网金融企业来对接资产端。这种创新出了很多风险,最突出的就是B2B,引发了严厉的监管。目前整个资金通过监管,负债端的钱基本回流到整个银行表面了。本来储户的钱是存在银行的,但是通过互联网金融搞成B2B2C的机构搞成了理财,这是对负债端重塑的过程。
关于这个问题我有一个认识,2015年我就跟一个朋友聊过,应该搞成负债端集中,资产端要分散。因为资产端集中,负债端分散,在我国分散的资产成本高,个人理财8%,机构买5%。所以,这种P2P机构没有理财表,容易产生风险。应该反过来,负债端要集中,资产端要分散。负债端集中,机构的负债成本低,并且稳定,分散的资产搞普惠。金融科技2.0主要在报表的左边,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的手段做风控跟客源获取,跟传统的银行、金融机构做资产端的争夺,目前主要集中在消费领域,逐渐向小微信贷、供应链金融转变,比如蚂蚁的花呗借呗,百度的有钱花。这种做法基本上是通过报表左边是技术驱动下比传统的银行,具备更强的放贷能力跟资产获取能力,把资产打包完做成证券化,再卖给银行。
原来的银行有很多的贷款业务,很少的债券。有一些技术驱动的银行或者类信贷企业,他们的科技能力比银行要强,他们去放贷款 ,放完贷款以后打包卖债券,再卖给银行。你会发现重构后的资产负债结构,贷款资产减少,债券投资增多。同样一个业务,如果是放贷款,可以拿到1000个BP的利差。美国次贷危机给很多投行拉储蓄,因为贷款是稳定的,把银行贷款资产做成债券,降低银行的资产回报率,核心是资产获取的能力。一个老板问我怎么样搞银行,我跟他说新时代有新经济,新经济会产生新资产,新资产需要通过新科技去获取,新科技的获得需要新股东,因为新时代有新经济,新经济有新资产,新资产的获取目前需要有新的技术,包括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区块链。技术的投入首次开发成本高,在此使用的边际成本是很低的。所以,如果你没有很牛的股东帮你在报表左边拿资产你是干不大的。包括包商银行的情况出来之后,小银行去拉存款的能力是很大的。所以,小银行一定要靠资产、靠科技驱动,大银行是靠银行存款的。
曾经有个人把五个星拿到之后就单做小银行,搞了半天没找到股东,银行也没开成。我跟他说银行没开成是好事情,没有新科技,资产拿不到,就没有办法跟大机构竞争,因为小银行靠报表左边取胜,大银行靠右边。
报表左右边被搞完以后就搞底层,底层主要是区块链跟人工智能。银行有三类业务,叫存贷汇。我认为区块链会对中间业务收入跟机构的底层逻辑会产生深远影响。关于区块链我做了一个总结,八个字,区块连首先是一个系统,通过系统来构建一个生态,底层是计算。
最后聊一聊监管科技。总书记在金融工作会议上提出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特别是防止发生系统性风险是金融工作的根本任务。随着金融的发展,金融业监管需要相应提高。我个人认为,特别是银行业,表内监管依靠资本对冲监控风险,表外监管需要透明化、可视化。早期风险边界透明,容易量化,处置也容易08年的美国次贷危机是由表外影子银行引起的风险,最难监管的是表外的影子银行,透明度不够,存在交叉传感,产品不容易定价,规模大,如果完全遏制,又会影响经济发展。按照表外的监管经验,08年美国次贷危机,当时他们写了一个法案,曾经要求把所有资产证券化产品,表外的产品现金流分配跟交易结构通过payth语言写出来但是其用来书写规则存在很大的风险。表外的监管应该通过计算机语言把所有证券化产品的交易结构和规则用代码写出来,提高监管透明度,资管产品文件非常复杂,参与方都依赖其他方的勤勉尽责。我经常跟他们说券商靠会计师来看文件,会计师靠律师,律师靠评级,最终很多人都没看,因为一本都这么厚。数字化是一个大的趋势,怎么给它做成数字化的监管是很大的挑战。
我认为表外的资管监管有两个核心要素。把基础资产通过结构化数据来描述,负债端的现金流有两个要素,严格界定于账户体系以及现金流在账户中的流转,通过计算机写出来。把法律文件跟代码一一对应,其实就像结婚倒香槟一样,摆放的技术就是计算机的语言规则。以后学生不会计算机,没有工作,因为法律文件跟代码之间的一致性你要给法律意见,数字化是个大趋势,全球化是个大趋势。我们的资管百万亿级,文件也是成山成海的,一旦出风险,大家都跑不了,因为表内有资本金没有问题,在表外如果大家全跑了,什么叫系统风险,系统风险是机构全跑光了,剩下财政部和央行,就是风险。所以怎么管好是很大的问题。包括估值、定价、透明度。所以我觉得应该把法律文件抽出来搞成结构化的语言,写成代码。我觉得未来的会计师跟律师一定要写code,要对代码进行审核。
关于金融科技我最后做几个小的总结。金融科技跟科技金融,金融科技比较分散,是为金融企业服务的科技,借用现代化的科技手段,如区块链、物联网实现金融的跨时空配置,科技金融是为金融企业提供的科技服务。但不管怎么说,金融存在的意义就是为了促进科技的进步,核心的目标。关于金融科技这两个词我做个小的汇报。
金融来自于贸易,贸易要产生支付媒介货币,货币要来支付、储备跟投资。金融是横轴从来没有变过,科技是纵轴。金融业是现金流量大,利润高,但是PE倍数非常多,银行业的PE就5倍。科技业务现金流量多,金融业赚钱容易一点,科技公司很难赚到钱。
金融持牌机构科技升级为科技企业提供金融服务,我个人觉得目前整个监管希望持牌机构做更多的科技服务,提供科技升级。对科技企业如果要做金融服务,一定要持牌。
总而言之,目前1.0、2.0都被干完了,3.0开始干to B的大业务,其实不好赚钱,难度很大。最后是要监管。我说完了,谢谢各位!
责任编辑:贾振飞 2031864307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