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贷款利率要生变 央行LPR机制改革促“降息”

银行贷款利率要生变 央行LPR机制改革促“降息”
2019年08月19日 08:10 经济观察网

  原标题:银行贷款利率要生变!央行周末释放重磅利好:LPR机制改革促“降息”

  (图片来源:IC Photo)

  经济观察网 记者 胡艳明 贷款利率并轨迎来关键一步。8月16日,国常会表示要改革完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形成机制。8月17日上午,中国人民银行(以下简称央行)即公告称,8月20日将首次发布新的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形成机制,为降低实际利率。

  完善LPR形成机制、推进“利率并轨”,是畅通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关键环节。接受记者采访的诸位研究人士认为,新的报价机制有利于打破贷款定价的隐性下限,有利于切实将政策利率、银行间利率等的下降反映至贷款中,尤其是优质企业客户贷款利率,存在一定下行空间。

  LPR机制改革 呈现四点变化

  在此次LPR改革中,官方表述也发生了变化,由此前的贷款基础利率,更新为“贷款市场报价利率”。

  我国原有的LPR集中报价和发布机制于2013年10月正式运行。根据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官网介绍,贷款基础利率(Loan Prime Rate,简称LPR)是商业银行对其最优质客户执行的贷款利率,其他贷款利率可在此基础上加减点生成。贷款基础利率的集中报价和发布机制是在报价行自主报出本行贷款基础利率的基础上,指定发布人对报价进行加权平均计算,形成报价行的贷款基础利率报价平均利率并对外予以公布。运行初期向社会公布1年期贷款基础利率。

  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为贷款基础利率的指定发布人。每个交易日根据各报价行的报价,剔除最高、最低各1家报价,对其余报价进行加权平均计算后,得出贷款基础利率报价平均利率,并于11:30对外发布。

  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范若滢分析认为,2013年,人民银行就启动了LPR集中报价和发布机制。但自LPR发布以来,其走势就与贷款基准利率基本一致,对现存的贷款利率定价机制并没有起到显著的补充或者改进作用。

  在即将发布的新的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形成机制中,与原来的机制有四点区别:

  一是报价方式改为按照公开市场操作利率加点形成。改革后各报价行在公开市场操作利率的基础上加点报价,市场化、灵活性特征将更加明显;

  二是在原有的1年期一个期限品种基础上,增加5年期以上的期限品种,为银行发放住房抵押贷款等长期贷款的利率定价提供参考,也便于未来存量长期浮动利率贷款合同定价基准向LPR转换的平稳过渡;

  三是报价行范围代表性增强,在原有的10家全国性银行基础上增加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外资银行和民营银行各2家,扩大到18家。

  新增的8家银行包括:城商行:台州银行、西安银行;农商行:上海农商银行、广东顺德农商行;外资行:渣打银行、花旗银行;民营银行:微众银行、网商银行。

  四是报价频率由原来的每日报价改为每月报价一次。这样可以提高报价行的重视程度,有利于提升LPR的报价质量。2019年8月19日原机制下的LPR停报一天,8月20日将首次发布新的LPR。

  如何降低企业融资利率?

  在对于如何降低实际利率的问题,央行在答记者问时表示,通过改革完善LPR形成机制,可以起到运用市场化改革办法推动降低贷款实际利率的效果。

  范若滢认为,当前“利率两轨”的存在影响了货币政策的传导效率,主要表现在:一是“宽货币”未能及时传到实体,企业融资难问题仍未得到根本解决。初步计算,2018年以来的6次定向降准(或降准)共释放基础货币约3.4万亿元,资金供给总体充足,但民营、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并未得到根本性的解决,企业融资可得性依然较低。

  二是不同市场利率间传导速度慢。2018年以来,随着银行间流动性的改善,资金利率显著下行,但贷款加权平均利率的下降相对迟缓。完善LPR形成机制,提高其市场化程度,增强其与市场利率联动性,能够更好地发挥LPR对贷款利率的引导作用,从而提高货币政策的传导效率。

  在传导渠道上,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全球首席经济学家花长春分析认为,新的报价机制更灵活,有利于疏通货币政策向信贷市场的传导渠道。一方面,新的LPR参考公开市场操作利率,能直接反映货币政策意图。此外,还允许各个银行在此基础上加点,反映了“货币政策—>银行间市场—>债券市场和信贷市场”的传导渠道,能体现银行资金成本等因素。

  另外,新的报价机制有利于打破贷款定价的隐性下限,有利于切实将政策利率、银行间利率等的下降反映至贷款中。

  广发证券资深宏观分析师周君芝表示,进入实质利率市场化阶段,LPR可起到两重作用。一是长期发展视角,LPR可以是利率市场化完成后小额信贷定价锚;二是短期政策对冲视角,LPR可以打破二元定价僵局,有助于降低实体融资成本。

  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对记者表示,目前银行体系的流动性较为充裕,银行资金面比较宽裕,以当前1年期MLF3.3%的利率水平看,加点之后形成的新LPR利率,会比现有的4.31%左右的LPR利率有所回落。LPR利率回落后,对于新发放的贷款实际利率也会有所下降,从而达到了运用市场化改革办法推动实际利率水平降低的目的。

  是否影响住房贷款:利好有限

  天风证券银行业分析师廖志明认为,贷款利率改革落地只针对新发放,不针对存量,对息差短期影响不大,好于预期。住房按揭贷款利率受各地房地产调控政策影响,利率预计保持稳定。主要影响优质企业客户贷款利率,存在一定下行空间,不过,这类贷款利率今年本来也已明显下行。

  在融资成本可能下降的情况下,联讯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奇霖则认为,对房贷来说,考虑到房贷目前仍属于安全属性优质的资产,房贷利率或将下行,有利于房地产销售,但在房地产严格调控的大背景下,利好程度有限,且信托贷款支持房企通道被进一步压缩,土地购置和房地产投资增速将继续下行。

  是否是“降息”?

  LPR定价机制调整是变相降息吗?江海证券资管投资部主管吉灵浩认为,从中长期来看,一方面政策降低实际贷款利率的意图十分明确,未来也不排除采取其他政策手段配合,实际贷款利率下行的趋势基本确定;另一方面,随着新的LPR定价机制不断成熟,最终银行的实际贷款利率也会逐渐向LPR靠拢,从而带动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的趋势性下降。所以从中长期来看定价机制的调整无疑是有利于实体融资成本的下降和经济的企稳。

  对于此次LPR改革的性质,周君芝认为,LPR本质上是中性的调控渠道,逻辑上不必然对应“降息”或者“加息”。

  然而废弃过去几乎不动的贷款基准利率,锚定货币市场利率或者政策利率,LPR定价机制改革有助于降低优质企业信贷利率。中小企业融资成本之所以高,不在于基准利率过高而在于信用利差较大。以LPR为新的利率工具,并以此为基础创新调控手段,丰富货币政策工具箱并压缩信用利差,这才是有效引降中小企业融资利率的调控手段。

  李奇霖认为,实体经济的贷款利率整体趋于下行,这是以改革的方式达成“降息”的作用。

  他引用央行答记者问中的表示,在LPR形成机制完善后,市场利率的下行会更多的反映在贷款端,可见贷款利率后期可能会滞后反映前期市场利率的大幅下行。

  “但具体的幅度与变化,需要等到下周二报价正式出来才能知道,未来央行货币政策的改变对实体经济的提振效果也会更强。”李奇霖认为。

  “这个变革使得央行管控力上升。”廖志明认为,新制度下,使得央行未来可以通过调整MLF利率来影响存量浮动利率贷款的利率。货币政策宽松时,MLF利率调降,所有浮动利率贷款的利率跟随下调,加点幅度由贷款合同约定则保持不变,企业财务支出减少;而货币紧缩之时,则是反过程。企业应做好财务规划,合理安排浮动利率与固定利率贷款比例,避免货币紧缩时财务支出大幅增加。

责任编辑:张文

降息 央行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8-27 瑞达期货 002961 --
  • 08-21 南华期货 603093 --
  • 08-15 日辰股份 603755 15.7
  • 08-14 小熊电器 002959 34.25
  • 08-14 唐源电气 300789 35.58
  •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