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讯 12月8日消息,以“探索金融与科技融合发展之道”为主题的2018第二届中国互联网金融论坛今日在京召开, 中国人民银行科技司副司长陈立吾出席并发表演讲。
他表示,下一步,人民银行将在平衡安全与发展关系上,充分借鉴国际经验,结合我国银行业发展实际,建立健全开放银行业务规则与监管框架,加快出台指导意见,针对不同类型的银行业金融机构,不同种类的金融业务,设置开放银行的服务红线,明确允许开放的信息接口类型、服务范围等关键要素,推动开放银行更好地支持制造业、服务业,尤其是小微企业、民营企业的实体经济发展。
以下为嘉宾发言实录:
陈立吾:尊敬的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
下午好!很高兴出席第二届中国互联网金融论坛,我代表中国人民银行科技司对本次论坛召开表示热烈祝贺。
近年来,金融科技发展迅猛,引领金融业不断变革,催生出一系列新产品、新模式,开放银行是近年以来广受关注的金融科技新业态,是传统银行经营理念与战略思维的新升级,借此机会,就开放银行应用与发展谈几点意见供大家参考:
我国银行金融服务模式发展历程
总体来看,银行金融服务模式经历了从网点经济、APP经济到API经济的演进过程。
网点经济阶段。
早期商业银行进行展业的重心置于线下渠道,通过传统实体网点,依托后台的账户系统,以面对面方式为客户提供存贷汇等金融服务。这一阶段商业银行将账户增量和网点拓展放在首位,围绕优化完善网点实体功能,吸纳与服务客户,但在发展过程中,银行服务供给与需求不匹配的矛盾日益突出。
对银行而言,设立实体网点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实体网点运营效率与成本矛盾凸显,网点扩张与业务增长不成正比。
对客户而言,在固定时间、固定地点,金融服务模式难以匹配高效便捷的服务需求,银行服务门槛较高,业务办理体验较差,因此网点经济局限性是其发展的天花板。
APP经济阶段。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与移动终端的广泛普及,金融科技公司借助其强大的科技实力,将自身与客户、场景紧耦合,构建基于超级APP的金融生态圈,商业银行为拓展金融服务供给渠道,不甘其后,也将金融服务向移动端迁移,纷纷打造出手机银行、购物商城、综合服务的APP,但实际效果并不理想,客户接触度不高。
一方面外部市场空间趋于饱和,据统计,目前支付宝与微信支付市场份额总额超过90%,老百姓移动支付习惯已经基本养成,移动金融APP跑马圈地的时代已经结束,商业银行即便投入巨额人财物等资源,也很难撼动市场格局。
另一方面内部服务供给相对单一,商业银行APP大多只是单纯将线下服务向线上迁移,缺乏差异化产品与服务,同质化竞争严重,难以满足客户个性化的金融服务需求。在内外因素共同影响下,商业银行APP经济发展也遭遇瓶颈。
API经济阶段。近年来,商业银行扭转发展理念,依托金融科技不断释放创新的原动力,变革金融服务模式,通过开放银行借船出海、换道超车,开放银行以API/SDK为核心,综合人工智能、大数据、标记化技术,整合结构和模块分装,支持合作方以乐高拼接的方式,在不同应用场景中自行组合与创造,为金融服务敏捷嵌入合作方应用程序,为消费者提供高效便利的金融服务,有助于商业银行打造以自身服务能力为核心的API经济,为下一轮的金融服务竞争聚集发展优势。
一方面,开放银行形成全新的业务形态,过去商业银行与各行业合作通常局限于支付、信贷等单个业务领域,但开放银行使客户能够触及商业银行的综合服务能力,促使银行服务不再只存在于实体网点和电子渠道,实际上是银行服务的一次蜕变。
另一方面,开放银行构建了全新的事态体系,商业银行基于开放银行打造平台+生态,将金融服务无缝嵌入实体经济各领域,打破了银行服务门槛和壁垒,拓展了生态边界,重塑了价值链,与合作方一道推动银行服务无处不在、无微不至。
总体来看,在金融科技赋能下,开放银行推动银行金融服务渗透到老百姓日常生活方方面面,具有服务场景化、业务扁平化、参与多元化、能力综合化的特点,成为商业银行提升获客能力、增强用户黏性的新途径,对于促进银行业转型升级,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具有重要作用。
开放银行在有效提升银行金融服务效能的同时,也使得风险敞口更多,风险管控链条更长,风险洼地的效应更加明显,风险的形势出现了新的特点、新的变化:
1.数据泄露风险方面,开放银行连接了服务的提供方、交易发起方等众多主体,数据泄露风险增多,任何一方数据保护存在薄弱环节,都可能危及金融数据安全,一旦开放银行服务接口存在设计缺陷或权限设置不当,恶意攻击者就可能非法获取客户数据,应用方也可能违规使用交易信息。
近年来,API安全漏洞造成的数据泄露事件屡见不鲜。如,拥有7亿用户的移动应用instagram为Facebook提供的图片共享服务,但由于API安全漏洞,直接导致Facebook大量用户信息被黑客非法获取,数据泄露风险不容忽视。
2.网络安全风险方面,依托互联网渠道向客户服务,开放银行接口具有公开的共享属性,被恶意调用并发起拒绝式服务攻击,可能导致商业银行业务系统服务不可用,造成业务连续性中断,开放银行接口服务属于外部服务,面临着访问漏洞等外部应用安全风险,一旦安全漏洞被恶意利用,将导致服务器被入侵等不良后果。如果安全性校验、安全加固等保护措施不到位,存在被应用方恶意篡改、逆向调试、二次打包等风险。
3.业务开放风险方面,从业务流程再造角度看,为提升开放银行业务灵活性,商业银行将现有业务流程拆分,分装为多个业务接口,控制不严,将会导致业务流程无法按照预期执行。
如,交易验证流程拆分过细,造成原有安全控制强度降低,甚至被应用方恶意绕过。从消费者权益保护角度来看,当前针对开放银行的消保体系尚不完善,资金偿付纠纷投诉等机制有待健全,发生跨机构、跨行业纠纷时,可能出现权责不清,相互推诿,损害客户合法权益。
4.外部风险方面,开放银行促使商业银行与其他行业合作更加紧密,对商业银行外部合作方的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在事前如果缺少健全的准入机制,将导致资质不佳的合作方浑水摸鱼,增加风险事件的发生比例。在事中,外部合作方可能超范围使用开放银行的服务接口,如将日常转费接口用于购买理财服务,或将接口二次打包提供给未经授权的调用方使用,将对商业银行的反欺诈、反洗钱等业务风险管理带来新挑战。
针对开放银行的金融服务模式带来的新特点、新变化,就如何引导开放银行规范发展谈几点意见:
1.加强顶层设计,出台开放银行指导意见。
当前,开放银行的快速发展引起了全球金融监管部门的广泛关注,中国、英国、德国等国家均已开始研究开放银行规范发展的监管政策。下一步,人民银行将在平衡安全与发展关系上,充分借鉴国际经验,结合我国银行业发展实际,建立健全开放银行业务规则与监管框架,加快出台指导意见,针对不同类型的银行业金融机构,不同种类的金融业务,设置开放银行的服务红线,明确允许开放的信息接口类型、服务范围等关键要素,推动开放银行更好地支持制造业、服务业,尤其是小微企业、民营企业的实体经济发展。
2.坚持标准先行,制定开放银行的技术规范。
开放银行涉及银行与合作方之间大量的数据、接口、系列和业务规则,标准作为通用语言是规范开放银行应用不可或缺的前提与基础。因此,金融业要充分发挥标准的规范引领作用,加快制定开放银行服务接口与安全规范,从设计、研发、部署、运维等阶段加强开放银行生命周期的安全管控,明确开放银行服务部署、接口设计、安全集成、安全监测、信息保护、风险控制等方面的技术要求,引导开放银行规范发展。
3.强化风险管理,构建开放银行的安全体系。
开放银行归根到底还是银行,无论业务形态、服务模式如何变化,其风险本质不变,金融机构要把风险管理作为发展开放银行的根基和命脉,强化安全意识、恪守安全红线,加快建立开放银行的安全管理体系,充分应用存储加密、访问控制、标记化信息安全审计措施,强化开放银行信息保护能力,加强开放银行身份认证与内控管理,严禁非法存储,窃取泄露个人金融信息,定期组织开展风险排查与安全评估,提升开放银行信息安全保护水平,切实维护银行的百姓口碑和社会形象。
4.应用监管科技提升开放银行的管理水平。
开放银行是金融与科技深度融合的产物,给传统的监管手段和方式提出了新挑战,金融业要加强监管科技研究与应用,利用现代化的科技成果,优化监管手段,探索新型监范式时,综合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信息技术,强化开放银行的合规管理,采取系统嵌入、应用对接等方式建立数字化的监管协议,搭建开放银行的统一管理平台,探索开放银行服务接口,在反洗钱、反欺诈领域的应用,推动监管模式由事后监管相时中转变,不断提升金融监管的专业性和穿透性。
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
今年是开放银行发展的开局之年,恰逢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40年来的实践充分证明,开放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劲动力。党中央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我们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紧紧围绕“服务实体经济,防范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三项任务,抓住开放银行的发展战略机遇,加快推动银行业转型升级,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最后,祝本次论坛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责任编辑:谢海平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