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中国空降兵:战功赫赫英雄辈出的传奇部队

新时代中国空降兵:战功赫赫英雄辈出的传奇部队
2019年08月19日 14:25 小康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空降兵部队始终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把英雄精神以及优良传统融入官兵血脉,继往开来,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一张引以为傲的“王牌”。

  《小康》·中国小康网记者 方怡晖

  中国空降兵是一支从激荡峥嵘岁月里走出来的英雄部队,其前身部队曾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中屡获功勋,百炼成钢;至今,空降兵部队艰苦创业,奋发图强,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序列中一张响当当的“王牌”!

  这支英雄的部队有着太多让人感动的过往:上甘岭战役中抛头颅洒热血的铁血豪情,黄继光舍身堵枪眼、邱少云烈火焚身岿然不动,15勇士不顾危险毅然5000米跳入地震灾区……现在,让我们走进英雄辈出的中国空降兵,感受这支充满着英雄魂的传奇部队。

  铁血铸铁军

  中国空降兵是由原陆军第15军和空军空降兵师合编而成。陆军第15军的前身为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原野战军第9纵队。时值1947年8月15日,遵循中央军委和刘伯承、邓小平首长的指示,以太行军区前方指挥所及两个独立旅为基础,在河南博爱县组建晋冀鲁豫野战军第9纵队,成立后即南渡黄河,开辟了豫西根据地。

  9纵队成立不久便打出了一个漂亮仗。1948年5月,晋冀鲁豫野战军第9纵队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原野战军第9纵队(下称9纵)。同年10月,9纵参加郑州战役,在华野14纵的配合下,9纵在郑北一举歼敌1.1万余人,缴获各型火炮82门,枪支4100多件。因此,陈毅表扬说:“9纵成熟了,可以打大仗了!”

  淮海战役打响后,9纵圆满完成了袭击宿县出击浍河的任务,继而参加了分割围歼黄维兵团的作战,在这场作战之中,当时9纵的司令员秦基伟创造性开展“敌前近迫土工作业”的战法,在敌人成群地堡、强大火力网面前,通过渗透式的土工作业,在敌人的地堡前挖掘了堑壕、交通沟、掩体洞等一直延伸到敌阵前,秦基伟司令在日记中写道“部队接近敌前沿仅三十公尺”!面对这种依托堑壕逐步蚕食敌方阵地的战术,国军将领毫无对策,甚至出现“挖到一村就攻歼一村”的情况,敌人“见壕丧胆”!在整个任桥阻击作战和围歼黄维兵团中,9纵歼敌8500余人,又一次获得了骄人的胜利。

  1949年2月,根据中央军委关于统一部队编制和部队番号的决定,中原野战军第9纵队于河南周口地区整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5军(下称第15军),属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第4兵团建制。第15军组建后成为渡江战役兵团先遣军,1949年4月21日,第15军为兵团左纵队于主要突击方向一举突破敌长江防线,占领长江南岸的香山、黄山主峰。

  渡江战役后,第15军日夜兼程冒雨追击逃寇26日,行程750公里,歼敌1.2万余人;随后,第15军开始南下,在同年9月至11月,参加广东、广西战役,俘虏国民党残余兵力近万人。1950年初,第15军长途行军1300余公里,胜利完成进军云南的任务。继而开赴川、滇、黔、康边境地区参加剿匪作战。与友军密切协同,基本肃清了纵横各约500公里,包括4个省,7个军区在内的残匪,帮助建立达600多个区、乡政府。其间,第44师奉命于3月参加西昌战役,5月归建。

  在解放战争中,第15军转战豫、皖、鄂、闽、赣、粤、桂、云、贵、川、康等11个省,涌现出刘子林等著名战斗英雄。部队也由成立时的1万余人发展壮大到5万余人。

  与此同时,新中国的伞兵部队也在诞生与成长。1950年,空军陆战第一旅成立,这支部队集中了从全军各大单位抽调的6800余名精英,后经体检合格者5053人,其中战斗英雄和功臣模范3034人,占全旅总人数的60%。在经过11天地面训练后,第一批62名官兵从800米高空成功实施了新中国以来首次跳伞训练。对于今天国际通行的3个月训练周期来说,11天简直就是个奇迹!但正是靠着“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战斗精神,第一代空降兵创造了“不可思议”的奇迹。

  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第15军主动请缨,改编为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5军参加抗美援朝,1951年3月底,第15军跨过鸭绿江入朝作战。从1951年4月开始,第15军先后歼灭美军第2师38团、展开群众性对空作战、在金化以南芝浦里地区组织防御,取得了辉煌的战绩。

  1952年4月,志愿军第15军接替第26军防线,在朝鲜中线的平康、金化、淮阳地区组织阵地防御,积极的防御策略和视死如归的战斗精神使得该地区变成了“联合国军”的“心头大患”。同年10月,举世瞩目的上甘岭战役打响了,第15军下属第45师、29师和第12军31师、34师,先后在这场惊天动地的战役之中从地面阵地防守到地下坑道作战,以顽强的斗志持续鏖战43天,最终守住了阵地并把一面布满381个弹孔的战旗插在了上甘岭的主峰,上甘岭从此变成了敌人的“伤心岭”!在上甘岭一役中,敌我反复争夺阵地达59次,我军击退敌人900多次冲锋,以伤亡1.15万人的代价击毙俘敌2.55万人,击落敌机270余架,获得了骄人的战果。在这悲壮惨烈的战役之中,15军涌现出了黄继光、孙占元以及柴云振等一大批战斗英雄!上甘岭战役彻底挫败了美帝国主义及南朝鲜军鼓吹的所谓“一年来最大的攻势”,打击了敌人不可一世的嚣张气焰,创造了现代战争史上防御作战的奇迹!

  1953年1月,志愿军第15军奉命于元山地区担任海岸防御任务。1954年5月奉命回国,改编为陆军第15军。1961年,陆军第15军改编为空降兵,同时空军空降兵师划归该军建制,组成了空降兵第15军。

  1958年至1971年,志愿军第15军参谋长张蕴钰经陈赓大将推荐,担任第一任核试验基地司令员,带领部队来到了西北某戈壁深处,隐姓埋名13年创建马兰基地,创造出“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的马兰精神,为“两弹一星”工程作了突出贡献。

  1998年长江抗洪抢险,空降兵部队派遣15000余人奔赴险情处,连续奋战79个昼夜,确保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向党和人民交出了一份合格的答卷。

  在2008年汶川抗震救灾中,空降兵部队闻令而动,千里驰援,是外区部队中第一个成建制到达灾区的救援部队。当年5月14日,“空降15勇士”在无引导、无标识、无气象资料的情况下,5000米高空生死一跳。在无任何补给的情况下,他们历经7天6夜,圆满完成勘察报告灾情和引导救援物资投送等任务,打通了重灾区茂县、汶川与外界的生命通道,为党中央、国务院科学指挥抗震救灾提供了宝贵依据。

  如今,这支部队经历多次改编,现在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制序列中唯一的一支空降兵部队,是我国极为重要的应急机动作战部队。

  革命薪火相传,英雄本色不改。中国空降兵及其前身部队从黄麻起义走来,有4个红军连队参加了红军长征,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有17000余名烈士为国捐躯,涌现出英模人物23000余人……英雄的空降兵部队用英魂铸造出一身铮铮铁骨,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创立和发展撰写了光辉而又铁血的一页又一页!

  铁心跟党走

  中国空降兵在战争年代、和平年代都能如此英雄辈出,离不开“铁心跟党走”的政治信念。

  “铁心跟党走”是空降兵部队在战火纷飞的革命年代积淀下来最宝贵的品质、最鲜明的特质,是一种对党唯一的、彻底的、无条件的、不掺任何杂质、没有任何水分的绝对忠诚。60多年来,空降兵部队始终坚定“铁心跟党走”的政治信念,把党的信仰融入铁的纪律里面,表现出绝对的忠诚。这种精神是源自于部队首任司令员秦基伟,他在黄麻起义、长征途中铸造出“铁心跟党走,革命到底”的信念。这种铁心跟党的红色基因如同一颗种子,被秦基伟深深地植入了所带的部队中。在战争年代,这颗种子在铁血岁月之中彻底生根发芽:抗美援朝时期,面对不可一世的“联合国军”,部队在冲锋时经常高喊“为党中央,为毛主席争光!”战士们对党的指挥和领导绝对服从,心念党和人民,极端情况下也绝不溃逃,保持着高昂的战斗热情。这种精神和信仰的激励下,先后涌现出英雄模范2.3万余人,更有黄继光等38位与敌人同归于尽的烈士,他们用行动和自己的生命诠释了对党的绝对忠诚。

  在和平年代,空降兵部队也坚决听从党中央、中央军委指挥,做到“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则必胜”。2008年汶川地震在三无条件下在5000米高空舍身般惊天一跃的“空降15勇士”……空降兵部队官兵不说苦,不说累,不惧危险,坚决完成上级命令,诠释了什么是“铁心跟党走”。

  从战争年代到和平年代,空降兵部队正是坚定了“铁心跟党走”的政治信念,有“把支部建到坑道里”的组织保证,才能把部队打造成一支铁军,一支全军的“王牌”!

  在空降兵前身部队9纵成立之初,秦基伟就已经把毛主席关于“红军之所以艰难奋战不溃逃,支部建在连上是一个重要原因”的指示精神融入军队之中,尤其注重思想政治的领导,及时健全了旅、团两级党委党支部的建设,充分发挥了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

  在随后的淮海战役、西南剿匪作战中,9纵总是能保持极高的组织度,无论怎么调整变化都保证了组织健全,保持党组织对部队的领导。

  上甘岭战役中,志愿军第十五军就开创了“把支部建到坑道里”这一特殊组织形态,充分发挥了党支部的一线战斗堡垒作用,用党的思想团结队伍,凝聚军心。坚守上甘岭阵地的45师师长崔建功在失去表面阵地的危难之时与上级通话中保证“打剩一个连我当连长,打剩一个班我当班长,只要我崔建功在,上甘岭还是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崔师长这一番话不仅仅表现出坚守到底的铁血豪情,更是折射出在“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指导下,党员干部必须做出的先锋模范作用,表现了部队对党委党支部组织建设的高要求。

  60多年来,中国空降兵部队继承和发扬这一优良传统,大力加强党委班子和基层党组织建设,确保部队始终保持正确的建设方向。正是因为注重从思想上政治上建设队伍,注重组织上牢牢掌控军队,才能确保部队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迎难而上,表现出“一切为了作战,军政不分家”的强大合力。政治工作是构成空降兵部队战斗力的重要因素,对战斗力形成和发挥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60多年来,空降兵部队继承和发扬“一切为了作战,军政不分家”这一优良传统,坚持把政治工作贯穿到战斗力建设各个环节,融入到军事斗争准备全过程,确保部队始终保持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旺盛的战斗意志。

  战斗精神永留存

  空降兵部队素以重视传统著名,在党的精神指导下,战士们在战斗之中不惧牺牲,英勇杀敌,铸造了拥有血性的战斗精神。

  “舍身堵枪眼”的敢战血性是空降兵优良传统中最光辉最厚重的一笔财富,是上甘岭精神的生动写照。1952年的上甘岭战役之中,主动接下爆破任务的黄继光在身负7处重伤的情况下为准时完成上级任务,竟然舍身堵住敌军机枪眼,后续部队见此,高喊着“为黄继光报仇!”沿着黄继光开辟的安全通道迅速占领阵地,全歼敌军两个营。与此同期的还有“盘肠血战”护战友的葛洪臣,子弹打光又拉响手榴弹冲向敌军的孙占元,“瞎子背着瘸腿”并战斗反击到胜利最后一刻的薛志高与王合良……在那个昏天暗地厮杀无情的上甘岭战场,第15军45师作为坚守上甘岭的主力,涌现出敌人同归于尽的38位英烈;参战的27个连队几乎都被打残,人少的连队编不成一个班,有16个连队3次打光重建,有的班打光重建达6次,连级干部伤亡率超过65%,班长、副班长伤亡率100%。官兵们正是靠着这种血性,抵御了敌人900余次攻击,创造了“攻不破的防线”的伟大奇迹。这些伟大的战士们用着与敌同归于尽的决心与自己的生命绘出了血性又豪壮的上甘岭抗敌画卷,铸造了伟大的上甘岭精神。

  因有着如此过硬的战斗精神,空降兵部队也铸造出另外一种可敬的战斗精神:“只吹冲锋号,不打退堂鼓”。空降兵官兵继承和发扬这一优良传统,注重强化使命担当,锤炼打赢本领,确保部队始终做到“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则必胜”。1998年长江抗洪抢险中,空降兵部队出动15000余名官兵奔赴监利、洪湖、石首、仙桃等长江大堤最险段。高举上甘岭阵地坚守精神的大旗,广大官兵毫无怨言地坚守79个日夜,转战11个县市,加筑堤坝261公里,排除险情700多起,抢运物资8000多吨,解救群众5.4万多人,战胜了8次洪峰,以未溃一口、未破一垸、未亡一人的骄人战绩,保卫了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的安全,取得了抗洪抢险的最终胜利,充分表现出空降兵部队绝不后退的坚守精神、战斗品格以及精神特质。

  坚守的精神为部队铸造了铁律一般的观念。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第15军29师87团战士邱少云即使烈火焚身,依旧岿然不动,在大火的灼烧之中坚持了30分钟后壮烈牺牲的故事,成为全军严守纪律的典范。

  空降兵部队崇尚铁律,在其前身9纵成立之初便严格执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密切军民关系,积极开展新式整军运动,大力整治破坏政策、违法乱纪等不良倾向。在西南剿匪期间,部队严格执行政策纪律,并提出了“三不走”(水缸不满不走、地扫不净不走、借东西没还不走)和“三不进”(老乡不同意不进、套房内不进、房东没安排好不进)的要求,长途行军1300余公里,未出现任何违规违纪问题,深受沿途群众欢迎。铁律精神被空降兵部队继承和发扬,部队坚持依法从严治军,正规化建设,不断取得进步。

  在这艰苦岁月之中,战友之间产生了深厚的友谊。部队战友只有相互爱护,克服层层困难,团结一致在坚守之中蓄势待发,在反击中一往无前。在空降兵部队中,除了脍炙人口的一“一个苹果传着吃”的故事之外还有“半壶水轮着喝”的故事:志愿军第134团8连,在同一坑道里的几十个人,半壶水轮流喝了两次还没喝完。大家说,报话员最辛苦,声哑唇裂,该他喝。报话员说,伤员最需要水,让伤员喝。轻伤员让重伤员,重伤员说你们还能上去冲锋,该你们喝。最后还是指挥员下命令,然而报话员舔了两口便挂在石壁上。这些感人的战友情谊故事彰显了英雄部队的团结友爱,在和平建设的新时期,这种把生的希望让给战友,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的战斗情谊,在新的历史时期显得尤其珍贵,空降兵部队继承发扬了爱护战友的优良传统,在战备训练、重大演习、抢险救灾等任务中表现出真挚的战友情,成为部队跨越困难,保持高昂战斗意志的重要保障。

  艰苦奋斗 实现强军梦

  中国空降兵在成立后发展颇为曲折,在缺乏专业训练教员,又无系统的训练保障器材的情况下,第一代空降兵人迎难而上,打造出“艰苦创业、接续奋斗”的实干精神。经过艰苦创业、大胆摸索,第一代空降兵人仅仅用了11天就掌握了跳伞运动的全部要领以及降落伞操作规程。62名空降兵战士随后参加了我国第一次跳伞,62人在800米高空成功实施跳伞作业,并全员安全着陆。速度之快,觉悟之高就连苏联顾问都觉得不可思议!后来,中苏关系彻底破裂,面对苏联的技术封锁,我国空降兵部队走上了自主研发、快速发展的道路。

  对空降兵部队来说,自主研发虽然困难,但并非绝对不可能的难事,早在解放战争期间,晋冀鲁豫野战军第9纵队作为一支新组建的部队,能够迅速发展壮大,成为强师劲旅,与首任军长秦基伟等领导干部“好学上进”的品质密不可分。“不行就学,从来不怕掉底子”,老军长也将这种品质深植于自己所带的部队,汇聚成传统、转化为基因,一代代延续下来。

  在抗美援朝第五次战役中,部队广泛发动官兵,开创了“机枪打飞机”的先例,8天内击落敌机29架,击伤2架,总结的“四条经验”被志愿军司令部转发,在整个抗美援朝战争中,军级单位战斗经验被转发这是唯一一次。和平建设时期,空降兵部队积极学习借鉴外军空降兵建设发展经验,注重自我理论创新、作战力量体系建设、武器装备自主研发和特色保障模式改革,为有效履行使命奠定了坚实基础。正是因为空降兵的“好学上进”,使其快速成长为中国革命和建设发展进程中的一支中坚力量。

  为了新中国,为了人民的利益,空降兵部队一直秉承着为祖国付出一切的奉献精神,纵使隐姓埋名,依旧无私奉献。

  抗美援朝战争期间,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5军45师134团8连班长柴云振,在五次战役第二阶段的朴达峰阻击战第6天的战斗中,带领全班仅剩的3名战士从侧后插入敌群发起突然袭击,20分钟攻占3个山头,歼敌100余人。他在子弹打光后与敌搏斗过程中,右手食指被敌咬断,全身24处受伤,当场昏死过去。随后这名英雄因为受伤转院治疗与部队失去联系,部队认为柴云振已经牺牲遂认定其为烈士;实际上,柴云振已经回到家乡,在大西南山区以一名农村干部的身份一直默默付出,隐姓埋名三十年,不图名利地践行着为人民服务的誓言。直到邓小平做出指示寻找柴云振,他才重新出现在大众的视野里。

  隐姓埋名,不图名利的精神早已深入空降兵部队骨髓,抗美援朝战争期间15军参谋长张蕴钰回国后作为首任核试验基地司令,担负建设新疆马兰基地的重任,带领官兵在罗布泊这块“死亡之海”上隐姓埋名苦干13年,先后完成首次原子弹试验、首次导弹核试验和首次氢弹试验,创造了“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和“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的马兰精神,为我国“两弹一星”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

责任编辑:霍琦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8-27 瑞达期货 002961 --
  • 08-21 南华期货 603093 --
  • 08-15 日辰股份 603755 15.7
  • 08-14 唐源电气 300789 35.58
  • 08-14 松霖科技 603992 13.54
  •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