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垃圾“随手分”破解“垃圾围城”困局

广州:垃圾“随手分”破解“垃圾围城”困局
2019年08月19日 14:37 小康

  从全国首批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城市,到全国率先推广“定时定点”模式,再到开出全国首张垃圾分类个人罚单,广州的垃圾分类工作一直走在全国前列,而在新一轮的垃圾分类热潮中,广州欲突破“理念认同,行动滞后”怪圈,破解“垃圾围城”困局。

  《小康》·中国小康网记者 韩静

  该来的还是来了!继上海之后,7月10日,广州市城管局召开座谈会,部署下一步垃圾分类工作计划。按照计划,广州将在今年内实现党政机关等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全覆盖,物业小区全覆盖,分类收运线路全覆盖,这也意味着广州强制垃圾分类就此全面拉开序幕。

  事实上,作为全国第一批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城市,也是全国率先以地方立法的形式推进垃圾分类的城市,广州很早就迈开了垃圾分类的步伐,从组织领导、机构设置、财政预算,到垃圾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处理以及政策法规体系建设,广州垃圾分类都围绕如何提升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水平来谋划与设计。

  现实生活中,广州居民的垃圾分类水平到底如何?推进垃圾分类的管理工作有哪些经验?又有哪些不足?《小康》记者进行了走访。

  生活垃圾分类 国内最早试点

  广州在垃圾分类的管理机制上颇有亮点,早在2012年,广州就曾组建多个政府部门参与的“固体废弃物处理工作办公室”,通过全面推进固体废弃物处置利用和发展循环经济工作,保障“垃圾突围”各项工作部署处于整体推进状态。根据固废办当时的架构,“设施建设”和“分类清运”均为固废办的工作。

  随着垃圾分类工作的深入开展,2018年广州率先在全国出台《广州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这也是全国第一部有关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的地方性法规。

  当垃圾分类迈入“强制时代”,广州继续创新机制,建立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政府部门间联席会议制度, 33个单位被要求积极协调推动垃圾分类管理重点工作。垃圾分类也被纳入文明城市创建的主要内容之一,各区建立从区委到街道党工委书记作为垃圾分类工作第一责任人的领导机制,系统谋划、统筹推进,压实责任。对垃圾分类工作推进不力的区政府和单位,由分管市领导进行谈话提醒;同时,各区建立街(镇)垃圾分类推进工作末位约谈制度,对排名倒数的街(镇)由区政府分管副区长进行谈话提醒。

  现象:痛点依旧在民众参与度低

  作为超1400万常住人口的特大城市,广州目前日产生活垃圾约2.5万吨。而垃圾分类的最关键环节就在社区。

  在黄埔、海珠等区域,很多小区居民楼下都放置了餐厨垃圾和其他垃圾两类垃圾桶,要求做到干湿分离;荔湾区部分小区除了垃圾干湿分离外,还设置有害垃圾的回收桶以及垃圾分类便民服务点,部分街道以购买社会服务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在白云区,《小康》记者注意到,部分社区通过垃圾分类积分兑换礼品等方式引导居民参与。

  尽管有分类指引及鼓励机制,广州市内小区垃圾分类混投情况依然普遍。“我们也很想分类收运,但居民投放的垃圾好多都是混合的,我们也只好混合收运。”荔湾区社区环卫工人告诉记者,他们会尝试将大家混合投放的垃圾先混合收运后,在装车前进行二次分拣。

  广州荔湾区西村街道属于广州老城区里的老社区,面积约1.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约6万人。其居民区结构以工业企业家属区、成熟物业小区和城市老社区为主,还有众多的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商业活动单位。

  荔湾区西村街垃圾分类促进中心的工作人员向《小康》记者介绍,2013年为解决垃圾分类工作中人手不足、经费缺乏的问题,西村街道办事处与广州市分类得环境管理有限公司合作成立西村街垃圾分类促进中心,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共同开展垃圾分类管理工作,形成了“西村模式”。西村街垃圾分类促进中心主要负责对街道辖内居民和机团单位提供垃圾分类指导服务,监测街道辖内垃圾产出数据,管理社区垃圾分类便民服务点以及对垃圾流向管理,街道办事处则起着行政指导功能。

  广州市分类得环境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杨静山告诉记者,促进中心对西村街的787家机团单位各设置了一本台账,对每个单位的垃圾类型、数量等数据进行收集、整理,为街道垃圾分类专项资源回收、分类容器和设施的添置,垃圾减量的评估工作提供数据监测。

  对于有害垃圾的收集管理,促进中心辖内共设置169个固定有害收集点,每隔三天进行一次回收登记,还设立了有害物质储存点,通过机团单位预约上门回收、商铺有害物质代收、居民楼有害回收箱、以及社区专项回收等方式,对有害物质进行收集分类储存,定期送往指定单位作无害化处理。

  在西村街低值可回收物储存点,记者看到,储存点被划分出废旧玻璃(又细分为平板玻璃和杂色玻璃两个独立区域)、废旧木材和有害可回收物存放区,不时有“收买佬”将收集到的废旧木材运往存放点。

  分类运输:“两网融合”物尽其用

  垃圾分类处理是环环相扣的,往往上一个环节的工作不彻底,就会给下一个环节带来麻烦,一旦源头上落实不到位,久而久之很容易使分类沦为形式。

  为使垃圾分类工作落到实处,“两网融合”正成为广州基层许多街道推进资源回收的有力手段。广州通过提高再生资源回收网络覆盖,实现生活垃圾“大分流、细分类”。通过将环卫系统与供销系统相融合,以样板小区为重点突破口,广州逐步建立起可回收物专运体系。目前广州市共设立收集点约1.47万个,投入分类收运车辆约2400台,分类运输线路约810条。

  《小康》记者获悉,2019年1至5月再生资源回收总量114万吨,其中低值可回收物回收量达46万吨。此外,广州已在全市规范建设改造各类再生资源回收点3309个,其中回收点1369个、回收板房1571个、回收中转站308个、分拣中心61个,逐渐形成社区布点、街镇设中转站、区设分拣中心的再生资源回收处理网络。

责任编辑:霍琦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8-27 瑞达期货 002961 --
  • 08-21 南华期货 603093 --
  • 08-15 日辰股份 603755 15.7
  • 08-14 小熊电器 002959 34.25
  • 08-14 唐源电气 300789 35.58
  •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