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正由“交通大国”逐步向“交通强国”迈进。
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我国综合交通网络总里程超过600万公里。其中高速铁路里程占到全球一半以上,达到4.2万公里。
从林海雪原到江南水乡,从大漠戈壁到东海之滨,中国高铁跨越大江大河、穿越崇山峻岭,不仅“颜值高”、速度快,而且技术更高,以令人惊叹的发展速度实现了世界领跑。
将目光投向青岛,作为我国轨道交通产业发展的“摇篮”和“高地”,青岛是中国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的重要基地,从“和谐号”到“复兴号”,不断刷新“中国速度”。
伴随我国高速铁路事业的发展,青岛轨道交通装备产业经历高速提升和稳定增长,已发展成为千亿级产业集群。
回溯2018年,为落实“建成世界前列的交通强国”国家战略,青岛轨道交通产业示范区应运而生。
作为国内产业特色鲜明的功能区,该示范区自成立之日起,便肩负着引领国家高端装备制造业创新的国家使命和“打造世界级轨道交通创新高地”的重任。
如今,随着科技强国、制造强国、交通强国等多项国家战略集聚交汇,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加快崛起,青岛轨道交通产业示范区“打造世界级轨道交通创新高地”的梦想正加速照进现实,呈现出全新的生机与活力。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而集聚高端创新要素,则是青岛轨道交通产业示范区突出的特色与优势。
屹立于胶州湾北岸的示范区,集聚着青岛全市90%以上的轨道交通装备制造资源,是青岛轨道交通装备产业核心承载区,也是国家先进制造业发展战略重要支撑板块。
这里汇聚着中车四方股份、中车四方车辆等龙头企业和200余家核心配套企业,已培育出10家国家级创新平台和12家省级创新平台,高新技术企业达223家,是我国唯一集高铁地铁整车生产、轨道交通关键核心系统研发制造、国家基础应用技术协同创新平台于一体的产业集聚区。
同时,区域内拥有我国第一个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国家高速列车技术创新中心。以国家级科创平台为核心,示范区已引进有关院士牵头的轮轨动力学团队等4个国内外知名科研团队,中车研究院等13个国内外知名科研院所落户,与清华大学、北京交通大学、蒂森克虏伯集团等10余家一流高校和科技机构建立合作关系。以“产业园区+孵化器”为支撑的科创载体网络体系正不断汇聚和培育创新智力资源。
随着轨道交通顶尖创新平台、创新团队不断集聚,众多关键技术取得突破,一批轨道交通装备新产品、新技术、新成果在轨道交通产业示范区“破土而出”,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在这里,诞生了全国第一辆“和谐号”动车、第一辆“复兴号”高铁、第一辆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交通系统;全国60%的高铁动车、25%的地铁车辆在这里制造下线;首辆碳纤维结构的下一代地铁列车发布;全球首款商用氢能源有轨电车投入运营……
2022年8月,采用中国标准,为印尼生产的雅万高铁正式下线、装船开运,实现了中国高铁列车首次出口国外的历史性突破,展现着大国重器走出去的力量。
值得一提的是,在雅万高铁动车组首次出口之前,青岛轨道交通产业示范区内以中车四方股份公司为代表的龙头企业研制的轨道交通装备已经多次走出国门驶向世界。
在美国,为芝加哥地铁制造的首辆批量车顺利交车,标志着我国出口发达国家最大地铁车辆项目实现批量交付。在巴西,与淡水河谷公司签署铁路客车供货合同,赢得我国出口巴西干线铁路客车第一单。
在埃及,研制的新型电动车组在斋月十日城铁路上线开跑,这是中国轨道列车首次服务埃及。在老挝,中老铁路上驰骋的“澜沧号”成为老挝当地民众的出行首选。
肇始于“四方机厂”,从“新中国机车车辆的摇篮”,到屡次刷新“中国速度”成就“国家名片”;从胶州湾北岸荒滩起步,到崛起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作为产业核心承载区,青岛轨道交通产业示范区凭借产业集聚优势、科技创新实力一次次突破,为世界轨道交通发展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对青岛而言,轨道交通装备是青岛重点发展的24条产业链之一,也是青岛的优势产业、支柱产业和名片产业。
在2021年发布的《青岛市“十四五”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规划》中,就将轨道交通装备列为重点发展的五个一流产业集群之一,并重点支持在城阳区建设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集聚区。
与此同时,城阳区发起了“抢占轨道交通产业高地”的攻势,提出把轨道交通产业示范区打造成为全市区域发展高端名片、全省新旧动能转换引领高地、全国高速列车装备制造高地、全球轨道交通创新研发高地。
从上到下都被给予厚望的青岛轨道交通产业示范区,在摸清轨道交通产业链现状之后,进一步明确以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为基础和特色,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新材料产业、新能源产业、新兴半导体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等为支撑,金融和商务服务、资本市场服务等为配套的产业体系。
以产业聚势为发展关键,青岛轨道交通产业示范区开启高质量发展新征程,项目招引、项目签约、项目落地、项目开工等捷报纷至沓来,四大产业板块加速推进。
总投资120亿元的天安科创城项目一期全部建成封顶;总投资百亿元的轨道交通关键装备产业园一期整体完工,已引入华铁嘉泰交通设备、舒达交通装备等企业7家;总投资13亿元的中钛装备项目一期主体竣工……
正在奔跑起来的青岛轨道交通产业示范区,奋斗是最好的注脚。随着一批新兴产业专业园区的顺利推进和众多产业项目的落地生根,一个现代产业链集群,在青岛胶州湾畔跃然起势。
目前,青岛轨道交通产业示范区已具备高速动车组、城际动车组、跨座式单轨车辆、悬挂式单轨车辆等一系列高端产品生产能力,全产业链产值超过1200亿元,成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铁路机车),入选国家首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获评山东省十大特色产业集群。
依托轨道交通科创及制造优势基础,加快形成面向未来的新兴经济增长点,青岛轨道交通产业示范区日益成为青岛撬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点。
城市发展的全过程是一个不断更新、改造的新陈代谢过程。
新动能代表着全新的经济生长姿态,将牵引着青岛轨道交通产业示范区从高速增长迈向高质量发展,城市更新将成为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路径,为产业未来发展腾出更多新空间。
乘着新一轮深化改革之机,青岛轨道交通产业示范区借与城阳区深层次、全方位融合发展之势,以低效片区开发建设为契机,加快“腾笼换鸟”,高水平规划建设专业产业园区,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集聚区。
目前,示范区已划定国创中心、产业配套区、城市配套区等3个重点区域作为城市更新未来三年攻坚重点,总面积14平方公里。
俯瞰示范区,总占地面积达388亩的国创中心双创园项目正加快建设。预计到2025年,园区入驻研发机构达到30余家,集聚创新人才1万余人,将初步形成较为完善的创新生态。国创中心基本建成后,将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轨道交通领域技术创新策源地。
聚焦高铁关键零部件,总占地面积350亩的轨道交通关键装备产业园也在加紧建设中。这里将成为高铁走行部关键部件的研发、生产和检修基地,为青岛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链带来一批强链、固链、补链、延链的重要项目。
聚焦工程新材料,规划建设青岛市绿色低碳新材料产业园,已落地山东省聚合新材料、华钨钨丝等一批重点产业项目,集聚了以A股上市企业——国恩股份以及新材料科技工业园、爱尔家佳等为代表的先进高分子材料企业,初步建立起了较为完善的先进高分子产业链。
以空间优势换产业集聚发展态势,新兴产业专业园区的建设,将成为示范区企业集聚、产业集群、要素集约、服务集中的全新载体,并将肩负起推动区域经济发展、聚集创新资源、培育新兴产业等重要使命。
而更具温度的民生工程是青岛轨道交通产业示范区在城市更新中的另一发力点。
眼下,示范区内的省重点项目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青岛医院二期工程正加快建设,这是城阳区第一所综合性三甲医院,预计2024年竣工,2025年投入使用,将有效解决群众异地就医和看病难问题,对健康青岛建设、胶东一体化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教育事关民生大计,示范区在保留现有5所小学、2所初中的基础上,规划新建24所学校。同时,引进中央民族大学附属中学青岛学校项目,将新增优质教育学位7000余个。学校建成后,城阳的孩子们在家门口即能享受来自首都北京的优质教育资源。
为进一步完善功能配套,示范区还实施4条主要道路(中车大道、北外环快速路、华中路、岙东路)建设、4条河流(桃源河、祥茂河、洪江河、墨水河)整治工程和2条地铁(地铁9号线、15号线,在示范区内设置3个站点)建设。
着眼未来,肩负重任的青岛轨道交通产业示范区将锚定打造世界级先进轨道交通产业集群的目标愿景,打造全球高铁创新发展引领区、国家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未来轨道交通城市体验区、生态智慧品质活力样板区。
一个产业特色显著、创新活力涌现、宜居宜业的现代化产业之城,值得期待!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