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一公:人类命运共同体向前发展,要跨国界、跨领域、跨学科合作

施一公:人类命运共同体向前发展,要跨国界、跨领域、跨学科合作
2023年05月26日 14:15 新京报

新京报讯(记者张璐)2023中关村论坛全体会议5月26日举行,8位重量级嘉宾进行主题演讲,开启了一场思想盛宴。中国科学院院士、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演讲时表示,人类命运共同体继续向前发展,必须进行跨国界、跨领域、跨学科合作。

5月26日,中国科学院院士、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在中关村论坛上演讲。新京报记者 李木易 摄5月26日,中国科学院院士、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在中关村论坛上演讲。新京报记者 李木易 摄

人类知识体系日益庞大严密,科技要如何创新?施一公称,多样性、差异性可以极大地促进创新。人类命运共同体继续向前发展,必须进行跨国界、跨领域、跨学科合作。他举例说,“2016年科研人员宣布首次探测到来自大约13亿年前双黑洞合并的引力波信号”和“2019年天文学家宣布首次拍摄到黑洞照片”两次重大的科技进展,都是跨国界、跨领域、跨学科科学家合作的。

他说,全球正面临着能源短缺、气候变化、疾病威胁、粮食安全等诸多挑战,任何一个国家和区域都很难解决这些问题,要通过全球科技共同体、通过高质量的国际科技合作来应对这些挑战。过去十多年,中国快速崛起,正在走向世界科技的中央,“中国高水平的科技自立自强和高质量的国际科技合作是相辅相成的,中国的发展和强大会造福人类,推动世界发展,让人类命运共同体变得更加美好。”

与此同时,目前大国科技竞争日益加剧。他认为,破解合作共赢的难题在于国际顶尖人才,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互动、流通、合作,才能让世界共赢。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才对外开放程度显著增加,受益于留学,中国的科技人才储备极大地丰富,和中国本土培养的人才交相辉映。不过,在中国人才越来越丰富,对国家和世界的贡献越来越大的同时,我们也面临顶尖人才仍然匮乏的困境。中国政府奉行敞开怀抱,让人才自由流动,可以走出去,可以引进来。

“开放的人才政策和宽松的学术环境是特别重要的。”施一公说,研究型大学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策源地、尖端科学技术的孵化器、顶尖科技人才的集聚地。西湖大学联通中西,在这里不看论文的篇数、不重影响因子、不重获奖情况和人才头衔,这样的做法正在催生新的创新生态,聚集了来自11个国家(地区)的180多位顶尖科学家担任博士生导师。疫情期间,西湖大学开展了对世界作出贡献的研究。目前,西湖大学正在研制有望成为世界最好的抗新冠特效小分子药物。

他认为,在21世纪,中国科技发展不仅可以实现科技向善,也能给世界带来福祉,在新时代推动全球共赢,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向前发展。

编辑 刘梦婕

校对 赵琳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5-31 南王科技 301355 --
  • 05-30 豪江智能 301320 --
  • 05-29 天键股份 301383 46.16
  • 05-29 双元科技 688623 125.88
  • 05-26 西山科技 688576 135.8
  • 产品入口: 新浪财经APP-股票-免费问股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