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工业村”的绿色转型

一个“工业村”的绿色转型
2023年05月05日 06:34 山西新闻网

稷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形成循环经济发展新格局。

园区内精细化工生产设施。

永东股份炭黑包装车间五彩斑斓的热带鱼。

鳞次栉比的西社园区标准化厂房。

从运城市稷山县城出发向东北,十余分钟车程便可到达西社镇高渠村。

这是一个以工业闻名的村庄,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村里点火冒烟兴办炼焦厂,走出了创业致富的第一步。党的十八大以来,高质量发展成为高渠村人的新追求。2015年,这里诞生了山西首家由村里走出来的上市企业——山西永东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永东股份”)。2018年,稷山经济技术开发区西社园区落地,永东股份等高渠村企业悉数入区入园,走向集群集聚集约发展新阶段。

如今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高渠村和村里走出来的工业企业同样面临新的时代命题:如何加快工业绿色转型,与绿色田园和谐共生;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以后,如何以产业发展带动全域乡村振兴,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扎实促进共同富裕。

高渠村和企业“邻居”们正持续作答。

无中生有 探索工业兴村

嫩绿色的麦苗、金黄色的油菜花、恬静祥和的村庄,构成一幅春日田园风光画;远处山坡上,太阳能电池板整齐排列;田地尽头,产业园区的现代化工业设施和标准厂房高高耸立……这里就是高渠村。

稷山县没有煤炭资源,高渠村也是如此。一个平平常常的村庄,是怎样走上工业化发展路径的?4月中旬,记者实地采访时发现,高渠村工业的兴起,属于典型的“无中生有”。

村委会主任王建英说:“稷山是无煤县,但与煤炭大县接壤,具备发展煤化工产业的条件。”眼光敏锐的高渠村人从中发现了商机。上世纪80年代,不少村民自筹资金,纷纷办起小型炼焦厂。1985年,高渠村联合原国营铁厂创办的稷山县首家股份制企业“联合焦化厂”,一度成为全县焦化业的重点龙头企业,迈出了壮大村集体经济、带领村民致富增收的第一步。随着焦化行业的发展,高渠村的交通运输业也被带动起来。炼焦和运输两大行业在较长时间内成为村集体经济的支柱。高峰期时,全村有近百人从事炼焦行业,百余人从事运输行业。高渠村人血液里流淌着对工业的热切追求和敢闯敢试的创业精神,造就了稷山县第一批民营企业,带动更多人“下海”。开办饲料厂、面粉厂、建材厂的,从事煤焦中介业务的,经营商店饭店的……多业兴起,精彩纷呈,为当地经济注入活力。相关资料显示,1996年,全村有大小企业200余家,第二三产业产值达到亿元以上。

当然,与众多工业强村一样,粗放式发展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当年很多小型炼焦厂多采用土法炼焦,煤炭综合利用率低,给当地带来了环境污染。随着行业深度调整、市场优胜劣汰,高渠村的炼焦业加大技术创新和精细科学管理力度,相继出现了十余家产值在百万元以上的企业。在传统炼焦业逐步延伸产业链条的过程中,A股上市公司永东股份的前身——稷山县永东化工有限公司于2000年在高渠村成立。这家企业利用煤焦油资源研发生产炭黑等产品,将村里的炼焦业带入现代煤化工时代。

在全省改革发展的大潮中,高渠村的企业不断做强做大,融入省市县产业布局。2018年12月,经省政府批复,稷山经济技术开发区正式设立。其中,规划面积17平方公里的稷山经济技术开发区西社园区在高渠村周边落地。从高渠村成长起来的永东股份、晋华焦化、铭福钢铁等多家企业划入开发区。一个多链协同的产业体系已现雏形。

产业转型 发展循环经济

进入新时代,绿色发展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显著特征。从高渠村走出来的企业,如何让工业经济、生态环保与乡村振兴同频共振,找到园区与乡村发展的契合点?他们的答案首先是“循环经济”。

沿着高渠村村北的振西大道,数十家企业整齐分布在道路两侧,“强化环保意识”“绿色生态文明”“发展循环经济”等标语随处可见,这里便是稷山经济技术开发区西社园区的核心。最引人注目的是道路上方粗细不一的煤气、煤焦油运输管网,环绕着整个园区,连通区内每一家企业,构建着全循环的产业发展体系。

记者在山西北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都科技”)的焙烧车间看到,数十米长的天车横挂在车间横梁上,敞开式环式焙烧炉熊熊燃烧,烘烤着80多吨的墨黑色石墨电极。这里用于焙烧的燃料来自园区内的另一家公司——永祥焦化,该企业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焦炉煤气,通过园区内的管道直接输送到北都科技。北都科技董事长赵杰卫介绍,在使用焦炉煤气后,公司的生产成本可以降低到使用天然气的1/5甚至更低。而公司制作石墨电极的主要材料——针状焦和沥青,来自同一园区的永东股份,生产出的产品最终将被运送到与公司一墙之隔的威世腾岩棉等企业。

北都科技的循环模式是稷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循环经济的一个缩影。

稷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郝冰介绍,开发区在严格落实国家产业政策、淘汰落后过剩产能的同时,坚持建链延链补链强链,立足煤焦化冶较为完善的产业体系,积极培育壮大节能环保、碳基新材料战略性新兴产业,建立了企业内部节能、节水、综合利用的“小循环”,企业之间的能量、物料循环利用的“中循环”,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共享与循环使用的“大循环”的工业循环经济标准化模式,形成了循环工业经济发展新格局。开发区大力推进产能减量置换、余热余压回收、发展清洁能源等各项工作,推动资源、能源最大化利用。比如,永祥焦化的焦炉煤气、煤焦油供给永东股份、阳煤丰喜等企业;永东股份的针状焦供给北都碳材料、梅山湖科技等,蒸汽供给普莱克化工、晟莱再生炭黑,而工业萘供给诺博化工;潞安泉稷的工业废渣供给华越建材、丰泰建材,合成氨供给凯之特、鑫途等化工项目。

据了解,目前在稷山经济技术开发区西社园区内,以永东股份和山西东方资源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为首的两家龙头企业,形成了焦炭—化工—冶炼—余热发电—工业废渣—隔音板建材、煤焦油—炭黑—尾气发电—工业萘(苯酐)—改质沥青—针状焦企业内部“小循环”闭环式产业链。与此同时,形成了四大产业链条,即以焦化副产品深度开发利用为重点的精细化工产业链;以冶炼为核心的合金材料产业链;以工业废渣—建材和废旧轮胎—再生炭黑为一体的工业固废综合利用节能环保产业链;以焦粒—改质(浸渍)沥青—针状焦—压型—焙烧—正负极材料为一体的碳基新材料产业链。

生态环保 守护美丽乡村

汾河是山西的母亲河,自东向西从稷山县穿境而过。落实环境保护主体责任,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对每一户企业的严格要求,是建设美丽乡村的现实需要。从高渠村到企业、再到园区,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守护乡村生态“底色”已成为大家的共识。

五彩斑斓的热带鱼在数米长的巨大鱼缸内欢畅游弋,这样的场景不是发生在海洋馆,而是在永东股份的炭黑包装车间。热带鱼对生态环境的要求极高,如果炭黑包装车间粉尘含量不达标,热带鱼便无法生存。这是永东股份推行绿色生产的一个场景。在其厂区内,整齐的绿化带、娇艳的花朵、挺拔的大树随处可见,让人无法与整个企业赖以生存的原材料——被认为是危废化学品的煤焦油联系起来。

永东股份财务总监陈梦喜介绍,近年来,公司对生态环境高度重视,在园区内带头建立了一整套内部循环生产体系。“我们从煤焦油开始,经过脱水、除渣、蒸馏等一系列技术手段,把高附加值产品提取出来,在焦油提炼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油气、水汽用来回收发电,供公司生产和员工生活使用。”

来自稷山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数据显示,园区以发展壮大大宗工业固废为主攻方向,协同推进生活固废处理,推动废旧资源实现循环化利用,目前已形成了63万吨矿棉岩棉、30万吨废旧轮胎、15万吨废旧铅酸蓄电池、30万吨废钢、15万吨废旧塑料、30万立方米加气混凝土砌块、130万吨工业废渣处理能力,实现了工业固废“吃干榨尽”,经济可持续、绿色低碳发展。

在企业绿色生产的过程中,高渠村的村民收获了实实在在的温暖。从2019年冬天开始,村委会和永东股份达成一致,后者将生产线上的余热通过供热管道输送到高渠村换热站,之后再送到400多户村民家中。“以前,家家户户冬天烧锅炉取暖,现在企业免费供应热源,我们冬天只需要花每平方米7元管理费,既便宜又环保。”村民辛利云说。

村企共建 描绘致富画卷

工农城乡关系是现代化进程中无法回避的问题。近年来,西社园区和区内企业坚持以工补农思路,不断完善与村民的长效利益联结机制,通过就业等多种形式,让农民有活干、有钱赚,同时大力提升村里公共服务水平,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实现企业发展与村民富裕共赢。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在这里得到体现。

“如今的高渠村,完全实现了幼有所教、中有所事、老有所养。”辛利云说。

在高渠村的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81岁的老人刘青玉对村里的现状竖起大拇指:“自从有了日间照料中心,吃喝不愁,日子越来越美了。”在这里,60岁以上的老人每月交100元,便可享用到可口的一日三餐。在附近厂子里工作的儿女们,再也不用担心父母的吃饭问题。而老人们每天用餐之前都会开心交流一番。最近大家最关心的话题,则是村子里于阴历三月开唱的大戏。

在高渠村中心位置有一个很大的广场,正中间是一座上书“高渠舞台”的大戏台。戏台两侧除了日常运动器械,还分别建有一座篮球场和足球场。就在这里的大戏台,每年阴历三月和九月,周边企业都要出资为村里的老年人准备两台大戏,丰富大家的精神文化生活。一家企业还每年出资为全村60岁以上的老年人免费组织外出旅游。

近年来,园区企业还创新方式,积极支持文明乡风建设,从企业到高渠村形成传承“孝道文化”的良好氛围。在永东股份,公司每月给员工各发放200元的“孝道工资”,直接打入员工父母的账户。陈梦喜介绍,仅2022年全年,公司发放的“孝道工资”就达319.8万元。

“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用实际行动回馈老百姓,自身也将从中受益。”陈梦喜说。

如今的高渠村,人居环境越来越好,道路修缮得整整齐齐。村民用水、垃圾清运等各项费用,均由园区企业承担,幸福感获得感持续提升。“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一个长期过程,我们面临的任务还相当重。”王建英说,高渠村提出“农业立村、商贸兴村、工业富村、生态美村”,走好这一路径,要做好“产村融合”的文章。比如,围绕村民高质量充分就业,园区、企业近年来不断加强岗位供给,目前,村里的年轻人在家门口即可就业创业。根据大家反映,村子里的青壮劳动力基本都能在周边企业找到一份工资在五六千元的工作,若能提升学历和技能水平,工资则会更高。同时,依托园区产业平台,村里一部分年轻人还选择了自主创业。他表示,下一步,村里要和园区、企业加强协同,在推进绿色发展、村民就业创业等方面创新合作模式,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不断激活乡村振兴内生动力,推动共同富裕取得实质性进展。

本报记者张巨峰

(责编:李琳、刘洋)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开发区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5-08 世纪恒通 301428 26.35
  • 05-05 华纬科技 001380 28.84
  • 05-05 晟楠科技 837006 8.4
  • 05-05 德尔玛 301332 14.81
  • 05-05 蜂助手 301382 23.8
  • 产品入口: 新浪财经APP-股票-免费问股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