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成企业家扶贫基金会副秘书长苗青:特岗教师——人的发展是最大的公益

友成企业家扶贫基金会副秘书长苗青:特岗教师——人的发展是最大的公益
2022年09月27日 17:04 市场资讯

股市瞬息万变,投资难以决策?来#A股参谋部#超话聊一聊,[点击进入]

  主题为“和而不同,思想无界”的 CC讲坛第50期演讲于2022年9月24日在北京东方梅地亚M剧场举行。来自友成企业家扶贫基金会副秘书长、常青教育青椒计划秘书处负责人苗青出席,并以《特岗教师——人的发展是最大的公益》为题发表演讲。

  以下为演讲全文:

  大家好,我是苗青,来自友成企业家扶贫基金会。

  当我们在谈乡村教育的时候,我们谈的是什么?是看上去城市和乡村巨大的环境差异?我的答案,是在谈人,谈学校、老师、学生,谈有多少人从乡村走出去。很多人认为,好像只有走出乡村才是成功,才是进步。走出去才能看到更广阔的世界,因为山外有山,人外有人。走出去之后,他们当中又有多少人返乡,返乡之后又在做什么?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得到的答案是能不回来就不回来了,因为回去是又贫困又简陋的,是没有任何共同语言的环境。

  为什么这些人不愿意回来?答案很简单,因为村里年轻劳力已经到离开家乡到城市里务工了,他们的孩子留在村里、家里、学校里。环境当中越来越多的优秀的人才离开了家乡,好的老师也越来越少了。课堂没有了生气,孩子们从小失去了对家乡的热爱,空洞的心,看不到美丽的风景,这是恶性循环。

  2011年的5月,我看到了一句影响我至今的话“人的发展是最大的公益”。这句话让我成为了一名友成基金会的项目官员,我参与每一个的行动都推动人的成长和发展,都与教育有关,都与那些远方的乡村教师有关。

  还记得99年张艺谋导演的那部片子《一个也不能少》,“大孩子”老师魏敏芝带着一群“小孩子”学生在尘土飞扬的小操场上,唱着嘹亮的歌声,跟随着青涩的“1、2、1”的脚步,踏着正步。背后是简陋的校舍,阳光通透,四面透风,这样的画面我每次看到都莫名的心酸。

  现在随着社会的进步,绝大多数的乡村学校其实硬件已经今非昔比了,硬件好了,但是教育好了吗?更核心的问题是老师出现了吗?老师提高了吗?答案是没有。在中国小于100人的这种小规模学校还有10万左右,大多数的老师都离开了。老师从哪儿来呢?

  2005年开始,教育部和人社部发布了一个特岗计划,这是一个专门为解决中西部乡村老师短缺的问题而做的特设岗位教师计划。在过去的17年当中,100多万的特岗老师极大地补充了中西部地区的老师的数量,我们能够明显的发现中西部地区的教育水平提升了,但是他们仍然面临很多的挑战。

  在过去的几年当中,我用各种各样的交通工具走访了多位特岗老师,他们身上遇到的问题都差不多:

  第一,特岗老师不属于正式的教师编制,只能等待三年之后期满参加公务员的考试来决定去留。

  第二,身居偏远的乡镇,几个月甚至半年才能外出一次,几乎没有组建家庭的可能。

  第三,进入岗位之后,几乎也没有外出培训的机会,职业发展无从谈起。

  第四,即便是在这样互联网发达的时代,但没有很多相同的人可以交流、分享,教学当中遇到的问题得不到解决,而身边的老教师又不太懂互联网,几乎没有人帮忙,只能野蛮生长。

  这样的日子虽然只有三年,又一眼望不到边,这些问题得不到解决,怎么能够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这是所有教育工作者、教育管理者都在思考的大问题,也是必须用行动去解决的大问题。

  2017年的9月,在教育部教师司的指导下,我所在的友成基金会与北师大等全国的30多家机构发起了一个公益项目——青椒计划。这是一个专门为乡村教师提供支持和服务的公益计划。我们是怎么做的?青椒计划所有的课程都是全国最熟悉乡村的专家们设计的,北师大等全国Top10师范院校的专业老师们都提供了专业课程,最有经验的一线名师工作室、公益机构、爱心企业,给我们提供了全学科的课程。一年的时间里,10个月在线的课程,每天在线社群陪伴着老师们成长,这是一个基于慕课模式的集合影响力项目,而我是青椒计划秘书处的负责人。

  “推动别人成长”、“要飞翔”、“绝不能爬行”这样的话听起来很鸡血,很激情澎湃,但是现实却是很骨感。因为调研的需求,项目组就要经常下乡,这些老师,他们可能远在山高水远的武陵山区湖南沅陵;可能在从石头里凿出来的云南边陲小镇西畴县;还可能在崇山晋岭雷声阵阵的一种贵州雷山县、十八弯的息烽县,还可能在沟壑遍地的甘肃临夏等等地方。青椒计划的学员老师就扎根在像这样的450多个县乡,每次探访的单程超过12个小时。

  路真的不好走,但是比路更为艰难的是特岗老师们身处乡村的孤独、无助和动摇。2020届的云南广南县的王斌老师就曾经跟我讲:“我的学生连飞机、过山车这些都不知道,因为语言的关系我讲的课他们也听不懂,有那么一刻我好绝望,真的一天都不想在那待了,想赶快离开。”

  从志愿者转考两年的特岗,终于如愿以偿返回家乡西畴县的胡文京老师,一进幼儿园就傻眼了,她说:“天,我自己好像还是一个孩子,我怎么去照顾那些大大小小的孩子啊?”

  湖南新化县的李艳梅老师,她的妈妈和奶奶都强烈的反对她进城,鼓励她考特岗。她来到学校的时候却是非常抗拒的,她发现初中的学生们都跟她一样高,“学生梦会听我的吗?”她开始怀疑自己的选择,是不是对的。

  人都有脆弱的时候,一个人孤单,但是一群人却可以走得很远。如何打造一个支撑青椒计划服务的这样的体系?一个在线的网络培训项目如何做到长期陪伴?答案是我们的秘密武器是天之骄子助教团。这样一群身处在大山的助教老师,陪伴着另一群身在大山里的各岗老师,他们讲故事、聊天、唱歌、打气,在每一个直播课预热的时候,他们所有的分享都是自己,从诉说困难到集思广益,从一个人到一群人彼此相伴相随,让特岗青椒老师们不再孤单。

  王斌老师现在生龙活虎的,他还代表了中国教师去参加了联合国的教育的相关峰会;胡文金老师因为优秀被派往了更偏远的山村;李艳梅老师则成为了学生们的好朋友,老师们的成长都是肉眼可见的。5年的时间,我们的青椒计划改变并影响着9万多名特岗老师的命运。

  她叫彭超奇,是湖南沅陵县官庄镇黄壤坪九校村小老师。2017年的时候,她还是青椒计划当中最小的学员。她爱说爱笑地,告诉我孩子们最喜欢看见她笑。2019年再见她是在北京,她有些疲倦,说她工作很累。今年的7月在成都再见超奇,她依旧爱笑,但是很安静,眼睛很亮。她现在是传播助教团的负责人,讲了很多以前我不知道的事儿。

  她说她是一个小镇做题家,从小到大她一直都没有出去看看的机会,如果没有遇上青椒计划,那么她就不会看到首都的繁华。她仍然记得北师大百优团名单公布的那天晚上,她激动的几乎整夜都没有睡觉,她说职业生涯开始,青椒计划就给她解决了格局的问题。19年她带着二年级的学生们登上了县艺术节的舞台,22年她又带着四年级的孩子们参加了官庄片区的演讲比赛。她相信孩子们的舞台越来越大,路越走越宽。

  超奇所说的解决职业生涯格局的就是课表上的课程,上面有专业课、师德课、学科课。这也是一张每年都在变化的课程表,每个学年青椒老师们提升教学理念、改善师德师风、提升着学科素养,同时带领着孩子们打开视野看世界。

  下面是一个关于传承的故事。2022年的3月,在青椒开学的一个预热课上,21届的老师高旭发现给青椒讲课的专家老师,正是他初中的语文老师。高老师惊喜万分,他没有想到在这样的一个环境,这样的一个场合,他能碰到恩师尹老师。隔着屏幕看着他惊喜的表情,我能感受到他已经热泪盈眶了。这样一个情景真的是让我想到了一首歌,《长大后我就成了你》。如果说尹老师是坚守乡村教育的引路人,那么高旭老师就是9万多名扎根乡村教育的传承人。在全国各地的村小教学点里,活跃着数10万像他们一样对乡村教育抱有美好理想,并且传承着对孩子们热爱对日教育热爱的乡村的老师们。

  甘肃的马正文老师,是为数不多离开了乡村教学岗位的青椒老师。他黑黑瘦瘦的,特别腼腆,是一个非常典型的西北汉子。2018年的5月,在甘肃临夏州积石山县中咀岭小学三年级的教室里第一次见到他,他给孩子们设计了一个关于未来职业的活动,看着他熟练的指导着孩子们连线参加全国班会的直播,我有点惊讶。村里的孩子们也能玩转直播,他骄傲地告诉我:“这样的直播课他们每天都上,孩子们很适应的。”任教10年他一直都是代课老师。

  2018年他参加了青椒计划的百优研学营之后离开了中咀岭小学。现在他在一家互联网机构做着培训主管,用他在青椒计划学习的各种培训经验,服务着一批又一批的乡村老师。最近他忙着为新疆、甘肃、翠屏以及全国老师和同学们做着网络学习模式的培训。他的愿望是希望更多的孩子们,能在这个数字化的时代找到自己生命的独特优势,长成自己喜欢的模样。在这个不确定的时代,做着自己确定的事业,虽然离开了村小,但是他站到了更大的舞台。马老师告诉我,离开是为了更好的服务家乡。

  贵州省息烽县木山小学的徐萍老师,她从教20多年了,从徐姐姐变成了徐妈妈,桃李满园之后,她仍然留在了木杉小学当老师、当校长。从2018年开始我发现徐萍老师开始各处的走学讲课,息烽县、开阳县、清镇市、贵阳市都去邀请徐萍老师分享。她在青椒计划之后创办了一个网络学习平台“云上贵州”。我当时觉得她要火了,很可能就要到县里到市里去当领导了。但是几年过去了,她的工作没有任何变化,甚至还托领导去帮忙给县教委打电话说不要调她去当干部。

  今年7月的时候,在成都助教研学团上我问她:“别人都是人往高处走,你却想到各种理由原地不动,为啥?”她说:“我不能走,我希望我的学生热爱家乡,能够回来建设家乡,我在这里等他们回来。”今天的木杉小学增加了很多新鲜事儿:开PAD班、建集装箱的图书馆、设立健美操的大课堂的活动、参加全国的艺术展演、建立“行为银行”小超市等等。这些资源都来自全国各地、来自互联网。木杉小学的老师和孩子们在徐萍校长的带领下,开启了村小元宇宙时代的社群互助新常态。

  一个大山里的小山村村小成了远近闻名的网红学校,小小的村子接待了全国各地的媒体机构、爱心企业。村子也火起来了,村民的积极性也提高了,房前屋后也变得更加干净。最近村民们知道徐萍老师用互联网教育改变了村里的教育现状,他们主动找到徐老师帮忙说希望利用互联网把村里的农产品卖出去,许校长又要开始卖货了。

  徐老师告诉我:“作为一个贵州偏远乡村教学点的负责人,我就是全校师生的双眼,决定着全校师生们看世界的高度。这些年孩子们的变化,家长们也高度认同,家校教育更加融洽了,我也成了乡亲们认可和信赖的人。同时我也多了一个名号叫村干部,很多村干部解决不了的纠纷、矛盾在我这都可以轻松的解决。”45岁的徐萍参加了青椒计划,带着年轻老师创办了网络平台,学校成了网红,这个校长、村干部正带领着学校和石硐镇木杉村看世界。

  作为青椒计划秘书处的负责人,我注意到了一个很令人欣慰的现象:2017年开始,青椒计划开始实施,由原来的几个省发文推动,到现在已经有59%的区县把参加青椒计划纳入了继续教育学分。今年的8月18号,教育部教师司正式发文号召全国的教育主管部门将青椒计划纳入青年教师继续教育的培训体系,这是一个政策倡导成功的标志,这也是国家在为青年教师“下得去、教得好、留得住”,提供很大的政策支持。对青椒计划而言,这是作为公益项目一个最高的褒奖。我也相信一个个稚嫩的青椒,未来一定能够成长为红艳艳的朝天椒。

  这些年我自己也像一个青椒一样在成长。我曾经在高中国内的高中任教4年,打磨基本功,在德国的文化学校,公立高中、精英大学陆续做了7年的助教老师。在看世界、进入了公益岗位之后,又深耕了10多年,继续Focus在乡村教育。26年当中,不同的地域、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岗位的教育实践成长。我一直都在成长,同时见证了教育对人的成长发展所起的作用,坚信教育不仅仅是对个人的投资,也是一种社会人力资源的积累。中国乡村的发展需要更多的力量投入到教育当中,投入到对人的发展的培养当中去。乡村拥有了培养人才的老师,而下得去、教得好、留得住的好老师,也会带出一批有理想、有知识,对家乡充满了热爱的学生。

  对于乡村而言,有些人选择留下是因为他们相信自己的能力能够帮助乡家乡改变,有的人选择离开,但我相信有一天他一定会带着爱回来。乡村有着他的根,乡村是中国的根,未来也会有更多的人选择返乡,因为他们内心充满了爱和力量,行万里路后归来,把爱和能量带给乡村的每一个后辈,激励着他们成长,他们会孕育出更多更创新的坚守的力量。

  从每一个人的身体力行到汇聚各方的公益实践,以热爱赋能关注人的发展。像青椒计划这样的公益项目,正在为乡村教育积累着一笔巨大的人力资本,而这一些资本也终将会汇聚成为中国乡村振兴滚滚洪流当中最坚定的力量。无论是在城市还是在乡村,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我相信人的发展是最大的公益。

  谢谢大家。

  新浪声明:所有会议实录均为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者审阅,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责任编辑:梁斌 SF055

相关专题: 2022年CC讲坛专题
人气榜
跟牛人买牛股 入群讨论
今日热度
问股榜
立即问股
今日诊股
产品入口: 新浪财经APP-股票-免费问股
产品入口: 新浪财经APP-股票-免费问股
产品入口: 新浪财经APP-股票-免费问股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9-30 瑞晨环保 301273 --
  • 09-30 灿瑞科技 688061 --
  • 09-28 卓创资讯 301299 29.99
  • 09-27 中科美菱 835892 16
  • 09-27 慧博云通 301316 7.6
  • 产品入口: 新浪财经APP-股票-免费问股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