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嘉:观鸟,上一条远航的“贼船”

钟嘉:观鸟,上一条远航的“贼船”
2022年07月27日 16:47 市场资讯

股市瞬息万变,投资难以决策?来#A股参谋部#超话聊一聊,[点击进入]

  新浪财经讯  主题为“和而不同,思想无界”的 CC讲坛第49期演讲于2022年7月23日在北京以线上直播方式举行。来自《鸟类观察》主编钟嘉出席,并以《观鸟,上一条远航的“贼船”》为题发表演讲。

  以下为演讲全文:

  很高兴能有机会跟听众啰嗦啰嗦观鸟这回事。

  观鸟,就是去观察与辨识野生鸟类,了解它们,记录它们。有点像收藏的心理,一种一种地增加自己见过的野鸟,见过的越多越有成就感。

  谁也不能否认,中国有着千百年养鸟吃鸟的习俗,野生鸟类在中国曾经相当糟糕甚至悲惨。但从1996年起,中国慢慢有了一个“观鸟爱好者”群体。有人说我们是“爱鸟人”,其实还是“观鸟人”准确,跟养鸟的那些人相区别。

  如果你在公园里或者什么地方看到一大群人架着带长焦镜头的相机(戏称大炮)在围拍什么鸟,那可不是观鸟。观鸟爱好者也都拿相机,配长焦镜头,但“人工”诱拍围拍野鸟,甚至棚拍养的鸟,为的是他拍下的片子是否漂亮,而我们观鸟人也拍照,是要了解鸟类,记录鸟类,通过鸟类了解自然。

  中国有多少人观鸟?4年前我们做了一个“中国鸟人本底调查”,结果是大约14万人。那次个人问卷的标题就是:你是那个万里挑一的中国鸟人吗?1998年,中国大陆鸟友只有几十人,只在北京、广州等地零星存在。我们希望中国能有千分之一人口观鸟,或者观过鸟。这样,打鸟吃鸟、捕鸟养鸟的人会大大减少。这对人类的好处也会非常多。

  对人类的好处怎么讲?“改变,从观鸟开始”。先不说成人,如果是中小学生观鸟,家长会惊叹孩子的变化,耐心细致观察,独立查找资料,综合分析思考,画画、作文都有了新意和进步,功课更好,身体更好——几乎都是孩子把家长带下了水……

  香港观鸟会前任会长林超英先生有这样的概述:多年以来,观鸟为我带来无限的喜悦。因为观鸟,我亲近了自然,拓展了眼界,多交了朋友,也学习了开放心怀,接受本来如是的世界。

  一旦观鸟,就发现这是我们的共鸣。

  啥叫“亲近自然”?风和日丽去郊游?NO!刮台风了,来寒流了,一般人会觉得不好,糟糕。但观鸟人会很兴奋,甚至期待,只要最危险的时刻一过,很多“鸟人”就会冲出室外,看看有什么鸟因为台风或寒流而迷航,来到了我们身边。

  在观鸟人的武林秘籍中,风雨无阻,冬天北上,四季都好……潜移默化形成一种自然观。鸟儿的“家”就是天地间(鸟巢只是繁殖的场所),一年四季,雨也好,风也罢,高温也好,严寒也罢,鸟都要有办法对付,要种群延续,你要去了解它,就要跟鸟儿同步。

  有一年冬天我去湖南洞庭湖,那天正好来寒流,风雨交加。活动安排我们要走一段洞庭湖大堤,车子到下一站去接。那天风雨之大超出所有人的估计,下公路穿过村庄走上大堤才发现,旷野上的狂风冷雨横扫,两手把着伞也难以撑住,瞬间会被掀翻。可就在我的伞被掀起的一刻,看见远远的洞庭湖草滩上,有很多一条一条平行的白线,长短不一,远远近近,都是一个方向排列,直到视力不及的远方……我顾不上打伞了,举起望远镜,才发现:那每一条白线,就是一群一群白色的鹭鸟在站队。它们顶着风,一只一只紧紧挨在一起,排成列,以保证每一个成员不被风吹翻、吹跑。而所有“白线”的“向右看齐”,绝对平行,是风向所决定。

  鸟是迎风而立的,不然羽毛会被掀起,难以保住体温,也难以保持平衡。而集体合作,排队抵御寒流,这是我亲眼所见却没有人能拍下的画面。因为那样的天气,所有摄影师都不会让自己的相机与镜头去冒淋雨的损失。更何况极端天气的极端瞬间,大部分人应该都不在野外。请脑补那个画面吧。

  过去有说,让高山低头,让河水让路,其实,面对大自然,人类即使表面能够改变但骨子里撼动不了。比如四季变化,台风寒流,洪水枯水,再如地震火山,可能改变么?人类工程会带来利益,但一定伴随着失去什么,此一时彼一时。一旦观鸟,有了不同的视角看自然,但凡改天换地这种口号与作为要发生时,你就会打个问号,也许你会投反对票。这就是改变。

  一般人开始观鸟,都是先被鸟儿的美丽与灵动所感染。当你不是从枕套上、被面上看到鸳鸯时,会惊奇它们真的长成这个样子吗?很多鸟的外观,都会令人感慨只有艺术家的设计才能达到如此高度。又比如猫头鹰,太好笑了,它睁一眼闭一眼或者横着动脖子、扭转270度时,匪夷所思。

  观鸟还会被鸟儿的“集体主义”所震撼,成千上万都说少了,最多时候是上十万只鸟,群起群落,不会互相踩踏互相碰撞么?还有鸟类的迁徙也让人痴迷,它们每年飞越高山大海,甚至从北半球到南半球,从阿拉斯加一直飞到澳大利亚,飞到新西兰,跨大洋这么飞,连续飞好多天,春来秋去,它又回来,年复一年。太神奇了,本事太大了,所以就觉得全是问号,它怎么这么大本事。

  最开始学观鸟时就被提示,鸟类学有太多未知领域期待人们去探索。而我观鸟一年后就写下:这个世界还有什么可以让我们普通人去获得发现的成就感?去观鸟吧!一旦观鸟,不仅书上写的你能看到,还有很多书上没写的,老师没讲的,也会进入你的视野,让你成为第一个发现者!

  观鸟非要认出是哪一种鸟么?当然!就跟每个人都有自己姓名一样,你不认识人家,怎么深入交流!

  如果看见什么小鸟都说是麻雀,小鸟会很愤怒:“你才是麻雀,你们全家都是麻雀!”它们每一种都有区别于麻雀的特征,不能视而不见。

  一旦辨识鸟类,会得到一个重要启示:每一种鸟,都在用自己的方式昭示它们在这个世界上的特立独行。不仅要在严苛的自然条件下生存,还要维护自己的特殊基因,这就是它们“艺术创作”的动力。

  用红黑色调,还是蓝白搭配?耸起凤头,还是加长尾羽?鸟类对美丽的选择,都有基因的理由。尤其热带鸟类,更是五花八门,还要在众多的花草树木中彰显自己的华丽,也许是一种协同进化——你红我也红,你绿我也绿。

  考虑保护色,有些鸟的羽毛不去变出显眼的花样,它们用歌声。鸟类有不同鸣唱,是种群独立的强烈信号,用来领地宣示、占区求偶。我做这个PPT有点惭愧,我技术手段不够,我没有弄上几个鸟鸣让你们听听,咱北京山上你能听到有一种鸟,云南柳莺,唱一分钟,它都不停,就跟京剧打鼓点一样的,一口气“呛呛呛呛呛……”就不断,听得你累死了,其实它就这么大点,声音特别大,能量非常强,这就是领地宣誓。还有就是占区求偶,第一是告诉别人这块地是我的,第二说你看我多本事,来找我,咱俩搞对象。但是等到繁殖完成了,就变得比较安静,到秋天冬天,悄悄的,只是小声的一些交流,就不去那么唱了,太耗能量,等下一个繁殖季到来攒够了能量再去它的繁衍高歌。

  观鸟有了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会带来又一个启示:所有经过亿万年的演化能在地球上存留至今的生物物种,都是非凡的成功者!贵为生物圈一员,不仅成就自己而且成就他人。如果地球上只剩下人类,哪怕只减少一半的物种,可就不是寂寞了,绝对是灾难。

  人类是了不起,是本事大,但其他物种微小如麻雀,细小到蚂蚁,甚至微生物病毒,都有自己的成功之路,不可小看。我去内蒙古草原看一种濒危小鸟,一位蒙古族小伙儿告诉我,这鸟的蒙古语名字叫公马。它们像草原上的马群一样,领头的雄性要维护自己的种群和领地,谁来侵犯,立刻采取行动。

  啥行动?飞过来大叫,有用么?肯定有用,鸟类之间有自己的道理和秩序——谁来挑战,立刻抗议,入侵者只能退避。

  很早的一年冬天,北京香山有一处天然的泉水露头,我和儿子遭遇了一场“饮水大战”。那天大概五六种鸟儿来喝水,却不是一起聚在水坑边喝,而是有的霸道,有的只能等着。小学六年级的儿子回去写了一篇作文,老师大为称赞。仔细想想全过程,其实就是个严格的先来后到——我先来的我先喝,等我喘口气,喝饱了,才轮到你。

  地球是一个生物圈,物种间形成了环环相扣的食物链和社会关系。人类从野生动物中走出来,走到今天,观鸟,等于回头看看自己的身世,看看自己的生态位,别忘本!尊重并维护生物多样性在地球上尽量完整的存在,就没有一点可怀疑,可犹豫!

  再来说麻雀。曾经有一段“除四害”的历史,麻雀被全民扑杀。后来鸟类学者提出,麻雀虽然吃粮食,但是繁殖期也吃虫子,可减少农田虫害,这才把麻雀的死刑给免了。

  但后来,麻雀在部分南方农村大面积绝迹,为什么?因为80-90年代,农民开始大量使用农药化肥,在水稻插秧到拔穗的阶段,正是麻雀要给雏鸟喂食昆虫,但虫子要么没有了,要么有毒了,幼鸟养不活,成鸟也坚持不下去。很多县域,县城里面有麻雀,但农村绝迹。

  这说明什么?如果你身边连麻雀都没有,还有生态安全么?!你吃的粮食、喝的水,能放心么?!生态文明的标准其实很简单,就看你身边有没有、有多少野生动物!

  麻雀是人类铁粉。喜欢自驾旅行的人,如果去过青藏高原,长途行车几百公里,见不到麻雀——草原上有别的小鸟但不是麻雀,一旦经过个道班,有两栋房子,麻雀就出现了。北京,城里到处有麻雀,你进山试试,林子里一只麻雀都没有。但绝大多数野鸟是远离人类的,不跟咱们掺合。

  还有一种鸟,也是人类铁粉,家燕,在民宅的屋檐下甚至堂屋房梁上做巢。家燕嫌贫爱富,谁家日子过得不好,吵架骂人,唉声叹气,家燕一定不去,只去小康人家。可现在,城市楼房,没有屋檐,大门紧闭,家燕只能留在乡下。就算城市有合适的建筑做巢,但是做巢的泥巴有么?喂宝宝的小虫有么?城市搞得太干净了,等于谢绝家燕进城。

  其实很多小鸟都在观察人类,利用人类。

  我们去台湾观鸟,要看台湾特有种。有一种阿里山鸲,大名台湾林鸲,开车上玉山,能在路边很轻易见到这种高山小鸟。调查显示,它们81.3%的巢选在盘山公路两侧7米之内。原来玉山公路一建起,台湾林鸲很快就发现了利好所在——公路附近鸟类的天敌活动受限,它们更安全。

  这种现象我在山西芦芽山也看见。旅游步道旁边的地上一个土洞,眼见柳莺飞进飞出。别看这鸟只有10厘米大小,它们有权衡:相比被蛇或者黄鼬吃掉,被人踩和被人抓的概率比较低。

  当你在野外,不断被鸟的故事/智慧所打动,佩服油然而生,就不希望它们受到伤害,但不再是我呵护你,我宠着你的心态,变成只要远远看着你安好,每年看着你回来又离开,离开又回来,我就放心、开心。随着社会上打鸟抓鸟的减少,对鸟生的忧虑,更多变成对鸟类栖息地被破坏的担心和糟心。观鸟人于是要组织起来,为鸟儿发声。

  8年前,我们有了一个机构,是全国观鸟组织联合行动平台,简称朱雀会。那时定了一个口号,“把鸟看(四声)好”,继而“把鸟看(一声)好”,鸟人都很认同。当你认真把鸟看好,了解了、明白了鸟生是怎么回事,强烈希望它们不受威胁和伤害的同时,也知道应该怎样做才算真正的保护它们。

  现在中国各地的观鸟组织大大小小东西南北有大几十家,鸟会会员和联系的鸟友都积极参加各项鸟类调查,尤其是珍稀濒危鸟类调查,可以更科学地去认识和了解这些“旗舰”鸟类及其栖息地的受胁状况和原因。比如中华秋沙鸭越冬调查,全国范围的,我们连续做了4个冬天,这种濒危鸟类的栖息河流,几乎都是城市水源地,甚至是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它们,就是保护我们的水安全。而调查了解了它们的生存状况,保护才有针对性方案。

  我们还做了一件很重要的事情。2002年起,上海志愿者就做了中国观鸟记录中心,2014年朱雀会接手维护管理,目前有25000+活跃用户;这8年的累计数据量超过百万条;记录来自全国85%以上的县;这个数据库入选“生物多样性100+全球典型案例”。根据这些数据,我们每年编写《中国鸟类观察年报》,提供保护决策参考,使观鸟爱好者成为“公民科学家”,在促进中国自然生态环境保护中,扮演重要角色。

  我们办了一个民间期刊,《中国鸟类观察》,从一张A4纸两面印字儿开始,现在满18年了,刊物早就变成全彩双月刊了,但始终是志愿者服务出刊,筹到的钱都用于印刷和邮寄,为了在中国扩大观鸟人群。

  我比喻观鸟是上了一条贼船,上去就下不来。鸟好,不舍得不去看,更重要是鸟人心里相通,大家相互支撑。观鸟是个人娱乐,也是公益事业,从看好到看好,经过我们的努力,让鸟儿过得好一点,世界也因此能好一点。鸟人越来越多,大家携手,划着贼船我们继续远航。

  谢谢诸位听众与CC讲坛!

  新浪声明:所有会议实录均为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者审阅,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责任编辑:梁斌 SF055

相关专题: 2022年CC讲坛专题
人气榜
跟牛人买牛股 入群讨论
今日热度
问股榜
立即问股
今日诊股
产品入口: 新浪财经APP-股票-免费问股
产品入口: 新浪财经APP-股票-免费问股
产品入口: 新浪财经APP-股票-免费问股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9-30 灿瑞科技 688061 --
  • 09-30 瑞晨环保 301273 --
  • 09-28 卓创资讯 301299 29.99
  • 09-27 慧博云通 301316 7.6
  • 09-27 中科美菱 835892 16
  • 产品入口: 新浪财经APP-股票-免费问股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