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世锦:碳达峰和碳中和有很大的区别 碳达峰没有减碳的压力

刘世锦:碳达峰和碳中和有很大的区别 碳达峰没有减碳的压力
2021年03月30日 14:19 新浪财经

股市瞬息万变,投资难以决策?来#A股参谋部#超话聊一聊,[点击进入]

  3月28日,“第六届中国制造强国论坛”在保定举办。会议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加速调整,智能制造已成为现代制造业核心竟争力的背景下,以“稳制造、强实体、开新局”为主题,进行一场思想火花碰撞。

  此次会议由中国制造强国论坛组委会、保定市人民政府、北京市发改委、北京市经信局、天津市发改委、天津市工信局、河北省发改委、河北省工信厅”联合主办。由保定国家高新区管委会、保定市发改委、保定市工信局、中国信通院保定科技创新研究院、中机生产力促进中心等协办。十三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参会并做题为《建设高标准市场经济,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的主旨演讲。

  刘世锦提到,碳达峰和碳中和有很大的区别,碳达峰没有减碳的压力,就不知道减碳这件事,但是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制造业的比重稳定下降以后,服务业的比重提升,加上技术进步,这个碳达峰自然就会出现的。

  刘世锦表示,我们采取低碳或者零碳的绿色技术和产业体系,同时实现高生产率,力争减碳和增长双赢。所以,一个超大型经济体,在人均GDP1万美元,在碳中和巨大压力的减排之下,仍然要保持较高增速,不放弃进入发达国家行列的目标。

  关于绿色技术的创新和推广,刘世锦提出三个目标:

  目标一、高技术含量和生产率,水平一定要高,不能降低水平。

  目标二、少排放或者是零排放,这个不用讲了,这就是这种技术最重要的特征。

  目标三、与传统产业相比,低成本这样才会有竞争力。你成本不低,最后别人不用你。

  全文实录如下:

  《建设高标准市场经济,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

  刘世锦(十三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尊敬的李毅中部长,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我想就以碳中和目标推动下,制造业的绿色转型这个话题简要的谈一些想法。

  刚才李部长其实已经谈到这个问题了,我在这里做一点补充,首先我想谈三个问题。

  一、怎么理解3060目标带来的挑战和机遇。

  首先我们看挑战,有两个基本的约束条件。

  第一,中国人均碳排放已经达到7吨以上,这是什么水平呢?已经超过了欧盟像英国、法国这些国家,尽管还有10年的时间要达峰,但是我们排碳的空间已经不大了,最多10%。而且排得多的话,下一步碳中和的难度是要加大的。

  第二,目前人均GDP1万美元,我们已经定下目标2035年我们要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人均收入水平,是多少呢?3-4万美元。到2050年,我们应该争取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就是6万美元。这样的话,用一句通俗的话来说既要马儿跑得快,又要马儿少吃草、少排放,或者是零排放。

  这里我做一点简短的说明,碳达峰和碳中和有很大的区别,碳达峰没有减碳的压力,就不知道减碳这件事,但是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制造业的比重稳定下降以后,服务业的比重提升,加上技术进步,这个碳达峰自然就会出现的。那么发达国家基本上碳达峰是自然实现的,比如英国是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德国是在七十年代末,美国是2007年。

  从中国来讲,第一条路就像老牌发达国家一样,高碳、高增长,或者较高增长,这条路已经走不通了,我们碳已经不能排得再多了。第二条低碳低增长,我们就搞个1万美元就可以了,行吗?我们不愿意,我们还想3、4万美元,还想6万美元,这两条路都走不通了,只剩下第三条路,这是我们自己选择的,就是低碳或者是零碳,争取一个较高的增长。

  我们采取低碳或者零碳的绿色技术和产业体系,同时实现高生产率,力争减碳和增长双赢。所以,一个超大型经济体,在人均GDP1万美元,在碳中和巨大压力的减排之下,仍然要保持较高增速,不放弃进入发达国家行列的目标。

  纵观人类历史,这件事有过吗?没有过,未有现例。所以,某种意义上来讲,我们自己已经选择了一条可以说刀锋之路,选择的空间很窄,而且面临着很大的不确定性。那么说到这儿,有些同志可以变得悲观了,关键是怎么看问题的思维方式。

  如果我们换个角度的话,其实是前所未有的机遇。因为中国作为后来者,我们有短板,但是我们有优势。我们不少的产品仍未达到需求峰值,可以直接用绿色产品替代。比如像新能源汽车,在美国千人保有量分别达到845、423、575辆,中国目前仅有173辆。假定我们达到了400辆,还有230辆,我们直接就用新能源汽车。刚才会议开始之前看了展览,咱们有被动房,中国现在的住房还没有完全满足需要,有一部分人咱们直接就住被动房。所以,这就什么优势呢?发达国家必须是达到峰值以后才替换,它的替换成本高,我们是提早就转型了,我们的成本相对比较低。

  另外一个优势就是我们的经济增速相对比较高,我们绿色产品的创新和推广能够有更多的市场需求,这样的话,就容易形成商业模式,大家知道创新最重要的是要有需求。最近一些年,我们都是在争取一些创新或者其他的竞争优势。但是在原有的轨道上,你想争取这种优势相当难,往往是在换道的时候,我们换一套技术的时候,有可能占据先机。其实现在就面临着这样一个机会,就是绿色的技术或者是产业体系。同时我们具有成本和需求的优势,加上我们已有的技术积累。

  特别是在座的,河北的、保定的企业有很多后来居上,换道超车,换道获取技术的机会。其实我们的新能源汽车,比如说今天我们的长城汽车在这儿,还有我们的海尔的家电,还有包括科大讯飞,刚才已经看到讯飞听见了,我现在说的话上面就打出来了。其实我们有很多企业在这方面有成功的案例。

  当然现在这个挑战不仅中国,是一个全球性的。套用我们现在一句话,挑战前所未有,机遇前所未有。有可能推动人类社会自工业革命以来,技术结构、产业结构、生产生活方式、发展方式、发展理念最重要的变革,或者说我们在推动一场技术产业发展方式的伟大革命。

  二、绿色技术的创新和推广。

  其实刚才说了那么多,关键就一点,你得换技术。原有的那套技术不行了,所以我们需要靠绿色的技术驱动,大规模系统性的换技术。那么这个绿色技术有什么特点?我想提出三个目标。

  目标一、高技术含量和生产率,水平一定要高,不能降低水平。

  目标二、少排放或者是零排放,这个不用讲了,这就是这种技术最重要的特征。

  目标三、与传统产业相比,低成本这样才会有竞争力。你成本不低,最后别人不用你。

  这样一说,有幸同志可能有点悲观了,能达到吗?我们也有成功的案例。我就举个例子,光伏发电。放在10年前,可能几乎很少有人相信这个光伏发电能够和传统的燃煤发电竞争吗?现在是已经可以竞争了。在这10年前,我们的光伏发电成本下降了80%以上,我们的光伏发电,我们的风力发电应该也是降低了30%、40%。而且我听业内的一些专家讲,这个光伏发电和燃煤发电的成本相比,可能今后几年的成本还会下降,相当于燃煤发电的一半左右。

  所以,这个绿色创新,我想强调这个概念,这个非常重要。以后某种意义上来讲,我们所有的创新都得是符合绿色的标准,你不符合绿色的标准都难登大雅之堂,你是走不出去的,别人是不接受的。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我们以后所有的创新其实都是绿色技术创新。

  这点方面做一点介绍,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这个组织是咱们环保部主持的中国政府对外交流的一个平台。我顺便说一下,韩副总理是这个委员会的主席,咱们的环境部长还有欧洲几个国家的环境部长等等是副主席,我作为中方的首席顾问,我们和外方首席顾问一起最近几年组织了中外专家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城镇化进程当中水、能源、交通、建筑、土地利用和食物,六大领域,20项重大的绿色技术。这些技术有什么特点呢?相当成熟了。你用了以后,成本是比较低的,有经济效益更有社会效益,但是很多人现在还不知道,所以需要推广,需要去用。所以我们建议在“十四五”期间,把这20项技术在各个地方、各个行业大规模的推广试用。

  第三个问题,关于绿色发展的微观基础,即碳帐户和绿色责任帐户,从全球范围来看,绿色发展仍然是挂在空中的美丽风筝,看起来很美,但缺少根基。

  在欧美国家,碳排放权市场也搞了很多年,生意怎么样?繁荣不繁荣?和预计差距还很大,原因在于主要是基于自愿减排,自愿的时候数量就很难多,再者很难持续。

  中国大体也是如此,我们也搞了碳排放权市场,但我也看过一些市场,坦率来说生意比较冷清,原因在于缺少一个微观基础,缺少积极性,或者某种意义上来讲缺少一种原始动力。

  所以,目前现阶段减排驱动力主要还是靠政策推动和道德感召,绿色发展很大程度上是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和社会组织和个人的公益和慈善活动。所以,可持续发展的事业缺少可持续发展的机制。

  目前,碳达峰和碳中和的目标,最近我们正要实施这个目标,现阶段采取的办法还是从上而下,层层分解任务目标,用一些行政性手段来实施,我觉得可能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只能如此,因为没有更好的办法。

  这套办法的优点,是短期内行动比较快,也会取得比较明显的成效,但问题是这个指标的分配未必合理公平,激励不足,搭便车实施成本较高,平衡性较差。

  提出一点,我们还是要防止减碳被滥用,形成行政性不能干预的另一个接口,严重的时候可能还会影响到生产生活的正常运行。

  我说这个话是打个预防针,实际这些年已经看到了这方面的一些现象,怎么把好办法好,所以就要提一个问题,在碳中和和绿色发展的过程中,我们要不要,能不能,以及如何使市场起决定性作用。

  我认为在我们前些年,绿色转型还处在前期,还没有真正的绿色转型,这种行政性的办法和局部市场还是可以应付的,但是下一步我们要进入碳中和目标约束下绿色转型的时候,你必须建立起一套和市场在绿色发展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微观基础。

  这需要解决的问题比较多,我提一个我认为是一个基础性问题,也是关键性问题,就是建立碳帐户和绿色责任帐户,简单来说就是“个人自扫门前雪”,这个世界就很干净,我们有时候看到的是有些人把自己门前的雪没扫干净,但对别人的事很着急,首先应该把自己门前的雪扫干净,就是说首先要界定每个行为主题的产权和责任,这样我们各种各样的交易才能真正有效。

  绿色责任帐户,从碳帐户来讲,这里有两个基本元素(碳元、碳汇)。绿色责任帐户是什么?提个观点,中国现在讲碳是没问题的,但一定要注意,我们跟发达国家有很大的区别,我们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我们还要进行生态修复,还要防治污染,特别重要的是我们还要推动经济以较高的速度进行增长,在今后5-10年至少推动一个中速的经济增长。

  就是把碳减排和生态修复、污染防治、经济增长协同推进。这样的话,我们要建立一个市场机制起作用的微观体系,我以为从碳角度来讲,我们需要进行碳核算,加上碳帐户,然后再进行碳交易。

  把这个口径再宽一点是一个绿色核算+绿色责任帐户+绿色市场交易,这个方面我们也正在做研究,在这个帐户中,生态资本的服务价值提出了一个概念叫“生态元”,再加上碳排放,和其它污染物排放,建立一个资产负债表,这个表要进行平衡。

  同时,和《投入产出法》的《收入法》相对应,就是整个国民收入是怎么进行分配的,和这个相对应,我们可以建立各级政府,包括国家、省、市、区,每一个企业,以及每一个人,比如咱们在座的各位都可以有一个绿色的个人帐户,明确你们的产权和责任,咱们每个人都得自求平衡。

  而且我以为这件事很重要,而且也是一项创新。最近习主席在福建视察的时候特别强调,我们要把顶层设计和基础实验更好地结合起来,“摸着石头过河”永远不会过时。

  我们绿色发展,包括碳中和得有一个市场起作用的有效微观基础,建立碳帐户、绿色责任帐户这件事,我觉得这是我们地方政府一个很好的、难得的创新机会。

  这件事做好以后,不仅对我们国内实现碳中和的目标有意义,对全世界的绿色发展也是个重要贡献。

  所以,把这个帐户建立起来,各相关主题明确减排责任,并在一定时期内平衡帐户,这样的话国家层面的碳中和目标通过各相关主题,减排责任分解落地,这样才能推动绿色转型取得实质性的进展。

  谢谢各位!

  新浪声明:所有会议实录均为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者审阅,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责任编辑:张玫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3-31 诺禾致源 688315 12.76
  • 03-31 晓鸣股份 300967 4.54
  • 03-30 杭州柯林 688611 33.44
  • 03-30 莱尔科技 688683 9.51
  • 03-30 野马电池 605378 17.62
  •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