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新浪财经客户端第一时间接收最全面的市场资讯→【下载地址】
2020年6月21日,由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主办的博智宏观论坛线上专题研讨会通过网络平台顺利召开,主题为“如何使积极的财政政策更为有效”,广州市财政局局长陈雄桥出席会议并发表主旨演讲。
实施积极财政政策 增强广州发展动力
很荣幸受邀参加这次研讨会,从地方财政实践的角度,与各位交流如何使积极财政政策更有效问题。
广州市是国家重要的中心城市、“一带一路”的枢纽城市、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城市。做好广州财政工作,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近年来,广州财政工作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创新和完善财政宏观调控,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大力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推进创新驱动发展、经济转型升级,积极培育壮大经济发展动力源和增长极,着力增进民生福祉,为广州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财政保障和支撑。
一是推动提质增效,大力培育优质财源。充分发挥财政政策的精准调控作用,引导和撬动社会资本积极参与,扎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保障国家创新中心城市建设,全力支持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双轮驱动”战略,促进创新驱动全面实施和互联网融合发展,推动新的动力源和增长极加快形成,筑牢可持续的财税收入增长机制。“十三五”以来,广州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6.8%,支出年均增长13.8%。
二是保障改善民生,全面推进共享发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保基本、兜底线、促公平、可持续为准则,不断调整优化支出结构,坚持财力向民生倾斜,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十三五”以来,我市每年民生投入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都保持在77%以上。
三是坚持依法理财,加快建设法治财政。贯彻落实全面依法治国理念,认真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紧密围绕财政管理制度体系日益完善、财政行政执法行为逐步规范、财政行政权力运行规则更加健全、财政法制宣传教育广泛深入、财政干部法制意识明显提高的总目标,全面提升财政管理的法治水平。
四是深化体制改革,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围绕建立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维护市场统一、促进社会公平、实现长治久安的现代财政制度总目标,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引导和放大效应,推进财政投入方式创新改革,加快完善与国家重要中心城市相匹配的财政支撑体系。
五是强化财政管理,提高财政运行效率。坚持“提高财政运行效率,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促进财政管理工作上水平”的工作要求,将精细化管理理念融入财政管理的全过程,全面构建管理规范、运行高效的财政管理制度,积极推进财政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更好推动财政改革发展。
今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使广州和很多地方一样,财政运行受到较大影响。1-5月,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82.1亿元,下降8.7%。目前,生产生活秩序虽逐步恢复常态,但考虑主要发达国家疫情反复对广州外向型经济、服务业的持续冲击,我市经济发展动能完全恢复仍需时日,预计下半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降幅仍将维持2、3个月。但我们将多措并举收窄降幅,力争全年实现持平或略有增长。
在应对疫情工作中,我们积极发挥财政职能作用,为疫情防控提供坚强财力保障。
一是迅速响应,启动财政防疫应急保障机制。成立了疫情防控资金保障小组,制定了应急预案,构建涵盖收支政策、资金拨付、应急采购、后期处置、监督检查各环节的应急保障体系。“依法提前足额下达”与“启动预备费动支程序”双管齐下,及时保障防疫前线工作需要。开设防疫资金审核拨付绿色通道,启动财政部门与人民银行、商业银行三方应急协调机制,确保日内完成审核、第一时间拨付到位。推进疫情防控采购便利化,对使用财政性资金采购相关货物、工程、服务、进口物资的,实行紧急采购、无需审批。
二是统筹调度,加大防疫资金保障力度。对实施防疫急需的应急医院(实验室)建设、医疗科研攻关、设备物资采购等项目资金需求予以足额保障,对重要防疫物资生产企业、生活必需品保障企业给予贷款贴息,对升级改造设备保障防疫物资的企业给予资金扶持,对一线医务人员和防疫工作者给予临时补助。截至4月底,全市财政共投入疫情防控资金16.1亿元。建立市、区财政疫情防控资金投入与库款保障监控日报制度,前瞻性评估各区财政库款保障情况,及时统筹调度资金对防控任务较重、财力较为薄弱的区予以支持。
三是积极落实暖企惠企政策,支持经济恢复发展。全力支持企业复工复产,推动我市“稳增长48条”“暖企15条”等惠企政策落地实施,通过“七减”“五缓”“三免”“两补”“两返”等减税降费返补措施,为中小微企业纾难解困。在全国率先开通政府采购合同线上融资,无需担保、利率优惠、程序简便,贷款申请当天即放款;加快预付款支付进度,相关采购合同最高预付比例可达100%,条件具备5个工作日内支付。在财政官网、微信公众号发布最新政策,市注协开通各级新出台财税优惠政策文件查询专栏,组建“援企财税专家团”为企业提供财税咨询服务。
四是聚焦“六保”,护航经济社会发展。我市2020年预算全力保障“六保”支出,并同步设立疫情防控专项资金池,统筹财力专门用于疫情防控和“六保”新增支出。特别是在保居民就业方面,筹措安排资金84.4亿元,用于对企业的稳岗补贴、招纳困难就业群体的补助、对个人创业就业的贷款贴息和培训帮扶;保基本民生方面,广州实际管理服务的人口超过2200万、流动人口超过1000万,2020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投入各项民生支出达到1695.8亿元,兜实了民生底线。
为减轻疫情冲击,今年财政部出台了一系列对冲政策,包括:更大力度的减税降费减租减息,更大规模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抗疫特别国债,扩大新基建投资,以及政府过紧日子要求等等。我们积极贯彻落实,积极培育壮大发展新动能,坚决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
一是要更好发挥财政政策功能。在疫情冲击持续加剧经济下行压力的特殊时期,财政理念应由传统的平衡财政转向功能财政,财政预算应由实现当期平衡转向追求跨期平衡,财政政策应更加积极有为,更好地发挥财政政策手段逆周期调节城市经济运行和改善公共服务体系的功能。一方面要全力保障疫情防控,助力全面恢复和稳定社会生产;另一方面,要认真落实“减税、减费、减租、减息”等财税扶持措施,稳定和引导市场预期,帮助企业复工复产并渡过难关;同时,要强化财政政策与社会投资、就业、产业、区域、消费政策的协同,增强“六稳”工作合力。
二是要保持财政支出力度不减。2020年预期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增长3.1%。非常时期要有非常之举,我们加大政府资产、资源、股权的处置力度,增加非税收入弥补疫情冲击和减税降费影响,今年1-5月份非税收入增长了30.8%。我们积极争取政府债券额度。目前省发行下达我市新增债券额度344.9亿元,主要用于推动国铁城际、轨道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我们也密切跟进正式批债券和抗疫特别国债的发行和安排,积极争取中央和省的大力支持,我们有发债的空间,政府债务风险可控。同时,充分发挥PPP稳增长、补短板、惠民生的作用,通过聚焦重点领域,扎实谋划相关项目。
三是要改进财政资金投入方式。改变由财政资金大包大揽的惯性思维和做法,转向更加注重遵循和利用市场规律,更加注重调动社会投资的积极性。要优化股权投资基金、后补助、风险补偿、融资担保、购买服务等财政投入方式,强化财政专项资金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导向作用,吸引更多社会资本投入经济社会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
四是要发挥建设投资拉动作用。由于广州外向型、服务业占主导的产业结构的特点,疫情对出口和消费的冲击比其他城市更大,要把准危中之机,积极推动新基建、高精尖产业等增量投资带动投资、产业结构调整,对冲疫情影响。2020年市财政将投入440亿元,增长25.4%,带动全市固定资产投资3311亿元,增长12%。同时,积极撬动吸纳社会资本参与5G、人工智能、大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等新基建投资,目前已有超过5,000亿元新基建项目落地。
五是要从严调控支出政策。立足我市可支配财力空间,提高现有支出政策和财政资金的精准性和有效性。除中央、省确定的与推动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政策外,年内不再出台新的增加财政支出的政策。工程项目优先保障续建项目,从严控制新动工。加强现有政策梳理,对各类民生和财政补贴政策、重大投资项目等进行评估,清理标准过高或范围过大的支出政策,支出绩效不高的及时调整,支出内容相似的统筹整合,能够改由国有企业、社会资本承担的尽量发挥市场主体作用。各级财政在年度预算中单独编列“三保”预算,足额保障国家和省定标准的“三保”支出,还要在执行中确保“三保”支出足额落实,切实兜牢“三保”底线。
六是要严防政府债务风险。将增强政府债务管理机制和管理能力作为财政应对经济风险的一项重要调控手段用活用实。将偿债资金列入年度预算和中长期财政规划,及早筹划各年度还本付息计划、资金来源及保障措施,确保不发生债务违约。强化债券融资平衡预算作用。用好用足财政部关于债券发行提速、额度增加等政策措施,提前研究发债项目融资平衡方案;加强债券资金支出督促协调,使债券资金尽早落实到项目上。完善债务风险监测机制和应急处置机制,密切跟踪一般债务率、专项债务率等债务风险指标,坚决遏制隐性债务增量,确保本地区不被列入风险预警地区和风险提示地区。
七是要政府从严过紧日子。我们推出了三轮厉行节约、压减支出预算方案:第一轮,对部门项目支出与公用经费支出等进行综合压减17.3%;第二轮,对部门公用经费和项目中的一般性支出再分别压减15%;第三轮,按“停、减、缓、转”原则对7180个项目重新梳理,对无法正常实施的、工作量应当调减的、工程进度能够延后的、可转由社会资本投入的等项目压缩预算开支,全额收回剩余的出国(境)经费、大型活动经费,对会议费、培训费、公务接待费、差旅费等四类经费按年初预算50%压减,进一步压缩非急需非刚性开支。
八是要提升财政综合管理水平。2019年,广州市和南沙区双双获得国务院全国地方财政管理工作考核激励表彰,是唯一一个市区同时上榜的城市,这是对广州财政综合管理成效的肯定和鼓励。面对疫情冲击,今年我们更要在财政运行效率和资金使用效益上追求更大绩效。继续深化预算管理“放管服”改革,在预算执行、盘活存量、国库库款、预决算公开等方面不断拓展改革成果,推动年初预算项目到位率、转移支付提前下达率、预算支出执行率、存量资金盘活率、监督结果利用率等全面提升。
新浪声明:所有会议实录均为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者审阅,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责任编辑:梁斌 SF055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