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百姓的中国梦:孙久和孙远的人生殊途

老百姓的中国梦:孙久和孙远的人生殊途
2019年03月19日 22:02 新浪财经-自媒体综合

  来源: 中国发展高层论坛

  今天的推送是孙远和孙久两“兄弟”的故事。

  孙远和孙久的命运因战乱而产生交集,又在机缘巧合中被时代越拉越远,最终走上了迥然不同的道路。

  这是一个有关人生选择的故事,也是一个关于时代、命运和未来的故事。

  它是一个发生在中国老百姓身上向往并追求美好生活的真实故事。

  2018年底,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设立了《老百姓的中国梦》课题。课题组深度访谈了100多个中国人和他们的家庭。

  他们中有生于2、30年代的耋耄老人,也有21世纪后出生的新新人类;他们中有企业老总、公务员、医生、学者,也有农民、农民工、快递小哥、服务员和清洁工。

  他们的命运历经中国发展道路上一个个重要节点。有时他们站在了浪潮之巅,更多时他们被浪花拍入水底却仍奋力向上游——没有什么能阻挡中国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即将召开的2019中国发展高层论坛的经济峰会上,将举行一节名为“中国梦和美国梦:美好生活新向往”的分论坛。论坛上我们将与你分享更多中国老百姓的梦想、奋斗与执着。

  他们从小一起上山爬树、撒尿和泥,光着屁股长大。

  孙远和孙久来自同一个村子里的两户人家。

  孙远生于1948年,农民;孙久生于1950年,房地产公司董事长。

  孙远祖籍吉林省辽源市农村,孙久祖籍山东蓬莱农村。

  孙远和孙久从父亲那一辈就是拜把兄弟,两人关系颇有渊源与江湖气。

  孙久的父亲1918年生,本姓李。山东人重男轻女,孙久的奶奶生了6个儿子,他的父亲是老大。儿子多了也发愁,家里的开支太大,生活负担很重,于是孙久的奶奶就让孙久父亲到长春投奔亲戚。

  到长春那年,父亲10岁,已独自闯荡。这个亲戚在长春有一个药铺,也给人看病,孙久的父亲就跟着亲戚当学徒和小跑腿。孙久的父亲念过四年私塾,识字,后来还能给人开药方。

  图片来自网络 (后同)

  1931年,东北沦陷,长春兵荒马乱,日本兵横行直撞,亲戚家的药铺被日本兵霸占了,亲戚的老婆被日本人杀害,孙久父亲害怕就跟着人群往深山里面跑。长春的冬天非常冷,孙久的父亲当时衣服并不厚实,跑了大概3天2夜,实在跑不动,就晕倒了。

  孙久的父亲是被孙远的爷爷和奶奶救回家的。

  父亲虽然拣回一条命,但是左胳膊冻坏了,伸不直了,使不上劲,不能干重活,种地是没指望了。

  在兵荒马乱的年代,孙久的父亲知道回不了老家了,就在孙远的爷爷家住下。孙远的爷爷和爸爸一直很照顾孙久的爸爸,孙久的父亲就和孙远的父亲结拜为兄弟,并改姓孙。

  孙久的父亲干不了重活,不能种地,为了谋个生计,就在村里做起了赤脚医生。他在1941年结婚,母亲是邻村的姑娘,比父亲大三岁。

  孙久有两个姐姐。大姐生于1943年,他的父母说那女孩极聪明,也极漂亮,但是在不到4岁的时候夭折了,就是因为冬季风寒,高烧不退,当时没有医疗条件,营养条件也不好,烧了一个多星期就死了。

  孙久父母很难受,但是母亲说,“那时候见的死人太多了,虽然心疼,但也没办法,就将孩子找个山头埋了。”

  孙久说:“那时候家里死孩子太正常了,他们村里一户人家,生了10个孩子,死了5个,后来剩下的3个儿子还为争地打得不可开交。这样看来,还是死几个好,少些家庭矛盾。”

  二姐生于1947年,因为前面死了个姐姐,父母本来希望生个儿子以解心头之痛,结果还是个女儿,而且二姐长得没有大姐漂亮,父母觉得也没有大姐聪明,对二姐比较冷漠。

  1950年,孙久出生了,二姐的地位更是江河日下。孙久说,“父母有什么好吃的都只给自己吃,不给姐姐吃,有时甚至把二姐骗出去干活,偷着给自己吃。”

  由于历史渊源,再加上孙远和孙久年纪相近,孙远和孙久两人从小“很铁”。

  孙久还记得,他和孙远从小一起上山、爬树、下河、撒尿和泥、在泥坑里打滚,光着屁股一起长大。

  孙远的父亲一直种地,对念书这件事没概念,孙远小学念了3年就不念了,孙久说“那时没人管,想念就念,不想念就不念,老师有的时候都不来。”孙远退学后就一直种地,后来政策允许了就开始养猪。

  而孙久从小对种地就没有兴趣。

  他家的地都是母亲和二姐打理,父亲对他的要求是,“如果你想读书,你就读,家里供得起你”。

  孙久想,读书总比种地省力气,就一直读书:“那时读书没有什么好坏,农村人都不读书,所以你去读就很好了。”

  孙久高中时,正是文革水深火热的时候。孙久的父亲也被批斗了,但是并没有城里那么厉害,毕竟民风淳朴,后来也就不了了之。

  考什么大学,当什么知识分子。还是做个农民、做个普通人好。

  1966年起,辽源农村来了大量知青,孙久家当时就住着几个知青。

  那会,孙久喜欢上一个姑娘,对姑娘特别好,家里有什么好吃的都送给姑娘,赶集的时候就给姑娘带点小玩意,头绳之类的。

  孙久说,那时候的人都傻,不会表达,和姑娘说个话都脸红,和现在的年轻人不一样,开放,大胆,什么都敢干,什么都敢说。

  不过,孙久并没有向姑娘明确表达。他问姑娘是否愿意留在农村,姑娘回答说:“不想一辈子困在农村,要回城市,农村生活太无趣了。”

  听了这话,孙久的心里就凉了。姑娘1974年回城,而孙久则在1975年结婚,娶了邻村的姑娘。

  孙久的太太小学2年级就不读书了,人很勤劳,身材很结实,看着很踏实,但是孙久并不喜欢。孙久父母喜欢,他们认为孙久太太身体好,看着结实能干,能生养。孙久就接受了。

  1979年,孙久的儿子出生了。

  和孙久相比,孙远结婚更早。他在在1968年就经过媒人介绍,找了一个同村的姑娘。孙远太太是文盲,能干,但是蛮横。

  孙远的第一个孩子于1970年出生,女孩。第二孩子于1973年出生,男孩。

  文革后,孙久开始在村里教书。

  孙久高中毕业,是全村学历最高的。1977年恢复高考,孙久打算报名,但是他的父亲极力劝阻,父亲说:“考什么大学,当什么知识分子,再搞一个运动,你这种人肯定被打倒,被批臭。还是做个农民、做个普通人好。”

  孙久在父亲的劝说下没有参加高考,这是孙久的一大遗憾。

  孙久教了12年书,转眼时间就来到了1987年。孙久听了广播里关于改革开放和沿海地区的发展的报道,内心非常憧憬。

  孙久说:“东北人和南方人不一样,特别念旧恋家,爱喝酒,爱说大话,特别是冬天,没事干的时候,就在炕上喝酒吹牛,感觉这么一大片土地,要啥有啥的感觉。”

  孙久觉得做这井底之蛙没有出息,太憋屈,他决定辞去农村教师的工作,到外面去闯荡。

  孙久认为,自己骨子里还是山东人,毕竟祖先有闯关东的先例,这是“基因决定论”。

  孙远和孙久有了隔阂,孙远觉得孙久变了,瞧不起他们了。

  1989年下半年,孙久离开了老家,第一站到了长春。

  孙久说,一离开老家,觉得到处都是机会,有工地需要工人,有饭店需要服务员,有店铺需要售货员,有家庭需要保姆。

  孙久当时特别兴奋,觉得自己的人生才刚刚开始。

  他组织了村子里的四个人,在工地上工作。这四个人都是在村子里常帮别人盖房子的,有一点手艺,孙久是包工头。

  1991年,孙久赚到了3万元,成为了村里的首富。跟着他打工的几个人也赚到了钱,大家干劲十足。

  此后几年,让孙久最头疼的就是拖欠工程款。孙久承包的主要是政府的工程,大多数时候他不是第一承包商,而是第二承包商,或者子部分承包商。

  工程干完了,第一承包商经常以质量不合格为由,克扣他们的工程款,克扣了之后有时还不给,写一张条子说到哪里去找谁要钱,去到地方找到人都很难。

  另外就是政府拖欠他们的工程款,总是说政府钱还没有到位,没法给他们结算,还说政府又跑不了,让他们别着急。孙久觉得越是和政府、大企业合作越难,他们总是认为有很多更要紧的事去做而忽略为他们服务的小企业。

  孙久回忆,当时人特别闭塞,赚了钱也不知道干什么,自己虽然是包工头,跟农民工没啥区别,每天住工地的简易房,灰头土脸,有空就回农村,赚了钱给媳妇买点衣服,买了个摩托车骑着回家,没有想把全家搬到城里面。

  1995年,房地产如雨后春笋,破土而出,遍地开花,孙久看到了机会。

  1989年至1994年间,孙久积累了一些人脉关系,尤其是政府资源,孙久打算做地产开发商。

  1996年,孙久正式注册了自己的建设公司,通过抵押和政府做担保,向银行贷款6亿元,在长春市中心距离约35公里的地方买了一块地,约16万平方米。孙久一开始打算建商品房,他从一本杂志上面看到香港的建筑模式,一二三层是底商,上面是住宅,孙就决定盖这种楼。

  房子建成后,在长春受到追捧,其中大约有150套房子给了地方政府,自己留了两套房子。

  那时孙远的父亲已经去世了,他就把母亲接到城里,房子一套给母亲居住,一套给他太太和儿子住。这是孙久真正意义的第一桶金,之后他又在长春、吉林等市开发了几个地产,生意还算顺利。

  孙久在长春做生意的这些年中,孙远一直在农村种地养猪。

  他们家人口不多,土地种的够吃还能有一些收入。孙远的俩个孩子都是小学之后就没有再上学了。

  孙久在外面做生意,几次让孙远加入做一点工作,挣一些钱,但是孙远都说,家里的地够吃了,自己没啥技术,帮不上忙,外面风餐露宿的太苦了,还是“家里老婆孩子热炕头舒服”。

  1993年,孙远的儿子要结婚,女方家里要5000元聘礼,要家里盖两间独院的新房。孙远家里拿不出,也盖不起。孙远在村子里到处借钱,孙久知道后给了他5000块钱,并找了物料和人工帮他盖了房。

  孙久劝孙远,“别让孩子那么早结婚,可以跟着他出去闯一闯,外面的世界大着呢,以后老实做农民是不行的,会跟不上形势”。

  孙远却不同意,认为家里人都在一起,简单的生活挺好的。

  孙远的儿子没有表现出外出的意愿,孙久评价他们一家是,“没有教育基础让他们非常胆小,不懂得竞争。”

  因为这件事,孙远和孙久有了隔阂,孙远觉得孙久变了,瞧不起他们了。

  孙久已经拥有了财富自由,他认为自己最失败的是后继无人。

  2000年,孙久来到北京发展,在北京的东四环与东五环之间拿到了一块地,开发了商住两用的全玻璃楼体建筑。

  当时那片地荒凉得很,周边都是黄土,很多人都不看好,认为在这样的梯房建这种楼,哪里有人会来。但是,孙久赌对了,这是孙久房地产企业的高潮期,这次房地产开发让孙久大赚了一笔,孙久的这6栋楼紧挨着以后的CBD。

  2002年,孙久在北京东四十条附近买了12户人家的房子,拼凑成了一个占地近700平米的四合院,经过翻建、装修,成为了自有住宅,总造价3000万。

  孙久把母亲和太太接到了北京,住进了豪华的四合院。孙久住在自己开发的一栋公寓内,儿子也独住。

  孙久和太太的感情趋于疏远,一方面他对太太本来感情不深,一方面他太太是农村妇女,在事业上没有助益甚至无法沟通,孙久和太太实际上已分居,但太太仍然照顾着孙久的母亲,这一点让孙久非常感激。

  孙久赚到第一桶金并没有忘了他的村庄,这个村庄救了他父亲的命,让他有快乐的童年。

  孙久给他们村捐了2000万,修通了他们村到县城的路并把村里的道路都翻修了。

  孙久已经拥有了财富自由的人生,现在最让他烦恼的就是自己的儿子。

  忙于生意,孙久对自己儿子的关爱不够,尤其是学习方面,他儿子的学习成绩很差,根本考不上高中。

  孙久把全家搬到长春的时候,正好儿子要上高中,他就给了长春一所重点高中一笔钱,大约10万块,让儿子顺利入学了。

  但由于基础太差,他儿子根本听不懂、学不会,每天就是在学校里混日子,老师都知道他的背景,也不管他。孙久儿子的高考成绩只有100多分,没有学校录取他,就跟着父亲学习打理生意。

  后来,到了北京孙久的儿子依旧学业无成,做事也没有头脑,孙久认为这样不行,自己只有一个儿子,如果不能继承家业,他一辈子的奋斗成果有什么意义?

  孙久决心让儿子出国学习,到英国。第一步,他给儿子请了两个英语私人教师,一个中国人,一个外国人,对他儿子进行封闭训练。第二步,他给儿子找了一个费用颇高的中介,办一个人出国费用大概二十万,好处是,所有学业成绩都可帮助提供。

  2004年,孙久的儿子于出国了,到英国一所名牌大学学习工商管理硕士。孙久儿子在英国一年的支出约200万,孙久认为虽然花费不低,但还能接受,因为他儿子喜欢看球、跑马、旅行和奢侈品。

  比起高消费,还有更糟糕的两件事,一是孙久儿子吸食大麻,虽然大麻没有生理性依赖,但有物理性依赖;二是他儿子挂科太多,无法毕业。

  在英国混迹三年后,孙久勒令儿子回国。回国后继续在孙久的企业工作,他唯一的收获就是儿子的英语确实很有进益。

  孙久说,不到北京不知道竞争激烈,不到北京不知道见识浅薄。北京的大地产商太多了,有钱又有关系、能耐的人太多了。

  2005年以后,孙久在北京遇到的最大难题是,自己的企业拿不到地,没有地就做不成开发商。

  2007年,孙久在经过前期大量准备和各种寻求帮助后,拿到了一块前门附近的地,占地面积6万多平方米。但是因为地价太高,房屋建造受到城市规划、环保等多方限制,总体要贷款300亿,可能会造成公司无法承担这样的债务,毕竟自己的公司不是大地产商。

  孙久思考以后,决定和其他地产商联手开发,或者将土地转让。但是孙久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合作伙伴,也没有人愿意收购这块土地,倒是有人愿意收购他的公司。这块地的发展悬而未决。

  孙久想这样不是办法,在北京发展越来越难,因为竞争激烈,根本上是人与人的竞争,他知道自己不如人。

  于是,他把公司总部放在北京,在二、三线城市发展业务,如三亚、杭州、温州、苏州、昆山等,因为在北京能得到消息和资源。

  直到2015年,孙久又回到北京开发搁置了快8年的地,这笔生意还是赔了30亿。

  孙久陪着病榻上的孙远坐了好一会,一句话没说。

  此时的孙远依旧生活在那个小村庄。

  2006年,孙远得了严重的心脏病,县医院无法医治,要送到辽源市第一人民医院,第一人民医院要做支架手术,当时农村医保体系还不完善,高额医疗费孙远家无法承担,在辽源这种地方做手术技术也不成熟,这次愁坏了孙远一家。

  孙远儿子到处借了2万元钱,给父亲做了手术。孙远儿子为了还债,决定离开农村,到城里打工,因为没有学历也没有技术,就在环卫公司扫大街,一个月大概能赚到1000元,他自己花200元,寄回家800元。

  孙久知道了,回村里看了孙远。看着羸弱的孙远,孙久觉得非常心疼。他陪孙远坐了好一会儿,但两人一句话都没聊。

  要走的时候,孙久说:“哥,你好好养病,咱俩是兄弟,别生份了。”孙远听后,哭了,拉着孙久的手说:“能不能帮帮我儿子和孙子,帮我孙子有出息。”

  孙久把孙远儿子安排在了一个事业单位的传达室工作,还找人帮他解决了编制。

  2008年,孙远去世了,因为心脏里的支架松动了,引发了心脏猝停。孙久心里特别难受,把孙远儿子一家搬到了辽源市,并让他的孙子进入了最好的初中。

  孙远说:“这就是农民的命,如果没有外界的冲击就是生老病死,外面的世界发展了,你不发展,你就被逼死了。在中国不能当农民。”

  孙久认为自己不能算成功,如果在五十岁的时候他很成功,成功的从底层的农民踩着国家改革开放的政策点,占尽先机变成富商。但是现在快70岁了,不能算成功了,现在焦虑、压力太大了,“自己一睁眼就是今天欠着银行几百万的利息,得硬着头皮去还债,几千员工都要吃喝拉撒,养家糊口,如果自己停下来,他们都失业了。

  他认为自己最失败的是后继无人,儿子40岁了,没有成家,没有稳定的女朋友,花天酒地。

  孙久老了,不指望儿子了。现在他倒是珍惜自己的发妻,原来嫌弃他,现在才发现老伴会体贴照顾他,让他觉得还是家温暖。

  中国发展高层论坛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办,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承办,自2000年举办首届论坛以来,每年举办一次,已经连续举办19届。

  作为“两会”后首个国家级大型国际论坛,中国发展高层论坛坚持“与世界对话,谋共同发展”的宗旨,形成了专业化、高层次的鲜明特色,是中国政府高层领导、全球商界领袖、国际组织和中外学者之间重要的对话平台。

  关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是直属中国国务院的政策研究和咨询机构。主要职能是研究中国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中的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长期性以及热点、难点问题,开展对重大政策的独立评估和客观解读,为党中央、国务院提供政策建议和咨询意见。 

  自1980年成立以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在事关中国经济改革、对外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方向、目标及战略举措方面,完成了一系列具有重要价值和重大影响的研究成果,提出了大量切实可行的政策建议,为中国经济社会的历史性发展作出了贡献。

  关于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起成立的全国性公募基金会,宗旨为“支持政策研究、促进科学决策、服务中国发展”。

  自1997年成立以来,基金会已成为集交流、培训、研究和社会试验于一体的高端智库型基金会。基金会承办年度“中国发展高层论坛”,组织“提升企业国际竞争力”等培训班,撰写“中国发展报告”,开展“贫困地区儿童早期发展”社会试验,都取得丰硕成果,成为连接民间与政府、国内与国外的一个重要桥梁。

免责声明:自媒体综合提供的内容均源自自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并获许可。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新浪立场。若内容涉及投资建议,仅供参考勿作为投资依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责任编辑:陈合群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3-27 中创物流 603967 --
  • 03-21 三美股份 603379 --
  • 03-18 亚世光电 002952 31.14
  • 03-14 永冠新材 603681 10
  • 03-14 震安科技 300767 19.19
  •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