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报分析

中小股东致信民生董事会:质疑分红需倒贴现金怪事
中小股东致信民生董事会:质疑分红需倒贴现金怪事

中小股东致信民生银行董事会,质疑分红需倒贴现金怪事。[详情]

新浪银行综合|2018年04月10日  07:22
5大国有银行一年减员2.7万人 哪些人铁饭碗不保?
5大国有银行一年减员2.7万人 哪些人铁饭碗不保?

2017年,工农中建交五大国有银行共减员2.73万人。建行员工缩减幅度最大,去年减员超一万人,同比减少2.76%。“银行不再是铁饭碗了啊。”某位在国有大行工作过5年的一线员工感慨道。[详情]

新浪财经|2018年04月03日  08:55
五大行零售业务急“冲锋” 农行“吸金”最多
五大行零售业务急“冲锋” 农行“吸金”最多

五大行中,个人存款总额最高的为农业银行,截至2017年12月31日,该行境内个人存款余额92,465.10亿元,比上年末增加4,313.62亿元。发放个人贷款最多的为建设银行(7.460, -0.05, -0.67%),个人贷款和垫款 51,938.53 亿元,较上年增加 8,555.04 亿元,增幅 19.72%。[详情]

一财网|2018年04月03日  15:22
上市银行净息差大分化:大行强势反弹 股份行仍下滑
上市银行净息差大分化:大行强势反弹 股份行仍下滑

四大行在净息差、不良贷款率改善之下,拨备前利润总额增速在7%-10%之间;五大行和邮储六家大型银行2017年归母净利润首次突破1万亿元,同比增长4.80%。[详情]

21世纪经济报道|2018年04月03日  05:35
生死时速!建行压倒工行的那根稻草会是零售吗?
生死时速!建行压倒工行的那根稻草会是零售吗?

整体来看,工行以26万亿元的资产规模稳坐“宇宙行”宝座,建行22万亿紧随其后。工行的营业收入、净利润、利息净收入均高于建行,但建行4.83%的净利增速优于工行的3%净利增速。[详情]

新浪财经|2018年03月31日  11:40
盈利增速集体重返4时代 银行业交出稳中向好成绩单
盈利增速集体重返4时代 银行业交出稳中向好成绩单

经历了近几年的“低迷期”之后,2017年,银行业净利润增速出现回暖,特别是5家大型银行盈利情况明显改善。一方面,息差与资产质量的改善是重要拉动因素;另一方面,这与银行业整体趋向零售转型不无关系。在经历了2017年的逆转后,业内普遍预计,今年银行业整体盈利水平料将进一步提升。[详情]

新浪银行综合|2018年04月02日  07:38
五大行财报数据大PK:谁赚得最多?谁质量最差?
五大行财报数据大PK:谁赚得最多?谁质量最差?

抢跑在4月前,五大行悉数披露了2017年财报。作为国内银行业的老大哥,五大行的财报数据一直备受关注,如果让五大行来场财报数据大PK,那么,谁会赢呢?[详情]

国际金融报|2018年04月02日  07:23
上市银行资产质量改善 多银行称资管新规冲击不大
上市银行资产质量改善 多银行称资管新规冲击不大

,截至3月27日,已有8家A股上市银行披露2017年业绩报告,另外多家银行披露了2017年业绩快报。观察年报数据不难发现,多家上市银行不良贷款率继续保持同比下降趋势。尤其是截至报告期末,所有次新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均较2017年年初有了不同程度的下降。[详情]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2018年03月28日  04:17
港股城商行2017成绩单:利润及增速普降 不良有所抬头
港股城商行2017成绩单:利润及增速普降 不良有所抬头

在香港上市的徽商银行、盛京银行、郑州银行、天津银行、重庆银行、青岛银行六家城商行已发布2017年财报。从财报看,城商行业绩开始出现分化。天津银行、青岛银行净利润下降,郑州银行净利润增速下降,盛京银行税前利润也下降……[详情]

21世纪经济报道|2018年03月28日  06:27
工农建行去年盈利能力稳中向好 资产质量显著好转
工农建行去年盈利能力稳中向好 资产质量显著好转

作为全球系统性重要银行,国有大行自2019年起都要开始应对总损失吸收能力(TLAC)的国际监管要求,资本补充压力也随之加大。农行方面表示,其在近日公布不超过1000亿元的再融资计划,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为了满足未来的监管要求,增厚“安全垫”。[详情]

新浪银行综合|2018年03月28日  05:20

大型银行

中行去年净利息收入增逾10%:市场利率上升推高净息差
中行去年净利息收入增逾10%:市场利率上升推高净息差

3月29日,中国银行发布2017年业绩报告,该行全年实现归属于股东税后净利润1724亿元,比上年增长4.76%,前一年净利润增速为负的局面得到扭转。不良贷款总额较上年增加124.66亿元,但不良率下降0.01个百分点到1.45%。[详情]

澎湃新闻|2018年03月30日  08:03
交通银行全年净利润702.2亿 不良贷款率1.50%
交通银行全年净利润702.2亿 不良贷款率1.50%

交通银行披露年报,2017年净利润702.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5%,市场预期660.7亿元人民币。全年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405.5亿元人民币;全年不良贷款率1.50%,上年为同期1.52%;全年拨备覆盖率153.1%,上年同期为150.5%。[详情]

新浪财经|2018年03月29日  16:40
工行2017年成绩单:每日净赚7.88亿 不良率1.55%
工行2017年成绩单:每日净赚7.88亿 不良率1.55%

工行资产总规模26.09万亿元。整体来看,在盈利指标方面,工行利润增长稳定,去年实现净利润2875亿元,加权平均权益回报率(ROE)为14.35%。[详情]

新浪财经|2018年03月28日  08:24
农行2017年总资产21.05万亿元 同比增长7.6%
农行2017年总资产21.05万亿元 同比增长7.6%

年报显示,农行2017年总资产21.05万亿元,同比增长7.6%。实现净利润1931.33亿元,同比增长4.9%。不良贷款率1.81%,较上年末下降0.56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达208.37%,较上年末提升34.97个百分点。[详情]

21世纪经济报道|2018年03月28日  05:35
建行逾期贷款8年首现下降 拨备覆盖率将维持170%左右
建行逾期贷款8年首现下降 拨备覆盖率将维持170%左右

3月28日,建设银行公布的2017年度业绩报告显示,该行资产质量开始企稳,在国有大行中逾期贷款首现下降,利润增速逐步回升。年报披露,2017年末建行逾期贷款余额1658.72 亿元,较上年减少 122.27 亿元,这是该行自2010年以来首次出现逾期贷款下降。[详情]

21世纪经济报道|2018年03月29日  05:35
邮储银行2017年实现净利润477亿元 增长19.94%
邮储银行2017年实现净利润477亿元 增长19.94%

3月29日,邮储银行在香港举办发布会,发布2017年年度业绩,这也是邮储银行上市以来首个完整会计年度的业绩。[详情]

中国网|2018年03月29日  20:22

股份银行

渤海银行2017年资产规模破万亿 净利同比增长4.33%
渤海银行2017年资产规模破万亿 净利同比增长4.33%

4月3日,渤海银行2017年业绩报告正式公布。该行2017年实现净利润67.54亿元,同比增长4.33%。每股净资产3.35元,维持去年同期水平。[详情]

新浪银行综合|2018年04月03日  14:17
民生银行2017年净利润498亿 营业收入同比大降7.01%
民生银行2017年净利润498亿 营业收入同比大降7.01%

昨日晚间民生银行发布的2017年年报显示,2017年该行实现营业收入1442.81亿元,较2016年下降7.01%。其中,利息净收入865.52亿元,较2016年下降8.59%,非利息净收入577.29亿元,较2016年下降4.53%。[详情]

21世纪经济报道|2018年03月30日  10:59
招行2017年实现净利润701亿增长13% 不良双降
招行2017年实现净利润701亿增长13% 不良双降

招商银行23日晚间发布2017年度报告。报告显示,招商银行2017年实现营业收入2208.97亿元,同比增长5.33%;实现归属于该行股东的净利润701.50亿元,同比增长13.00%。归属于该行普通股股东的每股净资产为17.69元。[详情]

中国证券网|2018年03月23日  20:14
中信银行2017年净利润425亿元 资产总额下降4.27%
中信银行2017年净利润425亿元 资产总额下降4.27%

报告显示,2017年中信银行集团经营效率稳步提升,收入结构持续优化,实现净利润425.66亿元,比上年增长2.25%;主动调控规模增速,优化资产结构,报告期末资产总额56776.91亿元,比上年末下降4.27%。[详情]

新京报|2018年03月29日  00:46
平安银行零售大跃进 拨备水平直逼监管红线
平安银行零售大跃进 拨备水平直逼监管红线

作为A股第一家公布年报的银行,平安银行2017年报可用八个字简单概括——零售激进、对公萎缩。2017年,平安银行零售业务以24%的资产占比,贡献了44%的收入与68%的利润。平安零售转型来势凶猛,颇有追赶招行之势。[详情]

新浪财经|2018年03月16日  17:35
浙商银行2017年净利增8.07% 资产质量向好不良首降
浙商银行2017年净利增8.07% 资产质量向好不良首降

受宏观经济稳中向好、资产规模稳定增长、不良逐步企稳等因素推动,集团实现净利润109.73亿元,增长8.07%。同时,浙商银行资产质量稳步向好,2017年末不良率1.15%,较年初下降0.18个百分点,是近年来首次下降。[详情]

蓝鲸财经|2018年03月27日  14:10
光大银行净利润316.11亿元 核销呆账60.07 亿元
光大银行净利润316.11亿元 核销呆账60.07 亿元

2017年,光大银行集团实现净利润316.11亿元,同比增长4.02%;年末不良贷款率1.59%,较上年末下降0.01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158.18%,较上年末上升6.16个百分点;资本充足率13.49%,较上年末上升2.69个百分点;流动性覆盖率(LCR)101.96%,较上年末上升15.40个百分点。[详情]

华夏时报|2018年03月28日  21:47

城商农商行

常熟银行:2017年全年净利12.64亿元 增速达21.51%
常熟银行:2017年全年净利12.64亿元 增速达21.51%

常熟银行3月30日晚间披露2017年年报,公司去年实现营收和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49.97亿元、12.64亿元,增速分别为11.65%、21.51%;每股收益为0.57元,同比增长11.76%。[详情]

蓝鲸财经|2018年03月31日  11:56
无锡银行年报:2017年末可疑贷款和损失贷款余额飙升
无锡银行年报:2017年末可疑贷款和损失贷款余额飙升

3月29日晚间,无锡银行发布2017年年报称,报告期内无锡银行实现营业收入28.51亿元,同比增长13.16%,其中,营收的主要组成部分——利息净收入为26.85亿元,同比增长16.03%;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9.95亿元,同比增长11.45%。[详情]

华夏时报|2018年03月30日  14:11
中原银行去年净利38亿 拨备覆盖率下降9.59%
中原银行去年净利38亿 拨备覆盖率下降9.59%

中原银行(01216.HK)3月28日在港交所披露的年报显示,该公司2017年营收128.16亿元,同比增长8.6%;归属于股东的净利38.39亿元,同比增长14.3%。这也是中原银行在香港上市后的首个财年报告。[详情]

新浪银行综合|2018年03月29日  14:47
哈尔滨银行经营业绩稳步提升 净利润超53亿元
哈尔滨银行经营业绩稳步提升 净利润超53亿元

2017年,哈尔滨银行主要经营指标稳中有进,业务规模稳健增长。截至2017年12月31日,集团资产总额为人民币5,642.552亿元,较上年末增长人民币252.390亿元,增幅4.7%。[详情]

新华网|2018年03月29日  14:17
宁波银行2017年净利增长19.5%至93.34亿元
宁波银行2017年净利增长19.5%至93.34亿元

宁波银行对外披露2017年年度报告。数据显示,2017年,该行实现营业收入253.14亿元,同比增长7.06%,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93.34亿元,同比增长19.50%。宁波银行资产规模达到10320.42亿元,比年初增长16.61%,首次跨进“万亿元俱乐部”。不良贷款率0.82%,较年初下降了0.09个百分点。[详情]

蓝鲸财经|2018年03月29日  08:52
广州农商行去年净利润同比增长逾13% 不良实现双降
广州农商行去年净利润同比增长逾13% 不良实现双降

广州农商行近日披露的2017年经营业绩显示,该行去年实现营业收入134.79亿元,同比下滑11.56%;全年实现归属于股东的净利润57.09亿元,同比增长13.59%。这也是该行H股上市后发布的首份年度“成绩单”。[详情]

新浪银行综合|2018年03月28日  05:20
重庆银行2017年不良贷款率上升 管理层详解成因
重庆银行2017年不良贷款率上升 管理层详解成因

首家上市城商行2017年财报出炉。3月19日,在香港上市的重庆银行发布2017年财报显示,2017年营业收入突破100亿元,同比增长4.3%;净利润37.64亿元,同比增长7.5% 。[详情]

21世纪经济报道|2018年03月20日  05:35

最新新闻

细数去年A股上市银行"八宗最":浦发不良生成加速最快
细数去年A股上市银行

  原标题:细数2017年A股上市银行“八宗最” 来源:证券时报 编者按:A股上市银行2017年报均已公布,数字背后透露的细节耐人寻味。证券时报记者将年报监管指标进行细化和拆解,以资产生成性、风险预判性等数据总结出2017年A股上市银行“八宗最”,并以此对各行今年的发展前景进行展望分析。 不良生成加速最快:浦发银行 与呈现存量概念的不良贷款率相比,直接反映贷款质量并判断未来的不良生成率要更为重要,也更为准确。 事实上,在部分区域、行业资产质量明显改善的背景下,大部分A股上市银行不良生成均明显放缓,新增不良贷款规模下降。不过,也有小部分银行不良逆势加速生成。 据记者简单测算,2017年加回核销后不良生成率升幅最快的是浦发银行。该行不良生成率由2016年的2.01%上升至2.27%,其中年度核销规模同比大增54%至512.54亿元,远高于其他上市股份行。这也符合该行不良贷款“早暴露、早处置、早化解”的策略。 浦发银行也将2018年经营主线中关于风险的描述由去年的“控风险”调整为“降风险”,力度更大,目标要求更高。“经过几年的努力,我们认为2018年我行的风险水平会有进一步的好转。”浦发银行行长刘信义表示。 数据显示,浦发银行去年三季度末不良率高达2.35%,较年初上升0.46个百分点。虽然去年末降至2.14%,并在今年一季度进一步降低,但仍处于上市银行较高水平,仅次于江阴银行。该行去年不良贷款规模增速也超过31%,位居A股上市银行首位。 从不良生成率的绝对水平来看,平安银行继续维持高位,2017年以2.7%的不良生成率继续位居A股上市银行首位,不良生成压力仍然较大,但和2016年相比已有所减小。 同业负债压降幅度最大:光大银行 受系列同业监管政策出台影响,不少上市银行都在2017年出现同业负债暴跌的局面,股份行尤为严重。 考虑到央行在2017年末祭出的同业存单限额新公式(纳入同业存单的同业负债占比不得超过总负债的1/3)已落地显效,因此本文在计算同业负债时也将同业存单纳入考虑。 以此计算,去年同业负债压降幅度最大且压降规模最大的都是光大银行。去年末该行同业负债余额较年初减少近3000亿至1.01万亿元,降幅接近23%。 光大银行同业负债在各项负债中的占比也由年初的34.87%下降至26.81%,达到监管要求。该行同业负债占比的下降幅度也在A股上市银行中位居首位。 除光大银行外,兴业、中信、招行三家股份行去年末同业负债规模也分别较年初压降2200亿元、1750亿元和1400亿元,同业负债占比也都有所下降。 当然,也有部分上市银行基于同业负债基数较低、存款吃紧的考虑,2017年对主动负债(同业负债和发行债券)的依赖性增强,加大同业存单发行,促使同业负债规模整体有所上升。少数上市中小银行增幅甚至超过50%。 从目前的市场环境来看,受到同业资产压缩及系列监管政策影响,部分同业负债占比较高的股份行、城商行将继续压降同业负债。 理财规模压降最快:民生银行 受金融监管收紧的影响,2017年银行业理财规模增速下降,此前急速扩张的银行理财,也迎来结构调整:一边是同业理财规模的急剧压缩;一边是个人理财和保本理财的扩张。 资管新规落地后,银行资管人一边在期待实施细则的进一步落定,一边也在讨论新规的重大影响。被普遍认同的是,资管新规将颠覆现有的资管生态,记者在采访中能明显感受到部分银行资管人的悲观情绪。 整体来看,去年理财规模压降最快的是民生银行。该行期末受托理财余额较年初减少接近2750亿元至1.15万亿元,降幅接近20%。其中非保本理财规模由年初的1.18万亿元减少至0.81万亿元,减少的规模也位居上市银行首位。不过,该行并未在年报中披露全年理财业务收入情况。 民生银行在年报中表示,去年理财业务市场形势发生急剧变化,市场利率大幅攀升,而去年同期高速增长的理财同业机构销售市场大幅萎缩,该行2017年也加快拓展零售客户和企业客户市场。这在招行、兴业等银行身上也有所体现,两家股份行去年同业理财规模分别下降近70%、43%。 此外,光大银行理财规模也下降18.38%至1.11万亿,减少的绝对规模达2500亿,仅次于民生银行。 缩表最明显:中信银行 事实上,上市银行资产端或者负债端单边出现季度环比压缩并不是新鲜事,负债端更是相对常见。 关键在于,在金融监管趋严的大背景下,“缩表”成了2017年银行经营中一个绕不开的关键词:去年二季度、三季度都分别有6家A股上市银行缩表。 拉长到全年来看,2017年就只有中信银行出现缩表,且资产负债两端压缩的规模都比较大,均超过2500亿元。其中,去年前三个季度该行都出现了环比缩表的情况。 结构上看,商业银行缩表主要体现在资产端同业资产、应收款项类投资的压降,负债端同业负债压缩、存款增长乏力。 而2018年一季报显示,已经有浦发、招行、中信、贵阳银行、张家港行5家银行出现季度环比缩表。 中信建投证券银行业研究团队此前的一份报告认为,2018年银行业资产增速放缓,资产端结构调整势在必行,但缩表概率不大。原因有三:其一,资管新规在短时间内对资产端难有重大影响,应收款项类投资不会短期内快速下降;其二,同业资产在2017年已经大幅降低,不少银行已调整到位;其三,对部分银行而言,基于表外回表、同业业务占比较低的考虑,应收款项类投资、同业资产可能增加。 存款增长最快:杭州银行 “存款立行”,被越来越多银行列入工作重点。同业负债的泡沫挤走后,银行重新发力零售与对公存款的获取。 但对于个别银行而言,或许不太容易。一个事实是, 去年A股有两家银行,中信银行和民生银行,存款总额同比负增长。 而其他的24家银行,存款增速大多集中在4%-11%区间。其中,存款增长最快的是杭州银行,增幅接近22%,该行存款在各项负债中的占比升幅也位列A股上市银行前列。值得注意的是,该行去年末存款占比不到58%,在A股上市银行中排名靠后。 此外,成都银行、兴业银行、贵阳银行去年存款增幅也都超过13%,不过成都银行和贵阳银行的存款占比却较年初分别下滑3.6个百分点和7.2个百分点。兴业银行存款占比提升幅度虽然位居上市银行首位,由47.02%提升到51.5%,但这一占比仍位列A股上市银行倒数第一位。 今年一季度,常熟银行和宁波银行的存款增速都超过11%,遥遥领先于其他上市银行。 手续费、佣金收入增长最猛:常熟银行 如果仔细分析财报,很多上市银行2017年报都提到了一句话——“受理财业务收入放缓、代销规模减小及减费让利等因素影响,财富管理收入(即中间业务收入)不及去年。”确实,大部分上市银行手续费及佣金增速均在2017年放缓,甚至有12家银行的这项中间收入同比下滑。 但仍有部分银行继续维持手续费及佣金的较快增长,增幅最猛的莫过于常熟银行,增速超过42%。值得一提的是,该行2016年增速更是达到400%以上。当然,这主要是由于该行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基数一度较低的原因所致。 在整个中间收入层面,华夏银行维持较快的增速,超过25%,中收占比提升较快。 而杭州银行2017年中收则同比下滑超过20%,下滑幅度较大。 零售贡献度上升最快:平安银行 去年初以来,所有的银行几乎都在倡导零售转型,加码零售资产投放。反映在数据上,A股26家上市行,所有的银行都实现了零售贷款额度正增长;而零售贷款占比层面,只有宁波银行和无锡银行两家零售贷款占比略微下降(由于对公贷款增幅更大所致)。 零售贷款占比升幅最大的是平安银行,达到13.17%,这也是唯一一家升幅超过10个百分点的上市银行。中信银行零售贷款占比上升幅度也超过5个百分点,仅次于平安。 值得一提的是,平安银行也与吴江银行一起,成为仅有的两家零售贷款增速超过50%的上市银行。值得注意的是,平安银行2018年一季度零售贷款继续维持接近10%的增速,领先于其他上市银行。 零售利润占比提升最快的也是平安银行,由2016年的41.22%升至67.62%,无论是升幅还是占比都位列上市银行第一位。此外,常熟银行、农业银行占比也提升较快。 从这个角度上来说,平安银行倡导了整整一年多的“零售转型”,确实在显效。 净息差降幅最大:上海银行 净息差持续收窄是银行不愿意看到但是又无力改变的事实。2017年,A股26家上市银行中,19家银行净息差减少,减幅为1~48个BP(基点)不等。值得一提的是,工农中建四大行净息差逆势提升1~6个BP,除此以外,吴江银行、张家港银行和无锡银行三家苏南上市农商行也逆势提升7~19个BP。 2017年,A股上市银行的利息净收入增加和减少的银行数量,旗鼓相当,各占半壁江山(13家增加,13家减少)。 净息差收窄的银行中,上海银行降幅最大,由2016年的1.73%降至1.25%,与在港上市的天津银行一同,成为两市净息差最低的上市银行,后者由1.76%降至1.25%。 这也直接影响了银行的收入支柱——上海银行利息净收入由2016年的259.98亿元降至2017年的191.17亿元,减少了26.47% 这样的减幅,也成了2017年A股最大减幅。但因为利息净收入总额和占比的的缩减,使得该行非利息净收入占比实现大幅增长,由2016年的24.44%蹿升至42.29%。当然,该行也实现了非息净收入绝对额的提升,较2016年同比增长66.55%至140.08亿元,非息收入占比以及升幅都位居上市银行首位。[详情]

新浪银行综合 | 2018年05月08日 03:09
上市银行2017阅兵:华夏银行增速垫底 江阴不良率最高
上市银行2017阅兵:华夏银行增速垫底 江阴不良率最高

  中国经济网编者按:A股26家上市银行2017年业绩报告已披露完毕。据统计,2017年上市银行合计实现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39万亿元,同比增长4.91%。2017年,工商银行实现净利润2860.49亿元,毫无悬念居首。净利润增速方面,成都银行净利润增速第一,达51.64%;华夏银行净利润增速垫底,低至0.72%。  11家银行净利润实现两位数增长,他们是招商银行、江苏银行、宁波银行、南京银行、成都银行、杭州银行、贵阳银行、常熟银行、张家港行、无锡银行、吴江银行,净利润增速分别为13.00%、11.92%、19.50%、17.02%、51.64%、13.17%、23.98%、21.42%、10.68%、11.45%、12.43%。  不良贷款率方面,江阴银行不良率2.39%居首,浦发银行2.14%位居第二,宁波银行不良率最低。拨备覆盖率方面,宁波银行拨备覆盖率最高,达493.26%;浦发银行拨备覆盖率最低,达132.44%。有12家银行拨备覆盖率超200%,分别为农业银行、兴业银行、招商银行、北京银行、上海银行、宁波银行、南京银行、成都银行、杭州银行、贵阳银行、常熟银行、吴江银行。  分析认为,2018年,上市银行依然面临不小的成本上升压力,预计管理费用小幅提升,整体拉低净利润0.65个百分点。股份行利润增速仍然高于五大行,但受制于前者在负债端的相对劣势,二者差距进一步缩小,预计股份行和五大行净利润增速分别为6.7%和6.3%;地方性上市银行预计净利润增速仍将在13%左右。  工商银行:2017年净利润同比增长2.8%  不良率1.55%  2017年末,工商银行总资产为260870亿元,同比增长8.08%。2017年,工商银行营业收入7,265.02亿元,增长7.5%,其中利息净收入5,220.78亿元,增长10.6%;非利息收入2,044.24亿元,增长0.2%。2017年,工商银行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860.49亿元,同比增长2.8%。   2017年末,工商银行不良贷款率较上年末下降0.07个百分点至1.55%,是自2013年不良“双升”以来首次实现“单降”;不良贷款余额2209.88亿元,增加91.87亿元;拨备覆盖率154.07%。  2017年末,工商银行资本充足率15.14%、一级资本充足率13.27%、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12.77%。  农业银行:2017年净利润同比增长4.9%  不良率1.81%  截至2017年末,农业银行总资产达到21.05万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48万亿元,增速7.6%;存贷款市场位次稳定,贷款增加10,009.72亿元,增速10.3%;存款增加11,562.78亿元,增速7.7%。  2017年,农业银行实现营业收入5370.41亿元,同比增长6.1%。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929.62亿元,同比增长4.9%。  2017年末,农业银行不良贷款大幅“双降”,不良余额1,940.32亿元,比上年末下降368.02亿元;不良率1.81%,比上年末下降0.56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208.37%,较上年末提升34.97个百分点。资本充足率13.74%,一级资本充足率11.26%,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10.63%。  中国银行:2017年净利润同比增长4.76%  不良率1.45%  2017年末,中国银行资产总计194,674.24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3,185.35亿元,增长7.27%。集团负债合计178,907.45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2,289.48亿元,增长7.38%。  2017年,中国银行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1,724亿元,比上年增长4.76%。  截至2017年末,中国银行不良贷款率为1.45%,比上年末下降0.01个百分点;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159.18%,比上年末下降3.64个百分点;资本充足率14.19%,一级资本充足率12.02%,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11.15%。  建设银行:2017年净利润同比增长4. 67%  不良率1.49%  2017年末,建设银行资产总额22.12万亿元,增幅5.54%,其中客户贷款总额12.90万亿元,较上年增加11,464.09亿元,增幅9.75%。负债总额20.33万亿元,增幅4.93%,其中客户存款总额16.36万亿元,较上年增加9,608.39亿元,增幅6.24%。  2017年,建设银行盈利水平平稳增长,实现利润总额2,997.87亿元,同比增长1.55%;净利润2,436.15亿元,同比增长4.83%;归属于本行股东的净利润2422.64亿元,同比增长4.67%。  2017年末,建设银行不良贷款余额1,922.91亿元;不良贷款率1.49%,较上年下降0.03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171.08%;资本充足率15.50%,一级资本充足率13.71%,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13.09%。  交通银行:2017年净利润同比增长4.48%  不良率1.50%  截至2017年年末,交通银行资产总额突破9万亿元,较年初平稳扩增7.56%,环比三季度末余额增长1.15%,整体增速较2016年的17.44%和2017年一季度至三季度的10.43%有所放缓。  2017年,交通银行实现营业收入1960.11亿元,同比增长1.46%;净利润(归属于母公司股东)702.23亿元,同比增长4.48%。年报拟每股派0.2856元。  截至2017年年末,交通银行不良率为1.50%,较年初下降2BP,较9月末下降1BP;不良贷款余额为669亿元,较9月末仅增加不到1亿元;拨备覆盖率153.08%;资本充足率为14.0%、一级资本充足率11.86%、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10.79%。  兴业银行:2017年净利润同比增长6.22%  不良率1.59%  2017年末,兴业银行资产总额6.42万亿元,比年初增长5.44%。  2017年,兴业银行实现营业收入1,399.75亿元,同比下降10.89%,其中,实现手续费及佣金收入420.27亿元,同比增长8.65%。全年实现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572亿元,同比增长6.22%。  截至2017年末,兴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386.54亿元,较期初增加42.38亿元;不良贷款率1.59%,较期初下降0.06个百分点。报告期内,共计提拨备355.07亿元;期末拨贷比为3.37%,拨备覆盖率为211.78%。2017年末,兴业银行资本充足率12.19%,一级资本充足率9.67%,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9.07%。  招商银行:2017年净利润同比增长13.00%  不良率1.61%  2017年,招商银行实现营业收入2,208.97亿元,同比增长5.33%;实现归属于本行股东的净利润701.50亿元,同比增长13.00%。年末总资产超6.29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5.98%  截至2017年末,招商银行不良贷款总额573.93亿元,较上年末减少37.28亿元;不良贷款率1.61%,较上年末下降0.26个百分点;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262.11%,较上年末提高82.09个百分点。  2017年末,招商银行资本充足率15.48%,一级资本充足率13.02%,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12.06%。  中信银行:2017年净利润同比增长2.25%  不良率1.68%  截至2017年末,中信银行资产总额56,776.91亿元,比上年末下降4.27%。2017年,中信银行实现营业收入1,567.08亿元,比上年增长1.86%。其中,利息净收入占比63.6%,比上年下降5.4个百分点;非利息净收入占比36.4%,比上年提升5.4个百分点;实现归属于本行股东的净利润425.66亿元,较上年增长2.25%。  2017年末,中信银行不良贷款余额536.48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0.43%;不良贷款率1.68%,比上年末下降0.01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169.44%,比上年末上升13.94个百分点。  截至2017年末,中信银行资本充足率为11.65%,比上年末下降0.33个百分点;一级资本充足率9.34%,比上年末下降0.31个百分点;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8.49%,比上年末下降0.15个百分点,降幅比上年缩窄0.33个百分点。  浦发银行:2017年净利润同比增长2.18%  不良率2.14%  2017年.浦发银行实现营业收入1686.19亿元,同比增长4.88%;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42.58亿元,同比增长2.18%。年末总资产达6.14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4.78%。  截至2017年末,浦发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为685.19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63.41亿元;不良贷款率为2.14%,比上年末上升0.25个百分点;不良贷款的准备金覆盖率达132.44%,比上年末下降36.69个百分点。  截至2017年末,浦发银行资本充足率为12.02%,比上年末增加0.37个百分点,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0.24% ,比上年末增加0.94个百分点,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9.50%,比上年末增加0.97个百分点。  民生银行:2017年净利润同比增长4.12%  不良率1.71%  截至2017年末,民生银行资产总额59,020.86亿元,比上年末增长62.09亿元,增幅0.11%。2017年,民生银行实现营业收入1,442.81亿元,其中非利息净收入577.29亿元,在营业收入中的占比为40.01%,同比提升1.04个百分点;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98.13亿元,同比增长19.70亿元,增幅4.12%。  截至2017年末,民生银行不良贷款余额478.89亿元,比上年末增长64.54亿元,增幅15.58%;不良贷款率1.71%,比上年末上升0.03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155.61%,比上年末上升0.20个百分点;贷款拨备率2.66%,比上年末上升0.04个百分点。  2017年,民生银行积极把握市场窗口,加快外部融资,发行300亿人民币二级资本债,截至2017年末,民生银行资本充足率11.85%,比上年末提高0.12个百分点,为业务规模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光大银行:2017年净利润同比增长4.01%  不良率1.59%  截至2017年末,光大银行资产总额4.09万亿元,增长1.70%;各项贷款总额2.03万亿元,增长13.19%;存款余额2.27万亿元,增长7.16%。  2017年,光大银行实现营业收入918.50亿元,比上年减少21.87亿元,下降2.33%,主要是净利息收入减少。2017年,光大银行实现归属于本行股东净利润315.45亿元,比上年增加12.16亿元,增长4.01%。  截至2017年末,光大银行不良贷款余额323.92亿元,比上年末增加36.90亿元;不良贷款率1.59%,比上年末下降0.01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158.18%,比上年末上升6.16个百分点;资本充足率13.49%,比上年末提升2.69个百分点;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9.56%,提升1.35个百分点。  平安银行:2017年净利润同比增长2.61%  不良率1.70%  2017年末,平安银行资产总额32,484.74亿元,较上年末增长9.99%。2017年,平安银行实现营业收入1,057.86亿元,同比降幅1.79%(还原营改增前的营业收入同比增幅1.67%),其中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306.74亿元,同比增长10.10%,主要来自信用卡业务手续费收入的增加;实现归属于平安银行股东的净利润231.89亿元,同比增长2.61%。  2017年末,平安银行不良贷款主要集中在商业、制造业,占不良贷款总额的41%;不良贷款率为1.70%,较上年末下降0.04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151.08%。  截至2017年末,平安银行资本充足率11.20%、一级资本充足率9.18%、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8.28%。  华夏银行:2017年净利润同比增长0.72%  不良率1.76%  2017年末,华夏银行总资产规模达到25,089.27亿元,比年初增加1,526.92亿元,增长6.48%;贷款总额13,940.82亿元,比年初增加1,774.28亿元,增长14.58%;存款余额14,339.07亿元,比年初增加656.07亿元,增长4.79%。  2017年,华夏银行实现营业收入663.84亿元,同比增长3.7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98.19亿元,同比增长0.72%。   截至2017年末,华夏银行不良贷款余额245.97亿元,比上年末增加42.49亿元;不良贷款率1.76%,比上年末上升0.09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156.51%;资本充足率12.37%,一级资本充足率9.37%,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8.26%。  北京银行:2017年净利润同比增长5.23%  不良率1.24%  2017年末,北京银行资产总额为23298亿元。2017年,北京银行实现营业收入503.53亿元,同比增长6.10%;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87.33亿元,同比增长5.23%。  2017年,北京银行实现利息净收入393.76亿元,同比增长4.93%,是本公司营业收入的主要组成部分。  截至2017年末,北京银行不良贷款率1.24%,较年初下降0.03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265.57%;资本充足率12.41%、一级资本充足率9.93%、核心资本充足率8.92%。  上海银行:2017年净利润同比增长7.13%  不良率1.15%  2017年末,上海银行总资产18,077.67亿元,稳健增长2.98%。2017年,上海银行实现营业收入331.25亿元,较上年减少12.79亿元,同比减少3.72%。其中,上半年受同业业务规模收缩、市场利率上升及营改增等因素共同影响;下半年随着规模增长和结构优化,营业收入趋势向好,环比增加23.38亿元至177.31亿元,增幅15.19%。  2017年,上海银行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53.28亿元,较上年增长7.13%。  截至2017年末,上海银行不良贷款率1.15%,较上年末下降0.02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272.52%,较上年末提高17.02个百分点;资本充足率14.33%,一级资本充足率12.37%,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10.69%。  江苏银行:2017年净利润同比增长11.92%  不良率1.41%  2017年末,江苏银行资产总额1.77万亿元,同比增长10.78%;各项存款10078亿元,同比增长11.07%;各项贷款7473亿元,同比增长15.08%。  2017年,江苏银行实现营业收入338.39亿元,同比增长7.58%;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18.75亿元,同比增长11.92%;实现基本每股收益1.03元。   截至2017年末,江苏银行不良贷款总额105.54亿元,较年初增加12.36亿元,不良贷款率1.41%,比年初下降0.02个百分点;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184.25%,同比提升3.69个百分点;资本充足率12.62%,一级资本充足率10.40%,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8.54%。  宁波银行:2017年净利润同比增长19.50%  不良率0.82%  截至2017年末,宁波银行资产总额10,320.42亿元,比年初增长16.61%;各项存款5,652.54亿元,比年初增长10.53%;各项贷款3,462.01亿元,比年初增长14.44%。  2017年度,宁波银行实现营业收入253.14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7.06%;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93.34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9.50%。  2017年末,宁波银行不良贷款余额28.39亿元,90天以上逾期贷款22.19亿元,不良贷款和90天以上逾期贷款不存在剪刀差;不良贷款率0.82%,较年初下降了0.09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493.26%,比年初提高了141.84个百分点。宁波银行资本充足率为13.58%,一级资本充足率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分别为9.41%和8.61%。  南京银行:2017年净利润同比增长17.02%  不良率0.86%  截至2017年末,南京银行资产总额1.14万亿元,较年初增长7.26%;存款余额7226亿元,较年初增长10.29%;贷款余额3890亿元,较年初增长17.23%。  2017年,南京银行实现利润总额118.84亿元,实现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96.68亿元,同比增幅17.02%。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16.94%,较上年提升0.69个百分点,保持较高收益水平。  2017年末,南京银行资本充足率12.93%,拨备覆盖率462.54%,不良贷款率0.86%。  成都银行:2017年净利润同比增长51.64%  不良率1.69%  成都银行总资产突破4,000亿元,达到4,345.39亿元,较上年增长735.93亿元,增幅达20.39%。  2017年,成都银行实现营业收入96.54亿元,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9.09亿元,分别较上年增长11.99%和51.64%。  截至2017年末,成都银行不良贷款率1.69%,较上年下降0.52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达201.41%,较上年增长46.06个百分点;资本充足率13.66%,一级资本充足率10.48%,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10.47%。  杭州银行:2017年净利润同比增长13.17%  不良率1.59%  2017年末,杭州银行资产总额8,333.39亿元,较年初增加1,129.15亿元,增幅15.67%。  2017年,杭州银行实现营业收入141.22亿元,同比增长2.83%;实现利润总额50.04亿元,同比增长5.90%;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5.50亿元,同比增长13.17%;基本每股收益1.24元,较上年同期提高0.04元。   截至2017年末,杭州银行不良贷款率1.59%,较年初下降0.03个百分点;关注类贷款比例2.85%,较年初下降1.97个百分点;逾期贷款余额和比例实现“双降”;拨备覆盖率211.03%,较年初提高24.27个百分点;拨贷比3.36%,较年初提高0.33个百分点;资本充足率14.30%,较年初提高2.42个百分点。  贵阳银行:2017年净利润同比增长23.98%  不良率1.34%  2017年末,贵阳银行资产总额4641.06亿元,较年初增长24.67%;各存款余额2975.31亿元,较年初增长13.13%;各项贷款余额1255.14亿元,较年初增长22.46%。  2017年,贵阳银行实现营业收入124.77亿元,同比增长22.82%;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45.31亿元,同比增长23.98%;实现中间业务收入16.31亿元,同比增长8.59%。  截至2017年末,贵阳银行不良贷款率1.34%,较年初下降0.08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269.72%,较年初上升34.53个百分点;拨贷比3.61%,较年初上升0.28个百分点;资本充足率11.56%、一级资本充足率9.54%、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9.51%。    江阴银行:2017年净利润同比增长3.92%  不良率2.39%  2017年,江阴银行实现营业收入25.07亿元,同比增长1.53%,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8.08亿元,同比增长3.92%。截至2017年12 月31日,江阴银行资产总额1,094.03亿元,其中贷款余额558.53 亿元,占资产总额的比例为 51.05%。  截至2017年末,江阴银行不良贷款率2.39%,拨备覆盖率192.13%;资本充足率14.14%、一级资本充足率12.95%、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12.94%。  常熟银行:2017年净利润同比增长21.42%  不良率1.14%  截至2017年末,常熟银行资产总额1,458.25亿元,较年初增加158.43亿元,增幅12.19%;存款总额990.05亿元,较年初增加101.95亿元,增幅11.48%;贷款总额778.11亿元,较年初增加113.92亿元,增幅17.15%。  2017年,常熟银行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2.64亿元,同比增加2.23亿元,增幅21.42%;基本每股收益0.57元,增幅11.76%。   截至2017年末,常熟银行不良率1.14%,较年初下降0.26个百分点;拨贷比3.72%,较年初提升0.42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325.93%,较年初提升91.10个百分点;资本充足率12.97%、一级资本充足率9.92%、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9.88%。  张家港行:2017年净利润同比增长10.68%  不良率1.78%  2017年末,张家港行总资产首次突破千亿元,达到1031.73亿元,同比增长14.41%。2017年,张家港行完成营业收入24.14亿元,同比下滑1.06%;实现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7.63亿元,同比增长10.68%。  截至2017年底,张家港行不良贷款率为1.78%,较年初下降了0.18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为185.60%,较年初上升5.24个百分点。  截至2017年底,张家港行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2.93%、11.82%、11.82%,较年初分别下滑了0.49、0.44、0.44个百分点。  无锡银行:2017年净利润同比增长11.45%  不良率1.38%  截至2017年末,无锡银行资产总额为1,371.25亿元,较年初增加124.92亿元,增长幅度为10.02%。  2017年,无锡银行实现营业收入28.5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3.1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9.95亿元,同比增长11.45%。  截至2017年末,无锡银行不良贷款率1.38%,减少0.01个百分点,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193.77%;不良贷款余额9.10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11.96万;资本充足率14.12%,一级资本充足率9.93%,核心资本充足率9.93%。  吴江银行:2017年净利润同比增长12.43%  不良率1.64%  2017年末,吴江银行资产总额952.71亿元,较年初增长17.11%;存款总额714.65亿元,较年初增长9.29%;贷款总额490.85亿元,较年初增长8.01%。  2017年,吴江银行实现营业收入27.26亿元,同比增长18.22%;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31亿元,同比增长12.43%。  截至2017年末,吴江银行不良贷款率1.64%,较年初下降0.14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201.50%,较年初提升14.04个百分点;资本充足率13.42%,一级资本充足率12.27%,核心资本充足率12.27%。  附:26家A股上市银行2017年报数据  [详情]

中国经济网 | 2018年05月03日 07:07
华夏银行结构调整压力凸显 不良贷款偏离度仍较高
证券市场周刊 | 2018年04月27日 18:28
四大行净息差透视
四大行净息差透视

  证券市场周刊       中国正在继续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四大行作为中国金融系统的核心机构,其资产负债定价能力和业务禀赋差异见于净息差。 本刊特约作者 伊铭/文 净息差(NIM)是商业银行的重要盈利指标,体现银行的核心获利能力。银行净息差受宏观经济、货币政策、利率政策等外部宏观环境因素影响。假设外部宏观环境对四大行的影响相同,笔者以工行、建行、农行和中行2017年年报披露数据为分析主线,同时参考近5年数据,重点分析银行资产负债管理、业务禀赋等内部因素对净息差的影响。 以总资产规模最大的工行为参照系,影响净息差的业务结构因素和利率因素各不相同。分析对净息差的贡献,投资者可以看出四大行各自的优势、劣势、核心竞争力和潜力业务板块。 净息差 =(利息收入-利息支出)/平均生息资产=生息率-付息率(平均计息负债/平均生息资产) 平均计息负债与平均生息资产的比值,四大行基本相同且保持稳定,例如2017年四大行该指标为0.92左右。因此,生息率和付息率是影响净息差的两项重要因素。生息率是生息资产项下客户贷款及垫款、债券投资、存放中央银行款项、存放和拆放同业和其他金融机构款项的综合收益率,付息率是计息负债项下存款、同业及其他金融机构存放和拆入款项和已发行债务证券的综合成本率。 笔者依据工行、建行、农行和中行年报披露数据,以2017年数据为分析主线,同时参考近5年数据;以总资产最大的工行为参照系行,对比建行、农行、中行生息资产、计息负债各分项结构占比及各自生息率、付息率与工行的差异,可以分析四大行净息差差异的银行内部原因,并引申出对银行经营的一些建议。 净息差:工行反超 2017年,工行净息差表现优异,反超建行1个基点,与农行差距缩小至6个基点,比中行高38个基点。2016年、2017年,工行净息差快速赶超农行、建行,主要由于资产生息率与农行、建行差距显著缩小。 笔者用生息率差异与净息差差异的比值来衡量生息率对净息差的贡献度。工行与建行的净息差差异主要源于生息率差异,付息率基本持平。2017年,工行与农行净息差差异主要源于农行低付息率优势,生息率基本持平。中行受境外业务占比高、资产收益率低的影响,净息差历年处于四行最低位置,且与其他三行差距明显。 生息资产:各有千秋 2017年,工行、建行、农行生息资产收益率基本持平,农行高于工行1个基点,工行高于建行1个基点。从生息资产结构配置看,同类资产横向比较,工行偏重同业资产、建行偏重客户贷款及垫款、农行偏重债券投资。从收益率看,工行的同业资产、建行的债券投资、农行的客户贷款及垫款收益率位列四大行该分项资产最高。 工行存放和拆放同业对NIM贡献占优,工行同业资产业务逆袭是2017年净息差表现优异的重要原因。2017年,工行同业资产业务规模占比和利率均显著优于同业,综合对NIM贡献比建行高13个基点,比农行高8个基点。对此还有三个现象值得关注。 首先,工行同业资产业务规模逆势增长。2017年,受央行货币紧缩政策、MPA考核及银监会“三三四”专项治理影响,银行同业资产业务规模整体呈缩量态势。工行同业资产业务规模却比上年增长0.5个百分点,占比总生息资产7.0%。而建行、农行2016年、2017年连续两年收缩同业资产业务规模,建行从2015年占比6.2%缩减至2017年的3.8%,农行从2015年占比9.6%缩减至2017年的3.8%。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工行在货币紧缩周期及严监管、去杠杆环境下,同业资产业务规模未受到不利影响,或体现工行资金面宽裕;以及同业资产业务符合规范性要求,未受到严监管的影响。 其次,工行同业资产业务高收益率的可持续性。2013-2016年以来,工行的同业资产业务收益率均低于农行、建行,同业资产业务并非工行的优势板块。2017年,工行同业资产业务利率高于农行3个基点,高于建行62个基点。工行同业资产业务的高利率或源于抓住了金融去杠杆市场波动、资金成本抬升的时间窗口。伴随去杠杆结束后资金利率的逐步回落,同业业务将回归其利率市场化下流动性管理的本源,呈现更加稳健发展趋势,工行同业业务优势未来仍需进一步巩固。 第三,建行、农行减少的同业资产规模去哪里了?2017年建行同业占比较2015年减少2.4个百分点,客户贷款及垫款占比较2015年增加2.2个百分点,可知建行同业资产回归表内贷款。2017年农行同业占比较2015年减5.8个百分点,债券投资占比较2015年增加5.9个百分点,可知农行同业资产去了债券投资。笔者从下面的分析亦可验证,基于同业资产业务转移的资产规模,建行客户贷款及垫款业务和农行的债券投资业务均成为2017年对NIM贡献占优的优势板块。 建行客户贷款及垫款对NIM贡献占优,主要依靠规模占比高。近两年建行调整同业资产规模至客户贷款及垫款,同业资产业务收益率失去比较优势及客户贷款与垫款收益率亦相对较低,是2017年净息差被工行反超的原因。与工行比较,2017年,建行客户贷款及垫款对NIM贡献优势只体现在规模,即规模占比高于工行2.4个百分点;而收益率却低于工行5个基点。建行同业资产业务丧失城池,近5年,建行同业资产业务收益率均显著高于工行,2017年却低于工行62个基点。 由上可知,近两年,建行将同业资产业务规模调整至客户贷款及垫款,客户贷款及垫款是资产端平均收益率最高的业务,原本有利于提高生息资产整体生息率;然而其提升的幅度未能弥补2017年同业资产收益率与工行的显著差距。 从近5年数据来看,建行客户贷款及垫款规模占比均高于工行。信贷规模受限额管理、风险敞口、资本充足率等外部监管及内部管理等复杂因素影响,预期未来规模占比方面建行将继续保持优势。收益率方面,建行与工行高低互见,且工行呈资产定价能力上升趋势,平均收益率2015年工行低于建行11个基点,2016年低1个基点,2017年反超建行5个基点。伴随金融去杠杠周期的延续,美元进入加息周期,货币政策趋紧、利率上行,工行或可在资产定价方面做好文章,稳定并扩大资产收益率优势。 农行债券投资对NIM贡献占优,农行依靠债券投资一枝独秀的规模与收益率显著优势守住了资产端整体生息率高于工行1个基点的微弱领先格局。2017年,农行债券投资规模占比高于工行6.3个百分点,收益率高于工行6个基点。 由上可知,近两年农行将同业资产业务规模调整至债券投资,近5年数据显示农行债券投资收益率连续4年高于工行,仅2013年持平,且农行逐年加大债券投资规模占比,拉大规模优势。面对工行同业资产业务的凌厉攻势和客户贷款及垫款的规模优势,农行依靠债券投资显著优势掌控了资产端全局。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与工行比较,农行将客户贷款垫款、同业资产业务规模配置于债券投资业务,业务优势稳固。 客户贷款及垫款:传统仍在 客户贷款及垫款是生息资产的重要组成,占总生息资产比重为50%-60%。鉴于其重要性,笔者对2017年四大行客户贷款及垫款分项进行分析。 从对NIM贡献角度看,客户贷款及垫款项下各行的优势禀赋业务为:工行的公司贷款、建行的个人贷款和中行的境外业务。 工行公司类贷款规模占比在四大行当中最高,收益率较高。建行个人贷款规模占比及收益率均为四大行中最高,是建行的传统优势业务。中行境外业务平均余额占总生息资产比重为14.2%,远高于其他同业。但境外业务整体收益率显著低于境内,因此拉低了中行生息资产的整体收益率水平。 从公司贷款期限结构看,工行、建行期限结构趋同,农行短期贷款占比高。或可推知,农行公司贷款平均收益率在四大行当中最高并非依靠发放高利率的中长期贷款,而是贷款投向县域金融等风险较高的领域,风险贴水导致贷款定价高。2017年,农行不良贷款率1.81%,也是四大行当中最高的。 从公司贷款行业结构来看,工行、建行、农行的贷款行业结构无显著差异,配置比例高的前四大行业是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制造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以及租赁和商务服务,占全部贷款余额约65%。中行贷款集中度高于其他三大行,前述四大行业占全部贷款余额的76.81%,中行在制造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贷款比例比工行分别高8.29和10.25个百分点。 从个人贷款结构来看,工行、建行个人贷款分项结构基本一致,建行个人住房贷款在四大行当中最高。从收益率看,2017年建行个人贷款比工行高14个基点,近5年数据显示,建行个人贷款收益率连续比工行高约20个基点,体现建行在该业务领域的强定价能力。 中行客户贷款与垫款境外资产业务收益率偏低,然而中行集团整体境外业务税前利润占比高于资产占比,境外资产对利润贡献突出,因此境外资产配置有“利”可图。中行境外业务利润贡献主要来源于港澳台地区,中行港澳台地区资产占比16.9%,对税前利润贡献占比22.8%。其他境外地区资产占比11.1%,对税前利润占比7.1%。 工行境外机构数419个,比中行少126个;境外机构分布国家45个,比中行少9个。工行境外机构数仍在增加,2017年新增3个;而中行却在缩减,2017年减少33个。工行境外机构布局已大幅领先建行、农行,向中行看齐。工行境外资产与利润规模尚有很大提升空间,境外业务或是工行未来利润增长的蓝海。 计息负债:公司活期与海外存款争夺战 整体比较四大行的计息负债,工行与建行负债结构趋同,近5年数据显示,建行客户存款利率均低于工行,客户存款是建行传统优势业务;同业负债业务是工行传统优势业务,2017年,工行同业负债业务利率比建行低39个基点。两项业务各有千秋,形成工行与建行计息负债整体对NIM影响基本持平。 对比工行和农行,工行计息负债成本对NIM影响高于农行4个基点,农行付息率四大行最低,构成农行的核心竞争力。农行客户存款利率比工行低,2017年低于工行8个基点;而农行客户存款规模占比高,2017年高于工行3个百分点。存款是成本最低的负债,充足的客户存款使农行主动负债的规模占比低于其他三行,整体负债形成低成本竞争力。 再对比工行和中行,中行客户存款成本是四大行当中最高的,而客户存款规模占比又是最低;由于存款规模相对其他三行匮乏,致使同业负债业务规模占比四行最高,进一步抬升中行负债成本,付息率是四大行当中最高。 客户存款对NIM贡献方面,工行并不具备成本优势。从客户存款结构看,与工行比较,其他三行的优势业务板块为: 建行的公司活期存款。工行与建行的客户存款结构主要差异在公司存款定活比。建行依靠公司活期存款占比高和个人存款低利率形成客户存款低成本优势。2017年,建行对公结算账户数794万户,工行749万户,结算账户数量多或是公司存款占比高的直接原因。从趋势看,2017年,建行对公结算账户增长率18.2%,高于工行10.6个百分点,可见未来建行继续保持公司活期存款优势可期,或与他行拉开更大差距。 2017年,工行公司客户数627万户,建行478万户,工行客户基数远超建行,工行对公结算账户数与公司客户数比值为1.2,建行1.7。相对建行,工行客户不倾向于留在工行结算,挖掘并留存工行客户在本行结算,是未来工行提升公司客户活期存款的发力点。 农行的个人活期存款。农行超过50%的存款来源于个人,且个人活期存款占比远超他行,体现农行县域布局及庞大分支机构数量的强大吸储能力。伴随居民收入水平的提升,农行个人存款规模占比优势或可持续。笔者注意到,2017年年末,工行借记卡发卡量76462万张,农行借记卡发卡量90964万张,农行比工行多14502万张,借记卡是个人活期存款的载体,加大借记卡发放营销力度,推出使用便捷、服务到位、费用实惠的借记卡拳头产品,或是提升工行个人活期存款的有力抓手。 中行的境外低利率存款。中行的境外存款占比显著高于他行,境外存款利率亦低于境内,境外低成本吸储是中行的核心竞争能力。鉴于其境外存款规模优势远超他行,短期内无法被逾越。近年来,工行的境外机构数量与分布已呈规模,综合考虑汇率、国别等风险因素,着力低成本揽储或是工行可以考虑的境外业务发展策略。 工行同业存放和拆入是传统优势业务板块,体现在低付息率优势。同业存放与拆入规模与客户存款规模存在此消彼长的关系,工行与建行同业负债业务规模占比基本持平;农行客户存款充裕,同业规模占比低;中行客户存款相对紧缺,同业规模占比高。 四大行优势、劣势和潜力板块 综上所述,笔者将四大行上述优势、劣势、核心竞争力和潜力业务板块进行归纳,排名前两位的认为是优势板块,用√表示。排名后两位的认为是劣势板块,用×表示。规模占比、资产业务利率排名按从高到低顺序,负债业务利率排名按从低到高顺序。与其他三行拉开显著差距并保持稳定优势的认为是核心竞争力板块,用★表示。具备未来发展潜力的板块用※表示。其中,规模占比并非指市场占有率,而是该业务规模相对本行生息资产或生息负债的占比。 最后,以本文的参照系银行工行作为样本,根据其净息差的状况可以看出未来业务发展的方向。 在同业资产业务方面,尽管2017年工行同业资产业务表现优异,收益率大幅提升,但在生息资产分项中,同业资产仍然是收益率最低的资产。近两年建行将同业规模转移至客户贷款,农行将同业规模转移至债券投资,工行同业资产规模维持不变。未来工行若主动将同业资产规模配置于更高收益率的资产品种,可进一步提升生息资产整体收益率。 在境内贷款业务规模占比方面,工行偏重公司贷款,建行偏重个人贷款;收益率方面,2017年,工行公司贷款收益率高于建行,但近5年数据显示,工行并未形成稳定的定价优势;建行个人贷款收益率稳定高于工行,近5年数据显示,建行比工行高约20个基点。且值得注意的是,2017年,建行个人贷款收益率历史性逆转高于公司贷款收益率,建行年报解释因将个人信用卡分期调整为非生息资产。据笔者了解工行口径与建行可比,工行未见个人贷款收益率高于公司贷款的趋势。鉴于此,建行个人贷款规模及收益率优势明显而稳定,在紧缩周期、利率上行趋势下,工行宜顺势而为,培育公司贷款定价的稳定优势,形成工行公司贷款业务的核心竞争力,与建行个人贷款优势抗衡。 境内公司结算业务。2017年,工行公司客户数627万户,建行478万户,工行客户基数远超建行,对公结算账户却比建行少45万户。结算账户是低成本公司活期存款的活水源泉,挖掘并留存工行客户在本行结算,是未来工行提升公司客户活期存款的发力点。 境内个人储蓄业务。借记卡是个人储蓄存款的载体,2017年年末,工行借记卡发卡量76462万张,比农行低14502万张,比建行低13158万张。加大力度营销借记卡,与农行、建行缩小发卡量差距是营销储蓄存款的有力抓手。 境内渠道业务。2017年年末,农行机构数、自助银行和ATM机数量均远超工行;建行境内机构数比工行少1,763个,但自助银行比工行多1,851个,ATM机比工行多1,964个。2017年工行在减少自助银行和ATM机数量,而建行自助银行基数比工行大却仍在增加。此外,建行4月9日在上海推出首家“无人银行”,人工智能是工业4.0革命的核心技术,利用新科技手段发展智能银行,例如智能机具、智能服务等或是未来个人业务转型发展的方向。 境外业务。从老牌境外业务发展行中行情况看,2017年,中行港澳台地区对税前利润贡献22.8%,境外存款规模占比16.6%,平均付息率0.93%远低于境内。工行近年来推行国际化战略,境外机构布局已呈规模,但境外利润规模尚有很大提升空间,未来发挥境外低成本存款有利条件,并提升境外机构对集团利润贡献,或是工行利润增长的蓝海。 作者为银行业从业人员,作者不持有文中上市公司股票 证券市场周刊 新媒体[详情]

证券市场周刊 | 2018年04月27日 14:57
成都银行2017年净利超39亿元 同比增逾五成
成都银行2017年净利超39亿元 同比增逾五成

  e公司讯,成都银行(601838)4月25日晚披露年报,公司2017年营收为96.54亿元,同比增长11.99%;净利为39.09亿元,同比增长51.64%。公司拟每10股分配现金股利2.8元(含税)。报告期,全行不良贷款率1.69%,较上年下降0.52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达201.41%,较上年增长46.06个百分点。公司同时披露一季报,一季度净利为10.32亿元,同比增长20.45%。[详情]

新浪财经综合 | 2018年04月25日 23:33
南京银行2017年净利增17% 消费贷全年投放超500亿
南京银行2017年净利增17% 消费贷全年投放超500亿

  南京银行2017年净利润增长17%,消费贷全年投放超500亿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谢水旺 上海报道 4月25日,南京银行正式发布年报,截至2017年末,全行资产总额1.14万亿元,较年初增长7.26%。2017年实现利润总额118.84亿元,实现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96.68亿元,同比增幅17.02%,净利润增幅继续在上市银行中位居前列。拨备覆盖率462.54%,不良贷款率0.86%。 南京银行不断加大服务实体经济力度,将此作为全行战略转型的着力点。2017年底,南京银行正式设立普惠金融部,将普惠金融业务的发展提升至战略层面,围绕支持小微、“三农”、“双创”等领域,积极布局。截至当年末,全行小微业务贷款余额超1400亿元,小微业务客户总数近13000户。 在零售业务方面,2016年启动大零售战略,2017年全面落地战略规划。2017年全行个人存款余额首次突破千亿大关,在各项存款中的占比提升至近15%;个人贷款余额较年初增长幅度超40%,在各项贷款中的占比达23%。消费金融中心基本形成核心直销和互联网创新双支柱业务发展特色模式,全年累计投放超500亿元;技术输出合作银行已达22家,地域范围覆盖全国13个省、直辖市的68个城市。 另外,南京银行启动交易银行战略,制定出台交易银行发展战略规划。推出针对电商平台类客户的资金监管类产品、综合收款服务产品等,与多个平台合作供应链业务,并有效开展跨境业务。 资管业务回归本源,实现净值化转型,全年共发行5000余款产品,实现理财产品销售6400多亿元。资金运营中心顺利实现独立持牌。托管业务快速增长,规模达到1.67万亿元。紫金山·鑫合金融家俱乐部增设人力资源专委会,成员行扩至142家,覆盖了全国26个省、直辖市、自治区,成员行总资产规模突破了20万亿。 南京银行也在发力金融科技,2017年度,全行科技总投入4.4亿元,占营业收入的1.77%,较上年同期增长16.36%。2018年,研发和科技系统建设方面的投入,计划再增加不低于20%。 2017年7月,南京银行与阿里巴巴、蚂蚁金服达成战略合作协议,正式启动“鑫云+”互金平台建设,做中小银行和行业平台的连接者。2017年10月,该平台项目一期正式投产运行。 (编辑:马春园)[详情]

21世纪经济报道 | 2018年04月25日 23:09
吴江银行:2017年净利同比增长12.43%
新浪财经综合 | 2018年04月25日 22:33
江苏银行2017年净利120亿 金融科技投入达营业收入1%
江苏银行2017年净利120亿 金融科技投入达营业收入1%

  4月25日,江苏银行举办了2017年度业绩发布会,该行公布的年报显示,2017年末全行资产总额1.77万亿元,同比增长10.78%;2017年实现营业收入338.39亿元,同比增长7.58%;实现净利润120.16亿元,同比增长12.96%;不良贷款率1.41%,比年初下降0.02个百分点。 具体来说,江苏银行信贷资产在总资产中占比41.11%,同比提升1.53个百分点。制造业贷款突破千亿,同比增长12.85%;先进制造业贷款276.82亿元,增长43.58%。报告期内,江苏银行成为国内第二家、城商行第一家采纳赤道原则的银行,绿色金融贷款余额669.7亿元,同比增长43.36%。 年报显示,江苏银行2017年加速推进零售转型发展,零售业务利润总额38.96亿元,比上年增长59.87%,零售业务营业利润占比达到28.25%,同比提升10.23个百分点。 其中,江苏银行个人存款、理财保有量均突破2000亿元,个人贷款突破1800亿元,零售存贷款行内占比持续提升,较2016年末分别提高1.2和4.2个百分点。报告期末,江苏银行零售存款余额2117.95亿元,较年初增长17.8%,在总存款中占比达21%,提升1.97个百分点。零售贷款1878.47亿元,增长38.39%,在贷款总额中的占比达到25.13%,提升4.23个百分点。 值得一提的是,2017年江苏银行在金融科技上的资金投入达到营业收入的1%,科技人员在员工总数中的占比接近4%。比如,积极推进无柜台网点建设,全行40%的网点开始智能转型,包括区块链、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落地应用。 今年3月,招商银行董事长李建红在业绩发布会上表示,围绕金融科技,招行董事会去年用利润的1%支持银行创新业务,尤其是Fintech;2018年决定用收入的1%鼓励创新和金融科技。“只要需要,可以进一步扩大比例。” 在资管业务方面,江苏银行理财业务平稳规范发展,理财资产余额3588亿,同比略增3.19%,其中对公理财999亿元、对私理财2589亿元,同业理财规模从约25%压降到约3%,注重期限匹配,结构持续优化。顺应大资管新规要求,大力推动净值化转型,全年累计发行近150期净值型非保本理财产品,累计募集金额近300亿元,存量余额超过100亿元。 谈及资管新规影响,江苏银行方面表示:“一是去通道化,二是期限错配方面的严格要求,三是打破刚兑,净值化转型将是大家共同将面临的课题。我们严格按照监管要求,结合自身工作实际,持续对业务进行优化。一是积极推动净值化转型,加大净值化产品研发和发行,目前进展良好;二是实施大类资产配置,进一步优化结构; 三是优化理财募集结构;四是理财基金募集端,着力加大客户培育力度,拓展客户基础。” (编辑:马春园)[详情]

21世纪经济报道 | 2018年04月25日 22:25
南京银行2017年净利96.68亿 同比增长17.02%
南京银行2017年净利96.68亿 同比增长17.02%

  中国证券网讯(记者 张玉)25日晚间,南京银行发布2017年年报显示,2017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96.68亿元,同比增长17.02%。 零售金融板块发展成效显著。截至报告期末,储蓄存款余额1062.45亿元,较年初增加130.25亿元,增幅13.97%,在各项存款中占比14.70%,较年初上升0.47个百分点;个人贷款余额为893.47亿元,较年初增加271.02亿元,增幅43.54%,在各项贷款中占比22.97%,较年初上升4.21个百分点。 公司金融业务方面,截至2017年末,公司对公贷款投放余额2996.05亿元,较年初增加300.65亿元,同比增加11.15 %。主动优化负债结构,加强主动负债管理,截至2017年末,公司对公存款余额6153.14亿元,较年初增加538.30亿元,同比增加9.59 %,对公司业务发展形成有力支撑。 小微金融业务方面,2017年公司普惠金融贷款投放顺利,达到央行“定向降准”政策要求。截至2017年末,本行小微金融贷款余额1,440.71亿元,比去年增加291.53亿元,增幅为25.37%,占贷款余额的37.04%,满足银监会“三个不低于”监管要求。[详情]

中国证券网 | 2018年04月25日 21:42
小银行平均利润增速两位数 去杠杆下高速扩张或放缓
小银行平均利润增速两位数 去杠杆下高速扩张或放缓

   本报记者 叶麦穗 广州报道 一家小银行的净利润增速竟接近200%! 客家银行披露的2017年年报显示,其实现营收1.46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58.03%;实现归属于挂牌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956.12万元,同比上涨197.04%。 客家银行表示,2017年净利同比增长近两倍主要原因是公司减少同业存放业务,相关利息支出较上年减少1244.53万元,同比下降45.82%。此外,根据市场行情取消了高利率的定制化存款,并相应降低定期存款利率,吸收存款利息支出减少3270.06万元。 “主要是基数低,才会显得业绩波动大。客家银行2016年的增速也很迅猛,当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9223.26万元,同比上涨30.78%;实现净利润1331.86万元,同比上涨45.78%。”一家农商行的负责人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广发证券分析师倪军认为,虽然城商行、农商行2017年的年报非常靓丽,但中小银行的业务形式较为单一,随着监管强化且针对性极强,中小银行过去几年加杠杆做高收益的模式被打破,进入被动去杠杆过程,同业业务、理财业务均收缩,进而会导致规模扩张放缓。 小银行利润增速普遍两位数 不过在利润猛增的同时,客家银行的不良出现上升,由2016年的1.46%上升至2.17%,上升幅度达到48.6%。由于不良提升,资产减值损失也提升至2393.8万元,较上年同期增加 76.25%。客家银行表示,虽然不良贷款和不良率有所上升,但是整体资产质量风险可控,信贷资产质量总体良好。截至2017年末,拨备覆盖率150.00%,拨贷比3.25%,资本充足率13.01%,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12.33%。 客家银行于2016年12月23日挂牌新三板,主营业务为吸收公众存款,发放短期、中期和长期贷款。 2017年,银行业绩普遍“回春”,城商行、农商行的表现更胜一筹。 同样在新三板挂牌的如皋银行4月10日披露的2017年年报显示,实现营收11.32亿元,同比增长16.51%;实现归母净利3.72亿元,同比增长25.23%。如皋银行表示,2017年公司加大实体贷款投放力度,并有效控制不良贷款;与此同时,各项存款平稳增长,电子银行增量扩面,使公司基本实现预期目标。 甘肃银行上市后的首份“成绩单”显示,2017年,甘肃银行总营业收入80.53亿元,较2016年的69.71亿元增加15.5%;净利润由2016年的19.21亿元增加至2017年的33.64亿元,同比增长75.1%。截至去年末,甘肃银行的总资产为2711.48亿元,同比增长10.6%;客户贷款及垫款总额为1302.84亿元,同比增长20.8%;不良贷款率维持在1.74%的合理水平;客户存款总额为1922.31亿元,同比增长12.3%。 甘肃银行表示,由于生息资产总额稳步增长,使得净利息收入较2016年增加8.14亿元(增幅为12.2%)。此外减值损失减少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甘肃银行的资产减值损失从2016年的25亿元减少至2017年的15.23亿元,同比减少39.2%。 广州农商行上市后的首份年报也显示,该行实现了上市后首年资产和利润的“双增长”:2017年末总资产为7357.1亿元,同比增长11.3%;净利润为58.9亿元,同比增长15.3%。值得注意的是,该行资产规模正式迈过7000亿门槛,持续向万亿级银行跃升。 年报数据还显示,2017年广州农商行不良贷款余额较年初减少至44.5亿元,不良贷款率则较年初下降0.3个百分点至1.51%。 规模扩张或放缓 A股上市的城商行、农商行业绩增速也跑赢国有大行和股份行。 已经公布年报的银行中,去年净利润增速排名第一的是常熟银行,其2017年年报显示,去年实现营收和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49.97亿元、12.64亿元,增速分别为11.65%、21.51%;每股收益为0.57元,同比增长11.76%。截至2017年末,常熟银行资产总额达1458.25亿元,增幅为12.19%;存款总额990.05亿元,增幅为11.48%;贷款总额778.11亿元,增幅为17.15%。 年报显示,常熟银行零售业务利润贡献水平近年来不断提高,占营业利润之比达43%,同比增长19.43%。 2017年,常熟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为1.14%,较2016年末下降了0.26个百分点;2017年的资本充足率达12.97%,拨备覆盖率325.93%,保持了较高的风险抵御能力。 无锡银行和张家港行的利润增速均超过两位数,分别是11.45%和10.68%。已经公布年报的城商行和农商行中,江阴银行的表现较差,去年净利润增速只有3.92%。 展恒基金研究中心分析师李晓芳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去年实体经济出现企稳,银行坏账压力大幅减轻,银行的拨备计提力度也稳定下来,不良贷款拐点逐步显现。未来经济如果不出现大幅下滑,银行的资产质量压力将逐步得到缓解,而城商行和农商行由于体量较小,经济好转时,业绩弹性更大;其次银行的净息差收入增加,2014年末以来6次降息带来的息差下行基本消化,2017年息差表现稳定,向下压力较小。 此外,李晓芳还认为,不管是挂牌还是上市的农商行和城商行大多属于省级或省会城市银行,在业务资质、经营网络或品牌影响等方面具备相对竞争优势,业务结构逐步调整优化,并且能够不同程度地通过上市、增资扩股、发行优先股等方式获得资本补充。 不过倪军表示,在严监管与去杠杆的进程下,预计未来中小银行存款增长结构将继续分化,无规模网络优势、无零售品牌的中小银行存款增长预计放缓,进而制约可供投放的资源和净息差的空间。 联讯证券李奇霖也认为,现在中小银行对同业业务较为依赖,在被监管后转向传统存贷业务,既无渠道优势,又有不良隐忧,以往监管套利工具也被限制。那么中小银行未来的发展路径可以有几条:一是转回传统业务,需要高覆盖率的网点优势;二是利用高科技手段扩展,需要成本较高的前期投入;三是进行“金融创新”,继续寻找监管下的低息负债或者高息资产。无论是哪种模式,规模都已成为限制部分中小银行发展的瓶颈。 (编辑:马春园,邮箱:macy@21jingji.com)[详情]

21世纪经济报道 | 2018年04月17日 01:56
细数去年A股上市银行"八宗最":浦发不良生成加速最快
细数去年A股上市银行

  原标题:细数2017年A股上市银行“八宗最” 来源:证券时报 编者按:A股上市银行2017年报均已公布,数字背后透露的细节耐人寻味。证券时报记者将年报监管指标进行细化和拆解,以资产生成性、风险预判性等数据总结出2017年A股上市银行“八宗最”,并以此对各行今年的发展前景进行展望分析。 不良生成加速最快:浦发银行 与呈现存量概念的不良贷款率相比,直接反映贷款质量并判断未来的不良生成率要更为重要,也更为准确。 事实上,在部分区域、行业资产质量明显改善的背景下,大部分A股上市银行不良生成均明显放缓,新增不良贷款规模下降。不过,也有小部分银行不良逆势加速生成。 据记者简单测算,2017年加回核销后不良生成率升幅最快的是浦发银行。该行不良生成率由2016年的2.01%上升至2.27%,其中年度核销规模同比大增54%至512.54亿元,远高于其他上市股份行。这也符合该行不良贷款“早暴露、早处置、早化解”的策略。 浦发银行也将2018年经营主线中关于风险的描述由去年的“控风险”调整为“降风险”,力度更大,目标要求更高。“经过几年的努力,我们认为2018年我行的风险水平会有进一步的好转。”浦发银行行长刘信义表示。 数据显示,浦发银行去年三季度末不良率高达2.35%,较年初上升0.46个百分点。虽然去年末降至2.14%,并在今年一季度进一步降低,但仍处于上市银行较高水平,仅次于江阴银行。该行去年不良贷款规模增速也超过31%,位居A股上市银行首位。 从不良生成率的绝对水平来看,平安银行继续维持高位,2017年以2.7%的不良生成率继续位居A股上市银行首位,不良生成压力仍然较大,但和2016年相比已有所减小。 同业负债压降幅度最大:光大银行 受系列同业监管政策出台影响,不少上市银行都在2017年出现同业负债暴跌的局面,股份行尤为严重。 考虑到央行在2017年末祭出的同业存单限额新公式(纳入同业存单的同业负债占比不得超过总负债的1/3)已落地显效,因此本文在计算同业负债时也将同业存单纳入考虑。 以此计算,去年同业负债压降幅度最大且压降规模最大的都是光大银行。去年末该行同业负债余额较年初减少近3000亿至1.01万亿元,降幅接近23%。 光大银行同业负债在各项负债中的占比也由年初的34.87%下降至26.81%,达到监管要求。该行同业负债占比的下降幅度也在A股上市银行中位居首位。 除光大银行外,兴业、中信、招行三家股份行去年末同业负债规模也分别较年初压降2200亿元、1750亿元和1400亿元,同业负债占比也都有所下降。 当然,也有部分上市银行基于同业负债基数较低、存款吃紧的考虑,2017年对主动负债(同业负债和发行债券)的依赖性增强,加大同业存单发行,促使同业负债规模整体有所上升。少数上市中小银行增幅甚至超过50%。 从目前的市场环境来看,受到同业资产压缩及系列监管政策影响,部分同业负债占比较高的股份行、城商行将继续压降同业负债。 理财规模压降最快:民生银行 受金融监管收紧的影响,2017年银行业理财规模增速下降,此前急速扩张的银行理财,也迎来结构调整:一边是同业理财规模的急剧压缩;一边是个人理财和保本理财的扩张。 资管新规落地后,银行资管人一边在期待实施细则的进一步落定,一边也在讨论新规的重大影响。被普遍认同的是,资管新规将颠覆现有的资管生态,记者在采访中能明显感受到部分银行资管人的悲观情绪。 整体来看,去年理财规模压降最快的是民生银行。该行期末受托理财余额较年初减少接近2750亿元至1.15万亿元,降幅接近20%。其中非保本理财规模由年初的1.18万亿元减少至0.81万亿元,减少的规模也位居上市银行首位。不过,该行并未在年报中披露全年理财业务收入情况。 民生银行在年报中表示,去年理财业务市场形势发生急剧变化,市场利率大幅攀升,而去年同期高速增长的理财同业机构销售市场大幅萎缩,该行2017年也加快拓展零售客户和企业客户市场。这在招行、兴业等银行身上也有所体现,两家股份行去年同业理财规模分别下降近70%、43%。 此外,光大银行理财规模也下降18.38%至1.11万亿,减少的绝对规模达2500亿,仅次于民生银行。 缩表最明显:中信银行 事实上,上市银行资产端或者负债端单边出现季度环比压缩并不是新鲜事,负债端更是相对常见。 关键在于,在金融监管趋严的大背景下,“缩表”成了2017年银行经营中一个绕不开的关键词:去年二季度、三季度都分别有6家A股上市银行缩表。 拉长到全年来看,2017年就只有中信银行出现缩表,且资产负债两端压缩的规模都比较大,均超过2500亿元。其中,去年前三个季度该行都出现了环比缩表的情况。 结构上看,商业银行缩表主要体现在资产端同业资产、应收款项类投资的压降,负债端同业负债压缩、存款增长乏力。 而2018年一季报显示,已经有浦发、招行、中信、贵阳银行、张家港行5家银行出现季度环比缩表。 中信建投证券银行业研究团队此前的一份报告认为,2018年银行业资产增速放缓,资产端结构调整势在必行,但缩表概率不大。原因有三:其一,资管新规在短时间内对资产端难有重大影响,应收款项类投资不会短期内快速下降;其二,同业资产在2017年已经大幅降低,不少银行已调整到位;其三,对部分银行而言,基于表外回表、同业业务占比较低的考虑,应收款项类投资、同业资产可能增加。 存款增长最快:杭州银行 “存款立行”,被越来越多银行列入工作重点。同业负债的泡沫挤走后,银行重新发力零售与对公存款的获取。 但对于个别银行而言,或许不太容易。一个事实是, 去年A股有两家银行,中信银行和民生银行,存款总额同比负增长。 而其他的24家银行,存款增速大多集中在4%-11%区间。其中,存款增长最快的是杭州银行,增幅接近22%,该行存款在各项负债中的占比升幅也位列A股上市银行前列。值得注意的是,该行去年末存款占比不到58%,在A股上市银行中排名靠后。 此外,成都银行、兴业银行、贵阳银行去年存款增幅也都超过13%,不过成都银行和贵阳银行的存款占比却较年初分别下滑3.6个百分点和7.2个百分点。兴业银行存款占比提升幅度虽然位居上市银行首位,由47.02%提升到51.5%,但这一占比仍位列A股上市银行倒数第一位。 今年一季度,常熟银行和宁波银行的存款增速都超过11%,遥遥领先于其他上市银行。 手续费、佣金收入增长最猛:常熟银行 如果仔细分析财报,很多上市银行2017年报都提到了一句话——“受理财业务收入放缓、代销规模减小及减费让利等因素影响,财富管理收入(即中间业务收入)不及去年。”确实,大部分上市银行手续费及佣金增速均在2017年放缓,甚至有12家银行的这项中间收入同比下滑。 但仍有部分银行继续维持手续费及佣金的较快增长,增幅最猛的莫过于常熟银行,增速超过42%。值得一提的是,该行2016年增速更是达到400%以上。当然,这主要是由于该行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基数一度较低的原因所致。 在整个中间收入层面,华夏银行维持较快的增速,超过25%,中收占比提升较快。 而杭州银行2017年中收则同比下滑超过20%,下滑幅度较大。 零售贡献度上升最快:平安银行 去年初以来,所有的银行几乎都在倡导零售转型,加码零售资产投放。反映在数据上,A股26家上市行,所有的银行都实现了零售贷款额度正增长;而零售贷款占比层面,只有宁波银行和无锡银行两家零售贷款占比略微下降(由于对公贷款增幅更大所致)。 零售贷款占比升幅最大的是平安银行,达到13.17%,这也是唯一一家升幅超过10个百分点的上市银行。中信银行零售贷款占比上升幅度也超过5个百分点,仅次于平安。 值得一提的是,平安银行也与吴江银行一起,成为仅有的两家零售贷款增速超过50%的上市银行。值得注意的是,平安银行2018年一季度零售贷款继续维持接近10%的增速,领先于其他上市银行。 零售利润占比提升最快的也是平安银行,由2016年的41.22%升至67.62%,无论是升幅还是占比都位列上市银行第一位。此外,常熟银行、农业银行占比也提升较快。 从这个角度上来说,平安银行倡导了整整一年多的“零售转型”,确实在显效。 净息差降幅最大:上海银行 净息差持续收窄是银行不愿意看到但是又无力改变的事实。2017年,A股26家上市银行中,19家银行净息差减少,减幅为1~48个BP(基点)不等。值得一提的是,工农中建四大行净息差逆势提升1~6个BP,除此以外,吴江银行、张家港银行和无锡银行三家苏南上市农商行也逆势提升7~19个BP。 2017年,A股上市银行的利息净收入增加和减少的银行数量,旗鼓相当,各占半壁江山(13家增加,13家减少)。 净息差收窄的银行中,上海银行降幅最大,由2016年的1.73%降至1.25%,与在港上市的天津银行一同,成为两市净息差最低的上市银行,后者由1.76%降至1.25%。 这也直接影响了银行的收入支柱——上海银行利息净收入由2016年的259.98亿元降至2017年的191.17亿元,减少了26.47% 这样的减幅,也成了2017年A股最大减幅。但因为利息净收入总额和占比的的缩减,使得该行非利息净收入占比实现大幅增长,由2016年的24.44%蹿升至42.29%。当然,该行也实现了非息净收入绝对额的提升,较2016年同比增长66.55%至140.08亿元,非息收入占比以及升幅都位居上市银行首位。[详情]

上市银行2017阅兵:华夏银行增速垫底 江阴不良率最高
上市银行2017阅兵:华夏银行增速垫底 江阴不良率最高

  中国经济网编者按:A股26家上市银行2017年业绩报告已披露完毕。据统计,2017年上市银行合计实现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39万亿元,同比增长4.91%。2017年,工商银行实现净利润2860.49亿元,毫无悬念居首。净利润增速方面,成都银行净利润增速第一,达51.64%;华夏银行净利润增速垫底,低至0.72%。  11家银行净利润实现两位数增长,他们是招商银行、江苏银行、宁波银行、南京银行、成都银行、杭州银行、贵阳银行、常熟银行、张家港行、无锡银行、吴江银行,净利润增速分别为13.00%、11.92%、19.50%、17.02%、51.64%、13.17%、23.98%、21.42%、10.68%、11.45%、12.43%。  不良贷款率方面,江阴银行不良率2.39%居首,浦发银行2.14%位居第二,宁波银行不良率最低。拨备覆盖率方面,宁波银行拨备覆盖率最高,达493.26%;浦发银行拨备覆盖率最低,达132.44%。有12家银行拨备覆盖率超200%,分别为农业银行、兴业银行、招商银行、北京银行、上海银行、宁波银行、南京银行、成都银行、杭州银行、贵阳银行、常熟银行、吴江银行。  分析认为,2018年,上市银行依然面临不小的成本上升压力,预计管理费用小幅提升,整体拉低净利润0.65个百分点。股份行利润增速仍然高于五大行,但受制于前者在负债端的相对劣势,二者差距进一步缩小,预计股份行和五大行净利润增速分别为6.7%和6.3%;地方性上市银行预计净利润增速仍将在13%左右。  工商银行:2017年净利润同比增长2.8%  不良率1.55%  2017年末,工商银行总资产为260870亿元,同比增长8.08%。2017年,工商银行营业收入7,265.02亿元,增长7.5%,其中利息净收入5,220.78亿元,增长10.6%;非利息收入2,044.24亿元,增长0.2%。2017年,工商银行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860.49亿元,同比增长2.8%。   2017年末,工商银行不良贷款率较上年末下降0.07个百分点至1.55%,是自2013年不良“双升”以来首次实现“单降”;不良贷款余额2209.88亿元,增加91.87亿元;拨备覆盖率154.07%。  2017年末,工商银行资本充足率15.14%、一级资本充足率13.27%、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12.77%。  农业银行:2017年净利润同比增长4.9%  不良率1.81%  截至2017年末,农业银行总资产达到21.05万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48万亿元,增速7.6%;存贷款市场位次稳定,贷款增加10,009.72亿元,增速10.3%;存款增加11,562.78亿元,增速7.7%。  2017年,农业银行实现营业收入5370.41亿元,同比增长6.1%。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929.62亿元,同比增长4.9%。  2017年末,农业银行不良贷款大幅“双降”,不良余额1,940.32亿元,比上年末下降368.02亿元;不良率1.81%,比上年末下降0.56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208.37%,较上年末提升34.97个百分点。资本充足率13.74%,一级资本充足率11.26%,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10.63%。  中国银行:2017年净利润同比增长4.76%  不良率1.45%  2017年末,中国银行资产总计194,674.24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3,185.35亿元,增长7.27%。集团负债合计178,907.45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2,289.48亿元,增长7.38%。  2017年,中国银行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1,724亿元,比上年增长4.76%。  截至2017年末,中国银行不良贷款率为1.45%,比上年末下降0.01个百分点;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159.18%,比上年末下降3.64个百分点;资本充足率14.19%,一级资本充足率12.02%,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11.15%。  建设银行:2017年净利润同比增长4. 67%  不良率1.49%  2017年末,建设银行资产总额22.12万亿元,增幅5.54%,其中客户贷款总额12.90万亿元,较上年增加11,464.09亿元,增幅9.75%。负债总额20.33万亿元,增幅4.93%,其中客户存款总额16.36万亿元,较上年增加9,608.39亿元,增幅6.24%。  2017年,建设银行盈利水平平稳增长,实现利润总额2,997.87亿元,同比增长1.55%;净利润2,436.15亿元,同比增长4.83%;归属于本行股东的净利润2422.64亿元,同比增长4.67%。  2017年末,建设银行不良贷款余额1,922.91亿元;不良贷款率1.49%,较上年下降0.03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171.08%;资本充足率15.50%,一级资本充足率13.71%,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13.09%。  交通银行:2017年净利润同比增长4.48%  不良率1.50%  截至2017年年末,交通银行资产总额突破9万亿元,较年初平稳扩增7.56%,环比三季度末余额增长1.15%,整体增速较2016年的17.44%和2017年一季度至三季度的10.43%有所放缓。  2017年,交通银行实现营业收入1960.11亿元,同比增长1.46%;净利润(归属于母公司股东)702.23亿元,同比增长4.48%。年报拟每股派0.2856元。  截至2017年年末,交通银行不良率为1.50%,较年初下降2BP,较9月末下降1BP;不良贷款余额为669亿元,较9月末仅增加不到1亿元;拨备覆盖率153.08%;资本充足率为14.0%、一级资本充足率11.86%、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10.79%。  兴业银行:2017年净利润同比增长6.22%  不良率1.59%  2017年末,兴业银行资产总额6.42万亿元,比年初增长5.44%。  2017年,兴业银行实现营业收入1,399.75亿元,同比下降10.89%,其中,实现手续费及佣金收入420.27亿元,同比增长8.65%。全年实现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572亿元,同比增长6.22%。  截至2017年末,兴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386.54亿元,较期初增加42.38亿元;不良贷款率1.59%,较期初下降0.06个百分点。报告期内,共计提拨备355.07亿元;期末拨贷比为3.37%,拨备覆盖率为211.78%。2017年末,兴业银行资本充足率12.19%,一级资本充足率9.67%,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9.07%。  招商银行:2017年净利润同比增长13.00%  不良率1.61%  2017年,招商银行实现营业收入2,208.97亿元,同比增长5.33%;实现归属于本行股东的净利润701.50亿元,同比增长13.00%。年末总资产超6.29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5.98%  截至2017年末,招商银行不良贷款总额573.93亿元,较上年末减少37.28亿元;不良贷款率1.61%,较上年末下降0.26个百分点;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262.11%,较上年末提高82.09个百分点。  2017年末,招商银行资本充足率15.48%,一级资本充足率13.02%,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12.06%。  中信银行:2017年净利润同比增长2.25%  不良率1.68%  截至2017年末,中信银行资产总额56,776.91亿元,比上年末下降4.27%。2017年,中信银行实现营业收入1,567.08亿元,比上年增长1.86%。其中,利息净收入占比63.6%,比上年下降5.4个百分点;非利息净收入占比36.4%,比上年提升5.4个百分点;实现归属于本行股东的净利润425.66亿元,较上年增长2.25%。  2017年末,中信银行不良贷款余额536.48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0.43%;不良贷款率1.68%,比上年末下降0.01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169.44%,比上年末上升13.94个百分点。  截至2017年末,中信银行资本充足率为11.65%,比上年末下降0.33个百分点;一级资本充足率9.34%,比上年末下降0.31个百分点;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8.49%,比上年末下降0.15个百分点,降幅比上年缩窄0.33个百分点。  浦发银行:2017年净利润同比增长2.18%  不良率2.14%  2017年.浦发银行实现营业收入1686.19亿元,同比增长4.88%;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42.58亿元,同比增长2.18%。年末总资产达6.14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4.78%。  截至2017年末,浦发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为685.19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63.41亿元;不良贷款率为2.14%,比上年末上升0.25个百分点;不良贷款的准备金覆盖率达132.44%,比上年末下降36.69个百分点。  截至2017年末,浦发银行资本充足率为12.02%,比上年末增加0.37个百分点,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0.24% ,比上年末增加0.94个百分点,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9.50%,比上年末增加0.97个百分点。  民生银行:2017年净利润同比增长4.12%  不良率1.71%  截至2017年末,民生银行资产总额59,020.86亿元,比上年末增长62.09亿元,增幅0.11%。2017年,民生银行实现营业收入1,442.81亿元,其中非利息净收入577.29亿元,在营业收入中的占比为40.01%,同比提升1.04个百分点;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98.13亿元,同比增长19.70亿元,增幅4.12%。  截至2017年末,民生银行不良贷款余额478.89亿元,比上年末增长64.54亿元,增幅15.58%;不良贷款率1.71%,比上年末上升0.03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155.61%,比上年末上升0.20个百分点;贷款拨备率2.66%,比上年末上升0.04个百分点。  2017年,民生银行积极把握市场窗口,加快外部融资,发行300亿人民币二级资本债,截至2017年末,民生银行资本充足率11.85%,比上年末提高0.12个百分点,为业务规模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光大银行:2017年净利润同比增长4.01%  不良率1.59%  截至2017年末,光大银行资产总额4.09万亿元,增长1.70%;各项贷款总额2.03万亿元,增长13.19%;存款余额2.27万亿元,增长7.16%。  2017年,光大银行实现营业收入918.50亿元,比上年减少21.87亿元,下降2.33%,主要是净利息收入减少。2017年,光大银行实现归属于本行股东净利润315.45亿元,比上年增加12.16亿元,增长4.01%。  截至2017年末,光大银行不良贷款余额323.92亿元,比上年末增加36.90亿元;不良贷款率1.59%,比上年末下降0.01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158.18%,比上年末上升6.16个百分点;资本充足率13.49%,比上年末提升2.69个百分点;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9.56%,提升1.35个百分点。  平安银行:2017年净利润同比增长2.61%  不良率1.70%  2017年末,平安银行资产总额32,484.74亿元,较上年末增长9.99%。2017年,平安银行实现营业收入1,057.86亿元,同比降幅1.79%(还原营改增前的营业收入同比增幅1.67%),其中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306.74亿元,同比增长10.10%,主要来自信用卡业务手续费收入的增加;实现归属于平安银行股东的净利润231.89亿元,同比增长2.61%。  2017年末,平安银行不良贷款主要集中在商业、制造业,占不良贷款总额的41%;不良贷款率为1.70%,较上年末下降0.04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151.08%。  截至2017年末,平安银行资本充足率11.20%、一级资本充足率9.18%、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8.28%。  华夏银行:2017年净利润同比增长0.72%  不良率1.76%  2017年末,华夏银行总资产规模达到25,089.27亿元,比年初增加1,526.92亿元,增长6.48%;贷款总额13,940.82亿元,比年初增加1,774.28亿元,增长14.58%;存款余额14,339.07亿元,比年初增加656.07亿元,增长4.79%。  2017年,华夏银行实现营业收入663.84亿元,同比增长3.7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98.19亿元,同比增长0.72%。   截至2017年末,华夏银行不良贷款余额245.97亿元,比上年末增加42.49亿元;不良贷款率1.76%,比上年末上升0.09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156.51%;资本充足率12.37%,一级资本充足率9.37%,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8.26%。  北京银行:2017年净利润同比增长5.23%  不良率1.24%  2017年末,北京银行资产总额为23298亿元。2017年,北京银行实现营业收入503.53亿元,同比增长6.10%;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87.33亿元,同比增长5.23%。  2017年,北京银行实现利息净收入393.76亿元,同比增长4.93%,是本公司营业收入的主要组成部分。  截至2017年末,北京银行不良贷款率1.24%,较年初下降0.03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265.57%;资本充足率12.41%、一级资本充足率9.93%、核心资本充足率8.92%。  上海银行:2017年净利润同比增长7.13%  不良率1.15%  2017年末,上海银行总资产18,077.67亿元,稳健增长2.98%。2017年,上海银行实现营业收入331.25亿元,较上年减少12.79亿元,同比减少3.72%。其中,上半年受同业业务规模收缩、市场利率上升及营改增等因素共同影响;下半年随着规模增长和结构优化,营业收入趋势向好,环比增加23.38亿元至177.31亿元,增幅15.19%。  2017年,上海银行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53.28亿元,较上年增长7.13%。  截至2017年末,上海银行不良贷款率1.15%,较上年末下降0.02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272.52%,较上年末提高17.02个百分点;资本充足率14.33%,一级资本充足率12.37%,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10.69%。  江苏银行:2017年净利润同比增长11.92%  不良率1.41%  2017年末,江苏银行资产总额1.77万亿元,同比增长10.78%;各项存款10078亿元,同比增长11.07%;各项贷款7473亿元,同比增长15.08%。  2017年,江苏银行实现营业收入338.39亿元,同比增长7.58%;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18.75亿元,同比增长11.92%;实现基本每股收益1.03元。   截至2017年末,江苏银行不良贷款总额105.54亿元,较年初增加12.36亿元,不良贷款率1.41%,比年初下降0.02个百分点;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184.25%,同比提升3.69个百分点;资本充足率12.62%,一级资本充足率10.40%,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8.54%。  宁波银行:2017年净利润同比增长19.50%  不良率0.82%  截至2017年末,宁波银行资产总额10,320.42亿元,比年初增长16.61%;各项存款5,652.54亿元,比年初增长10.53%;各项贷款3,462.01亿元,比年初增长14.44%。  2017年度,宁波银行实现营业收入253.14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7.06%;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93.34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9.50%。  2017年末,宁波银行不良贷款余额28.39亿元,90天以上逾期贷款22.19亿元,不良贷款和90天以上逾期贷款不存在剪刀差;不良贷款率0.82%,较年初下降了0.09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493.26%,比年初提高了141.84个百分点。宁波银行资本充足率为13.58%,一级资本充足率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分别为9.41%和8.61%。  南京银行:2017年净利润同比增长17.02%  不良率0.86%  截至2017年末,南京银行资产总额1.14万亿元,较年初增长7.26%;存款余额7226亿元,较年初增长10.29%;贷款余额3890亿元,较年初增长17.23%。  2017年,南京银行实现利润总额118.84亿元,实现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96.68亿元,同比增幅17.02%。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16.94%,较上年提升0.69个百分点,保持较高收益水平。  2017年末,南京银行资本充足率12.93%,拨备覆盖率462.54%,不良贷款率0.86%。  成都银行:2017年净利润同比增长51.64%  不良率1.69%  成都银行总资产突破4,000亿元,达到4,345.39亿元,较上年增长735.93亿元,增幅达20.39%。  2017年,成都银行实现营业收入96.54亿元,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9.09亿元,分别较上年增长11.99%和51.64%。  截至2017年末,成都银行不良贷款率1.69%,较上年下降0.52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达201.41%,较上年增长46.06个百分点;资本充足率13.66%,一级资本充足率10.48%,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10.47%。  杭州银行:2017年净利润同比增长13.17%  不良率1.59%  2017年末,杭州银行资产总额8,333.39亿元,较年初增加1,129.15亿元,增幅15.67%。  2017年,杭州银行实现营业收入141.22亿元,同比增长2.83%;实现利润总额50.04亿元,同比增长5.90%;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5.50亿元,同比增长13.17%;基本每股收益1.24元,较上年同期提高0.04元。   截至2017年末,杭州银行不良贷款率1.59%,较年初下降0.03个百分点;关注类贷款比例2.85%,较年初下降1.97个百分点;逾期贷款余额和比例实现“双降”;拨备覆盖率211.03%,较年初提高24.27个百分点;拨贷比3.36%,较年初提高0.33个百分点;资本充足率14.30%,较年初提高2.42个百分点。  贵阳银行:2017年净利润同比增长23.98%  不良率1.34%  2017年末,贵阳银行资产总额4641.06亿元,较年初增长24.67%;各存款余额2975.31亿元,较年初增长13.13%;各项贷款余额1255.14亿元,较年初增长22.46%。  2017年,贵阳银行实现营业收入124.77亿元,同比增长22.82%;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45.31亿元,同比增长23.98%;实现中间业务收入16.31亿元,同比增长8.59%。  截至2017年末,贵阳银行不良贷款率1.34%,较年初下降0.08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269.72%,较年初上升34.53个百分点;拨贷比3.61%,较年初上升0.28个百分点;资本充足率11.56%、一级资本充足率9.54%、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9.51%。    江阴银行:2017年净利润同比增长3.92%  不良率2.39%  2017年,江阴银行实现营业收入25.07亿元,同比增长1.53%,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8.08亿元,同比增长3.92%。截至2017年12 月31日,江阴银行资产总额1,094.03亿元,其中贷款余额558.53 亿元,占资产总额的比例为 51.05%。  截至2017年末,江阴银行不良贷款率2.39%,拨备覆盖率192.13%;资本充足率14.14%、一级资本充足率12.95%、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12.94%。  常熟银行:2017年净利润同比增长21.42%  不良率1.14%  截至2017年末,常熟银行资产总额1,458.25亿元,较年初增加158.43亿元,增幅12.19%;存款总额990.05亿元,较年初增加101.95亿元,增幅11.48%;贷款总额778.11亿元,较年初增加113.92亿元,增幅17.15%。  2017年,常熟银行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2.64亿元,同比增加2.23亿元,增幅21.42%;基本每股收益0.57元,增幅11.76%。   截至2017年末,常熟银行不良率1.14%,较年初下降0.26个百分点;拨贷比3.72%,较年初提升0.42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325.93%,较年初提升91.10个百分点;资本充足率12.97%、一级资本充足率9.92%、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9.88%。  张家港行:2017年净利润同比增长10.68%  不良率1.78%  2017年末,张家港行总资产首次突破千亿元,达到1031.73亿元,同比增长14.41%。2017年,张家港行完成营业收入24.14亿元,同比下滑1.06%;实现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7.63亿元,同比增长10.68%。  截至2017年底,张家港行不良贷款率为1.78%,较年初下降了0.18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为185.60%,较年初上升5.24个百分点。  截至2017年底,张家港行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2.93%、11.82%、11.82%,较年初分别下滑了0.49、0.44、0.44个百分点。  无锡银行:2017年净利润同比增长11.45%  不良率1.38%  截至2017年末,无锡银行资产总额为1,371.25亿元,较年初增加124.92亿元,增长幅度为10.02%。  2017年,无锡银行实现营业收入28.5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3.1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9.95亿元,同比增长11.45%。  截至2017年末,无锡银行不良贷款率1.38%,减少0.01个百分点,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193.77%;不良贷款余额9.10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11.96万;资本充足率14.12%,一级资本充足率9.93%,核心资本充足率9.93%。  吴江银行:2017年净利润同比增长12.43%  不良率1.64%  2017年末,吴江银行资产总额952.71亿元,较年初增长17.11%;存款总额714.65亿元,较年初增长9.29%;贷款总额490.85亿元,较年初增长8.01%。  2017年,吴江银行实现营业收入27.26亿元,同比增长18.22%;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31亿元,同比增长12.43%。  截至2017年末,吴江银行不良贷款率1.64%,较年初下降0.14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201.50%,较年初提升14.04个百分点;资本充足率13.42%,一级资本充足率12.27%,核心资本充足率12.27%。  附:26家A股上市银行2017年报数据  [详情]

华夏银行结构调整压力凸显 不良贷款偏离度仍较高
华夏银行结构调整压力凸显 不良贷款偏离度仍较高

  负债端拖累息差降幅明显,逾期双降但不良贷款偏离度仍较高,息差和信用成本压力犹存,华夏银行未来业绩改善取决于资产负债结构的调整及资产质量的改善。 本刊特约作者 刘链/文 华夏银行4月19日发布2017年业绩报告,全年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为198.19亿元,增长0.72%,在已经公布业绩的A股上市银行中增速垫底。 截至2017年年末,华夏银行资产规模达到2.51万亿元,比年初增加1526.92亿元,增长6.48%;贷款总额为1.39万亿元,比年初增加1774.28亿元,增长14.58%;存款余额为1.43万亿元,比年初增加656.07亿元,增长4.79%。 在总资产同比增长6.48%的情况下,2017年,华夏银行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98.19亿元,较2016年增长0.72%;实现营业收入663.84亿元,较2016年增长3.7%;净利息收入同比下降3.41%,手续费净收入同比上升25.59%;净息差为2.01%,同比下降41BP;成本收入比为32.96%,同比下降1.54个百分点。 华夏银行利润增长放缓主要受制于净息差的收窄,数据显示,该行2017年净息差为2.01%,较2016的2.42%锐减0.41个百分点。与此同时,华夏银行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ROE)为13.54%,较2016年减少2.21个百分点;总资产收益率(ROA)为0.82%,较2016年减少0.08个百分点。 而在资产质量方面,截至2017年年末,华夏银行不良贷款率为1.76%,同比上升0.09个百分点,环比增加0.06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为156.61%,同比下降2.22个百分点,环比减少3.33个百分点;拨贷比为2.76%,同比增加11BP;资本充足率为12.37%,同比增加101BP。 中间业务收入高增长 华夏银行2017年全年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7%,一季度至四季度单季增速分别为8.02%、5.79%、2.04%、-0.66%;全年净利润增速为0.72%,低于2016年的4.2%,但比2017年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负增长2.67%有所改善,其中,第四季度净利息收入同比下降7.6%,但业绩同比增长10.5%,主要是费用同比下降24.5%所贡献。 全年来看,华夏银行手续费净收入贡献了25.59%的增长率,占比由2016年的22.89%提升至27.73%,主要受益于银行卡业务带动中间业务收入高增长,录得64.6%的增速,占到手续费收入的40.2%。 不过,华夏银行2017年净息差较2016年下降41BP至2.01%,降幅高于同业。平安证券认为,华夏银行净息差降幅较大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第一,生息资产收益率收窄9BP,其中,贷款收益率收窄40BP是主要原因;第二,虽然一般存款付息率同比收窄18BP,但同业和债券成本率分别提升103BP和80BP,导致负债端成本率整体提升32BP。特别是四季度同业负债明显扩张导致当季公司净息差环比下降9BP。而华夏银行2017年成本收入比为32.96%,同比下降1.54个百分点;同时信贷成本为1.18%,同比增加0.08个百分点。 虽然华夏银行2017年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7%,但增幅比前三季度减少1.5个百分点;净息差为2.01%,比上半年下降9BP。根据华泰证券的测算,华夏银行2017年全年生息资产收益率为4.20%,计息负债成本率为2.39%,分别比上半年增加5BP和12BP。负债成本率上升较快预计是受企业定期存款利率和同业存单利率增加的影响;而资产收益率上升主要是由贷款和投资类资产拉动所致。 此外,华夏银行2017年全年中间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5.59%,前三季度同比增长28.03%,占比为27.73%,主要得益于银行卡和理财业务的较快增长。全年成本收入比为32.96%,较前三季度减少2.46个百分点。 2017年,华夏银行资产稳步扩张,年末资产总额达2.51万亿元,同比增长6.48%,环比三季度末增长2.58%;贷款总额同比增长14.46%,其中,对公贷款同比增长10.29%,个人贷款同比大增31.54%。而华夏银行个人贷款同比大增主要是零售贷款的贡献,截至2017年年末,其零售贷款占比达到23.18%,而零售贷款主要增长点为信用卡贷款和住房抵押贷款。 受监管政策趋严的影响,华夏银行同业资产和负债分别压缩58.67%、9.52%,同比分别减少42.07个百分点和7.14个百分点,贷款总额和自营投资增长较快,同比分别增长14.58%和19.91%。其中,受益于信用卡业务的快速发展,个人贷款规模同比增长31.5%,占比提升3个百分点至23.2%。 由于14.58%的贷款同比增速远超4.8%的存款同比增速,使得华夏银行2017年日均贷存比同比提升8个百分点至91.5%。与此同时,华夏银行负债端增速主要来自高成本的同业存单以及300亿元的二级资本债,整体规模同比2016年增长37.85%,带动占比提升3.63个百分点至15.8%,其中,同业存单同比增长25.6%,负债端的结构有待优化。 总体来看,华夏银行2017年业绩略超市场预期,公司净息差稍有下行但中间业务收入迅速做大,不良率稍有下行但隐性不良贷款指标改善明显,公司2017年确定存款立行和强化风险管理两大战略,改革初见成效,全年利润增速较前三季度转负为正,但结构调整的速度和质量仍有待观察。 虽然华夏银行2017年全年净息差较上半年有所下行,但中间业务收入增长迅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净息差下行的缺口。华夏银行2017年整体业绩的主要贡献来自中间业务收入,息差和信用成本尚有一定压力,未来主要看公司资产负债结构的调整及资产质量的改善。 不良贷款偏离度仍较高 在资产质量方面,截至2017年年末,华夏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为245.97亿元,比2016年年末增加42.49亿元;不良贷款率为1.76%,比2016年年末上升0.09个百分点;关注类贷款余额为641.31亿元,比2016年年末增加129.76亿元。 华夏银行2017年不良贷款率为1.76%,同比2016年提升8BP,环比提升6BP。由于公司加强对不良贷款的确认,导致年末不良贷款率为1.76%,四季度环比小幅增加6BP。不过,数据显示,华夏银行2017年隐性不良贷款指标转好,逾期90天以上贷款/不良贷款的比例由2016年的225.21%下降至190.94%,较二季度末减少57个百分点。虽然逾期贷款同比双降,但不良贷款偏离度仍处于较高水平。 从不良生成端来看,经测算,华夏银行2017年加回核销的不良生成率为1.07%,较2016年小幅提升3BP;逾期贷款同比2016年下降2.97%,环比2017年上半年下降11.87%。如果未来华夏银行仍坚持对不良贷款严格认定的标准,则公司仍存在一定程度不良生成的压力。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虽然隐性不良贷款指标有所改善,但华夏银行2017年拨备覆盖率却降至156.51%,同比下降2.22个百分点,环比下降3.33个百分点,已经接近监管红线。 在资本充足率方面,截至2017年年末,华夏银行的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资本充足率分别为8.26%、9.37%和12.37%,目前三项指标均达监管要求。值得重视的是,除了资本充足率较2016年年末有所提升外,华夏银行前两个指标较2016年年末有所降低。 在拨备覆盖率接近监管红线的同时,华夏银行核心一级资本继续承压。截至2017年年末,华夏银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8.26%,虽然四季度环比增加0.04个百分点,但同比却小幅下滑了0.17个百分点。在目前已披露年报的15家上市银行中,华夏银行8.26%的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中居末位,资本补充压力迫在眉睫。公司由此决定强化资本内源性积累,多渠道开展外源性补充。 根据《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的相关规定,到2018年年底,中国非系统重要性银行的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7.5%,一级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8.5%,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10.5%。 2017年,华夏银行确定了新三年发展战略,其中,“两大业务策略”指坚持存款立行和强化风险管理。从执行效果来看,尽管存款付息率下半年小幅提升,但年末活期存款率较二季度末增加30BP,主要增加的是对公活期存款,存款结构小幅改善。此外,虽然不良贷款率有所上升,但不良贷款确认趋严,隐性不良贷款指标出现了转好的趋势。 华夏银行在业务层面已经出台多项措施,如将成立直销银行、资管子公司、北京城市副中心分行,及对总行营销、科技、运营等部门的架构调整。华泰证券认为,华夏银行应正视问题积极应对,落实改革并推进结构调整。目前,公司正处于转型深化的阶段,改革效果初现。从长期来看,明确公司定位将有利于华夏银行整体业务结构的转型,但短期内资产质量的改善和结构调整向好的持续性仍需拭目以待  [详情]

四大行净息差透视
四大行净息差透视

  证券市场周刊       中国正在继续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四大行作为中国金融系统的核心机构,其资产负债定价能力和业务禀赋差异见于净息差。 本刊特约作者 伊铭/文 净息差(NIM)是商业银行的重要盈利指标,体现银行的核心获利能力。银行净息差受宏观经济、货币政策、利率政策等外部宏观环境因素影响。假设外部宏观环境对四大行的影响相同,笔者以工行、建行、农行和中行2017年年报披露数据为分析主线,同时参考近5年数据,重点分析银行资产负债管理、业务禀赋等内部因素对净息差的影响。 以总资产规模最大的工行为参照系,影响净息差的业务结构因素和利率因素各不相同。分析对净息差的贡献,投资者可以看出四大行各自的优势、劣势、核心竞争力和潜力业务板块。 净息差 =(利息收入-利息支出)/平均生息资产=生息率-付息率(平均计息负债/平均生息资产) 平均计息负债与平均生息资产的比值,四大行基本相同且保持稳定,例如2017年四大行该指标为0.92左右。因此,生息率和付息率是影响净息差的两项重要因素。生息率是生息资产项下客户贷款及垫款、债券投资、存放中央银行款项、存放和拆放同业和其他金融机构款项的综合收益率,付息率是计息负债项下存款、同业及其他金融机构存放和拆入款项和已发行债务证券的综合成本率。 笔者依据工行、建行、农行和中行年报披露数据,以2017年数据为分析主线,同时参考近5年数据;以总资产最大的工行为参照系行,对比建行、农行、中行生息资产、计息负债各分项结构占比及各自生息率、付息率与工行的差异,可以分析四大行净息差差异的银行内部原因,并引申出对银行经营的一些建议。 净息差:工行反超 2017年,工行净息差表现优异,反超建行1个基点,与农行差距缩小至6个基点,比中行高38个基点。2016年、2017年,工行净息差快速赶超农行、建行,主要由于资产生息率与农行、建行差距显著缩小。 笔者用生息率差异与净息差差异的比值来衡量生息率对净息差的贡献度。工行与建行的净息差差异主要源于生息率差异,付息率基本持平。2017年,工行与农行净息差差异主要源于农行低付息率优势,生息率基本持平。中行受境外业务占比高、资产收益率低的影响,净息差历年处于四行最低位置,且与其他三行差距明显。 生息资产:各有千秋 2017年,工行、建行、农行生息资产收益率基本持平,农行高于工行1个基点,工行高于建行1个基点。从生息资产结构配置看,同类资产横向比较,工行偏重同业资产、建行偏重客户贷款及垫款、农行偏重债券投资。从收益率看,工行的同业资产、建行的债券投资、农行的客户贷款及垫款收益率位列四大行该分项资产最高。 工行存放和拆放同业对NIM贡献占优,工行同业资产业务逆袭是2017年净息差表现优异的重要原因。2017年,工行同业资产业务规模占比和利率均显著优于同业,综合对NIM贡献比建行高13个基点,比农行高8个基点。对此还有三个现象值得关注。 首先,工行同业资产业务规模逆势增长。2017年,受央行货币紧缩政策、MPA考核及银监会“三三四”专项治理影响,银行同业资产业务规模整体呈缩量态势。工行同业资产业务规模却比上年增长0.5个百分点,占比总生息资产7.0%。而建行、农行2016年、2017年连续两年收缩同业资产业务规模,建行从2015年占比6.2%缩减至2017年的3.8%,农行从2015年占比9.6%缩减至2017年的3.8%。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工行在货币紧缩周期及严监管、去杠杆环境下,同业资产业务规模未受到不利影响,或体现工行资金面宽裕;以及同业资产业务符合规范性要求,未受到严监管的影响。 其次,工行同业资产业务高收益率的可持续性。2013-2016年以来,工行的同业资产业务收益率均低于农行、建行,同业资产业务并非工行的优势板块。2017年,工行同业资产业务利率高于农行3个基点,高于建行62个基点。工行同业资产业务的高利率或源于抓住了金融去杠杆市场波动、资金成本抬升的时间窗口。伴随去杠杆结束后资金利率的逐步回落,同业业务将回归其利率市场化下流动性管理的本源,呈现更加稳健发展趋势,工行同业业务优势未来仍需进一步巩固。 第三,建行、农行减少的同业资产规模去哪里了?2017年建行同业占比较2015年减少2.4个百分点,客户贷款及垫款占比较2015年增加2.2个百分点,可知建行同业资产回归表内贷款。2017年农行同业占比较2015年减5.8个百分点,债券投资占比较2015年增加5.9个百分点,可知农行同业资产去了债券投资。笔者从下面的分析亦可验证,基于同业资产业务转移的资产规模,建行客户贷款及垫款业务和农行的债券投资业务均成为2017年对NIM贡献占优的优势板块。 建行客户贷款及垫款对NIM贡献占优,主要依靠规模占比高。近两年建行调整同业资产规模至客户贷款及垫款,同业资产业务收益率失去比较优势及客户贷款与垫款收益率亦相对较低,是2017年净息差被工行反超的原因。与工行比较,2017年,建行客户贷款及垫款对NIM贡献优势只体现在规模,即规模占比高于工行2.4个百分点;而收益率却低于工行5个基点。建行同业资产业务丧失城池,近5年,建行同业资产业务收益率均显著高于工行,2017年却低于工行62个基点。 由上可知,近两年,建行将同业资产业务规模调整至客户贷款及垫款,客户贷款及垫款是资产端平均收益率最高的业务,原本有利于提高生息资产整体生息率;然而其提升的幅度未能弥补2017年同业资产收益率与工行的显著差距。 从近5年数据来看,建行客户贷款及垫款规模占比均高于工行。信贷规模受限额管理、风险敞口、资本充足率等外部监管及内部管理等复杂因素影响,预期未来规模占比方面建行将继续保持优势。收益率方面,建行与工行高低互见,且工行呈资产定价能力上升趋势,平均收益率2015年工行低于建行11个基点,2016年低1个基点,2017年反超建行5个基点。伴随金融去杠杠周期的延续,美元进入加息周期,货币政策趋紧、利率上行,工行或可在资产定价方面做好文章,稳定并扩大资产收益率优势。 农行债券投资对NIM贡献占优,农行依靠债券投资一枝独秀的规模与收益率显著优势守住了资产端整体生息率高于工行1个基点的微弱领先格局。2017年,农行债券投资规模占比高于工行6.3个百分点,收益率高于工行6个基点。 由上可知,近两年农行将同业资产业务规模调整至债券投资,近5年数据显示农行债券投资收益率连续4年高于工行,仅2013年持平,且农行逐年加大债券投资规模占比,拉大规模优势。面对工行同业资产业务的凌厉攻势和客户贷款及垫款的规模优势,农行依靠债券投资显著优势掌控了资产端全局。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与工行比较,农行将客户贷款垫款、同业资产业务规模配置于债券投资业务,业务优势稳固。 客户贷款及垫款:传统仍在 客户贷款及垫款是生息资产的重要组成,占总生息资产比重为50%-60%。鉴于其重要性,笔者对2017年四大行客户贷款及垫款分项进行分析。 从对NIM贡献角度看,客户贷款及垫款项下各行的优势禀赋业务为:工行的公司贷款、建行的个人贷款和中行的境外业务。 工行公司类贷款规模占比在四大行当中最高,收益率较高。建行个人贷款规模占比及收益率均为四大行中最高,是建行的传统优势业务。中行境外业务平均余额占总生息资产比重为14.2%,远高于其他同业。但境外业务整体收益率显著低于境内,因此拉低了中行生息资产的整体收益率水平。 从公司贷款期限结构看,工行、建行期限结构趋同,农行短期贷款占比高。或可推知,农行公司贷款平均收益率在四大行当中最高并非依靠发放高利率的中长期贷款,而是贷款投向县域金融等风险较高的领域,风险贴水导致贷款定价高。2017年,农行不良贷款率1.81%,也是四大行当中最高的。 从公司贷款行业结构来看,工行、建行、农行的贷款行业结构无显著差异,配置比例高的前四大行业是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制造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以及租赁和商务服务,占全部贷款余额约65%。中行贷款集中度高于其他三大行,前述四大行业占全部贷款余额的76.81%,中行在制造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贷款比例比工行分别高8.29和10.25个百分点。 从个人贷款结构来看,工行、建行个人贷款分项结构基本一致,建行个人住房贷款在四大行当中最高。从收益率看,2017年建行个人贷款比工行高14个基点,近5年数据显示,建行个人贷款收益率连续比工行高约20个基点,体现建行在该业务领域的强定价能力。 中行客户贷款与垫款境外资产业务收益率偏低,然而中行集团整体境外业务税前利润占比高于资产占比,境外资产对利润贡献突出,因此境外资产配置有“利”可图。中行境外业务利润贡献主要来源于港澳台地区,中行港澳台地区资产占比16.9%,对税前利润贡献占比22.8%。其他境外地区资产占比11.1%,对税前利润占比7.1%。 工行境外机构数419个,比中行少126个;境外机构分布国家45个,比中行少9个。工行境外机构数仍在增加,2017年新增3个;而中行却在缩减,2017年减少33个。工行境外机构布局已大幅领先建行、农行,向中行看齐。工行境外资产与利润规模尚有很大提升空间,境外业务或是工行未来利润增长的蓝海。 计息负债:公司活期与海外存款争夺战 整体比较四大行的计息负债,工行与建行负债结构趋同,近5年数据显示,建行客户存款利率均低于工行,客户存款是建行传统优势业务;同业负债业务是工行传统优势业务,2017年,工行同业负债业务利率比建行低39个基点。两项业务各有千秋,形成工行与建行计息负债整体对NIM影响基本持平。 对比工行和农行,工行计息负债成本对NIM影响高于农行4个基点,农行付息率四大行最低,构成农行的核心竞争力。农行客户存款利率比工行低,2017年低于工行8个基点;而农行客户存款规模占比高,2017年高于工行3个百分点。存款是成本最低的负债,充足的客户存款使农行主动负债的规模占比低于其他三行,整体负债形成低成本竞争力。 再对比工行和中行,中行客户存款成本是四大行当中最高的,而客户存款规模占比又是最低;由于存款规模相对其他三行匮乏,致使同业负债业务规模占比四行最高,进一步抬升中行负债成本,付息率是四大行当中最高。 客户存款对NIM贡献方面,工行并不具备成本优势。从客户存款结构看,与工行比较,其他三行的优势业务板块为: 建行的公司活期存款。工行与建行的客户存款结构主要差异在公司存款定活比。建行依靠公司活期存款占比高和个人存款低利率形成客户存款低成本优势。2017年,建行对公结算账户数794万户,工行749万户,结算账户数量多或是公司存款占比高的直接原因。从趋势看,2017年,建行对公结算账户增长率18.2%,高于工行10.6个百分点,可见未来建行继续保持公司活期存款优势可期,或与他行拉开更大差距。 2017年,工行公司客户数627万户,建行478万户,工行客户基数远超建行,工行对公结算账户数与公司客户数比值为1.2,建行1.7。相对建行,工行客户不倾向于留在工行结算,挖掘并留存工行客户在本行结算,是未来工行提升公司客户活期存款的发力点。 农行的个人活期存款。农行超过50%的存款来源于个人,且个人活期存款占比远超他行,体现农行县域布局及庞大分支机构数量的强大吸储能力。伴随居民收入水平的提升,农行个人存款规模占比优势或可持续。笔者注意到,2017年年末,工行借记卡发卡量76462万张,农行借记卡发卡量90964万张,农行比工行多14502万张,借记卡是个人活期存款的载体,加大借记卡发放营销力度,推出使用便捷、服务到位、费用实惠的借记卡拳头产品,或是提升工行个人活期存款的有力抓手。 中行的境外低利率存款。中行的境外存款占比显著高于他行,境外存款利率亦低于境内,境外低成本吸储是中行的核心竞争能力。鉴于其境外存款规模优势远超他行,短期内无法被逾越。近年来,工行的境外机构数量与分布已呈规模,综合考虑汇率、国别等风险因素,着力低成本揽储或是工行可以考虑的境外业务发展策略。 工行同业存放和拆入是传统优势业务板块,体现在低付息率优势。同业存放与拆入规模与客户存款规模存在此消彼长的关系,工行与建行同业负债业务规模占比基本持平;农行客户存款充裕,同业规模占比低;中行客户存款相对紧缺,同业规模占比高。 四大行优势、劣势和潜力板块 综上所述,笔者将四大行上述优势、劣势、核心竞争力和潜力业务板块进行归纳,排名前两位的认为是优势板块,用√表示。排名后两位的认为是劣势板块,用×表示。规模占比、资产业务利率排名按从高到低顺序,负债业务利率排名按从低到高顺序。与其他三行拉开显著差距并保持稳定优势的认为是核心竞争力板块,用★表示。具备未来发展潜力的板块用※表示。其中,规模占比并非指市场占有率,而是该业务规模相对本行生息资产或生息负债的占比。 最后,以本文的参照系银行工行作为样本,根据其净息差的状况可以看出未来业务发展的方向。 在同业资产业务方面,尽管2017年工行同业资产业务表现优异,收益率大幅提升,但在生息资产分项中,同业资产仍然是收益率最低的资产。近两年建行将同业规模转移至客户贷款,农行将同业规模转移至债券投资,工行同业资产规模维持不变。未来工行若主动将同业资产规模配置于更高收益率的资产品种,可进一步提升生息资产整体收益率。 在境内贷款业务规模占比方面,工行偏重公司贷款,建行偏重个人贷款;收益率方面,2017年,工行公司贷款收益率高于建行,但近5年数据显示,工行并未形成稳定的定价优势;建行个人贷款收益率稳定高于工行,近5年数据显示,建行比工行高约20个基点。且值得注意的是,2017年,建行个人贷款收益率历史性逆转高于公司贷款收益率,建行年报解释因将个人信用卡分期调整为非生息资产。据笔者了解工行口径与建行可比,工行未见个人贷款收益率高于公司贷款的趋势。鉴于此,建行个人贷款规模及收益率优势明显而稳定,在紧缩周期、利率上行趋势下,工行宜顺势而为,培育公司贷款定价的稳定优势,形成工行公司贷款业务的核心竞争力,与建行个人贷款优势抗衡。 境内公司结算业务。2017年,工行公司客户数627万户,建行478万户,工行客户基数远超建行,对公结算账户却比建行少45万户。结算账户是低成本公司活期存款的活水源泉,挖掘并留存工行客户在本行结算,是未来工行提升公司客户活期存款的发力点。 境内个人储蓄业务。借记卡是个人储蓄存款的载体,2017年年末,工行借记卡发卡量76462万张,比农行低14502万张,比建行低13158万张。加大力度营销借记卡,与农行、建行缩小发卡量差距是营销储蓄存款的有力抓手。 境内渠道业务。2017年年末,农行机构数、自助银行和ATM机数量均远超工行;建行境内机构数比工行少1,763个,但自助银行比工行多1,851个,ATM机比工行多1,964个。2017年工行在减少自助银行和ATM机数量,而建行自助银行基数比工行大却仍在增加。此外,建行4月9日在上海推出首家“无人银行”,人工智能是工业4.0革命的核心技术,利用新科技手段发展智能银行,例如智能机具、智能服务等或是未来个人业务转型发展的方向。 境外业务。从老牌境外业务发展行中行情况看,2017年,中行港澳台地区对税前利润贡献22.8%,境外存款规模占比16.6%,平均付息率0.93%远低于境内。工行近年来推行国际化战略,境外机构布局已呈规模,但境外利润规模尚有很大提升空间,未来发挥境外低成本存款有利条件,并提升境外机构对集团利润贡献,或是工行利润增长的蓝海。 作者为银行业从业人员,作者不持有文中上市公司股票 证券市场周刊 新媒体[详情]

成都银行2017年净利超39亿元 同比增逾五成
成都银行2017年净利超39亿元 同比增逾五成

  e公司讯,成都银行(601838)4月25日晚披露年报,公司2017年营收为96.54亿元,同比增长11.99%;净利为39.09亿元,同比增长51.64%。公司拟每10股分配现金股利2.8元(含税)。报告期,全行不良贷款率1.69%,较上年下降0.52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达201.41%,较上年增长46.06个百分点。公司同时披露一季报,一季度净利为10.32亿元,同比增长20.45%。[详情]

南京银行2017年净利增17% 消费贷全年投放超500亿
南京银行2017年净利增17% 消费贷全年投放超500亿

  南京银行2017年净利润增长17%,消费贷全年投放超500亿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谢水旺 上海报道 4月25日,南京银行正式发布年报,截至2017年末,全行资产总额1.14万亿元,较年初增长7.26%。2017年实现利润总额118.84亿元,实现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96.68亿元,同比增幅17.02%,净利润增幅继续在上市银行中位居前列。拨备覆盖率462.54%,不良贷款率0.86%。 南京银行不断加大服务实体经济力度,将此作为全行战略转型的着力点。2017年底,南京银行正式设立普惠金融部,将普惠金融业务的发展提升至战略层面,围绕支持小微、“三农”、“双创”等领域,积极布局。截至当年末,全行小微业务贷款余额超1400亿元,小微业务客户总数近13000户。 在零售业务方面,2016年启动大零售战略,2017年全面落地战略规划。2017年全行个人存款余额首次突破千亿大关,在各项存款中的占比提升至近15%;个人贷款余额较年初增长幅度超40%,在各项贷款中的占比达23%。消费金融中心基本形成核心直销和互联网创新双支柱业务发展特色模式,全年累计投放超500亿元;技术输出合作银行已达22家,地域范围覆盖全国13个省、直辖市的68个城市。 另外,南京银行启动交易银行战略,制定出台交易银行发展战略规划。推出针对电商平台类客户的资金监管类产品、综合收款服务产品等,与多个平台合作供应链业务,并有效开展跨境业务。 资管业务回归本源,实现净值化转型,全年共发行5000余款产品,实现理财产品销售6400多亿元。资金运营中心顺利实现独立持牌。托管业务快速增长,规模达到1.67万亿元。紫金山·鑫合金融家俱乐部增设人力资源专委会,成员行扩至142家,覆盖了全国26个省、直辖市、自治区,成员行总资产规模突破了20万亿。 南京银行也在发力金融科技,2017年度,全行科技总投入4.4亿元,占营业收入的1.77%,较上年同期增长16.36%。2018年,研发和科技系统建设方面的投入,计划再增加不低于20%。 2017年7月,南京银行与阿里巴巴、蚂蚁金服达成战略合作协议,正式启动“鑫云+”互金平台建设,做中小银行和行业平台的连接者。2017年10月,该平台项目一期正式投产运行。 (编辑:马春园)[详情]

吴江银行:2017年净利同比增长12.43%
吴江银行:2017年净利同比增长12.43%

  e公司讯,吴江银行(603323)4月25日晚披露年报,2017年实现营收27.26亿元,同比增长18%;净利为7.31亿元,同比增长12.43%;每股收益0.50元。公司拟每10股派现1.5元(含税)。公司同时披露一季报,一季度净利为1.95亿元,同比增长14.63%。[详情]

江苏银行2017年净利120亿 金融科技投入达营业收入1%
江苏银行2017年净利120亿 金融科技投入达营业收入1%

  4月25日,江苏银行举办了2017年度业绩发布会,该行公布的年报显示,2017年末全行资产总额1.77万亿元,同比增长10.78%;2017年实现营业收入338.39亿元,同比增长7.58%;实现净利润120.16亿元,同比增长12.96%;不良贷款率1.41%,比年初下降0.02个百分点。 具体来说,江苏银行信贷资产在总资产中占比41.11%,同比提升1.53个百分点。制造业贷款突破千亿,同比增长12.85%;先进制造业贷款276.82亿元,增长43.58%。报告期内,江苏银行成为国内第二家、城商行第一家采纳赤道原则的银行,绿色金融贷款余额669.7亿元,同比增长43.36%。 年报显示,江苏银行2017年加速推进零售转型发展,零售业务利润总额38.96亿元,比上年增长59.87%,零售业务营业利润占比达到28.25%,同比提升10.23个百分点。 其中,江苏银行个人存款、理财保有量均突破2000亿元,个人贷款突破1800亿元,零售存贷款行内占比持续提升,较2016年末分别提高1.2和4.2个百分点。报告期末,江苏银行零售存款余额2117.95亿元,较年初增长17.8%,在总存款中占比达21%,提升1.97个百分点。零售贷款1878.47亿元,增长38.39%,在贷款总额中的占比达到25.13%,提升4.23个百分点。 值得一提的是,2017年江苏银行在金融科技上的资金投入达到营业收入的1%,科技人员在员工总数中的占比接近4%。比如,积极推进无柜台网点建设,全行40%的网点开始智能转型,包括区块链、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落地应用。 今年3月,招商银行董事长李建红在业绩发布会上表示,围绕金融科技,招行董事会去年用利润的1%支持银行创新业务,尤其是Fintech;2018年决定用收入的1%鼓励创新和金融科技。“只要需要,可以进一步扩大比例。” 在资管业务方面,江苏银行理财业务平稳规范发展,理财资产余额3588亿,同比略增3.19%,其中对公理财999亿元、对私理财2589亿元,同业理财规模从约25%压降到约3%,注重期限匹配,结构持续优化。顺应大资管新规要求,大力推动净值化转型,全年累计发行近150期净值型非保本理财产品,累计募集金额近300亿元,存量余额超过100亿元。 谈及资管新规影响,江苏银行方面表示:“一是去通道化,二是期限错配方面的严格要求,三是打破刚兑,净值化转型将是大家共同将面临的课题。我们严格按照监管要求,结合自身工作实际,持续对业务进行优化。一是积极推动净值化转型,加大净值化产品研发和发行,目前进展良好;二是实施大类资产配置,进一步优化结构; 三是优化理财募集结构;四是理财基金募集端,着力加大客户培育力度,拓展客户基础。” (编辑:马春园)[详情]

南京银行2017年净利96.68亿 同比增长17.02%
南京银行2017年净利96.68亿 同比增长17.02%

  中国证券网讯(记者 张玉)25日晚间,南京银行发布2017年年报显示,2017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96.68亿元,同比增长17.02%。 零售金融板块发展成效显著。截至报告期末,储蓄存款余额1062.45亿元,较年初增加130.25亿元,增幅13.97%,在各项存款中占比14.70%,较年初上升0.47个百分点;个人贷款余额为893.47亿元,较年初增加271.02亿元,增幅43.54%,在各项贷款中占比22.97%,较年初上升4.21个百分点。 公司金融业务方面,截至2017年末,公司对公贷款投放余额2996.05亿元,较年初增加300.65亿元,同比增加11.15 %。主动优化负债结构,加强主动负债管理,截至2017年末,公司对公存款余额6153.14亿元,较年初增加538.30亿元,同比增加9.59 %,对公司业务发展形成有力支撑。 小微金融业务方面,2017年公司普惠金融贷款投放顺利,达到央行“定向降准”政策要求。截至2017年末,本行小微金融贷款余额1,440.71亿元,比去年增加291.53亿元,增幅为25.37%,占贷款余额的37.04%,满足银监会“三个不低于”监管要求。[详情]

小银行平均利润增速两位数 去杠杆下高速扩张或放缓
小银行平均利润增速两位数 去杠杆下高速扩张或放缓

   本报记者 叶麦穗 广州报道 一家小银行的净利润增速竟接近200%! 客家银行披露的2017年年报显示,其实现营收1.46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58.03%;实现归属于挂牌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956.12万元,同比上涨197.04%。 客家银行表示,2017年净利同比增长近两倍主要原因是公司减少同业存放业务,相关利息支出较上年减少1244.53万元,同比下降45.82%。此外,根据市场行情取消了高利率的定制化存款,并相应降低定期存款利率,吸收存款利息支出减少3270.06万元。 “主要是基数低,才会显得业绩波动大。客家银行2016年的增速也很迅猛,当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9223.26万元,同比上涨30.78%;实现净利润1331.86万元,同比上涨45.78%。”一家农商行的负责人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广发证券分析师倪军认为,虽然城商行、农商行2017年的年报非常靓丽,但中小银行的业务形式较为单一,随着监管强化且针对性极强,中小银行过去几年加杠杆做高收益的模式被打破,进入被动去杠杆过程,同业业务、理财业务均收缩,进而会导致规模扩张放缓。 小银行利润增速普遍两位数 不过在利润猛增的同时,客家银行的不良出现上升,由2016年的1.46%上升至2.17%,上升幅度达到48.6%。由于不良提升,资产减值损失也提升至2393.8万元,较上年同期增加 76.25%。客家银行表示,虽然不良贷款和不良率有所上升,但是整体资产质量风险可控,信贷资产质量总体良好。截至2017年末,拨备覆盖率150.00%,拨贷比3.25%,资本充足率13.01%,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12.33%。 客家银行于2016年12月23日挂牌新三板,主营业务为吸收公众存款,发放短期、中期和长期贷款。 2017年,银行业绩普遍“回春”,城商行、农商行的表现更胜一筹。 同样在新三板挂牌的如皋银行4月10日披露的2017年年报显示,实现营收11.32亿元,同比增长16.51%;实现归母净利3.72亿元,同比增长25.23%。如皋银行表示,2017年公司加大实体贷款投放力度,并有效控制不良贷款;与此同时,各项存款平稳增长,电子银行增量扩面,使公司基本实现预期目标。 甘肃银行上市后的首份“成绩单”显示,2017年,甘肃银行总营业收入80.53亿元,较2016年的69.71亿元增加15.5%;净利润由2016年的19.21亿元增加至2017年的33.64亿元,同比增长75.1%。截至去年末,甘肃银行的总资产为2711.48亿元,同比增长10.6%;客户贷款及垫款总额为1302.84亿元,同比增长20.8%;不良贷款率维持在1.74%的合理水平;客户存款总额为1922.31亿元,同比增长12.3%。 甘肃银行表示,由于生息资产总额稳步增长,使得净利息收入较2016年增加8.14亿元(增幅为12.2%)。此外减值损失减少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甘肃银行的资产减值损失从2016年的25亿元减少至2017年的15.23亿元,同比减少39.2%。 广州农商行上市后的首份年报也显示,该行实现了上市后首年资产和利润的“双增长”:2017年末总资产为7357.1亿元,同比增长11.3%;净利润为58.9亿元,同比增长15.3%。值得注意的是,该行资产规模正式迈过7000亿门槛,持续向万亿级银行跃升。 年报数据还显示,2017年广州农商行不良贷款余额较年初减少至44.5亿元,不良贷款率则较年初下降0.3个百分点至1.51%。 规模扩张或放缓 A股上市的城商行、农商行业绩增速也跑赢国有大行和股份行。 已经公布年报的银行中,去年净利润增速排名第一的是常熟银行,其2017年年报显示,去年实现营收和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49.97亿元、12.64亿元,增速分别为11.65%、21.51%;每股收益为0.57元,同比增长11.76%。截至2017年末,常熟银行资产总额达1458.25亿元,增幅为12.19%;存款总额990.05亿元,增幅为11.48%;贷款总额778.11亿元,增幅为17.15%。 年报显示,常熟银行零售业务利润贡献水平近年来不断提高,占营业利润之比达43%,同比增长19.43%。 2017年,常熟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为1.14%,较2016年末下降了0.26个百分点;2017年的资本充足率达12.97%,拨备覆盖率325.93%,保持了较高的风险抵御能力。 无锡银行和张家港行的利润增速均超过两位数,分别是11.45%和10.68%。已经公布年报的城商行和农商行中,江阴银行的表现较差,去年净利润增速只有3.92%。 展恒基金研究中心分析师李晓芳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去年实体经济出现企稳,银行坏账压力大幅减轻,银行的拨备计提力度也稳定下来,不良贷款拐点逐步显现。未来经济如果不出现大幅下滑,银行的资产质量压力将逐步得到缓解,而城商行和农商行由于体量较小,经济好转时,业绩弹性更大;其次银行的净息差收入增加,2014年末以来6次降息带来的息差下行基本消化,2017年息差表现稳定,向下压力较小。 此外,李晓芳还认为,不管是挂牌还是上市的农商行和城商行大多属于省级或省会城市银行,在业务资质、经营网络或品牌影响等方面具备相对竞争优势,业务结构逐步调整优化,并且能够不同程度地通过上市、增资扩股、发行优先股等方式获得资本补充。 不过倪军表示,在严监管与去杠杆的进程下,预计未来中小银行存款增长结构将继续分化,无规模网络优势、无零售品牌的中小银行存款增长预计放缓,进而制约可供投放的资源和净息差的空间。 联讯证券李奇霖也认为,现在中小银行对同业业务较为依赖,在被监管后转向传统存贷业务,既无渠道优势,又有不良隐忧,以往监管套利工具也被限制。那么中小银行未来的发展路径可以有几条:一是转回传统业务,需要高覆盖率的网点优势;二是利用高科技手段扩展,需要成本较高的前期投入;三是进行“金融创新”,继续寻找监管下的低息负债或者高息资产。无论是哪种模式,规模都已成为限制部分中小银行发展的瓶颈。 (编辑:马春园,邮箱:macy@21jingji.com)[详情]

五大国有行10年分红2.5万亿 未来高回报狂欢仍可期
五大国有行10年分红2.5万亿 未来高回报狂欢仍可期

  五大国有行10年分红2.5万亿 未来高回报狂欢依旧可期 近十年来,工行、建行、中行、农行、交行五家国有大行始终保持超过30%的现金派息率,累计分红突破2.5万亿元 《投资者报》记者 闫军 随着国有五大行2017年业绩报告的相继披露,各家银行新一年的分红预案也逐一揭晓。 《投资者报》记者查阅相关年报数据发现,今年五大行拟派发每股股息和分红总额均高于上年。拉长周期看,2007年~2017年这十年来(2017年以分红预案计算),五大行累计分红超过2.5万亿元,平均派息率(当年派息总数/同年总盈利)到达32%。 近年来,监管层鼓励上市公司以真金白银回报投资者,五大行起到了不错的表率作用。2017年分红预案显示,五大行继续保持着大手笔的分红计划。其中,建设银行方面向《投资者报》记者表示,去年该行净利润增长近5%,该行相应提高了利润分配的基数。 五大行慷慨发红包 分别来看,素有“宇宙第一大行”之称的工商银行2017年度利润分配方案显示,拟进行的现金分红超过858亿元,即每10股税前分红2.408元,继续捍卫了自上市以来蝉联A股年度现金分红总额最高的上市公司地位;建设银行则向各位股东派发2017年度现金股息0.291元(含税),现金股息总额超过727亿元;中国银行宣布派发的2017年度普通股每股股息为0.176元(含税),年度股利分配总额超过517亿元;农业银行发布的分红信息显示,拟每10股税前分红1.783元,分红总额也高达579亿元;股本数量最小的交通银行每10股派息2.856元,预计2017年总计分红212亿元。 尽管近年来银行业整体净利润增幅有所波动,分红比例随之也有所不同,但在完善的利润分配机制之下,五大行除了农业银行在2007年上市之初至2010年未分红以外,其他四家银行近十年来每年均坚持为股民分红。 十年来,分红金额最高的非“宇宙行”工商银行莫属,2007年~2017年十年累计分红达8105亿元;建设银行以6480亿元排名第二;中国银行、农业银行以及交通银行分别累计分红4903亿元、3050亿元和585亿元。 从派息率方面来看,上述五家银行平均派息率达到32%,其中工商银行与中国银行最高,均为35%,建设银行紧随其后,为34%,农业银行与交通银行均为28%。 整体来看,五大行近十年来分红总额突破2.5万亿元,平均派息率达到32%。建设银行相关负责人向《投资者报》记者表示,近年来,该行保持了现金分红比例的稳定。其中,2011年~2013年度派息总额占归属于本行股东税后利润的比例为35%左右;2014年度该比例为33%;2015年、2016年度该比例为30%。派息比例的确定是基于积累资本、满足资本监管要求以及为股东提供合理投资回报等综合因素的考虑。 对于去年持有五大行的股民来说,不仅今年分红比例高,受益于去年蓝筹股高歌猛进的结构性行情,五大行股价涨幅同样较好,其中工商银行、建设银行股价更是逼近历史新高。具体来看,2017年,建设银行股价全年涨幅41%,工商银行股价上涨40%,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以及交通银行三家股价则不同程度地分别上涨24%、15%和7%。 在股价上涨的背景下,五大行的股息率(股息/股价)较2016年略有下滑。《投资者报》记者以4月11日A股股价计算,五大行平均股息率约为4%,较上年的5%有所下降。不过该收益率依然稳稳跑赢市场“宝宝类”理财产品。 未来分红比例稳定 那么,国有大行为何能够持续保持高分红比例?对此,中国银行相关负责人向《投资者报》记者表示,其主要考虑以下三点:一是该行近年来经营业绩良好,ROE(净资产收益率)保持稳定,净利润稳步增长,为稳定分红提供了重要基础;二是让股东能够分享银行的经营成果;三是积极响应证监会和交易所鼓励上市公司分红的号召。 “上市以来,中国银行一直采用现金分红,未进行过股票分红。对股东而言,股票分红当期不会得到现金流入,且由于股本增大,会摊薄每股指标(如每股收益、每股净资产等),市场普遍认为投资者应该更青睐现金股利。”中行上述负责人表示。 从监管导向看,证监会和交易所鼓励上市公司更多采用现金分红方式。近年来,证监会相关负责人多次在公开场合表示,对有分红能力却中长期没有现金分红的“铁公鸡”要严格监管,发现违法违规行为的,一律依法严肃处理。 从业绩来看,五大行净利润增幅在2016年创新低至1%,到了2017年五大行净利润回升,平均增幅达到7%,这也为保持高分红提供了基础。 工商银行行长谷澍在日前2017年业绩发布会上也表示,考虑到较好兼顾股东利益与银行本身增强资本金的需要,该行会在今后一段时间内保持30%左右相对稳定的派息率。应该说,在业绩向好的情况下,未来大行分红依旧可期。 享受分红需考虑税率 不过,投资者在期待上市银行“发红包”时也要考虑税率问题。需要说明的是,上市公司分红均为税前金额,也就是股民需要为这部分红利额外缴纳税费。 那么,分红税费如何收取?以建设银行为例,该行相关负责人向《投资者报》介绍,对于持有该行A股的个人股东,根据《关于实施上市公司股息红利差别化个人所得税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和《关于上市公司股息红利差别化个人所得税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的有关规定,持股期限在1个月以内(含1个月)的,其股息红利所得全额计入应纳税所得额,实际税负为20%;持股期限在1个月以上至1年(含1年)的,暂且按50%计入应纳税所得额,实际税负为10%;持股期限超过1年的,其股息红利所得暂免征收个人所得税。此外,对于H股个人股东,一般按10%税率代扣代缴股息的个人所得税。 由此可见,对于喜欢短线操作的A股股民来说,其最终获得的分红收益比长期持有者会大打折扣。■[详情]

五大行分红比例居高 股份行每股股利相差27倍
五大行分红比例居高 股份行每股股利相差27倍

  2017年银行分红比拼:五大行分红比例居高,股份行每股股利相差27倍 蓝鲸银行 王涵 今天,蓝鲸财经统计已发布2017年年报的10家上市国有行及股份行数据发现,国有大行、招行、光大、中信等银行分红率在30%以上。其中,光大银行受资产质量好转影响,分红比例实现翻番,股息率提升。而民生银行、平安银行分红率则明显掉队,前者锐减14.49%,仅为2.20%。在股份行中,招商银行以每股股利0.84元位居所有银行榜首,超出每股股利为0.03元的民生银行27倍。 民生分红率锐减,需股民倒贴纳税 银行分红率实质上是银行盈利状况、股东回报要求、监管资本充足率考核和管理层发展要求等多方因素博弈的结果。值得一提的是,目前所有银行在年报中公布的利润分配仅为预案,需2017年度股东大会审议批准后实施。 3月29日,民生银行发布的2017年年报显示,该行拟向公司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股利人民币0.30元(含税),并每10股派送股票股利2股。以截至2017年末民生银行已发行股份364.85亿股来统计,该行的现金股利总额共计约人民币10.95亿元,股票股利总额共计约72.97亿股。蓝鲸财经查询同花顺iFinD发现,民生银行2017年分红率仅为2.20%,较2016年同比锐减19.15%。 对此,民生银行回应:“本公司正处于战略转型阶段,留存的未分配利润主要用于加快推进战略转型落地实施以及优化和调整业务结构,不断增强风险抵御能力。”另外将于4月11日(今天)召开“2017年度现金分红投资者说明会”也延期至4月12日。 对民生银行认为“利润分配预案符合公司实际情况,兼顾了公司与股东的利益”的说法,业界有不同的声音。 业内专家分析,以未分配利润派送股本的行为属于利润分配,应被视同为派发股息,需要按面值缴纳红利税的,即民生银行的“10送2股”的分红举措是需要按送股的面值2元计缴红利所得税。“这种做法只能说明这些企业的高管根本无视中小投资者的利益”。 据《证券市场红周刊》报道,按照现行的差别化红利税计征办法,A股市场个人投资者持股时间1个月以内的,适用20%的红利税税率,即民生银行的10派0.3元送2股分配方案,投资者每10股需要扣缴红利税达0.46元((2+0.3)×20%),而在此次分红中,投资者实际仅获得现金红利为0.3元,意味着现金分红所得并不足以缴纳0.46元的红利税,股民为了获得这笔分红,需要倒贴钱去缴纳红利税。 五大行分红比例最高,光大分红翻倍 在银行业内部,分红占净利润比例也差距悬殊。其中,国有五大行分配比例均维持在30%以上的水平,除去民生银行,部分商业银行仅为10%。 数据显示,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分红仍旧居高位,预计派现金额达到858.23亿元、727.53亿元、579.11亿元和518.12亿元。交通银行、招商银行分别以212.09亿元和211.85亿元,分列第五、第六位。 在每股分红额度上,各银行间差距也十分明显。工行、建行、交行每股股利(税前)较高,分别为0.24元、0.29元、0.29元;中行和农行紧随其后。而在股份行中,招商银行以每股股利0.84元位居所有银行榜首,超出每股股利为0.03元的民生银行27倍。 净利润数量是业内分红普遍的一种考虑。招商银行在年报中给出具体算法:按照经审计2017年度净利润645.10亿元的10%提取法定盈余公积,计人民币64.51亿元;按照风险资产1.5%差额计提一般准备27.60亿元;以届时实施利润分配股权登记日A股和H股总股本为基数,向登记在册的全体股东派发现金股息,每股现金分红0.84元(含税)。 “分红是基于利润来讲的,当银行利润有高有低,分红也会变动。各个银行通过商议选择合适的分红比例,总体与经营有关。”业内人士告诉蓝鲸财经。 综合多家股份制银行分红预案来看,除去国有大行外,招行分红率最高,为30.20%,较2016年上升0.14%;光大银行、中信银行均超过30%;平安银行分红率最低,2016年分红率为12%,今年则为10.07%,下降1.93%。 值得注意的是,从近三年的数据看,光大银行分红率出现“过山车”走势。2015年至2017年分别为30.04%、15.63%、30.12%。今年的分红率较去年增加14.49%,接近翻番。 另外,银行分红表现与其资本充足率的状况有极大关联。对此,东吴证券分析师吴婷婷认为:“2017年,光大银行完成 310 亿港元 H 股定向增发、400亿二级债以及 300 亿可转债的发行,有效提升资本充足率,其中转债转股后可补充核心一级资本;此外公司股东大会已通过 500 亿优先股融资预案,若发行成功可补充其他一级资本,缓解资本压力。” “对于股份制银行,股东并没有分红数额的强制要求。分红率的调整,很大程度与其盈利水平、资本充足率的变化及公司发展的规划有关。”银行分析师表示。[详情]

中小股东致信民生董事会:质疑分红需倒贴现金怪事
中小股东致信民生董事会:质疑分红需倒贴现金怪事

  中小股东致民生银行董事会的一封公开信 杨宝忠投资论坛 杨宝忠 尊敬的民生银行董事会,我代表175名公司的中小股东,提议修改2017年的分配预案。因为按预案:“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股利人民币0.30元(含税),每10股送2股。”会造成股东分红需要倒贴部分现金的怪事。 去年12月11日,本人以7.83港元和7.76港元买入民生银行5万股在香港挂牌的股票,按当时的汇率折合成人民币,持股成本均价为6.25元。与当时的每股净资产9.89元相比,不足6.5折买入,感觉很划算 近日研究发现:按现行政策个人投资者持股时间1个月以内的,适用20%的红利税税率,即民生银行的10派0.3元送2股分配方案,投资者每10股需要扣缴红利税达0.46元((2+0.3)×20%),而在此次分红中,投资者实际仅获得现金红利为0.3元,意味着现金分红所得0.3元不足以缴纳0.46元的红利税,也就是说个人投资者在这次分红中不但分文不得,反而要自掏腰包每10股缴纳0.16元的税金。 对于我们通过港股通买入民生银行H股的投资者来说,也是须按20%的税率扣缴红利税的,而且无论持股时间长短,只要在分红派息日通过港股通持有民生银行H股,都将会倒贴钱缴纳红利税。这显然违背了分红的本意。 在大量民生银行中小股东的倡议下。昨天我成立了“民生银行中小股东建议群”仅仅一天的时间,就有175名公司的中小股东,持股在1000股以上,提供持股账户截图的投资者入群。大家一致要求公司修改分红预案。取消10股送2股内容,改为10股资本公积金转增2股。以避开送股税收问题。或只保留每10股送0.3元(含税)的分红内容,大家表示也能理解和接受。 希望公司董事会能够听到我们中小股东的心声,希望大家一起维护民生银行的声誉。希望公司稳健发展不辜负股东对公司的信任。 杨宝忠等175名公司中小股东 2018年4月9日 【相关报道】 民生银行10送2派0.3元:股民或倒贴钱缴纳红利税 民生银行为什么这样无视中小股东的利益? [详情]

上市银行年报亮点:零售业务贡献显著提升成最大功臣
上市银行年报亮点:零售业务贡献显著提升成最大功臣

  原标题:化身业绩“加速器” 银行零售业务贡献显著提升 来源:金融时报-中国金融新闻 随着各家上市银行2017年年报渐次披露完毕,银行业的“企稳向好”态势展现于眼前——净利润增速出现回暖势头,盈利情况明显改善。而零售业绩则成为多家上市银行年报的亮点,并成为驱动银行业利润企稳向好的最大“功臣”。 实际上,2017年,在净息差收窄、金融监管趋严的背景下,银行传统经营模式受到挑战,零售业务以其经营风险小、管理成本低等相对优势成为不少银行转型的重要策略选择。 分不同类型银行来看,股份制银行的零售业务主要依托产品创新和场景打造,而国有控股大型银行也开始发挥传统优势,关注并深挖“长尾”客户潜力,在经营策略上积极向零售业务倾斜。 多家银行零售业绩亮眼 《金融时报》记者通过梳理发现,“零售”成为多家上市银行年报关键词。在强监管背景下,银行同业业务规模收缩明显,零售业务的战略意义开始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加快零售业务战略转型已成为银行业的重要选择。 例如,招商银行净利润在2017年增速率先重回两位数,同比增长达13.00%,而零售金融业务的高利润贡献度值得关注。该行零售金融业务税前利润475.95亿元,同比增长7.94%;占业务条线税前利润的56.52%;零售金融业务营业净收入1062.27亿元,同比增长8.48%,占营业净收入的51.28%,贡献度均过半。 自2016年年底开始全力转型的平安银行,在2017年亦获得了不俗的零售业绩回报。该行年报数据显示,2017年全年,零售业务营业收入466.92亿元,同比增长41.72%,占总营业收入的44.14%;零售业务净利润156.79亿元,同比增长68.32%,在总净利润中占比为67.62%。 甚至素以对公业务见长的中信银行,也在2017年交出了亮眼的零售业绩。年报显示,中信银行2017年零售银行非利息净收入为335.50亿元,比上年增长41.10%,占本行非利息净收入的62.67%,提升9.90个百分点。其中,仅信用卡非利息净收入就达到286.0亿元,占比达到85.2%。 如果说前几年零售业务主要被股份制银行“偏爱”的话,那么,国有大行依托广泛的客户基础并结合自身优势,在2017年纷纷发力零售业务则更加体现出零售对于银行业战略转型的重要意义。 “对工行来说,境内大零售和金融市场业务营业贡献持续增长,将成为业绩的新增长点。” 工商银行行长谷澍如是表示。年报数据显示,该行“大零售”战略稳步推进,利润贡献度提高,零售营收同比增长7.31%,零售税前利润同比增长4.96%;零售贷款同比增长17.86%,零售存款同比增长2.95%。 建行行长王祖继则在业绩发布会上再次强调,要坚持零售优先战略,推进消费金融快速发展。数据显示,该行2017年个人银行业务利润总额占比达到 45.95%,同比提高2.16个百分点。 信用卡市场激战正酣 随着消费金融的不断“升温”,在零售业务的各个板块中,信用卡业务在去年格外受到各家银行的“钟爱”,也成为了多家银行在零售领域的“必争之地”。公开数据显示,2017年,招商银行、平安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信银行新增发卡量分别为1991万张、1509万张、2300万张、1618万张、1219万张,发卡量同比增长了 79%、80%、107%、58%、74%。 值得一提的是,2017年建设银行信用卡累计发卡量达1.07亿张,成为在2017年继招商银行之后第二家信用卡累计发卡过亿的银行;2017年实现消费交易额26189.12亿元,同比增幅9.13%;贷款余额达5636.13亿元,同比增幅27.51%。建行相关负责人表示,建行在信用卡方面取得如此抢眼成绩,与该行近年来零售优先的战略布局有关,更与该行在信用卡业务领域不断加快创新转型有关。 由于起步早,招商银行的信用卡发卡量远超同业,去年全年交易额更是达到2.97万亿元,同比增长30.56%;实现信用卡利息收入395.38亿元,同比增长22.44%,与交易量增长相关的非利息收入 149.13 亿元,同比增长 31.75%,两者合计超过540亿元。 而信用卡业务则已经成为了中信银行利润增长的重要驱动器。2017年,该行营业收入1567亿元,同比仅微增1.86%,而零售收入543.47亿元,增长27.03%。其中,信用卡业务收入390.65亿元,同比增长53.17%,利息、非息、分期均快速增长,增幅达到13.36%、69.76%、63.26%。 根据公开数据大致测算,招商银行和中信银行在去年信用卡业务收入占比均达到25%左右;发卡量、交易量至少以30%以上的速度增长;利润贡献达到30%以上。迅猛增长的信用卡业务,已经成为银行零售业务与利润增长的驱动器。 资源倾斜与科技加持 那么,亮眼的零售业绩究竟是什么打造的?苏宁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赵卿认为,“发展零售业务,一是靠客户基础,二是靠产品和用户体验,三是靠金融科技。”不难发现,事实上,国有大行的优势正在于良好的客户基础,股份制银行则在产品和用户体验上不断深耕,而金融科技则是各家银行普遍重视并着力发展的方向。 通过梳理和总结零售业绩突出的银行的相关举措,《金融时报》记者发现,目前对于零售业务的支持主要体现在资源倾斜与科技加持两个方面。 平安银行董事长谢永林就表示,去年下半年以来,为了支持零售业务,该行对公表外及表内资产全面压降,其中,表内压降800多亿元,表外压降2000多亿元。今年,该行对公业务将继续向零售输出信贷资源,倾尽全力将资源倾斜至零售板块。 “对公做精、零售突破,是我们这几年的核心战略,希望把零售的功能扩大。” 平安银行信用卡中心副总经理俞如忠表示,“2018年分配给信用卡的信贷资源预计会达到4000亿元以上。” 除了予以资源倾斜之外,银行还借助金融科技手段拓展零售客户。例如,2016年8月,平安银行对平安口袋、橙子银行、信用卡三大APP进行整合,形成以信用卡APP统一的入口,集贷款、理财、支付等业务功能于一体。升级后的口袋银行APP,成为一个开放式平台,通过向外部合作方开放、互相引流的模式,获得用户流量,连接用户的生活、消费、金融场景,为其零售转型奠定了用户基础。 而招商银行也采取了类似的做法。在“金融科技银行”定位的引领下,该行摒弃了原来的账户思维,树立了互联网用户思维,逐步扩大客户服务边界和提升数据获客能力。2017年,招行在股份制银行中首家实现零售客户过亿,且信用卡新增用户突破千万,其中数据获客占比过半。此外,该行两大APP用户也已过亿,其中,手机银行APP下载客户达5579万;掌上生活APP绑定客户达4744万,非招行持卡用户近700万。两大APP月活用户超4500万。[详情]

追本溯源 银行业全面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
追本溯源 银行业全面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

  原标题:追本溯源 银行业全面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 来源:金融时报-中国金融新闻 “服务实体经济是大局、是方向,也是新的市场机遇。在高质量发展阶段,做好顶层设计以增强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这是我们的第一大战略。”这是工行董事长易会满日前在该行业绩发布会上表示的。 从去年银行业的业绩报告来看,我国银行业在紧紧围绕服务实体经济本源、支持经济发展转型方面取得了不俗成绩,特别是国有大行充分发挥担当作用,积极融入国家重大战略部署,极大支持了小微、“三农”、扶贫、“双创”等普惠金融重点领域和重点客户群体发展。值得一提的是,在此过程中,银行业还积极发挥自身特色业务优势,打造了创新服务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新亮点。 新增万亿元级信贷投放 有效助力供给侧改革 此前央行发布的2017年四季度金融机构贷款投向统计报告显示,2017年全年新增信贷13.5万亿元,同比多增8782亿元,再创历史新高。从银行业个体来看,最新的年报数据也表明,2017年,几家大行信贷投放供给达到万亿元级水平,有力支持了实体经济发展。 工行数据显示,2017年,该行通过深化存量与增量贷款并轨管理,全年境内实际新投放人民币贷款2.8万亿元,其中收回移位再贷1.87万亿元。非信贷融资增量超过万亿元,为实体经济提供了多渠道、低成本的资金源头活水。 交行数据也显示,2017年,该行客户贷款余额(拨备前)较年初增加人民币3539.55亿元,增幅8.63%,加上收回移位再贷6142亿元,也有近万亿元资金服务于实体经济。 在加大信贷投放供给的同时,银行业严格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三去一降一补”五大任务要求,重点支持国民经济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不断提高金融供给质量,助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其中,五大行在支持国家重点项目和重大工程方面发力尤为明显。 工行年报显示,该行去年主动对接“十三五”规划、“四大板块”“三个支撑带”及雄安新区建设,2017年,项目贷款累放1.14万亿元,同比多放1930亿元;新支持“走出去”项目123个,承贷金额339亿美元。 农行去年在铁路、公路、电力、环境治理、城市基础设施、棚户区改造等重大项目贷款投放5678亿元,同比多投放2081亿元。出台新经济金融服务指导意见,新增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457亿元。 中行在京津冀、长江经济带、珠三角地区机构的本外币贷款余额占比达72.19%,同比提升0.31个百分点。支持产业转型升级,战略新兴产业贷款余额占境内公司贷款比例较年初上升0.5个百分点。 建行率先跟进服务雄安新区建设,大力支持“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京津冀协同发展等重大战略实施。基础设施行业领域贷款余额33574.53亿元,较上年增加4612.97亿元,增幅达15.93%。 交行2017年基础设施与城市建设服务领域贷款余额较年初增加1403亿元,民生保障和消费升级领域贷款余额较年初增加169亿元。 深挖普惠金融市场 服务小微、“三农”实现新突破 大力发展普惠金融,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补短板的关键环节。去年,我国大型商业银行全面完成了普惠金融事业部改革布局,体制机制的完善进一步激发了银行业发展普惠金融的热情。 从小微贷款数据来看,工行2017年末小微企业贷款余额2.2万亿元,较上年增长9%,是国内最大的小微贷款银行;中行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5万亿元,同比增长13.5%;农行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36万亿元,贷款增速13.3%;建行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达到1.61万亿元,普惠金融业务实现新突破。 在此过程中,各行探索尝试了多种有效措施,深化小微金融服务,比如加快构建银政合作发展普惠金融服务的新模式,依托政府主导的增信机构提供的政策性担保、风险补偿基金、信用保险等新型担保方式,为普惠领域客户提供政府增信融资。另外,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金融科技也成为银行业服务小微的利器,比如农行推出的 “数据网贷”产品、 建行创新的“小微快贷”产品等。 在“三农”及扶贫领域同样不乏亮点。以农行为例,该行坚持服务“三农”的战略定位,突出支持“大‘三农’、新‘三农’、特色‘三农’”,年报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末,农行县域各项贷款余额达3.57万亿元,比2016年末增加3900亿元,增量创历史新高,增速达12.3%,高出全行贷款增速2.0个百分点,县域增量贷存比达到78.9%;涉农贷款和农户贷款(涉农贷款口径)余额分别突破3万亿元和1万亿元。三农金融事业部各项监管指标全面达标,服务“三农”实现新突破。 与此同时,农行还加大金融精准扶贫力度,832个国家扶贫重点县贷款余额达到8151亿元,较2016年末增加1107亿元,县均新增贷款1.33亿元。积极支持农民进城购房,“农民安家贷”增加1820亿元。 发挥自有特色优势 创新服务经济转型 随着我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期,银行业也将自身特有业务优势积极融入到国家经济结构转型要求中去,呈现了新的业务亮点。 在金融服务“一带一路”过程中,银行已经成为一股中坚力量。在加快构建“一带一路”金融大动脉的时代背景下,中行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争当中国内地企业“走出去”、外资企业“引进来”和沿线国家当地企业的首选银行,打造“一带一路”人民币国际化业务主渠道,完善在沿线国家的机构网络,引导全球金融资源向“一带一路”聚集。 中行年报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年末,该行共跟进“一带一路”重大项目逾500个。2015年至2017年期间,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供约1000亿美元的授信支持。2017年,“一带一路”沿线机构人民币清算业务量近5万亿元,市场份额全球领先。另外,中行积极促进人民币在“一带一路”贸易和投资领域的使用,办理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之间的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近1900亿元。 另外,一直以住房金融市场业务为长的建行,深入贯彻十九大报告关于“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的有关精神,准确把握国家住房政策定位,主动探索多渠道、市场化手段发展住房租赁业务的新模式。 建行年报显示,依托住房金融30余年传统优势和“新一代”核心系统技术优势,该行去年在同业中率先推出住房租赁综合解决方案,创新推出集五大系统于一体的住房租赁综合服务平台,积极向社会传导新时代住房消费新理念,打造“要租房 到建行”品牌形象。截至目前,建行已与超过300个地级及以上行政区签订合作协议,住房租赁平台已累计上线房源12万套。[详情]

江湖同路:今年银行业的风、浪、与帆
江湖同路:今年银行业的风、浪、与帆

  来源:愉见财经 三月底四月初是银行业密集发布财报的时期,“愉见财经”也连轴转地参加各次发布会,会上、私下地听业内人士盘点过去一年的发展与挑战、眼前一年的形势与打算,并渐渐形成了我观察到的图景。 本期“愉见财经”就从大势、风险、业务三大层面,来聊聊行业的“风”、“浪”、与“帆”。 大势 “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想必是所有银行人都已经耳熟能详的关键语。这恐怕是2018年银行战略中一马当先的主旋律了,重要程度显然已经超过了发展扩张本身。 如果打“攻坚战”铁了心,那从货币政策、持续去杠杆、去通道、到资管新规的最后明朗落地,恐怕都不会再“手软”、“放一马”、“有回旋余地”了。 刮骨疗伤是会痛,但那是必经的过程。 监管并没有选择在前两年银行业最难的时候动手,并没有选择在实体经济最缺乏动能的时候动手,而是选择在当下,宏观经济已经托得住、银行表面来看数据已经企稳、但表外藏的“雷”却接连爆出、不良率数据仍然没完全“压实”之际。 央行新任领导班子到位。市场料易行长风格基本相承,货币政策总量控制、货币还是“紧平衡”,利率处拐点,资金成本有所上扬在所难免。央行郭书记+银保会郭主席此前的“三三四十”威力市场已经领教过,打金融乱象,典型的“乱世用重典”。 至于持续去通道、至于资管新规,从最近监管在“大棒”下来前先给点“胡萝卜”的态势来揣测,业内普遍认为,资管新规看来是要严厉落地的,回表压力届时会大,部分银行可能会面临不良率上升等带来的次生风险。 不过,咱们私下讨论时,也会聊到监管去杠杆的“下饺子”策略——没有一煮就熟的,都要煮一遍,削了一批杠杆了、市场痛苦地反弹了,加点凉水,再烧开,再加点凉水,再烧开……这样饺子才会最后熟。 也就是“大棒+胡萝卜”:在攻坚之际适时地喂些“胡萝卜”,让机构喘口气。比如最近的拓宽商业银行资本补充渠道、对符合条件的机构降低拨备覆盖率和拨贷比要求等。 一切的落脚点,无非两样: 1,防范化解重大风险; 2,金融回归本源,资金别自己加杠杆兜圈子“自嗨”,而是真正支持实体经济去。 风险 说完“面”来说“点”。说银行们所面临的具体情况。 首先,在银行那里,风险点从来不是各自孤立的。环球形势、资本市场动荡、去杠杆、整治各类金融乱象等,各类风险因素是叠加、共振的。 不少银行人的实际判断是:未来这一年风险严峻程度超过预期。 1,对公业务:不止僵尸企业倒,连明星企业也倒 这是银行们所关注的信用风险问题。原本,风险集中于那些经营效益差的企业,信贷结构调整也是着力从“两高一剩”里调出来。但去年以来,老革命遇到了新问题,不止是“僵尸企业”风险大,不止要盯着效益差的企业,一些昔日的“明星企业”,一旦盲目扩张起来,风险都不容小觑。 应对方法:严格控制对高负债企业融资,着力降低企业负债率。 “愉见财经”独家透露给各位那家风控最佳、利润最牛的股份制银行的排查策略:租赁行业、跨境业务、贸易类企业、高负债民营集团、中长期贷款、股权质押业务等均被列进了重点风险领域,将被重点排查了。 2,零售业务:“现金贷”+“炒房客” 所谓“经济低速周期靠零售”。至于零售么,2015年、2016年,就看着银行们齐刷刷傍房贷;到了2016年下半年突然政策风向一转,银行们也跟着转,房贷总量、新增、占比都要控了,那就又齐刷刷去傍了消费信贷。 这个比起中小业务来不良率一向相对温和的贷款品类,到了眼下,却也逐渐开始展露出一些狰狞面目了: - 一是在“现金贷”整治之下,风险其实也蔓延到了银行,虽说理论上这是两大不同的客群,但必然也有交叉的部分,有些多头借贷的客户同时拥有信用卡借款、银行消费信贷、外部“现金贷”公司的借贷,现在“现金贷”们一起收贷,“倒贷”者断粮,银行信用卡部门开始警惕坏账率上升。 “愉见财经”认为,今年年中到年末(2018半年报、年报),真正检验各银行卡中心风控能力的时刻,来了! - 二是在购房政策逐步收紧、房价出现微幅向下调整趋势之际,那些有多套房且未获利套现的“炒房客”,资金成本、税收成本、房产变现困难等因素,都将影响个人偿债能力。 应对方法:个金方面,严格执行差异化住房信贷政策,严格审查个人贷款类业务,审查其资金流向,看是否违规进入股市、楼市。 社会机构合作方面,不少银行已经警惕互金合作很久了,比如严控与P2P、现金贷、助贷机构、互联网小贷、交易场所等类金融机构的业务合作。 3,交叉金融业务风险 首当其冲的就是资产回表,表外类信贷资产要接回来,信贷额度紧张的情况下可能造成产品到期后资金续接困难。 这里多说一句,资产回表对“息差”的影响,今年“愉见财经”又有好戏要陪大家一起观察了。理论上,银行对资产端的议价能力会上去,贷款定价可以做高,一些息差down到谷底的银行,接下来完全可以触底反弹了。但张力在于,如果负债端续不上,一如上文说的“产品到期后资金续接困难”,那另一头,负债成本又上升,一切白搭。 其次,今年过去三个月了,大家也看到,环球市场带动到中国股市,都不太平,再加上资管新规压过来,银行们面临这样的市况,就会担心以上市公司股权质押的资产业务爆仓风险。 再者,如果一些中小金融机构自己趟不过这种攻坚时期出现经营困难,对大中银行而言,也会担心交易对手风险。 应对方法:在资管新规靴子落地前就可以做预案了,制定平稳过度方案,逐步压缩银信类通道业务,严格执行委托贷款管理办法,严格规范类资产证券化产品,重新打造充分隔离的资产负债表和表外业务。 对层层嵌套业务坚持穿透原则,把交叉业务纳入全面风险管理体系。 4,跨境业务风险 当前进入的是美联储加息周期,同时西方经济体又在减税,“美元潮汐”每次进入这个周期,总会闹出些不安宁事件,再加上最近的贸易摩擦,对国际贸易、国际资本流动造成影响,银行会担心“黑天鹅”又飞。 应对方法:完善跨境并购贷款、内保外贷等业务的内控制度和流程,加强跨境风险识别监测,健全与跨境风险暴露规模、复杂程度相适应的风险评估体系和应对措施工具箱。 5,操作风险和案件接连爆出 在广发惠州、浦发成都等大案爆出后,各个银行其实都挺紧张的。“愉见财经”已经发现多家银行都在自查,大到对基层网点和重点业务岗全线排查、负责人轮岗,小到对账户、印章、重要空白凭证重定一套管理制度。讲真的,有时候基层行一手遮天搞的猫腻,连总行都是蒙在鼓里的。 业务 节完流总得开源,有收缩的业务总得有资源倾斜扩张的业务,有风险总得在发展中去化解,所谓“腾笼换鸟”。讲得俗一点,银行的脑筋,就是以新利润补上老窟窿,“时间换空间”是不变的铁律。 节流开源,腾笼换鸟。 这“帆”怎么挂? 从已出的银行年报来观察,有几面“帆”,已经成为这一腾笼换鸟期的投靠。 一、对公 对公业务方面,紧贴政策大方向的信贷投向,已经成了银行们深挖的领域。说到底无非两点:第一,企业们自己发展方向正确,才能得到政策支援及发展扩张,企业发展得好,银行资金才能安全获利;第二,这些领域,也是银行们最能自证“信贷支持实体经济”这一总纲的。 -比如“一带一路”。有银行聚焦在大型设备出口型企业和境外工程承包企业,有的银行集团调动全牌照资源(比如租赁、信托等)来综合开发客户,境外优势明显的客户则傍着“一带一路”走出去的大企业,做大贸易金融业务和跨境业务。 -比如“科技金融”,初级版本是傍地方政府支持的、傍获得财政补贴的、傍大型科技园区的;升级版本是在产品上开拓,比如顺着对方供应链、资金链摸下去“跟单融资”,比如和掌握大数据方合作的授信,比如针对知识产权做质押的专项授信方案。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等方向,都是资金喜爱的大热门。 (不过对于这一块业务,说句实话,用“债”而非“股”的方式去服务初创类科技企业,本身风险收益不匹配、逻辑上并不通顺,因此长远来看,投贷联动肯定是大趋势。现在不少暂未批获投贷联动资格的银行,其实业务上已经出现了“股”的性质、平层基金进入的操作,只不过暂时靠投行部门和外部信托等通道,设计在体外而已。) -比如国资国企改革、区域重大项目(深水港啦、轨交建设及配套啦等等)、重要民生工程(比如棚改)等等,这部分业务靠总行或分行一把手的“资源”能力了。 二、零售 说完对公说零售。 首先,这一阶段银行们齐刷刷的主题,都在做零售转型,所以从年报来看,大多数银行的零售占比都在提升。毕竟整体而言相对对公业务,零售仍然呈现出息差较好、规模和利润增长空间较大的趋势。 零售转型的初级版是齐刷刷地傍房贷(因为抵押足不良率低),后来房贷在政策面上引导要控量了,大家又开始大力发展消费信贷等。 年报里展现得最充分的,是信用卡业务。信用卡业务的好处,除了本身的卡业务收入外,还有:1,连接存贷:作为行内交叉营销的流量“入口”、账户“开立”、客户“进门”,人来了账户开了卡刷了APP下载安装了,才有分期、才有消费信贷、才有网上商城、才有理财推介、才有卖基金卖黄金、才有直销银行…… 2,连接支付:才有大数据。 所以从年报来看,大家的发卡量同比都在大长,长过50%已经不稀奇,工行新增年发卡量长了107%、平安80%、招行79%、中信74%。工行、建行、招行三家,信用卡发卡量已经过亿。 这些银行本就是发卡大户,增长快可不是因为基数低,就是因为零售战略导向下的行内资源倾斜,信用卡业务大爆发。 当然除了发卡量以外,贷款余额、营业收入等指标也都多见百分之大几十的同比增幅。 另一大趋势,是在金融科技方面,几乎家家银行都在加大投入,有的直接就把“金融科技银行”当战略定位了。 “使劲”的方向,包括线上线下渠道运用更多科技功能、用生物识别和大数据等去精准获客以及做风控等等。大中型银行,也开展诸如和BATJ等公司的外部合作;科技投入较大的几家股份制银行,已逐步将区块链技术落地到交易应用里了。 (关于区块连技术在银行业务中的探索运用,“愉见财经”已经开始了采访,会推出专门的专题来观察解读。) 三、息差 最后再补充一小段内容:稳息差。 利率市场化加剧、互联网金融搅局、存款不断被分流、中小企业开发不动、大企业要么就是“僵尸”要么银行就没啥议价能力等多种因素叠加,过去几年来银行们整体面临着息差收窄的困局。 所以在探究下一步银行们挂什么“帆”的时候,如何稳住息差,也是他们的重点考量之一。 资产方面: -摆布好贷款、债券、同业资产等资产配置和组合策略; -想做大消费信贷,也是出于贷款定价相对较高的考量; - 对公业务的存量盘活、到期再贷、再贷时能调高定价; -欠息清收、资产重组; -理论上,资产回表,也是资产负债匹配能力比较强的银行的一次好机会,只要负债接得上,资产一回表,定价都有望往上抬一抬。 负债方面: -做大客户群; -抓托管、现金管理、供应链、代发工资等业务,想办法稳定活期存款占比; 优化同业负债结构。[详情]

甘肃银行净利飙涨75% 来看看这些西北城商行表现如何
甘肃银行净利飙涨75% 来看看这些西北城商行表现如何

  两位数增长已属罕见,这家银行净利飙涨75%,来看看这些西北城商行 近日,拟IPO银行兰州银行和西安银行都在证监会官网更新了招股书,甘肃银行也在港交所披露年报,西北三大城商行2017年业绩全部浮出水面。 券商中国记者统计发现,甘肃银行一如其弯道超车的上市速度,业绩增速惊人,增幅高达75.1%,营业收入和净利润都占据西北城商行第一的位置,总资产与兰州银行旗鼓相当。 谈及净利润大幅增长,甘肃银行表示,主要是由于生息资产总额稳步增长,使得净利息收入较2016年增加8.14亿元(增幅为12.2%)所致。 兰州银行保持稳健增长,存贷款规模仍然稳居西北城商行第一,净利润保持了两位数的增速,西安银行业绩保持微增态势。 “大满贯”:甘肃银行 今年1月18日,甘肃银行成功借道H股实现上市,夺得“西北银行首家上市银行”称号。 3月28日,甘肃银行交出了上市后首份“成绩单”,各项指标在三家西北城商行中可谓 “大满贯”。 财报显示,2017年,甘肃银行总营业收入80.53亿元,较2016年的69.71亿元增加15.5%。净利润由2016年的19.21亿元增加至2017年的33.64亿元,同比增长75.1%。 谈及净利润大幅增长,甘肃银行表示,主要是由于生息资产总额稳步增长,使得净利息收入较2016年增加8.14亿元(增幅为12.2%)所致。 同时,甘肃银行认为,该行的业绩表现不仅为股东及投资者带来稳健回报,同时为可持续发展奠定稳固基础。 记者注意到,甘肃银行的资产减值损失从2016年的25亿元减少至2017年的15.23亿元,同比减少39.2%。甘肃银行解释,这主要是由于客户贷款及垫款和应收款项类投资的计提减值减少,包括新增不良贷款减少等因素。 业内人士认为,甘肃银行净利大幅增长与其资产减值损失计提大幅减少有较大关系。 除了业绩增速领跑西北,甘肃银行的总资产规模也以微弱优势超越兰州银行,与兰州银行总资产规模旗鼓相当。 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末,甘肃银行的总资产为2711.48亿元,同比增长10.6%。其中,客户贷款及垫款总额1302.8亿元,吸收存款1922亿元,资本充足率11.54%。 总资产:兰州银行与甘肃银行旗鼓相当 此前兰州银行一直位居西北三家城商行前列,业绩保持着稳健增长,但随着2016年甘肃银行一路“狂追”,西北银行格局有所变化。 以总资产规模计,兰州银行在2016年及以前一直稳居西北城商行第一,数据显示,2016年兰州银行为2573亿元,甘肃银行总资产规模为2451亿元,西安银行为2179亿元。 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末,兰州银行总资产2708.27亿元,同比增长5.23%。其中,发放贷款及垫款净额1364.3亿元,吸收存款2251.74亿元,资本充足率12.5%。 2017年,甘肃银行总资产达到2711.48亿元,仅比兰州银行(2708.27亿元)多出3.21亿元。 记者注意到,尽管甘肃银行总资产以2711.48亿元微弱优势超越兰州银行,即多出3.21亿元,但从存贷款规模来看,兰州银行依旧是西北地区存贷款规模最大的城商行。 业绩方面,2017年,兰州银行实现营业收入65.77亿元,同比增长8.17%,净利润23.78亿元,同比增长11.8%。 数据显示,2017 年、2016 年和2015 年,兰州银行的净利润分别为23.78 亿元、21.26 亿元和17.49 亿元,2015年至2017 年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16.61%。 兰州银行解释,受益于我国经济持续发展及营业规模的扩大和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报告期内,盈利水平不断提高。 兰州银行表示,随着业务拓展力度的增强及网点布局的优化,总资产规模持续增长。 据了解,2016年~2020年兰州银行的战略定位是,专注于为中小企业提供优质金融服务的区域性股份制银行。 截至目前,持有5%的股东为兰州市财政局、兰州国投、华邦控股、天庆房地产和盛达集团分别持股9.72%、7.87%、5.8%、5.42%和5.36%。 净利润:西安银行保持微增 尽管都处于西北,相比于总部位于兰州的甘肃银行和兰州银行,总部位于西安的西安银行业绩增速相对较慢。 西安银行2017年实现营业收入49.26亿元,同比增长9%,净利润21.01亿元,同比增长4.35%。 收入结构方面,记者注意到,西安银行2017年资金业务收入仅为1.59亿元,相比于2016年的7.98亿元大幅减少,资金业务占营业收入比重从2016年的17.68%下降至3.23%,相应的,公司金融业务和个人金融业务稳步上升。 西安银行表示,由于在基准利率下降的大环境下,该行生息资产平均余额较快增长,该行利息净收入基本保持稳定。 同时,由于近年来该行中间业务产品种类不断丰富,收入结构多元化,该行的手续费及佣金收入2017年达到78.9亿元,保持了较快增长。 截至2017年末,西安银行总资产为2341.21亿元,同比增长7.41%。其中,发放贷款及垫款1095亿元,吸收存款1455亿元,资本充足率13.83%,西安银行解释总资产持续增长的主要原因是,该行陕西省内稳步增设营业网点,存款稳定增长推动了发放贷款和垫款、投资的稳定增长。 截至 2017 年12 月31 日,持有本行5%以上股份的股东为丰业银行、大唐西市、西投控股和陕西烟草,持股比例分别为19.99%、15.75%、15.36%和15%; 上市均有新进展 IPO可谓是西北三家城商行的大事。 记者注意到,尽管甘肃银行借道H股已经上市,但西安银行和兰州银行上市仍然在稳步推进。此前上市审核状态为“已反馈”的西安银行和兰州银行均取得新进展,3月29日和4月4日,上市审核状态变更为“预披露更新”。 追溯以往IPO历程,兰州银行早在2016年6月即获得甘肃银监局上市批复,随后递交招股书,2017年1月,西安银行也递交了IPO招股书。 随后,20017年甘肃银行宣布H股上市,2017年8月14日,甘肃银监局批准甘肃银行首次公开发行H港股股票并上市,发行规模不超25.44亿股,用于补充资本金。2017年9月,甘肃银行即向港交所递交上市材料,2018年1月正式在港交所上市,选择H股的甘肃银行IPO进展不可谓不快。[详情]

上市银行“体形”更强健 盈利能力资产质量均有提升
上市银行“体形”更强健 盈利能力资产质量均有提升

  抢眼成绩单 点亮年报季 上市银行“体形”更强健(锐财经) 本报记者 李 婕 又逢银行年报季,各家上市银行纷纷交出2017年成绩单。这当中,工、农、中、建等大行表现尤为抢眼。透过2017年各家年报,可以看到中国银行业去年整体取得不错的业绩。在宏观经济回暖、强监管、银行业务转型等背景下,银行盈利能力和资产质量均有提升,并正回归服务实体经济的本源,朝着高质量发展方向进发。 经营业绩态势向好 2017年,国有四大行股价一路领涨,其背后少不了业绩的支撑。与2016年相比,四大行2017年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增速都大幅回升。 数据显示,2017年,工行、农行、中行、建行实现净利润分别为2875亿元、1931亿元、1724亿元、2422亿元,净利润增速为3%、4.9%、4.76%、4.67%。 此外,各行拨备前利润、存款等指标也备受关注。以工商银行为例,2017年拨备前利润达到4924亿元,增长9.1%,为近几年来的最好水平。2017年客户存款比上年增加1.4万亿元,增长7.9%,增量和增幅均居业界第一。 “2017年工商银行保持稳中向好的经营态势。体量壮大、体型改善、体形强健相得益彰,这是去年最大的特点。”工商银行董事长易会满说。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董希淼对本报记者分析指出,从净息差、资产质量、净利润、拨备前利润等几个方面来看,虽内部存在分化,但整个银行业业绩改善、经营好转的态势是比较明显的。宏观经济企稳回升,也为银行业的稳健发展提供了支撑。 资产质量明显提升 资产质量好转同样是2017年银行年报的另一大亮点,这也被认为是提升银行盈利能力的主要因素。 2017年,农业银行不良贷款实现双降,不良余额较年初下降368亿元;不良率下降0.56个百分点至1.81%;工行不良贷款率较上年下降0.07个百分点至1.55%;建行和中行不良贷款率分别降至1.49%和1.45%。 股份制银行也有类似的表现。2017年末,中信银行、光大银行、招商银行、平安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分别较上年下降0.01、0.01、0.26、0.04个百分点。 “资产质量的改善,一方面因为宏观经济形势向好;另一方面,我们适应经济转型时期的特点,及时调整了信贷体系。”工商银行行长谷澍表示,资产质量的好转有着坚实的基础,未来的持续改善是可以预期的。 此外,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郭树清此前表示,从同业、理财、表外等业务看,银行业治理乱象整体效果良好。截至今年1月份,理财业务比去年同期仅增长1%,表外业务开始收缩,野蛮生长和交叉的产品趋停。银行资金脱实向虚的趋势,基本上得到遏制。 服务实体回归本源 “银行业首要的任务就是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实体经济不发展,是银行最大的风险。”中国银行副行长刘强这样说。在2017年报中,服务实体经济也成为各大行工作的关键内容。 2017年中国银行重点支持国民经济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战略新兴产业贷款增长487亿元。截至2017年末,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5万亿元,增长13.5%,高出全行贷款增速4个百分点。 农业银行则在全年新投放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等重大项目贷款5678亿元,同比多投2081亿元。涉农贷款和农户贷款(涉农贷款口径)余额分别突破3万亿元和1万亿元。 在银行业整治乱象背景下,服务实体经济并未因此受限。据郭树清介绍,2017年银行业资产只增长8.7%,但对实体经济贷款增长12.6%,达到14万亿元。而且对小微企业、“三农”的贷款增长高于平均增速。 “重点支持国家发展战略,支持‘十三五’重点项目,战略性新兴产业、新经济等领域是我们未来信贷资产配置的重点。”农业银行行长赵欢说,优化信贷结构调整,既符合实体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的要求,又能提升银行信贷资产的安全性。 “只有实体经济好,宏观经济好,银行才能好。”董希淼说,在严监管、扶持政策引导等系列措施下,银行必然要回到服务实体经济这个本源上来。当前整个银行业也到了高质量发展的阶段,2017年100多家银行缩表,背后是逐渐摈弃拼速度、拼规模的增长,更注重提高质量和效益思路的践行。[详情]

西北三大城商行业绩出炉 兰州西安两行IPO有新进展
西北三大城商行业绩出炉 兰州西安两行IPO有新进展

   西北三大城商行去年业绩出炉 兰州银行西安银行IPO有新进展 证券时报记者 胡飞军 近日,拟IPO银行兰州银行和西安银行都在证监会官网更新了招股书,甘肃银行也在港交所披露年报,西北三大城商行2017年业绩全部浮出水面。西安银行和兰州银行的上市审核状态均已变更为“预披露更新”。 甘肃银行“大满贯” 今年1月18日,甘肃银行成功借道H股实现上市,夺得“西北银行首家上市银行”称号。 3月28日,甘肃银行交出了上市后首份“成绩单”,各项指标在三家西北城商行中可谓“大满贯”。 财报显示,2017年,甘肃银行总营业收入80.53亿元,较2016年的69.71亿元增加15.5%;净利润由2016年的19.21亿元增加至2017年的33.64亿元,同比增长75.1%。甘肃银行表示,这主要是由于生息资产总额稳步增长,使得净利息收入较2016年增加8.14亿元(增幅为12.2%)所致。 记者注意到,甘肃银行的资产减值损失从2016年的25亿元减少至2017年的15.23亿元,同比减少39.2%。甘肃银行解释,这主要是由于客户贷款及垫款和应收款项类投资的计提减值减少,包括新增不良贷款减少等因素。 除了业绩增速领跑西北,甘肃银行的总资产规模也以微弱优势超越兰州银行。 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末,甘肃银行的总资产为2711.48亿元,同比增长10.6%。其中,客户贷款及垫款总额1302.8亿元,吸收存款1922亿元,资本充足率11.54%。 兰州银行 存贷款规模最大 以总资产规模计,兰州银行在2016年及以前一直稳居西北城商行第一。数据显示,2016年兰州银行为2573亿元,甘肃银行总资产规模为2451亿元,西安银行为2179亿元。 但是,随着2016年甘肃银行一路“狂追”,西北银行格局有所变化。 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末,兰州银行总资产2708.27亿元,同比增长5.23%。其中,发放贷款及垫款净额1364.3亿元,吸收存款2251.74亿元,资本充足率12.5%。 记者注意到,尽管甘肃银行总资产超越兰州银行,多出3.21亿元,但从存贷款规模看,兰州银行仍是西北地区存贷款规模最大的城商行。 业绩方面,2017年,兰州银行实现营业收入65.77亿元,同比增长8.17%;净利润23.78亿元,同比增长11.8%。 兰州银行解释,受益于我国经济持续发展及营业规模的扩大和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报告期内,盈利水平不断提高。 据了解,2016年~2020年兰州银行的战略定位是专注于为中小企业提供优质金融服务的区域性股份制银行。 西安银行净利微增 尽管都处于西北,西安银行与总部位于兰州的甘肃银行和兰州银行相比,业绩增速则相对较慢。 西安银行2017年实现营业收入49.26亿元,同比增长9%;净利润21.01亿元,同比增长4.35%。 收入结构方面,记者注意到,西安银行2017年资金业务收入仅为1.59亿元,相比于2016年的7.98亿西安银行总资产为2341.21亿元,同比增长7.41%。其中,发放贷款及垫款1095亿元,吸收存款1455亿元,资本充足率13.83%,西安银行解释总资产持续增长的主要原因是,该行在陕西省内稳步增设营业网点,存款稳定增长推动了发放贷款和垫款、投资的稳定增长。 上市均有新进展 IPO(首次公开募股)可谓西北三家城商行的大事。 记者注意到,西安银行和兰州银行上市仍在稳步推进。此前上市审核状态为“已反馈”的西安银行和兰州银行均取得新进展。3月29日和4月4日,两家银行的上市审核状态依次变更为“预披露更新”。 早在2016年6月,兰州银行即获得甘肃银监局上市批复,随后递交招股书。2017年1月,西安银行也递交了IPO招股书。2018年1月,甘肃银行正式在港交所上市,IPO进展不可谓不快。[详情]

民生银行为什么这样无视中小股东的利益?
民生银行为什么这样无视中小股东的利益?

  来源:证券市场红周刊 X 去年12月11日,本人以7.83港元和7.76港元买入民生银行5万股在香港挂牌的股票,按当时的汇率折合成人民币,持股成本均价大概为6.25元。与当时的每股净资产9.89元相比,不足6.5折买入,感觉很划算。 昨天《红刊财经》周刊,发表了题为《民生银行10送2派0.3元:股民或倒贴钱缴纳红利税》文章,我惊讶地发现,因为民生银行无视中小股东的利益,从今年分配方案中,我不仅分文不得,反而要自掏腰包赔上一大笔钱。本可以避免发生的悲剧却即将要发生了。虽对持有这只股票未来获利并不怀疑,但是在这里我想问的是:民生银行为什么这样无视中小股东的利益?独立董事真的就是巴菲特笔下的宠物狗吗? 《红刊财经》周刊原文《民生银行10送2派0.3元:股民或倒贴钱缴纳红利税》 特约作者 陈绍霞 红刊财经 2018-04-06 3月29日晚间,民生银行(600016)发布2017年年度报告:2017年营业收入为1442.81亿元,同比减少7.01%;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498.13亿元,同比增长4.12%;每股基本收益为1.35元;拟向公司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股利人民币0.30元(含税),并每10股派送股票股利2股。笔者发现,民生银此次公布的分红方案背后一个有意思的问题值得投资者去注意,即投资者若要享受该分配方案时,需要倒贴部分现金才能够获得。 股民或倒贴钱缴纳红利税 民生银行的此次“每10股派发现金股利0.3元(含税),并每10股 派送股票股利2股”的分配方案,从内容看,其以未分配利润派送股本的行为属于利润分配,应被视同为派发股息,需要按面值缴纳红利税的,即民生银行的“10送2股”的分红举措是需要按送股的面值2元计缴红利所得税。 按照现行的差别化红利税计征办法,A股市场个人投资者持股时间1个月以内的,适用20%的红利税税率,即民生银行的10派0.3元送2股分配方案,投资者每10股需要扣缴红利税达0.46元((2+0.3)×20%),而在此次分红中,投资者实际仅获得现金红利为0.3元,意味着现金分红所得并不足以缴纳0.46元的红利税,股民为了获得这笔分红,是需要倒贴钱去缴纳红利税的。即那些喜欢短线交易的股民,在民生银行此次派发股息和红股期间买入民生银行A股股票并参与了民生银行分红派送,且持股时间不足一个月的话,实际收到的现金股息并不足以缴纳红利税,需要以卖股票的钱来缴纳红利税。 当然,A股市场个人投资者若要避免倒贴钱缴税的话,要么在分红除息日前一个月内不要买民生银行的股票,要么买了以后在民生银行除息日前卖出,或者在持有民生银行股票满一个月后再卖出。 对于通过港股通买入民生银行H股的投资者来说,也是须按20%的税率扣缴红利税的,对于这部分投资者而言,如果参与民生银行本次利润分配的话,无论持股时间长短,只要在分红派息日通过港股通持有民生银行H股,都将会倒贴钱缴纳红利税。 资本公积转增股本,不须缴红利税 资本公积主要是由股票溢价发行而形成。我国上市公司A股股票面值统一为1元,发起人股东通常以其账面净资产按略高于1元的价格折股,流通股股东则以远高于面值的价格认购股票,发行价格高于1元的部分作为资本公积入账。这部分资本公积属于公司股东的原始出资。总之,以资本公积转增股本是不属于利润分配,无须缴红利税。 民生银行2017年财务报表显示,2017年末民生银行账面资本公积余额为647.53亿元,如果以民生银行总股本364.85亿为基数,以资本公积进行每10股转增2股,只需要动用资本公积72.97亿元,即民生银行的账面巨额资本公积是足以用于转增股本的。 未分配利润送红股需缴纳红利税,而资本公积却属于股东的原始出资,以资本公积进行转增股本则无须缴纳红利税。然而民生银行却选择以送红股方式而不采用转增的方式,其实际上是慷股东之慨,强迫股东去纳税。 既然上市公司以未分配利润送红股,个人投资者需要缴纳红利税,而以资本公积转增股本,个人投资者无须缴纳红利税,可为什么一些上市公司却愿意在账面坐拥巨额资本公积下,在股本扩张时,不愿以资本公积转增股本,而选择以未分配利润送股,让股东们多缴红利税呢?难道是这些上市公司的高管无知吗? 笔者认为,上市公司董事及高管大多是精英人士,不太可能不知道上述事实。上市公司之所以选择送红股而不是以资本公积转增股本,一方面是考虑纳税态度问题,另一方面则是拥有董事会席位的股东是法人股股东,而红利税属于个人所得税范畴,法人股股东是无须缴纳红利税,只有个人投资者和基金才须缴纳红利税的。以民生银行董事刘永好、史玉柱为例,他们分别通过新希望六和投资有限公司、上海健特生命科技有限公司持有的民生银行股权成为民生银行的前十大股东,对于民生银行的此次送股派息,作为法人股股东的刘永好、史玉柱根本无须缴纳红利税的。 一些上市公司账面坐拥巨额资本公积金,却推出大比例送红股方案,而不是用资本公积金去转增股本,这种做法只能说明这些企业的高管根本无视中小投资者的利益。对此,中小投资者应自觉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敦促这些企业修改分配方案,将送红股改为资本公积转增股本。 虽然依法纳税是公民应尽的义务,但上市公司将未分配利润派送股本,实际上是将利润用于再投资,投资人在此过程中不但没有因此获得现金回报,反而要扣缴一定红利税,这是有违税收立法的公平原则。 在此,笔者建议民生银行从维护广大社会公众股东利益的角度出发,对利润分配方案进行调整,由送红股修改为以资本公积转增股本。同时,也呼吁民生银行的持有人、尤其是以基金为代表的机构投资者要积极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推动民生银行修改其利润分配方案。 送转股对投资者没有意义 2013年3月,笔者曾为证券市场红周刊撰写《送转股会提升股票内在价值吗?》一文,文中明确提出,送转股并不能增加股票的内在价值,对投资者没有实际意义。 你将一张20元的钞票兑换成两张10元的钞票,你的钱变多了吗?你的钞票由一张变成了两张,但你的钱并没有因此变多。每10股送10股,你的股票由10股变成了20股,你拥有的股票数量虽然是增加了,但股票所对应的资产并没有任何变化,其内在整体价值并不会因此发生变化。 从财务的角度来看,上市公司送转股只是将资产负债表中股东权益项目下的“未分配利润”“或资本公积”转入“股本”,投资人持有的股票数量虽然增加了,但持有股票所对应的股东权益并没有变化,其持有公司股票的比例也没有变化,因此,“送、转”股本身并不会给投资人带来任何回报。 以民生银行为例,本次拟每10股送2股,送股后其“股本”账面金额由364.85亿元增加至437.82亿元、增加72.97亿元,相应地,送股后“未分配利润”由1634.20亿元减少为1561.23亿元、减少72.97亿元,送股前后归属于股东的净资产保持不变,均为3789.70亿元。另一方面,因股本增加,每股净资产由分配前的10.12元减少至分配后的8.41元。送股前后投资人持有股票整体对应的净资产及股权比例都不会发生变化。 送转股并不会提升股票的内在价值,这点其实从巴菲特对伯克希尔股票的大比例拆分案例中就很好地验证了这一点: 1996年,为了改善股票的流动性,以方便其股东以股票方式捐赠以及中小投资者购买其股票,巴菲特旗下的伯克希尔将其原来发行的股份分拆为两种普通股,一种为A级普通股,一种为B级普通股,每一股A级普通股可以依持有人的意愿在任何时候选择转换成30股的B级普通股,但反之则不行,也就是说30股的B级普通股不能要求转换成一股的A级普通股。 B级普通股拥有A级普通股三十分之一的权利,它有以下两点:第一,B级普通股的投票权只有A级普通股的二百分之一(而不是三十分之一),第二,B级普通股不能参加伯克希尔股东指定捐赠计划。 巴菲特在致股东的信中称,市场最终将会决定B级普通股的合理价格,当然若无特殊情况,B级普通股将会以A级普通股三十分之一左右的价格进行交易。 1996年以来的二十多年间,伯克希尔B级普通股并没有表现出相对A级普通股明显的溢价,因为若其B级股较A级股有明显的溢价,则其A级股早已被投资人转换成B级股了。 伯克希尔股权拆分案例充分说明送转股并不会增加股票内在的价值,当然,对于一些高价股特别是一些高价小盘股而言,送转股是可以增加股票数量、降低股票的交易价格,改善股票在二级市场的流动性。仍以巴菲特旗下的伯克希尔公司为例,伯克希尔A级普通股的价格高达29.91万美元,虽然其交易单位为1股,但相当多的投资者可能没有足够的财力购买该股,而其分拆为B股后,有更多的投资者有能力买入其股票了。 但回头分析民生银行的股票价格,其上周五(3月30日)时的A股收盘价为7.99元,即买入一手民生银行的股票仅需要799元,如此价格,相信A股市场上不会有投资者说自己连一手民生银行股票都买不起吧! 从股本规模来看,民生银行总股本高达364.85亿股,A股的流通股本高达295.5亿股,而巴菲特旗下的伯克希尔公司以A级股普通股计的总股本仅为164.3万股,即使全部按1:30的比例拆分为B级普通股,其总股本也仅为4929万股。以民生银行数百亿的流通股本来说,其在二级市场是有充裕的流动性,从流动性角度看,民生银行也完全没有必要继续送股。 从业绩表现来看,民生银行2017年净利润同比仅增长4.12%,业绩并没有出现大幅增长,而此次送股后不仅会摊薄每股净资产,还会摊薄每股收益,在此业绩表现基础上也是根本没有理由要向股东10送2股的。当然,如果民生银行管理层真的认为公司业绩未来会出现大幅增长,那么,最好还是等其业绩出现显著增长后再扩张股本也不迟。 总之,无论从股票价格、股本规模,还是从业绩表现来看,民生银行目前都没有送红股的必要,如果真的要分红最好还是现金分红更实惠些,而若民生银行高管坚持认为有扩张股本的必要,那么,鉴于独立董事在关于2017年下半年利润分配的独立意见中提出的“公司正处于战略转型阶段,留存的未分配利润主要用于加快推进战略转型落地实施以及优化和调整业务结构,不断增强风险抵御能力”要求,以及资本公积转增股本无须缴纳红利税的规定下,建议民生银行从维护广大社会公众股东利益的角度出发,对利润分配方案进行调整,由送红股改为以资本公积转增股本。[详情]

四大行重回躺着挣钱时代?不能被眼前利润增长所麻痹
四大行重回躺着挣钱时代?不能被眼前利润增长所麻痹

  原标题:四大行重回躺着挣钱的时代,日赚24亿的背后危险在哪里? 来源:微信公众号“江瀚视野观察” 作者:慕容随风 最近一段时间,如果要问中国金融市场到底谁过的最开心,那么无疑是四大商业银行了,随着三月底四月初,国有四大商业银行齐齐发布年度报告,成绩单可谓是亮眼异常,至2017年末,四大银行的资产总规模为88.73万亿元,净利润总额约为9092亿元,日均利润24.9亿元,几乎所有数据都比2016年有了较好的提升,看到如此亮眼的成绩单,我们是不是需要问问商业银行躺着赚钱的时代又回来了?银行业的危机到底在哪里? 一、商业银行重回躺着赚钱的时代? 看着四大行的成绩单,几乎所有朋友都会为这么好的一个成绩所震惊不已,作为中国金融业核心中核心,商业银行的成绩可谓牵动着所有人的心,中国金融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着商业银行的业绩好坏,所以此次四大行的成绩单公布也吸引着几乎所有人的眼球。 一是从净利润来看,2017年,中国工商银行以2875亿元的净利润排名第一,比上年增长3%,净利润总量保持全球银行业最好水平。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也分别实现净利润2436亿元、1931亿元和1724亿元。过去一年,中国四大银行的净利润增幅大幅回升,与2016年净利润增幅最低仅0.5%、最高为2.58%相比,2017年四大银行净利润增幅均在3%以上,最高的农业银行实现同比增长4.9%。 二是从不良贷款来看,四大行的不良贷款比例集体下降可谓是这么多年来的少有,特别是中国农业银行更是实现了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的集体双降,这样的成绩虽然还有着不良贷款余额7658亿元的较大绝对数,但是大家也都可以相信,不良贷款在中国商业银行来看基本上不是什么大问题了,四大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均保持在1.45%至1.81%之间的较低水平。 三是从收入来源来看,在商业银行的主要营收来源中,中国银行去年实现利息净收入3384亿元,同比增长10.57%。这一现象在其他三家大行也均有体现。2017年,工行、建行、农行利息净收入分别达5221亿元、4525亿元、4419亿元,同比增长10.65%、8.3%、11%,较上年大幅改善。 看到这样的成绩单,让大家不禁想问当年民生银行行长说的:“银行业都是在躺着挣钱,我们赚了多少钱都不敢说了。”的那句话似乎还犹在耳边,难道商业银行真的又回到躺着挣钱的好日子上了? 二、赚钱背后的危险到底是什么? 看到商业银行的业绩如此优秀,面对着商业银行强悍的赚钱能力,相信所有人都不得不佩服中国银行业的厉害,在各个产业都处于一个较为艰难的转型时期的时候,商业银行为啥业绩会好成这个样子,实在是让人瞠目。在我们看到一片红色的商业银行成绩单的时候,我们在一个角落里发现了一个关键的数据,这就是商业银行的非利息收入却是在下降的。 举例来说,工商银行2017年非利息收入1536亿元,同比减少163亿元,下降幅度为9.6%,占营业收入比重22.7%。其中,手续费以及佣金净收入为1396亿元,下降3.7%,其他非利息收益140亿元,同比下降43.9%。农业银行手续费以及佣金净收入大幅度降低,2017年,农业银行实现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729.03亿元,较上年减少180.32亿元,下降19.8%。其中,结算与清算手续费收入111.13亿元,较上年减少56.02亿元,下降33.5%。建设银行 降幅也不容小觑。2017年建设银行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1177.98亿元,同比减少0.60%;其他非利息收入514.05亿元,同比减少25.26%。中国银行非利息收入降幅也非常惊人,中国银行2017年非利息收入1453.72亿元,同比下降19.06%。非利息收入占比从2016年的36.72%下降到去年的29.98%。 所有了解商业银行业务模式的人基本上都知道,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模式可以分为存贷汇三大业务类型,其中存款业务和贷款业务为利息收入的主要来源,贷款业务获得的利息收入减去存款业务所支付的利息成本,最终所得的存贷利差成为了商业银行重要的业务收入来源。另一种则是非利息收入,也就是除了存款、贷款之外的业务收入来源。 长期以来,中国的商业银行就存在着一个严重的问题,这就是对于利差收入的过度依赖,所以从2015年开始,各家商业银行都在不断增加中间业务的收入比例,期待通过中间业务的发展能够摆脱自己对于存贷利差的过度依赖,然而三年多快四年过去了,商业银行的互联网化、综合金融化业务不断发展,但是作为商业银行的老大哥,四大行的业务不仅没能实现非息差收入的增长,反而出现了利息收入的激增以及非利息收入的大比例下降,这其实不得不让人担忧了。 这代表的是商业银行不仅没能实现自身业务的转型,反而更加依赖于原先的传统业务,但是我们必须要认识到的是,存贷利差收入的增加是2017年的一些非常特殊的情况所导致的,一方面,在存款领域,原先与商业银行大量争夺存款的余额宝等货币基金在2017年实现了较大的战略收缩,仅以余额宝为例,其最高限额从100万降到了25万再降到了10万,其业务限额也不断提升,到了2018年更是直接限购,这让争夺商业银行存款的竞争对手不断减少。另一方面,在贷款领域,2017年出现了各类贷款利率的上扬,不少城市的房贷利率直接上浮了20%甚至更多,而各种商业贷款的利率也是在上行的过程中,存款竞争的减少,贷款利率的增加,在这两大因素的影响下,商业银行利息收入的增加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情,然而这个事情能否持续呢? 所有人都知道,商业银行原先粗放的高度依赖于息差收入的业务模式正在日益难以为继,如今的增长不过是在特殊政策和保护下的一种回光返照而已,一旦这种保护减少或者取消了之后,商业银行还有多少能力能够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呢? 正所谓居安思危,商业银行现在恐怕不能被眼前的利润增长所麻痹,一定要明白商业银行转型不仅没能取得实质性突破,甚至还在走回头路,这一点需要各家银行警惕。[详情]

上市银行资本充足率再现压力 资本集约化管理待加强
上市银行资本充足率再现压力 资本集约化管理待加强

  上市银行资本充足率再现压力 资本集约化管理待加强 王柯瑾 在金融降杠杆背景下,大量表外业务回归表内,加之资本新规过渡期时间节点临近,商业银行资本充足水平普遍面临压力。 《中国经营报》记者梳理发现,截至4月3日,在已披露相关数据的5家国有银行、5家股份制银行以及11家城商行和农商行中,资本充足率均达到监管要求,但部分银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以及资本充足率较去年同期有所下降。 在业内人士看来,造成部分银行资本充足率水平同比下降的原因之一在于在去年强监管态势下,银行表外资产转入表内以及非标转标对银行资本充足率水平造成了压力。 资产转表施压 2017年年报数据显示,大型国有银行资本充足率均在监管要求之上且数值较高。但五大行中,其中4家银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较去年同期有所下降,3家银行一级资本充足率较去年同期有所下降,1家银行资本充足率有所下降。 除大行之外,记者梳理5家股份制银行数据发现,招商银行、中信银行、平安银行、民生银行以及光大银行中,3家银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较去年同期有所下降,3家银行一级资本充足率较去年同期有所下降,2家银行资本充足率有所下降。 此外,张家港行、常熟银行、宁波银行、天津银行、重庆银行、徽商银行、锦州银行、哈尔滨银行、盛京银行、郑州银行以及青岛银行11家银行中,9家银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较去年同期有所下降,6家银行一级资本充足率较去年同期有所下降,4家银行资本充足率有所下降。 苏宁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赵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银行面临的资本压力较大。谈及原因,赵卿表示:“主要是2017年在强监管思路下,商业银行资产表外转表内,非标转标,表内资产规模增加较快,但银行承接表外资产回表的能力有限造成了资本承压。” 某城商行高管告诉记者,其所在城商行近几年扩张迅速,资本受到大规模消耗,虽然近期没有IPO计划,但其他补充资本的方式和经营结构调整一直在进行,未来补充资本的需求很大。“前几年向规模要效益,资产迅速增加,与此同时,网点规模迅速扩张且升级转型为智能网点或‘旗舰网点’,需要大量资金。”该高管表示。 在资本融资方面,多家银行在通过利润留存补充资本的基础上,开展外源性资本补充,推进新型资本工具发行工作。“目前来看,上市银行主要通过定增、可转债等方式融资,非上市银行也在积极寻求IPO,或是资本工具创新来补充资本金。”赵卿表示。 事实上,今年以来,上市银行融资需求愈发高涨。日前,银监会同意平安银行公开发行不超过260亿元人民币的A股可转换公司债券,在转股后按照相关监管要求计入该行核心一级资本。之前,农行千亿资本补充计划在业内引起高度关注。 健全资本集约化管理 记者注意到多家银行在年报中披露了本行资本管理的方式及未来的规划,更加突出加强资本的集约化管理和抵御风险的能力。 记者梳理发现,五大国有银行更侧重优化资本的配置机制,强化资本总量约束;股份行更侧重调整资本结构,在满足监管要求的同时寻求最大化的资本回报;城商行把大力发展轻资本、轻资产业务作为未来发展的重要措施,以更高的资产效率、更低的资本消耗实现经营利润稳步增长。 在多数受访者看来,粗放型高资本消耗业务占比过大成为银行资本金承压的重要原因,为解决这一问题,银行还需探索创新路径减轻资本金压力。 赵卿表示:“在业务方面,银行要加大中间业务发展,减少资本的占用,更主要的还是加强经营、控制成本。”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董希淼表示,应积极发展轻资本业务,增加非利息收入的零售业务等,减少资本的压力。 前述城商行高管称,监管的加强一定程度上倒逼银行业务转型,其所在银行近几年从退出“三高”业务领域到以非标、通道业务为主,再到现在的大力发展零售金融、智能银行等都需要资本的支持。“单靠银行自身利润或外源性资本补充或许都不足以支撑商业银行业务转型,只有充分做好资本规划,科学合理地运用银行资本才能使银行业绩与资本形成良性循环。”[详情]

上市银行酣战信用卡市场 利润贡献大幅上涨
上市银行酣战信用卡市场 利润贡献大幅上涨

  新华社上海4月6日电 题:上市银行酣战信用卡市场 利润贡献大幅上涨 新华社记者 王淑娟 调整业务结构,加大零售板块掘金力度,成为上市银行转型发展的共识,股份制银行这一趋势更为明显。而信用卡业务则成为零售业务的重要发力点。近期陆续披露的上市银行年报显示,2017年银行信用卡业务增长迅猛,发卡量、交易量、利润贡献都大幅上涨。 根据已披露年报的银行数据,2017年发卡量前三位为工行、建行和招行,数量分别为1.43亿张、1.06亿张和1亿张。从卡交易金额和信用卡业务收入情况看,招商银行以2.97万亿元的交易额和544亿元收入均居首位。 招商银行素以零售业务见长,信用卡板块是主要的贡献点。2017年招行实现信用卡交易额同比增长30.56%,贷款余额较上年末增长20.10%,利息收入同比增长22.44%。受益于交易量增长所带来的刷卡佣金收入的增长,非利息收入149.13亿元,同比增长31.75%。 平安银行、中信银行等去年也在向零售板块倾斜资源。2017年这两家银行的信用卡贷款余额同比分别增长约100%、40.5%。其中,平安银行的信用卡业务作为其零售转型的“尖兵”,2017年对零售业务的利润贡献接近50%。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武雯分析,从贷款结构来看,2017年上市银行新增信贷资源进一步向零售领域倾斜,零售贷款在全部贷款中占比提升3.1个百分点,其中股份制银行新增零售贷款进一步向消费金融领域倾斜。 实际上,为了抢滩信用卡富矿,各家银行掀起了新一轮信用卡“跑马圈地”。科技驱动是各家银行不约而同的抓手。 民生银行称,2017年抢抓市场机遇,依靠数据驱动和科技创新,加速推进信用卡业务发展。网申渠道获客成为信用卡规模拓展的主要途径,网申发卡量占新增发卡量的三分之二以上,借助智能审批决策平台,网申首卡自动审批率近90%。 招商银行表示,在信用卡方面,通过金融科技的有效推进,构建智能获客全流程体系,全面提升获客效率。同时聚焦移动端金融科技创新,以“打造第一消费金融App”为核心目标,全面提升掌上生活App经营能力。 场景化是驱动信用卡加速发展的另一利器。平安银行信用卡中心总裁曾宽扬说,如果信用卡可以与场景更好地结合,给客户提供他们更加需要的服务,客户将愿意为信用卡支付年费,并且更加愿意使用这家银行的信用卡。 武雯表示,2017年银行卡业务在中间业务收入中的占比提升10.4个百分点,一方面,信用卡收入作为消费金融的重要载体仍然保持较快增长;另一方面,银行也在主动提升银行卡业务领域投入,弥补中间业务增长的缺口。 随着消费金融的升温和银行经营环境的变化,信用卡业务俨然成为未来银行竞争的一大战场。在苏宁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赵卿看来,银行酣战信用卡市场,主要是因为作为银行零售业务的重要载体,通过发行信用卡,银行不仅可以积累客户,而且信用卡分期等业务可以为银行带来可观的利息、手续费及其他诸如年费等收入。更重要的是,信用卡属于零售业务中客户接触银行频次比较高的业务,可以有效增强客户黏性。[详情]

上市银行晒成绩单:五大行日赚26亿 股份行发力零售
上市银行晒成绩单:五大行日赚26亿 股份行发力零售

  截至4月3日,共有36家上市银行披露了2017年年报。记者梳理发现,经历多年“低迷期”之后,2017年银行业净利润增速回暖,特别是五大行盈利情况明显改善。 多位银行业内人士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分析,息差、资产质量的改善,以及银行业整体趋向零售转型,一系列因素促进了银行业盈利水平的提升。 展望2018年,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武雯对记者表示,上市银行经营继续向好的总体趋势不变,预计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增长6.5%,整体业绩将优于2017年。 1大行业绩反弹2017年银行业净利润增速开始回暖,尤其是5家国有大行的盈利情况明显改善。 2017年,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201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860.49亿元、2422.64亿元、1929.62亿元、1724.07亿元、702.23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2.8%、4.67%、4.9%、4.76%、4.48%。据此计算,五大国有银行2017年合计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9639亿元,日赚26.41亿元。 实际上,国有大行此前也经历了几年的净利润“低迷期”。2015年,四大行净利润增幅一度“趋零”。2016年,建行、农行的净利润增速不到2%,工行净利润增速维持在0.5%左右,中行净利润甚至出现了负增长。 与此同时,2017年邮储银行也实现了业绩增速的大幅提升,净利润达476.83亿元,同比增长19.8%。 记者注意到,2017年五大行和邮储银行这六家大型银行2017年归母净利润首次突破1万亿元,同比增长4.8%。 股份制银行中也有可圈可点之处。比如,2017年,招商银行净利润达701.5亿元,增速13%,实现两位数增长。这是自2015年以来招商银行首次实现净利润增幅重回两位数。 2净利息差两极分化有业内人士分析,净利息差的改善是2017年国有银行实现业绩良好的主要原因。 数据显示,2017年,工农中建四大行、邮储银行净利息差全线反弹。 2017年,工行、建行、中行、农行净利息差分别为2.1%、2.1%、1.85%、2.15%,比2016年分别提升8、4、1、5个基点;邮储银行2017年净利息差为2.46%,同比提升12个基点。 不过,交行2016年、2017年净息差均下跌31个基点,至2017年跌至1.44%。 另外,股份制银行、城商行净利息差呈现下降趋势,部分银行息差收窄幅度还在不断加大。其中,招行净利息差下降8个基点,中信、民生、光大、平安等股份行的净利息差降幅均在20个基点以上。城商行中,宁波银行2017年净利息差上升22个基点,而重庆银行净利息差下降34个基点至1.89%,天津银行、哈尔滨银行、中原银行的净利息差降幅都在50个基点以上。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赵亚蕊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2017年国有银行净息差率先实现企稳回升,是因为国有银行的传统优势——存款基础相对扎实。较高的存款占比使得其受监管影响较小,负债成本相对股份制银行和城商行低,所以在生息资产收益率基本保持稳定的情况下,国有银行的息差优势凸显。而当商业银行资金成本普遍走高时,在存款方面没有优势的城商行和股份制银行付息负债压力有所上升,因此净息差受影响比较大。 “未来一段时间内,商业银行正在加快转型,通过大力布局消费金融、科技金融等领域,积极拓展核心负债来源,银行负债端压力也会逐步缓解,同时受宏观经济企稳、融资需求走强等因素影响,贷款利率小幅上行有利于生息资产收益率提高。所以商业银行净息差仍处于企稳改善的阶段。”赵亚蕊称。 3股份行发力零售除了净息差这一主要拉动因素之外,银行业整体趋向零售转型也提升了盈利水平。 就在不久前的2017年建行业绩发布会上,建行行长王祖继表示,中国的经济结构进入了调整时期,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不断增强,因此零售业务、消费金融是建行的一个很重要的战略领域。因此,2017年建行不断推进零售业务优先战略,个人银行业务税前利润占比达到45.95%,较上年提高2.16个百分点。 2017年,交行个人金融业务实现税前利润253.77亿元,较2016年同比增长23.74%,占当年利润总额的30.5%。 在股份制银行之中,这一趋势更为明显。零售已成为平安银行、中信银行、招商银行利润增长的重要支撑点。 2017年,平安银行零售业务以24%的资产占比,贡献了44%的收入与68%的利润。 具体来看,2017年,平安银行零售业务营业收入466.92亿元,同比增长41.72%,在全行营业收入中占比为44.14%。零售业务净利润达到156.79亿元,同比增长68.32%,在全行净利润中占比为67.62%。 中信银行也在年报中称,2017年积极推动零售战略二次转型,零售对该行盈利的贡献显著提升。截至2017年末,中信银行零售银行业务实现营业净收入543.47亿元,比上年增长27.03%,占该行营业净收入的34.68%;零售银行非利息净收入341.72亿元,比上年增长39.69%,占该行非利息净收入的59.88%。 武雯对记者表示,预计2018年股份行利润增速仍然高于五大行,但受制于前者在负债端的相对劣势,二者差距将进一步缩小,地方性上市银行预计净利润增速变动不大。[详情]

上市银行零售业务:负债成核心竞争力 招行好于平安
上市银行零售业务:负债成核心竞争力 招行好于平安

  来源:BRI金融观察 杨荣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银行中心研究员、中信建投证券银行业首席 核心观点 “得零售者得天下”是商业银行在利率市场化大背景下做所得出的共识。作为两家零售业务最强的上市银行,招商银行分别2004年和2009年进行了两次零售转型,先行优势明显,而平安银行借助集团综合金融优势,零售业务发展迅猛。 本文以两家银行零售业务最新数据为基础,从零售业务的营收贡献、利润贡献、定价能力、资产质量、中间业务创收潜力等方面进行分析比较,以图窥视未来零售转型方向之一角。 我们的主要结论包括: 零售业务营收\利润贡献比较 从零售业务对营业收入贡献来讲,招行要大于平安,但在对税前利润的贡献上,平安反而要大于招商银行。造成上述的原因很可能是,平安银行为零售业务计提的拨备力度要明显小于招商银行。从成本收入比角度,招商银行由于先发优势和规模效应,零售业务成本收入比要低于平安银行。 零售存贷业务定价能力比较 从零售定价能力来讲,平安的零售收益率要高于招商银行,但成本率也要明显高于招商银行。从趋势来看,随着零售转型的深入,平安银行零售业务的息差在逐渐收窄。 原因之一:来自零售贷款结构差异。从结构比较来看,平安银行以信用卡和消费贷款为主,招行的住房按揭贷款和信用卡为主。 原因之二:来自零售存款结构的差异。低成本零售存款占比方面,招商银行明显高于平安银行。 原因之三:来自零售贷款的存款转换率的差异。零售贷款占比方面,平安银行略高于招商银行,而零售存款占比方面,平安银行仅是招商银行的一半左右。从而零售贷款业务的存款转换率方面,平安银行明显不如招商银行。 结论:平安银行只在资产端重点发展零售业务,而负债端不重点发展零售业务,而招行在负债和资产两端都以零售业务为主,尤其是负债端优势更加显著,从而平安在资产端优势显著,而招行在负债端优势更加显著。整体看,负债成为零售业务的核心竞争力,招行在零售端的优势显著好于平安。 零售业务资产质量的比较 从资产质量角度,招商银行零售贷款不良率要低于平安银行。一方面,从零售业务分类来看,平安银行零售不良率主要是在经营贷款上;另一方面,从贷款分类偏离度考虑,平安银行要明显大于招商银行。由此我们判断,平安银行真实零售贷款不良率可能要更高。 零售的中收业务创收潜力比较 从零售客户资产户均规模来看,招商银行明显要高于平安银行。另外,从两家公司信用卡月均交易量比较来看,招商银行同样要高于平安银行,这意味着零售客户对招商银行信用卡的依赖度要高于平安银行。 零售业务贡献比较 从零售业务对营业收入的贡献来讲,招商银行要大于平安银行,但在对税前利润的贡献上,平安反而要大于招商银行。2017年全年,平安银行零售业务营业收入达466.92亿元,占总营收的44.14%,而招商银行的零售业务在2017年半年就实现营收561.19亿元,占总营收的49.81%。无论是绝对规模,还是对营收的贡献,招商银行都高于平安,但对税前利润的贡献上,两者关系是相反的。2017年,平安银行零售业务税前利润占利润总额的67.62%,而招商银行2017年上半年为55.43%。造成上述的原因很可能是,平安银行为零售业务计提的拨备力度要明显小于招商银行。 与对公业务相比,零售业务的营销成本要更高,只有在形成规模效应之后,相应成本才会逐渐降低。从成本收入比上,招商银行零售业务成本收入比要低于平安银行。在2009年零售二次转型之后,招商银行零售业务成本收入比在逐渐下降,2016年达34.59%,2017年上半年进一步下降至30.56%,集中体现了其零售的先发优势。相比而言,平安银行虽然能够借助集团优势,降低零售获客成本,但由于其零售转型时间较短,规模较小,因此零售成本收入比仍要高于招商银行。2017年,平安银行零售成本收入比在40%左右,高出招行10个百分点,但趋势上也在逐渐下降。 零售存贷业务定价能力比较 通常来讲,零售业务的息差要高于对公业务,因此零售存贷款业务定价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着银行转型零售的成功与否。 从零售定价能力来讲,平安银行的零售收益率要高于招商银行,但成本率也要明显高于招商银行。2017年,平安银行零售端收益率为7.95%,而招行为5.89%;平安银行的零售成本率为1.81%,而招行仅0.79%,主要是招行的零售活期存款占比较高,同时定期存款定价比较低。 从趋势来看,随着零售转型的深入,平安银行零售业务的息差在逐渐收窄。单季度数据显示,平安银行零售贷款收益率在逐渐递减,而零售存款成本率在2017年一季度开始明显上升。 原因分析之一:来自零售贷款结构的差异 从零售贷款业务主要内容来看看,主要有个人住房按揭贷款、个人经营性贷款(包括小微贷款)、信用卡贷款以及包括消费金融贷款、汽车贷款等其他贷款。 从结构比较来看,平安银行以信用卡和消费贷款为主,招商银行的住房按揭贷款和信用卡为主。平安银行零售贷款中,信用卡贷款占比和以“新一贷”为代表的消费金融贷款占比比较高。2017年,信用卡贷款占全部零售贷款的35.76%,消费贷款等其他贷款占32.26%,住房按揭贷款和经营贷款占比仅18.00%、13.97%。 对招商银行而言,住房按揭贷款占比无疑是最高的,2017年招行住房按揭贷款占全部零售贷款的47.46%,是平安银行的2.6倍;信用卡贷款占26.81%,也超过四分之一,但低于平安银行;此外,消费贷款、汽车贷款等其他贷款占比17.49%,小微贷款仅8.25%,低于平安银行。 “车、房、住、行”是商业银行开展零售银行的核心。相对而言,住房按揭贷款不良率偏低,同时抵质押率高,因此收益率偏低,这也是招行零售收益率低于平安的一个主要原因。但是,房贷作为零售生态圈的重要一环,是银行零售转型工作的重中之重,平安银行管理层在2017年业绩发布会上表示,“要重拾集团优势,提高房贷按揭贷款占比”。此外,平安银行经营性贷款占比明显比招行高,而小微贷款不良率要远远高于其他零售业务,从而导致公司零售整体不良率居高不下,平安银行管理层表示未来小企业信贷业务要做到“五个一批”,即“退出一批,转化一批,核销一批,清收一批,最终保留一批”,这意味着小企业贷款占比未来可能会降低。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从零售贷款结构合理性考虑,招商银行由于零售发展时间较长,结构布局要比平安银行更合理,其资产端重点在:按揭贷款和信用卡贷款上,而平安银行未来资产端的重点在:信用卡贷款和消费贷款领域,零售资产端配置结构在有差别。 原因分析之二:来自零售存款结构的差异 低成本零售存款占比方面,招商银行明显高于平安银行。活期存款要比定期存款成本更低,因此银行开展零售转型,获取低成本零售存款的根本是获取更多的零售活期存款。招商银行的零售成本非常低,主要原因就是零售活期存款占比非常高。2016年、2017年中期末,零售活期存款占比分别为74.08%、75.72%。而相比较而言,平安银行零售活期存款占比要低得多。2016年,平安银行零售活期存款占比66.16%,而2017年末占比进一步下降至55.56%。 原因分析之三:来自零售贷款存款转换率的差异 零售贷款占比方面,平安银行略高于招商银行。2017年,平安银行的零售贷款取得飞跃式的发展,零售贷款同比增长56.95%。与招商银行最新数据相比,平安银行零售贷款占比(49.82%)已经超过了招商银行2017Q2的水平(48.08%),跃居行业第一位。 零售存款占比方面,平安银行仅是招商银行的一半左右。从零售存款占比来看,2017年平安银行零售存款占比为15.77%,较2016年提高了3.13个百分点。但与招商银行相比还有相当大的距离,招行2017年中期零售存款占比达33.22%,是平安银行的2倍左右。 零售贷款业务的存款转换率方面,平安银行明显不如招商银行。零售贷款占比相近,但零售存款占比相差较远,其背后意味着两家银行零售贷款业务的存款转换率之间存在较大差距。2016年,平安银行零售贷款的存款转换率为48%,这意味着每发放一笔100元的贷款,仅为带来48元的存款增长。2017年,平安银行零售贷款的存款转换率进一步下降,达37%。零售贷款的高速增长似乎并没有带来太多零售存款的增长。相比较而言,招商银行零售贷款的存款转换率要明显更高,也更稳定。2016年、2017年中期,转换率分别为83%、81%,意味着每发放一笔100元的零售贷款,仅20元不到会流出公司,剩下来的可以继续派生贷款。 结论 从以上三条原因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平安银行只在资产端重点发展零售业务,而负债端不重点发展零售业务,而招行在负债和资产两端都以零售业务为主,尤其是负债端优势更加显著,从而平安在资产端优势显著,而招行在负债端优势更加显著。整体看,负债成为零售业务的核心竞争力,招行在零售端的优势显著好于平安。 零售业务资产质量的比较 除了零售业务定价能力之外,零售业务的资产质量同样也是衡量银行转型成功的与否的标准之一。 从资产质量角度,招商银行零售贷款不良率要低于平安银行。2016年,招商银行整体零售贷款不良率为1.00%,2017年中期进一步下降至0.87%,在公司总贷款不良率下降的情况下,预计2017年末零售业务的不良率也会是进一步下降。相比而言,平安银行的零售贷款不良率要比招行高30-50个BP,2017年末零售贷款整体不良率为1.18%。 从零售业务分类来看,平安银行零售不良率主要是在经营贷款上。2017年末,平安银行住房按揭不良率为0.08%,低于招商银行2017年中期水平(0.34%);信用卡贷款不良率为1.18%,同样低于招行(1.26%);消费贷款等其他贷款不良率0.50%,而招商在1.45%。然而平安银行经营贷款不良率要达4.18%,招行仅为1.43%,叠加平安银行经营贷款占比比较高,从而拉高了整体零售不良率。 不同银行之间不良率比较的准确性依赖于贷款分类的准确性,从贷款分类偏离度考虑,平安银行要明显大于招商银行。以平安银行2017年末数据和招商银行2017年中数据进行比较,两者全部贷款不良率均在1.70%左右,相差不大。但是平安银行关注类贷款占比达3.70%,高出招商银行1.98个百分点;逾期90天以上贷款占比上,平安银行为2.43%,高于招行1.06个百分点。由此我们判断,平安银行真实零售贷款不良率可能要比1.18%更高。 零售的中收业务创收能力比较 除了传统的存贷业务之外,零售转型的另一个核心方向是对中间业务收入的贡献。零售业务对中间业务收入的贡献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零售客户数、管理金融资产规模(AUM)以及户均规模,户均规模更直接代表着零售客户的粘性或零售客户价值贡献。 从零售客户资产户均规模来看,招商银行明显要高于平安银行。截至2017年6月末,招商银行零售客户数达9733万户(2017年末已经突破1亿),管理客户资产规模达5.90万亿,户均规模更是达6.06万;而平安银行2017年零售客户数和管理资产规模虽然都有30%以上的增长,但户均规模始终在1.55万左右的较低水平。 另外,从两家公司信用卡月均交易量比较来看,招商银行同样要高于平安银行。2017年末,平安银行信用卡流通卡量达3834万张,总交易金额1.55万亿,从而每张卡月均交易量为3400元左右;而招商银行2017年中期数据显示,公司上半年信用卡流通量就达5192万张,总交易金额达1.29万亿,每卡月均交易量为4389元,高出平安银行近30%,这意味着零售客户对招商银行信用卡的依赖度要高于平安银行。 [详情]

哈尔滨银行个贷不良率攀升 受困经济放缓
哈尔滨银行个贷不良率攀升 受困经济放缓

  中国网财经4月4日讯(记者 胡爱善) 地处黑龙江的哈尔滨银行日前发布2017年业绩报告。哈尔滨银行全年实现归属于权益股东净利润为52.49亿元,较上年度增长7.6%。报告期内,不良贷款率和不良贷款余额均相比上年度大幅上升,资产质量不容乐观。 截至报告期末,哈尔滨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为40.37亿元,较上年末增加9.5亿元;不良贷款率为1.70%,较上年末上升0.17个百分点;贷款减值损失准备率为2.84%,较上年末上升0.29个百分点。 根据原银监会披露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底中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为1.74%,与上年末持平,资产质量保持平稳可控。同期,哈尔滨银行不良贷款逆势双升,该行解释称:“经济增长下行压力致使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持续降温,资金回笼速度放缓,小微和“三农”等对资金流转敏感性较强的客户群体的贷款不良率相对偏高所致。” 值得注意的是,2017年哈尔滨银行公司贷款不良率下降0.14个百分点至1.45%,而个人贷款不良率却上升0.48个百分点至1.96%。哈尔滨银行表示,主要由于新常态下经济增速放缓,产业结构调整继续深化,部分借贷人持续承压,资金链普遍紧张,偿债能力下降,特别是小企业主和个体工商户抵御风险较弱导致贷款违约。在哈尔滨银行大力发展小额信贷背景下,由于宏观经济下行导致其不良率上升。 此前多家国有大行高管在业绩发布会上表示,2017年业绩和资产质量好于预期主要是归功于中国经济稳中向好所致。哈尔滨银行所称的宏观经济下行应是指其所处的黑龙江及东北地区。2017年,哈尔滨银行银行不良贷款大部分集中于黑龙江地区,该地区部分贸易企业、涉农企业和传统产业中的中小企业生产经营压力较大。 金融是经济的晴雨表,黑龙江省的经济状况在其金融业上有所显现。2017年全年,黑龙江省银行业金融机构累计实现净利润206.4亿元,同比下降27.8%;2017年末全省银行业不良贷款率3.34%,比去年同期下降0.10个百分点。 关注类贷款被称为资产质量先行指标,可以反映出未来银行的资产质量情况。截至2017年12月31日,哈尔滨银行关注类贷款率为2.85%,比上年末上升0.24个百分点,这表明该行不良还将面临继续上行压力。[详情]

5银行去年人均薪超40万 人均创收平安305万农行105万
5银行去年人均薪超40万 人均创收平安305万农行105万

  这五银行2017年人均薪酬超40万,人均创收平安305万农行105万!工农交建减员3万,招行光大逆势增员4000 银行员工薪资待遇的变化总最能引发激烈讨论,而银行减员增员的最新动态亦是市场关注的焦点。 截至目前,26家A股上市银行中已有15家完成2017年年报披露,其中包括5家国有大行和5家股份行,以及1家城商行和4家农商行。在部分银行业绩实现超预期增长的情况下,“薪酬滑坡”的声音似乎少了不少。不过受金融科技应用及银行业零售转型的影响,“减员”依旧是银行业相对确定的趋势,尤其是对人员冗余的大行而言。 各大银行平均薪酬方面: 中信银行(47.96万元)、招商银行(46.05万元)、平安银行(45.45万元)暂居前三,工农中建四大行位居后四位,暂时垫底; 平均薪酬增幅超过10%的共有3家银行,分别是光大银行、平安银行和中信银行,其中,光大银行薪酬增幅接近四成,暂居增幅榜第一,平安银行位居第二,增幅超三成。 或许有人说,平均数并不能反映真实情况,看到“人均”二字就觉得自己进了“假银行”。事实确实是这样,由于所在区域不同、所在部门和条线不同、职务级别不同,加上自身KPI考核的完成程度不一致,“平均数”难以客观准确地反映每一位银行员工薪酬现状。 不过,在银行报表并没有区分前面所说影响因素的情况下,“平均数”的波动变化总能说明一些问题。先做几个重点标注: 1 所有银行的总薪酬支出都是增长的 15家银行2017年员工薪酬支出总计达5262.65亿元,同比增长4.3%;其中4家银行总薪酬支出增长超过10%,光大银行总薪酬支出位居增速首位,同比增长44%。 可以看到,15家银行里有7家银行去年出现减员现象,其中工农交建四大行减员2.96万人;但招行、光大逆势增加人力配置,增员数量均在2000人左右; 结构上看,由于电子渠道替代、柜员转岗营销、劳务派遣减少等原因带来的减员规模较大;学历上看,大专及以下学历员工数量减少的比较多。 3 人均薪酬未见明显下滑 整体来看,大部分银行还是维持上年同期水平甚至略有增长。其中光大银行由于总薪酬支出的快速增长,即使员工人数有所增加,仍然实现人均薪酬的较快增长; 从人均薪酬水平来看,国有大行人均薪酬普遍在25万以内,股份行则普遍高于40万。不过需要的注意的是,这里的薪酬是指报税金额,在这个基础上减去五险一金和税金,剩下的再平摊到每个月和年终奖,就真的不多了。 4 股份行人均创收高 不同银行的人均创收,侧面反映了一家银行的工作强度和业绩压力,也与该行当年的盈利情况有关。其中几家营业收入下滑的银行,人均创收也在下滑;而四大行由于员工数量减少,同时营收向好,人均创收都实现增长; 值得注意的是,平安银行去年虽然总营收下滑,但人均创收却提升到305万,暂时位居第一;此外招行人均创收也达到290万。 总薪酬支出集体增长 一家企业的全年总薪酬支出该怎么计算?记者采访了多位银行财务部门负责人和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人士,得出的结果是: 按照企业会计准则,以“本期工资福利总额=期末应付职工薪酬-期初应付职工薪酬+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的公式,计算得出的当期发放与计提的总额,是一家银行是较为合理且易理解的当期总薪酬支出。 因为是当期,涉及到薪酬发放时间的问题,这包括年终奖的发放和绩效奖金递延发放两大方面: 以一家银行的2017年薪酬包为例,包含的应该是2017年实际发放的工资奖金及2016年的年终奖,还有此前几年递延到2017年才实际发放的绩效奖金。而2017年的年终奖应该体现在2018年现金流量表的“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项目上,2017年薪酬的递延发放部分也体现在此后几年的报表上。 以此计算,从整体薪酬支出的变化情况来看,15家银行2017年总薪酬支出都实现同比上升。其中光大银行、平安银行去年薪酬支出同比增速比较快,分别达到44%和24%;宁波银行、中信银行增速也在10%以上。 总薪酬支出集体增长的情况,往年这15家银行基本没有出现过。这或许也说明,经历此前数年银行员工向非银金融机构及其他机构,甚至其余产业出走的“离职潮”后,传统银行也更愿意多出一些人力成本,吸引和留住人才。 减员继续:大行减员规模大 再看15家上市银行员工人数变动情况,总体的变化情况是:8家银行增员,7家银行减员,全部15家银行员工数量整体减少近3.1万人。 就数量而言,招商银行和光大银行是去年增员最多的上市银行(已披露年报的A股上市银行),员工总数分别较年初增加2069人、1816人。此外4家上市农商行去年集体增员。 从结构上可以发现,这两家增员规模较大的银行中,去年增量的六成左右都集中在零售条线,此外公司业务板块、IT和风险部门人员也有所增加,柜员数量则在减少。其他增员的银行也基本上体现了这一特征。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银行集团年末员工总数虽然较年初增加2233人,但增加的主要是内地非银机构的员工人数,该行披露的内地商业银行员工数是连续多年减少的,其中去年减员904人。 而7家减员的银行中,农行、工行、建行、交行分别较年初减员9283人、9155人、9807人和1316人,平安、中信、民生3家股份行也分别较年初减员4383人、1299人和903人。 以建行为例,从正式员工学历构成变化来看,该行减少的员工中,88%是大专及以下学历,大学本科学历员工减员也有1246人,另外该行派遣员工也较年初减少301人。 以减员幅度最大的平安银行为例,该行减员数量的58%集中于派遣人员的减少,此外业务人员也减少了1616人。如果分机构来看,该行员工减少最多的是信用卡中心(含分中心),员工数量从年初的4557人减少到2029人。 从前面的情况来看,可以发现流失的银行员工都有哪些: 第一,可替代性比较强的岗位。 譬如大堂经理、柜员、保安、现金清收、电话客服、信用卡销售等岗位,这些岗位有可能是正式员工,也有可能是派遣员工。总体来看,这些岗位员工薪资水平不高,而且对KPI考核的完成情况要求比较高;随着电子渠道替代率的不断上升和客户偏好的转变,银行也裁撤了低效益网点,并推进将原来大而全的网点向轻型化、智能化转型。 交行董事长彭纯就在日前表示,该行近年推进“减柜压面”,传统柜台已经压降一半以上,而手机银行客户数、电子渠道交易量都在快速增长。“这也是应对金融科技的一大举措,目的是要让客户‘离店不离行’、‘离行不离线’、‘由店向线分流’、‘由线向店推售’”。 目前来看,银行网点的转型不一定是直接采取裁员的形式,而是推动传统的柜面结算人员转岗客户服务和营销。但这种方式也势必造成部分转岗员工难以适应角色的变化,进而被动或主动离职。 “以前我们只要在柜台后面办公就行,加上一点点的存款任务,现在除了存款,还有理财、保险、信用卡等等各种KPI考核,不达标就扣奖金,想离职吧,但做了那么久的柜台,又不知道一时半会儿能去哪儿。”一家大行深圳分行柜员对记者吐槽。 第二,银行员工出于自身职业发展考虑,选择跳槽。 在民营银行陆续组建以及金融科技浪潮的冲击下,对这些跳槽的员工来说,新企业的薪酬福利和发展机会可能更好。 第三,学历不占优势的员工。 以大学本科学历为门槛,有这样一组数据: 中国银行集团内地商业银行去年本科以下学历员工减少6529人; 交行减少1012人,占该行减员总数的77%;建行减少8678人,占减员总数的88%;招行减少1044人…… 人均薪酬整体平稳 在理清银行总薪酬支出和员工总数变化后,按照“2×总薪酬支出÷(年初员工总数+年末员工总数)”的公式,就可以计算人均薪酬的变化,也可以尽量平滑年内员工人数变化带来的影响。 由于4家上市农商行缺乏2016年初可比口径的员工人数数据,因此不予计算人均薪酬的变化,只计算2017年人均薪酬。 整体来看,其余11家银行人均薪酬依旧维持上年同期水平甚至略有增长。其中增幅在4%以内的有5家银行,包括3家大行和民生、宁波2家银行;增幅超过10%的则有光大、平安、中信3家股份行。 值得注意的是,大部分银行都是因为2017年度总薪酬支出增长的同时,员工数量同比减少,分母变小,带来人均薪酬的增长。只有光大、中信、宁波3家银行是在员工人数增加的情况下,实现人均薪酬的快速增长。 从薪酬水平来看,国有大行普遍在22万~26万,其中更加市场化的交行大致在28万;股份行中,多家高于44万元,中信银行(47.96万元)、招商银行(46.05万元)、平安银行(45.45万元)暂居前三;中小银行人均薪酬则介于大行和股份行之间,靠近股份行。 当然,这里的人均薪酬并没有区分所在区域、条线、职务层级,所以是当分子还是当分母,感受自然不一样。 一家股份行投行部门人士就对记者表示,去年投行业务经历监管“三三四十”治理检查、“治三乱”,整个的业务开展很困难,规模下降比较严重,加上资金成本抬升,投行业务盈利情况也不好,薪酬自然也受到波及。 他也表示,银行每个时期的经营导向都是不一样的,譬如一家原来做对公强的银行,现在要转做零售,就势必要减少对对公条线的资源投入,增加对零售条线的投入,这对条线的薪酬会有直接影响。“去年的银行利润,大致是从金融市场部门转向零售和对公,员工的薪酬肯定也就会有同一个方向的变化。”他认为。 金融市场业务去年同样表现不佳。以某上市银行为例,该行金融市场业务条线资产在全行资产中占比近六成,但全年只取得约2000万元税前利润,这无疑也将影响条线员工薪酬情况。据该行总行行长对券商中国记者透露,盈利情况不好主要受监管新政及债市波动影响,但在2018年全行经营预算安排里,还是给了金融市场业务部门较高的利润增长要求。 而在地区分布上,每家银行不同区域的业务规模、资产质量都有差异。从2017年的情况来看,沿海发达地区资产质量整体企稳,盈利水平提升,而环渤海及东北地区不良加速暴露,这样将影响不同区域的薪酬差异。 此外需要注意的是,前面所计算的人均薪酬,相当于工资条中的报税金额。“报税金额扣掉五险一金之后,留下计税金额,计税金额再减去个税,剩下的才是实际到工资卡里的可支配收入。”一家华南农商行财务部门负责人表示。 “以此计算,即使是40万的人均薪酬,在扣减五险一金和个税之后,剩余薪酬分摊到每个月和年终奖上,每个月实际收到大概2万;如果人均薪酬是22万,扣减分摊之后就更低了。”前述财务负责人称。 四大行人均创收均有抬升 不同银行的人均创收,侧面反映了一家银行的工作强度和业绩考核压力,不同的人均创收,也体现在不同档次的人均薪酬上。 整体来看,五大行人均创收普遍在130万~160万左右。其中,薪酬水平相对较高的交行,人均创收也在五大行中位居首位,达到185万元;而农行由于员工数量较大,人均创收只有105万元。 全国性股份制银行人均创收则普遍高于240万元,这也和股份行相对较高的人均薪酬相匹配。其中平安银行在“三减一增效”后,去年人均创收同比增长5.9%至305万元,位居第一;光大银行则受营收负增长、员工总数增加的影响,去年人均创收下降到210万元。 “我们现在的创收,已经不是说做多少存贷款的收入了,还加上了对理财、保险产品、银行卡、信用卡这些业务的中收,尤其是在全行零售转型的情况下,给的指标考核也更多了,我到现在也还没搞懂应该怎么达标,只能看月报。”一家股份行深圳地区支行零售业务经理表示。[详情]

渤海银行资产规模破万亿元 零售贷款总额增近50%
渤海银行资产规模破万亿元 零售贷款总额增近50%

  证券日报 本报记者 吕东 昨日,又一家股份制银行渤海银行年报亮相。渤海银行2017年年报显示,该行总资产规模已突破万亿元大关,存贷款传统业务稳步增长,零售银行规模整体显著提升。去年该行实现净利润67.54亿元,比2016年增长4.33%。 净利润同比增长4.33% 截至去年年末,渤海银行资产总额达10025.67亿元,比去年年初增长17.11%,其中:贷款总额(含贴现)4648.9亿元,增长31.44%。负债总额9541.02亿元,较去年年初增长17.12%,其中:存款总额(不含同业)5821.03亿元,增长18.75%。 在加快战略转型、转变发展方式的背景下,大力拓展零售业务、扩大零售业务占比已成为各家银行的共同选择。渤海银行2017年零售业务规模增长迅速,保持了良好发展势头。截至2017年12月31日,渤海银行零售贷款总额为1188.01亿元,增速高达49.14%,余额占贷款总额(含贴现)25.55%,高于2016年同期水平。 2017年,渤海银行实现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86.86亿元,比2016年快速增长47.21%。受中间业务收入快速增长的推动,去年该行实现营业收入252.04亿元,同比增长15.27%。该行成本收入比为34.28%,比2016年下降0.33个百分点。渤海银行2017年利润总额84.25亿元,比上年增长5.35%;实现净利润67.54亿元,同比增长4.33%,保持稳定增长势头。 拨备覆盖率高于同业均值 通过主动调降房地产、政府融资平台和“两高一剩”业务领域,防控和化解风险资产,渤海银行2017年资产质量和拨备保持了较好水平。 截至2017年年末,渤海银行不良贷款81.1亿元,比去年年初增加21.42亿元,不良贷款率1.74%,比去年年初微增0.05个百分点,与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平均值持平。其中,该行批发和零售业的不良贷款率由去年年初的6.30%降至5.02%;采矿业不良贷款率由去年年初的3.06%降至0.99%。该行贷款减值准备150.76亿元,增加42.38亿元,对应收款项类投资累计计提减值准备46.54亿元。 渤海银行截至2017年年末的拨备覆盖率185.89%,高出股份制商业银行平均值5.91个百分点。 截至去年年末,渤海银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资本充足率分别为8.12%、8.12%和11.43%,资本充足率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均符合监管要求,一级资本充足率符合过渡期监管要求。[详情]

去年多数银行住房按揭贷款规模增长明显 增幅放缓
去年多数银行住房按揭贷款规模增长明显 增幅放缓

  原标题:去年住房按揭贷款增幅放缓 来源:经济参考报 实习记者 向家莹 北京报道  截至4月3日,超半数A股上市银行公布了2017年业绩报告。数据显示,大部分银行的住房按揭贷款规模均较上一年有明显增长,但增幅较上年普遍放缓。 专家指出,监管层在房地产信贷方面政策已经收紧,相关的购房贷款需求转向满足刚需,因此增速将保持平稳,难以再现大幅增长。而在房贷增速乏力后,银行很可能在消费贷、信用卡等个人消费金融类贷款中寻求个人贷款增量。 Wind数据显示,当前公布年报的A股十余家银行中,仅宁波银行个人住房贷款余额同比下降13%,其余均出现不同程度增长。其中,江阴银行同比增长达270%,平安银行同比增长79%,多数大行及股份制银行增幅均超过20%。 从趋势来看,2016年至今,银行新增按揭贷增速经历了急速攀升、快速降低、逐步反弹并持稳的过程。 总体来看,按揭贷款增幅已经收窄。年报显示,除宁波银行、张家港行、光大银行外,其余银行较2016年增幅均出现不同程度减少,其中中信银行减少44%,招商银行减少31%,交通银行、农业银行和建设银行,增幅减少也都在10%以上。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董希淼认为,2017年个人住房贷款增速出现下降主要受2016年住房贷款基数较高和房地产调控政策的深入实施两方面原因影响。 同时,董希淼预计2018年住房按揭贷款仍将平稳增长,“供给端看,银行有发展住房按揭贷款的动力;需求端看,刚需住房贷款仍有较大市场需求,三四线城市也仍存在去库存压力。” 在个人住房按揭贷款业务企稳的同时,各银行也纷纷寻找新的信贷发力点。从年报看,信用卡贷款和消费类贷款成为多个银行信贷新的增量点。业内人士表示,与按揭贷款相比,银行其实更偏好做大个人消费金融类业务,因为零售业务、个人消费贷款安全性更高,利率上浮空间也更大。[详情]

五大行去年减员2.7万 交行平均薪酬最高人均28.65万
五大行去年减员2.7万 交行平均薪酬最高人均28.65万

  原标题:五大行去年减员2.7万 平均年薪24万 记者 侯润芳 实习生 杨婷 交行去年平均薪酬最高,人均28.65万;银行房贷增速下降,有个贷经理称收入少了三四成 “过去一年,我们银行离职的同事比较多。国有大行‘吃大锅饭’,考核机制不像其他商业银行那样灵活,银行收益好,所有员工跟着受益,不存在个人工资比较突出的情况。”某五大行湖南地区员工杨先生表示。 2017年,工商银行净利润仍稳居榜首,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四大行的净利润增速均超过4%。新京报记者统计,2017年,五大行员工人均薪酬为23.78万元,较2016年增加不到万元。不过,有不少基层网点员工表示“被平均”。 据新京报记者统计,2017年五大行员工较2016年减少2.7万人。其中建行员工减少近万人。 2016年五大行房贷增幅在30%上下,2017年这一数据下降到20%左右。从区块链应用看,五大行均有区块链技术方面的布局,不少区块链技术应用到雄安新区服务场景。 交行员工去年平均薪酬增2万 五大行员工去年人均收入如何?新京报记者以年报中业务及管理费用下的本行员工费用(员工成本/薪酬及福利)这个指标计算五大行员工平均薪酬。 其中,交行、建行、工行、农行员工人均薪酬分别较2016年增加2.09万元、1.55万元、0.68万元、0.85万元。中国银行2017年人均收入较2016年下降0.22万元。 交通银行人均收入在五大行中最高,人均28.65万元;建行、工行、农行、中行员工平均薪酬分别为25.66万元、23.27万元、23.02万元、22.16万元。 一位公司的财务负责人表示,业务及管理费里的职工薪酬为应发数,包含了社保、公积金等福利以及个税,而员工到手的是实发数,实发数是扣除了社保、公积金等福利和个税的,所以这个指标下测算的数据会与员工实际到手的金额感受上有出入。 仍然有银行员工直呼收入“被平均”。 “20多万的平均收入要高出我们这些一线网点员工收入,我们每个月平均收入1万左右。”某五大行北京地区网点员工张丽(化名)告诉记者,其每天早上8点到银行,晚上9点下班,基本工资和绩效合在一起每月1万元多点,“季末业绩比较好的时候,偶尔可以拿到2万元。” 张丽称,2017年其年终奖少了2万元。“2017年,我们网点的绩效要比2016年好,但不知道为什么年终奖减少了。” 不过也有银行员工表示,2017年收入有所增加,但距离20万元的人均收入仍存在不小差距。“2016年年薪8万元,2017年年薪9万多,因为业绩的增加,年终奖也有所增加,年终奖拿到了25000元。”某五大行湖南浏阳地区一网点员工杨先生表示。 2017年,杨先生的不少同事跳槽到股份制银行。“因为股份制银行比较注重个人绩效考核,收入要高于国有大行。另一方面,小银行上升空间比较大。”杨先生说,一位亲友从农行离职后,先后跳槽四五家商业银行,工资和职务越来越高。 建行去年员工减少近万人 在过去一年中,五家国有大行中有四家银行员工减少。新京报记者根据年报统计,2017年五大行员工较2016年减少2.7万人。其中,建设银行、农业银行员工减少9000人以上,工商银行员工减少超过8000人。 建行年报显示,截至2017年末,共有员工352621人,较上年末减少9861人;农业银行截至2017年末,在职员工总数487307人,较上年末减少9391人。工行年报显示,截至2017年末,该行共有员工453048人,比上年末减少8701人。 交行人员在2017年减少不太明显。交行年报显示,截至报告期末,该行境内外共计91240人,较2016年减少1316人。 中国银行是五大行中唯一员工人数有所增加的银行。2017年年报显示,该行共有员工311133人,对比2016年的308900人,增加2233人。 对于银行员工的减少,有五大行员工表示,谋取更高薪酬、金融科技影响等导致部分人员离职。 “现在更多的压力来自于人员调整上的压力,新的管理办法和系统在推进,银行要智能化,减少人工。”张丽表示,2017年其所在网点的柜台员工减少了四分之一,这些员工部分调到营销等岗位,部分人员离职。 张丽表示,金融科技影响之下,客户有了更多选择,银行之间竞争更加激烈。“各家银行都在争夺客户,为了留住和寻找新客户,都在尽力提高服务质量。” “房贷客户减少,收入降了三四成” 2017年五大行房贷增速也出现明显变化。 2016年,随着房贷市场的升温,银行房贷激增。央行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人民币贷款增加12.65万亿元,其中,以个人住房按揭贷款为主的住户部门中长期贷款增加5.68万亿元,占比达到45%,相比2015年增加的3.87万亿,上涨了46.8%。五大行成为个人住房贷款放贷的主力部门,占据半壁江山。 新京报记者统计五大行2016年年报发现,五大行个人住房贷款增幅均在30%左右。 2016年9月30日前后,多地出台多项措施给楼市“降温”。房贷受影响明显。 两会期间,央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潘功胜表示,2017年全国个人住房贷款增长4万亿,增长22%。住房贷款还贷金额有所上升,但从长期看,仍处于合理范围内。 工行和农行的房贷增速仍在20%以上。工行2017年个人住房贷款增加6978.51亿元,增长21.5%,较2016年28.8%的增速下降了7.3个百分点;农行个人住房贷款较上年末增加5753.58亿元,增长22.5%,但较2016年32.85%的增速下降了10.35个百分点。 2017年建行个人住房贷款余额较上年新增6274.2亿元,增幅17.5%,房贷增速同比下降11.76个百分点;交行个人住房按揭贷款余额较年初增长16.49%,较2016年下降了10.96个百分点。2017年中国银行住房抵押贷款增速17.5%,与2016年30.8%的增速相比,下降了13.3个百分点。 “和2016年相比,2017年办理房贷业务的客户明显减少,我的收入下降了三四成。”某五大行北京地区一网点个贷部工作人员赵鹏(化名)表示。 “总体看,五大行收入相对稳定一点,随着房贷业务的减少,行里会通过其他的业务来保证我们的工作量。作为个贷部的零售经理,我以前主攻房贷,现在汽车分期业务做得比较多一些,目前汽车分期业务在个贷的业务量中占比比从前多。”赵鹏表示,受房贷业务减少的影响,其收入也减少三到四成。“2017年到现在,一个月能做四五笔房贷业务,基本上都是房地产中介渠道带来的客户。” 张丽则表示,其所在网点的房贷业务量减少不明显。“因为政策性因素,2017年上半年业务量确实不太好,房贷客户较少。不过,我们行积极找一些中介机构以及楼盘进行合作,从源头上解决客户减少的问题,2017年房贷业务量没有太大的减少。” 区块链技术应用到雄安新区服务等场景 银行布局区块链成为年报中的亮点。五大行已将区块链技术应用到扶贫、国际贸易、住房租赁平台、电商供应链、雄安新区服务场景等领域。 公开信息显示,工商银行区块链与生物识别实验室推出首个自助可控的区块链平台,平台于2017年第四季度推出,已助力贵州扶贫、工银聚等项目成功投产。 工行2017年年报显示,工商银行组建七大创新实验室,探索区块链、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等应用场景,打造贵州脱贫攻坚基金区块链平台,运用区块链技术推进雄安新区资金的透明管理。 建设银行则探索“区块链+贸易金融”技术,还在雄安新区将区块链技术运用到租赁住房平台等。 “区块链技术是建行一直瞄准的一个重要方向,也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研究和探索,目前建行借助区块链技术应用到国际业务。”建行行长王祖继在建行2017年业绩发布会上表示。 今年1月,建行在雄安上线首个区块链租房应用平台。 农业银行在国内银行业中首次将区块链技术应用于电商供应链金融领域,上线涉农互联网电商融资产品“e链贷”;此外,推进金融数字积分(简称“嗨豆”)系统建设,打造区块链积分体系。 中国银行2017年年报则显示,该行推出贸易融资区块链应用,推出指纹、指静脉及声纹认证等生物认证科技应用。 “深化在区块链、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物联网、量子通信等四大方向的新兴技术研究。(区块链)相关技术在跨境支付、公益中行、雄安新区服务场景等方面都得到了具体应用。”中国银行高管在中行2017年业绩发布会上表示。 据介绍,中国银行作为一家传统的银行,蓝图、IT架构都很完整,“这个很完整的IT架构由过去集中式的,一定要过渡到集中式和分布式相结合,同时引入区块链的科技元素,来使中国银行变成一个数字化的银行,我们要加大投入,不少于集团营业收入的1%。” 交通银行互联网金融业务中心副总裁范海鹰此前透露,交行正在探索区块链数字票据系统。[详情]

2018银行资产投向:大行偏好基建 股份行发力零售
2018银行资产投向:大行偏好基建 股份行发力零售

  银行资产投向: 大行偏好基建、股份行发力零售、中小银行回归本源 本报记者 辛继召 深圳报道 银行利润的秘密 时下,业界人士普遍反应,银行的存款争夺战越来越激烈,大行、股份行、城商行等银行机构,还可以通过哪些方式应对息差收窄带来的影响?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通过梳理陆续“出笼”的银行年报,欲揭开银行经营领域变化情况,尤其是利润的构成演变以及未来趋势。 根据年报分析,从中小银行角度发现,同业业务收缩,存款缺乏稳定来源,贷款议价能力不强,而大型银行依赖稳定的息差利润回升。2017年,银行经营也在发生变化,比如部分银行则更加依赖除息差、中收之外的投资收益,以稳定收入来源。 从年报也发现,上市银行资产投向发生的变化,并从分析师处获得上市银行对2018年资产投向的看法。比如招行、平安等明确投向零售资产,部分城商行也大幅度转型。部分农商行提出回归本源,加大本地资产投放等等。(李伊琳) 导读 存款全行业都乏力,不管是零售还是批发资金,其他资金来源是各个银行的重要来源。 银行是金融机构的基础部门,资产投向备受瞩目。 从2018年趋势来看,大型银行将会依然偏好基建类领域。这一领域不良较低,未出现制造业领域不良上升的压力。 对于开展“大零售”转型的股份行、城商行而言,零售资产将是其重点投向。招行、平安银行均将重点投向这一领域。 部分农商行等中小银行已决定回归本源,控制甚至适度减少表外理财业务规模,回归本源,将资产放到公司零售客户发展上。 而这其中的关键,在于对核心存款的竞争上。 大行投向基建领域 从财报看,大型银行2018年约六成至八成的信贷投向基建、房地产领域。 工行2017年财报显示,2017年公司贷款7.5万亿元,新增约6100亿元。其中,投向基建领域的“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新增1994亿元,增长13.2%,主要是由于加大对纳入国家交通运输规划的“十纵十横”综合运输大通道。另一基建领域“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新增1379.91亿元,增长26.7%;“电力、热力、燃气和水生产和供应业”新增797.92亿元,增加9.7%,主要是支持城市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此外,“租赁和商业服务业”新增1737.51亿元,增长23.6%,主要是投资于资产管理等行业。 建行2017年公司类贷款约6.4万亿元,新增5786亿元。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房地产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分别新增970.55亿元、1335.24亿元、723.36亿元、645.88亿元。 农业银行2017年公司类贷款6.1万亿元,基建类贷款也大幅增加。 2017年,工行、农行的制造业类贷款规模均出现微幅下降,建行制造业类贷款规模仅微增3.88亿元。 对于2018年信贷投向,农行高管在该行业绩会上表示,信贷需求有回表的趋势,定价上也反映出浮动力度环比回升。信贷投向将对接国家的城镇化、乡村振兴、个人贷款、普惠金融等方面。 中国银行副行长刘强表示,大力支持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在行业投向上,重点支持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同时加大战略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互联网等创新领域项目储备;在地区投向上,大力支持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雄安新区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加大对冬奥会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力度。个人贷款方面,严格落实国家住房调控政策,执行差异化信贷政策,积极加大消费金融、住房租赁、棚户改造等民生工程支持力度。 中小银行“大零售” 对于开展“大零售”转型的股份行、城商行而言,零售资产将是其重点投向。 以零售金融见长的招行2018年将在信用卡、消费贷等零售金融上发力。“资产配置上,资本约束越来越严重。强监管措施下,有效资源投到哪里很重要。”招商银行副行长、董秘王良在该行投资者会上表示,“招行(资产投向)依然以零售为主体,主要以信用卡、消费贷。风险相对可控、收益相对较高的,保持收益稳定。” 正在向“大零售”转型的平安银行意在从LUM(零售贷款)向AUM(零售金融资产)转型突破。平安银行首席财务执行官项有志在该行业绩发布会上表示,LUM尖兵策略不变,2018年将补齐AUM短板。从渠道、产品、服务、客群等五大纬度全面发力。“多渠道发力推动信用卡,深入拥抱寿险、大力推动代发等四大突破点,实现零售爆发式增长。” 多家城商行也计划发力消费金融等领域。如徽商银行、重庆银行已明确将消费金融作为业务增长点。这两家银行消费贷款规模2017年分别达732亿元、300亿元,同比增加42.57%、319.3%。 实际上,大行也增加了零售贷款的比重。工行2017年个人贷款达4.95万亿元,占比从2016年的32.1%提升至2017年的34.7%。建行个人贷款5.19万亿元,占比从36.90%提升至40.25%。 农商行回归本源 在资管新规之下,“回归本源”曾为一些中小银行,特别是农商行的选择。 广州农商银行行长易雪飞在香港的业绩发布会上表示,将适当控制同业存单。实现资金成本的下降。资产端优化结构调整。控制甚至适度减少表外理财、金融投资业务规模,回归本源,关注本源。放到公司零售客户发展。贷款业务做进一步结构调整,做好地方政府基础设施项目,抓好大、中、小微和零售项目。“抓大不放小,改变净利差偏低的状态。” 随着资金回表,商业银行的竞争关键是获取存款这一核心负债。 王良说,从招行判断来看,存款全行业都乏力,不管是零售还是批发资金,其他资金来源是各个银行的重要来源。 他表示,外部资金来源面临存款资金成本的问题。在去杠杆趋势下,资金成本上升是明显的趋势,银行要关注资金敏感性,特别是结构性存款、同业存单及其他同业资金,要根据利率变化要调整主动结构。同业存单高居不下,吸收外部要注意点和节奏。月末季末同业存单利率飙升。招行不把资金吸收放到年末季末。 (编辑:李伊琳,邮箱:liyil@21jingji.com)[详情]

银行净利润转正调节术:所得税大降 投资收益猛增
银行净利润转正调节术:所得税大降 投资收益猛增

  解密银行净利润“转正”调节术: 所得税大降、投资收益猛增 本报记者 辛继召 深圳报道 银行2017年业绩呈现了几项与以往不同的变化。 一是在所得税费用上,多家银行2017年所得税费用增长为负,邮储银行、中信银行、宁波银行四季度所得税费用为负值。主要与几家银行三农信贷免税、加大对债券、货币基金资产配置等有关。 二是邮储、交行、中信、民生、宁波银行等投资收益增长明显,特别是宁波银行货币基金投资收益达37.6亿元,同比大增18.8倍。 三是大型银行、股份行纷纷提高拨备覆盖率,除为未来的损失做准备,也有调整利润的考量。 “消失”的所得税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年报中观察,部分银行2017年四季度所得税甚至为负数,包括邮储银行、中信银行、宁波银行。 这三家银行2017年全年所得税为34.02亿元、93.98亿元、8.08亿元,前三季度所得税分别为52.9亿元、95.4亿元、9.5亿元,以此相减四季度所得税分别减少18.9亿元、1.4亿元、1.4亿元。 所得税减少,各家银行原因不一。 如邮储银行2017年减免税收入96.3亿元,同比增加18.85亿元。邮储银行2017年财报称,所得税费用34.02亿元,实际税率为6.66%,低于25%的法定税率,主要反映来自国债、地方政府债、铁道债、长期专项金融债券及农户小额贷款等利息收入中免税收入的影响。 建行财报称,所得税费用下降,主要是由于中国国债及地方政府债券利息收入按税法规定为免税收益,2017年该行进一步增持了地方政府债券。 中小银行所得税减少则多与投资相关。中信银行财报称,2017年所得税费用下降26.70%,有效税率为17.98%,比上年下降5.50个百分点,主要由于国债、地方债等永久性差异纳税调减项目增加所致。宁波银行财报称,所得税2017年减少55.85%,是由于免税资产投资规模增加。 在此情况下,2017年,多家银行利润形成比较明显的“剪刀差”,即税前利润与税后净利润的增速不一致。 表现为多家银行税前利润为负,税后的净利润则由负转正。交通银行2017年税前利润增速为负,为-3.3%,但净利润增速达4.49%。中信银行2017年税前利润增速-4.27%,净利润增速为2.61%。盛京银行税前利润增速为-5.50%,净利润达10.12%。 此外,多家银行税后利润增速远超税前利润,二者剪刀差扩大。民生银行、浙商银行2017年税前利润分别为0.52%、2.35%,净利润增速达4.40%、8.07%。宁波银行税前利润增速为5.30%,净利润增速高达19.60%,剪刀差扩大至14.30%。 造成这一情况的原因,首先是缴税因素,银行2017年所得税普遍大幅下降。 如工行、建行、交行2017年所得税分别减少约69.8亿元、66.5亿元、58.9亿元,使得这几家银行分别从税前利润0.37%、1.55%、-3.30%,提升至净利润2.99%、4.83%、4.49%。 依赖投资收益 构成银行收入结构的,主要包括利息、手续费和佣金(即“中收”)、投资等三项收入。 在金融去杠杆、资金成本上升背景下,大型银行、农商行依靠负债端存款优势,有能力获取成本较低的资金,2017年净息差、利润增速率先反弹。四大行2017年中收净收入几乎全线萎缩或与去年持平,但利息净收入大幅增加。 与之相比,股份行、城商行承受了较大的资金压力,加之资管、表外业务强监管,2017年利息收入、手续费及佣金等中间收入变化不一,但多呈下降情况。股份行中,除招行外,其余的利息净收入全部下降。城商行中,除徽商、锦州、中原三家,其余的利息净收入也全线下降。 投资收入成为部分中小银行增厚收益的重要途径,加之国债、货币基金的免税效应,业绩更为可观。 实际上,四大行、招行这些净利润排名前五的银行,投资收益要么增幅不大,要么大幅减少。投资收益大幅增加的,包括邮储、交行、中信、民生、宁波银行等。 如邮储银行2017年交易净收益18.75亿元,较上年增加12.11亿元,主要由于交易性同业存单业务交易收益增加。证券投资净收益222.55亿元,较上年增加67.76亿元,主要由于商业银行理财产品投资收益增加。 中信银行投资收益为69.88亿元,比上年增加29.94亿元,主要由于资产证券化损益和交易性债券实现收益增加。 值得注意的是宁波银行,该行是唯一净息差反弹的银行。该行收入大幅增加的原因之一是配置货币基金带来投资收益的高速增长,货币基金投资收益达37.6亿元,同比大增18.8倍,带动非息收入同比大增46.8%,对业绩增长正贡献10.5%。申万宏源报告称,2017年上市银行尤其是中小银行在资产配置方面更多偏向于货币基金,宁波银行基金投资规模由2016年的2亿元高速扩张至1192亿元。 拨备率调节收益 2017年四季度,一个明显的变化是,各家银行纷纷调高拨备覆盖率,与上半年部分银行释放拨备回填利润的情况完全不同。 拨备覆盖率是银行重要的风险指标之一,若调高拨备率往往意味着对未来的风险预估更大。 招行副行长唐志宏在该行投资者业绩会上表示,拨备是管控资产质量重要工具,不仅是不良率生成率的结果,也表现为未来的损失做的最后的准备。银行的审慎主要表现在拨备上,拨备表现为逆周期的。虽然现在资产质量好转,未来还会保持进一步好转的趋势,但在经济由高速增长向质量增长的转变中,体质结构矛盾还将持续暴露,一定会表现在企业的风险,传导到银行。 从数据看,除平安银行外,几乎所有大型银行、股份制银行全部提高了拨备覆盖率。如中信银行2017年拨备覆盖率、贷款拨备率分别为 169.44%和2.84%,比上年末分别上升13.94 、0.22个百分点。 有银行业分析师表示,拨备覆盖率一定程度上成为银行调节利润的重要工具。银行根据年初目标确定净利润,再根据净利润、所得税倒推税前利润,根据税前利润、资产质量情况调节拨备覆盖率目标。 (编辑:马春园,邮箱:macy@21jingji.com)[详情]

利率市场化威力显现 部分城商行息差进入1%时代
利率市场化威力显现 部分城商行息差进入1%时代

  利率市场化威力显现 部分城商行息差进入1%时代 本报记者 李玉敏 北京报道 随着银行年报的悉数出炉,可以发现不同银行的业绩分化明显。大型银行业绩回暖,净息差企稳回升,而部分城商行却因为过度依赖同业业务,净息差大幅收窄,利润也因此受到影响。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多家城商行2017年的业绩报告,发现上市城商行的净息差普遍降低,且同业业务占比较高的银行首当其冲,比如盛京银行、天津银行等已经进入了1%时代。 青岛银行经济学家 、山东省普惠金融研究院副院长赵建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因为中小银行建立的资产负债结构是负债敏感型,特点是资产的久期长,而负债大部分来自同业,期限错配严重。这种以短期同业资金来养长期贷款的方式,利率下行期会赚很多钱,利率一旦上行,息差缩减就很明显。 赵建认为,城商行息差大幅收窄,表面是大量的中小银行,依赖同业业务,造成了资产负债结构的扭曲,负债敏感型模式遇到利率上行。深层次的原因是客户结构的问题,因为很多地方银行政府业务多,资产期限很长,短期内资产结构和价格也很难以调整。 H股上市城商行净息差普降 已经公布年报的多家H股上市城商行中,净息差均出现了下滑的态势。 比如,天津银行2017年实现净利润39.43亿元人民币,较2016年末同比下降12.7%。该行坦承,利润的下降主要是受息差收窄的影响。天津银行净利差下降0.62个百分点至0.81%的低位。受金融市场融资交易利率上行,信托、资管计划收益率下降的影响,天津银行净息差下降0.51个百分点到了1.25%,仅此一项就对利润负面影响近33亿元。 此外,盛京银行的净息差也进入了1时代。该行2017年净利差下降0.29个百分点至1.36%,净利息收益率由2016年的1.75%减少至2017年的1.50%。 盛京银行解释,主要因素是付息负债的付息率上升,原因是收益率较高的发放贷款和垫款收益率下降;负债端因2017年SHIBOR利率较2016年上涨,资金成本走高,从而造成付息率有所上升。二者共同作用,导致净利差较去年同期降低。 同在H股上市的郑州银行,净息差也逼近2%。2017年该行净利差由2016年的2.52%降至2017年的1.94%;净利息收益率由2016年的2.69%降至2.08%。 锦州银行的净利差和净息差下降也很快,2017年该行的净利差由2016年度的3.41%下降至2017年度的2.58%,降幅为0.83个百分点;净利息收益率由2016年度的3.67%下降至2017年度的2.88%,降幅为0.79个百分点。 哈尔滨银行经营业绩较好,不过同样净息差下降明显。2017年,该行净利差为1.95%,较上年下降0.52个百分点,净利息收益率为2.15%,较上年下降0.50个百分点。哈尔滨银行表示,主要是由于增值税价税分离、部分资产质量下降及随着利率市场化进程的推进,银行业存贷款利差逐步缩小所致。 在金融去杠杆、监管趋严等背景下,银行同业业务受到较大影响,这类银行的业务及业绩未来是否有可能进一步恶化? 赵建表示,同业业务占比高的银行首当其冲,去年已经显现出来了,今年还会继续,主要是MPA考核。同业的发展主要受到这几个“绳子”的限制:MPA考核中,同业业务受广义信贷、杠杆率和同业负债占比的要求的限制;流动性管理办法中,对流动性覆盖率的计量对同业业务也是歧视的政策;近期出台的资管新规,也进一步限制了同业业务的发展。 同业扩张模式挑战 相比其他类型的金融机构,城商行也更依赖同业业务。 赵建认为,主要是城商行受到区域经营的限制,而同业业务可以超脱这个限制,依靠同业业务能快速扩大规模。加上近年来城商行、农商行上市开闸,很多银行为了搭上上市这班车,都有做大规模的冲动。 不难发现,在利差受到较大影响的银行,资产负债结构中,贷款占比较低同业业务超过半壁江山。比如,天津银行总资产7019亿元,生息资产中,客户贷款及垫款总额2489亿元,占比为35.4%。而投资证券及其他金融资产,占比为51.8%。 盛京银行截至2017年末,总资产10306.17亿元,发放贷款和垫款余额达2795.13亿元,占比为26.4%。与此同时,该行的金融投资总额高达5663.66亿元,占比为55%。 资产结构上,锦州银行也类似,2017年该行总资产7234亿元,其中发放贷款和垫款占比为28.9%,而投资证券及其他金融资产占比为58.8%。 赵建表示,同业占比较高的银行,要想保持资产负债的平衡有两种选择,一是增加一般性存款,二是压缩同业业务。如果一般性存款增加困难,同业就有“缩表”的压力,一定会影响到利润。 目前,银行的存款争夺战也越来越激烈,城商行还可以通过哪些方式应对息差收窄带来的影响? 赵建认为,银行赚取的息差主要是期限息差、风险利差和渠道(规模)利差。当下期限利差很难扩大,可以做的就是提高风险利差,赚取风险溢价的钱,比如提高风险偏好,投向一些风险溢价能力较高的小微企业贷款。在负债端,降低负债的付息成本,比如通过现金管理、供应链金融等交易银行业务,沉淀大量低成本资金。(编辑:李伊琳,邮箱:liyil@21jingji.com)[详情]

新华社评上市银行年报:盈利能力回升 资产质量趋稳
新华社评上市银行年报:盈利能力回升 资产质量趋稳

  新华社北京4月3日电  题:盈利能力回升资产质量趋稳——上市银行2017年报观察 新华社记者李延霞许晟 截至目前,多家上市银行的2017年报已经披露。盈利能力回升、资产质量好转,是各家年报展现出的共同特点。专家认为,这受益于国内经济形势的好转,也与各银行主动调整业务结构、提升风险管控能力密切相关。 数据显示,2017年,工行、农行、中行、建行实现净利润分别为2875亿元、1931亿元、1724亿元、2422亿元,净利润增速为3%、4.9%、4.76%、4.67%。 这与前几年四大行几乎零增长的利润相比,是明显的变化。 在股份制银行中,招商银行2017年净利润为701.5亿元,同比增长13%,为近年来的高值;民生银行实现净利润498亿元,同比增长4.12%。 “去年工行拨备前利润同比增长9.1%,是近几年增长最高的水平,不良率、逾期率、劣变率、剪刀差这几个反映现状不良贷款和今后不良贷款趋势的一些关键性指标得到较大幅度的改善。”工行董事长易会满说。 专家认为,净息差企稳回升带动净利息收入增长、资产质量好转是带动银行盈利能力回升的主要因素。年报数据显示,2017年工行利息净收入5220亿元,同比增长10.6%;农行利息净收入4419亿元,同比增长11%;中国银行利息净收入同比增长10.57%;建行利息净收入同比增长8.3%。 资产质量好转是上市银行2017年的一大亮点。2017年末,工行不良贷款率较上年下降0.07个百分点至1.55%;农行不良贷款出现双降,不良贷款余额比上年末下降368亿元,不良贷款率下降0.56个百分点至1.81%;建行不良贷款率较上年下降0.03个百分点至1.49%;中国银行不良贷款率为1.45%,同比降低0.01个百分点。 股份制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也普遍下降。2017年末,中信银行、光大银行、招商银行、平安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分别较上年下降0.01、0.01、0.26、0.04个百分点。 在各大银行的高管看来,银行资产质量的好转,离不开经济形势的好转,也与银行自身的努力分不开。 “资产质量的改善,一方面因为宏观经济形势向好;另一方面,我们适应经济转型时期的特点,及时调整信贷体系。”工行行长谷澍表示。 “金融是经济的‘晴雨表’,经济稳中向好,银行的资产质量总体上稳中向好。此外我们加快了不良贷款的处置力度,2016年和2017年两年内,一共处置不良贷款超过3000亿元。”农行行长赵欢表示。 随着经济的转型升级,银行在对信贷结构进行调整,贷款结构的优化增加了利润来源,也减少了不良贷款产生的风险。 农行对产能过剩行业、不良率高的高风险行业加大限额管控,这些领域的贷款余额下降4000多亿元。贷款收回后再投放到安全领域,使得当年新形成的不良贷款率明显下降。中信银行、招商银行、平安银行等股份制银行则发力零售业务,零售成为其利润增长的重要支撑点。2017年平安银行零售业务净利润同比增长68.32%,在全行净利润中占比达67.62%。 对于未来的发展,银行持较为积极乐观的态度。“资产质量的好转,不是一个单独指标的下降,而是有非常坚实的基础,包括逾期率下降,逾期贷款和不良贷款的剪刀差减少等,再加上向好的宏观经济环境,资产质量的持续改善,是可以预期的。”谷澍表示。 农行副行长张克秋表示,受益于中国经济基本面向好的趋势,农行盈利增长的基本面稳定,乡村振兴战略、“十三五”规划、业务转型等都带来很多发展机遇。“从2018年前两个月的表现来看,信贷需求回归银行表内,法人贷款需求旺盛,个人贷款需求平稳,稳步增长、稳步向好的趋势完全可以预期。”[详情]

交行报告:2017年中国商业银行指标持续改善
交行报告:2017年中国商业银行指标持续改善

  交通银行报告:2017年中国商业银行指标持续改善 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上海4月3日电(记者 姜煜)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3日发布报告称,2017年中国商业银行的的指标持续改善,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2%,净利润同比增长4.7%。 报告称,截至2018年3月底,已有14家A股上市商业银行披露了2017年年报,多数银行的经营进一步好转。 2017年全年,工农中建交五大行、股份行、地方性银行净利润分别增长4.2%、6.3%、15.2%。同期,上述银行非息收入全年同比减少4.0%,非息收入在营业收入中的比重由2016年的30.6%下降至28.5%,其中五大行、股份行、地方性银行的非息收入同比分别减少7.2%、增长4.5%、增长1.3%。 2017年,上市商业银行资产质量继续向好,大银行资产质量不良率逐步下行,股份行、地方性银行不良率亦于2017年四季度企稳,当年行业整体不良率平均下降0.11个百分点。   展望2018年,交行金融中心预计“商业银行经营继续向好的趋势不变,多项指标进一步回暖,业绩将优于2017年”。(完)[详情]

五大行零售业务急“冲锋” 农行“吸金”最多
五大行零售业务急“冲锋” 农行“吸金”最多

  五大行零售业务急“冲锋”,农行“吸金”最多 王媛丽 2017年,向来占据对公业务优势的国有大行也开始瞄准个人客户,“零售战略”成为频频出现在年报中的一个词汇。 五大行中,个人存款总额最高的为农业银行,截至2017年12月31日,该行境内个人存款余额92,465.10亿元,比上年末增加4,313.62亿元。发放个人贷款最多的为建设银行,个人贷款和垫款 51,938.53 亿元,较上年增加 8,555.04 亿元,增幅 19.72%。 工行提出,深化推进大零售战略。2017年,该行个人客户净增近3800万,其中信用卡客户增至8859万,成为国内客户总量最大的信用卡发卡行,信用卡发卡量 1.43 亿张,信用卡透支余额 5,347.76 亿元。大零售和金融市场业务对该行营业额的贡献提升。 截至2017年末,农行信用卡累计发卡8481万张,当年新增发卡1618万张,同比增长23.6%。农行信用卡年消费额15163.02亿元,增长率13.3%。 建行也全力推进零售业务优先战略。年报显示,公司银行业务利润占比出现下降,而个人银行业务税前利润占比达到45.95%,较上年提高2.16个百分点。截至去年末,建行信用卡累计发卡突破1亿张,达到10693万张,新增1286万张,实现消费交易额2.62万亿元。 [详情]

渤海银行2017年资产规模破万亿 净利同比增长4.33%
渤海银行2017年资产规模破万亿 净利同比增长4.33%

  证券时报记者 王莹 4月3日,渤海银行2017年业绩报告正式公布。该行2017年实现净利润67.54亿元,同比增长4.33%。每股净资产3.35元,维持去年同期水平。 2017年,渤海银行资产规模首度突破万亿大关,达到10025.67亿元,比年初增长17.11%;零售贷款总额与中间收入增速均超过40%。同时,按照监管收缩同业的要求,渤海银行资产负债结构正在进行调整。 截至2017年末,渤海银行贷款总额(含贴现)为4648.90亿元,比年初增长31.44%;投资及其他金融资产总额为4128.98亿元,同比增长5.96%;负债总额为9541.02亿元,比年初增长17.12%。 资产方面,贷款与垫款总额接近该行资产总额的半壁江山,其中又以个人贷款为主要业务,规模同比增长49.14%;票据贴现则出现52.45%的剧烈收缩。 资产质量方面,该行不良呈现双升态势。其中,不良贷款额为81.10亿元,比年初增加21.42亿元;不良贷款率为1.74%,比年初上升0.05个百分点。与此同时,渤海银行提高了贷款减值准备,总计150.76亿元,较年初增加42.38亿元,拨备覆盖率为185.89%。 其中,个人贷款中又以汽车贷款的不良率最高,达43.36%,不过该行去年已经压缩了汽车贷款业务的规模。 在收缩同业资产下,渤海银行同业负债有所扩张。负债方面,活期存款与定期存款均稳步增长,其中公司客户活期存款增长较快,同比增速达32.25%,但个人活期与个人定期存款占比均有所下滑。值得关注的是,该行拆入资金的规模同比翻了2倍。有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这一会计项下通常是同业拆借。 营收方面,渤海银行实现营业收入252.04亿元,同比增长15.27%;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86.86亿元,比上年增长47.21%,中间收入提升显著,代理业务手续费翻了一倍;成本收入比为34.28%,比上年下降0.33个百分点。 2017年,渤海银行净利差为1.60,净息差为1.77,均进一步收窄。该行资本充足率得到进一步改善,核心一级资本与一级资本均同比上升0.23个百分点。 记者注意到,2017年,渤海银行新增2家一级分行,分别是重庆分行与长春分行。目前,渤海银行共持有3家金融机构股权,分别是中国银联2.05%、南阳村镇银行10%及华泰汽车金融10%。 据悉,渤海银行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2017年领取的税前报酬总额为333.45万元。[详情]

民生银行年报未给市场带来惊喜 资产质量压力仍存在
民生银行年报未给市场带来惊喜 资产质量压力仍存在

  央行的罚单余波未了,3月30日民生银行披露的2017年年报又显示,其不良贷款率延续上升态势,最新数据为1.71%,较上年末上升0.03个百分点 《投资时报》记者 刘佳昕 随着金融业严监管掀起风暴,今年监管层对商业银行下发的罚单数量明显上升。统计显示,截至3月20日,银监系统年内开出的罚单已超过800张。 继银监会之后,央行近日也开出史上最大罚单。3月16日,中国人民银行对民生银行厦门分行(新兴支付清算中心)支付清算业务违规情况进行处罚,除了给予警告,合计罚款1.63亿元。对此,民生银行表示,已撤销厦门分行新兴支付清算中心。 关停新兴支付清算中心 2015年3月,中国民生银行总行新兴支付清算中心作为总行一级部门,在民生银行厦门分行的积极促成下落地厦门。自成立伊始,其定位就是全行新兴支付业态的综合清算平台,负责提供本外币、境内外、线上线下的支付清算综合服务。 在与第三方支付机构的合作中,民生厦门清算中心事实上承担了清算职责,扮演着传统收单业务中银联的角色。 3月26日,央行披露,为加强金融监管,整肃支付清算市场秩序,防范支付风险,中国人民银行于2017年7月至9月,先后对中国民生银行厦门分行(新兴支付清算中心)、平安银行开展了支付清算业务执法检查。 经查实,上述两家银行存在违反清算管理、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等违法违规行为。中国人民银行综合考虑两家银行违法违规行为的事实、性质、情节以及社会危害程度等因素,依据相关法律规章规定,对中国民生银行厦门分行(新兴支付清算中心)给予警告,没收违法所得4841.8万元,并处罚款约1.15亿元,合计处罚金额1.63亿元;平安银行则被没收违法所得303.6万元,并处罚款1030.8万元,合计处罚金额1334万元。 人民银行表示,下一步,将继续依据相关法律规定,持续加强支付结算市场监管,从严惩处支付结算违法违规行为,保障支付市场的持续、稳定和健康发展。 事实上,这样的处罚早有信号可见。 2017年6月21日,民生银行厦门新兴支付清算中心就针对其下游合作伙伴发出“i支付(网关)业务紧急通知”,单方面中止其网关服务。 据了解,紧急关停i支付(网关)业务之后,包括百付宝、通联、杉德、汇付天下、甬易支付、现代金控(北京)、银生宝、天翼电子、易联汇华-易势、汇潮支付、北京数码视讯、上海迪付、北京钱袋宝、易智付等在内的共计45家支付机构受累集中。百付宝涉及冻结资金4000万元,应为多家支付公司冻结金额之最。而除却45家持牌非金机构,还有大量“二清”机构也同样遭遇了资金冻结。 有关支付结算市场的发展,可追溯至2014年10月底,国务院决定进一步开放清算市场。此举给予了市场各方想象空间,更多人的目光聚焦在国外卡组织、国内大行、支付宝财付通等明星企业身上。相较而言,民生银行的布局引来的关注并不多。 2015年4月,在民生银行2015年第一次股东大会上,民生银行行长助理林云山(现民生银行副行长)透露了2014年开始“静悄悄”开展的一个业务。那就是以厦门自贸区为依托,民生银行做第三方支付的清算平台,当时接入机构就已超120家,覆盖了全国80%第三方支付公司。同时林云山还透露,这个业务将会逐渐从民生银行剥离出来,单独拆成子公司。 林云山彼时说:“第三方支付清算的竞争并不算激烈,而银行卡清算将是非常激烈的竞争格局。不过,当民生银行把第三方支付的清算做好,团队搭建起来后,进入银行卡清算也不成问题。” 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中,2015年3月,民生银行厦门分行促成民生银行总行新兴支付清算中心落地厦门。该清算中心定位于全行新兴支付业态的综合清算平台,负责提供本外币、境内外、线上线下的支付清算综合服务。 对于央行的处罚,民生银行表示,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相关要求,为确保民生银行有关支付业务合规、健康发展,该行先后落实了多项整改工作:一是撤销了厦门分行新兴支付清算中心;二是成立总行整改督导小组,对中心业务开展全面整改;三是在总行层面,各主管部门通过强化业务、技术管理、优化系统功能等手段,进一步加强全行互联网支付相关业务的规范化开展。目前按中国人民银行要求整改已全面完成。 资产质量依然承压 在银行业整体回暖的情况下,民生银行的年报成绩单并未给市场带来惊喜,资产质量压力依然存在。 3月30日,民生银行披露的年报显示,该行实现归属于股东净利润498.13亿元,同比增长4.12%;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和平均总资产收益率分别为14.03%和0.86%;基本每股收益1.35元,同比增长0.04元;归属于母公司普通股股东的每股净资产10.12元,比上年末增长1元。 2017年,民生银行集团营业收入1442.81亿元,同比下降7.01%。其中利息净收入865.52亿元,同比减少8.59%;非利息净收入577.29亿元,同比减少4.53%,在营业收入中的占比为40.01%,同比提升1.04个百分点;实现零售业务营业收入481.62亿元,占比35.22%,同比提升2.18个百分点。 值得注意的是,民生银行不良贷款率延续上升态势。年报显示,截至2017年末,民生银行不良贷款率1.71%,比上年末上升0.03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155.61%,贷款拨备率2.66%,分别比上年末上升0.20、0.04个百分点。[详情]

西安银行IPO:2017年净利超21亿 不良贷款率略有下降
西安银行IPO:2017年净利超21亿 不良贷款率略有下降

  中国网财经3月30日讯 西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西安银行”)近日在证监会网站披露了招股书,公司拟于上交所公开发行不超过133333.33万股,实际发行的总规模将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资本需求情况、与监管机构沟通情况和发行时市场情况等决定。此次IPO,西安银行保荐机构为中信证券。 资料显示,西安银行的经营范围为吸收公众存款;发放短期、中期和长期贷款;办理国内结算;办理票据贴现;发行金融债券等。2015-2017年,西安银行分别实现营收47.08亿元、45.18亿元和49.26亿元,同期净利润为199381万元、201351万元和210105万元。 报告期各期,西安银行贷款和垫款利息(未含票据贴现)收入分别占当期利息收入的 65.22%、56.18%和 55.91%。西安银行表示,尽管本行在开展贷款业务时铝τ诓欢细纳菩庞梅缦展芾碚策、流程和体系,但仍无法保证客户到期能够足额偿还贷款本息。如果客户到期不能足额偿还贷款本息,将可能导致本行不良贷款增加。 资料显示,报告期各期末,西安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分别为 1.18%、1.27%和 1.24%,拨备覆盖率分别为 223.31%、202.70%和 203.08%。 招股书还显示,截至2017年12月31日,西安银行作为原告且尚未了结的争议金额在100万元以上、相应贷款未作核销处理的重大诉讼、仲裁案件共32宗,涉及标的金额合计8507.04万元,占西安银行截至2017年12月31日经审计净资产的0.48%,经审计总资产的0.04%。 截至招股书签署日,西安银行拥有及取得67处建筑面积总计约为85156.60平方米的房屋,其中已取得25处建筑面积合计70940.61平方米房屋的房屋所有权证和国有土地使用证;已取得26处建筑面积合计9063.43平方米房屋的房屋所有权证,未取得国有土地使用证;另有16处建筑面积合计5152.56平方米的房屋尚未取得房屋所有权证。 股权结构方面,西安市人民政府为西安银行的实际控制人。西投控股、西安经开城投、西安城投(集团)、西安曲江文化、长安国际信托、西安金控、西安浐灞管委会及西安投融资担保为西安市人民政府的一致行动人,上述八家股东合计持有西安银行30.28%的股份。[详情]

国有大行息差企稳扩大 中小银行陷负债成本上升困境
国有大行息差企稳扩大 中小银行陷负债成本上升困境

   中国网财经4月3日讯(记者 胡爱善)多家上市银行披露2018年业绩报告。以农业银行为代表的国有大行结束多年息差收窄趋势,实现净息差企稳回升。在港股上市的中小银行却出现息差大幅收窄现象,其中锦州银行2017年净息差为2.88%,相比上年大幅下降0.79个百分点。 国有大型商业银行息差普遍回升 中、农、工、建、交等五家国有大行年报悉数披露完毕。上述几家银行2017年净利润分别增长4.76%、4.9%、3%、4.67%、4.48%,相比上一年度增速均出现反弹。多家国有银行高管表示,利润回升主要归咎于中国经济稳中向好,以及银行息差回升带来的利息净收入快速增长。 农业银行、建设银行、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2017年年净利息收益率(净息差)分别为2.28%、2.21%、2.22%、1.84%、1.58%,分别较上一年度变化+3BP、+1BP、+6BP、+1BP、-30BP。可以看出五家国有大行除了交通银行净息差下降30个BP外,其余均出现上升。 农业银行副行长张克秋在业绩发布会上表示,去年农行利润增速回升推动因素是量的增长,2017年生息资产日均增幅是9.5%,其中高收益的日均贷款增幅是10.7%。 从农业银行来看,息差上升除了高收益贷款占比上升这一因素,另外还要归功于低成本存款的增长,即存款付息率出现明显下降。2017年末,农业银行存款余额是16.2万亿元,存款新增1. 2万亿元,增幅在7.7%,同时存款付息率下降了13个bp,降到了1.34%。 “回顾2017年,我们在境内23000多家遍布城乡的网点,其一半是在县域及以下,我们充分发挥低成本资金的组织优势。第二是优化负债结构,存款成本比较低的个人存款、活期存款,还有县域存款,农业银行都保持着比较高的占比。另外,主动压降高成本的负债,包括保本理财。再有一项是完善内外部定价机制,我们主动调整FTP(内部资金转移价格)的管理模式、管理机制及考核指标。” 农业银行副行长郭宁宁说。 “居民储蓄率出现下降,对商业银行资金来源提出新的挑战。” 建设银行行长王祖继坦诚,寻求低成本资金来源永远是商业银行非常重要的业务,但按照过去拉存款方式肯定不行,因此建行采取零售优先策略,通过零售保证资金的商业收益。 工商银行在上述商业银行中净息差改善最为明显。招银国际报告认为,工行净息差改善是因为生息资产收益率上升,另外负债结构不断优化,活期存款占比占日均生息资产比例达到了42.2%,较上年度提升1个百分点。展望未来,随着贷款重定价的进行以及市场流动性偏紧的情况持续,工行仍将受惠于强大的揽储能力,并在2018年将进一步扩大。 “农行在2018年前2个月贷款投放呈现量价稳步增长现象,未来稳步向好的趋势是完全可以预期的。” 农行副行长张克秋透露。 中小银行负债成本上升 净息差缩小 多家在香港上市的中小型银行亦在近期披露2017年业绩。从报表来,几家银行净息差出现大幅缩小现象。其中,锦州银行、重庆农商行、哈尔滨银行净息差分别较上一年度下降79BP、12BP和41BP至2.88%、2.62%、2.15%。 锦州银行2017年年报显示,该行去年个人贷款个公司贷款收益率分别为6.07%、6.30%,较2016年的6.86%、6.74%下降79BP和44BP。另外,该行2017年存款付息率也出现大幅上升现象。在存款成本上升和贷款收益下降的共同作用下,锦州银行去年净息差下降了79BP。 重庆农商行披露的数据来看,2017年客户存款负债成本率较上年度是有所下降的。在同业负债以及债券付息成本分别较上一年度有明显上升。其中,同业及其他金融机构负债成本为3.76%,较上年度上升64BP;债券成本率为4.26%,较上年度提升81BP。 哈尔滨银行在其年报中指出,净息差下降主要原因包括:经济增长放缓、资产质量下滑等因素导致贷款收益率下降;市场利率上行、同业存拆入款项新发型债券的平均成本率上升。另外,为了防范流动性风险,通过主动负债提高流动性备付水平,成本率较高的同业负债、已发行的债务债券占总负债的占比由2016年的27.5%提升至2017年的32.8%,流动性付息成本有所增加。 农业银行副行长郭宁宁表示,在去杠杆的背景下,央行在2018年继续保持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银行间市场流动性水平会保持紧平衡的状态,同时同业存款竞争会更加激烈,存款成本有上升压力。 由于中小银行在吸储能力上与大行存在差异,随着同业规模收缩以及市场流动性紧平衡的持续,预计中小银行还将面临较大的资金压力。[详情]

5大国有银行一年减员2.7万人 哪些人铁饭碗不保?
5大国有银行一年减员2.7万人 哪些人铁饭碗不保?

  来源:新浪金融研究院(ID:sina_jinrong) 作者:徐巧 在利润收窄与人工智能的双重冲击下,银行减员趋势不可抵挡。 5大行一年减员2.7万人 柜员首当其冲 2017年,工农中建交五大国有银行共减员2.73万人。建行员工缩减幅度最大,去年减员超一万人,同比减少2.76%。 “银行不再是铁饭碗了啊。”某位在国有大行工作过5年的一线员工感慨道。 年报数据显示,2016年底五大行总员工数为173.6万人(含劳务派遣),到了2017年总人数则缩减为170.86万人,整体同比下降1.57%。 其中,建行员工缩减幅度最大,去年减员10162人,员工数量较上一年减少2.76%;农行员工数量最多,2017年底约为49.58万人,同比下降1.86%。 从职员结构来看,柜员人数与占比均呈下降趋势,科技信息类员工数与占比均呈上升趋势。在五大行中,建行的科技类员工占比最高,2017年“信息技术”类职员占比达8.21%,远高于其余四家银行。 “从站大堂做指引接待、上柜台、对公结算,到成为理财经理,5年下来基本都干了一圈。”上述人士说道,虽然在不少人眼中银行是个铁饭碗,但现如今银行人的日子却越来越不好过。“银行的金字塔模式较严重,尤其在人工智能化时代,传统业务的基层员工显得越发没有竞争力。” 于是,在大行一线奋战了5年后该员去年选择了离职,成为那2.7万人的其中之一。 人工智能倒逼银行加速变革 科技投入不减反增 “减员是肯定的。”一位股份制银行管理层人士向新浪财经分析指出。 “一方面,银行的业务越来越不好做,尤其像近几年互联网金融发展迅猛,抢占了银行的部分业务,导致银行利润收窄;另一方面,人工智能的兴起促使银行开始减少柜员,而改用智能设备。” 尽管减员已是大势所趋,五大行的科技类员工数量与占比却都呈现不断上升趋势。与此同时,银行对于金融科技、人工智能的投入也在不断加强。 以“宇宙行”工行为例,工行董事长易会满在2017业绩发布会上介绍称,目前工行有1万6千家线下网点,其中1万5千家实施了智能银行改造,服务的客户去年达到4亿5千万人次。 “200多种业务是通过智能银行服务,通过智能银行服务我们的服务时间减少了70%。”易会满说道。 今年年初,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副总经理周昆平就曾撰文指出,随着银行离柜率的不断上升,平均的离柜率已经达到85%左右。“越来越多的人选择通过线上办理业务,而物理网点则渐渐成为银行的‘累赘’。” 作为金融科技投入力度最大的建行,其年报数据显示,全年电话渠道服务客户5.94 亿人次,智能客服渠道服务客户12.66 亿人次,智能机器人服务占比达99.26%。此外,建行还在推进智慧柜员机人脸辅助识别功能、“刷脸”取款功能等功能应用。 横向来看,国外银行业早已掀起“裁员大潮”。今年2月,澳洲国民银行(NAB)突然宣布进行大幅度裁员,计划2020年前裁员6000人,占据全行员工的18%。与此同时,包括国民银行(NAB)、澳新银行(ANZ)、联邦银行(Commonwealth)与西太平洋银行(Westpac)在内的澳洲四大行都在行动,势要缩减员工体量。国内银行业虽未出现大规模主动裁员,但减员趋势已现。 在金融科技与人工智能技术的倒逼之下,国内银行业或许将迎来运作模式的颠覆性变化,而减员仅仅只是开始。[详情]

五大国有银行去年集体减员 部分银行员工半数超40岁
五大国有银行去年集体减员 部分银行员工半数超40岁

  五大行去年集体减员 部分银行员工半数超40岁 来源:证券日报 ■本报记者 毛宇舟  随着中国银行年报全新出炉,五家国有银行2017年业绩全部披露。年报数据显示,五家国有银行员工在境内银行机构员工全部减少,其中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减员都在8000人以上,中国银行仅内地商业银行机构员工减少96人,整体员工数量不降反增,交通银行境内银行机构从业人员减少了1259人。 除此之外,在国有大行人员结构中,不少银行超过40岁年龄员工占比超过四成,农业银行41岁以上员工占比超过了63%,其中51岁及以上年龄的员工占比超过两成。 减员转岗成常态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和金融科技的不断发展,银行自助设备数量不断增加,银行减员情况可想而知。 中国银行业协会近日公布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年末,共布局建设自助银行16.84万家,较上年增加7300多家;布放自助设备80.26万台,其中创新自助设备11.39万台;自助设备交易笔数达400.06亿笔,交易总额66.13万亿元。 2017年,多家银行铺开智能柜台。所谓智慧柜台是指,客户可在银行提供的智能设备中办理多项非现金业务,包括开户、签约电子银行、转账、结售汇、个人贷款、信用卡申请、理财产品签约、贵金属买卖等12个大项107个小项业务,覆盖银行柜面80%的非现金类业务,大大减少人力成本,柜员的职责被削弱甚至被取代。 据银监会网站显示,2018年1月份至今约3个月,中外资商业银行获批关停的营业网点已近180家,其中银行社区支行和小微支行占多数。工商银行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年末,其机构总数16888家,比上年末减少312家, 在不断减少的网点和不断提升的离柜业务率面前,银行减员成为常态。2017年,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减员分别为8701人、9391人和9861人,中国银行和交通银行在境内银行机构数量也都均有减少。 一名去年签约某国有大行的毕业生告诉本报记者,该行招聘分管培生、通用岗以及柜员岗。其签约的岗位是通用岗,本应该在服务岗、营销岗轮岗,最后根据个人能力定岗,但是到支行后发现,新人全部都分到营销岗且没有轮值,营销多少与实际绩效挂钩。 事实上,这样的情况并不少见。许多银行都在业绩发布会上表示,将不断加大营销力度,缩减柜台窗口,加大科技投入。银行员工因为不能适应转岗要求提出离职的也不在少数。 某股份制银行一线员工对本报记者表示,他所在的支行,一半柜员涉及转营销岗。以前柜员基本不承担业务压力,虽然每天工作11个小时,但是没有心理负担,转岗后有业绩压力,许多人适应不了转而辞职。 “40+”员工占比高 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人口发展规划(2016-2030年)的通知》,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在2021年-2030年增长速度将明显加快,到2030年老年人口占比将达到25%左右。 事实上,不仅是客户老龄化加剧,银行员工平均年龄也在上升。在上市银行中,国有银行面临的员工老龄化最为严重。建设银行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年末,共有员工352621人,较上年减少2.72%(另有劳务派遣用工4792人,较上年减少5.91%),需承担费用的离退休职工为66099人。 在职员工中,41岁至50岁的员工最多,有13.5万人,占比为38.45%,51岁至59岁的员工有4.8万人 ,占比13.7%。也即,建设银行的员工中,有半数员工的年龄超过了40岁。 农业银行方面,41岁到50岁之间的员工有19.1万人,占比39.2%,51岁以上的员工有11.9万人,占比24.5%,31岁到40岁之间的员工有7.5万人,占比15.6%,也就是说有超过六成的员工年龄超过了41岁。 另外,中国银行相对年轻化一些,41岁以上员工占比达到了40%,工商银行和交通银行则未披露相关数据。[详情]

半数上市银行年报亮相 证金公司狂购8家银行逾17亿股
半数上市银行年报亮相 证金公司狂购8家银行逾17亿股

  逾半数上市银行年报亮相 证金公司狂购8家银行逾17亿股 证券日报 ■本报记者 吕 东  随着时间进入4月份,上市银行年报披露高峰期也终于到来。截至目前,A股市场全部26家上市银行已逾半数披露年报,而这些上市银行股东的变化情况也一一呈现出来。 另外,证金公司仍是最受关注的主力“演出者”,其在去年第四季度“以买为主”,共对8家银行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增持,合计增持股份数量达17.24亿股。去年第四季度,其仅对工商银行、民生银行进行了减持操作。 证金公司狂买 中央汇金未动 目前,在A股上市的26家银行中,已有15家上市银行完成了年报披露工作,其中,“中农工建交”这5家国有大行的年报已经悉数登场。《证券日报》记者梳理银行年报发现,中央汇金、梧桐树平台以及证金公司等这些颇具实力的投资方,均位列国有大行及股份制银行的前十大股东名单中。只不过这几家的操作手法有所区别。中央汇金、梧桐树平台在去年第四季度均维持所持银行股份不变,而证金公司依旧十分活跃,其对于所持银行股份在去年第四季度进行了相当规模的增减持操作。 在国有五大银行中,除交行外,中央汇金是其它4家银行的第一大股东。年报显示,去年第四季度,汇金公司所持股份未有变化。此外,梧桐树平台也位列工行、农行、中行以及交行的前十大股东名单中,该平台在第四季度同样对所持银行股份未有增减持的操作。 在国有五大行中,证金公司似乎较为青睐中行,其所持中行股份最多,为80.71亿股,占总股本比例为2.74%。此外,证金公司还持有农行59.42亿股,占比为1.83%;持有工行股份39.76亿股,占比为1.12%;持有建设银行股份26.66亿股,占比为1.07%;持有交行股份24.05亿股,占比为3.24%。 在增减持统计方面,证金公司在去年第四季度对交行、中行、农行和建行进行了增持操作,分别增持4.65亿股、4.55亿股、9804.53万股、208.75万股。与此同时,证金公司还延续了对于工行股份的卖出操作,在去年第四季度,证金公司对工行减持3.82亿股,而早在去年第三季度,证金公司减持了该行3.53亿股。 除了国有银行外,对于几家股份制银行,证金公司同样进行了大面积增持。去年第四季度,证金公司分别增持光大银行5.14亿股、中信银行1.22亿股、招商银行4002.84万股、平安银行2800.33万股。 证金公司对于股份制上市银行的唯一的减持操作,发生在民生银行身上。在去年第四季度,证金公司减持该行8571.82万股。《证券日报》记者发现,截至去年三季度末,证金公司对于民生银行的持股比例已高达4.99%,距举牌线仅一步之遥。 次新银行前十大股东 保持座次不变 去年以来,多家次新上市银行一年的股份禁售期已满,部分限售股也将陆续解禁。但由于这些银行的多家大股东及董监高均曾发布自愿将所持股份锁定三年的承诺,因此这些次新银行股的前十大股东基本未有变化,但前十大流通股股东名单则出现频繁更替。 在去年第四季度,张家港行前十大流通股股东中有七位退出了名单,且这些股东均为自然人股东。在去年第三季度,无锡银行曾经遭遇十大流通股股东全部更换,但其股东名单在去年第四季度则相对稳定,前十大流通股股东中仅有一位股东减持退出了名单。常熟银行前十大流通股股东中,有五位退出,除四家为自然人股东外,还有全国社保基金四一四组合。江阴银行仅有一位自然人股东被更换出前十大流通股股东名单。[详情]

农行新晋私人银行万亿俱乐部 招行客户均资产2800万
农行新晋私人银行万亿俱乐部 招行客户均资产2800万

  来源:证券日报 ■本报记者 毛宇舟  上市银行年报披露如火如荼,“私人银行万亿元俱乐部”再添新兵。 截至2017年年末,农业银行私人银行资产管理规模1.03万亿元,成为继招商银行、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之后,第四家私人银行管理资产余额过万亿元的银行。 4家银行私人银行规模破万亿元 我国私人银行业发展时间不长,只有不到10年的历史。而近两年,随着中国居民财富水平的不断积累,私人银行业务受到了银行业的广泛关注。中国银行业协会发布的《中国银行家调查报告2017》显示,有47%的银行家看好私人银行业务的发展,受重视程度首次超过信用卡。 事实上,2017年私人银行发展速度惊人,私人银行资产管理规模“万亿元俱乐部”迎来新兵农业银行。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年末,农业银行私人银行客户数10.6万户,管理资产余额10,286亿元。 招商银行则依然稳居私人银行头把交椅,年报显示,招商银行私人银行客户数67417户,较上年末增长13.19%;管理私人银行客户总资产19052.67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4.81%;户均总资产2826.09万元,较上年末增长1.43%。截至报告期末,招商银行在58个境内城市和6个境外城市建立了由61家私人银行中心和67家财富管理中心组成的高端客户服务网络。 工商银行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年末,私人银行客户7.55万户,比上年末增加5,431户,增长7.7%。管理资产1.34万亿元,增加1266亿元,增长10.7%。中国银行2017年私人银行中心达到了 40 家,管理私人银行客户金融资产规模 1.2 万亿元。 股份制银行方面,光大银行私人银行增长较快。报告期内,光大银行私人银行客户数量为30490人,比上年末增加2277人,增长8.07%;管理资产总量2853.10亿元,比上年末增加273.45亿元,增长10.60%。民生银行私人银行业务增长则有所放缓,截至报告期末,该行管理私人银行金融资产规模达到3068.79亿元,比上年末微增101.31亿元。 两极分化严重 部分银行投研能力不足 《2017胡润财富报告》显示,拥有千万资产的“高净值家庭”数量达到186万,比去年增加14.7万,增长率达8.6%,其中拥有上千万元可投资资产的“高净值家庭”数量达到94.8万。按照已经公布客户数量的私人银行来看,银行业整体服务私银客户超过50万人次,不考虑客户重叠,中国半数富人将资金交给银行打理。 然而,对于许多银行而言,私人银行业务只不过是服务上了台阶,投研专业却不具备专业能力。中国银行业协会发布的私人银行报告显示,大多数银行的私人银行业务定位于零售业务中的高端理财业务,主要通过私人银行专属产品开发来满足高端客户理财服务需求,盈利模式实质为产品驱动阶段。目前国内私人银行的发展程度与成熟市场还有较大差异。 近两年,不断有银行提高私人银行门槛,从600万元涨至1000万元,在私人银行提供的增值产品中,医疗健康咨询、法律咨询、子女传承教育、出国金融、养老金融、艺术品鉴赏、高端定制旅游较为常见,不少私人银行还提供私人飞机租赁等业务。 不过,在最为核心的银行产品投研上,各家银行服务质量良莠不齐。一位曾经任职某银行私人银行的产品经理对本报记者表示,私人银行喜欢从基金、信托挖人,他们本身就带有大量的客户资源,因此数据增长较快。但是从投研能力来看,仅少数几家银行是按照国外私人银行的思路,经过产品经理投资决策挑选产品,并完全提供代销产品,经过不断进行路演讲解,使客户自己选择投资或是不投资。 “这样的银行不多,很多银行还是以提升服务为主。他们宁愿花更多的钱提升增值服务,但是并不愿意将这些钱花到投研团队上”,上述人士表示。 《证券日报》记者在某银行私人银行招聘启事上看到,该行招聘服务支持部高级产品经理,职责包括负责在家族信托、税务筹划、法律咨询、投资银行等方面进行业务创新;负责协助分行营销维护超高净值客户,参与高端客户会谈,协助向客户出具各类财富管理建议;协助分行培养培训私人银行财富顾问专业能力。具有相关资质的从业者在企业中的招聘年薪大约在50万以上,薪酬或许也是限制银行投研元团队建设的原因之一。[详情]

同业创收风光不再 监管倒逼银行“轻资产”转型
同业创收风光不再 监管倒逼银行“轻资产”转型

  上海证券报 ⊙记者 金嘉捷 ○编辑 陈羽 记者梳理最新发布的上市银行2017年年报发现,随着金融监管趋严,不断扩张的商业银行同业资产和负债规模自2010年以来首次出现“双降”,股份行、城商行等中小银行压缩同业业务的趋势尤为明显。部分中小行面临“缩表”压力,盈利能力承压。 “对于中小银行而言,应改变过去依靠金融市场业务实现资产快速扩张、盈利的模式。”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对记者表示,金融监管方向已经明确,未来城商行、股份行将发挥自身比较优势,积极谋求业务转型,实现差异化经营。 同业业务缩水 中小行遭遇“缩表”压力 一直以来,以同业业务为代表的批发类金融业务是中小银行资产规模扩张的利器。然而去年,在严监管、去杠杆趋势下,同业业务激进扩张的模式难以为继。反映在资产负债表上,是同业规模大幅缩水,中小银行的总资产规模面临“缩表”压力。 2017年,中信银行适度控制业务规模,成为国内首家主动“缩表”的商业银行。该行将信贷资源向零售业务倾斜,主动压降同业资产和应收款项类投资。 中信银行年报显示,去年同业资产和应收款项类投资合计减少7002亿元,降幅高达44.3%。相应地,截至去年末,银行集团总资产为5.68万亿元,同比下降4.3%。 同样面临同业资产规模大幅下滑的还有民生银行。2017年末,该行同业资产规模为2437.09亿元,比2016年末下降46.19%。去年集团资产总额为5.9万亿元,同比增速从2016年的30.42%下滑至2017年的0.11%。 “2017年,受资管新规、MPA等一系列强监管和金融去杠杆政策影响,表外转表内、非标转标准的速度进一步加快。”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赵亚蕊说,2018年强监管政策仍将持续,所以商业银行同业规模仍有可能继续下降。但银行前期已经做了比较大的调整,未来受政策影响的程度可能会有所减弱。 同业负债成本抬升 银行净利增速承压 压缩同业的过程中,部分银行对于同业负债的依赖一时难以“戒除”。这些银行同业负债下降速度低于同业资产降速,少数银行出现同业资产增速与同业负债增速背离的情况——同业资产下降,同业负债逆势扩张,此消彼长之间,对银行盈利产生一定压力。 以宁波银行为例,代表同业负债的同业拆入项增幅高达171.60%。相应地,其拆入资金利息支出同比增长156.85%。尽管该行同业存放的利息支出近乎减半,但是总体来看,同业业务的利息成本上升。 2017年,由于此类负债平均成本率上升,宁波银行同业和其他金融机构存拆放款项利息支出37.21亿元,同比增加1.19亿元。 “受同业业务市场利率上行等因素影响,2017年计息负债平均成本率同比提升,存贷差、净利差、净息差相应下降。”平安银行年报强调。该行同业业务及其他的平均成本率较2016年上升了1.04个百分点至3.34%。 赵亚蕊说,从负债端来看,在货币与监管“双紧”的条件下,商业银行负债端压力明显加大。在存款增速明显放缓的形势下,银行加大了非存款负债拓展力度,而同业负债受监管影响增速也放缓,导致商业银行的负债成本有所上升。 发力中间业务 “轻资产”转型创收 不可否认,同业创收的时代已落下帷幕,商业银行需要加快转型,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零售业务、中间业务等“轻资产”业务逐渐成为增利“新宠儿”。 民生银行年报称,去年,银行大力推动“轻资本化”的内涵式发展,扩大中间业务收入。去年该行不断丰富和完善小微金融产品体系,持续加大保险、基金、理财等中间业务收入重点产品的交叉销售力度,丰富中间业务收入场景,提升中间业务收入能力。 记者细剖平安银行的利润结构发现,批发金融业务占比明显下降,零售金融业务开始发力。2016年,该行批发金融业务的利润贡献占到一半左右,2017年则锐减至不到三成。相比之下,零售金融业务的利润贡献从2016年的41%上升到68%。 科技引领下,平安银行零售转型成效显著,零售业务净利润同比增长68.32%。对公业务也确定了“行业化、双轻”两大发展方向。在“双轻”方面,该行正大力发展低风险权重、低资本零资本占用业务。 “随着同业业务回归本源,银行核心负债能力将进一步增强。”温彬表示,下一阶段,中小银行向服务实体经济、体现区域及行业特色的方向转型,聚焦特定区域和客户,实现差异化、特色化、多元化经营。[详情]

哈尔滨银行2017年实现净利润52.491亿元 增幅7.6%
哈尔滨银行2017年实现净利润52.491亿元 增幅7.6%

  原标题:哈尔滨银行2017年实现净利润52.491亿元 来源:金融时报 记者 孟扬 本报讯 记者孟扬报道 日前,哈尔滨银行公布了2017年业绩报告。2017年,哈尔滨银行盈利能力保持平稳,实现净利润53.089亿元,同比增加3.467亿元,增幅7.0%;实现归属于权益股东的净利润52.491亿元,同比增加3.725亿元,增幅7.6%。每股净资产和每股收益分别为3.75元和0.48元,同比分别增长了12.95%和9.09%。 截至去年末,哈尔滨银行资产总额为5642.552亿元,较上年末增长252.390亿元,增幅4.7%;客户贷款及垫款总额为2373.978亿元,较上年末增加357.699亿元,增幅17.7%;客户存款总额为3782.584亿元,较上年末增加351.074亿元,增幅10.2%。 值得一提的是,报告期内,哈尔滨银行的小额信贷余额为1914.256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4.1%,占该行客户贷款总额的80.6%,占比连续两年超过八成。其中,小企业法人贷款为730.498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11.426亿元,增幅18.0%。小企业自然人贷款为328.415亿元,增幅22.7%。截至2017年12月31日,该行小额信贷业务利息收入为94.355亿元,占客户贷款利息收入总额的70.2%。小额信贷利息收入占比超七成的贡献率也已连续两年。[详情]

招行筹建资管子公司 万亿理财市场思变
招行筹建资管子公司 万亿理财市场思变

  原标题:招行筹建资管子公司 万亿理财市场思变 记者 曾令俊  又一家股份制银行提出成立资产管理子公司。 3月23日,招商银行公告称,拟出资50亿元发起设立资产管理子公司。事实上,早在2015年,光大银行就曾发布公告称,董事会已同意全资设立理财业务子公司。随后浦发、中信等银行也曾公告表示拟设立资管子公司,但至今未有实质性进展。 在3月26日的2017年业绩发布会上,招行副行长兼董秘王良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以前是商业银行主动设立,现在是资管新规明确要求,从监管层面来看,有利于银行设立资管子公司进行独立运营。 “资管子公司的好处很多,最重要的一点是可以隔离风险,可以阻断理财业务风险向银行本身的传导。”一股份制银行华南地区分行人士告诉时代周报记者。 尚无获批先例 招行在公告中提示称,全资设立资管子公司经董事会审议通过后,无需提交股东大会批准,但尚需取得有关监管机构的批准。也就是说,招行资管子公司是否能落地,唯一的变数是监管层的态度。 招行并非首家提出设立资管子公司的银行,最早的是光大银行。随后,中信、浦发均提交了设立银行资管子公司的申请,但结果都一样,至今尚未获得监管批复。 彼时的背景是,监管层鼓励银行业务拆分。在2015年1月银监会举行的全国银行业监管管理工作会议上,时任银监会主席尚福林表达了对拆分的态度:要探索部分业务板块和条线子公司制改革;条件成熟的银行可以对信用卡理财私人银行等业务板块进行子公司改革试点,实现法人独立经营。 前光大银行资产管理部总经理张旭阳此前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曾表示,从风险隔离的角度出发,理财业务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板块,理财业务分拆可以有效地阻断风险向银行传递,并且自主权力增大,子公司可以有更好的考核激励机制和风控机制。 时隔两年之后,又一家股份制提出成立资管子公司。但背景却不太一样。“过去是商业银行主动要求设立,现在是按照监管要求设立,目前政策有利于商业银行实现资管业务的独立运营。”王良说,资管业务的发展既要满足其零售客户的理财需求,又要符合资管新规要求,因此下一步要实现经营上公司化,资管业务与母行风险隔离。 小小金融CEO刘小峰对时代周报记者分析称,招商银行在这个时候要成立专门的资管子公司,时间点很好,监管方面已在去年底公布的资管新规就给出要求,部分商业银行须申请子公司从事银行理财业务。 “在银行资管子公司未获批前,银行的理财业务需要走基金公司通道。一旦银行资管子公司获批,银行大量的理财业务将由自己的资管子公司消化,而无需走基金通道,首要的是基金子公司。”刘小峰说。 根据资管新规征求意见稿,过渡期后,具有证券投资基金托管业务资质的商业银行应当设立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子公司开展资产管理业务,暂不具备条件的可以设立专门的资产管理业务经营部门开展业务。 招商银行的理财业务在银行业中排名靠前,因此提出成立资管子公司具有较强的示范意义。年报显示,截至报告期末,招行理财产品余额2.19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42%。根据银监会统计数据,截至2017年末,招行理财产品募集资金余额、表外理财产品募集资金余额在商业银行中均排名第二。 零售业务贡献过半利润 在同一天,招商银行还公布了2017年年报。数据显示,2017年该行全年营收2208亿元,同比增长5.68%;归母净利润701亿元,同比增长13%,自2014年来归母净利润首次重回双位数增长。回顾2014年、2015年和2016年,招商银行的净利润增速分别是8%、3.19%和7.6%。 2017年,招商银行不良率为1.61%,同比下降0.26%;不良贷款余额574亿元,同比下降37亿元。在不良双降的同时,招行却在进一步增加拨备,2017年不良贷款的拨备覆盖率是262.11%,比上年大幅增长了82.09个百分点。 据时代周报记者梳理,招商银行的不良贷款余额与不良贷款率已经连续5个季度环比下滑。“这是一个很好的趋势,如果关注类贷款余额也在下降的话,基本上可以确定该行的资产质量正在往好的方向发展。”一股份制银行对公业务人士告诉时代周报记者。年报信息显示,该行关注类贷款余额为572亿元,同比减少109亿元。 “2017年本行在同业内率先实现不良翻转,虽然未来市场不确定性仍然很大,但预测银行不良指标仍有下调空间。”在3月26日召开的招商银行2017年业绩发布会上,招商银行行长田惠宇对时代周报记者说。 另外一个值得注意的是,招行对不良资产的分类和判断比较严格。数据显示,招行2017年逾期不良比(不良贷款/逾期贷款)为0.93,93%的逾期贷款均被认定为不良贷款,可以说认定标准相当严格,其中3个月以上的逾期不良比为1.26,三个月以上的逾期全部认定。因此,招商不良资产的含金量也更高。 从业务贡献来看,有“零售之王”称号的招行在零售业务上继续保持优势。招行零售金融业务税前利润475.95亿元,同比增长7.94%,占该行业务条线税前利润的56.52%。 截至报告期末,招商银行零售客户数突破1亿大关,较上年末增长17.10%;管理零售客户总资产(AUM)余额6.16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1.46%。零售客户存款余额1.2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3.33%,其中活期占比75.20%。央行数据显示,招商银行零售客户存款余额位居股份制银行第一。 2004年,招行开启“一次转型”,大力发展零售业务,2010年开始推进以提升管理水平为核心的“二次转型”。2014年,该行确立了“轻型银行”定位和“一体两翼”的战略方向。 如今,不少银行都开启了零售业务转型,这是否会威胁到招商银行的“零售霸主”地位?田惠宇回应称,招行在零售业务的优势不是一朝一夕就形成的,而是长达十年的积累,并不会轻易被其他同行超越,但欢迎同行积极参与竞争,这能让招行提高服务水平。[详情]

上市银行净息差大分化:大行强势反弹 股份行仍下滑
上市银行净息差大分化:大行强势反弹 股份行仍下滑

  上市银行净息差大分化: 大行强势反弹、股份行城商行仍下滑 本报记者 辛继召 深圳报道 导读 五大行中,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201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860.49亿元、2422.64亿元、1929.62亿元、1724.07亿元、702.23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2.80%、4.67%、4.90%、4.76%、4.48%。 在资产质量改善的情况下,银行业绩明显改善。 特别是,四大行在净息差、不良贷款率改善之下,拨备前利润总额增速在7%-10%之间;五大行和邮储六家大型银行2017年归母净利润首次突破1万亿元,同比增长4.80%。 从息差看,股份制银行、城商行的净息差并无明显改善趋势,仅四大行、部分农商行净息差有所提高。究其原因,大行主要受益于负债端存款优势;股份行和城商行受营改增价税分离影响,此外受2017年上半年市场利率上行影响,负债端承压,特别在存款压力下,部分股份行和城商行对同业资金和央行借款的依赖性上升。 有沪上机构投资者表示,银行业的竞争已经越来越表现为对存款的争夺,2017年多家银行提出“存款立行”,银行如何与互联网货币基金竞争,能否推出自己的“爆款产品”,或是争夺存款的关键。 大行业绩强势反弹 考察41家A股、H股上市银行业绩,2017年大型银行业绩大幅反弹,带动银行业利润整体提升。 表现在上市银行净利润增速提高。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根据Wind统计,41家上市银行中,已有39家发布2017年利润数据,2017年总计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达1.48万亿元,相比2016年的1.40亿元,增速达5.59%,增速比2016年的2.81%提高了近一倍。 银行业绩增长主要由大型银行带动。四大行2017年归母净利润达8936.82亿元,同比增长4.13%;此前2015年、2016年四大行归母净利润增速仅为0.47%、0.18%。包括交通银行、邮储银行在内的六家大型银行2017年归母净利润达1.01万亿元,同比增长4.80%。 其中,邮储银行业绩增速大幅提升,2017年净利润达476.83亿元,同比增长19.80%。五大行中,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201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860.49亿元、2422.64亿元、1929.62亿元、1724.07亿元、702.23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2.80%、4.67%、4.90%、4.76%、4.48%。 相较之下,股份行净利润增速整体变化不大,城商行净利润增速则大幅下滑。8家股份行2017年净利润3398亿元,同比增加5.67%,与2016年的5.71%几乎持平。17家城商行2017年归母净利润突破1000亿元,达1096亿元,同比增加12.60%;这一增速较2015年、2016年的21.43%、14.48%大幅下滑。 股份行2016年归母净利润增速全部为个位数,2017年招商银行净利润率先反弹,实现两位数增长。招行2017年净利润达701.50亿元,增速13%。招行归母净利润与交行仅相差7300万元。 大行息差近三年首次反弹 大型银行净利润反弹,源于近三年来息差首次触底回升。 2017年,四大行、邮储银行净利息差全线反弹。资产规模排名前四位的工行、建行、中行、农行2017年净利息差分别为2.10%、2.10%、1.85%、2.15%,比2016年分别提升8、4、1、5个基点;邮储银行2017年净利息差2.46%,同比提升12个基点。交行2016年、2017年净息差均下跌了31个基点,至2017年跌至1.44%。 2012年以来,银行净利息差开始普遍下降。2013年、2014年,五大行及邮储银行净息差曾一度反弹;2015年、2016年,六家大型银行净息差全线下跌,建行2016年净利息差一度下跌0.40个百分点。 建行高管在业绩会上表示,2017年净息差不断改善,有部分政策影响在减弱的原因(如2015年降息),但更多是由于内部管理水平提升;培育了很强的市场定价能力,既考虑到资金价格,也考虑到风险控制;得益于金融科技的发展,运营成本有所改善。 “净利息收入的增长,一方面取决于有效资产规模的稳健增长,另一方面就是净息差的改善。2017年净息差比上年提高了1个BP,但考虑到营改增因素,是提高了5个BP,我们是近20万亿资产的大行,5个BP的增长是非常显著的。”中国银行副行长张青松在业绩发布会上表示,息差改善主要得益于市场利率上升以及资产负债结构优化。一方面,人民币市场利率稳步上升,带动市场化定价的资产收益率明显上升;同时美联储加息推升境外资产收益率,境外机构息差同比提升13个基点。另一方面,主动优化资产负债结构,人民币活期存款平均余额占比上升2.50个百分点,人民币中长期贷款占比上升1.79个百分点。 但是,股份行、城商行净利息差继续呈现下降趋势,部分银行息差收窄速度甚至不断加大。招行净利息差下降8个基点,中信、民生、光大、平安、浙商等股份行净利息差降幅均在20个基点以上。城商行中,除宁波银行2017年净利息差上升22个基点外,其余银行净利息差降幅在10基点以上,其中,锦州银行、天津银行、哈尔滨银行、中原银行的净利息差降幅分别达83、62、52、50个基点。 不过,多位大型银行高管表达了对未来息差的乐观态度。 易会满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2017年工行净息差的表现克服了环境的艰难,根据内部的测算,2018年净息差争取保持稳定。 建行高管称,预计未来净息差还会改善,因为资产还在优化,比如零售优先战略和对公业务都看重现金管理服务。我们通过对公引领对私业务的发展。 张青松说,从今年的情况看,中行净息差延续了稳中向好的趋势。展望2018年,中行净息差仍面临一些有利的因素。一是,美联储将继续进行加息,外币息差有望保持上升趋势。二是,人民币市场利率保持高位运行,对于存款基础相对较好的大型银行而言,有利于提升收益水平。同时,在当前利率市场化背景下,银行对客户存款的争抢日趋激烈,需要加强对存款成本的控制。 (编辑:马春园,邮箱:macy@21jingji.com)[详情]

工农建中手机银行客户过亿 中行董事长亲自邀请体验
工农建中手机银行客户过亿 中行董事长亲自邀请体验

  4家上市银行手机银行客户过亿户 中行董事长亲自邀请体验 证券日报 ■本报见习记者 刘 萌 近日,多家银行陆续发布年报,各家银行2017年手机银行APP数据也浮出水面。根据各银行年报披露的数据,工商银行手机银行(融e行)客户数排在首位,达到2.82亿户。截至4月2日,已披露年报银行的手机银行客户数量累积超过11亿户(同一用户下载多个银行手机银行的情况进行累加计算)。 同时,各银行加速推广手机银行,中国银行董事长陈四清在2018年全行工作会议上提出“全行34万员工要成为手机银行的使用者、体验者、设计者和推广者”。在2017年业绩发布会上,陈四清表示,该行手机银行“每个季度都会所有提升”,并在现场为中行手机银行“打广告”,邀请大家体验。 手机银行客户数 合计逾11亿户 在2017年年报中,上市银行对于手机银行业务发展可谓下足了笔墨。 工商银行年报披露,该行升级完善以信息平台、开放平台和服务平台融e联,线上智能金融交易服务平台融e行,集合化电商金融平台融e购为主体,覆盖和贯通金融服务、电子商务、支付、社交生活的互联网金融整体架构。截至2017年年末,融e联注册客户数1.14亿户,融e行客户数达到2.82亿户。 建设银行手机银行客户数排在第二位,截至2017年年末,建行手机银行用户数达2.66亿户,较上年增长19.34%;微信银行用户关注数达7212万,较上年增长35.39%。2017年,手机银行交易额57.32万亿元,增长87.59%;交易量508.02亿笔,增长144.68%。 农业银行手机银行客户数排在第三位,截至2017年年末,掌上银行用户总数达2.06亿户,较上年末增长21.9%;全年交易额达31.8万亿元,同比增长116.3%。 中国银行手机银行客户数排在第四位,截至2017年12月31日,手机银行客户数达到1.15亿户,较2016年年末增长22.17%。 除上述四大行,还有部分银行在年报中披露了手机银行客户数。 其中,交通银行手机银行注册客户数达到6106万户,较年初增长21.73%。报告期内,手机银行交易笔数达3.04亿笔,同比增长10.95%,交易金额达人民币7.65万亿元,同比增长12.01%。 除了客户数量,招商银行还披露了活跃用户数。报告期内招商银行App累计登录次数32.28亿人次。截至2017年12月31日,招商银行APP累计用户数5579.34万户,年活跃用户数4057.14万户,月活跃用户数2618.67万户,人均月登录次数12.77次。同时,招商银行App交易量快速增长。2017年,招商银行App交易笔数10.32亿笔,同比增长40.41%,交易金额17.87万亿元,同比增长47.69%。 平安银行口袋银行累计用户4172万户,APP月活客户数1482万户。光大银行手机银行客户3535.12万户,比上年增加843.77万户。民生银行手机银行客户数达3079.17万户,比上年末增加604.03万户。报告期交易笔数4.76亿笔,同比增长8.50%;交易金额9.95万亿元,同比增长8.37%。中信银行手机银行客户2732.63万户,比上年末增长39.53%,其中活跃客户674.19万户,增长26.39%;手机银行交易笔数1.28亿笔,增长36.07%;交易金额42323.68亿元,增长55.52%。 据易观千帆发布的《银行服务应用APP季度监测报告2017年第4季度》数据显示,从日均活跃用户规模来看,工商银行以586.3万户位居榜首,建设银行、工银融e联分别以435.5万户、393.3万户位居第二、第三位。从日均启动次数来看,工商银行达1068.2万次,是唯一一家日均启动次数超过一千万次的银行APP;其后分别是建设银行803.4万次、招商银行612.3万次。 据易观千帆3月中旬发布的《2018年最新APP TOP1000排行榜》显示,2018年2月移动APP TOP1000排行榜中,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工银融e联进入排行榜前100名,分别排在74名、75名和100名,月活跃人数分别为4400.2万人、4295.3万人和2515.8万人,环比增幅分别为1.01%、-3.06%和0.74%。除此之外,月活跃人数达到2000万人以上的还有农行掌上银行、招商银行、掌上生活。虽然银行的进步明显,但数据显示,支付宝的月活跃人数为44673.9万人,排在2月份移动APP TOP1000排行榜的第六名,超过了所有银行APP月活跃人数的总和。 银行主打 “免费+安全”牌 2017年12月份,中国金融认证中心(CFCA)对外正式发布了《2017中国电子银行调查报告》。据介绍,此次调查共涉及15家全国性银行和57家区域性银行。报告显示,随着移动趋势持续深化,手机银行用户比例首度与网上银行持平;在转账、缴费、线上支付等众多个人业务方面,支付宝和微信更受用户青睐。对用户行为偏好展开调研发现,客户选择使用手机银行的原因里,登录简单和转账手续费有优惠占据优先度前两位。除了各银行通过手机银行在转账、提现等功能实现免费外,账户安全等级高也是众多用户选择手机银行的重要原因。 《证券日报》记者梳理银行年报发现,多家银行提到“提升安全服务体验”。以某国有大行为例,该行推出指纹、刷脸登录和支付功能,一键转账、网银扫码登录、免登陆查询等系列产品和服务。以专业安全为目标,全新推出手机银行安全中心,上线安全监测、账户安全锁等功能,实现主动化、智能化、场景化、可视化的安全服务体验。某股份制银行则表示,不断加强新技术应用,推出指纹登录、虹膜支付、蓝牙U宝等功能,客户交易体验持续提升,手机银行安全体系更加完善。[详情]

A股上市银行日赚近33亿元 银行金融科技转型战打响
A股上市银行日赚近33亿元 银行金融科技转型战打响

  截至4月1日,共有15家上市银行公布年报。根据Wind统计数据,这15家上市银行2017年合计实现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194万亿元,同比增长4.66%,平均日赚32.72亿元。年报数据显示,银行业资产质量持续改善,工、农、中、建四大国有银行的息差水平回升。券商分析人士认为,随着我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银行业的竞争包括跨界竞争、跨市场竞争会进一步激烈,传统银行在业务结构、盈利模式、增长方式等方面将面临许多新挑战。在金融科技领域,中小银行的布局并不逊色于国有大行,竞争呈“白刃战”态势,有望引领银行业务加快变革。 四大行净息差回升 2017年四大国有银行净息差企稳回升。其中,农业银行全年净息差为2.28%,较上一年上升3个基点;建行为2.21%,保持逐季上升态势;工行为2.22%,连续三个季度回升;中行为1.84%,较上一年上升1个基点。 “净息差是中国银行2017年经营过程中的亮点之一,净利息收入占整个收入的70%左右。”中国银行副行长张青松在该行业绩说明会上表示,息差改善主要得益于市场利率上升以及中行资产负债结构优化。展望2018年,净息差面临一些有利因素:一是美联储将继续加息,中行外币息差有望保持上升趋势;二是人民币市场利率保持高位运行,对于存款基础相对较好的大型银行而言,有利于提升收益水平。 多位银行高管表示,随着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银行业的盈利、业务模式和竞争方式都将迎来新的挑战。工商银行董事长易会满认为,从外部环境来看,宏观经济不再追求高速增长,而是更注重结构和质量的改善。随着科技金融以及新业态产生,整个银行竞争包括跨界竞争、跨市场竞争会进一步激烈。从内部情况来看,利率市场化和监管形势、资本管理的趋严,将给传统银行的业务结构、盈利模式、增长方式提出很多新要求。 资产质量趋改善 从已披露的年报看,大部分上市银行资产质量转好。除民生银行不良贷款率小幅上升0.03个百分点外,其余14家银行2017年末的不良贷款率均较上年末有不同程度下降。其中,农业银行、招商银行和常熟银行的下降幅度较大,分别下降0.56、0.26和0.26个百分点。 在大型国有银行中,农行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率大幅“双降”。建设银行的不良贷款率、逾期率、关注类贷款占比、新暴露不良比率和信贷损失率下降,逾期不良负剪刀差持续扩大。工商银行的不良率、逾期率、劣变率、剪刀差等关键指标逐季向好。 拨备覆盖率方面,15家上市银行均高于150%的监管红线。其中,宁波银行的拨备覆盖率以493.26%位列第一,常熟银行、招商银行和农业银行的拨备覆盖率也超过200%。中国银行、平安银行和无锡银行的拨备覆盖率较上年末下降。宁波银行、常熟银行和招商银行的拨备覆盖率大幅提升,分别较上年末上升141.84、91.1和82.09个百分点。大型国有银行方面,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和农业银行拨备覆盖率分别较上年上升17.38、20.72和34.97个百分点。 近期发布的《关于调整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监管要求的通知》下调了对商业银行拨备的监管要求。农业银行副行长张克秋表示,《通知》充分体现了分类监管、分类施策的要求,总体来看有利于商业银行规范不良贷款的分类、准确反映风险和加大处置力度。 从2017年农行的情况看,拨备覆盖率和拨贷比均大大高于监管要求,由此给农行进一步夯实资产质量、加大不良资产处置力度和确保利润稳定增长打下坚实基础。 金融科技转型“白刃战” 金融科技方面的布局成为各上市银行业绩说明会上的“必备话题”。相较于其他领域,中小银行与大型银行在这一领域的差距最小,个别中小银行处于领先梯队,银行间的竞争呈“白刃战”态势。 中国银行副行长任德奇表示,一家银行要打造发展优势、突破发展瓶颈,关键要靠科技引领。中行力争用3到5年,把科技元素注入全流程、全领域,逐步建成场景生态丰富、线上线下协同、用户体验极致、产品创新灵活、运营管理高效、风险控制智能的数字化银行。 建设银行行长王祖继在业绩说明会上表示,金融科技是建行这几年一直在财务上投入最大的领域之一。未来还要加大对金融科技的投入,因为金融科技不断在发展,要通过加大投入来把金融科技真正的竞争力形成起来。除了在新一代应用上要加大投入,还有一个战略上的考虑,就是要为同业提供金融科技的服务。 招商银行进一步明确金融科技银行的定位。未来三到五年,招行都将把金融科技变革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将推动全行金融科技基础能力提升,在基础设施、业务敏捷发展、创新孵化平台方面加大投入,不断提升金融科技能力。 平安银行董事长谢永林表示,过去一年,平安银行已将区块链技术落地应用,实现信息可追溯、不可篡改,保证资产、数据安全。 中信银行近日对首家独立法人直销银行——百信银行进行增资。中信银行公告显示,百信银行拟增发新股20亿股,中信银行和百度公司拟分别以现金认购14亿股和6亿股。[详情]

上市银行财报

微博热议

你还可以输入129
发布

新浪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通行证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1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