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新闻

戴姆勒或将阻止吉利获得公司监事会席位
戴姆勒或将阻止吉利获得公司监事会席位

在吉利成为奔驰母公司戴姆勒最大股东后,据《德国商报》报道称,戴姆勒将寻求阻碍吉利获得公司监事会席位。[详情]

界面|2018年02月26日  15:42
吉利汽车:公司并非吉利控股收购戴姆勒的订约方
吉利汽车:公司并非吉利控股收购戴姆勒的订约方

吉利汽车公告称,公司并非吉利控股收购戴姆勒的订约方,且就该收购而言并无与吉利控股合作。公司不排除将来寻求与吉利控股及戴姆勒潜在合作机会的可能性。[详情]

新浪财经|2018年02月26日  12:30
吉利戴姆勒交易细节:6个月速战 下一步或是捷豹路虎
吉利戴姆勒交易细节:6个月速战 下一步或是捷豹路虎

实际上,戴姆勒只是吉利谋划的一盘大棋上的一颗棋子。同时在吉利视野范围内的项目除了戴姆勒外,还包括捷豹路虎和FCA。[详情]

界面|2018年02月25日  15:52
李书福的逆袭:拆大奔到奔驰大股东 6个月吃进10%股份
李书福的逆袭:拆大奔到奔驰大股东 6个月吃进10%股份

白手起家的李书福,可能也并不太会在意外媒“深扒”他对奔驰的迷恋,和以造奔驰这样的车为目标的历史。[详情]

第一财经日报|2018年02月26日  07:18
揭秘吉利90亿美元收购资金来源 兴业、大摩为其融资
揭秘吉利90亿美元收购资金来源 兴业、大摩为其融资

独家揭秘吉利90亿美元收购资金来源:兴业、摩根斯坦利为其融资 利息相当戴姆勒分红[详情]

一财网|2018年02月24日  22:35
央视专访吉利:入股戴姆勒金额远没有90亿美元这么多
央视专访吉利:入股戴姆勒金额远没有90亿美元这么多

因为我们一定要按照相应合法、合规的,包括相应的监管机构的规则来进行,所以目前还不能透露具体的金额,但是远低于90亿美元。[详情]

央视财经频道|2018年02月24日  21:08
李书福家族冷暖:儿子为吉利准接班人 李氏四兄弟分化
李书福家族冷暖:儿子为吉利准接班人 李氏四兄弟分化

对于五年前已知天命的李书福而言,吉利的接班人一直在其计划当中,而儿子李星星正是其煞费苦心培养的对象。[详情]

新浪综合|2018年02月25日  07:14
官媒集体点赞吉利:中国汽车品牌进军世界高端市场
官媒集体点赞吉利:中国汽车品牌进军世界高端市场

上证报援引观点称,该起股权收购是双赢选择,吉利未来还可能接入戴姆勒的电池技术,进一步提升技术研发能力。目前来看,对吉利入股戴姆勒,官媒更倾向于视其为中国车企逐渐壮大、迈向海外的缩影。[详情]

新浪综合|2018年02月26日  08:38
吉利曲折收购奔驰 李书福在戴勒姆能有多大话语权?
吉利曲折收购奔驰 李书福在戴勒姆能有多大话语权?

一般人认为,吉利控股了戴姆勒,实际上就等于控股了奔驰,然而事情并没有这么简单。[详情]

每日经济新闻|2018年02月25日  10:32

媒体解读

李书福成奔驰母公司最大股东 吉利需付出超6年净利润
李书福成奔驰母公司最大股东 吉利需付出超6年净利润

与此前的收购相比,这应该是李书福最大的单笔投资。按照吉利今年100亿的预估净利润,换得不足戴姆勒集团10%的股份,吉利需要付出超过6年的净利润。以“精明”著称的李书福愿意花如此高价,显然并非出于单纯的财务投资。[详情]

一财网|2018年02月24日  10:10
李书福入股戴姆勒被指划算 吉利缘何敢逆势海外扩张
李书福入股戴姆勒被指划算 吉利缘何敢逆势海外扩张

股权要约收购不成,转而从二级市场拿真金白银买股票,即便是在合作上不能实现,戴姆勒优异的投资回报能力,也能为吉利带去丰厚的回报。[详情]

经济观察报|2018年02月25日  11:58
评论:吉利收购奔驰 下的是一盘“协同效应”大棋
评论:吉利收购奔驰 下的是一盘“协同效应”大棋

中国实体经济企业通过跨国并购,实现在技术和品牌等方面的协同效应,是个不错的路径。[详情]

新京报|2018年02月26日  03:07
李书福入股戴姆勒一箭双雕?或促成吉利与戴姆勒合资
李书福入股戴姆勒一箭双雕?或促成吉利与戴姆勒合资

在车云看来,李书福入股戴姆勒或将“一箭双雕”:一是本身的财务投资收益,二是很可能促成吉利与戴姆勒在电动车领域的深度合作。[详情]

新浪综合|2018年02月24日  10:44
吉利为何想跟戴姆勒集团合作:产品线缺乏新能源车型
吉利为何想跟戴姆勒集团合作:产品线缺乏新能源车型

利汽车有对新能源车型进行规划,但推出新车型的时间相对较晚。另外,吉利汽车可能在电动汽车技术以及电池技术方面准备不够。[详情]

国际金融报|2017年11月30日  23:04
吉利入股戴姆勒?快速崛起背后是停不下来的收购扩张
吉利入股戴姆勒?快速崛起背后是停不下来的收购扩张

一旦入股成功,意味着吉利汽车海外版图“再扩一城”,打入德系车市场,战略投资后吉利汽车也会获得更为优质的市场资源支持。[详情]

中国经营网|2018年01月04日  19:16

相关背景

吉利此前拟购5%戴姆勒股权遭拒绝:欢迎二级市场购入
吉利此前拟购5%戴姆勒股权遭拒绝:欢迎二级市场购入

路透社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称,戴姆勒不希望被吉利要约收购,理由是不愿现有股权被稀释,但欢迎吉利在公开二级市场上购入戴姆勒股票。[详情]

新浪综合|2017年12月18日  07:53
李书福的汽车帝国:拥有沃尔沃伦敦电动汽车等多个品牌
李书福的汽车帝国:拥有沃尔沃伦敦电动汽车等多个品牌

李书福麾下已经拥有沃尔沃汽车、Polestar、领克汽车、吉利汽车、伦敦电动汽车、远程商用车等多个品牌,吉利控股还对宝腾汽车、路特斯汽车及太力飞行汽车进行了战略性投资。[详情]

钛媒体|2018年02月24日  09:55
戴姆勒集团去年净赚超百亿欧 中国市场表现强劲
戴姆勒集团去年净赚超百亿欧 中国市场表现强劲

2017年梅赛德斯-奔驰及子品牌smart在中国市场交付了61万辆新车,同比增25%,中国成为其全球唯一突破60万辆销量的单一市场。[详情]

一财网|2018年02月02日  11:51
吉利在2016年世界500强中排名410位 盘点其收购之路
吉利在2016年世界500强中排名410位 盘点其收购之路

公开的资料显示,浙江吉利控股集团在2016年世界500强排行榜中排名第410位,居2017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第13位。[详情]

钱江晚报|2018年02月25日  05:47
吉利投资规模超1900亿:到底有多少钱又能挣多少钱?
吉利投资规模超1900亿:到底有多少钱又能挣多少钱?

   推荐阅读: 李书福:吉利在新能源研发投入很大 单打独斗很难赢 吉利还跟菲亚特-克莱斯勒谈过?回应称不便透露细节 李书福:吉利还要继续买买买 在全球寻找合适并购对象 吉利汽车:1900亿的投资雄心 ◎ 见习记者 牛欣雨 公开资料整理 公开资料整理 近日,有消息称,吉利汽车杭州湾项目群又迎来开工潮,此次开工的项目总投资高达315亿元。其中,杭州湾项目群的重点工程是年产能达30万辆的PMA纯电动汽车项目,计划投资145亿元。 据了解,吉利汽车杭州湾项目群一期工程中就包含吉利新能源汽车电池包项目及DMA工厂项目,吉利汽车计划在杭州打造一个庞大的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 密集布局新能源基地 梳理吉利汽车过往的项目计划,《国际金融报》记者发现吉利汽车在新能源领域的布局远不止杭州湾的这些项目。 四年前,当吉利汽车提出重新回归“一个吉利”时,就开始在全国各地物色合适的生产基地,投资包括商用车在内的新能源汽车项目。 2014年,吉利汽车在四川南充为旗下商用车品牌建造了首个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该基地设计产能为10万辆新能源商用车和5万台燃气发动机,生产投资额达70亿元,其一期项目已于去年7月正式投产。而耗资68亿元的南充基地二期项目也已签约待建。 2015年,吉利汽车斥资72亿元在浙江义乌,规划了一个年产能10万辆的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该基地预计于2018年4月投产。 2016年,吉利汽车又在杭州签下了一个新能源整车项目,计划投资80亿元,建设一个年产能10万辆的新能源汽车基地。同年,吉利汽车又在成都天府新区圈定一个新能源汽车项目,计划投资138亿元生产沃尔沃旗下北极星品牌及本土品牌纯电动汽车,年产能同样为10万辆。 2017年,吉利汽车则将目标锁定在了西北地区。当年7月份,吉利汽车与西安市政府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在西安经开区投资建设吉利新能源汽车产业化项目。据悉,该项目的总投资高达201.6亿元。 上月中旬,吉利汽车与湖州市长兴经济技术开发区签订协议,计划兴建总投资额高达326亿元的工厂。其中,有224亿元的投资将用于建设一座年产30万辆的新能源汽车工厂。 经《国际金融报》记者统计,吉利汽车在过去的4年时间里,对新能源汽车(含商用车)的投资接近1000亿元,铺垫产能超过100万辆。 180万辆的销量目标 对于如此庞大、密集的新能源汽车工厂布局,吉利汽车此前并非没有预告。 2015年11月,吉利汽车发布“蓝色吉利行动”,计划到2020年把新能源汽车的销量提升至总销量的90%。按照吉利汽车2020年200万辆的产销目标计算,届时吉利汽车一年要销售出180万辆新能源汽车。 “180万辆的目标”有多高? 当前,国内年销量超过180万辆的车企共有四家,分别是上汽大众、一汽大众、上汽通用和上汽通用五菱。至于新能源汽车,2017年销量最高的车企是比亚迪汽车,合计卖出11.4万辆新能源汽车,占其总销量的28%,其2020年的新能源销量目标为100万辆。 吉利汽车内部人士向《国际金融报》记者透露,“蓝色吉利行动”仅针对吉利品牌的汽车产品,并不包括沃尔沃品牌方面的新能源销量贡献。 来自全国乘联会的数据显示,吉利汽车旗下吉利品牌仅有帝豪EV这一款新能源产品,年销量在2.5万辆左右,距离吉利汽车2020年的销量目标仍很遥远。 为实现这一目标,吉利汽车正加速推出新能源产品,仅在2018年,吉利汽车就将推出包括帝豪GS、博瑞GT在内的6款新能源车型,并且续航能力也将大幅提升。而且,吉利汽车已经先一步在布局新能源汽车产能。吉利汽车新能源汽车销售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戴世惠曾表示,在2020年前,吉利汽车将合计推出近40款新能源车型,包括油电混动车型、插电式混动车型和纯电动车型。 吉利汽车内部人士向记者表示:“吉利对于2020年的新能源计划还是有信心的,未来两年,吉利将进一步加速新车型的上市节奏及推广力度。” 扩张资金何来 一方面,吉利汽车在国内积极布局新能源领域,另一方面,吉利也在进行海外扩张。 公开资料显示,仅从2017年算起,吉利控股就发起了5次对外投资,合计投入资金至少900亿元(部分投资未公布金额)。其中,吉利汽车在上月底“壕”掷90亿美元入股戴姆勒集团之举最受瞩目,掀起的话题和风波至今都还未完全消散。 这意味着,内外投资相加,吉利的投资规模超过1900亿元。 不过,在吉利汽车投资扩张的背后,恐怕所有人都会关心吉利汽车到底有多少钱,又能挣多少钱?  对此,吉利汽车内部人士则表示,公司具体的资金运作不方便对外透露。 财务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第三季度,吉利控股的账面资金约448亿元,资产负债率为68.63%,高于行业平均60%的水平,负债规模从2009年的160.5亿元一路飙升至2017年三季度末的1678.7亿元,增长了945.48%。 不过从利润表现来看,吉利在同行业可以说名列前茅。2017年前三季度,吉利控股的净利润高达123亿元,相比去年同期猛增95%,其净资产收益率高达17.34%,远远甩开了比亚迪的5.3%和北汽集团的4.02%。 值得注意的是,吉利控股的财报显示,这样的高利润主要还是来自吉利汽车业务。2017年,吉利汽车全年销售出124.7万辆新车,同比增长63%,一举超越长安汽车成为自主品牌销量冠军。 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正是因为吉利汽车业务增长迅猛,吉利集团才有资本在近些年进行如此频繁的投资和扩张,即使是对外融资,主营业务持续且优异的表现也会让借款方安心不少。来源:国际金融报[详情]

新浪综合 | 2018年03月19日 07:49
戴姆勒CEO:李书福是天才企业家 与吉利合作取决北汽
戴姆勒CEO:李书福是天才企业家 与吉利合作取决北汽

  戴姆勒CEO:李书福是天才企业家,与吉利合作需要北汽支持 澎湃新闻记者 姚晓岚 综合报道 来源:澎湃新闻 在吉利入股之后,奔驰母公司戴姆勒需要考虑的一个问题是:未来如何和吉利展开合作。 北京时间3月7日,据彭博社报道,戴姆勒公司表示,未来与新的大股东李书福的合作将取决于现在的合作伙伴北汽。 戴姆勒首席执行官Dieter Zetsche。东方IC 资料图 戴姆勒首席执行官Dieter Zetsche周二在日内瓦车展上称,李书福与其已进行了初步谈话,讨论了合作解决在向电动自动驾驶车辆转变过程中所面临的一些挑战的可能性。 “这是一次和一名非常成功的企业家之间进行的良好对话。”Zetsche说,而且李书福“确认了他对我们公司的积极看法”。 Zetsche还表示,李书福的投资行为可能会重新激发北汽早期对戴姆勒进行股权投资的兴趣。 与此同时,吉利的首席执行官则在日内瓦车展上表示,将与戴姆勒保持距离,因为两者是竞争对手。 吉利近期在汽车行业的其他投资还包括英国跑车制造商莲花汽车的控制权以及沃尔沃集团的最大股权。 2月24日,吉利以约90亿美元价格收购了戴姆勒9.69%股份,成为奔驰母公司戴姆勒的最大股东。这也是中国公司在西方汽车工业中的最大手笔投资。 当时这一消息令德国汽车业感到震惊,《华尔街日报》引述德媒观点称,德国汽车业担心吉利会动摇德国工业的基石。 Zetsche则驳斥了这种观点。其表示,在去年早些时候的一场会议上,李书福告诉他想要成为戴姆勒的股东,因为他看到了很多潜在的合作领域。当时Zetsche对李书福回应称,“我们肯定对来自中国的任何事都表示开放态度。” Zetsche补充评价了李书福对戴姆勒股权的收购,“我们不一定期望它在这个范围内,但是这个结果也没有让我们太意外。” 美国东部时间3月6日,据《华尔街日报》报道,Zetsche表示,戴姆勒有意与吉利建立更密切的合作关系,但任何合作都需要戴姆勒目前的中国合作伙伴北汽的支持。 北汽和戴姆勒旗下的奔驰品牌今年将合作生产在中国市场推出的第五款车,双方还将围绕戴姆勒的EQ品牌电动跨界车开展合作,该车型预计将在2020年推出。 上个月在德国斯图加特举行的一次会议上,李书福提出建议称,戴姆勒和吉利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分享技术和平摊开发成本。 对此,Zetsche在日内瓦车展上表示,如果这符合我们合作伙伴的意愿(指北汽),那么我们将审查所有事情。 Zetsche还称赞吉利的创始人李书福是一位天才企业家,评价称“他碰到的一切似乎都成功了。”他补充称,戴姆勒的潜在优势并没有太多想象空间,与吉利的合作可能会为公司带来更多选择。[详情]

澎湃新闻 | 2018年03月07日 10:05
吉利还跟菲亚特-克莱斯勒谈过?回应称不便透露细节
澎湃新闻 | 2018年03月06日 21:20
李书福:不清楚美国银行与大摩增持戴姆勒股权事宜
中国经营网 | 2018年03月06日 16:41
李书福收购的为啥是戴姆勒的股权而不是奥迪或宝马?
李书福收购的为啥是戴姆勒的股权而不是奥迪或宝马?

  独家|李书福收购的为啥是戴姆勒的股权而不是奥迪或宝马? 来源:涌金楼 中国农历新年节后没几天,吉利收购戴姆勒近10%股权成为其第一大股东,抢上了全球新闻头条。 有人调侃,吉利的车库越来越“挤”了。在沃尔沃、路特斯、伦敦出租车、瑞典卡车、宝腾、领克和吉利旁,得挤出位置再停下奔驰以及其他。或许是涌金君瞎操心,豪车兄弟一块相处能愉快吗?毕竟你们都想抢豪车这块蛋糕啊。 豪车圈不过是熟人圈 曾经的“小弟”,闯进“大哥”的圈子,会引来什么样的反应?2月27日德国总 理默克尔的声音传来:目前并未发现任何违规行为。 吉利收购戴姆勒股权让中国人长脸了,但人家的警觉性感觉到没。涌金君没一一采访,不宜过度解读。不妨自己揣摸下这种表达。 在收购事件发生后,就有报道称,吉利进入戴姆勒监事会存在难度。仿佛大股东要坐上戴姆勒的这个席位也不是件容易的事。 吉利副总裁杨学良为此回应媒体称,戴姆勒监事会席位不是一两个人说了算,还是要看德国法律和公司章程。他说,“理解瑞典和德国对此事的顾虑,但我们所有工作都是依法合规公开透明开展的,都是为了各个公司的长远利益考量。 ”凭借多年来在国际市场练就的本领,“小弟”如今俨然“大哥”姿态了,找出破绽并不容易。 业界表达又是如何呢。2月26日,沃尔沃集团发布声明,宣布沃尔沃汽车CEO哈坎·塞缪尔森 (Hakan Samuelsson)将从沃尔沃集团董事会退出。沃尔沃集团在声明中称,“因为吉利集团成为戴姆勒的最大股东,戴姆勒是沃尔沃集团的主要竞争对手,所以塞缪尔森不会再次竞选进入董事会。”吉利对此也作出了回应。 据《证券日报》报道, 吉利汽车集团副总裁杨学良认为,哈坎·萨缪尔森是沃尔沃集团选举出来的,不是吉利集团推选的,因此不能说“吉利丢掉沃尔沃集团董事席位。” 在吉利再度收购豪华车的风向下,沃尔沃和戴姆勒这点事暂时还未起太大波浪。关注吉利海外并购的涌金君,更想借助各种公开信息,剧透下吉利的这桩买卖及买卖背后的那点事。 无论如何,这起猜测已久的并购的落地,都在业界掀起了不小的波澜。李书福打破此前由自己创下的收购纪录,也再次写下中国公司在西方汽车工业中最大手笔的投资。一个中国车企在欧系车老大德系车阵营插上了旗帜,让未来汽车世界产业格局又多了一份不确定性。 主角们的心里戏有多重 身边吃瓜群众都知道奔驰豪车,但并不大知道奔驰的母公司戴姆勒。通过吉利的这起并购,吃瓜群众迫不及待地从度娘那知道了,奔驰所在的戴姆勒是世界顶级汽车工业集团,全球第一大豪华车生产商、第二大卡车生产商。公司旗下包括梅赛德斯-奔驰汽车、梅赛德斯-奔驰轻型商用车、戴姆勒载重车和戴姆勒金融服务等四大业务单元。 其实,吉利有意收购戴姆勒的消息传播已久。当媒体求证时,戴姆勒方面给出的回应不咸不淡,起初甚至传出戴姆勒方面矢口否认的信号。 90亿美元的交易,怎么可能从没接触过,世界车企龙头戴姆勒称毫不知情,你信吗?但从戴姆勒的一些公开回应中,总能感到一些不大情愿的表情。真心如此,会不会是表情戏过重了呢。 起初,涌金君和众多吃瓜群众有过不解,为什么看上的是奔她,是戴姆勒?德系车三强奥迪、奔驰和宝马有ABB(Audi\Benz\BMW)之称,为啥不选另两家?专业人士从公开信息里扒出了三家车企的股权结构分布,才让人若有所悟。 奥迪所属的大众集团,保时捷家族至今仍有超30%的股权,二股东、三股东占的份额也不小。宝马集团大股东科万特家族撑控超过46%的股份,其追求最大单一股东的最大用意,就在于“抵御”宝马被外界收购。相较于这二强,戴姆勒的股权显然要分散得多,并购难度也小多了。在吉利收购前,科威特基金凭6.8%成为戴姆勒的第一大股东。 戴姆勒不认可接触,称不想卖,让你们自己想办法从别人那买。从被收购方来看,果真是“我自岿然不动”,不欢迎不反对吗。涌金君却怎么觉得戴姆勒的矜持里也是有自己的小算盘的。任凭人家花钱买,能说自己不想卖吗?换句话说,吉利的收购未必是吉利一厢情愿的事。 戴姆勒(业绩发展及中国市场)公司董事、大中华区董事长兼CEO唐仕凯不久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对2018年在中国市场的前景充满乐观,这主要是基于中国客户对戴姆勒品牌的需求在上升。 截至目前,戴姆勒在华市场销售份额占据集团全球总销量的四分之一,中国如今已成为戴姆勒全球最重要的市场。2017年梅赛德斯-奔驰及子品牌smart在中国市场交付了61万辆新车,同比增25%,中国成为其全球唯一突破60万辆销量的单一市场。 而在四年前,奔驰在中国豪华车市场的表现却是另一番光景,彼时奥迪销量第一,遥遥领先。显然,是唐仕凯所得意的中国本土化战略让其胜出。 的确,中国市场已成为全球汽车厂商撕杀的决定性力量。中国市场对于戴姆勒全球的贡献功不可没。当下,各大汽车厂商都对此有了深刻认识,激战程度也进一步加剧。 有消息称,2018年是ABB的中国决战年。奥迪将有多达16款重磅车型密集投放,其中包括全新换代的奥迪Q5L和全新引入的奥迪Q2L两款国产SUV车型,还有全新奥迪A8L和全新奥迪A7这样的旗舰车型。 宝马方面,将推出包括全新X2、全新5系插电式混合动力、全新BMW M5在内的16款新车及改款车型。而奔驰也计划在全球市场发布超过12 款全新及改款车型,包括奔驰E 级车和C 级车,以及奔驰A 级车。 对于包括ABB在内的众多豪华车商来说,深耕并扩大中国市场不仅是当下更是未来较长时期的战略。如果有一个得力的中国伙伴愿意共同参战,胜券在握的概率总会涨几分吧。 吉利收购的消息传出后,紧跟着就传出消息,戴姆勒和北汽将共同投资超过119亿人民币(约合19亿美元),为制造梅赛德斯-奔驰多款汽车建造一家新工厂。原本是自己上门找合作,现在有吉利这个主动找上门的队友。这番表白不必说出来,但想必心头也是喜滋滋了吧。 也有人认为,吉利之所以选择的是戴姆勒而不是奥迪或宝马,看中的其实是奔驰的自动驾驶技术。然而,坐上了第一大股东宝座,就能心想事成?前途漫漫,尚有许多不确定因素。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书福换股,意在何处? 某业内人士一语道破天机。“21世纪,什么最贵?人才呐!” 葛优这句话已经OUT了,现在是得信息者得天下。 吉利并购了沃尔沃之后,吉利车系在圈内的口碑直线向上,并非吉利的技术有了多少突破,关键点在于挺进了核心圈后,李书福看到了趋势。用战略的眼光看待这桩并购案,你会发现,这个台州人很精明。 买家背后的那点账 以90亿美元(73亿欧元)取得戴姆勒将近10%股份,对吉利这笔买卖到底有多划算,恐怕吉利心里最清楚。涌金君借助公开信息,也来盘一下。 有投资人注意到戴姆勒光鲜的业绩。戴姆勒发布的2017年财报显示,全年营业收入达1643亿欧元,同比增长7%;息税前利润147亿欧元,同比增长14%;净利润109亿欧元,同比增长24%。 如果按100亿欧元的利润分红,占10%的这一成的分红相当于10亿欧元左右。从这点来看,73亿欧元的这一票收益率就够可以的了。而按浙江吉利控股集团常务副总裁 CFO 李东辉接受央视采访时的表达,收购股票的价值是90亿美元,但是吉利动用的资金是很小的一部分,“远低于90亿美元”。也就是说,投入资本的分母更小,收益率则会大于上述的简单算式之上。 撇开这种财务投资的眼光,不计股价飚升的利好,进一步以实体经济视角来看,吉利买到打入德国制造业和进行品牌营销的机会。李书福此前曾多次公开表示,吉利的目标是在全球的车企中成为佼佼者。而在成为戴姆勒最大单一股东后,“汽车狂人”李书福距离其汽车梦又近了一步。 坊间传闻,李书福对大奔热恋已久。造车伊始,这位“汽车疯子”就买来几辆奔驰车。 有人说早期廉价吉利车的车头怎么看都有几分奔驰的“神态”。或许在李书福看来,奔驰才是他心中的“好车”模样。不知李书福成为戴姆勒最大股东,再“看”奔驰时是什么样的心态。 除了这类八卦之外,吉利欲争霸电动汽车的雄心也开始显露出来。收购戴姆勒的股份,据称是吉利长久以来的计划之一。 新能源汽车市场正进入多雄争霸期。在纯电动汽车技术研发方面,戴姆勒被认为是汽车行业中遥遥领先的领军者之一。吉利急需戴姆勒在电动汽车电池方面的技术,希望通过与戴姆勒合作来扩大电动汽车零部件的生产规模。 实现的难度仍然较大。2016年,李书福在致全体员工的新年贺辞中,提出了“蓝色吉利行动”计划,称到2020年,吉利90%的汽车都是新能源汽车,将实现由传统车企向新能源车企的战略转型。但这一目标实现的难度并不小。 而戴姆勒曾宣布要投资100亿欧元扩大电动汽车产品阵容,还要拿出10亿欧元打造电池生产网络,全球三大洲建6座工厂生产电动汽车,这些对于吉利来说,无疑诱惑难挡。 收购股权后,吉利方面表示,双方未来将在数字技术、新能源科技以及共享出行等领域出现一些协同发展效应,这将为国内消费者带来便利。 吉利高层的谨慎回应中,还没能看到双方合作的明确动向。一方是想继续用好中国本土化战略,一边是要在国际化中进一步站稳脚跟,借技术合作实现跨越式发展。无论如何,这桩买卖,不过是同行间的一种合作。由此而来的合作共赢,也正是展开合作行动即触发收购的最大动因。 “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戴姆勒和吉利,究竟哪方娶亲哪方和亲或许辨不清,但人们的预期还是看好的。吉利收购沃尔沃,就已在各界广为传播。吉利入股的海外车企已达7家,经验越来越老道。 说到这里,涌金君还想到了另一起有亲缘的收购案。福特旗下两大品牌沃尔沃和路虎分别卖给中国吉利和印度塔塔,完成收购后的两家企业却出现了天壤之别的发展轨迹,竞赛的结果是吉利远胜于塔塔汽车。 市场风云变幻,不确定性是唯一可确定的。涌金君祝愿双方迎来共赢的格局。有网友调侃,无论买奔驰,还是沃尔沃,不就是想图个吉利么?[详情]

新浪综合 | 2018年03月06日 16:38
汉肯退出沃尔沃是个人行为:吉利入股戴姆勒下步咋走
汉肯退出沃尔沃是个人行为:吉利入股戴姆勒下步咋走

   汉肯退出沃尔沃集团是个人行为: 吉利入股戴姆勒下一步怎么走? 本报记者 王欣 实习生 韩新奇 北京报道 导读 沃尔沃集团和沃尔沃汽车与吉利并没有签订限制性条款,无论从法律还是官方决策上来讲,都没有权利反对吉利参股戴姆勒。 吉利收购戴姆勒股权一事,余波未了。虽然浙江吉利控股董事长李书福在收购戴姆勒股权后,德国之行从政府到监管机构都没有遇到阻碍,但北欧的沃尔沃集团内部却起了波澜。 2月26日,沃尔沃卡车选举委员会发布声明称,现任沃尔沃汽车CEO汉肯•塞缪尔森(Håkan Samuelsson)将从沃尔沃集团董事会退出,原因是由于吉利集团已成为德国汽车制造商戴姆勒的最大股东,而戴姆勒是沃尔沃集团的主要竞争对手之一。 据公开报道称,沃尔沃集团瑞典卡车制造巨头沃尔沃集团已经放弃了沃尔沃汽车CEO汉肯·塞缪尔森再度当选集团董事会成员的可能,表示预先对吉利参股戴姆勒并不知情。 “就此事而言,沃尔沃集团和沃尔沃汽车与吉利并没有签订限制性条款,无论从法律还是官方决策上来讲,都没有权利反对吉利参股戴姆勒。从据我了解,汉肯退出集团董事会,应该是个人行为。现在吉利成为戴姆勒大股东,汉肯可能会担心,有些信息会造成无意识的披露或影响,为了避嫌,从而退出董事会。”3月1日,一位接近沃尔沃集团的人士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 汉肯退出属个人行为 “首先,不是吉利丢掉沃尔沃集团董事席位,汉肯是沃尔沃集团选的,不是吉利派驻的,不能说吉利丢掉了董事会席位。戴姆勒监事会席位也不是一两个人就说了算的,还是要看德国法律和公司章程,我们要理解瑞典和德国对此的顾虑,但我们所有工作都是依法合规透明开展的,是为了各个公司长远利益考量。”2月27日,吉利汽车副总裁杨学良表示。 沃尔沃分为沃尔沃汽车公司(Volvo Cars)和沃尔沃集团(Volvo group)两家,沃尔沃汽车曾是沃尔沃集团的部分家用轿车业务,2010年,沃尔沃汽车公司已由吉利控股,沃尔沃集团则独立运营。 同时,汉肯·塞缪尔森担任沃尔沃汽车(Volvo Cars)CEO,而鉴于沃尔沃汽车是吉利的全资子公司,汉肯又同时拥有沃尔沃集团董事会成员身份,让外界普遍认为汉肯·塞缪尔森是吉利在沃尔沃集团的代表。 事实上,汉肯·塞缪尔森自2016年起担任沃尔沃集团外部的独立董事,先于吉利投资沃尔沃集团之前,所以汉肯是否退出,都与吉利无关。 由于2005年到2009年间,汉肯·塞缪尔森担任全球著名汽车公司曼集团(MAN AG)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该企业是沃尔沃卡车的直接竞争对手,由于汉肯对卡车行业十分了解,也担任沃尔沃集团的独立董事。2012年,吉利收购沃尔沃汽车之后,汉肯·塞缪尔森被任命为沃尔沃汽车新一任总裁兼首席执行官,而汉肯成为沃尔沃集团独立董事,是先于吉利投资沃尔沃汽车的。 “汉肯退出集团董事会,或许还有个原因,沃尔沃还有个品牌公司,品牌公司是沃尔沃集团和沃尔沃汽车股权占比为50∶50,双方都有董事派驻,在某种程度上,两个公司存在一定的联系。”上述知情人士表示。 除了吉利控股目前是沃尔沃汽车的大股东外,去年12月27日,吉利控股与欧洲基金公司Cevian Capital达成一致,将收购其持有的沃尔沃集团8847万股的A股股票和7877万股的B股股票。项目交割后,吉利控股将拥有沃尔沃集团8.2%股权,成为其第一大持股股东,并拥有15.6%的投票权。 根据协议条款,Cevian Capital将出售其持有的沃尔沃集团8847万股A股股票及7877万股B股股票给野村国际和巴克莱证券。野村国际和巴克莱证券承诺在吉利控股完成项目审批后,将所持有的沃尔沃集团股权全部转售给吉利控股。 据路透社最新报道,目前,吉利控股集团正在寻求30.5亿欧元(约合38亿美元)的基金贷款,用于收购沃尔沃集团的8.2%的股权。 据悉,法国巴黎银行(BNP Paribas)和中信银行已承担了这笔资金的筹备,并于2月中旬启动了高级银团业务。借款分为21亿欧元五年任期贷款,9.5亿欧元为期 12个月过桥贷款。 这两笔资金都获得了吉利瑞典控股有限公司的担保,希望加入提供贷款的银行需要提供至少3亿欧元分期偿还贷款和2亿欧元的过桥贷款,截止日期为3月7日。 问题是现在吉利是否会出现沃尔沃集团担心的豪华车同业竞争问题?“我认为,近期不会形成竞争,吉利入股戴姆勒,其实对沃尔沃卡车的影响更小,因为吉利所占的沃尔沃集团股份很少,如果未来戴姆勒和沃尔沃汽车共用同一生产平台,这对沃尔沃乘用车的提升有很大的好处。但我认为,奔驰不会这样做的。”上述人士告诉记者。 另外,谈论对于如何平衡二者的关系,在上述人士看来为时尚早。“我认为,现在不会对两个企业造车有多大的影响,吉利对戴姆勒投资,只是财务投资,而从财务投资变成产业投资,还需要适应于一系列的法律条款。而且从财务投资来看,吉利此刻入股戴姆勒,肯定是赚钱,因为近两年戴姆勒集团的利润都在增长,股票稳健,财务增长可期。” 吉利下一步棋怎么走? 不过,自2月24日吉利收购戴姆勒9.69%的股权成为大股东的消息尘埃落定之后,该事件的舆论关注度还在持续上升。 “一周前吉利参股戴姆勒成为第一大股东,这件事不小。无论从经济还是产业、无论是战略还是战术,无论是表象还是深层次的,无论是国内还是国际上,都能够引起大家的思考。中国汽车企业应该跳出产业企业的格局,吉利参股戴姆勒,应该是中国汽车参与构建世界命运共同体的一次积极尝试。”3月1日,寰球汽车集团董事长兼CEO吴迎秋表示。 在德国期间,李书福接受德国媒体采访时称:“我们遵守德国的法律和戴姆勒公司章程,尊重戴姆勒的公司治理架构、价值和文化,公开、透明地开展各项工作。目前而言,我尚未要求寻求戴姆勒监事会席位,这不是我目前的工作重点。” 对此,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姚景源认为,李书福不是去当官,而是要融入戴姆勒集团。随着中国汽车销量增速放缓,中国汽车工业眼下要做的是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增长转变,如今,中国汽车是时候走出去了,融入全球汽车行业、融入整个世界经济是最好的一个出路。 “吉利参股戴姆勒并不是说李书福要领导戴姆勒,而是借助此次与世界一流汽车集团的合作来学习其核心技术,以此融入全球汽车行业。”姚景源说,此外,随着国内汽车市场容量趋近饱和,中国汽车产业到了由“量”向“质”的转变时节,现在需要考虑的是对国内消费者在汽车文化和文明上的普及。 (编辑:周开平) [详情]

21世纪经济报道 | 2018年03月06日 05:54
李书福:吉利将继续寻找合适的并购对象
李书福:吉利将继续寻找合适的并购对象

   本报记者 欧阳春香 崔小粟 5日,全国人大代表、浙江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专访时表示,汽车行业正面临来自人工智能、信息化革命、新能源革命、物 联网兴起等诸多挑战。吉利将在全球市场内不断寻找合适的并购对象以实现外延式成长,也期望通过并购来提升自己的技术创新和资源整合利用能力,创造协同效 应。 李书福介绍,新能源汽车是吉利汽车集团未来经营的重点。未来将继续推进技术升级,加快从传统汽车企业向新能源汽车企业转型。 推动甲醇汽车市场化运行 中国证券报: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您提交了《发展“液态阳光经济”推进甲醇汽车市场化》、《净化网约车行业发展空间促进平台提升内功》的建议,请介绍一下具体内容? 李书福:此次提出的甲醇汽车的建议,把重心放在了如何推动整个“液态阳光经济”的发展上,探讨了政策、技术、产业链、配套设施等方面的解决方 案。建议尽快推动甲醇汽车的市场化运行,明确甲醇汽车产品相关技术规范、制定标准等。此外,结合当前我国能源和市场情况,建议在甲醇替代方面,开放甲醇汽 车市场,推动市场化运行。 “网约车”这项建议主要希望从地方细则制定和落实、政府机构创新监管等方面提供参考意见,促进监管机构更好地管理网约车行业,并使网约车行业驶入健康、有序的发展轨道。 中国证券报:从产业趋势和竞争实力而言,中国何时能够实现汽车强国梦? 李书福:中国是汽车大国,但还不是汽车强国。目前中国制造的品牌和国外品牌比起来还有一些差距,但是“品质”不再是中国品牌汽车与合资车型间的分水岭,品牌的鸿沟也会被抹平。 中国品牌到了拥有自信的成年阶段。不仅吉利有这样的自信,中国汽车品牌整体都具有这种自信。要实现汽车强国,就要提升中国制造力,要把实施制造 强国战略真正落到实处。一是科技创新要强发力。没有科技创新就没有制造业的崛起;二是降低成本要动真格。等真正做到以上几点时,离汽车强国就不远了。 从引进来到走出去 中国证券报:吉利近日入股德国汽车制造巨头戴姆勒的原因是什么? 李书福:21世纪的全球汽车行业面临巨大创新机遇,也面临来自非汽车行业公司的挑战,各个汽车企业单打独斗很难赢得这场战争。为了主动抓住机遇,我们必须刷新思维方式,与朋友和伙伴联合,通过协同与分享来占领技术制高点。 中国证券报:公司目前已经形成了沃尔沃、宝腾、莲花和伦敦电动出租车的海外纵横网络,公司如何形成海外企业的联动效应? 李书福:为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和达到成为全球性汽车集团的目标,我们一直在探索自己的全球型发展之路。海外并购中我们收获的“走出去、引进来” 经验,改变了以往中国企业用资本换技术的旧有模式,我们走出了用技术和资本换市场的新路径,也有助于我们在“一带一路”倡议下继续推进企业的国际化发展。 通过多年的探索和努力,我们在集团层面整合全球资源,增强了设计、研发、生产、销售等各个环节的能力,成为一个源自中国、面向全球的国际化企 业。通过对沃尔沃汽车、伦敦电动汽车、宝腾和莲花等的收购,不仅扩大了企业的产品类型、提升了技术研发、拓展了国际市场,使吉利控股集团更为成熟。未来吉 利控股集团还将加强集团内部海内外子公司间的协同效应。 中国证券报:在以资本促产业的有效方式和实施路径上,吉利进行了哪些探索? 李书福:吉利控股集团的目标是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全球性汽车科技集团。行业发展趋势和我们自身战略转型需要,激励吉利探索在全球市场 内不断寻找合适的并购对象以实现外延式成长的路径。我们也期望通过并购来提升自己的技术创新和资源整合利用能力,创造协同效应,从而产业快速成长、增长。 举个例子,吉利汽车集团与沃尔沃汽车集团共同开发了世界领先的CMA基础模块化架构,并基于CMA打造了全新的国际化高端汽车品牌领克;沃尔沃汽车现在不 仅扭亏为盈,而且在不断推出新品牌、新技术,创下新的销售纪录。 新能源汽车是未来经营重点 中国证券报:吉利汽车2017年总销量首次跨越百万辆,进入2018年,吉利汽车如何继续发力? 李书福:2018年是吉利的产品大年,我们将继续深化精品化发展战略,将推出更多极具竞争力的新产品,进军MPV市场,“iNTEC人性化智驾科技”技术品牌将更深入地呈现在吉利汽车产品上,引领吉利汽车走向全新发展阶段。 中国证券报:下一步,吉利汽车在新能源汽车方面有什么发展计划? 李书福:新能源汽车是吉利汽车集团未来经营的重点。经过几年的储备和探索,我们确立了EV、PHEV和HEV三条技术路线,未来将继续推进技术 升级,加快从传统汽车企业向新能源汽车企业的转型。吉利汽车推出“蓝色吉利行动”,计划实现到2020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占吉利整体销量90%以上。其中, 插电式混动与油电混动汽车销量占比达到65%,纯电动汽车销量占比达35%。 从更广泛的控股集团层面来讲,我们在持续探索包括电气化在内的新能源之路,致力于拓展多样化的新能源解决方案,积极探索油电混合、插电式混动、纯电动和甲醇车、乙醇、CNG在内的替代燃料领先技术。 纯电动车是我们在零排放道路上发展的长远目标,在纯电动汽车时代到来之前,吉利控股集团新能源技术的重点主要分三步走:即油电混合动力,插电式混合动力,最后迈向纯电动车。 [详情]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 2018年03月05日 22:31
李书福:吉利还要继续买买买 在全球寻找合适并购对象
李书福:吉利还要继续买买买 在全球寻找合适并购对象

   推荐阅读: 吉利:不能简单将收购沃尔沃与入股戴姆勒进行类比 吉利8年海外并购已超140亿美元 距世界前三还有多远 【独家】专访李书福:吉利还要继续买买买! 奔驰母公司戴姆勒公司9.69%股权收入囊中,10年收购戴姆勒、沃尔沃、宝腾、莲花等7家公司,吉利汽车未来的发展计划如何? 3月5日,全国人大代表、浙江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专访时表示,汽车行业正面临来自人工智能、信息化革命、新能源革命、物联网兴起等诸多挑战。吉利将在全球市场内不断寻找合适的并购对象以实现外延式成长,也期望通过并购来提升自己的技术创新和资源整合利用能力,创造协同效应。 李书福介绍,新能源汽车是吉利汽车集团未来经营的重点。未来将继续推进技术升级,加快从传统汽车企业向新能源汽车企业的转型。 在全球寻找合适并购对象 1 中国证券报:吉利近日入股德国汽车制造巨头戴姆勒9.7%的股权并成为大股东,入股戴姆勒的原因是什么? 李书福:戴姆勒是全球汽车领导者,在电动化、智能化、无人驾驶与共享出行各领域都是引领者,从战略协同的角度,戴姆勒与吉利、沃尔沃产生协同效应,这是吉利入股戴姆勒的一大原因。 2 中国证券报:公司目前已经形成了戴姆勒、沃尔沃、宝腾、莲花和伦敦电动出租车的海外纵横网络,如何形成海外企业的联动效应? 李书福:通过多年的探索和努力,我们在集团层面整合全球的资源,增强了设计、研发、生产、销售等各个环节的能力。通过对沃尔沃汽车、伦敦电动汽车、宝腾和莲花等的收购,拓展了国际市场。未来吉利控股集团还将加强集团内部海内外子公司间的协同效应。 3 中国证券报:在以资本促产业的有效方式和实施路径上,吉利进行了哪些探索? 李书福:行业的发展趋势和我们自身战略转型的需要,激励吉利探索在全球市场内不断寻找合适的并购对象以实现外延式成长的路径。我们也期望通过并购来提升自己的技术创新和资源整合利用能力,创造协同效应,从而使产业快速成长、增长。 2020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比90% 4 中国证券报:吉利汽车2017年总销量首次跨越百万辆,进入2018年,吉利汽车在后百万辆时代如何继续发力? 李书福:2018年是吉利的产品大年,我们将继续深化精品化发展战略,将推出更多极具竞争力的新产品,进军MPV市场,“iNTEC人性化智驾科技”技术品牌将更深入地呈现在吉利汽车产品上,引领吉利汽车走向全新发展阶段。 5 中国证券报:下一步,吉利汽车在新能源汽车方面有什么发展计划? 李书福:新能源汽车是吉利汽车集团未来经营的重点。经过几年的储备和探索,我们确立了EV、PHEV和HEV三条技术路线,未来将继续推进技术升级,加快从传统汽车企业向新能源汽车企业的转型。吉利汽车推出“蓝色吉利行动”,计划实现到2020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占吉利整体销量90%以上。其中,插电式混动与油电混动汽车销量占比达到65%,纯电动汽车销量占比达35%。 从更广泛的控股集团层面来讲,我们在持续探索包括电气化在内的新能源之路,致力于拓展多样化的新能源解决方案,积极探索油电混合、插电式混动、纯电动和甲醇车、乙醇、CNG在内的替代燃料领先技术。 纯电动车是我们在零排放道路上发展的长远目标,在纯电动汽车时代到来之前,吉利控股集团新能源技术的重点主要分三步走:即油电混合动力,插电式混合动力,最后迈向纯电动车。 推动甲醇汽车市场化运行 6 中国证券报:今年两会,你提交了《发展“液态阳光经济”推进甲醇汽车市场化》的建议,请介绍一下。 李书福:此次提出的甲醇汽车的建议,把重心放在了如何推动整个“液态阳光经济”的发展上,探讨了政策、技术、产业链、配套设施等方面的解决方案。建议尽快推动甲醇汽车的市场化运行,明确甲醇汽车产品相关技术规范、制定标准等。此外,结合当前我国能源和市场情况,建议在甲醇替代方面,开放甲醇汽车市场,推动市场化运行。 7 中国证券报:从产业趋势和竞争实力而言,中国何时能够实现汽车强国梦想? 李书福:中国是汽车大国,但还不是汽车强国。目前中国制造的品牌和国外品牌比起来还有一些差距,但是“品质”不再是中国品牌汽车与合资车型间的分水岭,品牌的鸿沟也会被抹平。 中国品牌到了拥有自信的成年阶段。不仅吉利有这样的自信,中国汽车品牌整体都具有这种自信。要实现汽车强国,就要提升中国制造力,要把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真正落到实处。一是科技创新要强发力。没有科技创新就没有制造业的崛起;二是降低成本要动真格。等我们真正做到以上几点的时候,我们离汽车强国就不远了。 [详情]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 2018年03月05日 22:25
吉利入股戴姆勒谜局:复制海航模式?话语权从何来?
吉利入股戴姆勒谜局:复制海航模式?话语权从何来?

  图片来源:全景视觉 吉利入股戴姆勒谜局:复制海航模式?话语权从何而来? 经济观察报记者 刘晓林 北京报道 “从资本角度来说,‘李书福’这一次确实做的漂亮!”针对吉利成功入股德国戴姆勒股份并成为最大股东一事,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专业人士对经济观察报记者表达了对由衷的赞叹。他认为,无论接下来如何发展,李书福都已贡献了一次堪称是“教科书式”的经典案例,但过度的赞誉,也遮盖了这次入股背后的本来面目。 2月24日,吉利控股集团在其官方微信中宣布,旗下吉利集团有限公司(由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拥有、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管理)已通过海外企业主体Tenaclou3ProspectInvestmentLim-ited,在二级市场上收购了戴姆勒股份公司(以下简称“戴姆勒”)9.69%具有表决权的股份,进而成为戴姆勒最大的单一股东,并将长期持有该股权。随后,戴姆勒也在官方平台确认,吉利已拥有该公司逾1.036亿股的投票权,市值近90亿美元(约500亿元人民币)。 李书福的这一“疯狂之举”显然超越了国人的想象,更超越想象的是其资本运作的高段位手法。戴姆勒股权分散、股东结构稳定,历史上,戴姆勒唯一一次增发是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时,其通过可转债的形式,引入了卡塔尔和科威特两个主权基金。在李书福进入之前,科威特投资局(KuwaitInvestmentAuthority)一直是戴姆勒最大的股东,占6.8%的股权。 但在戴姆勒拒绝增发后,执着的李书福果断采取了在二级市场收购的方式,通过复杂的资本运作,利用金融工具衍生产品,李书福成功地规避了德国3%和5%的两条股权收购的强制披露红线,揭晓之日,展示给外界的是一起悄然完成的大规模股票交易,打破了戴姆勒维持十年之久的稳定股权结构,并撬动吉利汽车(00175.HK)上市公司一日之内市值增值百亿。 但在赞誉平复后,创造了历史的李书福,也触动了同行和监管机构的敏感神经。无论是对戴姆勒现有的中国合资伙伴——北汽集团和比亚迪(002594.SZ),还是其子公司——戴姆勒的竞争对手沃尔沃,以及确保德国本土企业的技术及管理架构安全的德国监管机构而言,这都不是一起能被轻松接受的交易。 而且,到目前为止,李书福与戴姆勒CEO蔡澈的不为人知的协议,以及吉利在财务投资之外的合作诉求也已经引发了无限想象力。与科威特投资局至今仍只是一个财务投资人,且戴姆勒现有股东也多为纯财务投资不同,李书福的诉求高调而直接:希望与戴姆勒在包括电动车、智能出行等方面展开合作。作为佐证,关于其谋求戴姆勒监事会成员身份但遭遇阻力的消息不断传出。 2月28日,国内媒体报道称,李书福在接受德国媒体采访时否认了对戴姆勒监事会席位的谋求,称“这不是我目前的工作重点”。“短期内,吉利入股戴姆勒将只是财务投资而已。”上述专业人士也表示。他也指出,戴姆勒这一传统德国企业的监事会,并不容易进入,该监事会是由经济界名流主导的“圈子”,李书福很难融入。 尽管如此,吉利集团旗下子公司——沃尔沃汽车已陡生波澜,由于母公司吉利入股了戴姆勒,而戴姆勒是卡车制造巨头沃尔沃集团的主要竞争对手,因此,“不被信任”的沃尔沃汽车CEOHakanSamuelsson已丧失再度当选集团董事会成员的可能。 不得不提的是,对国内业界而言,李书福成为“中国车企入股戴姆勒”这一新闻的主角确属意外,业界预设多年的主角是已经与戴姆勒展开全方位合作的国有车企集团——北汽集团。李书福的长驱直入使得北汽集团从2012年起就开始谋求,并在2015年几近达成的与戴姆勒交叉持股的计划再次受到关注。 而经济观察报从知情人士处获悉,由于北汽集团国企身份令这一操作复杂,这一计划目前仍无进展。似乎是早有准备,在吉利宣布入股戴姆勒的第二天,戴姆勒与北京奔驰共同宣布,将投资119亿元人民币,在北京顺利建造全新的豪华车生产基地,并再次强调双方将展开从传统燃油车到电动车的全方位合作。 除此之外,在吉利入股戴姆勒前夕,戴姆勒入股北汽新能源也正式获批,戴姆勒成为一个手持合资伙伴旗下两家上市公司股权的外资车企。据悉,按照与北汽新能源签署的协议,双方未来将展开电动车技术层面的合作,而且这种合作是排他性的,对双方都有约束。“吉利和戴姆勒的下文如何发展谁也不知道,但戴姆勒和北汽新能源的协议是有限制条款的,而戴姆勒是对合规要求严格、并以此立身的企业。”接近北汽新能源的知情人士称。 巧妙地规避监管红线 过去一周,业界都在试图解密,探寻李书福是如何“悄无声息”的获得戴姆勒近10%股份的。一个共识是,从2017年9月发起持股要约,到今年2月24日公开投资结果,李书福与蔡澈是经过了诚恳商谈的。 蔡澈的内心是否经历了挣扎不得而知,但这个来自中国的知名企业家的胆识和诚意一定是对其有所打动的,“定向增发不可能,二级市场自己去买吧,”蔡澈给出此表态后,便不再对此事进行更多回应,包括今年2月初的奔驰2017年业绩发布会上,也是一副“我不知道他买的怎么样了”的姿态。 戴姆勒旗下有当今世界最值钱的汽车品牌——奔驰,2017年,在奔驰全球销量超过宝马、奥迪后,戴姆勒已经再次成为全球第一大豪华汽车生产商、最大的商用车制造商和第二大卡车生产商。收到蔡澈意向的李书福快速在二级市场展开收购。公开收购到有足够表决权的股票并不容易,按照德国的相关证券监管法规,购买方直接购买一家上市企业的股权比例超过3%,就应该进行披露;即使采取自己买一部分,同时通过银行等机构代持一部分的方式,也要在两方股权合计超过5%时也要强制披露。 “李书福一夜之间宣布已获得戴姆勒9.69%的股权,超过两条红线,但恰恰低于10%。他应该是走了两条路径”,上述专业人士表示。“首先是吉利自己买了一部分,低于3%,比如2.99%,这需要很长时间。因为戴姆勒的股票交易量不大,在不影响股价的情况下,2.99%的股权估计需要几个月的时间才能买到手。同时,银行帮着买,两方面加起来估计买到了4.9%左右。另外的不到5%,应该是按照类似于国内所说的融券的方式。融券加上衍生品的机制,再加上其之前购买的股票,共同构成9.69%的股权”。 所谓融券,简单而言,就是证券公司将自有股票或客户投资账户中的股票借给做空投资者。投资者借证券来出售,到期返还相同种类和数量的证券并支付利息。而在国内媒体的解密中,也提到“自11月开始,投行在二级市场采取直接买入和借股的方式开始收购戴姆勒股票”。最终的交易结构中,二级市场直接收购占到4.9%,而剩余4.79%部分采取向对冲基金借股的方式进行。今年2月,两部分股权合并,一次性交割给吉利方面。 “这是非常好的资本运作,因为如果真的是用这种金融工具衍生品的话,兑付的成本并没有特别的高。而2月25日吉利的股票最高涨幅达到8%点多,收盘涨6%点多,以2000亿的市值来算,就是增值了100多亿。”上述专业人士称。2月26日,在港上市公司吉利汽车发布澄清公告称,公司并非吉利控股收购戴姆勒部分股权的订约方,且就该收购而言并无与吉利控股合作。而李书福也在收购的第一时间表示,收购资金是“吉利海外公司通过海外资本市场安排,实现收购资金自我平衡。” 除此之外,在更多的解密中,以兴业银行、摩根史坦利为操盘手,股权受让公司Tenaclou3ProspectInvestmentLimit-ed的可疑背景,以及领子期权组合等关键词纷纷出现,虽然有媒体指出其中不乏地方政府资金,但这并不妨碍,破解李书福收购戴姆勒股权中对金融工具和资本运作路径的组合使用,已成为国内证券业从业者津津乐道的新课题。 但与此同时,对于作为实业家的李书福在证券市场的一系列动作,也导致担忧吉利重蹈“海航模式”的声音渐起。“买遍全球”的海航集团不断放大杠杆融资支持并购的滚雪球式发展模式饱受质疑,70%的股权质押也给企业带来巨大风险。据路透社3月1日报道称,吉利控股集团正在筹办31亿欧元(约合38亿美元)五年期贷款,用于收购瑞典卡车生产商沃尔沃集团8.2%股权,在收购完成后,吉利将成为沃尔沃集团的最大单一股东。两次大手入股所需的庞大的资金来源,目前尚不能清晰的了解,背后显然会有更多的故事。 耗时6年北汽为何未能入股? 在吉利宣布成为戴姆勒最大股东的第二天发布投资公告,北京汽车(HK1958,北汽股份在港上市公司)的此举被认为显然不是巧合,作为戴姆勒在中国最稳固的合资伙伴,北汽宣称:戴姆勒将与合资公司北京奔驰共同投资超过人民币119亿元(约合15亿欧元),打造北京奔驰新的豪华车生产基地。根据投资计划,该新厂区将国产包括新能源电动车型在内的多款奔驰产品,并将拥有完整的豪华车制造体系。 次日,在戴姆勒的官网上,这起长篇公告作为图片头条,完全“覆盖”了李书福成为戴姆勒股权投资人的短消息。但这并不能冲淡外界关于“北汽为什么还没能入股戴姆勒”的追问。戴姆勒股权一直是中国投资者的“香饽饽”。但在北汽集团与戴姆勒在2013年达成“北戴合”协议中,明确了未来将交叉持股的方向后,戴姆勒便不曾再有绯闻传出。 “其实最早在2012年启动‘北戴合’的时候,就商谈到这个内容,那时候股价还低呢,才二三十欧元”。接近北汽集团的知情人士表示。2013年2月,“北戴合”项目签署,北汽和戴姆勒签署了三项重大股权协议:第一,戴姆勒股份将持有北汽股份12%的股权;第二,北汽股份在合资公司北京奔驰中的股权将增至51%;第三,戴姆勒在北京奔驰销售公司的股份将增至51%。 在2013年9月的法兰克福车展上,蔡澈公开表示:“关于北汽持股戴姆勒,我们的确有这样的计划,但细节问题仍需进一步探讨和协商。”但在当年年底的外电报道中,蔡澈又否定了北汽会直接入股的说法,称对来自中国方面的投资持欢迎态度,但方式限于从市场中购买股票,而非直接入股。 “北汽肯定是谋求在一级市场的公开增发形式入股。”上述知情人士称,与吉利相比,北汽的国企机制并不能给予其足够的投资灵活性。但北汽自身并未放弃交叉持有戴姆勒股权的努力。2015年8月,北京奔驰十周年庆典上,北汽集团董事长徐和谊首度透露,北汽正在与戴姆勒商谈收购戴姆勒股权的事。入股戴姆勒的谈判在2013年双方签订一揽子战略协议后就已启动,由于德国相关法规的严谨与繁复,在之前两年中,北汽与戴姆勒一直在走相关的审批流程。 徐和谊当时表示,“目前(指2015年)已进入最后阶段,预计在今年年底前出最终结果。”而至于股比,徐和谊表示,戴姆勒已经是北汽股份的第三大股东,而北汽入股戴姆勒后也“不会是小股东”,肯定是数得上的“第几大股东”。北汽入股戴姆勒在徐和谊的设想中,将从股比、到所拥有的权益上,都会创下中国企业入股跨国车企的新高度。 但事情显然没有预想的顺利,此后北汽入股戴姆勒一事便如石沉大海。据悉,对于吉利入股戴姆勒的举措,北汽意外之余也保持观望中,至于北汽入股戴姆勒的事宜,上述知情人士表示,“目前还没有具体动作”。 但戴姆勒对北汽的投资却从未停止,今年2月初,国家发改委审批同意戴姆勒收购北汽新能源的相关股份。目前,北汽新能源借重组S*ST前锋而实现A股上市的计划正在待审批中,在S*ST前锋重组计划中,北汽新能源的股权评估值为288.5亿元,戴姆勒所占股比为3.83%。据悉,上市计划最快将在今年4月实现。这意味着,在北汽集团现有的两家整车上市企业中,都将有戴姆勒的股权存在。“国企的对外合资合作,更多的是从产业的角度出发,引进来的更多。”该知情人士称。 而除了此前发生在先的与比亚迪的新能源合资,戴姆勒与北汽新能源的合作协议中,也明确规定了限制性条款,蔡澈曾亲口强调,对任何交易而言,合规性至关重要。这也意味着,吉利要想谋求与戴姆勒在电动车领域的合作,将面临多道门槛。 难入戴姆勒的“圈子”? 截至目前为止,针对入股戴姆勒,吉利和李书福共发声三次,第一次是收购之后解释为什么入股戴姆勒,第二次是澄清吉利控股并未参非收购实体,第三次则是否认谋求进入戴姆勒监事会。“短期来看,吉利就只是购买了一支股票而已”。上述专业人士称,虽然李书福有与戴姆勒深度融合的期望,但在稳固的戴姆勒管理体制下,对外开放的底线是十分敏感的。 据介绍,戴姆勒的监事一共20个,其中10位社会名流,10位职工代表。10位名流则都是欧洲顶级机构的知名人士,像德国铁路、德意志银行等,“这些人组成的监事会,这就类似于一个圈子。在这样一种法人治理构架下,不是说买了一些股票就可以成为监事的。”在德国媒体看来,吉利要进入戴姆勒的决策层也几乎是不可能的。 而李书福要想融入这个圈子,难度显然超过任何一起跨国收购。对于李书福因为手持最大股比而有可能获得监事席位这一问题,德国监管机构也颇为关注。德国经济部长Zypries表示,“吉利作为戴姆勒的竞争企业,需要就入股动机作出解释。允许竞争企业的代表获得监事会席位是有问题的。”据悉,拥有戴姆勒股权超过3%的雷诺-日产公司及其高管也未出现在戴姆勒的监事会当中。 吉利显然知道这其中的难度。2月28日,吉利方面接受国内媒体采访时,透露了李书福对德国媒体的表态,“我们遵守德国法律和戴姆勒公司章程,尊重戴姆勒的公司治理架构、价值和文化,公开、透明地开展各项工作。目前而言,我尚未要求寻求戴姆勒监事会席位,这不是我目前的工作重点。”李书福的工作重点是什么?业内分析,正如其2月25日所表达的,“我们必须实现合作,这个股权投资才有意义。我们的任何的投资,任何的股权拥有,都必须要实现战略合作,都必须要为我们的核心产业服务,这是一种战略上的思考。” 吉利的目标是成为在全球有影响力的汽车制造商,但其在传统乘用车领域刚刚突破瓶颈之时,汽车“四化”大潮来临。车企抢占新的合作资源,大众与江淮、长城与宝马同样是例证。而戴姆勒显然是李书福最期待的合作对象,戴姆勒不仅拥有最先进的技术,也是坚持传统汽车制造商要主导未来产业发展的主要力量。今年1月蔡澈在接受经济观察报记者采访时候明确表示,“在自动驾驶上,我们要尽力自己开发技术,要拥有自己的专利,依赖于芯片公司等合作就失去了自主性”,他强调所有的基础数据和关键技术,都要自己掌握,才能对其产生作用。 但对于已经在新能源领域与比亚迪和北汽展开合作,并在出行领域快速推进的戴姆勒而言,与吉利合作的收益与风险衡量,显然还需要更多时间来思考。而对于吉利入股戴姆勒,可以赞誉,但过分的夸大其实际意义也是不足取的。[详情]

经济观察网 | 2018年03月02日 16:38
吉利:不能简单将收购沃尔沃与入股戴姆勒进行类比
吉利:不能简单将收购沃尔沃与入股戴姆勒进行类比

  沃尔沃高管因吉利入股戴姆勒丢董事席位 杨学良称与吉利无关 ■本报见习记者 陈 炜  自“绯闻”双方正式确认“吉利将持戴姆勒9.69%股份成其第一大股东”的消息后,业内对此事的关注与质疑就达到了新的高峰。 对此,中国汽车工程协会理事长付于武表示,目前在欧洲市场,各方对中国车企参股、并购当地企业,都持怀疑态度,属于正常现象。而德国总理默克尔也于本周公开表态称,目前未发现吉利集团收购戴姆勒股份的交易中存在违规行为。 但值得注意的是,戴姆勒集团竞争对手、吉利作为大股东的另一家公司--沃尔沃集团,也正式就此事表明态度。称出于竞争关系,将不再推选吉利子公司沃尔沃汽车CEO哈肯·塞缪尔森(Hakan Samuelsson)留任集团董事。而据相关知情人士透露,沃尔沃集团此举,或是为避免商业机密泄漏的情况发生。 对此,吉利集团公关传播部部长宋兆桓向记者表示,不能简单将收购沃尔沃与入股戴姆勒进行类比,两次投资是完全不同的形式。对沃尔沃,吉利是百分之百控股,对戴姆勒,吉利只是参股,更多考虑的是与旗下其它业务板块的协同性。 而记者从吉利集团方面了解到,除已持有的9.69%股份外,公司目前不打算购入更多的戴姆勒股份。 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认为,此次收购有利于双方共赢。汽车行业分析师钟师也表示,“戴姆勒毕竟是一家外企,想要在中国获得长远的发展,需要一个像吉利这样强有力的行业同盟,伙伴当然是多多益善。” 沃尔沃做出表态 根据公开资料显示,戴姆勒此前最大的单一股东为科威特投资局,持有6.8%的股权,这也就意味着,在收购完成后,吉利将成为戴姆勒最大股东。而在此之前,吉利已经是沃尔沃汽车100%控股股东,同时在去年收购沃尔沃集团8.2%的股份,为其第一大股东。 受此影响,据相关媒体最新消息,沃尔沃集团计划放弃沃尔沃汽车CEO哈坎·萨缪尔森留任集团董事会成员的可能。根据公开资料显示,哈坎·萨缪尔森于2012年成为沃尔沃汽车首席执行官,自2016年起担任沃尔沃集团董事会成员。 沃尔沃集团方面表示,“哈坎·萨缪尔森之所以没被列入连任名单,是因为吉利已成为戴姆勒集团的最大股东,而戴姆勒是沃尔沃集团的主要竞争对手。” 路透社援引沃尔沃选举委员会负责人本特·谢尔(Bengt Kjell)的发言称,“虽然之前看到了猜测,但是在周五晚些时候才得到了确凿消息,现在只能接受现实并采取行动了。” 他表示,“两家公司之间的任何合作都需要从管理运营的角度出发,而不是从一个持股10%的老板的角度,我们必须考虑到所有股东的利益,而不仅仅是一个大股东的利益。” 对此,吉利汽车集团副总裁杨学良认为,哈坎·萨缪尔森是沃尔沃集团选举出来的,不是吉利集团推选的,因此不能说 “吉利丢掉沃尔沃集团董事席位。”而吉利作为战略投资者,寻求战略协同,支持董事会及管理层开展工作,不会改变公司战略与既定方针。 收购达成双赢 据了解,此次吉利集团是通过海外子公司在公开市场上收购戴姆勒股份,而对于收购的具体金额及资金来源,吉利方面并未给出明确答复。 吉利控股集团常务副总裁CFO李东辉表示,此次收购,吉利方面主要是通过海外资本市场安排实现交易资金的自我平衡,没有使用中国境内资金,收购金额也远没有外界传言的90亿美元那么多。 而在吉利收购戴姆勒股份之后的公开声明中,其特意强调了未有进一步增持戴姆勒公司股票的计划。李书福本人也表示将完全遵守戴姆勒公司的企业章程和治理架构,尊重公司的文化和价值取向。 德国经济部长Brigitte Zypries公开表态称,吉利的收购是一项商业决定,政府不会干涉,但“投资者必须遵守市场规则,德国的开放必须不能作为其他国家的工业政治利益的门户。”而根据目前的德国法律,只有超过25%的股权门槛时,政府才能介入其中。 钟师认为,此次收购对于后续的沟通合作是良好的开端。“目前双方还只是踏出第一步,但随着戴姆勒与吉利在资本上的连接,未来的合作通道将全部打开,产业链的进一步融合也有了更多想象空间。” 事实上,记者注意到,2月26日,吉利汽车发布公告称,“本公司并非吉利控股收购戴姆勒的订约方,且就该收购而言并无与吉利控股合作”,但“不排除将来寻求与吉利控股及戴姆勒潜在合作机会之可能性。”而戴姆勒方面也表示,欢迎新的大股东,并将这笔投资视为一种信任投票。 [详情]

证券日报 | 2018年03月02日 03:40
吉利投资规模超1900亿:到底有多少钱又能挣多少钱?
吉利投资规模超1900亿:到底有多少钱又能挣多少钱?

   推荐阅读: 李书福:吉利在新能源研发投入很大 单打独斗很难赢 吉利还跟菲亚特-克莱斯勒谈过?回应称不便透露细节 李书福:吉利还要继续买买买 在全球寻找合适并购对象 吉利汽车:1900亿的投资雄心 ◎ 见习记者 牛欣雨 公开资料整理 公开资料整理 近日,有消息称,吉利汽车杭州湾项目群又迎来开工潮,此次开工的项目总投资高达315亿元。其中,杭州湾项目群的重点工程是年产能达30万辆的PMA纯电动汽车项目,计划投资145亿元。 据了解,吉利汽车杭州湾项目群一期工程中就包含吉利新能源汽车电池包项目及DMA工厂项目,吉利汽车计划在杭州打造一个庞大的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 密集布局新能源基地 梳理吉利汽车过往的项目计划,《国际金融报》记者发现吉利汽车在新能源领域的布局远不止杭州湾的这些项目。 四年前,当吉利汽车提出重新回归“一个吉利”时,就开始在全国各地物色合适的生产基地,投资包括商用车在内的新能源汽车项目。 2014年,吉利汽车在四川南充为旗下商用车品牌建造了首个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该基地设计产能为10万辆新能源商用车和5万台燃气发动机,生产投资额达70亿元,其一期项目已于去年7月正式投产。而耗资68亿元的南充基地二期项目也已签约待建。 2015年,吉利汽车斥资72亿元在浙江义乌,规划了一个年产能10万辆的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该基地预计于2018年4月投产。 2016年,吉利汽车又在杭州签下了一个新能源整车项目,计划投资80亿元,建设一个年产能10万辆的新能源汽车基地。同年,吉利汽车又在成都天府新区圈定一个新能源汽车项目,计划投资138亿元生产沃尔沃旗下北极星品牌及本土品牌纯电动汽车,年产能同样为10万辆。 2017年,吉利汽车则将目标锁定在了西北地区。当年7月份,吉利汽车与西安市政府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在西安经开区投资建设吉利新能源汽车产业化项目。据悉,该项目的总投资高达201.6亿元。 上月中旬,吉利汽车与湖州市长兴经济技术开发区签订协议,计划兴建总投资额高达326亿元的工厂。其中,有224亿元的投资将用于建设一座年产30万辆的新能源汽车工厂。 经《国际金融报》记者统计,吉利汽车在过去的4年时间里,对新能源汽车(含商用车)的投资接近1000亿元,铺垫产能超过100万辆。 180万辆的销量目标 对于如此庞大、密集的新能源汽车工厂布局,吉利汽车此前并非没有预告。 2015年11月,吉利汽车发布“蓝色吉利行动”,计划到2020年把新能源汽车的销量提升至总销量的90%。按照吉利汽车2020年200万辆的产销目标计算,届时吉利汽车一年要销售出180万辆新能源汽车。 “180万辆的目标”有多高? 当前,国内年销量超过180万辆的车企共有四家,分别是上汽大众、一汽大众、上汽通用和上汽通用五菱。至于新能源汽车,2017年销量最高的车企是比亚迪汽车,合计卖出11.4万辆新能源汽车,占其总销量的28%,其2020年的新能源销量目标为100万辆。 吉利汽车内部人士向《国际金融报》记者透露,“蓝色吉利行动”仅针对吉利品牌的汽车产品,并不包括沃尔沃品牌方面的新能源销量贡献。 来自全国乘联会的数据显示,吉利汽车旗下吉利品牌仅有帝豪EV这一款新能源产品,年销量在2.5万辆左右,距离吉利汽车2020年的销量目标仍很遥远。 为实现这一目标,吉利汽车正加速推出新能源产品,仅在2018年,吉利汽车就将推出包括帝豪GS、博瑞GT在内的6款新能源车型,并且续航能力也将大幅提升。而且,吉利汽车已经先一步在布局新能源汽车产能。吉利汽车新能源汽车销售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戴世惠曾表示,在2020年前,吉利汽车将合计推出近40款新能源车型,包括油电混动车型、插电式混动车型和纯电动车型。 吉利汽车内部人士向记者表示:“吉利对于2020年的新能源计划还是有信心的,未来两年,吉利将进一步加速新车型的上市节奏及推广力度。” 扩张资金何来 一方面,吉利汽车在国内积极布局新能源领域,另一方面,吉利也在进行海外扩张。 公开资料显示,仅从2017年算起,吉利控股就发起了5次对外投资,合计投入资金至少900亿元(部分投资未公布金额)。其中,吉利汽车在上月底“壕”掷90亿美元入股戴姆勒集团之举最受瞩目,掀起的话题和风波至今都还未完全消散。 这意味着,内外投资相加,吉利的投资规模超过1900亿元。 不过,在吉利汽车投资扩张的背后,恐怕所有人都会关心吉利汽车到底有多少钱,又能挣多少钱?  对此,吉利汽车内部人士则表示,公司具体的资金运作不方便对外透露。 财务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第三季度,吉利控股的账面资金约448亿元,资产负债率为68.63%,高于行业平均60%的水平,负债规模从2009年的160.5亿元一路飙升至2017年三季度末的1678.7亿元,增长了945.48%。 不过从利润表现来看,吉利在同行业可以说名列前茅。2017年前三季度,吉利控股的净利润高达123亿元,相比去年同期猛增95%,其净资产收益率高达17.34%,远远甩开了比亚迪的5.3%和北汽集团的4.02%。 值得注意的是,吉利控股的财报显示,这样的高利润主要还是来自吉利汽车业务。2017年,吉利汽车全年销售出124.7万辆新车,同比增长63%,一举超越长安汽车成为自主品牌销量冠军。 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正是因为吉利汽车业务增长迅猛,吉利集团才有资本在近些年进行如此频繁的投资和扩张,即使是对外融资,主营业务持续且优异的表现也会让借款方安心不少。来源:国际金融报[详情]

戴姆勒CEO:李书福是天才企业家 与吉利合作取决北汽
戴姆勒CEO:李书福是天才企业家 与吉利合作取决北汽

  戴姆勒CEO:李书福是天才企业家,与吉利合作需要北汽支持 澎湃新闻记者 姚晓岚 综合报道 来源:澎湃新闻 在吉利入股之后,奔驰母公司戴姆勒需要考虑的一个问题是:未来如何和吉利展开合作。 北京时间3月7日,据彭博社报道,戴姆勒公司表示,未来与新的大股东李书福的合作将取决于现在的合作伙伴北汽。 戴姆勒首席执行官Dieter Zetsche。东方IC 资料图 戴姆勒首席执行官Dieter Zetsche周二在日内瓦车展上称,李书福与其已进行了初步谈话,讨论了合作解决在向电动自动驾驶车辆转变过程中所面临的一些挑战的可能性。 “这是一次和一名非常成功的企业家之间进行的良好对话。”Zetsche说,而且李书福“确认了他对我们公司的积极看法”。 Zetsche还表示,李书福的投资行为可能会重新激发北汽早期对戴姆勒进行股权投资的兴趣。 与此同时,吉利的首席执行官则在日内瓦车展上表示,将与戴姆勒保持距离,因为两者是竞争对手。 吉利近期在汽车行业的其他投资还包括英国跑车制造商莲花汽车的控制权以及沃尔沃集团的最大股权。 2月24日,吉利以约90亿美元价格收购了戴姆勒9.69%股份,成为奔驰母公司戴姆勒的最大股东。这也是中国公司在西方汽车工业中的最大手笔投资。 当时这一消息令德国汽车业感到震惊,《华尔街日报》引述德媒观点称,德国汽车业担心吉利会动摇德国工业的基石。 Zetsche则驳斥了这种观点。其表示,在去年早些时候的一场会议上,李书福告诉他想要成为戴姆勒的股东,因为他看到了很多潜在的合作领域。当时Zetsche对李书福回应称,“我们肯定对来自中国的任何事都表示开放态度。” Zetsche补充评价了李书福对戴姆勒股权的收购,“我们不一定期望它在这个范围内,但是这个结果也没有让我们太意外。” 美国东部时间3月6日,据《华尔街日报》报道,Zetsche表示,戴姆勒有意与吉利建立更密切的合作关系,但任何合作都需要戴姆勒目前的中国合作伙伴北汽的支持。 北汽和戴姆勒旗下的奔驰品牌今年将合作生产在中国市场推出的第五款车,双方还将围绕戴姆勒的EQ品牌电动跨界车开展合作,该车型预计将在2020年推出。 上个月在德国斯图加特举行的一次会议上,李书福提出建议称,戴姆勒和吉利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分享技术和平摊开发成本。 对此,Zetsche在日内瓦车展上表示,如果这符合我们合作伙伴的意愿(指北汽),那么我们将审查所有事情。 Zetsche还称赞吉利的创始人李书福是一位天才企业家,评价称“他碰到的一切似乎都成功了。”他补充称,戴姆勒的潜在优势并没有太多想象空间,与吉利的合作可能会为公司带来更多选择。[详情]

吉利还跟菲亚特-克莱斯勒谈过?回应称不便透露细节
吉利还跟菲亚特-克莱斯勒谈过?回应称不便透露细节

   推荐阅读: 李书福:吉利还要继续买买买 在全球寻找合适并购对象 吉利8年海外并购已超140亿美元 距世界前三还有多远 吉利还跟菲亚特-克莱斯勒谈过?回应称“不便透露细节” 澎湃新闻记者 李皙寅 来源:澎湃新闻 入股奔驰母公司戴姆勒之后,吉利是否会继续海外收购之旅? 3月6日,彭博社报道称,菲亚特-克莱斯勒CEO马尔乔内表示,曾与吉利进行会晤,但并未达成任何共识。 对此,吉利控股相关人士当天回应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称,不便透露细节。 据澎湃新闻记者了解,吉利控股董事长早前的确跟菲亚特-克莱斯勒高层有过会面,但在入股戴姆勒之后,目前并无继续收购海外车企股份的计划。 今年3月,据《欧洲汽车新闻》称,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曾于2017年5月,抵达意大利都灵面会菲亚特克莱斯勒高层及大股东。 稍早前的2月28日,彭博社曾援引消息人士称,吉利控股集团曾一度有意收购菲亚特-克莱斯勒,并为此进行过非正式谈判。但双方就公司估值并未达成一致。 菲亚特-克莱斯勒是美国第三大、欧洲第四大汽车制造商,同时也是拉丁美洲市场的领头羊。不过,该公司尚未在亚洲彻底站稳脚跟。 菲亚特-克莱斯勒正式成立于2014年,由菲亚特集团与美国克莱斯勒汽车合并而成,旗下拥有菲亚特、道奇、蓝西亚、阿尔法罗密欧、玛莎拉蒂、法拉利、Jeep、克莱斯勒八个子品牌。相关数据显示,在162个生产设施和87个研发中心,菲亚特-克莱斯勒拥有23.1万名员工。 此外,近日有媒体在报道称,李书福将再度“买买买”(洽购海外汽车企股份)。 对此,上述吉利控股相关人士予以否认,称“报道不实”。其转述李书福在接受外媒采访时的表态称,没有购买更多汽车商股权的计划。 3月4日,李书福在德国接受周末画报采访时表示,“目前我们没有进行更多收购的计划。从现在开始,我们将集中精力发展现有持股。我们有很多想法,也有很多要做的事情。”[详情]

李书福:不清楚美国银行与大摩增持戴姆勒股权事宜
李书福:不清楚美国银行与大摩增持戴姆勒股权事宜

   【推荐阅读】 李书福收购的为啥是戴姆勒的股权而不是奥迪或宝马? 李书福:不清楚美国银行、摩根斯坦利增持戴姆勒股权事宜 本报特派两会记者 索寒雪 记者 李艳洁 北京报道 对于美国银行、摩根斯坦利增持戴姆勒股权一事,3月6日,李书福向《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不清楚这些事宜。他还向记者表示,“只知道我们自己在买”。 当地时间3月1日,奔驰母公司戴姆勒在官方网站发出公告,称美国银行和摩根斯坦利增持戴姆勒股份。 其中,摩根斯坦利从4.81%增持到12.57%,其中直接持股0.14%,通过其他控制主体和合资公司三菱日联摩根斯坦利证券有限责任公司,持股12.43%。其间接持股工具包括股票期权、复合期权、交换契约、证券借贷协议收回等。[详情]

李书福收购的为啥是戴姆勒的股权而不是奥迪或宝马?
李书福收购的为啥是戴姆勒的股权而不是奥迪或宝马?

  独家|李书福收购的为啥是戴姆勒的股权而不是奥迪或宝马? 来源:涌金楼 中国农历新年节后没几天,吉利收购戴姆勒近10%股权成为其第一大股东,抢上了全球新闻头条。 有人调侃,吉利的车库越来越“挤”了。在沃尔沃、路特斯、伦敦出租车、瑞典卡车、宝腾、领克和吉利旁,得挤出位置再停下奔驰以及其他。或许是涌金君瞎操心,豪车兄弟一块相处能愉快吗?毕竟你们都想抢豪车这块蛋糕啊。 豪车圈不过是熟人圈 曾经的“小弟”,闯进“大哥”的圈子,会引来什么样的反应?2月27日德国总 理默克尔的声音传来:目前并未发现任何违规行为。 吉利收购戴姆勒股权让中国人长脸了,但人家的警觉性感觉到没。涌金君没一一采访,不宜过度解读。不妨自己揣摸下这种表达。 在收购事件发生后,就有报道称,吉利进入戴姆勒监事会存在难度。仿佛大股东要坐上戴姆勒的这个席位也不是件容易的事。 吉利副总裁杨学良为此回应媒体称,戴姆勒监事会席位不是一两个人说了算,还是要看德国法律和公司章程。他说,“理解瑞典和德国对此事的顾虑,但我们所有工作都是依法合规公开透明开展的,都是为了各个公司的长远利益考量。 ”凭借多年来在国际市场练就的本领,“小弟”如今俨然“大哥”姿态了,找出破绽并不容易。 业界表达又是如何呢。2月26日,沃尔沃集团发布声明,宣布沃尔沃汽车CEO哈坎·塞缪尔森 (Hakan Samuelsson)将从沃尔沃集团董事会退出。沃尔沃集团在声明中称,“因为吉利集团成为戴姆勒的最大股东,戴姆勒是沃尔沃集团的主要竞争对手,所以塞缪尔森不会再次竞选进入董事会。”吉利对此也作出了回应。 据《证券日报》报道, 吉利汽车集团副总裁杨学良认为,哈坎·萨缪尔森是沃尔沃集团选举出来的,不是吉利集团推选的,因此不能说“吉利丢掉沃尔沃集团董事席位。” 在吉利再度收购豪华车的风向下,沃尔沃和戴姆勒这点事暂时还未起太大波浪。关注吉利海外并购的涌金君,更想借助各种公开信息,剧透下吉利的这桩买卖及买卖背后的那点事。 无论如何,这起猜测已久的并购的落地,都在业界掀起了不小的波澜。李书福打破此前由自己创下的收购纪录,也再次写下中国公司在西方汽车工业中最大手笔的投资。一个中国车企在欧系车老大德系车阵营插上了旗帜,让未来汽车世界产业格局又多了一份不确定性。 主角们的心里戏有多重 身边吃瓜群众都知道奔驰豪车,但并不大知道奔驰的母公司戴姆勒。通过吉利的这起并购,吃瓜群众迫不及待地从度娘那知道了,奔驰所在的戴姆勒是世界顶级汽车工业集团,全球第一大豪华车生产商、第二大卡车生产商。公司旗下包括梅赛德斯-奔驰汽车、梅赛德斯-奔驰轻型商用车、戴姆勒载重车和戴姆勒金融服务等四大业务单元。 其实,吉利有意收购戴姆勒的消息传播已久。当媒体求证时,戴姆勒方面给出的回应不咸不淡,起初甚至传出戴姆勒方面矢口否认的信号。 90亿美元的交易,怎么可能从没接触过,世界车企龙头戴姆勒称毫不知情,你信吗?但从戴姆勒的一些公开回应中,总能感到一些不大情愿的表情。真心如此,会不会是表情戏过重了呢。 起初,涌金君和众多吃瓜群众有过不解,为什么看上的是奔她,是戴姆勒?德系车三强奥迪、奔驰和宝马有ABB(Audi\Benz\BMW)之称,为啥不选另两家?专业人士从公开信息里扒出了三家车企的股权结构分布,才让人若有所悟。 奥迪所属的大众集团,保时捷家族至今仍有超30%的股权,二股东、三股东占的份额也不小。宝马集团大股东科万特家族撑控超过46%的股份,其追求最大单一股东的最大用意,就在于“抵御”宝马被外界收购。相较于这二强,戴姆勒的股权显然要分散得多,并购难度也小多了。在吉利收购前,科威特基金凭6.8%成为戴姆勒的第一大股东。 戴姆勒不认可接触,称不想卖,让你们自己想办法从别人那买。从被收购方来看,果真是“我自岿然不动”,不欢迎不反对吗。涌金君却怎么觉得戴姆勒的矜持里也是有自己的小算盘的。任凭人家花钱买,能说自己不想卖吗?换句话说,吉利的收购未必是吉利一厢情愿的事。 戴姆勒(业绩发展及中国市场)公司董事、大中华区董事长兼CEO唐仕凯不久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对2018年在中国市场的前景充满乐观,这主要是基于中国客户对戴姆勒品牌的需求在上升。 截至目前,戴姆勒在华市场销售份额占据集团全球总销量的四分之一,中国如今已成为戴姆勒全球最重要的市场。2017年梅赛德斯-奔驰及子品牌smart在中国市场交付了61万辆新车,同比增25%,中国成为其全球唯一突破60万辆销量的单一市场。 而在四年前,奔驰在中国豪华车市场的表现却是另一番光景,彼时奥迪销量第一,遥遥领先。显然,是唐仕凯所得意的中国本土化战略让其胜出。 的确,中国市场已成为全球汽车厂商撕杀的决定性力量。中国市场对于戴姆勒全球的贡献功不可没。当下,各大汽车厂商都对此有了深刻认识,激战程度也进一步加剧。 有消息称,2018年是ABB的中国决战年。奥迪将有多达16款重磅车型密集投放,其中包括全新换代的奥迪Q5L和全新引入的奥迪Q2L两款国产SUV车型,还有全新奥迪A8L和全新奥迪A7这样的旗舰车型。 宝马方面,将推出包括全新X2、全新5系插电式混合动力、全新BMW M5在内的16款新车及改款车型。而奔驰也计划在全球市场发布超过12 款全新及改款车型,包括奔驰E 级车和C 级车,以及奔驰A 级车。 对于包括ABB在内的众多豪华车商来说,深耕并扩大中国市场不仅是当下更是未来较长时期的战略。如果有一个得力的中国伙伴愿意共同参战,胜券在握的概率总会涨几分吧。 吉利收购的消息传出后,紧跟着就传出消息,戴姆勒和北汽将共同投资超过119亿人民币(约合19亿美元),为制造梅赛德斯-奔驰多款汽车建造一家新工厂。原本是自己上门找合作,现在有吉利这个主动找上门的队友。这番表白不必说出来,但想必心头也是喜滋滋了吧。 也有人认为,吉利之所以选择的是戴姆勒而不是奥迪或宝马,看中的其实是奔驰的自动驾驶技术。然而,坐上了第一大股东宝座,就能心想事成?前途漫漫,尚有许多不确定因素。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书福换股,意在何处? 某业内人士一语道破天机。“21世纪,什么最贵?人才呐!” 葛优这句话已经OUT了,现在是得信息者得天下。 吉利并购了沃尔沃之后,吉利车系在圈内的口碑直线向上,并非吉利的技术有了多少突破,关键点在于挺进了核心圈后,李书福看到了趋势。用战略的眼光看待这桩并购案,你会发现,这个台州人很精明。 买家背后的那点账 以90亿美元(73亿欧元)取得戴姆勒将近10%股份,对吉利这笔买卖到底有多划算,恐怕吉利心里最清楚。涌金君借助公开信息,也来盘一下。 有投资人注意到戴姆勒光鲜的业绩。戴姆勒发布的2017年财报显示,全年营业收入达1643亿欧元,同比增长7%;息税前利润147亿欧元,同比增长14%;净利润109亿欧元,同比增长24%。 如果按100亿欧元的利润分红,占10%的这一成的分红相当于10亿欧元左右。从这点来看,73亿欧元的这一票收益率就够可以的了。而按浙江吉利控股集团常务副总裁 CFO 李东辉接受央视采访时的表达,收购股票的价值是90亿美元,但是吉利动用的资金是很小的一部分,“远低于90亿美元”。也就是说,投入资本的分母更小,收益率则会大于上述的简单算式之上。 撇开这种财务投资的眼光,不计股价飚升的利好,进一步以实体经济视角来看,吉利买到打入德国制造业和进行品牌营销的机会。李书福此前曾多次公开表示,吉利的目标是在全球的车企中成为佼佼者。而在成为戴姆勒最大单一股东后,“汽车狂人”李书福距离其汽车梦又近了一步。 坊间传闻,李书福对大奔热恋已久。造车伊始,这位“汽车疯子”就买来几辆奔驰车。 有人说早期廉价吉利车的车头怎么看都有几分奔驰的“神态”。或许在李书福看来,奔驰才是他心中的“好车”模样。不知李书福成为戴姆勒最大股东,再“看”奔驰时是什么样的心态。 除了这类八卦之外,吉利欲争霸电动汽车的雄心也开始显露出来。收购戴姆勒的股份,据称是吉利长久以来的计划之一。 新能源汽车市场正进入多雄争霸期。在纯电动汽车技术研发方面,戴姆勒被认为是汽车行业中遥遥领先的领军者之一。吉利急需戴姆勒在电动汽车电池方面的技术,希望通过与戴姆勒合作来扩大电动汽车零部件的生产规模。 实现的难度仍然较大。2016年,李书福在致全体员工的新年贺辞中,提出了“蓝色吉利行动”计划,称到2020年,吉利90%的汽车都是新能源汽车,将实现由传统车企向新能源车企的战略转型。但这一目标实现的难度并不小。 而戴姆勒曾宣布要投资100亿欧元扩大电动汽车产品阵容,还要拿出10亿欧元打造电池生产网络,全球三大洲建6座工厂生产电动汽车,这些对于吉利来说,无疑诱惑难挡。 收购股权后,吉利方面表示,双方未来将在数字技术、新能源科技以及共享出行等领域出现一些协同发展效应,这将为国内消费者带来便利。 吉利高层的谨慎回应中,还没能看到双方合作的明确动向。一方是想继续用好中国本土化战略,一边是要在国际化中进一步站稳脚跟,借技术合作实现跨越式发展。无论如何,这桩买卖,不过是同行间的一种合作。由此而来的合作共赢,也正是展开合作行动即触发收购的最大动因。 “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戴姆勒和吉利,究竟哪方娶亲哪方和亲或许辨不清,但人们的预期还是看好的。吉利收购沃尔沃,就已在各界广为传播。吉利入股的海外车企已达7家,经验越来越老道。 说到这里,涌金君还想到了另一起有亲缘的收购案。福特旗下两大品牌沃尔沃和路虎分别卖给中国吉利和印度塔塔,完成收购后的两家企业却出现了天壤之别的发展轨迹,竞赛的结果是吉利远胜于塔塔汽车。 市场风云变幻,不确定性是唯一可确定的。涌金君祝愿双方迎来共赢的格局。有网友调侃,无论买奔驰,还是沃尔沃,不就是想图个吉利么?[详情]

汉肯退出沃尔沃是个人行为:吉利入股戴姆勒下步咋走
汉肯退出沃尔沃是个人行为:吉利入股戴姆勒下步咋走

   汉肯退出沃尔沃集团是个人行为: 吉利入股戴姆勒下一步怎么走? 本报记者 王欣 实习生 韩新奇 北京报道 导读 沃尔沃集团和沃尔沃汽车与吉利并没有签订限制性条款,无论从法律还是官方决策上来讲,都没有权利反对吉利参股戴姆勒。 吉利收购戴姆勒股权一事,余波未了。虽然浙江吉利控股董事长李书福在收购戴姆勒股权后,德国之行从政府到监管机构都没有遇到阻碍,但北欧的沃尔沃集团内部却起了波澜。 2月26日,沃尔沃卡车选举委员会发布声明称,现任沃尔沃汽车CEO汉肯•塞缪尔森(Håkan Samuelsson)将从沃尔沃集团董事会退出,原因是由于吉利集团已成为德国汽车制造商戴姆勒的最大股东,而戴姆勒是沃尔沃集团的主要竞争对手之一。 据公开报道称,沃尔沃集团瑞典卡车制造巨头沃尔沃集团已经放弃了沃尔沃汽车CEO汉肯·塞缪尔森再度当选集团董事会成员的可能,表示预先对吉利参股戴姆勒并不知情。 “就此事而言,沃尔沃集团和沃尔沃汽车与吉利并没有签订限制性条款,无论从法律还是官方决策上来讲,都没有权利反对吉利参股戴姆勒。从据我了解,汉肯退出集团董事会,应该是个人行为。现在吉利成为戴姆勒大股东,汉肯可能会担心,有些信息会造成无意识的披露或影响,为了避嫌,从而退出董事会。”3月1日,一位接近沃尔沃集团的人士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 汉肯退出属个人行为 “首先,不是吉利丢掉沃尔沃集团董事席位,汉肯是沃尔沃集团选的,不是吉利派驻的,不能说吉利丢掉了董事会席位。戴姆勒监事会席位也不是一两个人就说了算的,还是要看德国法律和公司章程,我们要理解瑞典和德国对此的顾虑,但我们所有工作都是依法合规透明开展的,是为了各个公司长远利益考量。”2月27日,吉利汽车副总裁杨学良表示。 沃尔沃分为沃尔沃汽车公司(Volvo Cars)和沃尔沃集团(Volvo group)两家,沃尔沃汽车曾是沃尔沃集团的部分家用轿车业务,2010年,沃尔沃汽车公司已由吉利控股,沃尔沃集团则独立运营。 同时,汉肯·塞缪尔森担任沃尔沃汽车(Volvo Cars)CEO,而鉴于沃尔沃汽车是吉利的全资子公司,汉肯又同时拥有沃尔沃集团董事会成员身份,让外界普遍认为汉肯·塞缪尔森是吉利在沃尔沃集团的代表。 事实上,汉肯·塞缪尔森自2016年起担任沃尔沃集团外部的独立董事,先于吉利投资沃尔沃集团之前,所以汉肯是否退出,都与吉利无关。 由于2005年到2009年间,汉肯·塞缪尔森担任全球著名汽车公司曼集团(MAN AG)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该企业是沃尔沃卡车的直接竞争对手,由于汉肯对卡车行业十分了解,也担任沃尔沃集团的独立董事。2012年,吉利收购沃尔沃汽车之后,汉肯·塞缪尔森被任命为沃尔沃汽车新一任总裁兼首席执行官,而汉肯成为沃尔沃集团独立董事,是先于吉利投资沃尔沃汽车的。 “汉肯退出集团董事会,或许还有个原因,沃尔沃还有个品牌公司,品牌公司是沃尔沃集团和沃尔沃汽车股权占比为50∶50,双方都有董事派驻,在某种程度上,两个公司存在一定的联系。”上述知情人士表示。 除了吉利控股目前是沃尔沃汽车的大股东外,去年12月27日,吉利控股与欧洲基金公司Cevian Capital达成一致,将收购其持有的沃尔沃集团8847万股的A股股票和7877万股的B股股票。项目交割后,吉利控股将拥有沃尔沃集团8.2%股权,成为其第一大持股股东,并拥有15.6%的投票权。 根据协议条款,Cevian Capital将出售其持有的沃尔沃集团8847万股A股股票及7877万股B股股票给野村国际和巴克莱证券。野村国际和巴克莱证券承诺在吉利控股完成项目审批后,将所持有的沃尔沃集团股权全部转售给吉利控股。 据路透社最新报道,目前,吉利控股集团正在寻求30.5亿欧元(约合38亿美元)的基金贷款,用于收购沃尔沃集团的8.2%的股权。 据悉,法国巴黎银行(BNP Paribas)和中信银行已承担了这笔资金的筹备,并于2月中旬启动了高级银团业务。借款分为21亿欧元五年任期贷款,9.5亿欧元为期 12个月过桥贷款。 这两笔资金都获得了吉利瑞典控股有限公司的担保,希望加入提供贷款的银行需要提供至少3亿欧元分期偿还贷款和2亿欧元的过桥贷款,截止日期为3月7日。 问题是现在吉利是否会出现沃尔沃集团担心的豪华车同业竞争问题?“我认为,近期不会形成竞争,吉利入股戴姆勒,其实对沃尔沃卡车的影响更小,因为吉利所占的沃尔沃集团股份很少,如果未来戴姆勒和沃尔沃汽车共用同一生产平台,这对沃尔沃乘用车的提升有很大的好处。但我认为,奔驰不会这样做的。”上述人士告诉记者。 另外,谈论对于如何平衡二者的关系,在上述人士看来为时尚早。“我认为,现在不会对两个企业造车有多大的影响,吉利对戴姆勒投资,只是财务投资,而从财务投资变成产业投资,还需要适应于一系列的法律条款。而且从财务投资来看,吉利此刻入股戴姆勒,肯定是赚钱,因为近两年戴姆勒集团的利润都在增长,股票稳健,财务增长可期。” 吉利下一步棋怎么走? 不过,自2月24日吉利收购戴姆勒9.69%的股权成为大股东的消息尘埃落定之后,该事件的舆论关注度还在持续上升。 “一周前吉利参股戴姆勒成为第一大股东,这件事不小。无论从经济还是产业、无论是战略还是战术,无论是表象还是深层次的,无论是国内还是国际上,都能够引起大家的思考。中国汽车企业应该跳出产业企业的格局,吉利参股戴姆勒,应该是中国汽车参与构建世界命运共同体的一次积极尝试。”3月1日,寰球汽车集团董事长兼CEO吴迎秋表示。 在德国期间,李书福接受德国媒体采访时称:“我们遵守德国的法律和戴姆勒公司章程,尊重戴姆勒的公司治理架构、价值和文化,公开、透明地开展各项工作。目前而言,我尚未要求寻求戴姆勒监事会席位,这不是我目前的工作重点。” 对此,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姚景源认为,李书福不是去当官,而是要融入戴姆勒集团。随着中国汽车销量增速放缓,中国汽车工业眼下要做的是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增长转变,如今,中国汽车是时候走出去了,融入全球汽车行业、融入整个世界经济是最好的一个出路。 “吉利参股戴姆勒并不是说李书福要领导戴姆勒,而是借助此次与世界一流汽车集团的合作来学习其核心技术,以此融入全球汽车行业。”姚景源说,此外,随着国内汽车市场容量趋近饱和,中国汽车产业到了由“量”向“质”的转变时节,现在需要考虑的是对国内消费者在汽车文化和文明上的普及。 (编辑:周开平) [详情]

李书福:吉利将继续寻找合适的并购对象
李书福:吉利将继续寻找合适的并购对象

   本报记者 欧阳春香 崔小粟 5日,全国人大代表、浙江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专访时表示,汽车行业正面临来自人工智能、信息化革命、新能源革命、物 联网兴起等诸多挑战。吉利将在全球市场内不断寻找合适的并购对象以实现外延式成长,也期望通过并购来提升自己的技术创新和资源整合利用能力,创造协同效 应。 李书福介绍,新能源汽车是吉利汽车集团未来经营的重点。未来将继续推进技术升级,加快从传统汽车企业向新能源汽车企业转型。 推动甲醇汽车市场化运行 中国证券报: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您提交了《发展“液态阳光经济”推进甲醇汽车市场化》、《净化网约车行业发展空间促进平台提升内功》的建议,请介绍一下具体内容? 李书福:此次提出的甲醇汽车的建议,把重心放在了如何推动整个“液态阳光经济”的发展上,探讨了政策、技术、产业链、配套设施等方面的解决方 案。建议尽快推动甲醇汽车的市场化运行,明确甲醇汽车产品相关技术规范、制定标准等。此外,结合当前我国能源和市场情况,建议在甲醇替代方面,开放甲醇汽 车市场,推动市场化运行。 “网约车”这项建议主要希望从地方细则制定和落实、政府机构创新监管等方面提供参考意见,促进监管机构更好地管理网约车行业,并使网约车行业驶入健康、有序的发展轨道。 中国证券报:从产业趋势和竞争实力而言,中国何时能够实现汽车强国梦? 李书福:中国是汽车大国,但还不是汽车强国。目前中国制造的品牌和国外品牌比起来还有一些差距,但是“品质”不再是中国品牌汽车与合资车型间的分水岭,品牌的鸿沟也会被抹平。 中国品牌到了拥有自信的成年阶段。不仅吉利有这样的自信,中国汽车品牌整体都具有这种自信。要实现汽车强国,就要提升中国制造力,要把实施制造 强国战略真正落到实处。一是科技创新要强发力。没有科技创新就没有制造业的崛起;二是降低成本要动真格。等真正做到以上几点时,离汽车强国就不远了。 从引进来到走出去 中国证券报:吉利近日入股德国汽车制造巨头戴姆勒的原因是什么? 李书福:21世纪的全球汽车行业面临巨大创新机遇,也面临来自非汽车行业公司的挑战,各个汽车企业单打独斗很难赢得这场战争。为了主动抓住机遇,我们必须刷新思维方式,与朋友和伙伴联合,通过协同与分享来占领技术制高点。 中国证券报:公司目前已经形成了沃尔沃、宝腾、莲花和伦敦电动出租车的海外纵横网络,公司如何形成海外企业的联动效应? 李书福:为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和达到成为全球性汽车集团的目标,我们一直在探索自己的全球型发展之路。海外并购中我们收获的“走出去、引进来” 经验,改变了以往中国企业用资本换技术的旧有模式,我们走出了用技术和资本换市场的新路径,也有助于我们在“一带一路”倡议下继续推进企业的国际化发展。 通过多年的探索和努力,我们在集团层面整合全球资源,增强了设计、研发、生产、销售等各个环节的能力,成为一个源自中国、面向全球的国际化企 业。通过对沃尔沃汽车、伦敦电动汽车、宝腾和莲花等的收购,不仅扩大了企业的产品类型、提升了技术研发、拓展了国际市场,使吉利控股集团更为成熟。未来吉 利控股集团还将加强集团内部海内外子公司间的协同效应。 中国证券报:在以资本促产业的有效方式和实施路径上,吉利进行了哪些探索? 李书福:吉利控股集团的目标是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全球性汽车科技集团。行业发展趋势和我们自身战略转型需要,激励吉利探索在全球市场 内不断寻找合适的并购对象以实现外延式成长的路径。我们也期望通过并购来提升自己的技术创新和资源整合利用能力,创造协同效应,从而产业快速成长、增长。 举个例子,吉利汽车集团与沃尔沃汽车集团共同开发了世界领先的CMA基础模块化架构,并基于CMA打造了全新的国际化高端汽车品牌领克;沃尔沃汽车现在不 仅扭亏为盈,而且在不断推出新品牌、新技术,创下新的销售纪录。 新能源汽车是未来经营重点 中国证券报:吉利汽车2017年总销量首次跨越百万辆,进入2018年,吉利汽车如何继续发力? 李书福:2018年是吉利的产品大年,我们将继续深化精品化发展战略,将推出更多极具竞争力的新产品,进军MPV市场,“iNTEC人性化智驾科技”技术品牌将更深入地呈现在吉利汽车产品上,引领吉利汽车走向全新发展阶段。 中国证券报:下一步,吉利汽车在新能源汽车方面有什么发展计划? 李书福:新能源汽车是吉利汽车集团未来经营的重点。经过几年的储备和探索,我们确立了EV、PHEV和HEV三条技术路线,未来将继续推进技术 升级,加快从传统汽车企业向新能源汽车企业的转型。吉利汽车推出“蓝色吉利行动”,计划实现到2020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占吉利整体销量90%以上。其中, 插电式混动与油电混动汽车销量占比达到65%,纯电动汽车销量占比达35%。 从更广泛的控股集团层面来讲,我们在持续探索包括电气化在内的新能源之路,致力于拓展多样化的新能源解决方案,积极探索油电混合、插电式混动、纯电动和甲醇车、乙醇、CNG在内的替代燃料领先技术。 纯电动车是我们在零排放道路上发展的长远目标,在纯电动汽车时代到来之前,吉利控股集团新能源技术的重点主要分三步走:即油电混合动力,插电式混合动力,最后迈向纯电动车。 [详情]

李书福:吉利还要继续买买买 在全球寻找合适并购对象
李书福:吉利还要继续买买买 在全球寻找合适并购对象

   推荐阅读: 吉利:不能简单将收购沃尔沃与入股戴姆勒进行类比 吉利8年海外并购已超140亿美元 距世界前三还有多远 【独家】专访李书福:吉利还要继续买买买! 奔驰母公司戴姆勒公司9.69%股权收入囊中,10年收购戴姆勒、沃尔沃、宝腾、莲花等7家公司,吉利汽车未来的发展计划如何? 3月5日,全国人大代表、浙江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专访时表示,汽车行业正面临来自人工智能、信息化革命、新能源革命、物联网兴起等诸多挑战。吉利将在全球市场内不断寻找合适的并购对象以实现外延式成长,也期望通过并购来提升自己的技术创新和资源整合利用能力,创造协同效应。 李书福介绍,新能源汽车是吉利汽车集团未来经营的重点。未来将继续推进技术升级,加快从传统汽车企业向新能源汽车企业的转型。 在全球寻找合适并购对象 1 中国证券报:吉利近日入股德国汽车制造巨头戴姆勒9.7%的股权并成为大股东,入股戴姆勒的原因是什么? 李书福:戴姆勒是全球汽车领导者,在电动化、智能化、无人驾驶与共享出行各领域都是引领者,从战略协同的角度,戴姆勒与吉利、沃尔沃产生协同效应,这是吉利入股戴姆勒的一大原因。 2 中国证券报:公司目前已经形成了戴姆勒、沃尔沃、宝腾、莲花和伦敦电动出租车的海外纵横网络,如何形成海外企业的联动效应? 李书福:通过多年的探索和努力,我们在集团层面整合全球的资源,增强了设计、研发、生产、销售等各个环节的能力。通过对沃尔沃汽车、伦敦电动汽车、宝腾和莲花等的收购,拓展了国际市场。未来吉利控股集团还将加强集团内部海内外子公司间的协同效应。 3 中国证券报:在以资本促产业的有效方式和实施路径上,吉利进行了哪些探索? 李书福:行业的发展趋势和我们自身战略转型的需要,激励吉利探索在全球市场内不断寻找合适的并购对象以实现外延式成长的路径。我们也期望通过并购来提升自己的技术创新和资源整合利用能力,创造协同效应,从而使产业快速成长、增长。 2020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比90% 4 中国证券报:吉利汽车2017年总销量首次跨越百万辆,进入2018年,吉利汽车在后百万辆时代如何继续发力? 李书福:2018年是吉利的产品大年,我们将继续深化精品化发展战略,将推出更多极具竞争力的新产品,进军MPV市场,“iNTEC人性化智驾科技”技术品牌将更深入地呈现在吉利汽车产品上,引领吉利汽车走向全新发展阶段。 5 中国证券报:下一步,吉利汽车在新能源汽车方面有什么发展计划? 李书福:新能源汽车是吉利汽车集团未来经营的重点。经过几年的储备和探索,我们确立了EV、PHEV和HEV三条技术路线,未来将继续推进技术升级,加快从传统汽车企业向新能源汽车企业的转型。吉利汽车推出“蓝色吉利行动”,计划实现到2020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占吉利整体销量90%以上。其中,插电式混动与油电混动汽车销量占比达到65%,纯电动汽车销量占比达35%。 从更广泛的控股集团层面来讲,我们在持续探索包括电气化在内的新能源之路,致力于拓展多样化的新能源解决方案,积极探索油电混合、插电式混动、纯电动和甲醇车、乙醇、CNG在内的替代燃料领先技术。 纯电动车是我们在零排放道路上发展的长远目标,在纯电动汽车时代到来之前,吉利控股集团新能源技术的重点主要分三步走:即油电混合动力,插电式混合动力,最后迈向纯电动车。 推动甲醇汽车市场化运行 6 中国证券报:今年两会,你提交了《发展“液态阳光经济”推进甲醇汽车市场化》的建议,请介绍一下。 李书福:此次提出的甲醇汽车的建议,把重心放在了如何推动整个“液态阳光经济”的发展上,探讨了政策、技术、产业链、配套设施等方面的解决方案。建议尽快推动甲醇汽车的市场化运行,明确甲醇汽车产品相关技术规范、制定标准等。此外,结合当前我国能源和市场情况,建议在甲醇替代方面,开放甲醇汽车市场,推动市场化运行。 7 中国证券报:从产业趋势和竞争实力而言,中国何时能够实现汽车强国梦想? 李书福:中国是汽车大国,但还不是汽车强国。目前中国制造的品牌和国外品牌比起来还有一些差距,但是“品质”不再是中国品牌汽车与合资车型间的分水岭,品牌的鸿沟也会被抹平。 中国品牌到了拥有自信的成年阶段。不仅吉利有这样的自信,中国汽车品牌整体都具有这种自信。要实现汽车强国,就要提升中国制造力,要把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真正落到实处。一是科技创新要强发力。没有科技创新就没有制造业的崛起;二是降低成本要动真格。等我们真正做到以上几点的时候,我们离汽车强国就不远了。 [详情]

吉利入股戴姆勒谜局:复制海航模式?话语权从何来?
吉利入股戴姆勒谜局:复制海航模式?话语权从何来?

  图片来源:全景视觉 吉利入股戴姆勒谜局:复制海航模式?话语权从何而来? 经济观察报记者 刘晓林 北京报道 “从资本角度来说,‘李书福’这一次确实做的漂亮!”针对吉利成功入股德国戴姆勒股份并成为最大股东一事,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专业人士对经济观察报记者表达了对由衷的赞叹。他认为,无论接下来如何发展,李书福都已贡献了一次堪称是“教科书式”的经典案例,但过度的赞誉,也遮盖了这次入股背后的本来面目。 2月24日,吉利控股集团在其官方微信中宣布,旗下吉利集团有限公司(由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拥有、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管理)已通过海外企业主体Tenaclou3ProspectInvestmentLim-ited,在二级市场上收购了戴姆勒股份公司(以下简称“戴姆勒”)9.69%具有表决权的股份,进而成为戴姆勒最大的单一股东,并将长期持有该股权。随后,戴姆勒也在官方平台确认,吉利已拥有该公司逾1.036亿股的投票权,市值近90亿美元(约500亿元人民币)。 李书福的这一“疯狂之举”显然超越了国人的想象,更超越想象的是其资本运作的高段位手法。戴姆勒股权分散、股东结构稳定,历史上,戴姆勒唯一一次增发是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时,其通过可转债的形式,引入了卡塔尔和科威特两个主权基金。在李书福进入之前,科威特投资局(KuwaitInvestmentAuthority)一直是戴姆勒最大的股东,占6.8%的股权。 但在戴姆勒拒绝增发后,执着的李书福果断采取了在二级市场收购的方式,通过复杂的资本运作,利用金融工具衍生产品,李书福成功地规避了德国3%和5%的两条股权收购的强制披露红线,揭晓之日,展示给外界的是一起悄然完成的大规模股票交易,打破了戴姆勒维持十年之久的稳定股权结构,并撬动吉利汽车(00175.HK)上市公司一日之内市值增值百亿。 但在赞誉平复后,创造了历史的李书福,也触动了同行和监管机构的敏感神经。无论是对戴姆勒现有的中国合资伙伴——北汽集团和比亚迪(002594.SZ),还是其子公司——戴姆勒的竞争对手沃尔沃,以及确保德国本土企业的技术及管理架构安全的德国监管机构而言,这都不是一起能被轻松接受的交易。 而且,到目前为止,李书福与戴姆勒CEO蔡澈的不为人知的协议,以及吉利在财务投资之外的合作诉求也已经引发了无限想象力。与科威特投资局至今仍只是一个财务投资人,且戴姆勒现有股东也多为纯财务投资不同,李书福的诉求高调而直接:希望与戴姆勒在包括电动车、智能出行等方面展开合作。作为佐证,关于其谋求戴姆勒监事会成员身份但遭遇阻力的消息不断传出。 2月28日,国内媒体报道称,李书福在接受德国媒体采访时否认了对戴姆勒监事会席位的谋求,称“这不是我目前的工作重点”。“短期内,吉利入股戴姆勒将只是财务投资而已。”上述专业人士也表示。他也指出,戴姆勒这一传统德国企业的监事会,并不容易进入,该监事会是由经济界名流主导的“圈子”,李书福很难融入。 尽管如此,吉利集团旗下子公司——沃尔沃汽车已陡生波澜,由于母公司吉利入股了戴姆勒,而戴姆勒是卡车制造巨头沃尔沃集团的主要竞争对手,因此,“不被信任”的沃尔沃汽车CEOHakanSamuelsson已丧失再度当选集团董事会成员的可能。 不得不提的是,对国内业界而言,李书福成为“中国车企入股戴姆勒”这一新闻的主角确属意外,业界预设多年的主角是已经与戴姆勒展开全方位合作的国有车企集团——北汽集团。李书福的长驱直入使得北汽集团从2012年起就开始谋求,并在2015年几近达成的与戴姆勒交叉持股的计划再次受到关注。 而经济观察报从知情人士处获悉,由于北汽集团国企身份令这一操作复杂,这一计划目前仍无进展。似乎是早有准备,在吉利宣布入股戴姆勒的第二天,戴姆勒与北京奔驰共同宣布,将投资119亿元人民币,在北京顺利建造全新的豪华车生产基地,并再次强调双方将展开从传统燃油车到电动车的全方位合作。 除此之外,在吉利入股戴姆勒前夕,戴姆勒入股北汽新能源也正式获批,戴姆勒成为一个手持合资伙伴旗下两家上市公司股权的外资车企。据悉,按照与北汽新能源签署的协议,双方未来将展开电动车技术层面的合作,而且这种合作是排他性的,对双方都有约束。“吉利和戴姆勒的下文如何发展谁也不知道,但戴姆勒和北汽新能源的协议是有限制条款的,而戴姆勒是对合规要求严格、并以此立身的企业。”接近北汽新能源的知情人士称。 巧妙地规避监管红线 过去一周,业界都在试图解密,探寻李书福是如何“悄无声息”的获得戴姆勒近10%股份的。一个共识是,从2017年9月发起持股要约,到今年2月24日公开投资结果,李书福与蔡澈是经过了诚恳商谈的。 蔡澈的内心是否经历了挣扎不得而知,但这个来自中国的知名企业家的胆识和诚意一定是对其有所打动的,“定向增发不可能,二级市场自己去买吧,”蔡澈给出此表态后,便不再对此事进行更多回应,包括今年2月初的奔驰2017年业绩发布会上,也是一副“我不知道他买的怎么样了”的姿态。 戴姆勒旗下有当今世界最值钱的汽车品牌——奔驰,2017年,在奔驰全球销量超过宝马、奥迪后,戴姆勒已经再次成为全球第一大豪华汽车生产商、最大的商用车制造商和第二大卡车生产商。收到蔡澈意向的李书福快速在二级市场展开收购。公开收购到有足够表决权的股票并不容易,按照德国的相关证券监管法规,购买方直接购买一家上市企业的股权比例超过3%,就应该进行披露;即使采取自己买一部分,同时通过银行等机构代持一部分的方式,也要在两方股权合计超过5%时也要强制披露。 “李书福一夜之间宣布已获得戴姆勒9.69%的股权,超过两条红线,但恰恰低于10%。他应该是走了两条路径”,上述专业人士表示。“首先是吉利自己买了一部分,低于3%,比如2.99%,这需要很长时间。因为戴姆勒的股票交易量不大,在不影响股价的情况下,2.99%的股权估计需要几个月的时间才能买到手。同时,银行帮着买,两方面加起来估计买到了4.9%左右。另外的不到5%,应该是按照类似于国内所说的融券的方式。融券加上衍生品的机制,再加上其之前购买的股票,共同构成9.69%的股权”。 所谓融券,简单而言,就是证券公司将自有股票或客户投资账户中的股票借给做空投资者。投资者借证券来出售,到期返还相同种类和数量的证券并支付利息。而在国内媒体的解密中,也提到“自11月开始,投行在二级市场采取直接买入和借股的方式开始收购戴姆勒股票”。最终的交易结构中,二级市场直接收购占到4.9%,而剩余4.79%部分采取向对冲基金借股的方式进行。今年2月,两部分股权合并,一次性交割给吉利方面。 “这是非常好的资本运作,因为如果真的是用这种金融工具衍生品的话,兑付的成本并没有特别的高。而2月25日吉利的股票最高涨幅达到8%点多,收盘涨6%点多,以2000亿的市值来算,就是增值了100多亿。”上述专业人士称。2月26日,在港上市公司吉利汽车发布澄清公告称,公司并非吉利控股收购戴姆勒部分股权的订约方,且就该收购而言并无与吉利控股合作。而李书福也在收购的第一时间表示,收购资金是“吉利海外公司通过海外资本市场安排,实现收购资金自我平衡。” 除此之外,在更多的解密中,以兴业银行、摩根史坦利为操盘手,股权受让公司Tenaclou3ProspectInvestmentLimit-ed的可疑背景,以及领子期权组合等关键词纷纷出现,虽然有媒体指出其中不乏地方政府资金,但这并不妨碍,破解李书福收购戴姆勒股权中对金融工具和资本运作路径的组合使用,已成为国内证券业从业者津津乐道的新课题。 但与此同时,对于作为实业家的李书福在证券市场的一系列动作,也导致担忧吉利重蹈“海航模式”的声音渐起。“买遍全球”的海航集团不断放大杠杆融资支持并购的滚雪球式发展模式饱受质疑,70%的股权质押也给企业带来巨大风险。据路透社3月1日报道称,吉利控股集团正在筹办31亿欧元(约合38亿美元)五年期贷款,用于收购瑞典卡车生产商沃尔沃集团8.2%股权,在收购完成后,吉利将成为沃尔沃集团的最大单一股东。两次大手入股所需的庞大的资金来源,目前尚不能清晰的了解,背后显然会有更多的故事。 耗时6年北汽为何未能入股? 在吉利宣布成为戴姆勒最大股东的第二天发布投资公告,北京汽车(HK1958,北汽股份在港上市公司)的此举被认为显然不是巧合,作为戴姆勒在中国最稳固的合资伙伴,北汽宣称:戴姆勒将与合资公司北京奔驰共同投资超过人民币119亿元(约合15亿欧元),打造北京奔驰新的豪华车生产基地。根据投资计划,该新厂区将国产包括新能源电动车型在内的多款奔驰产品,并将拥有完整的豪华车制造体系。 次日,在戴姆勒的官网上,这起长篇公告作为图片头条,完全“覆盖”了李书福成为戴姆勒股权投资人的短消息。但这并不能冲淡外界关于“北汽为什么还没能入股戴姆勒”的追问。戴姆勒股权一直是中国投资者的“香饽饽”。但在北汽集团与戴姆勒在2013年达成“北戴合”协议中,明确了未来将交叉持股的方向后,戴姆勒便不曾再有绯闻传出。 “其实最早在2012年启动‘北戴合’的时候,就商谈到这个内容,那时候股价还低呢,才二三十欧元”。接近北汽集团的知情人士表示。2013年2月,“北戴合”项目签署,北汽和戴姆勒签署了三项重大股权协议:第一,戴姆勒股份将持有北汽股份12%的股权;第二,北汽股份在合资公司北京奔驰中的股权将增至51%;第三,戴姆勒在北京奔驰销售公司的股份将增至51%。 在2013年9月的法兰克福车展上,蔡澈公开表示:“关于北汽持股戴姆勒,我们的确有这样的计划,但细节问题仍需进一步探讨和协商。”但在当年年底的外电报道中,蔡澈又否定了北汽会直接入股的说法,称对来自中国方面的投资持欢迎态度,但方式限于从市场中购买股票,而非直接入股。 “北汽肯定是谋求在一级市场的公开增发形式入股。”上述知情人士称,与吉利相比,北汽的国企机制并不能给予其足够的投资灵活性。但北汽自身并未放弃交叉持有戴姆勒股权的努力。2015年8月,北京奔驰十周年庆典上,北汽集团董事长徐和谊首度透露,北汽正在与戴姆勒商谈收购戴姆勒股权的事。入股戴姆勒的谈判在2013年双方签订一揽子战略协议后就已启动,由于德国相关法规的严谨与繁复,在之前两年中,北汽与戴姆勒一直在走相关的审批流程。 徐和谊当时表示,“目前(指2015年)已进入最后阶段,预计在今年年底前出最终结果。”而至于股比,徐和谊表示,戴姆勒已经是北汽股份的第三大股东,而北汽入股戴姆勒后也“不会是小股东”,肯定是数得上的“第几大股东”。北汽入股戴姆勒在徐和谊的设想中,将从股比、到所拥有的权益上,都会创下中国企业入股跨国车企的新高度。 但事情显然没有预想的顺利,此后北汽入股戴姆勒一事便如石沉大海。据悉,对于吉利入股戴姆勒的举措,北汽意外之余也保持观望中,至于北汽入股戴姆勒的事宜,上述知情人士表示,“目前还没有具体动作”。 但戴姆勒对北汽的投资却从未停止,今年2月初,国家发改委审批同意戴姆勒收购北汽新能源的相关股份。目前,北汽新能源借重组S*ST前锋而实现A股上市的计划正在待审批中,在S*ST前锋重组计划中,北汽新能源的股权评估值为288.5亿元,戴姆勒所占股比为3.83%。据悉,上市计划最快将在今年4月实现。这意味着,在北汽集团现有的两家整车上市企业中,都将有戴姆勒的股权存在。“国企的对外合资合作,更多的是从产业的角度出发,引进来的更多。”该知情人士称。 而除了此前发生在先的与比亚迪的新能源合资,戴姆勒与北汽新能源的合作协议中,也明确规定了限制性条款,蔡澈曾亲口强调,对任何交易而言,合规性至关重要。这也意味着,吉利要想谋求与戴姆勒在电动车领域的合作,将面临多道门槛。 难入戴姆勒的“圈子”? 截至目前为止,针对入股戴姆勒,吉利和李书福共发声三次,第一次是收购之后解释为什么入股戴姆勒,第二次是澄清吉利控股并未参非收购实体,第三次则是否认谋求进入戴姆勒监事会。“短期来看,吉利就只是购买了一支股票而已”。上述专业人士称,虽然李书福有与戴姆勒深度融合的期望,但在稳固的戴姆勒管理体制下,对外开放的底线是十分敏感的。 据介绍,戴姆勒的监事一共20个,其中10位社会名流,10位职工代表。10位名流则都是欧洲顶级机构的知名人士,像德国铁路、德意志银行等,“这些人组成的监事会,这就类似于一个圈子。在这样一种法人治理构架下,不是说买了一些股票就可以成为监事的。”在德国媒体看来,吉利要进入戴姆勒的决策层也几乎是不可能的。 而李书福要想融入这个圈子,难度显然超过任何一起跨国收购。对于李书福因为手持最大股比而有可能获得监事席位这一问题,德国监管机构也颇为关注。德国经济部长Zypries表示,“吉利作为戴姆勒的竞争企业,需要就入股动机作出解释。允许竞争企业的代表获得监事会席位是有问题的。”据悉,拥有戴姆勒股权超过3%的雷诺-日产公司及其高管也未出现在戴姆勒的监事会当中。 吉利显然知道这其中的难度。2月28日,吉利方面接受国内媒体采访时,透露了李书福对德国媒体的表态,“我们遵守德国法律和戴姆勒公司章程,尊重戴姆勒的公司治理架构、价值和文化,公开、透明地开展各项工作。目前而言,我尚未要求寻求戴姆勒监事会席位,这不是我目前的工作重点。”李书福的工作重点是什么?业内分析,正如其2月25日所表达的,“我们必须实现合作,这个股权投资才有意义。我们的任何的投资,任何的股权拥有,都必须要实现战略合作,都必须要为我们的核心产业服务,这是一种战略上的思考。” 吉利的目标是成为在全球有影响力的汽车制造商,但其在传统乘用车领域刚刚突破瓶颈之时,汽车“四化”大潮来临。车企抢占新的合作资源,大众与江淮、长城与宝马同样是例证。而戴姆勒显然是李书福最期待的合作对象,戴姆勒不仅拥有最先进的技术,也是坚持传统汽车制造商要主导未来产业发展的主要力量。今年1月蔡澈在接受经济观察报记者采访时候明确表示,“在自动驾驶上,我们要尽力自己开发技术,要拥有自己的专利,依赖于芯片公司等合作就失去了自主性”,他强调所有的基础数据和关键技术,都要自己掌握,才能对其产生作用。 但对于已经在新能源领域与比亚迪和北汽展开合作,并在出行领域快速推进的戴姆勒而言,与吉利合作的收益与风险衡量,显然还需要更多时间来思考。而对于吉利入股戴姆勒,可以赞誉,但过分的夸大其实际意义也是不足取的。[详情]

吉利:不能简单将收购沃尔沃与入股戴姆勒进行类比
吉利:不能简单将收购沃尔沃与入股戴姆勒进行类比

  沃尔沃高管因吉利入股戴姆勒丢董事席位 杨学良称与吉利无关 ■本报见习记者 陈 炜  自“绯闻”双方正式确认“吉利将持戴姆勒9.69%股份成其第一大股东”的消息后,业内对此事的关注与质疑就达到了新的高峰。 对此,中国汽车工程协会理事长付于武表示,目前在欧洲市场,各方对中国车企参股、并购当地企业,都持怀疑态度,属于正常现象。而德国总理默克尔也于本周公开表态称,目前未发现吉利集团收购戴姆勒股份的交易中存在违规行为。 但值得注意的是,戴姆勒集团竞争对手、吉利作为大股东的另一家公司--沃尔沃集团,也正式就此事表明态度。称出于竞争关系,将不再推选吉利子公司沃尔沃汽车CEO哈肯·塞缪尔森(Hakan Samuelsson)留任集团董事。而据相关知情人士透露,沃尔沃集团此举,或是为避免商业机密泄漏的情况发生。 对此,吉利集团公关传播部部长宋兆桓向记者表示,不能简单将收购沃尔沃与入股戴姆勒进行类比,两次投资是完全不同的形式。对沃尔沃,吉利是百分之百控股,对戴姆勒,吉利只是参股,更多考虑的是与旗下其它业务板块的协同性。 而记者从吉利集团方面了解到,除已持有的9.69%股份外,公司目前不打算购入更多的戴姆勒股份。 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认为,此次收购有利于双方共赢。汽车行业分析师钟师也表示,“戴姆勒毕竟是一家外企,想要在中国获得长远的发展,需要一个像吉利这样强有力的行业同盟,伙伴当然是多多益善。” 沃尔沃做出表态 根据公开资料显示,戴姆勒此前最大的单一股东为科威特投资局,持有6.8%的股权,这也就意味着,在收购完成后,吉利将成为戴姆勒最大股东。而在此之前,吉利已经是沃尔沃汽车100%控股股东,同时在去年收购沃尔沃集团8.2%的股份,为其第一大股东。 受此影响,据相关媒体最新消息,沃尔沃集团计划放弃沃尔沃汽车CEO哈坎·萨缪尔森留任集团董事会成员的可能。根据公开资料显示,哈坎·萨缪尔森于2012年成为沃尔沃汽车首席执行官,自2016年起担任沃尔沃集团董事会成员。 沃尔沃集团方面表示,“哈坎·萨缪尔森之所以没被列入连任名单,是因为吉利已成为戴姆勒集团的最大股东,而戴姆勒是沃尔沃集团的主要竞争对手。” 路透社援引沃尔沃选举委员会负责人本特·谢尔(Bengt Kjell)的发言称,“虽然之前看到了猜测,但是在周五晚些时候才得到了确凿消息,现在只能接受现实并采取行动了。” 他表示,“两家公司之间的任何合作都需要从管理运营的角度出发,而不是从一个持股10%的老板的角度,我们必须考虑到所有股东的利益,而不仅仅是一个大股东的利益。” 对此,吉利汽车集团副总裁杨学良认为,哈坎·萨缪尔森是沃尔沃集团选举出来的,不是吉利集团推选的,因此不能说 “吉利丢掉沃尔沃集团董事席位。”而吉利作为战略投资者,寻求战略协同,支持董事会及管理层开展工作,不会改变公司战略与既定方针。 收购达成双赢 据了解,此次吉利集团是通过海外子公司在公开市场上收购戴姆勒股份,而对于收购的具体金额及资金来源,吉利方面并未给出明确答复。 吉利控股集团常务副总裁CFO李东辉表示,此次收购,吉利方面主要是通过海外资本市场安排实现交易资金的自我平衡,没有使用中国境内资金,收购金额也远没有外界传言的90亿美元那么多。 而在吉利收购戴姆勒股份之后的公开声明中,其特意强调了未有进一步增持戴姆勒公司股票的计划。李书福本人也表示将完全遵守戴姆勒公司的企业章程和治理架构,尊重公司的文化和价值取向。 德国经济部长Brigitte Zypries公开表态称,吉利的收购是一项商业决定,政府不会干涉,但“投资者必须遵守市场规则,德国的开放必须不能作为其他国家的工业政治利益的门户。”而根据目前的德国法律,只有超过25%的股权门槛时,政府才能介入其中。 钟师认为,此次收购对于后续的沟通合作是良好的开端。“目前双方还只是踏出第一步,但随着戴姆勒与吉利在资本上的连接,未来的合作通道将全部打开,产业链的进一步融合也有了更多想象空间。” 事实上,记者注意到,2月26日,吉利汽车发布公告称,“本公司并非吉利控股收购戴姆勒的订约方,且就该收购而言并无与吉利控股合作”,但“不排除将来寻求与吉利控股及戴姆勒潜在合作机会之可能性。”而戴姆勒方面也表示,欢迎新的大股东,并将这笔投资视为一种信任投票。 [详情]

吉利称收购戴姆勒股份中动用了领子期权交易控制风险
吉利称收购戴姆勒股份中动用了领子期权交易控制风险

   新浪美股讯 北京时间2月28日彭博消息,据知情人士透露,李书福旗下吉利控股集团73亿欧元(合90亿美元)入股戴姆勒的交易中动用了复杂的衍生品交易,让吉利在大额买进戴姆勒股份的同时还能控制风险。 知情人士表示,吉利买进的所有戴姆勒股份都配置了领子期权交易,并创下了全球针对单一股票进行此类交易的规模之最。由于财务细节未披露,知情人士要求匿名。知情人士称,美国银行和摩根士丹利共同就该交易提供顾问服务,并分担财务风险。 吉利上周披露已经收购戴姆勒9.7%的股权,之前彭博新闻社率先报道称,吉利将成为戴姆勒的第一大股东。用于对冲策略的领子期权交易需要买入看跌期权同时卖出看涨期权,规模和期限都相同。知情人士称,这使得吉利得以快速积累标的股权的同时,规避违反德国监管规定的风险,因德国规定股东持股超3%需进行披露。 吉利、美国银行和摩根士丹利的代表均拒绝发表评论。 德国总理默克尔表示,德国金融监督机构BaFin正在审查和李书福投资戴姆勒有关的“披露要求透明度上是否有任何缺口”。“除此以外,我们对贸易伙伴持开放态度,暂时未发现有任何违规”,默克尔说。 领子期权交易能够减少李书福在戴姆勒股价下跌时面临的潜在损失,但如果股价上涨,也会限制潜在收益。这种交易中的买家通常会将股票下跌的风险转嫁给银行,而后者则会收取丰厚的费用作为回报。 阿布扎比的Aabar Investments PJSC于2009年投资戴姆勒股票时就曾采用领子期权交易,投资意大利的裕信银行时也采用了类似的策略。更近一些的话,海航此前还曾披露就其所持德意志银行的股份进行过领子期权交易。[详情]

吉利重申收购戴姆勒未用国内资金 能否进监事会存疑
吉利重申收购戴姆勒未用国内资金 能否进监事会存疑

  吉利重申收购戴姆勒资金不是源自国内 沃尔沃汽车CEO退出沃尔沃集团董事会;吉利能否进戴姆勒监事会存疑 新京报讯 (记者王亚菲)吉利集团收购戴姆勒的资金来源,引来市场颇多猜测。2月27日,浙江吉利控股集团副总裁杨学良向新京报记者澄清,“并没使用中国境内资金。” 吉利澄清收购资金源自海外资本市场 有媒体报道根据戴姆勒股价估算,吉利此次收购金额约为90亿美元。吉利控股集团常务副总裁CFO李东辉还曾公开表示,收购金额远没有90亿美元那么多。但吉利方面并未明确透露资金来源。 昨日,媒体报道称,吉利此次收购戴姆勒的资金来源于中国某地方国资,有少部分外方资金,模式或复制8年前吉利收购沃尔沃的方式。沄柏资本作为吉利集团此次收购的资金支持方,帮助吉利集团完成了本次收购。上海沄柏资本官方网站显示,该公司由摩根士丹利中国证券业务前首席执行官鲍毅携手国际产投领袖,于2016年创立。 对此,杨学良重申,“本次投资是吉利集团海外公司通过海外资本市场安排实现交易资金的自我平衡,没有使用中国境内资金。” 沃尔沃汽车CEO被要求退出集团董事会 就在巨额收购资金来源尚未明了时,这项收购引发的连锁反应仍在持续。 2月26日,沃尔沃集团发布声明,宣布沃尔沃汽车CEO汉肯·塞缪尔森 (Hakan Samuelsson)将从沃尔沃集团董事会退出。沃尔沃集团在声明中称,“因为吉利集团成为戴姆勒的最大股东,戴姆勒是沃尔沃集团的主要竞争对手,所以塞缪尔森不会再次竞选进入董事会。” 沃尔沃汽车早在2010年就被吉利控股集团100%收购;2017年吉利控股集团收购沃尔沃集团8.2%股权,成其第一大股东。 另据媒体报道,吉利进入戴姆勒监事会存在难度。对此,杨学良称,“戴姆勒监事会席位不是一两个人说了算,还是要看德国法律和公司章程。”他说,“我们要理解瑞典和德国对此事的顾虑,但我们所有工作都是依法合规公开透明开展的,都是为了各个公司的长远利益考量。” 吉利多次成功海外收购 【收购英国锰铜】 2006年 吉利汽车收购英国锰铜(伦敦标志性出租车制造商)19.97%股份,在中国成立公司,建厂生产英伦出租车TX4。2013年,吉利收购英国锰铜控股的业务与核心资产。 【收购DSI】 2009年 2009年,吉利汽车收购澳大利亚DSI自动变速器公司。 【收购沃尔沃轿车】 2010年 吉利控股集团以13亿美元现金加2亿美元银行票据完成对福特汽车公司旗下沃尔沃轿车公司的全部股权收购。 【收购宝腾、路特斯】 2017年 吉利控股集团收购马来西亚DRB-HICOM旗下宝腾汽车49.9%的股份以及豪华跑车品牌路特斯51%的股份,并成为宝腾汽车的独家外资战略合作伙伴。 【收购Terrafugia】 2017年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宣布与美国Terrafugia飞行汽车公司达成最终协议,将收购Terrafugia的全部业务及资产。 【收购沃尔沃集团】 2017年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花费约33亿美元收购了沃尔沃集团(AB Volvo)8.2%的股权,成为其第一大持股股东,同时拥有了沃尔沃集团15.6%的投票权。[详情]

吉利在欧洲汽车工业心脏插旗 外媒:中国想要回报了
吉利在欧洲汽车工业心脏插旗 外媒:中国想要回报了

  “这十年中国给欧洲汽车业带来了非凡的增长和利润,中国现在想要回报了。他们希望能更直接地获得技术、品牌和利润。” 李曾卓 吉利的车库越来越挤了。路透社一篇评论文章说,这家中国公司要把戴姆勒旗下的汽车一并停在沃尔沃、路特斯、伦敦出租车、瑞典卡车和他们自己的汽车旁边。 李书福旗下的吉利集团有限公司于2月24日宣布,将收购戴姆勒集团9.69%的股份。一旦收购完成,吉利将是戴姆勒最大的单一股东。 这是中国投资者在西方汽车行业最大规模的投资之一。美国《华尔街日报》报道说,李书福正试图建立一家国际化的中国汽车制造厂商,能与行业内重量级的跨国公司竞争——比如大众汽车、丰田汽车和通用汽车等。 收购戴姆勒的股份是彰显吉利全球扩张蓝图的最新迹象。英国《金融时报》指出,这意味着这家中国汽车公司进一步进军欧洲市场,同时它还希望明年能用旗下电动汽车品牌Lynk & Co开拓这片市场。 与此同时,国际汽车制造商也希望能与世界最大的汽车市场中国合作,并聚焦于电动汽车产业,以便今后能在这片快速增长的市场分一杯羹。BBC指出,中国政府表示,到2025年应有20%的销售新车为电动汽车,这一目标让很多全球汽车制造商增加了对华投资。 《金融时报》文章称,为了解决中国大城市的空气质量问题,中国在新能源汽车领域雄心勃勃。由于中国正在推出减少燃油车的相关政策,电动交通工具在中国已是一片新战场。彭博社指出,中国已是世界上最大的电动汽车市场,而戴姆勒就把这里作为目标市场。 据彭博新能源财经提供的数字,电动乘用汽车在2021年将占中国新车销量的4%,超过100万台,再加上公交大巴等商用车,占比还会进一步增加。为了在电动汽车市场获得一席之地,中国企业正与欧洲同行竞争。 吉利入股戴姆勒有利于李书福把资金注入新兴的电动汽车和新技术领域。彭博社在一篇题为《吉利把中国旗帜插上欧洲汽车工业心脏》的报道中说,作为中国销量最大的民营汽车制造商,除沃尔沃之外,吉利还缺少一家外国汽车合作伙伴,而戴姆勒的中国合作伙伴则有北汽集团和比亚迪公司,这两家都与吉利有竞争关系。 就在吉利收购戴姆勒股份的消息传出后几天,戴姆勒也宣布了与现有合作伙伴北汽集团合作生产电动汽车的计划。此外,戴姆勒已经和雷诺日产汽车有过联盟,雷诺拥有戴姆勒3.1%的股份。 CNN:戴姆勒的中国亿万富翁投资者想要它的电动汽车技术 “戴姆勒拥有可能与吉利相关的先进技术,尤其是在电动汽车领域,”总部位于上海的汽车投资咨询公司Automobility的CEO比尔·拉索(Bill Russo)说。CNN指出,西方公司与中国同行间的技术交流是一件敏感的事,特朗普政府目前就在调查知识产权转让的问题。不过在拉索看来,戴姆勒是愿意和吉利在电动汽车技术方面合作的——如果这能帮他们在这方面进入中国巨大市场的话。 在李书福之前,也有中国资本投资德国的交易,涉及行业有机器人、血浆和可再生能源等,这表明了中国对先进技术的渴求。路透社的一篇分析则认为,与戴姆勒合作并借此利用其技术可能并不容易,除了商业层面,吉利也需要赢得德国政治家和工人的支持。 不过彭博社指出,过去五年里,中国企业在德国进行的270亿美元并购交易中,一些大型交易在成功前都克服了巨大的政治阻力。例如美的集团能用40亿美元完成对库卡(Kuka)的收购,是因为德国经济部长确实在欧洲找不到其他买家了。德国政府已表示,根据竞争规则和外国投资规则,他们不需要对吉利的收购采取任何行动。 德媒《德国之声》的一篇文章认为,大举入股戴姆勒会进一步有助于吉利实现其国际化战略。2010年,吉利从福特手中买下了沃尔沃,那就是其国际化进程的开始。目前看,这位中国新东家让这家老牌瑞典公司受益不少,沃尔沃在中国销量近年来明显增长。吉利曾宣布,为了顺应传统燃油驱动向动力驱动转变的趋势,2019年后沃尔沃的新车型将全部装上纯电动发动机或混合动力发动机。 《福布斯》杂志上海分社社长范鲁贤(Russell Flannery)在一篇评论文章中写道,既然与欧洲高端品牌沃尔沃合作的案例能让吉利获益,这家中国企业的投资者为什么不能期待,在戴姆勒这笔交易上也能有同样好的结果呢?他说,当你火的时候,你就是火的。 福布斯:李书福,吉利汽车和戴姆勒:当你火的时候,你就是火的 伯恩斯坦研究分析师马克思·沃伯顿(Max Warburton)对路透社说,“目前还不清楚吉利到底想要什么,它将如何运作,但我们认为此举是中国要参与欧洲汽车行业的一部分举措,”沃伯顿说,“这十年中国给欧洲汽车业带来了非凡的增长和利润,中国现在想要回报了。他们希望能更直接地获得技术、品牌和利润。”[详情]

李书福的财富之路:名下30家企业 家族财富超千亿
李书福的财富之路:名下30家企业 家族财富超千亿

   推荐阅读: 柳传志:李书福曾经被嘲笑 如今给中国企业家长了脸 李书福:从汽车疯子到教父 草莽出身的农民轰动全球 吉利收购戴姆勒始末:李书福很大可能进戴姆勒监事会 李书福的财富之路:名下30家企业,家族财富超千亿 来源:理财帮 无论买奔驰,还是买沃尔沃,实质上都是“图个吉利”。 2月24日,吉利控股集团通过其官方公众号发布消息确认,已通过旗下海外企业主体收购奔驰汽车母公司戴姆勒股份公司9.69%具有表决权的股份,吉利董事长李书福也一跃成为戴勒姆最大的股东。据媒体消息,吉利是通过二级市场收购的上述股份。 据悉,此次李书福买入奔驰母公司股份的资金达到90亿美元,相比8年前他以18亿美元全资收购下瑞典汽车企业沃尔沃,投资数目直接翻了五倍,这样的认购数额不仅创下了中国对海外整车投资的新高,也让李书福和吉利受到了世界的关注。 那么,李书福是如何让吉利这一名不见经传的中国汽车自主品牌成功“逆袭”,入主奔驰和沃尔沃的呢? 靠电冰箱起家 26岁成千万富翁 1963年,李书福出生在浙江台州的一个小山村,由于没能考上大学,高中毕业后他就开始做生意,在此期间,他显现出了异于常人的商业头脑和敢于尝试的胆量。 当时,李书福发现,家乡有些工人生产的冰箱零部件销路很好,1984年,李书福和几个兄弟合伙办了黄岩县石曲冰箱配件厂,主要给电冰箱厂供货,当时他才21岁。 跟电冰箱厂打过交道之后,李书福认为生产冰箱的技术并不复杂,自己组装电冰箱也可以成功,于是他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开冰箱厂。 1986年,李书福组建了黄岩县北极花电冰箱厂并出任厂长。由于经营得当,到1989年时,北极花电冰箱厂的产值就达到一亿元,销售额也达到了4000多万元,年仅26岁的李书福就这样成为了千万富翁。 生产电冰箱是李书福发家的“第一桶金”,直到现在,吉利集团官网“吉利发展史”的起点处仍然写道:“1986年,李书福以冰箱配件为起点,开始吉利创业历程。” 然而好景不长,不久后国家政策调整,对电冰箱实行定点生产制度,北极花电冰箱厂由于规模小不在其列,被迫关门。李书福也来到了深圳读书,学习经济管理。 在此期间,他又涉足了多个行业:进入装潢建材业务,开办浙江台州吉利装潢材料厂,成为了全国第一家铝塑板生产厂商;投资海南房地产,但由于地产泡沫投资失败。 其中,为今后吉利汽车打下坚实基础的,是摩托车行业。 1994 年,全国摩托车厂数量众多,竞争激烈。但李书福发现,没有一家摩托车厂生产豪华型踏板式摩托车。他看中这个机会,以数千万元的代价收购了浙江临海一家有生产权的国有邮政摩托车厂,并在很短时间内生产出了踏板式摩托车。 当时,吉利生产的踏板摩托车性能接近进口产品,价格却只有一半,因此迅速引起市场轰动与追捧。接着李书福又与行业老大“嘉陵”合作生产嘉吉牌摩托车,不到1年时间,他的摩托车销量迅速占据国内踏板车龙头地位,还出口美国、意大利等32个国家。1999年,吉利摩托车已实现产值15亿元。 勇闯汽车圈:“汽车不就是四个轮子和两个沙发吗”? 早在1991年赴深圳学习期间,李书福就萌生了造车的念头。 当时,国家产业政策决定民营企业不可能拿到生产汽车的许可证,汽车行业是国企和外企的天下。但摩托车生意的成功让李书福坚定了自己造汽车的梦想,他决定,要“曲线”实现自己的梦想,打破民营企业不能造车的限制。 1996年,李书福以扩大规模造摩托车为理由向临海市申请到了800亩地皮,当时有人质疑“厂房怎么这么大?”李书福回答:“我们要造的是世界上最豪华的摩托车。”这里其实就是后来的“吉利豪情汽车工业园区”。 虽然生产基地申请下来了,但没有生产权,还是无法正大光明的生产汽车。直到1997年,李书福找到了已经停产,濒临倒闭的德阳监狱汽车厂,以2400万元收购了其70%的股份,与德阳监狱合资成立了“四川吉利波音汽车有限公司”,才解决了合规的问题。 此后,李书福的造车事业正式开始。1996年,浙江吉利集团有限公司正式成立。1998年,吉利第一辆二厢轿车豪情下线。 在李书福造车之初,其打出的口号是“造中国最便宜的轿车”,售价保持在3万元人民币左右,低价战略为吉利打开了市场,李书福为了把吉利品牌推向世界,也四处发表演讲,不过,创业初期汽车圈对这个穿着土里土气的“乡下人”并不买账。 一次,某地方卫视关于汽车行业的节目上,邀请了许多汽车行业的大腕前来捧场,当轮到李书福发言时,他直言“造汽车嘛,我看也没什么了不起,不就是四个轮子两个沙发再加一个车壳吗?”主持人听了立即插上一句:“原来吉利的车就是这么造出来的。”台下一片哄堂大笑,因为这句话,李书福也成为了汽车圈精英阶层的“嘲笑”对象。 买买买:吉利帝国版图涵盖7家车企 2001年,国家经贸委发布了第六批中国汽车生产企业产品《公告》,吉利JL6360榜上有名。这一纸公告明确了吉利是国家汽车定点生产基地的地位。 有了国家政策的支持,吉利开始了快速发展。李书福也不满足于只做一个“土包子”,通过收购多家外国汽车企业股份,吉林这个“农村青年”娶上了“洋媳妇”,旗下生产的汽车品牌也变得“洋气”起来。 据帮主统计,2006年至2018年,吉利出手投资了多家海外企业,包括出租车生产商、跑车生产商、零部件生产商等。 早在2006年,吉利汽车就进驻了英国锰铜控股,持有其19.97%的股份,双方合作在中国建立了合资工厂,主要生产英国锰铜控股出品的TX4出租车。 2009年,李书福以4740万澳元的价格收购了澳大利亚自动变速器公司DSI,增加了吉利在生产核心零部件上的竞争力。 2010年,吉利汽车以18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沃尔沃轿车100%的股权。 2017年,吉利汽车收购了马来西亚宝腾汽车近半股权,宝腾旗下的英国跑车路特斯在这次并购案中归成吉利所有;同年,吉利还宣布与美国太力飞行汽车公司达成最终协议,将收购太力的全部业务及资产。 时间证明,吉利汽车的这几轮收购颇为明智。如根据东方金诚评级报告,2016年沃尔沃整车系列产品为吉利汽车贡献了303.33亿元的毛利润,高于吉利整车系列产品106.02亿元的毛利润。这意味着,沃尔沃品牌汽车为吉利贡献的营收已经超过了吉利品牌汽车本身实现的营收。 截至目前,李书福的汽车帝国版图已经涵盖了奔驰、沃尔沃、英国锰铜、马来西亚宝腾、英国跑车路斯特、美国太力飞行汽车以及自有的吉利7家。 钱从何来?多种融资形式并举 出手大方的收购也让外界对吉利的资金情况产生了担忧。 2010年收购沃尔沃时,李书福表示,吉利的海外资金来源广泛,包括美国、欧洲、中国香港的不同出资人,还有部分是美国福特汽车的资金支持,“国内资金部分,大部分是通过吉利自身担保、抵押等各个方面得到,还有少部分来自地方政府的投资公司”。 此次对戴勒姆高达90亿美元的收购,李书福在接受《汽车商报》采访时表示,收购资金是吉利海外公司通过海外资本市场安排,实现收购资金自我平衡。他强调,吉利此次入股资金没有使用中国境内资金。整个交易本身是在完全公开、透明的环境下完成,是一场极具价值的入股行为。 全国乘用车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公开表示,吉利一向擅长股权融资、债券等方式的运用,吉利通过并购沃尔沃带来的正向影响,七年间正在快速放大。产品实力的不断进步,再加上连续多次在国际上的成功并购案,让吉利这种实业性质的公司被不少投资者看好,资金自然蜂拥而至。 基本面上,根据吉利汽车2018年1月9日发布的《正面盈利预告》,该公司预计2017年全年净利润与2016年同期的51.1亿元人民币相比,将有大约100%的增长。帮主计算得出,吉利汽车2017年净利润约为102.2亿元人民币。截至2018年2月27日,吉利汽车总市值达到2247.7亿元人民币。 吉利汽车只是李书福财富帝国的一部分。帮主查阅吉利控股集团管理架构发现,吉利控股集团旗下包括吉利汽车集团、沃尔沃汽车集团、吉利商用车集团、吉利集团新业务、铭泰集团五大板块,其中,太力飞行汽车归属于了吉利集团新业务板块,而路特斯汽车则归属于吉利汽车集团。此外,还有不少于造车无关的企业也归属于吉利控股旗下,如布局出行领域的曹操专车。 根据搜狐财经提供的数据,截至2016年底,吉利控股的流动资产高达1013亿元,其中货币资金为477亿元。 天眼查数据显示,李书福名下的企业有30家,除吉利汽车外,他还是包括浙江华普资产管理、北京吉利国际教育等公司的法人。胡润百富榜2017年度榜单显示,54岁的李书福和他32岁的儿子李星星目前拥有1100亿元的财富。 由此看来,即使不使用海外资金,以吉利控股以及李书福个人目前的资金情况来看,其基本也有能力覆盖本次对戴姆勒90亿美元(折合人民币569亿元)的投资。 作者:罗亦丹[详情]

外媒:吉利入股戴姆勒前曾接触过菲亚特克莱斯勒
外媒:吉利入股戴姆勒前曾接触过菲亚特克莱斯勒

   新浪美股讯 北京时间27日晚彭博消息,知情人士透露,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曾就可能的收购事项与菲亚特克莱斯勒举行过非正式会谈,后来才将注意力转向了戴姆勒股份公司。 不愿公开身份的知情人士说,吉利的亿万富豪所有人李书福在探寻海外扩张选项的过程中,曾在去年年中接触这家意大利-美国汽车制造商。他们透露,由于双方对菲亚特克莱斯勒截至2018年的5年增长计划之后未来估值存在不同看法,李书福便没有提出正式出价。 吉利和菲亚特克莱斯勒的代表均拒绝发表评论。 结束和菲亚特克莱斯勒接洽后,李书福上周宣布以73亿欧元(90亿美元)参股戴姆勒股份公司。该交易使得吉利成为了这家德国公司的第一大股东,也是中国企业对国际汽车制造商进行的最大单笔投资。吉利已拥有沃尔沃汽车,去年又同意以近40亿美元的购入卡车制造商沃尔沃集团的股份。 菲亚特克莱斯勒股价过去12个月大涨了69%,令其市值达到270亿欧元。[详情]

德国总理默克尔:吉利入股戴姆勒没有明显违规
德国总理默克尔:吉利入股戴姆勒没有明显违规

  德国总理默克尔:吉利入股戴姆勒没有明显违规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周智宇 深圳报道 2月27日,德国总理安格拉•默克尔表示,德国对其贸易伙伴持开放态度,从这个层面上来看,吉利斥资90亿美元入股戴姆勒没有明显的违规行为。 默克尔指出,有关披露要求的交易透明度可能存在漏洞的问题,则是BaFin(德国联邦金融监督管理局)的事情。 德国经济部发言人Baron此前表示,吉利持有戴姆勒股份比例未达25%的审查线。 “我们的目标是在德国保持一个可持续的汽车工业——这是我们的政治、战略目标。”默克尔表示,欧盟对来自中国的投资应有统一立场。[详情]

吉利否认收购奔驰母公司资金来自地方国资
吉利否认收购奔驰母公司资金来自地方国资

  吉利否认收购奔驰母公司资金来自地方国资:没用中国境内资金 澎湃新闻记者 李皙寅 综合报道 吉利方面再度重申,收购戴姆勒的资金源自海外资本市场,没有使用中国境内的资金。 2月27日早些时候,有市场传言称,李书福及吉利集团收购戴姆勒集团股份的资金,主要来源于中国某地方国资。此外,少部分来自外方资金。 对此,吉利汽车集团负责公关传播和品牌管理的副总裁杨学良明确回应称,相关传闻捕风捉影,“本次投资是吉利集团海外公司,通过海外资本市场安排实现交易资金的自我平衡,没有使用中国境内的资金。” 2月24日,吉利集团有限公司宣布,已通过旗下子公司收购戴姆勒股份公司9.69%具有表决权的股份,此次收购完成后,吉利集团将成为戴姆勒最大的股东,并承诺长期持有其股权。 根据戴姆勒的公开函件显示,李书福、吉利控股集团与Tenaclou3 Investment Holdings Limited作为一致行动人并列,最终由一家名为Tenaclou3 Prospect Investment Limited的投资公司持有股权。 2月26日,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报道称,李书福在回应媒体收购戴姆勒股份的资金来源时,曾明确称:“这个钱并没有那么多(外界盛传的90亿美元)。”李书福补充称,股票和现金一样,流通量很大(流通性很好)。因此,即便看上去是一宗比较大额的交易,实质上就是资金间——股权和现金的转换,所以公司在海外实现交易资金的自我平衡是比较方便的。 “股票价值是90亿美元,但我们需要动用的资金是很小的一部分。”2月24日,据央视财经报道,吉利控股集团的常务副总裁李东辉称,此次收购将通过吉利海外子公司在境外通过债权、股权和金融产品的安排等一系列的方式来进行资金安排,需要动用的资金是非常有限的。资金的来源是境外,所以不需要动用中国境内的资金。 另有媒体报道称,在收购戴姆勒之前,吉利方面得到了海外财团的支持,对方是兴业银行和摩根士丹利,其中后者提供了2/3的资金。吉利方面对此未予置评。 不过,针对收购戴姆勒股份的具体细节,吉利方面并未对此作出明确回应。而是称,所有的工作都是依法依规公开透明开展的。 2月26日,李书福表示,吉利这次入股戴姆勒是为了整个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为了吉利汽车工业的发展,服务于国家战略,“当然,任何的单边想法都是不会成功的,我们的投资必须要有利于戴姆勒的发展,只有双赢的合作,双赢的项目,才有可能有未来,有生命力。因此我们要重点讨论这个问题。具体而言,我们会共同讨论数字技术、线上服务、新能源科技以及共享出行等方面的合作。”[详情]

吉利否认收购奔驰母公司资金来自国资:没用境内资金
吉利否认收购奔驰母公司资金来自国资:没用境内资金

  吉利否认收购奔驰母公司资金来自地方国资:没用中国境内资金 澎湃新闻记者 李皙寅 综合报道 来源:澎湃新闻 吉利方面再度重申,收购戴姆勒的资金源自海外资本市场,没有使用中国境内的资金。 2月27日早些时候,有市场传言称,李书福及吉利集团收购戴姆勒集团股份的资金,主要来源于中国某地方国资。此外,少部分来自外方资金。 对此,吉利汽车集团负责公关传播和品牌管理的副总裁杨学良明确回应称,相关传闻捕风捉影,“本次投资是吉利集团海外公司,通过海外资本市场安排实现交易资金的自我平衡,没有使用中国境内的资金。” 2月24日,吉利集团有限公司宣布,已通过旗下子公司收购戴姆勒股份公司9.69%具有表决权的股份,此次收购完成后,吉利集团将成为戴姆勒最大的股东,并承诺长期持有其股权。 根据戴姆勒的公开函件显示,李书福、吉利控股集团与Tenaclou3 Investment Holdings Limited作为一致行动人并列,最终由一家名为Tenaclou3 Prospect Investment Limited的投资公司持有股权。 2月26日,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报道称,李书福在回应媒体收购戴姆勒股份的资金来源时,曾明确称:“这个钱并没有那么多(外界盛传的90亿美元)。”李书福补充称,股票和现金一样,流通量很大(流通性很好)。因此,即便看上去是一宗比较大额的交易,实质上就是资金间——股权和现金的转换,所以公司在海外实现交易资金的自我平衡是比较方便的。 “股票价值是90亿美元,但我们需要动用的资金是很小的一部分。”2月24日,据央视财经报道,吉利控股集团的常务副总裁李东辉称,此次收购将通过吉利海外子公司在境外通过债权、股权和金融产品的安排等一系列的方式来进行资金安排,需要动用的资金是非常有限的。资金的来源是境外,所以不需要动用中国境内的资金。 另有媒体报道称,在收购戴姆勒之前,吉利方面得到了海外财团的支持,对方是兴业银行和摩根士丹利,其中后者提供了2/3的资金。吉利方面对此未予置评。 不过,针对收购戴姆勒股份的具体细节,吉利方面并未对此作出明确回应。而是称,所有的工作都是依法依规公开透明开展的。 2月26日,李书福表示,吉利这次入股戴姆勒是为了整个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为了吉利汽车工业的发展,服务于国家战略,“当然,任何的单边想法都是不会成功的,我们的投资必须要有利于戴姆勒的发展,只有双赢的合作,双赢的项目,才有可能有未来,有生命力。因此我们要重点讨论这个问题。具体而言,我们会共同讨论数字技术、线上服务、新能源科技以及共享出行等方面的合作。”[详情]

吉利重金入股戴姆勒 中国汽车行业会受到什么影响?
吉利重金入股戴姆勒 中国汽车行业会受到什么影响?

  新浪美股讯 北京时间27日彭博社称,亿万富翁李书福成为戴姆勒股份公司第一大股东这件事势将改变中国汽车行业的现状--本土品牌借助与西方生产商合作的方式获取技术和名气。 李书福 李书福收购这家拥有梅赛德斯-奔驰品牌的公司近10%的股份,提振了他的汽车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的前景,同时给其中国竞争对手--巴菲特投资的电动汽车制造商比亚迪--制造了问题。彭博行业研究称,随着李书福努力拉近吉利与戴姆勒的关系,比亚迪与戴姆勒合资公司的未来可能就不好说了。   中国制造商目前纷纷与欧洲同行合作,以抢占快速增长的电动汽车市场。据彭博新能源财经(BNEF)分析,到2021年电动乘用车销量将占到中国新车销量的4%,突破100万辆,而加上电动公交车等商用车的话,这个比例会进一步提高。 BNEF预测,到2040年,中国将有多达1.76亿辆电动汽车--占中国上路汽车总量的46%。计划在2022年底前推出10款电池驱动车型的戴姆勒预计,到2025年,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和电动汽车的销量至多将达到总销量的25%。 这宗投资对中国汽车行业主要参与者的影响有: 吉利掰下一个全球品牌的一角 在市场需求转向电动汽车和自动驾驶汽车之际,吉利得以与一个庞大的全球品牌牵手。李书福希望吉利与戴姆勒在电动汽车、线上服务、共享出行和数字技术领域展开合作。中金公司分析师奉玮在致客户报告中说,这份投资协议创造了在中国生产一款新能源汽车等可能性。奉玮说,吉利还拥有总部位于瑞典的沃尔沃汽车,这家梅赛德斯-奔驰的竞争对手与戴姆勒可能产生协同效应;然而,鉴于戴姆勒在中国已有广泛的业务,要想其管理层将吉利视为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双方找到一项共同战略可能尚需时日。 吉利生产的帝豪电动汽车 戴姆勒抛弃比亚迪? 彭博行业研究的分析师文旭辉称,吉利与戴姆勒的关系拉近,可能导致该德国公司与电动汽车生产商比亚迪分手。他说,戴姆勒和比亚迪从2010年开始合作,但双方的合资公司并没有取得重大成绩。Sanford C. Bernstein的分析师Max Warburton和Cyprian Yonge也同意这一点,他们在一份报告中称,吉利让戴姆勒与比亚迪拆伙,比让戴姆勒与其另一本土合作伙伴--北京汽车--拆伙要更容易。比亚迪表示,其与戴姆勒的关系很融洽,双方对合资品牌腾势有长期的发展计划。比亚迪去年9月份曾表示,计划扩大与戴姆勒的合作。戴姆勒不予置评。 腾势概念电动车 与北汽长达数十年的合资企业处在正轨中 北京汽车则迅速向投资者保证,其与戴姆勒30年来的合作关系仍然处在正轨中。就在李书福入股消息传出后两天,北京汽车与戴姆勒宣布计划共同投资19亿美元,在中国新建一个奔驰汽车生产基地。前述Bernstein的分析师表示,在北汽有政府直接支持的情况下,吉利的行动不太可能破坏长期以来的北汽-戴姆勒协议。戴姆勒和北汽的合资企业有逾11,000名员工,生产C级、E级、GLA和GLC车型。去年,戴姆勒和北汽宣布在电动汽车领域联合投资50亿元人民币(7.93亿美元)。该合资企业的电动跨界车EQ定于在未来几年内推出。 2017年7月,北汽董事长徐和谊与戴姆勒董事会成员Hubertus Torska在签署合作协议后合影 长城与宝马达成协议 随着另一中国竞争对手深化与欧洲专业车企的关系,吉利的竞争对手、中国龙头SUV生产商长城汽车势将看到竞争加剧。长城汽车也在上周晚些时候与宝马达成协议,拟开始在中国生产Mini城市汽车。  [详情]

新华社:吉利新投资“打动”世界
新华社:吉利新投资“打动”世界

  新华社北京2月27日电 题:吉利新投资“打动”世界 新华社记者康逸 日前,吉利集团通过旗下海外企业主体收购德国车企戴姆勒股份公司9.69%具有表决权的股份。此次吉利入股戴姆勒,获得海外舆论和市场积极反应。 回想2010年吉利收购沃尔沃公司时,曾有欧洲媒体高喊“狼来了”,把吉利视为趁欧债危机扫货的“机会主义者”。如今,美国《华尔街日报》已把吉利对沃尔沃的收购视为成功的先例,看好吉利参股戴姆勒的合作前景。 此番转变背后,是中企“用事实说话”、“用成绩说话”的结果。中企近年来在海外投资的多个实例、逐渐积攒起的好口碑,正在将疑虑转化为信任。 从沃尔沃近年来的发展来看,吉利对其投资无疑是一个双赢的结果。去年沃尔沃公司全球销量大幅增长,营业利润增长27.7%,达到创纪录的141亿瑞典克朗(约合17.6亿美元),让沃尔沃跃升为一个更加蓬勃发展的品牌。对吉利而言,收购沃尔沃也助力其在技术和管理层面再上新台阶,加快了国际化步伐,也为此次入股戴姆勒奠定了基础。 中国企业的投资目光越来越长远,这也是外国企业在与中方进行资本合作时所看重的。沃尔沃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霍坎·萨穆埃尔松说,自2010年以来,公司业务已有较大转变,公司正在为全球性的可持续发展做准备,并围绕电动汽车、自动驾驶等制订了明确战略。 此次收购完成后,吉利将成为奔驰母公司戴姆勒最大的股东,并承诺长期持有其股权。德国媒体认为,吉利入股关心的显然不只是投资机会,还有现有汽车公司的发展战略,“李书福的兴趣应该是长期的”。 近年来,随着中国资本不断走向全球,遵循产业价值链进行全球配置、同时注重与外方互利共赢,那些抹黑中国海外投资动机的谎言也一个个被事实击破。吉利收购沃尔沃之后,沃尔沃根特汽车工厂重获生机,销量提升,并带动当地间接就业岗位上万个,成为中欧经贸合作、互利共赢的典范。在贸易保护主义思潮抬头背景下,中国通过扩大对外投资,积极推动国际经济合作,给外国企业和当地民众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 相信随着中国与世界联系日益紧密,会有越来越多的海外人士认识到,中国投资着眼长远,倡导共商共建,谋求互利共赢。中国企业和投资将为世界经济不断注入新的动力。[详情]

吉利否认收购资金来自地方国资:某些媒体捕风捉影
吉利否认收购资金来自地方国资:某些媒体捕风捉影

  新浪港股讯 2月27日消息,吉利汽车集团副总裁杨学良今天下午称,媒体关于吉利收购戴姆勒资金来源于国内地方国资的报道是捕风捉影的,某些媒体是不专业的。杨学良再次强调,本次投资是吉利集团海外公司通过海外资本市场安排实现交易资金的自我平衡,没有使用中国境内资金。 今日早间,媒体报道称,吉利此次收购戴姆勒股权资金主要来源于中国某地方国资。除此之外,有少部分外方资金。此次交易的资金成本并未如外界传说中的92亿美元,而是低于这一价格。模式或复制8年前吉利集团收购沃尔沃的方式。 李书福此前在对媒体的回复中表示,收购资金是吉利海外投资公司通过海外资本市场安排,实现收购资金自我平衡。他强调,吉利此次入股资金没有使用中国境内资金,整个交易本身是在完全公开、透明的环境下完成,是一场极具价值的入股行为。[详情]

吉利副总裁杨学良否认收购戴姆勒资金主要来源于国内
吉利副总裁杨学良否认收购戴姆勒资金主要来源于国内

  新浪财经讯 2月27日消息,针对媒体报道的“吉利投资戴姆勒资金主要来源于中国某地方国资”,吉利汽车集团副总裁杨学良表示,该报道不实,纯属捕风捉影。 有媒体今日报道称,吉利此次收购戴姆勒股权资金主要来源于中国某地方国资。除此之外,有少部分外方资金。 杨学良并重申,本次投资是吉利集团海外公司通过海外资本市场安排实现交易资金的自我平衡,没有使用中国境内资金,“某些媒体捕风捉影”。[详情]

李书福:从汽车疯子到教父 草莽出身的农民轰动全球
李书福:从汽车疯子到教父 草莽出身的农民轰动全球

  李书福:从汽车“疯子”到“教父” 这个草莽出身的农民,在精英云集的汽车行业,不断地颠覆着人们的认知,做成了一件件轰动全球的大事。接下来我们无法预测李书福还会有哪些动作,这就像2年前没有买吉利股票一样短视。 高迪GD   走进杭州江陵路1760号大院内的吉利学堂,抬头便可见一首李书福的诗,最后四句是这样写的“我们天天向苍穹倾诉,夜夜同月亮相约;年复一年,日复一日,辛勤的汗水把坚冰化开,成功终于来到我们的眼前。”简单的诗句道出了吉利一路走来的艰辛,也告诫着每一个踏入学堂的新人今天的成功来之不易。 近年来,吉利捷报频频,已经成功的李书福也慢慢淡出了公众视野,除了在极个别国家级媒体和几个传媒界老朋友的报道中,几乎再难寻他的身影。 上周末“李书福斥资90亿美元从二级市场买入9.69%戴姆勒股份,成为戴姆勒第一大股东”的消息爆出后,李书福的名字再一次被推到风头浪尖上,就连宝马集团联手长城国产电动MINI的这样的大新闻也只“活了”一天。接连两天,两个的世界上最知名的豪华汽车品牌纷纷与中国品牌同呼吸共命运,中国汽车自主品牌再次站上了世界高光舞台。 尽管吉利集团第一时间发布公告证实投资戴姆勒是公司行为而非李书福个人行为,其实个人投资也好公司行为也罢,吉利成为戴姆勒第一大股东已是不争的事实,背后折射出的是中国市场在国际商业环境中的重要地位,而吉利则是崛起全过程中的一个缩影,李书福也当之无愧从汽车“疯子”到“狂人”,如今成为“教父”。 今天的吉利控股,已经是一个涉足生产制造、出行服务、金融、教育、体育、服装等各行各业的商业巨轮。李书福的一生绝对是逆袭成人生赢家的范例,21岁当上照相馆小老板,成了万元户,这在当时是很了不得的事情;十多年前,为了拿汽车批文,他放言“请给我们一次失败的机会”。如今,吉利汽车市值2144亿港元,两年的时间,李书福让吉利市值翻了了10倍。就是这个草莽出身的农民,在精英云集的汽车行业,不断地颠覆着人们的认知,做成了一件件轰动全球的大事。 将时针拨回到32年前的1986年,彼时台州北极花冰箱厂刚成立,李书福通过电冰箱顺利起步,完成了原始积累,迅速将业务范围扩大到建筑材料行业,进而南下涉足房地产,而这一步也让初尝成功的李书福在海南栽了跟头。回到浙江后,李书福继续潜心制造业,瞄准了兴起的摩托车市场,到了1999年,吉利摩托车产销43万辆,实现15亿产值,吉利因此坐上了国产踏板摩托车的头把交椅。 不过,摩托车业务绝不是李书福野心的终点,他早早的就盯上了汽车这款巨大的市场。90 年代初,汽车行业根本不向民营企业开放。李书福找到时任台州市黄岩区经委的领导,刚把造车的想法说出口,就得到了一句“不可能”的答复。结果找到省机械厅,答案依旧是“不可能”,还多了一句“你去北京也没用,国家不同意,工厂不能建,就是把车生产出来也上不了牌无法销售。” 被逼无奈的李书福只能曲线救国,收购了四川一家快要倒闭的国营汽车厂,厂长是德阳监狱的狱长。1996年,奔驰刚刚推出了第七代E-Class(W210),李书福就买了几辆,开始了山寨之路。1997年,他又到一汽,把红旗的底盘、前后桥、冲压件、发动机、变速箱、仪表台都买来。车身就照着奔驰做,玻璃钢的,扣在红旗底盘上,自制了一款“奔驰280。” 1998年,第一辆吉利牌汽车--豪情下线,除了效仿奔驰的中网外,整体造型参照天津夏利打造,发动机则来自丰田。1999年,国家计委主任曾培炎视察吉利集团,李书福眼里含泪说道“请国家允许民营企业家做轿车梦。如果失败,就请给我一次失败的机会吧。”两年后的2001年,国家经贸委颁布的《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里没有吉利的名字,戏剧性的是在随后增发的一批汽车许可公告里,吉利“豪情”在目,吉利也成为了中国首家获得轿车生产资格的民营企业。 接下来的十年里,死地而后生的吉利在李书福的领导下完成了一系列的布点。2006年,吉利集团与英国百年汽车企业锰铜控股公司合资成立了上海英伦帝华合资公司,在上海生产知名的伦敦黑色面包出租车;2008年,李书福收购全球排名第二的澳大利亚DSI自动变速器公司,自此吉利已经具备完善的产业链体系。 对于吉利汽车来说,2010年3月28日是一个最重要的转折点,正式与福特签订收购沃尔沃轿车100%股份的合同,并购后用5年时间,沃尔沃扭亏为盈,实现连续盈利,2015年盈利66亿瑞典克朗,折合人民币51.5亿。而此间的吉利在李书福的承诺下依旧与沃尔沃保持着远亲的兄弟关系,却在暗中拿着沃尔沃的秘籍苦修造车之术,随着吉利3.0时代的产品研发的成功,吉利打通了自主品牌的上升通道,直至今日,吉利博越在市场中依旧一车难求。 2016年10月,一个叫“LYNK & CO”的全新品牌将一大批来自全球各地的媒体汇集于哥德堡科学公园和充满大工业风格的station-berlin。这个全新汽车品牌正是由拥有90年汽车制造历史的沃尔沃汽车与中国母公司吉利汽车联手为世人呈现的一个新物种。柏林发布会现场,主舞台右边的第一个卡座里,李书福带着儿子李星星正在鉴证这场盛宴的开启,眼神如矩,直视前方。一年之后,这个品牌的首款产品领克01以15.88-22.08万元的售价打入市场,紧凑型豪华SUV被它打了个遍。 2017年6月23日,吉利控股集团正式收购DRB旗下的宝腾汽车49.9%的股份和英国跑车制造商路特斯51%的股份。11月13日,经美国外资投资委员会(CFIUS)在内的相关监管机构批准,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正式收购飞行汽车公司Terrafugia的全部业务及资产。李书福成了中国飞行汽车第一人,站在硅谷顶端技术的肩膀上。在AI等新技术的帮助下,在可预见的未来,飞行汽车就将成为现实。 去年的胡润财富榜上,李书福父子以1100亿元的财富位居榜单第十。做成上述的任意一件事,对于常人来说都无异于莫大的成功。但显然李书福不是一般人,接下来便是轰动行业的入股戴姆勒,成为其第一大股东。面对于企业,李书福更像是个精神领袖,从无处不在的身影中慢慢剥离出来,达到一种“无我”的境界,只是很多传统在潜移默化中被保留了下来,除了吉利学堂进门那首熟捻于心的诗,还有吉利大厦电梯6层以下不停,因为董事长喜欢爬楼梯。 接下来我们无法预测李书福还会有哪些动作,这就像2年前没有买吉利股票一样短视。[详情]

传吉利投资戴姆勒资金主要来源于中国某地方国资
传吉利投资戴姆勒资金主要来源于中国某地方国资

  媒体报道称,吉利此次收购戴姆勒股权资金主要来源于中国某地方国资。除此之外,有少部分外方资金。此次交易的资金成本并未如外界传说中的92亿美元,而是低于这一价格。模式或复制8年前吉利集团收购沃尔沃的方式。 当年,吉利集团聘请了投行洛希尔国际投资银行作为买方顾问,黑龙江省大庆市政府作为国资参与其中。沄柏资本作为财务支持方,帮助吉利集团完成了本次收购。沄柏资本官方网站显示,该公司由前摩根士丹利中国证券业务首席执行官鲍毅携手国际产投领袖,于2016年创立。 李书福此前在对媒体的回复中表示,收购资金是吉利海外投资公司通过海外资本市场安排,实现收购资金自我平衡。他强调,吉利此次入股资金没有使用中国境内资金,整个交易本身是在完全公开、透明的环境下完成,是一场极具价值的入股行为。 另外据媒体报道称,此次收购戴姆勒,吉利得到了海外财团的支持,而该财团主要由兴业银行和摩根士丹利组成,其中超过三分之二的资金来源于摩根士丹利。[详情]

吉利闪购戴姆勒背后:三分之二资金来源于摩根士丹利?
吉利闪购戴姆勒背后:三分之二资金来源于摩根士丹利?

  吉利“闪购”戴姆勒9.69%股份背后: 三分之二资金来源于摩根士丹利? 本报记者 俞凌琳 上海报道 这是一个不同寻常的春节。2018年2月15日下午19点,吉利汽车CF0李轶梵并没有按照习惯去美国过春节,他在微信朋友圈写道:27年来第一次留在国内和爸爸一起年夜饭。 几天以后,面临他的是通宵“作战”。这是一场经不起任何闪失的战役,容不得有半点差错,更不能走漏任何消息,吉利用很快的速度,通过二级市场购买,成功购买戴姆勒9.69%股份,跃升其最大的股东。 这一消息在当事一方戴姆勒集团对外确认吉利通过股权收购,成为其最大股东之后,2月24日下午3点左右,吉利在官网微信公开发布标题为《吉利集团入股戴姆勒,成为其第一大股东》的信息,文中表示公司已通过旗下海外企业主体收购戴姆勒股份公司(以下简称“戴姆勒”)9.69%具有表决权的股份。 无论如何,吉利收购戴姆勒并成为其最大的股东已成事实,只是各种细节,在上市公司的监管以及审批层面,目前尚未公开。 虽然在吉利成功购得戴姆勒股份后,官方有些回应,但大都是含糊其辞,而21世纪经济报道几经周折了解到,实际上,吉利与戴姆勒的“姻缘”从一年半前就开始。 第一次接触始于2016年 吉利收购戴姆勒股权并非心血来潮。24日,接近吉利汽车的高层人士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时表示,实际上,双方从2016年第三季度就开始有过接触,双方曾在北京有过会晤,但是,当时的接触非常保密,并没有明确的证据表明接触的内容涉及到收购还是仅是普通的业务接洽。不过,从业务层面看,在吉利收购戴姆勒股份之前,双方在业务上并没有什么交集。 吉利与戴姆勒公开的关于股权收购谈判始于2017年10月,吉利与戴姆勒接洽,希望后者发行新股,以便吉利成为股东,但遭到戴姆勒拒绝。 “从吉利的角度,大量购进戴姆勒股票,如果可以定向增发,相对于从价格上更有优势,且也可以在不动声色的情况下,双方达成一致即可,不过,从戴姆勒的角度,如果定向增发,实际上是稀释了股票,国外公司更加注重股东权益的保护,这也是戴姆勒拒绝的原因。”上述接近吉利高层的业内人士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时表示。 虽然增发的计划被戴姆勒否决,但李书福契而不舍,通过二级市场收购终究成为戴姆勒最大的股东。 吉利集中从二级市场购买,的确需要一定的操作技术,在此过程中,既要避免持股比例超过限额要公告,还要避免因为大量购买引起股价异动,而这些因为都会影响到吉利的收购计划。 背后财团是兴业银行和摩根士丹利 此次吉利通过二级市场购买的戴姆勒股票总额占到了9.69%之多,涉及的金额高达90亿美元。 对于这笔巨资,之前有国外媒体报道是由李书福个人购买,并通过一家名为Tenaclou3 Prospect Investment Ltd.的公司持有。 不过,李书福随后回应,此次收购并非是他个人行为。 而吉利汽车在其官微中也表示:吉利集团海外公司通过海外资本市场安排实现交易资金的自我平衡,没有使用中国境内资金。 记者从上述人士方面了解到,此次收购戴姆勒,吉利得到了海外财团的支持,而该财团主要由兴业银行和摩根士丹利组成,其中超过三分之二的资金来源于摩根士丹利。不过,吉利方面并未对此作出回应。 “得到财团的支持很正常,仅从财务投资的角度,吉利收购戴姆勒就具备很好的投资价值。”业内人士分析。 根据2月3日戴姆勒集团在斯图加特总部发布的2017年业绩,财务方面,戴姆勒集团2017年息税前利润146.82亿欧元(2016年129.02亿欧元),明显高于上年水平;净利润再创新高,达到108.6亿欧元(2016年88亿欧元);每股盈余增至9.84欧元(2016年7.97欧元)。 戴姆勒计划今年每股分红3.65欧元,这比2017年的3.25欧元有很大增长,而分红总额也创下记录,达到39亿欧元(2016年35亿欧元)。 李书福90亿美元收购9.69%之多的股份,市盈率只有五六倍,以2017年分红计,股息率就超过5%。 戴姆勒商用车是吉利的短板 当然,对于一向具有雄心壮志的李书福而言,投资的目的显然不仅仅是为了回报率,而更加看重吉利长期的产业战略。 对于收购意图,在吉利官方资料中并未提及外界盛传的试图与戴姆勒在电动车领域合作,而只是称李书福表示:“21世纪的全球汽车行业面临巨大创新机遇,也面临来自于非汽车行业公司的挑战,各个汽车企业单打独斗很难赢得这场战争。为了主动抓住机遇,我们必须刷新思维方式,与朋友和伙伴联合,通过协同与分享来占领技术制高点。对戴姆勒的投资正是出于这种战略思考。” 不过,不可忽略的是,在戴姆勒的5大业务中,有很多是吉利集团的短板。 去年戴姆勒有个业务拆分计划,准备将戴姆勒拆分为:梅赛德斯-奔驰汽车(Mercedes-Benz Cars),主要销售梅赛德斯-奔驰品牌豪华乘用车和Smart品牌汽车;戴姆勒卡车(Daimler Trucks),主要销售戴姆勒/奔驰品牌卡车;梅赛德斯-奔驰面包车(Mercedes-Benz Vans),主要销售凌特等奔驰品牌厢式车/面包车;戴姆勒客车(Daimler Buses),主要销售戴姆勒/奔驰品牌巴士;戴姆勒金融服务(Daimler Financial Services)五块业务。 从这五大块业务上看,除了轿车和豪车领域,戴姆勒的卡车、面包车、客车业务,都是吉利的短板。 作为一家雄心壮志打造国际性公司的企业,“补缺”是迅速成长的有效手段,而戴姆勒除了轿车和豪华车业务以外,都是吉利目前薄弱的。 只不过,未来如何做,还有待于进一步观察。现在首先要解决的是,在成功成为戴姆勒第一大股东后,李书福能否如愿走进戴姆勒董事会。 目前,戴姆勒并未透露李书福是否将在该公司监事会中获得一个席位,但称其盼望着就此投资与其进行商议。而吉利方面也没有明确的说法,而大股东是否能获得董事会席位,具体还取决于戴姆勒的章程。[详情]

吉利收购戴姆勒始末:李书福很大可能进戴姆勒监事会
吉利收购戴姆勒始末:李书福很大可能进戴姆勒监事会

   吉利收购戴姆勒始末 本报记者 何芳 实习生 张星 北京报道 导读 2月26日,吉利汽车发布最新公告称,公司并非吉利控股收购戴姆勒的订约方,且就该收购而言并无与吉利控股合作。同时称,公司不排除将来寻求与吉利控股及戴姆勒潜在合作机会的可能性 中国农历新年刚过,中德汽车行业两则重大新闻打破了平静,两个此前甚嚣尘上的传言,最终落地。 2月23日,先是中国长城汽车、宝马中国公司先后发声,宣布计划成立合资公司,首先国产宝马MINI纯电动车。 一天以后,2月24日,德国戴姆勒集团和中国吉利集团先后承认,吉利集团在二级市场购买戴姆勒9.69%的股份,成为第一股东。 然而整个春节都在忙碌的吉利掌门人李书福并没有停下脚步。德国《明镜周刊》最新消息,李书福2月26日以戴姆勒新晋大股东的身份,赶赴戴姆勒位于斯特加特的总部,拜访戴姆勒高层,并于27日,与德国总理的经济顾问进行会面。德国政府对此事的重视程度,可见一斑。 针对吉利购买戴姆勒股份,2月24日,一位吉利汽车前高管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时表示,高端化、全球化、全面提升创新能力与国际化经营能力。 上述高管特别强调,“吉利之所以选择戴姆勒,主要是后者技术创新能力最强、产品系列最全、潜力最大、股东比较多而且股权分散。至于戴姆勒资源如何被吉利所用?短期来看还用不了,主要是战略布局。长期来看,技术创新合作、合资都有可能。” “其实,参考宝马和长城的合资,不排除戴姆勒和吉利在中国建立一个新的合资公司。”2月26日,戴姆勒大中华区前高管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时表示,进入到另一个级别的平台之后,双方合作的可能性非常多。 面对合作的种种猜测。2月26日,吉利汽车发布最新公告称,公司并非吉利控股收购戴姆勒的订约方,且就该收购而言并无与吉利控股合作。同时称,公司不排除将来寻求与吉利控股及戴姆勒潜在合作机会的可能性。 不可否认,吉利以很快的速度收购戴姆勒集团在二级市场的股份,的确是高速运作的成功案例。在中外媒体对于吉利与戴姆勒合作细节连篇累牍的关注之外,吉利与戴姆勒的未来更为值得关注。 这一案例是否涉及反垄断调查、能否顺利过关?吉利入股之后,二者将会产生怎样的“化学反应”?吉利与戴姆勒是否存在合资可能?会对双方的合作伙伴以及整个汽车市场带来怎样的影响?一系列问题待解。 路透社2月25日消息称,就此次股权并购,德国政府方面表示无论从竞争规则还是外商投资规则来说,都没有对吉利股权收购采取措施的必要,其发言人表示,“由于投资的性质只是小额股份,没有必要采取措施。”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吉利不需要获得国内相关审批。2月26日,反垄断专家、北京大成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邓志松律师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时表示,“反垄断审批是常规动作。理论上,这个交易如果涉及在中国和欧盟反垄断申报,则需要履行法律程序后才能实施。”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并购都要进行反垄断申报,按照相关法律规定,当交易构成一项经营者集中,且集中双方上一年度在全球的营业额超过100亿人民币或者在中国的营业额相加超过20亿人民币,同时各自的营业额超过4亿人民币,都要进行申报。 “因为涉及到中国和欧洲两个重要企业,欧洲是否做反垄断申报要以当地政府的意见为准,中国方面则要以中国商务部的意见为准。”邓志松进一步表示。 但无论如何,在成为世界级汽车制造商的路上,李书福和吉利又迈出了重要一步。 戴姆勒、吉利的联盟效应 研究戴姆勒与吉利的未来,首先要清楚吉利投资戴姆勒的真实需求是什么? 从戴姆勒的角度看,实际上,由于股权分散,戴姆勒集团一直试图寻找长期战略投资人、有很强烈的稳定股权结构的需求。“与宝马集团的匡特家族超过40%的股权相比,股权结构稳定可以抵御资本市场的波动,符合戴姆勒长期发展的利益。”上述戴姆勒前高管表示。 针对吉利投资戴姆勒,伯恩斯坦研究公司的分析家Max Warburton表示:“尚不清楚吉利需求何在和如何实现,但我们认为这是中国汽车更多参与欧洲汽车产业大举动的一部分。在给欧洲汽车业带来十年高增长和利润后,中国想要回报,想要更直接地获得技术、品牌和利润。” 对于收购戴姆勒的目的,李书福的回答是:“我们必须刷新思维方式,与朋友和伙伴联合,通过协同与分享来占领技术制高点。对戴姆勒的投资正是出于这种战略思考。很高兴能在戴姆勒未来发展道路上伴随其成长,助力其成为电动出行和线上技术服务领域的佼佼者。” 据路透社和德国《图片报》的报道,吉利的这一举动是想得到戴姆勒的电动车电池技术,并与戴姆勒在武汉建立电动车合资企业或是形成战略同盟,以对抗苹果、谷歌和亚马逊,合作将在自动驾驶和网联汽车上展开。 从吉利的角度来看,吉利想变成世界级的企业还有距离,但从产量来讲,吉利目前年产量只有一百多万台,还远达不到世界前十名。要从本土企业变成世界级企业,无论从量上还是技术上,都需要有所突破,戴姆勒或许能在这方面为它提供助力。 国际上流行的入股是以联盟的模式,如雷诺与日产互相持股,形成联盟,交叉持股。若按照这种模式,入股戴姆勒是第一步,未来戴姆勒或许会入股吉利,交叉持股,形成联盟,拿出一两款平台来开发产品。 不排除合资生产电动车 在吉利收购戴姆勒9.69%股份消息爆出的第二天,2月25日,北汽集团发布公告称,公司与戴姆勒股份计划共同投资超过人民币119亿元(约合15亿欧元),打造双方合资企业北京奔驰汽车有限公司新的豪华车生产基地。扩大梅赛德斯-奔驰乘用车的本土生产规模,以满足未来中国市场的需求。 这或许是戴姆勒安抚合作伙伴的一剂定心丸。但吉利入股戴姆勒后,合作将在哪些方面值得关注。 “戴姆勒在国内有四条合作战线,一是北汽奔驰,二是比亚迪,三是福汽奔驰,四是北汽新能源。从这四条线讲,无论是应对双积分政策还是产能的挑战,戴姆勒都不缺资源。戴姆勒并没有现实需求去找另一个合作伙伴。”26日,一位资深汽车行业分析师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时表示。 不可否认,在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上,比亚迪、北汽、吉利分别排前三位,比亚迪和北汽也不希望奔驰技术、品牌、设计流入外部,形成市场竞争。如戴姆勒和吉利建立合资企业,现有两家合作伙伴是不会同意的。 “戴姆勒EQ电动车刚刚起步,现有的合作伙伴足以支撑这两年的成长,和吉利的合作应该是出于长远考虑。”上述分析师表示。 但在电动车领域的合作上,吉利的诉求很大。该分析师认为,吉利虽然电动车量不少,但除正在发力的帝豪以外,很多都是知豆、康迪等“小车”的贡献。 帝豪也只是中端、A级车产品。在新能源汽车成为未来趋势情况下,吉利可能需要在电动车技术方面比沃尔沃积累更足的合作伙伴来实现品牌提升,而通过与戴姆勒的合作,吉利可以迅速切入电动车领域。 但依然不可否认,戴姆勒与吉利的合作的确具有想象空间。“吉利目前向上的势头,以及作为民营企业,更加灵活的机制,不失为好的合作伙伴。”上述戴姆勒前高管表示,当然中国政府在新能源合资方面政策的开放,也是重要的合资前提。 李书福能否进入监事会? 确切地说,吉利与戴姆勒的合作如何展开,李书福进入戴姆勒监事会是第一步。但这并不容易,因为德国舆论已经存在反对声音。据了解,德国的上市公司采取监事会+管理委员会的二元管理结构,监事会不参与公司具体日常管理。监事会和董事会成员不能交叉任职。监事会一般由分别代表股东及雇员的监事组成,股东大会只选举监事会中的股东代表。 理论上看,作为大股东的李书福,有很大可能进入戴姆勒监事会。德国采用大监事会、小董事会(即管理委员会)的模式,监事会有任免董事会成员并决定董事报酬的权力,虽然不参与具体管理,但也对董事会拥有一定的领导权,董事会实为公司的经营执行机关。 “下一步如何合作关键取决于吉利是否能在董事会或监事会里取得席位,如果按照李书福所言,要助力戴姆勒成为电动出行和线上技术服务领域的佼佼者,一定要取得席位,才能帮它在具体运营层面取得突破,只是通过股东大会的形式,则无法对戴姆勒日常业务产生太大影响。”上述分析师认为。 但是,不到10%的股份,可能让吉利处于具有决策权的边缘,通常来说会跟机构来谈,形成一个支持它的松散联盟,然后召开临时股东大会,在取得董事会席位后,关键在于能不能跟机构投资者联合起来,就像德国政府一样“联合组阁”,这样下一步运营层面会容易得多。 [详情]

不排除与戴姆勒合作可能:李书福进入监事会是第一步
不排除与戴姆勒合作可能:李书福进入监事会是第一步

  中国农历新年刚过,中德汽车行业两则重大新闻打破了平静,两个此前甚嚣尘上的传言,最终落地。 2月23日,先是中国长城汽车、宝马中国公司先后发声,宣布计划成立合资公司,首先国产宝马MINI纯电动车。 一天以后,2月24日,德国戴姆勒集团和中国吉利集团先后承认,吉利集团在二级市场购买戴姆勒9.69%的股份,成为第一股东。 然而整个春节都在忙碌的吉利掌门人李书福并没有停下脚步。德国《明镜周刊》最新消息,李书福2月26日以戴姆勒新晋大股东的身份,赶赴戴姆勒位于斯特加特的总部,拜访戴姆勒高层,并于27日,与德国总理的经济顾问进行会面。德国政府对此事的重视程度,可见一斑。 针对吉利购买戴姆勒股份,2月24日,一位吉利汽车前高管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时表示,高端化、全球化、全面提升创新能力与国际化经营能力。 上述高管特别强调,“吉利之所以选择戴姆勒,主要是后者技术创新能力最强、产品系列最全、潜力最大、股东比较多而且股权分散。至于戴姆勒资源如何被吉利所用?短期来看还用不了,主要是战略布局。长期来看,技术创新合作、合资都有可能。” “其实,参考宝马和长城的合资,不排除戴姆勒和吉利在中国建立一个新的合资公司。”2月26日,戴姆勒大中华区前高管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时表示,进入到另一个级别的平台之后,双方合作的可能性非常多。 面对合作的种种猜测。2月26日,吉利汽车发布最新公告称,公司并非吉利控股收购戴姆勒的订约方,且就该收购而言并无与吉利控股合作。同时称,公司不排除将来寻求与吉利控股及戴姆勒潜在合作机会的可能性。 不可否认,吉利以很快的速度收购戴姆勒集团在二级市场的股份,的确是高速运作的成功案例。在中外媒体对于吉利与戴姆勒合作细节连篇累牍的关注之外,吉利与戴姆勒的未来更为值得关注。 这一案例是否涉及反垄断调查、能否顺利过关?吉利入股之后,二者将会产生怎样的“化学反应”?吉利与戴姆勒是否存在合资可能?会对双方的合作伙伴以及整个汽车市场带来怎样的影响?一系列问题待解。 路透社2月25日消息称,就此次股权并购,德国政府方面表示无论从竞争规则还是外商投资规则来说,都没有对吉利股权收购采取措施的必要,其发言人表示,“由于投资的性质只是小额股份,没有必要采取措施。”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吉利不需要获得国内相关审批。2月26日,反垄断专家、北京大成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邓志松律师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时表示,“反垄断审批是常规动作。理论上,这个交易如果涉及在中国和欧盟反垄断申报,则需要履行法律程序后才能实施。”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并购都要进行反垄断申报,按照相关法律规定,当交易构成一项经营者集中,且集中双方上一年度在全球的营业额超过100亿人民币或者在中国的营业额相加超过20亿人民币,同时各自的营业额超过4亿人民币,都要进行申报。 “因为涉及到中国和欧洲两个重要企业,欧洲是否做反垄断申报要以当地政府的意见为准,中国方面则要以中国商务部的意见为准。”邓志松进一步表示。 但无论如何,在成为世界级汽车制造商的路上,李书福和吉利又迈出了重要一步。 戴姆勒、吉利的联盟效应 研究戴姆勒与吉利的未来,首先要清楚吉利投资戴姆勒的真实需求是什么? 从戴姆勒的角度看,实际上,由于股权分散,戴姆勒集团一直试图寻找长期战略投资人、有很强烈的稳定股权结构的需求。“与宝马集团的匡特家族超过40%的股权相比,股权结构稳定可以抵御资本市场的波动,符合戴姆勒长期发展的利益。”上述戴姆勒前高管表示。 针对吉利投资戴姆勒,伯恩斯坦研究公司的分析家Max Warburton表示:“尚不清楚吉利需求何在和如何实现,但我们认为这是中国汽车更多参与欧洲汽车产业大举动的一部分。在给欧洲汽车业带来十年高增长和利润后,中国想要回报,想要更直接地获得技术、品牌和利润。” 对于收购戴姆勒的目的,李书福的回答是:“我们必须刷新思维方式,与朋友和伙伴联合,通过协同与分享来占领技术制高点。对戴姆勒的投资正是出于这种战略思考。很高兴能在戴姆勒未来发展道路上伴随其成长,助力其成为电动出行和线上技术服务领域的佼佼者。” 据路透社和德国《图片报》的报道,吉利的这一举动是想得到戴姆勒的电动车电池技术,并与戴姆勒在武汉建立电动车合资企业或是形成战略同盟,以对抗苹果、谷歌和亚马逊,合作将在自动驾驶和网联汽车上展开。 从吉利的角度来看,吉利想变成世界级的企业还有距离,但从产量来讲,吉利目前年产量只有一百多万台,还远达不到世界前十名。要从本土企业变成世界级企业,无论从量上还是技术上,都需要有所突破,戴姆勒或许能在这方面为它提供助力。 国际上流行的入股是以联盟的模式,如雷诺与日产互相持股,形成联盟,交叉持股。若按照这种模式,入股戴姆勒是第一步,未来戴姆勒或许会入股吉利,交叉持股,形成联盟,拿出一两款平台来开发产品。 不排除合资生产电动车 在吉利收购戴姆勒9.69%股份消息爆出的第二天,2月25日,北汽集团发布公告称,公司与戴姆勒股份计划共同投资超过人民币119亿元(约合15亿欧元),打造双方合资企业北京奔驰汽车有限公司新的豪华车生产基地。扩大梅赛德斯-奔驰乘用车的本土生产规模,以满足未来中国市场的需求。 这或许是戴姆勒安抚合作伙伴的一剂定心丸。但吉利入股戴姆勒后,合作将在哪些方面值得关注。 “戴姆勒在国内有四条合作战线,一是北汽奔驰,二是比亚迪,三是福汽奔驰,四是北汽新能源。从这四条线讲,无论是应对双积分政策还是产能的挑战,戴姆勒都不缺资源。戴姆勒并没有现实需求去找另一个合作伙伴。”26日,一位资深汽车行业分析师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时表示。 不可否认,在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上,比亚迪、北汽、吉利分别排前三位,比亚迪和北汽也不希望奔驰技术、品牌、设计流入外部,形成市场竞争。如戴姆勒和吉利建立合资企业,现有两家合作伙伴是不会同意的。 “戴姆勒EQ电动车刚刚起步,现有的合作伙伴足以支撑这两年的成长,和吉利的合作应该是出于长远考虑。”上述分析师表示。 但在电动车领域的合作上,吉利的诉求很大。该分析师认为,吉利虽然电动车量不少,但除正在发力的帝豪以外,很多都是知豆、康迪等“小车”的贡献。 帝豪也只是中端、A级车产品。在新能源汽车成为未来趋势情况下,吉利可能需要在电动车技术方面比沃尔沃积累更足的合作伙伴来实现品牌提升,而通过与戴姆勒的合作,吉利可以迅速切入电动车领域。 但依然不可否认,戴姆勒与吉利的合作的确具有想象空间。“吉利目前向上的势头,以及作为民营企业,更加灵活的机制,不失为好的合作伙伴。”上述戴姆勒前高管表示,当然中国政府在新能源合资方面政策的开放,也是重要的合资前提。 李书福能否进入监事会? 确切地说,吉利与戴姆勒的合作如何展开,李书福进入戴姆勒监事会是第一步。但这并不容易,因为德国舆论已经存在反对声音。据了解,德国的上市公司采取监事会+管理委员会的二元管理结构,监事会不参与公司具体日常管理。监事会和董事会成员不能交叉任职。监事会一般由分别代表股东及雇员的监事组成,股东大会只选举监事会中的股东代表。 理论上看,作为大股东的李书福,有很大可能进入戴姆勒监事会。德国采用大监事会、小董事会(即管理委员会)的模式,监事会有任免董事会成员并决定董事报酬的权力,虽然不参与具体管理,但也对董事会拥有一定的领导权,董事会实为公司的经营执行机关。 “下一步如何合作关键取决于吉利是否能在董事会或监事会里取得席位,如果按照李书福所言,要助力戴姆勒成为电动出行和线上技术服务领域的佼佼者,一定要取得席位,才能帮它在具体运营层面取得突破,只是通过股东大会的形式,则无法对戴姆勒日常业务产生太大影响。”上述分析师认为。 但是,不到10%的股份,可能让吉利处于具有决策权的边缘,通常来说会跟机构来谈,形成一个支持它的松散联盟,然后召开临时股东大会,在取得董事会席位后,关键在于能不能跟机构投资者联合起来,就像德国政府一样“联合组阁”,这样下一步运营层面会容易得多。[详情]

吉利闪购戴姆勒背后:三分之二资金来自摩根士丹利?
吉利闪购戴姆勒背后:三分之二资金来自摩根士丹利?

  吉利“闪购”戴姆勒9.69%股份背后: 三分之二资金来源于摩根士丹利? 这是一个不同寻常的春节。2018年2月15日下午19点,吉利汽车CF0李轶梵并没有按照习惯去美国过春节,他在微信朋友圈写道:27年来第一次留在国内和爸爸一起年夜饭。 几天以后,面临他的是通宵“作战”。这是一场经不起任何闪失的战役,容不得有半点差错,更不能走漏任何消息,吉利用很快的速度,通过二级市场购买,成功购买戴姆勒9.69%股份,跃升其最大的股东。 这一消息在当事一方戴姆勒集团对外确认吉利通过股权收购,成为其最大股东之后,2月24日下午3点左右,吉利在官网微信公开发布标题为《吉利集团入股戴姆勒,成为其第一大股东》的信息,文中表示公司已通过旗下海外企业主体收购戴姆勒股份公司(以下简称“戴姆勒”)9.69%具有表决权的股份。 无论如何,吉利收购戴姆勒并成为其最大的股东已成事实,只是各种细节,在上市公司的监管以及审批层面,目前尚未公开。 虽然在吉利成功购得戴姆勒股份后,官方有些回应,但大都是含糊其辞,而21世纪经济报道几经周折了解到,实际上,吉利与戴姆勒的“姻缘”从一年半前就开始。 第一次接触始于2016年 吉利收购戴姆勒股权并非心血来潮。24日,接近吉利汽车的高层人士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时表示,实际上,双方从2016年第三季度就开始有过接触,双方曾在北京有过会晤,但是,当时的接触非常保密,并没有明确的证据表明接触的内容涉及到收购还是仅是普通的业务接洽。不过,从业务层面看,在吉利收购戴姆勒股份之前,双方在业务上并没有什么交集。 吉利与戴姆勒公开的关于股权收购谈判始于2017年10月,吉利与戴姆勒接洽,希望后者发行新股,以便吉利成为股东,但遭到戴姆勒拒绝。 “从吉利的角度,大量购进戴姆勒股票,如果可以定向增发,相对于从价格上更有优势,且也可以在不动声色的情况下,双方达成一致即可,不过,从戴姆勒的角度,如果定向增发,实际上是稀释了股票,国外公司更加注重股东权益的保护,这也是戴姆勒拒绝的原因。”上述接近吉利高层的业内人士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时表示。 虽然增发的计划被戴姆勒否决,但李书福契而不舍,通过二级市场收购终究成为戴姆勒最大的股东。 吉利集中从二级市场购买,的确需要一定的操作技术,在此过程中,既要避免持股比例超过限额要公告,还要避免因为大量购买引起股价异动,而这些因为都会影响到吉利的收购计划。 背后财团是兴业银行和摩根士丹利 此次吉利通过二级市场购买的戴姆勒股票总额占到了9.69%之多,涉及的金额高达90亿美元。 对于这笔巨资,之前有国外媒体报道是由李书福个人购买,并通过一家名为Tenaclou3 Prospect Investment Ltd.的公司持有。 不过,李书福随后回应,此次收购并非是他个人行为。 而吉利汽车在其官微中也表示:吉利集团海外公司通过海外资本市场安排实现交易资金的自我平衡,没有使用中国境内资金。 记者从上述人士方面了解到,此次收购戴姆勒,吉利得到了海外财团的支持,而该财团主要由兴业银行和摩根士丹利组成,其中超过三分之二的资金来源于摩根士丹利。不过,吉利方面并未对此作出回应。 “得到财团的支持很正常,仅从财务投资的角度,吉利收购戴姆勒就具备很好的投资价值。”业内人士分析。 根据2月3日戴姆勒集团在斯图加特总部发布的2017年业绩,财务方面,戴姆勒集团2017年息税前利润146.82亿欧元(2016年129.02亿欧元),明显高于上年水平;净利润再创新高,达到108.6亿欧元(2016年88亿欧元);每股盈余增至9.84欧元(2016年7.97欧元)。 戴姆勒计划今年每股分红3.65欧元,这比2017年的3.25欧元有很大增长,而分红总额也创下记录,达到39亿欧元(2016年35亿欧元)。 李书福90亿美元收购9.69%之多的股份,市盈率只有五六倍,以2017年分红计,股息率就超过5%。 戴姆勒商用车是吉利的短板 当然,对于一向具有雄心壮志的李书福而言,投资的目的显然不仅仅是为了回报率,而更加看重吉利长期的产业战略。 对于收购意图,在吉利官方资料中并未提及外界盛传的试图与戴姆勒在电动车领域合作,而只是称李书福表示:“21世纪的全球汽车行业面临巨大创新机遇,也面临来自于非汽车行业公司的挑战,各个汽车企业单打独斗很难赢得这场战争。为了主动抓住机遇,我们必须刷新思维方式,与朋友和伙伴联合,通过协同与分享来占领技术制高点。对戴姆勒的投资正是出于这种战略思考。” 不过,不可忽略的是,在戴姆勒的5大业务中,有很多是吉利集团的短板。 去年戴姆勒有个业务拆分计划,准备将戴姆勒拆分为:梅赛德斯-奔驰汽车(Mercedes-Benz Cars),主要销售梅赛德斯-奔驰品牌豪华乘用车和Smart品牌汽车;戴姆勒卡车(Daimler Trucks),主要销售戴姆勒/奔驰品牌卡车;梅赛德斯-奔驰面包车(Mercedes-Benz Vans),主要销售凌特等奔驰品牌厢式车/面包车;戴姆勒客车(Daimler Buses),主要销售戴姆勒/奔驰品牌巴士;戴姆勒金融服务(Daimler Financial Services)五块业务。 从这五大块业务上看,除了轿车和豪车领域,戴姆勒的卡车、面包车、客车业务,都是吉利的短板。 作为一家雄心壮志打造国际性公司的企业,“补缺”是迅速成长的有效手段,而戴姆勒除了轿车和豪华车业务以外,都是吉利目前薄弱的。 只不过,未来如何做,还有待于进一步观察。现在首先要解决的是,在成功成为戴姆勒第一大股东后,李书福能否如愿走进戴姆勒董事会。 目前,戴姆勒并未透露李书福是否将在该公司监事会中获得一个席位,但称其盼望着就此投资与其进行商议。而吉利方面也没有明确的说法,而大股东是否能获得董事会席位,具体还取决于戴姆勒的章程。[详情]

吉利结缘戴姆勒:北汽苦等多年为何吉利成了大股东
吉利结缘戴姆勒:北汽苦等多年为何吉利成了大股东

  悄悄进村 吉利超越北汽结缘戴姆勒 杨海艳 [吉利此次能在短短6个月内完成9.69%的股权吃进,没有戴姆勒暗中的默许和首肯要办成的难度显然更大。而此前第一大股东科威特投资局的持股比例也仅有6.8%。] 农历新年伊始,汽车行业就迎来两则大的爆炸性新闻,其一是宝马和长城牵手;其二更轰动的是,民营企业吉利通过股权收购成为汽车的发明者——奔驰母公司的最大股东。德国媒体以一种“大梦初醒”的口吻发表了一篇名为《吉利老板,从抄袭奔驰到收购奔驰9%股份》,来表达对这一事件的感慨。如果说宝马选择和长城牵手更多的是出于应对中国越来越严格的产业政策考虑,那么,戴姆勒选择吉利,或者说双方互相选择,则更是在行业急变之下,强者想要恒强而选择连横以积极应对。 在吉利之前,戴姆勒在华已有两大合作伙伴,比亚迪和北汽集团。至今,与前两方的合作已经多年。在此过程中,北汽已经明确表示希望与戴姆勒合作,并成为后者的大股东之一,然而时光流转,为何短短两年后戴姆勒开心地接受了吉利的绣球,后者成为第一大股东? 要么牵手,要么被淘汰 “21世纪的全球汽车行业面临巨大创新机遇,也面临来自于非汽车行业公司的挑战,各个汽车企业单打独斗很难赢得这场战争。为了主动抓住机遇,我们必须刷新思维方式,与朋友和伙伴联合,通过协同与分享来占领技术制高点。对戴姆勒的投资正是出于这种战略思考。”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在吉利的官方声明中表示。而在接受寰球汽车的采访时,他预判未来传统汽车行业只有两三家企业能活下来,所以必须合作。 在这两段看似官方的发言中,有两个值得关注的点:第一是在他看来,面对行业变革,单打独斗的企业未来要么被淘汰兼并,要么主动寻求合作;其二是汽车行业的竞争已经不是内部竞争,以前的敌人或者竞争对手,未来必须成为盟军,方能在技术上领先。 这一观点不仅与FCA的CEO马尔乔内不谋而合,越来越多的传统车企其实已经在思考或者改变此前单打独斗的状态。“随着技术的发展,我们不可能自己去开发一切所需要的东西,所以合作伙伴就非常重要。我们需要去决定有多少东西是依赖我们内部的工程师自己研发、自己构建的,有多少是依赖于伙伴把它外包出去的。”沃尔沃集团首席可持续发展官古天成(NiklasGustafsson)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十年前,沃尔沃集团从引擎的改进、燃油的降低到安全性的提高等全都是自己研究的,但眼下,他们也意识到,行业已经进入一个新的时代,有很多新的颠覆性的技术,仅靠一己之力要应对行业的剧变,难免会遭遇速度的挑战,更何况,每一家车企,都有自己的优势和短板,通过联合的方式补齐短板,更快向前,是当下不二的选择。 可以作为佐证的是,去年年底,国家队三家车企一汽、长安和东风也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三方将在前瞻共性技术创新、汽车全价值链运营、联合出海走出去、新商业模式等四大领域开展全方位的合作。 所以,有消息显示,在此次吉利收购戴姆勒股权的过程中,虽然被收购方戴姆勒集团在外界看来态度一直很高冷,但事实上,吉利此次能在短短6个月内完成9.69%的股权吃进,没有戴姆勒暗中的默许和首肯要办成的难度显然更大。要知道戴姆勒集团的股权十分分散,此前第一大股东科威特投资局的持股比例也仅有6.8%。 北汽苦等多年,为何吉利成了大股东 吉利选择戴姆勒,目标很明确。李书福在官方发表的声明中表示:“很高兴能在戴姆勒未来发展道路上伴随其成长,助力其成为电动出行和线上技术服务领域的佼佼者”,言外之意,吉利看重戴姆勒在电动出行以及线上技术服务的优势,与此同时,分析认为,吉利目前虽然在乘用车领域布局完善,但商用车刚处于起步阶段,联想到去年参股沃尔沃集团,入股全球第一大商用车企业戴姆勒,未来吉利在商用车板块也将有东风可借,更不谈吉利一直想要进入的海外市场,如果有成熟的合作伙伴可为之进行背书,也将顺利许多。 不过,这都是以吉利为出发点选择戴姆勒的理由,反之,戴姆勒为何愿意接受吉利的绣球? 在吉利之前,戴姆勒在华已有两大合作伙伴,比亚迪和北汽集团。前者与戴姆勒共同成立了技术合资公司,并推出了中国首个专注于新能源汽车的品牌DENZA腾势,不过在成立的8年时间里,腾势并没有在中国打开市场。与北汽的合作与比亚迪相比,更为长久且深广。早在2005年,戴姆勒股份、戴姆勒大中华区投资有限公司和北汽股份就共同投资成立了北京奔驰,实现了奔驰品牌的国产化。至今,双方的合作已经长达10余年。在2013年11月,北汽集团与戴姆勒实现交叉持股:戴姆勒集团持有北汽集团旗下乘用车公司北汽股份12%股权,成为其第三大股东;北汽集团则控股北汽集团与戴姆勒集团合资的公司北京奔驰。 北汽集团董事长徐和谊早在2015年8月北京奔驰十周年的庆典活动上,就曾透露北汽试图成为戴姆勒大股东的雄心,在当时,他说:“北汽正在与戴姆勒股份公司谈股份收购事宜,入股成功后,北汽集团将成为戴姆勒的大股东之一。”在此之后,虽然此事一直没有明确消息和进展披露,但北汽与戴姆勒的合作仍在不断深入。 去年7月5日,北汽集团与戴姆勒签署了新的框架协议,共同投资50亿元人民币,到2020年在北京奔驰建立纯电动车生产基地及动力电池工厂,引入梅赛德斯-奔驰品牌的纯电动车产品。今年2月,戴姆勒又成功入股正筹备独立上市的北汽新能源,持有后者4.79%股份。 但为何到最后,吉利而非北汽成为戴姆勒第一大股东?抛开北汽层面的原因不说,一位不愿具名的分析人士告诉记者,如果按照吉利的说法,双方未来要立足于技术上的协同和合作,对于戴姆勒来说,把鸡蛋放在更大更多的篮子里当然好过于全部押宝在北汽身上;与此同时,他认为,从目前来看,吉利在收购沃尔沃一事上的经营成功也给了戴姆勒更多的信心,至少在戴姆勒近期官方披露的信息来看,对于吉利的持股持有欢迎态度。从技术协同上看,沃尔沃和吉利几年来的合作在现今已经体现出价值和成就。与此同时,吉利与沃尔沃之间的协同,不仅限于技术领域,还包括采购等供应链环节。 汽车是高投入的规模经济,技术和制造成本都需要大的规模来分摊,而据第一财经记者了解,吉利和沃尔沃以及领克现在已经形成了一套良性的协同机制。比如在通用件的采购上,由沃尔沃的技术团队向供应商提出技术要求,而吉利的采购团队则负责价格谈判。这样三方都能受益。上述分析人士认为,吉利在协同上的执行力或许也是打动戴姆勒的原因。 在此次吉利官方的发言中,一直强调的是戴姆勒在电气化、未来出行以及信息技术领域的优势。在出行领域,戴姆勒早在此前就已经布局出行市场,但在中国发展缓慢;而吉利在出行领域的新品牌“曹操专车”,在启动两年后,已经在国内市场打开局面;而吉利收购飞行汽车公司,更能看出李书福在未来前瞻业务领域的野心,野心加执行,不知是否也是吉利的加分项?[详情]

中国车企力求与豪门门当户对 吉利和长城野心勃勃
中国车企力求与豪门门当户对 吉利和长城野心勃勃

  中国车企力求 与豪门门当户对 李溯婉 [面对汽车产业百年一遇的巨大变革,奔驰、宝马等豪华车品牌,也在一定程度上放低身段,从全球第一大车市里寻找有实力的伙伴,在资金和技术等方面进行深度合作] 从大到强,中国车企还需要走多少步?春节假期刚过,长城掌门人魏建军和吉利掌门人李书福已开始提速向前冲。 2月23日,长城正式公布与宝马联姻的喜讯,双方将合资生产MINI纯电动车型。次日,吉利宣布以90亿美元将戴姆勒9.69%的股份收入囊中。无论是城宝恋还是吉戴恋,故事的另一半皆有豪门的身影。瞬间,中国车企与国际一线豪华车品牌有了更紧密的关系。虽然,两桩美事的具体细节一时未明晰,但无疑还是给了2018年中国汽车圈开门红和利是封。 早些年,拥抱宝马或奔驰,这对央企或国企的汽车集团来说也是件极其不容易的事情,对于国内民营车企而言则简直是天方夜谭。然而,寒门学子经过不懈努力,将可能迎来金榜题名及改变命运之时,这一幕在汽车领域中也似乎正在发生。汽车江湖免不了门当户对的套路。无论是长城还是吉利,虽然都是草根出身,但通过多年奋斗,逐渐成为中国车企的中坚力量。 近年来,吉利是在中国车市里来势汹汹的一匹黑马,在国内市场甚至在国际市场的底气越来越足。继收购沃尔沃、莲花、宝腾以及布局伦敦电动出租车之后,吉利现在又成为戴姆勒第一大股东,将用这5张集齐的海外筹码进一步拓展国际市场的版图。至于这次入手戴姆勒股权的钱从哪里来,李书福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是吉利公司通过海外资本市场安排,没有使用中国境内资金。吉利内部人士透露,吉利这次在二级市场购买,找了兴业和摩根士丹利这两个伙伴各自借款。 2017年,吉利以124.7万辆登上国内自主车企销量榜首,而根据《36计·胡润百富榜2017》,李书福和李星星父子以1100亿元位居第十,这些年在中国车市积攒的销量和财富,无形中成支持吉利继续扩张的信用卡。汽车行业分析师张志勇认为,吉利这次入股戴姆勒,李书福的目标并不是奔驰,他心中的设想已经不仅仅是一个豪车的制造,这个梦想在他收购沃尔沃的时候就已经实现,今天李书福考虑的是吉利在当今巨变的汽车时代如何跻身著名跨国车企之列。 而一度在自主品牌销量折桂的长城,抓住国内SUV热潮快速成长起来,并且赚得盆满钵满,同样流露出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野心。去年,曾传出长城欲收购全球第一大SUV品牌Jeep所在的菲亚特克莱斯勒集团的消息,尽管这一传闻不了了之,但并不影响长城品牌向上的攻势。很快,长城与宝马定亲,双方将以合资公司的形式开展合作,聚焦新能源和未来技术。 当前,吉利和长城野心勃勃,皆欲借豪门之手谋求更高的江湖地位,这离不开快速发展的中国车市在背后撑腰。自2009年以来,中国汽车产销量连续9年居世界第一,不仅是合资车企从中获益,自主品牌也通过苦练内功等措施扭转跌跌不休的局面,于最近几年快速崛起。中国自主品牌在乘用车市场占有率,已由2014年的38.31%快速上升至2017年的43.88%。 随着实力不断增强,中国车企陆续以收购等方式加快国际化征程。其中,东风汽车在2014年以8亿欧元的价格收购PSA集团14%股权,成为PSA第一大股东,汽车零配件商宁波均胜电子在去年以15.88亿美元收购日本高田公司。 与此同时,全球的汽车格局正在发生变化,汽车产业在加速朝电动化、智能化和互联化转型,各个汽车企业靠单打独斗很难赢得这场战争,越来越多的车企选择抱团迎战。其中,丰田与马自达、铃木结盟,向新能源和自动驾驶等新技术发起进攻。雷诺-日产-三菱联盟未来将在研发上投入500亿欧元,主攻电动车、智能互联和自动驾驶等技术。国内的一汽、东风和长安等汽车央企也于去年12月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将在前瞻共性技术创新等四大领域开展全方位的合作。而在中国双积分等新政策倒逼下,也促使跨国车企兴起新一轮与中国车企合资成立新能源汽车企业的浪潮。此外,互联网造车新势力涌现,搅动着汽车江湖,这对传统车企是一大挑战。 面对汽车产业百年一遇的巨大变革,即使是高高在上的奔驰、宝马等豪华车品牌,也难以确保自己在新一轮激战中稳操胜券,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放低身段,从全球第一大车市里寻找有实力的伙伴,在资金和技术等方面进行深度合作,这给予吉利、长城等民营车企一次千载难逢的机遇。不过,这并非意味着中国车企已到了与老牌国际车企旗鼓相当的时候。掌握更多话语权的豪华车企,正在最大程度优化资源,戴姆勒在刚迎来吉利这个中国新股东之际,又与老朋友北汽增资至119亿元建纯电动车新生产基地。 未来,吉利、长城等中国车企真正实现与跨国车企巨头门当户对时,在国际上也将拥有更多的选择权和话语权。[详情]

戴姆勒与北汽出资119亿新建奔驰生产基地
戴姆勒与北汽出资119亿新建奔驰生产基地

  戴姆勒与北汽出资119亿 新建奔驰生产基地 武子晔 在吉利豪掷90亿美元成为戴姆勒最大股东后,戴姆勒的合资伙伴北京汽车(01958.HK)发布公告称将扩大与戴姆勒的合作。 2月25日晚间,北京汽车发布公告称,北汽和戴姆勒计划扩大梅赛德斯-奔驰乘用车在中国本土的生产规模,双方将共同投资超过人民币119亿元(约合欧元15亿),打造双方合资企业北京奔驰汽车有限公司新的豪华车生产基地。按照规划,该新厂区将国产包括新能源电动车型在内的多款梅赛德斯-奔驰产品,并将拥有完整的豪华车制造体系,进一步提高北京奔驰整体产能。 此前,吉利对外宣布投资戴姆勒,并成为其最大股东。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公开表示,21世纪的全球汽车行业面临巨大创新机遇,各个汽车企业单打独斗很难赢得这场战争。“我们必须刷新思维方式,通过协同与分享来占领技术制高点。对戴姆勒的投资正是出于这种战略思考。”不过,福布斯发表的评论称,尽管李书福通过迂回的道路获得了戴姆勒的股权,吉利对戴姆勒的兴趣似乎不会那么容易得到回报。这家德国汽车制造商已与中国汽车制造商比亚迪以及北汽合资成立了公司。为了不使合作伙伴受到该事件的影响,北京汽车的这则公告更像是给北汽吃了一颗定心丸。 实际上,早在去年7月份,戴姆勒就与北汽签署了新的框架协议,双方将共同投资50亿元人民币(约合6.55亿欧元)在北京奔驰建立纯电动车生产基地及动力电池工厂,生产梅赛德斯-奔驰品牌的纯电动车产品。不久之前,国家发改委还正式发布了《关于戴姆勒大中华区投资有限公司增资入股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的复函》,同意戴姆勒大中华区投资有限公司收购深圳井冈山新能源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所持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的部分股份,股权转让完成后,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的中方股份比例不得低于50%。戴姆勒的入股一方面可以给北汽新能源带来资金支持,对其加快上市也是利好。另一方面,戴姆勒可以为北汽输送技术,提高品牌力,为北汽新能源推出高端车型做准备。 除了北汽外,戴姆勒还与比亚迪于2010年共同设立了合资企业,并推出了专注于新能源汽车的品牌腾势。不过,腾势并没有打开中国市场。而比亚迪相对成熟的三电技术加上戴姆勒多年的品牌造车实力积淀,想让腾势品牌成功并非难事。但是腾势却长期没有新车型推出,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品牌的发展。而长期未有新车型推出极有可能与平台有关,作为平台提供方的戴姆勒奔驰除了众多新能源产业的投资外,更多的则是忙于独立打造自己的新能源品牌。 对于戴姆勒而言,中国是新能源汽车的最大市场。面临双积分政策的压力,戴姆勒正在扩大在新能源领域的布局,不管是与北汽扩大合作领域还是与吉利展开新的合作都加大了戴姆勒在电动汽车方面成功的砝码。此前,戴姆勒就宣称将豪掷100亿欧元开发电动汽车项目,并计划在2025年前相继推出多达10款基于相同平台打造的纯电动汽车。戴姆勒预计,至2025年新能源车型将占梅赛德斯-奔驰全球销量的15%至25%。同时,戴姆勒将投资约10亿欧元,用于全球范围内的动力电池生产。 “近几年,豪华车企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小,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在汽车产业变革的背景下,如何在新能源领域夺取先机尤为重要,新能源汽车也是它们下一步竞争的主要领域。”汽车行业分析师张欣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相比自主品牌,外资品牌在新能源汽车方面的布局则相对较晚,没有产量和产能基础。如果保持独立发展,将很难满足国家提出的积分要求。除了与现有合作伙伴加大合作领域外,外资车企也纷纷与自主品牌组建合资公司。戴姆勒除了与北汽合资外,还将与吉利展开合作。奥迪在去年也找到了另一家合作伙伴上汽集团,而宝马也将与长城汽车组建合资公司,计划国产化MINI电动车。 不管是采取何种举措,这些外资车企都在加强新能源领域的本土化建设以夺取市场份额。“合资企业必须加强本土化建设,才能深入中国市场抓住商机。奔驰和宝马采取在中国建立电池厂的方式可以降低研发成本,利于自身产品线整合。因为动力电池是电动汽车最核心的部件,占整车成本的一半左右。”清华大学汽车研究所所长陈全世表示,目前我国市场上严重缺乏价格适中的中高端电动汽车产品,而这一缺口恰好是合资企业的优势。[详情]

吉利汽车:非收购戴姆勒订约方 与吉利集团无直接联系
吉利汽车:非收购戴姆勒订约方 与吉利集团无直接联系

  吉利汽车澄清:非收购戴姆勒订约方 收购主体为吉利集团;吉利集团与在港股上市的吉利汽车并无直接联系 新京报讯 (记者王亚菲)近日因收购奔驰母公司戴姆勒,吉利李书福登上各大新闻头条。但对于订约方究竟是谁,市场上颇多质疑。2月26日,吉利汽车发布公告称,“本公司并非吉利控股收购戴姆勒的订约方,且就该收购而言并无与吉利控股合作”,但公司“不排除将来寻求与吉利控股及戴姆勒潜在合作机会的可能性。” 2月24日,浙江吉利控股集团(简称吉利控股集团)总裁杨学良告诉新京报记者,收购戴姆勒部分股权并非李书福董事长个人投资,收购的主体是吉利集团有限公司。 吉利集团收购戴姆勒9.69%股份 2月24日,吉利控股集团官方发布消息称,由李书福拥有、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管理的吉利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吉利集团),已通过旗下海外企业主体收购戴姆勒股份公司9.69%具有表决权的股份。 依据公开资料,在吉利收购戴姆勒部分股份前,该公司最大股东为科威特投资局,持有6.8%的股权,第二大股东为贝莱德,持有6%的股权,吉利收购成功后将成为戴姆勒最大股东。 此前,外媒曾报道称,李书福是通过一家名为Tenaclou3 Prospect Investment Ltd.的公司在公开市场上收购了戴姆勒近10%的股份,而且戴姆勒发言人称,这是李书福的个人投资,并表示,很高兴迎来李书福这样一位长期投资者,他的投资是出于对戴姆勒在创新技艺、战略和未来潜力的信服。 对此,新京报记者向吉利控股集团总裁杨学良求证,其答复称,收购戴姆勒部分股权并非李书福董事长个人投资,收购的主体是吉利集团有限公司。 2月26日,吉利汽车发布公告称,公司并非吉利控股收购戴姆勒的订约方,且就该收购而言并无与吉利控股合作,但公司不排除将来寻求与吉利控股及戴姆勒潜在合作机会的可能性。 据公开信息显示,吉利集团目前由吉利控股集团管理,旗下拥有曹操专车、Terrafugia飞行汽车等新兴业务。吉利集团与在港股上市的吉利汽车并无直接联系。 吉利有望与戴姆勒在新能源等领域合作 2017年10月,外媒就曾报道称,吉利有意入股戴姆勒。最初,吉利希望在戴姆勒增发新股的情况下能够持有3%至5%的股份,戴姆勒却无意稀释现有的股本结构,但表示欢迎在公开市场进行股票购买。 此后,吉利集团通过其海外一家投资公司在公开市场上收购戴姆勒的股份,且额度远大于此前预计的3%-5%,而是高达9.69%,根据戴姆勒的股价估算,收购价高达90亿美元。 对于吉利集团如何能够操作90亿美元的巨额资金去实现上述收购,吉利方面并未给出明确答复,吉利控股集团常务副总裁CFO李东辉在接受央视财经频道采访时称,此次收购,吉利方面主要是通过海外资本市场安排实现交易资金的自我平衡,没有使用中国境内资金,收购金额也远没有外界传言的90亿美元那么多。 在成为戴姆勒最大的股东后,吉利集团方面承诺,将长期持有其股权,且目前吉利集团或吉利控股集团旗下任何一家企业都没有进一步增持戴姆勒公司股票的计划。 2月25日,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接受央视财经频道采访时称,如何与戴姆勒进行合作是我们的核心问题,我们的任何股权投资都必须要实现战略合作才有意义,都必须要为我们的核心产业服务。 李书福透露,将与戴姆勒方面讨论数字技术、线上服务、新能源科技以及共享出行等方面的合作。 ■ 分析 吉利汽车预计2017年净利润超百亿 虽然吉利汽车尚未公布2017年年报,但全年销量、净利润等数据已经陆续披露。2018年1月,吉利汽车宣布,预计截至2017年12月31日,公司2017全年净利润相比2016全年51.1亿元的净利将增长超100%。这也意味着吉利汽车预计2017年净利润有望超过100亿元。 同时,吉利汽车的收入也在不断增长。吉利汽车2016年年报显示,在2016年,吉利汽车的收益为537.21亿元,相比于2015年的301.38亿元收益,同比大涨78.3%。而在2012年至2014年间,吉利汽车的收益都稳定在217亿元至287亿元区间。 但与收益同样出现涨幅的还有负债。2016年,吉利汽车总负债为428.96亿元,同比大涨90.2%。 根据吉利公布的最新数据,2018年1月,吉利汽车销量达到15.5万辆,同比增长51%,单月销量为新高。 在吉利汽车的产能与销量不断增长的同时,虽未参与此次戴姆勒收购,其收购动作也不少。2017年11月,吉利汽车发布公告称,公司附属公司与浙江吉利签署相关协议,收购浙江吉利持有的宝鸡吉利发动机有限公司、浙江义利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全部注册资本;与吉利控股订立协议,收购SZX全部注册资本。 上述三项收购总涉及人民币为18.33亿元。 新京报记者 林子[详情]

李书福的买买买 诠释中企海外收购不同命运
李书福的买买买 诠释中企海外收购不同命运

  李书福的买买买 诠释中企海外收购不同命运 ■一 帆 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中国企业海外收购的不同命运。 2月24日,吉利控股集团通过其官方公众号发布消息确认,已通过旗下海外企业主体斥资90亿美元收购了戴姆勒股份公司9.69%具有表决权的股份,并一跃成为公司的最大股东。引起舆论广泛关注,因为几乎同时,曾经的一些海外并购明星企业正在忙着出售那些已经收到麾下的并购标的。 吉利这些年一直在汽车行业“买买买”:2010年,吉利从福特手中收购沃尔沃,被视为中国汽车行业最成功的对外收购之一;2017年12月27日,吉利以39亿美元入股沃尔沃集团,成为这家卡车制造商的最大股东;2017年,吉利收购陷入困境的马来西亚车企宝腾49%股份,豪华跑车品牌路特斯51%的股份,还收购了英国跑车品牌莲花汽车的控股股权以及美国飞行汽车公司。 通过一次次收购,吉利汽车(港股00175)已逐步形成一个囊括商用轿车、跑车、卡车等庞大的、市场细分的汽车品牌版图,如今,加上对戴姆勒的收购,用李书福的话说,是“看好戴姆勒公司在电动化、智能化、无人驾驶与共享出行各领域的优势”,为吉利的汽车版图和国际化布局添上重要一笔。 这一事件广受关注还在于,2017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改委、国家税务总局等部门相继对中国企业海外并购行为出台了相关政策,总体上使这类行为回归理性,数量规模明显下降,在这种情况下,吉利的巨额并购为这一市场重燃热情,也指明了方向。 结合前述那些正在“卖卖卖”清理并购标的的事情来看,非实业、非战略的海外并购行为,例如房地产行业、娱乐行业,不受政策支持。尤其是运用资金腾挪,加杠杆手段,空手套白狼的做法,加大金融风险的并购行为,将不得不面临清偿。 对于收购资金的来源,李书福在接受媒体专访时表示,收购资金是吉利海外公司通过海外资本市场安排,实现收购资金自我平衡,没有使用中国境内资金。 随着海外并购相关法规和政策逐步明晰,相关部门将不断为国内企业“走出去”提供更明确的指引和帮助,提高国内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同时,伴随国内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国内产业升级及“一带一路”构想的逐步实施,那些在实业领域顺应企业战略发展的海外并购仍将活跃,并将为促进我国对外开放和国际经济合作做出积极贡献。[详情]

戴姆勒或将阻止吉利获得公司监事会席位
戴姆勒或将阻止吉利获得公司监事会席位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戴姆勒或将阻止吉利获得公司监事会席位 据《德国商报》消息,戴姆勒将寻求阻碍吉利获得公司监事会席位。 吉利用90亿美元撬开了戴姆勒大门,但似乎并没有撬开戴姆勒内心。在吉利成为奔驰母公司戴姆勒最大股东后,据《德国商报》报道称,戴姆勒将寻求阻碍吉利获得公司监事会席位。这或许让身在德国的李书福不得不改签回程机票。 2月24日,吉利集团有限公司(由李书福拥有、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管理)正式发布公告宣布,已通过旗下海外企业主体收购戴姆勒股份公司9.69%具有表决权的股份。 随机在当天稍晚些时候,戴姆勒也正式发布公告,对李书福成为其大股东表示了欢迎。 对于此次交易,从双方表态上不难看出里面暗藏着的“蹊跷”。对于吉利而言,砸下重金显然并非简单的财务投资,而是看中了戴姆勒相应资源。对此,李书福在表态中也给予了明确证实。 在交易完成后,李书福对此公开表示:“21世纪的全球汽车行业面临巨大创新机遇,也面临来自于非汽车行业公司的挑战,各个汽车企业单打独斗很难赢得这场战争。为了主动抓住机遇,我们必须刷新思维方式,与朋友和伙伴联合,通过协同与分享来占领技术制高点。对戴姆勒的投资正是出于这种战略思考。” 至少在明面上,“协同”发展是李书福不惜通过从二级市场收购戴姆勒股份的动机。 反观戴姆勒层面,面对“金主”吉利,在收购方式上并未给予任何“便利”。通过公开报道称,戴姆勒在起初,并未答应吉利提出的定向增发要求,反而是建议通过二级市场购入。其次,在交易完成后的公告中,全文未提及“吉利”相关字眼。在戴姆勒看来,只不过是增加了一位长期投资伙伴。至于其他的可能合作事项,边走边聊,至于能够聊出什么结果,谁也不知道。 资料显示,戴姆勒总部位于德国斯图加特,旗下业务部门包括梅赛德斯-奔驰乘用车、戴姆勒卡车、梅赛德斯-奔驰轻型商务车、戴姆勒客车和戴姆勒金融服务。 吉利控股集团是中国目前最大的私营汽车企业集团,2017年营业额约2700亿人民币,全球纳税约346亿,其中在中国境内纳税183亿。旗下主要资产包括吉利汽车、领克汽车,沃尔沃汽车、宝腾汽车、路特斯汽车、伦敦电动汽车及吉利集团战略投资的新能源汽车共享出行服务平台曹操专车。[详情]

吉利成戴姆勒第一大股东 或谋求电动汽车领域合作
吉利成戴姆勒第一大股东 或谋求电动汽车领域合作

  据彭博报道,汽车行业面临着自Karl Benz组装出首辆汽车一个多世纪以来最严重的动荡局面之一,面对这场变革,李书福欲在其中发挥积极作用。 这位浙江吉利控股的创始人兼董事长已成戴姆勒最大股东。寻根溯源与奔驰同根的戴姆勒承袭了众多传奇,其中包括世上首辆柴油汽车的发明。吉利此次73亿欧元(90亿美元)的股权收购,是中国企业对海外车企进行的最大一笔投资,直击全球汽车行业的心脏。彭博率先报道了上周五公布的相关交易。 在这位从照相生意白手起家的亿万富翁开展投资之际,电动汽车和无人驾驶汽车势将掀开新时代的序幕。像谷歌和苹果这样手握大量金融资源的科技公司已开始争夺金属加工领域的一席之地。李书福说,要想生存,传统制造商就不能再单打独斗。 电动汽车 李书福在声明中表示,在21世纪的今天,从技术上挑战全球汽车行业的竞争对手都不是来自于汽车行业,要想成功和占领技术制高点,就必须有朋友,合作伙伴和盟友,必须顺应共享和强强联合的新思维方式。 李书福通过吉利集团持有总部位于斯图加特的戴姆勒9.7%的股份。因谈及内部计划而不愿具名的知情人士称,李书福希望在电动汽车领域进行合作。[详情]

吉利汽车澄清:公司并非吉利控股收购戴姆勒的订约方
吉利汽车澄清:公司并非吉利控股收购戴姆勒的订约方

  新浪财经讯 2月26日消息,吉利汽车公告称,公司并非吉利控股收购戴姆勒的订约方,且就该收购而言并无与吉利控股合作。公司不排除将来寻求与吉利控股及戴姆勒潜在合作机会的可能性。 以下为具体公告: 价格及成交量异常波动就新闻报道之澄清公布 本公布乃根据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之要求而作出。 吉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本公司”,连同其附属公司统称“本集团”)之董事会(“董事会”)注意到最近本公司股票价格上升和成交量增加。在本公司就有关情况作出相关合理查询后,董事会确认其并不知悉该等价格及成交量变动之原因,或为避免虚假市场而必须公佈的任何资料,或根据《证券及期货条例》第XIVA部须披露的任何内幕消息。 董事会亦注意到最近一篇新闻报导文章指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吉利控股”,为本公司之关连人士),收购了Daimler AG(戴姆勒股份公司,全球最大的高端汽车生产商之一)之一份权益(“该收购”)。 本公司澄清并申明,本公司并非该收购之订约方,且就该收购而言并无与吉利控股合作。 在遵照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证券上市规则(“上市规则”),且为考虑本公司及其股东的整体利益,本公司并不排除将来寻求与吉利控股及Daimler AG(戴姆勒股份公司)潜在合作机会之可能性。 吉利控股为根据上市规则而言是本公司之关连人士。因此,倘吉利控股与本公司进行或建议进行任何实质合作将构成本公司之一项关连交易。本公司将遵守相关上市规则之披露规定,并于必要时向本公司股东(“股东”)寻求批淮。 股东及潜在投资者于买卖本公司证券时,务请审慎行事。 本公告乃承本公司命令作出。本公司董事对本公告的准确性共同及个别承担责任。 承董事会命 吉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 张颂仁 公司秘书 香港,二零一八年二月二十六日[详情]

李书福谈入股戴姆勒:任何股权投资都须实现战略合作
李书福谈入股戴姆勒:任何股权投资都须实现战略合作

  证券时报网(www.stcn.com)02月26日讯 证券时报记者 张达 吉利入股戴姆勒后,双方将如何展开合作备受关注。浙江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昨晚接受央视财经采访时表示,任何股权投资都必须要实现战略合作才有意义,只有双赢的合作才有未来,具体将共同讨论数字技术、线上服务、新能源科技以及共享出行等方面的合作。 李书福说,如何与戴姆勒进行合作是我们的核心问题,我们的任何股权投资都必须要实现战略合作才有意义,都必须要为我们的核心产业服务,这是一种战略上的思考。我觉得这项投资还是为了整个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为了吉利汽车工业的发展,服务于国家战略。当然,任何单边想法都是不会成功的,我们的投资必须要有利于戴姆勒股份公司的发展,只有双赢的合作,双赢的项目,才有可能有未来,有生命力。因此我们要重点讨论这个问题,具体而言,我们会共同讨论数字技术、线上服务、新能源科技以及共享出行等方面的合作。 (证券时报网快讯中心)[详情]

来,认识下这位花500多亿入股奔驰母公司的中国老板
来,认识下这位花500多亿入股奔驰母公司的中国老板

  “我的大量时间都在研究世界,看看这个世界怎么变,这是第一重要的。” 来,认识下这位花500多亿买奔驰的中国老板 张静波 继完整吞下沃尔沃汽车,成为沃尔沃卡车最大股东,收购马来西亚车企宝腾49%股份以及英国跑车品牌莲花汽车的控股股权之后,曾经被当成笑话的李书福又出大牌了: 据彭博社2月24日报道,李书福已以73亿欧元(约90亿美元)通过一家投资基金购得戴姆勒集团9.69%股份,成为其最大股东。 戴姆勒旗下拥有梅赛德斯-奔驰等知名汽车品牌,是世界顶级汽车工业集团。这也让李书福打破此前由自己创下的纪录,再次写下中国公司在西方汽车工业中最大手笔的投资。 我只能干实业 2004年,联想以12.5亿美元收购IBM的PC业务,一举奠定了集团在PC界的地位。十几年间,尽管不断有中国企业展开海外并购,牵涉的资金也愈发庞大,但联想的这笔交易一直被认为是中国企业最成功的海外并购。 但近年间,这一“史上最佳”的地位受到了来自吉利的挑战。过去四年间,吉利收购的沃尔沃汽车业绩连续大幅度增长,不仅彻底扭转了福特治下连年亏损的局面,品牌形象也脱胎换骨。有观念认为,吉利收购沃尔沃,已经缔造了超越联想收购IBM的辉煌成绩。 沃尔沃高歌猛进之际,吉利汽车亦大步前进。2016年度,吉利全年累计销量突破76万辆,同比增长50%,超额完成两度调整后的70万辆销量目标。其净利润增幅达100%,集团市值也顺利突破千亿大关。 无论是吉利还是沃尔沃,在过去的一年里都实现了令人惊叹的速度,但对于掌门人李书福而言,这可能只是算一次“小跃进”。 毕竟在早年的创业生涯,李书福曾经数次闯入民营企业的禁区,承受着很多人的嘲笑和斥责,据说当时为了造车,他到处求人,差点下跪。但每一次,李书福都能将挫折化作动力。 李书福1963年出生在浙江台州。高中毕业后,他没有继续上学,而是选择创业,找父亲要了120元买来海鸥相机,走街串巷给人照相。半年后,他赚到了1000元。 用这笔钱,他开了一家照相馆。为了省钱,他自己动手组装,甚至连反光罩都是找人敲的。后来,他发现可以从废弃物中分离出金银,干脆关了照相馆,专门做这个买卖。 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发现做冰箱配件很赚钱,于是与人合伙,成立了冰箱配件厂。 第三年,在掌握关键零部件蒸发器的技术后,他又组建了北极花冰箱厂,效益很好,不久销售额就做到了四五千万。 然而好景不长,1989年国家开始对冰箱进行定点生产,北极花没进入名单。李书福一狠心,把设备、厂房等给了当地政府,自己则南下到深圳去进修。 上学期间,李书福发现一种装潢材料很好卖,随即返回台州,创办了装潢材料厂。刚开始生产镁铝曲板,后来又生产铝塑板。结果大获成功,给李书福带来巨大的回报。创业初期,李书福像很多私营老板一样,在利润的驱动下,抑制不住扩张的冲动,四处出击,尝试了很多行业。直到有一天,他栽在了房地产上。 1992年,海南房地产热,李书福带上几千万去炒楼,结果接到了最后一棒,血本无归。这件事给了他很大的教训,事后他总结道:我只能干实业! 萌生了造车的念头 李书福从小喜欢车,他们兄弟四人的床下,全是泥巴做的汽车。在深圳求学期间,他花6万元买了一辆中华牌汽车。后来,他拆开发现,里面也没什么太复杂的东西。 于是,他萌生了造车的念头。但彼时,汽车业还没对民营资本开放,连造摩托车都要许可证。李书福不得已,只好找一家国有摩托车厂合作,用对方的许可证来生产,然后每辆车给对方支付一定的费用。 刚开始,做的是跨式摩托车,销量并不好。这时,一次意外事故发生了。 有一次,公司让一员工去买五金件。该员工借来一辆台湾产踏板摩托车,结果在路上发生意外,和一辆军车迎面相撞,幸亏他及时跳车,人没事,但摩托车却毁了。事后,李书福兄弟在查看车辆受损程度时,发现踏板摩托车其实很简单,自己也能造。 当时,踏板车在国内没人做,进口车又非常贵。李书福发现了商机,他花一年多时间把踏板摩托车造了出来,结果在市场上卖疯了。 眼看销量暴涨,合作方提高了要价,李书福转而收购了临海一家摩托车厂,开始独立生产。1996年5月,吉利集团成立,李书福希望自己的事业能够大吉大利。而事实上,他的摩托车也确实做得很顺利,1998年销售35万辆,不但占领了国内市场,还远销国外。 就要造这种奔驰 铝塑板和摩托车很成功,但李书福心中一直有个造车梦。当他提出这个想法时,在内部遭到强烈反对。不过,董事会最终还是同意先投一笔钱试试看,不行就撤。 1996年6月,李书福把刚毕业的安聪慧叫到身边,指着一张图纸对他说:“你去临海造一个摩托车厂吧。”但其实,李书福真正的目的是建一个汽车生产基地。 一个月后,在办事的路上,李书福突然对安聪慧说:“那块地我们要用来造车。” “是那种车吗?”安聪慧很惊讶,指着车窗外的一辆皮卡问。 “不,就要造这种奔驰车!”李书福看着对方,拍了拍车内的座椅说。 “我们审批的不是摩托车厂吗?”安聪慧惊呆了。 “如果我们说是汽车,能被批下来吗?这是一个秘密。”李书福狡黠一笑。 就在基地秘密建设的同时,李书福开始了造车运动。他买来几辆奔驰车,又从一汽弄来红旗的底盘、发动机等主要部件。然后,用玻璃钢敲打出外壳,将它们组装起来。 后来有人问:谁是吉利最早的设计师?得到的答复是钣金工! 一年后,吉利正式宣布投资5亿元,进军汽车业。消息传开后,引来很多人嘲笑。在他们看来,汽车行业属于国企垄断,一个毫无造车经验的民营企业也想来插一杠子,真是不知天高地厚。李书福的回应则是: 造汽车没什么难的,不就是四个轮子加一个沙发吗? 请给我一次失败的机会 除了人们的质疑,李书福还面临一个更棘手的问题:吉利需要一张许可证! 造车之初,李书福就四处走动,争取汽车生产许可证。他先找到当地经委,得到的答复是不可能;之后又找到省机械厅,厅长说:你好大的胆,造轿车是国家严格限制的。 李书福不服气,又跑到国家机械部,得到的答复同样是不可能。 四处碰壁后,李书福打起了曲线救国的主意。在一次闲聊中,他了解到四川德阳有一家濒临破产的国有汽车厂,当即投入1400万将其收购。但对方只能生产微型客车,因此接下来几年,吉利只能打政策擦边球,生产两厢车。 1998年8月8日,吉利第一辆车豪情下线。李书福发出700多张邀请函,办了100桌酒席,但吉利还是黑户口,几乎没有嘉宾敢来捧场。 下线当天,李书福穿着西装,打上领带,等候嘉宾到来。8点,9点,……直到10点仍不见人来。李书福心如刀割。 “开始!”他实在等不及了,大声喊道。 就在这时,一个声音响起:“书福,我来了!” 李书福转身一看,原来是副省长叶荣宝。 那一刻,他热泪盈眶。 豪情下线后,李书福继续为吉利奔走,他在媒体和公众面前,为私营企业摇旗呐喊。 1999年,时任国家计委主任曾培炎视察吉利时,李书福动情地说: 请国家允许民营企业尝试,允许民营企业家做轿车梦……请给我一次失败的机会!2002年11月初,在中国入世前夕,吉利终于如愿拿到了轿车的许可证。 8亿学费都交了,放弃太可惜 吉利刚生产汽车时,用的是天津一家公司的发动机。后来,销量上来后,对方突然要求涨价。安聪慧奉命到天津跟对方谈判,一连七天,吉利的工厂不得不停工。 这件事让李书福意识到,吉利要想做大,就必须掌握核心技术。 此后,吉利下决心搞研发。他们一边从天津购买发动机备用,一边努力钻研。经过一年的苦苦支撑,终于有了自己的发动机,并开始批量生产。 除了发动机,变速箱也是核心部件。2000年,国家投资8亿元,组织上汽、天汽研发自动变速箱。两年后,钱花光了,还是没研发出来,最终放弃了。 李书福心想,8亿学费都交了,放弃太可惜。于是,他从天津齿轮箱厂挖来徐柄宽,后者也是当年自动变速箱攻关团队的专家。 “自动变速箱能不能继续搞成?”李书福问。 “可能性是有的,最多百分之五十。”徐柄宽说。 “如果在吉利干,要花多少钱?”他接着问。 “1500万到2000万!”徐柄宽答道。 李书福盘算了一下,觉得可以接受。于是,他请徐柄宽到吉利成立变速箱公司,同时从日本和德国买来精密机床和加工中心,开始了研制工作。 2005年,三速自动变速箱研发成功,装在了新车自由舰上。 找到感觉的吉利,继续在研发路上前进。2008年,吉利在全球率先推出爆胎监测与安全控制系统(BMBS),引起世界汽车技术的一场飓风,为中国汽车业赢得了荣誉。 破釜沉舟,向高端挺进 吉利汽车一开始定位在廉价车上。李书福曾公开讲,轿车进入中国家庭,价格应该在3万到5万元。当他找机械部领导汇报时,对方说:那行吧,你去幻想吧! 当时的车市,一辆桑塔纳售价20万,便宜的夏利也要9万。李书福的这个定价区间无异于掀起一场血雨腥风!大多数人不相信吉利能造出这样便宜的车。 1998年,吉利豪情上市,售价仅为5.8万元。尽管价格低廉,但鲜有人问津,两年只卖出去几千辆,有人戏言,开吉利车要有不怕死的精神。 之后,夏利和奥拓顶不住了,也开始降价。这时消费者才明白,四五万的车质量也是有保障的。很快,市场便被引爆,吉利汽车的销量出现井喷。 2004年两会期间,李书福作报告时指出,吉利可把价格降到2万元以下。温总理听了摇摇头说,汽车工业的发展关键在于高精度的机床、发动机和变速箱。 显然,温总理并不支持他的想法。随后两年,市场也向他敲响了警钟。李书福发现,随着钢材、零部件涨价,吉利汽车慢慢不赚钱了。 他意识到,吉利必须向高端转型。当他在内部提出这一想法时,遭到了强烈反弹,因为他们不知道吉利车不便宜了,还怎么卖。这是一场胜算渺茫的冒险。 但李书福心意已决,他不断做人们的工作,同时推平厂房,扔掉旧的设备和模具,并从日本、瑞典和韩国引进全套的现代化设备,生产更高端的车型。 转型初期很痛苦,吉利宣布涨价后,月销量大幅下滑,从3万辆猛跌至五六千辆。但随着自由舰、金刚、远景,逐渐取代豪情、美日、优利欧,销量开始逐渐回升。 穷小子取下欧洲公主 由于起步晚、基础差,国产车长期得不到人们的信任。为了改变这种局面,李书福将目光投向国外,他决定通过收购来获得技术和品牌。 2006年,吉利出资英国锰铜公司,2009年又收购全球第二大独立变速器公司DSI。但李书福最中意的还是沃尔沃,早在2002年他就语出惊人,要把沃尔沃买下来。 沃尔沃是彼时全球四大豪车之一,有近70年历史,而当时的吉利刚拿到汽车目录,准备生产轿车。李书福的梦想似乎遥不可及。 然而2007年的金融危机,给了李书福千载难逢的机会。在巨额亏损下,福特新任CEO穆拉利推出“一个福特”战略,陆续出售路虎、捷豹等子品牌。 李书福看准机会,果断出手。他先去了一趟英国,争取到汇丰银行的支持,之后前往美国,拜访福特公司高层。但对方并不感兴趣。 尽管碰了一鼻子灰,李书福并不死心。他先后两次跑到底特律参加车展,找机会跟福特首席财务官喝咖啡,希望收购沃尔沃。但对方告诉他:我们一年的销售额150亿美元,折合人民币1000多亿元。言下之意,吉利太小,还不够格。 李书福不放弃,依旧软磨硬泡。一来二去,对方记住了这个执著的中国人。后来,当福特下决心出售沃尔沃时,把吉利列为优先竞购者。 为了说服对方,李书福聘请罗斯柴尔德、德勤、富尔德等机构,组成200多人的谈判团队,展开了艰苦卓绝的谈判。据说,光是双方准备的资料就重达几十公斤,吉利的谈判成员经常往返于国内和欧洲,有时早上醒来都不知道身处何处。经过不懈的努力,2010年3月28日,吉利终于在瑞典哥德堡拿下沃尔沃,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拥有豪车品牌的人,一举改写了历史。 放虎归山,让它恢复野性 吉利收购沃尔沃,一直伴随着争议和质疑。大多数人不相信吉利的实力。 早在谈判期间,沃尔沃的工会代表就质问李书福:能不能用三个字来解释,吉利凭什么比别人做得更好?与会的福特高层很紧张,赶紧出来解围:这怎么可能?没想到李书福平静地回答:“可以。I love you!”全场响起一片掌声。 收购完成后,人们担心吉利无法融合沃尔沃。毕竟自1999年被福特收购后,沃尔沃一直处于亏损状态。而早前上汽收购韩国双龙的失败也是前车之鉴。 但李书福似乎很有信心,他发誓用两年时间让沃尔沃盈利。他还分析说,沃尔沃之所以亏损,原因是规模小,研发投入大,导致单位成本很高。只要将规模做上去,就能盈利。 怎样把规模做上去呢?李书福的办法是充分放权。福特收购沃尔沃后,派了一两百人过去,以至很多中高层都是美国人,影响了对方员工的积极性。 与之相反,吉利对沃尔沃实行“港人治港”式的管理。对此,李书福解释道,沃尔沃就像一只困在笼子里的老虎,吉利要做的就是放虎归山,恢复它的野性。 “吉利是吉利,沃尔沃是沃尔沃。”李书福表示,两者是兄弟不是父子,未来的方向是像大众和奥迪那样。同时,双方要通过联合研发、联合采购来发挥协同效应。 事实证明,李书福的这一策略发挥了巨大作用。 在沃尔沃的技术支持下,吉利短短几年间,造车水平大幅提升,先后推出帝豪、博瑞、博越等多款令人惊艳的汽车;与此同时,沃尔沃在全球尤其是中国的销量大幅增长,一举摆脱了福特治下的颓势。 2016年,吉利汽车全年累计销量突破76万辆,达765,970辆,同比增长50.2%,年总收益达537.2亿元,同增78.3%;纯利润大幅攀升至51.7亿元,同比大增125.9%。这业绩让其在中国乘用车企业排名前十,比2015年提升四名,同时也牢牢占据了中国品牌排名第三的位置,成功跻身中国品牌第一阵营。 到了2017年,吉利强劲的增长就更显卓越。 2017上半年,我国汽车市场整体表现惨淡,四、五两月更是出现了罕见的负增长,但吉利却实现收益394.2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18%; 净利润43.43亿元,同比增长128%,一举创下8年来最快的盈利增长。 有数据显示,整个2017年,吉利汽车的净利润已超过百亿大关,这也让李书福站上财富的新高度:以1092.3亿元人民币的身价,在2017福布斯中国400富豪榜上位列第十位。 李书福曾说,“我的大量时间都在研究世界,看看这个世界怎么变,这是第一重要的。”此次以如此代价成为戴姆勒最大股东,必定是他对世界深思熟虑后的重大抉择。 坐上“奔驰”的李书福会给中国乃至世界汽车业带来怎样的变局,想想他从“请给我一次失败的机会!”走到今天,实在是值得期待!(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 本文作者张静波,来源微信号华商韬略(ID:hstl8888)。钛媒体已获取授权,略经钛媒体编辑。[详情]

李书福:投资戴姆勒是为了中国汽车工业发展
李书福:投资戴姆勒是为了中国汽车工业发展

  中国证券网迅(记者 邵好)记者2月26日从吉利方面获悉,该集团在入股戴姆勒后,将着重考虑如何进行合作。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表示,“我们必须实现合作,这个股权投资才有意义。我们的任何的投资,任何的股权拥有,都必须要实现战略合作,都必须要为我们的核心产业服务,这是一种战略上的思考。” 对于此次投资,李书福认为是为了整个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为了吉利汽车工业的发展,服务于国家战略。“当然,任何的单边想法都是不会成功的,我们的投资必须要有利于戴姆勒的发展,只有双赢的合作,双赢的项目,才有可能有未来,有生命力。因此我们要重点讨论这个问题。具体而言,我们会共同讨论数字技术、线上服务、新能源科技以及共享出行等方面的合作。” 吉利方面2月24日宣布,吉利集团(由李书福拥有、吉利控股集团管理)已通过旗下海外资金主体收购戴姆勒9.69%具有表决权的股份。戴姆勒总部位于德国斯图加特,旗下业务部门包括梅赛德斯-奔驰乘用车、戴姆勒卡车、梅赛德斯-奔驰轻型商务车、戴姆勒客车和戴姆勒金融服务。[详情]

德国政府:不会对吉利收购戴姆勒股份采取审查措施
德国政府:不会对吉利收购戴姆勒股份采取审查措施

  证券时报网(www.stcn.com)02月26日讯 德国政府发言人表示:德国政府已知悉吉利集团收购戴姆勒股份公司9.69%股份事宜,这是企业家的商业决定,因为投资性质仅是拥有少数股权利益,因此没有必要采取任何经济或反垄断法律审查的必要。 (证券时报·e公司)[详情]

吉利拿下保险代理牌照 分析:卖车时可提供车险等服务
吉利拿下保险代理牌照 分析:卖车时可提供车险等服务

  吉利拿下保险代理牌照,业内人士称卖车时可提供车险等服务 澎湃新闻记者 胡志挺 来源:澎湃新闻 一边是通过旗下海外企业主体收购戴姆勒股份公司9.69%具有表决权的股份,一边又收获了一张保险代理牌照。对于浙江吉利控股集团而言,上个周末收获不小。 2月24日,保监会发布了《关于易保保险代理有限公司经营保险代理业务的批复》,易保保险代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易保保险”)拿到保监会在2018年开年后批复的首张保险代理牌照。根据保监会批复,易保保险具体可开展业务为代理销售保险产品;代理收取保险费;代理相关保险业务的损失勘查和理赔等。 工商信息显示,易保保险为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注册资本5000万人民币,法定代表人为潘雷方。天眼查资料显示,潘雷方同时还担任吉利控股旗下浙江吉利商务服务有限公司法人。 在保监会收紧保险牌照审批的趋势下,不少公司选择通过设立保险中介机构进军保险行业。而保险中介机构又分为保险代理机构和保险经纪机构,即从事保险代理人业务或保险经纪人业务。与易保保险同日获批的还有美团网全资控股的重庆金诚互诺保险经纪有限公司,其获得的是保险经纪公司的牌照。而易保保险此次拿到的则是与腾讯此前参股的微民保险代理有限公司相同的保险代理牌照。 通俗来说,保险代理人是与保险公司签订代理协议,接受保险公司的委托,在与保险客户的接触中是作为保险公司的代表。而保险经纪人是与有保险需求的客户签订经纪服务协议,接受客户的委托,为客户提供选择保险产品和保险公司等专业服务,在保险活动中通常代表的是保险客户一方的利益。保险代理人的佣金收入来源于保险公司,而保险经纪人的佣金收入通常来源于投保人(部分情况下也可能向保险公司收取手续费)。 业内人士向澎湃新闻记者表示,吉利拿下保险代理牌照,则可以在销售汽车时提供车险等增值服务,甚至可以强制贷款购车人买他们合作的车险,还可以顺便卖短期或长期的寿险。 对于汽车厂商而言,从事汽车企业代理保险业务较为普遍。就目前来看,不少汽车厂商都有自己的保险代理牌照,比如:上汽集团旗下的上海汽车集团保险销售有限公司、广汽集团旗下的众诚汽车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就汽车企业代理保险业务,保监会的态度是鼓励并支持的。但由于以往一段时间汽车企业兼业经营保险代理业务管理混乱、专业能力低下、侵害消费者权益等违法违规问题日渐突出,保监会曾专门发文规范其专业化经营。 2012年9月,保监会发布《关于支持汽车企业代理保险业务专业化经营有关事项的通知》,要求各保监局继续对兼业经营保险代理业务的汽车企业加大监管力度,并提出了几点明确的要求。对管理混乱,服务不规范,专业素质不高,与保险公司财务业务关系不合法、不真实、不透明的,可以限制代理保险公司的家数和代理险种范围,情节严重的,应当取消其保险兼业代理资格。 根据官网介绍,浙江吉利控股集团始建于1986年,从生产电冰箱零件起步,发展到生产电冰箱、电冰柜、建筑装潢材料和摩托车,1997年进入汽车行业。目前资产总值超过2000亿元,员工总数超过7万多人,连续六年进入世界500强。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旗下汽车企业在中国上海、杭州、宁波、瑞典哥德堡、英国考文垂、西班牙巴塞罗那、美国加州建有设计、研发中心,研发设计、工程技术人员超过2万人。[详情]

吉利成奔驰母公司大股东 有望合资建电动汽车企业
吉利成奔驰母公司大股东 有望合资建电动汽车企业

  吉利以小博大成奔驰母公司大股东 双方结盟后有望在武汉建立一家电动汽车合资企业 来源:长江商报 长江商报讯(记者 黄聪) “未来世界传统汽车行业只有两三家企业能活下来,届时谁能占领技术制高点,谁就是胜利者。” 2月24日,在吉利购入戴姆勒9.69%股份后,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公开表示,21世纪的全球汽车行业面临巨大创新机遇,各个汽车企业单打独斗很难赢得这场战争。“我们必须刷新思维方式,通过协同与分享来占领技术制高点。对戴姆勒的投资正是出于这种战略思考。” 显然,李书福的世界里,吉利要成为这两三家车企之一。2月25日,长期从事汽车研究的业内人士肖越向长江商报记者表示,吉利通过海外子公司入股,合理避免了国内资金的流出,“而通过债权、股权等融资,可以以小博大,加快进军世界一流车企行列。” 而有消息称,吉利与戴姆勒结盟的计划还包括成立一家合资企业,有望在湖北武汉建立一家电动汽车合资企业。肖越表示,作为中国车都,武汉有实力为吉利电动汽车的生产提供强大的支持。 收购戴姆勒9.69%的股份 吉利每次出手,都会引起一片哗然。 2月24日,吉利集团有限公司(由李书福拥有、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管理)正式宣布,已通过旗下海外企业主体收购戴姆勒股份公司(以下简称“戴姆勒”)9.69%具有表决权的股份。这一持股比例意味着,吉利成为奔驰母公司戴姆勒集团最大的股东。 根据戴姆勒发布的文件显示,吉利以注资的方式持有了戴姆勒公司9.69%股权。按照戴姆勒最新股价70.41欧元计算,戴姆勒目前总市值753.27亿欧元,吉利所持有的部分价值72.99亿欧元,约合89.74亿美元或人民币568.94亿元。 从金额上看,这是中国对海外整车行业规模最大的投资,也是2010年吉利18亿美元收购沃尔沃汽车的5倍。 戴姆勒总部位于德国斯图加特,旗下业务部门包括梅赛德斯-奔驰乘用车、戴姆勒卡车、梅赛德斯-奔驰轻型商务车、戴姆勒客车和戴姆勒金融服务。 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表示:“戴姆勒是一家拥有一流管理团队的优秀公司。能够入股戴姆勒,并支持由蔡澈博士带领的管理团队开展工作,我感到非常荣幸。很高兴能在戴姆勒未来发展道路上伴随其成长,助力其成为电动出行和线上技术服务领域的佼佼者。” 不过,该交易尚需通过中国监管机构审批。 关于为何要收购戴姆勒股权,李书福表示:“21世纪的全球汽车行业面临巨大创新机遇,也面临来自于非汽车行业公司的挑战,各个汽车企业单打独斗很难赢得这场战争。为了主动抓住机遇,我们必须刷新思维方式,与朋友和伙伴联合,通过协同与分享来占领技术制高点。对戴姆勒的投资正是出于这种战略思考。” 李书福还预测,未来世界传统汽车行业只有两三家企业能活下来,届时谁能占领技术制高点,谁就是胜利者。 在李书福看来,戴姆勒是全球汽车领导者,在电动化、智能化、无人驾驶与共享出行各领域都是引领者,从战略协同的角度,戴姆勒与吉利、沃尔沃产生协同效应,这是吉利入股戴姆勒的一大原因。 收购资金通过海外资本市场安排 吉利控股集团是中国目前最大的私营汽车企业集团,2017年营业额约2700亿人民币,全球纳税约346亿,其中在中国境内纳税183亿元。 关于收购后的公司治理问题,吉利方面发布消息称,此次收购完成后,吉利集团将成为戴姆勒最大的股东,并承诺长期持有其股权。但目前吉利集团或吉利控股集团旗下任何一家企业都没有进一步增持戴姆勒公司股票的计划。 李书福则表示,将完全遵守戴姆勒公司的企业章程和治理架构,尊重公司的文化和价值取向。 除了国产汽车品牌吉利,吉利控股集团旗下主要资产还包括沃尔沃汽车、宝腾汽车、路特斯汽车、伦敦电动汽车及吉利集团战略投资的新能源汽车共享出行服务平台曹操专车。 收购资金从何而来?吉利表示,均通过海外资本市场安排,没有使用中国境内资金。 李书福表示,收购资金是吉利海外公司通过海外资本市场安排,实现收购资金自我平衡。他强调,吉利此次入股资金没有使用中国境内资金。整个交易本身是在完全公开、透明的环境下完成,是一场极具价值的入股行为。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常务副总裁、CFO李东辉表示,此次收购将让吉利海外子公司在境外通过债权、股权和金融产品的安排等一系列的方式来安排资金,需要动用的资金是非常有限的。资金的来源是境外,所以不需要动用中国境内的资金。 2月25日,长期从事汽车研究的业内人士肖越向长江商报记者表示,吉利通过海外子公司入股,合理避免了国内资金的流出,“而通过债权、股权等融资,可以以小博大,加快进军世界一流车企行列。” 事实上,吉利在股市买入戴姆勒股票早有先兆。吉利曾于2017年11月底希望认购戴姆勒3%-5%的股权,但戴姆勒无意稀释现有的股本结构,仅表示欢迎吉利在公开市场购买股份。 随后,吉利控股集团通过二级市场收购戴姆勒股份。 吉利将成奔驰稳定发展的重要支柱 实际上,李书福此次收购底气十足。 吉利汽车继2017年销量突破124.7万辆、同比增长63%、净利润预计实现翻番之后,今年1月,吉利汽车又取得开门红,当月销售汽车15.5万辆,同比增长51%。 吉利控股旗下的沃尔沃汽车2017年累计销售57.15万辆,同比增长7%,盈利更是达到141亿瑞典克朗,同比增幅近三成。 16年前,吉利汽车年销售不到2.2万辆,营收不过10多亿元。如今,吉利已经成长为拥有吉利、沃尔沃、领克、宝腾、路特斯等十大品牌,年销售汽车182万辆、营收预计超过2700亿元的全球汽车集团。 有传言称,这次吉利入股戴姆勒其实是想在电动车的领域进行一个合作。 李东辉说:“我们目前并没有具体地在电动车合作等层面上进行讨论,但是在战略协同上进行新的技术开发,共同迎接未来互联网技术和带给汽车行业乃至带给消费者的服务体验上的巨大的创新、变革的机会。” 李东辉还表示,将会和戴姆勒的管理层以及其他股东进行进一步深度的讨论。所以目前并不是针对某一个具体的电动化或是具体的合资这种方式来讨论的。 全国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认为,与中国领军自主品牌企业建立良好关系是戴姆勒的最佳选择。由于奔驰的股权关系极其分散,因此核心管理层地位也不稳定,需要强大的资本力量的支持,负责任的中国企业是奔驰稳定发展的重要支柱。 而有消息称,吉利与戴姆勒结盟的计划还包括成立一家合资企业,生产电动汽车,“吉利‘垂涎’戴姆勒公司的电池技术,并希望与之在湖北省武汉市建立一家电动汽车合资企业。” 不过,吉利拒绝评论此传言。 对此,肖越表示,作为中国车都,武汉有实力为吉利电动汽车的生产提供强大的支持。 目前,戴姆勒在中国市场已有两个合作伙伴,包括北汽和比亚迪。其中戴姆勒称北汽是“在中国市场最重要的伙伴”。 根据奔驰方面规划,公司在2022年之前将旗下整个汽车产品线全部电气化。奔驰首席执行官Dieter Zetsche曾表示,到2022年,奔驰旗下所有车型都只提供混合动力或纯电动版本,并且届时将会至少再增加50个全新的电动汽车车型。 责编:ZB[详情]

官媒集体点赞吉利:中国汽车品牌进军世界高端市场
官媒集体点赞吉利:中国汽车品牌进军世界高端市场

  摘要:上证报援引观点称,该起股权收购是双赢选择,吉利未来还可能接入戴姆勒的电池技术,进一步提升技术研发能力。目前来看,对吉利入股戴姆勒,官媒更倾向于视其为中国车企逐渐壮大、迈向海外的缩影。 本文来自华尔街见闻(微信ID:wallstreetcn),编辑陶旖洁。 2月24日,李书福旗下吉利集团有限公司宣布,通过旗下海外平台收购戴姆勒股份公司9.69%具有表决权的股份。 收购完成后,吉利集团将成为戴姆勒最大单一股东,并承诺长期持股。这一交易将成为迄今为止中国企业在西方汽车工业中的最大手笔投资,目前还有待中国监管机构审批。 新华社旗下经济参考报、上海证券报和证券时报都在26日刊发的报纸中,对汽车领域的相关新闻作出了官方评论。 上海证券报用“重金购股+合资合作”来描述吉利对戴姆勒的这一起股份收购。上证报提到,业内专家看来,吉利收购戴姆勒股权是一次双赢的选择: 对奔驰而言,中国市场贡献巨大,因此,获得中国车企的入股、与中国领军自主品牌企业建立良好关系,才能保证奔驰汽车业务的稳定发展。对吉利而言,此次再出手也是继收购沃尔沃、宝腾、路特斯等之后,吉利海外战略版图上的又一次大规模布局。这不仅可以推动吉利进一步进军欧洲高端车市场,未来还可能接入戴姆勒的电池技术,进一步提升吉利自身产品的技术研发能力。 证券时报的评论文章指出,吉利入股戴姆勒不仅仅是简单的财务投资,还有更长远的战略思考。不过,与收购沃尔沃100%股权不同,戴姆勒的股权结构分散,吉利作为最大股东也只有不到10%的股权,“占有资本不等于占有技术”,吉利和戴姆勒的合作方式还有待观望。 目前来看,双方尚未签订任何战略合作协议,吉利更多的只是行使大股东的权利,并不能参与戴姆勒的战略经营管理,与实现技术层面的协同与分享还有一定距离。在产业融合方面,戴姆勒已经与北京汽车及比亚迪都组建了合资公司,未来吉利与戴姆勒将采取何种方式进行合作备受关注。 经济参考报并未直接置评吉利收购戴姆勒股份一事,而是刊发题为“中国汽车品牌加速向世界高端市场迈进”的文章,概述了中国品牌在世界汽车产业中的“质的飞跃”。 经参提到,中国品牌汽车经过长期学习和积累深耕,已经发展到了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节点,涌现出了吉利、比亚迪、江淮等一批敢于挑战世界造车强国的中国汽车品牌。 世界经济一体化让越来越多的中国品牌走出国门,积极开拓海外市场,中国品牌汽车正在以越来越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打破消费者对中国制造“低质低价”的固化认知和品牌印象,中国汽车品牌向上突破正当其时。 上证报和经济参考报都提到了,包括吉利、长城、江淮等中国车企,联合外资车企探索新能源汽车的技术升级,以及中国车企的自主品牌能力。目前来看,对于吉利入股戴姆勒,官媒的评价相对积极,更倾向于视其为中国车企逐渐壮大、扩大合作、迈向海外的有力证据。[详情]

吉利收购车企戴姆勒 全球电动车全产业链竞争加剧
吉利收购车企戴姆勒 全球电动车全产业链竞争加剧

  各大车企竞相布局 抢占原料供应源头 全球电动车全产业链竞争加剧 □记者 闫磊 综合报道 来源:经济参考报 吉利集团近日宣布,已通过旗下海外企业主体收购德国车企戴姆勒股份公司9.69%具有表决权的股份。全球汽车厂商近期对电动车布局呈现加速之势,除了自身加大研发投入和生产,全球车企之间的合作日渐频繁。在全球政策层面不断助推、市场需求持续上升等利好背景下,稀有金属原材料的争夺战也正在上演。 主要车企加强合作 吉利集团24日宣布,已通过旗下海外企业主体收购德国车企戴姆勒股份公司9.69%具有表决权的股份。目前,该交易尚需通过中国监管机构审批。外媒援引接近德国政府人士消息透露,德国监管当局将不会干涉这项收购。 电动车业务的合作意向主导了中国最大的私营汽车企业和德国第一大豪车生产商达成收购协议。 “很高兴能在戴姆勒未来发展道路上伴随其成长,助力其成为电动出行和线上技术服务领域的佼佼者。”浙江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表示,将完全遵守戴姆勒公司的企业章程和治理结构,尊重公司的文化和价值取向。针对此次投资的战略思考,李书福表示:“必须刷新思维方式,与朋友和伙伴联合,通过协同与分享来占领技术制高点。” 巴登伍腾堡州银行分析师对彭博社表示,吉利收购戴姆勒股份将增强合作,并在电动车生产技术领域获益。 有报道称,熟悉吉利战略的人士称,吉利收购戴姆勒股权是渴望接入戴姆勒的电动汽车电池技术,并希望在湖北武汉建立一家电动汽车合资企业。在电动化上,戴姆勒一直比较激进,具有深厚的技术能力。它计划未来在电动车领域的投资规模超过100亿美元。除了对电动车制造进行投资以外,还将额外投入10亿美元资金用于电池产品的生产。 吉利集团曾公开表示,从2019年之后沃尔沃推出的新车型将全部装配纯电动发动机或者混合动力发动机,以顺应从传统燃油驱动向电力驱动的转变趋势。 近期在电动车生产领域跨厂商合作不断。德国汽车制造商宝马集团23日宣布,计划在中国生产电动版紧凑型汽车MINI,可能的合作伙伴是中国长城汽车。 法新社援引宝马的一份声明说,总部位于德国慕尼黑的宝马计划“在中国合资建厂”,双方已长期探讨此事,并签署了合作意向书。 日本车企方面在电动车领域布局近期也较为频繁,《日本经济新闻》援引日产汽车在华合资公司本月发布消息称,2022年前将向中国市场投资600亿元,包括投放20款以上纯电动车。到2022年,将在中国市场投放40个以上车型,其中一半将是纯电动车,包括通过发动机发电、以马达驱动的“e-power”配备车型。 丰田公司也有较大合作举动。在纯电动汽车的基础技术开发方面,丰田汽车2017年秋季与马自达和电装建立了新公司,之后铃木和斯巴鲁等也加入进来,在电池领域敲定与松下合作。 丰田计划2030年将混合动力车(HV)和纯电动汽车等电动车辆的销量提高至目前的近4倍,达到550万辆。 主要车企的合作是为了迎合新能源汽车市场快速发展趋势。从全球市场来看,新能源汽车销售量从2011年5.1万辆增长至2016年的91.4万辆,5年时间销量就增长16.9倍。 政策助推产业发展 出于改善城市空气质量、扶植创新技术的目的,多国政府正在出台政策普及电动车,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传统燃油车的发展,并推动汽车生产商转向电动车生产。 法国日前启动了欧洲最大规模的电动公交车采购招标,总价值最高达4亿欧元。据悉,为在2025年实现清洁能源公交车全线覆盖,巴黎公共交通公司与巴黎大区公共交通管理局日前启动招标程序,计划两年内购买250至1000辆电动公交车。 在德国,限制燃油车的政策也在酝酿出台。据德国《莱茵邮报》报道,德国政府计划在紧急情况下允许对某些线路实行燃油车禁令。 本月,德国总理默克尔表示,她希望避免燃油车驾驶禁令,重点是将出租车和公交车换成电动车以及采取其他措施。但她也强调,需要尽快为受影响的城市找到解决方案。 欧盟层面对电动车领域的资金扶持也在加码。在23日结束的第二届欧洲工业日论坛上,欧盟科研与创新委员卡洛斯·莫达斯称,欧盟创新理事会将作为初创企业和大公司之间的纽带,推动合作和创新。 莫达斯还在论坛上宣布启动欧盟创新理事会的“电动车电池创新奖”,奖励那些研制出安全且可持续电动车电池的人1000万欧元(约合1230万美元)。 原料战愈演愈烈 随着电动汽车市场不断扩大,各企业也在积极抢占原料供应源头。有业内担忧原料将陷入供给不足的状况。钴的国际价格在最近两年里上涨至3倍以上,锂价格自2015年以来已涨了两倍。 据日经新闻社报道,德国宝马和大众正与矿业企业进行协商,希望确保长期供应。丰田和松下也于2017年12月宣布,围绕纯电动车等车载电池用钴,商讨包括开发在内的事宜。 按照国别来看,钴需求增长明显的是中国。一家日本商社的钴采购负责人表示,“中国政府正在推动普及纯电动汽车,今后中国的采购估计会增加”。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美国电动车制造巨头特斯拉公司或涉足锂电池原材料,正与智利锂矿巨头SQM商谈,据悉这是该公司首次涉足锂电池原材料领域。 报道称,特斯拉正与智利最大的锂矿生产商SQM公司就锂电池原材料的供应进行谈判。智利政府产业发展机构的执行副主席比特兰称,特斯拉可能同意在智利建立一座加工厂来生产其电池所需的高质量锂。若成功的话,这意味着特斯拉将首次涉足锂电池原材料领域。 SQM是全球老牌锂生产商之一,此前SQM公司引得中国上市公司杉杉股份、天齐锂业等参与竞购。杉杉股份收购SQM部分股权的交易于2016年8月底宣布终止,而天齐锂业2016年9月底曾成功购买SQM2.1%的股权。SQM的股价在2017年中上涨了71%。 全球汽车制造商都开始锁定原材料锂的供应,来扩大电动汽车的生产规模,以实现各家雄心勃勃的电动车生产计划。丰田集团旗下负责海外投资和贸易业务的丰田通商日前以2.82亿澳元,换取澳洲锂矿商Orocobre公司15%的股权,资金将用于扩大Orocobre位于阿根廷的碳酸锂的年产能,计划从2017年的17500吨提高143%至42500吨。此外,丰田通商还与Orocobre打算在日本福岛打造氢氧化锂厂,预估年产能可达1万吨。 电动车制造商为巩固锂的货源,直接入股锂矿公司似乎已成为最保险的方式。比如,中国电动车制造商比亚迪,以及长城汽车近年来都有类似的投资事件。 据调查公司Darton Commodities统计,以锂电池为首的充电电池用钴占全球钴供应量的一半以上。调查公司富士经济的数据显示,2016年面向锂电池的钴需求量为4.59万吨,预计到2021年将增至7.5万吨。 由于需求增长,钴的价格持续上涨。作为国际指标的伦敦市场现货价格在2月下旬徘徊在每磅38美元左右。[详情]

传统汽车抵挡科技入侵 李书福买下戴姆勒近10%股票
传统汽车抵挡科技入侵 李书福买下戴姆勒近10%股票

  传统汽车巨头 联手抵挡科技入侵者 钱童心 豪掷90亿美元买下汽车巨头戴姆勒近10%的股票,李书福的远见赢得了全世界的掌声。 虽然占股仍不到10%,但这已足以让李书福成为这家全球最高端汽车制造商最大的股东。更重要的是,凭借奔驰母公司的技术,吉利为自己赢下了未来汽车版图争夺战中的制胜一步。 变革 吉利表示无意在近期增加戴姆勒的持股比例,可见李书福的用意是在双方未来的战略合作——这主要是针对两方面的技术,第一是电动车技术,第二是自动驾驶技术。 传统汽车巨头在造车新势力面前已经落后。特斯拉、谷歌、Uber这些科技公司率先进入电动车和自动驾驶领域的研发,占据了主动权。未来对于传统汽车厂商而言,是一场艰难的战役。用李书福的话来说,只有两三家企业能够存活! 李书福说道:“目前没有一家汽车厂商能够单枪匹马地应对这些外来的科技‘入侵者’。为了保持行业的技术领先地位,寻找合作伙伴,顺应新时代的思维,借力发展优势显得尤为重要。我投资戴姆勒就是映射了这种想法。” 戴姆勒是德国三大汽车巨头中唯一股权未受到家族控制的车企。大众的主要控制方是保时捷家族,宝马最大的股东来自德国最有钱的女人SusanneKlatten和她的哥哥StefanQuandt,两人控制了宝马半数的股份。 股权分散也给了戴姆勒集团很大的灵活性。此前,奔驰已经和雷诺日产建立产业联盟,共同开发乘用车和卡车,雷诺日产占有戴姆勒3.1%股份。此外,奔驰还与中国合资方北汽集团合作,计划研发生产电动车。 引入吉利作为大股东的另一大好处是,能够应对因财报不利导致的投资者激烈反应。随着各大传统汽车巨头近几年来在新能源技术以及战略方面加大投资力度,今年汽车企业财报势必不利,利润将遇到很大瓶颈。 2月23日,大众公布2017年全年财报,同时警告今年利润将受到巨大冲击,主要因为公司投入上百亿欧元在电动汽车的研发,并将推出一系列电动车新车型。财报显示,今年公司销量增长将介于6.5%至7.5%之间。 今年年初美国CES期间,大众汽车CEOHerbertDiess低调亮相在英伟达发布会现场,分享了对自动驾驶技术发展下汽车行业变革的看法。他认为,再过5到10年,全自动驾驶时代就将来临。 Diess表示:“人工智能正在不断推进汽车的变革。如果没有人工智能和深度学习的进步,自动驾驶、零排放出行和数字化网络根本无法实现。”在这样的背景下,大众汽车计划于2020年起逐步推出自动驾驶汽车,到2025年前,推出超过20款全电动车型。 反击 对于戴姆勒而言,自动驾驶汽车的市场也同样不可缺失。 今年2月初,戴姆勒和全球最大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博世共同宣布,将在未来几个月测试自动驾驶出租车(Robo-taxis),这也是传统整车厂商和零部件厂商结盟应对科技公司在自动驾驶技术方面挑战的一大举措,显示了德国传统汽车制造商联盟制衡谷歌等科技公司的决心。 戴姆勒还称,将早于谷歌率先推出自动驾驶出租车服务。 汽车咨询公司Automobility创始人CEO罗威(BillRusso)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戴姆勒在汽车领域拥有先进的技术,尤其是在电动车和电动车零部件领域,比如电池和电池管理系统,将戴姆勒正在开发的先进技术和吉利的车联网生态结合起来,是此次吉利投资的主要动机。” 此前还有消息称,吉利和戴姆勒两家公司计划在武汉合资成立一家电动车制造工厂。对此,研究机构StrategyAnalytics中国高级分析师李建宇表示:“武汉政府给了吉利不少政策方面的优惠,但是目前还没有听到确切的投资消息。” 就在吉利宣布投资戴姆勒的几乎同时,2月23日晚,宝马官方也宣布与长城汽车签署合作意向书,双方将建立合资新能源车厂,生产宝马旗下MINI的电动版。在此次合资中,长城将是多数股东,宝马为少数股东。关于建厂地点和投资额度,宝马和长城还在进一步探讨。此前,宝马已经拥有中国的合资方华晨汽车。 中国市场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动车市场,这也加速了海外汽车巨头在中国研发生产电动车的步伐。根据StrategyAnalytics的数据,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在2017年突破了创纪录的70万辆,这一数据到2020年将进一步突破200万辆,到2025年将突破500万辆。 李建宇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未来七八年内,新进入汽车企业与传统车企之间的竞争将更加激烈。尽管一些地方政府已经于去年12月减少甚至取消了生产和销售的补贴。但这并未影响汽车企业继续投入新一代电动汽车的研发和量产,以迎合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 汽车制造商不仅看好电动车消费市场,同时也争相进入共享电动车市场以及电动车配送服务市场,这受益于共享打车软件平台的高度发展。滴滴出行近期宣布,计划与12家汽车厂商合作提供电动汽车的共享服务,这些汽车厂商包括本土汽车厂商吉利、比亚迪以及国外的汽车厂商,比如起亚和雷诺日产。 对此,罗威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滴滴目前并不是一家汽车硬件生产商,但是随着汽车市场越来越朝着平台化和服务化的方向发展,滴滴等共享打车软件平台也很有可能加强对生态合作伙伴技术的投资。” 美日汽车巨头福特和丰田也都宣称自己将成为移动互联公司,并且把竞争对手视作谷歌、苹果和Facebook等科技公司。未来传统汽车厂商和科技公司在自动驾驶技术和应用方面的争夺战将变得更加激烈。 根据美国布鲁金斯研究所统计,过去三年中,全球资本市场在无人驾驶产业方面注资超过5000亿美元。而这仅是一个开始,市场预计,汽车制造和共享出行产业未来的市场规模将达到百万亿美元。[详情]

李书福的逆袭:拆大奔到奔驰大股东 6个月吃进10%股份
李书福的逆袭:拆大奔到奔驰大股东 6个月吃进10%股份

  李书福的逆袭: 拆大奔到奔驰大股东 拆了装,装了拆,吉利搞出了第一款产品——有着红旗车底盘和奔驰车外形的吉利一号 杨海艳 “收购狂人”李书福又干了票大的。 在遭遇多次婉拒之后,吉利默默完成了二级市场的逆袭。当地时间2月23日,德国媒体放出重磅消息称,来自中国杭州的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已收购著名车企戴姆勒股份公司(DaimlerAG)9.69%的股份,共计1.036亿股,市值近90亿美元(约合570亿元人民币)。 整个德国产业界都沸腾了——一家来自中国的企业,而且还是一家民营企业,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从二级市场大量收购第一辆汽车发明者创立的企业、梅赛德斯-奔驰汽车的母公司,并成为后者的第一大股东。当地一媒体甚至以《吉利老板,从抄袭奔驰到收购奔驰9%股份》为题,发表了一篇略带醋味的报道。 不过,白手起家的李书福,可能也并不太会在意外媒“深扒”他对奔驰的迷恋,和以造奔驰这样的车为目标的历史。 从模仿奔驰到买下奔驰 李书福第一次提出要造“奔驰车”是1996年夏天,当时他正和现任吉利集团总裁、CEO的安聪慧乘坐着奔驰车奔波在路上。这是一个非常大胆的想法。 但那时候,汽车业并未向民营资本开放,连造摩托车都需要许可证。李书福“暗度陈仓”,以“代工”的方式进军摩托车行业,再悄悄布局汽车产业。 20世纪60年代出生在浙江台州农村的李书福几兄弟从小喜欢车,在家里的床底下,曾堆满了用泥巴捏的“小包车”。所以,在李书福靠走街串巷为他人拍照淘得人生第一桶金,继而开照相馆、生产电冰箱、成立装潢材料厂甚至还进入房地产行业,在各个领域做足尝试之后,他萌生了造车的念头。 模仿是其起步的第一课。“拆东西研究”也成了吉利人造车的第一步。李书福买了很多车拆掉学习,有红旗、丰田、宝马……甚至他的座驾——一辆新奔驰车,也被研究人员趁他出差的时候拆了。拆了装,装了拆,正是这种看上去很土的办法,让吉利搞出了第一款产品——有着红旗车底盘和奔驰车外形的吉利一号。 不仅是外媒,这段历史也一度让业内津津乐道。 李书福的战略眼光和踏实、能干的执行力,为业内熟知。然而,造车是一门十足的技术活,在毫无造车技术基础上起步的吉利汽车虽然凭借自身的实力在迅速崛起的消费需求面前获得了市场,豪情、美日、优利欧等车型一度也曾在市场上走俏。但时间不长,到2006年,由于产品批次出现的质量问题,吉利的车有点卖不动了。 一番探讨之后,吉利决定转型:从低端往中端走,从以价格优势走向技术领先。 李书福遍撒英雄帖,开始大量寻觅国内外汽车界享有声誉的专家和技术人才。 也正是在这一年,吉利的眼光投向了海外。2006年,吉利宣布进驻英国锰铜控股,持有其19.97%的股份,后来英国锰铜遭遇金融危机,吉利对其增资,按“零现金/零债务”模式以1104万英镑收购英国锰铜的业务与核心资产;2009年,吉利成功收购澳大利亚的自动变速器公司DSI;2010年,收购瑞典沃尔沃汽车,完成汽车并购史上一次“蛇吞象”的壮举;去年,吉利拿下马来西亚宝腾和路特斯汽车股权,还一举收购沃尔沃集团8.2%的股权,并全资收购了美国飞行车公司太力(Terrafugia);2018年伊始,再度完成国内汽车业内单笔最大股权收购,吉利从一家民营企业转型为国际化大汽车集团。 6个月内吃进10%股份 “从地方民营小企业,成长为全球汽车集团,得益于全方位整合国际资源、持续技术创新、不断转型升级,同样也离不开高效的决策、富有远见并具有可持续性的战略。”李书福说。 和很多本土车企一样,通过海外并购花钱买技术来实现自身实力提升,是李书福一开始的想法。但是,在汽车行业内,海外并购并不鲜见,能如吉利这般获得成功者并不多见。 首先,从并购次数和频率来看,吉利集团无疑是出手最多的企业;其次,每一次出手,基本上都“弹无虚发”。 收购沃尔沃一案,到2010年正式完成收购,吉利准备了8年,李书福也等了8年。2002年,年轻的吉利刚刚拿到轿车许可证,在浙江临海召开的一次公司中层干部会议上,李书福突然说了一句:“我们要去买沃尔沃,现在起就应该做准备了!”这句话可谓石破天惊,当时的人员全蒙了。 沃尔沃汽车成立于1927年,是瑞典人最引以为傲的汽车公司,称之为“北欧公主”一点不为过。 李书福不仅执着,还善于分析和判断,更具有执行力。他认为,由于福特汽车自身的财务压力,卖掉沃尔沃是迟早的事。于是一方面蛰伏等待,一方面为并购寻求人才,做充分准备。 找合适的人做合适的事,在长达几年的准备期中,他找来了曾参与吉利集团收购锰铜项目的核心成员张芃、英国石油公司(BP)中国参与投行业务的袁小林、菲亚特动力科技中国区前CEO沈晖等人参与战略规划乃至具体并购过程。同时,李书福还争取到了老牌投行法国洛希尔金融集团的支持,这对这次并购的成功至关重要。洛希尔银行多年的顾问汉斯·奥洛夫奥尔森曾在沃尔沃任职超过40年,并在福特完成对沃尔沃收购的前五年担任沃尔沃CEO,对福特和沃尔沃都非常熟悉。 当2008年福特想要出售沃尔沃时,吉利已经准备好了。和此前收购沃尔沃一样,此次收购戴姆勒股权,也无疑是充分调研、详尽分析和果断决策的结果。在这其中,找对的人以对的方式做对的事情,是吉利并购能屡获成功的关键。 李书福通过兴业银行等机构低调帮助其从二级市场买进,在短短6个月里,完成了9.69%的股权购入。要知道,戴姆勒的股权十分分散,此前其第一大股东科威特股权基金也仅持有其6.8%的股份。在交易资金来源方面,吉利并未动用境内资金,而是遍寻合作方,最终两大合作伙伴兴业银行和摩根士丹利分头融资为吉利筹款,利息相当于戴姆勒分红,对吉利本身来说并不会形成大的财务风险和压力。 回头翻看李书福和吉利的每一次并购,都是大胆起意、小心推论、充分准备的结果。在这一过程中,吉利每一次并购的合作伙伴和寻找的咨询公司,在其中都起到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 在完成对沃尔沃的收购之后,吉利选择了“放虎归山”,保持公司战略的延续性和管理层的稳定性,李书福将沃尔沃和吉利的关系比喻为“兄弟”。他说,当下沃尔沃有困难,我们要去帮助它。在完成收购之后,吉利投了大量资金帮助沃尔沃恢复元气,而不干涉后者发展。 在此次完成对戴姆勒股权收购之后,李书福又同样承诺,不会干涉管理层的决定。 正是这种以尊重为基础的友好协商,让吉利从“买买买”中获益匪浅。收购澳大利亚的DSI,填补了吉利在大扭矩变速箱技术上的不足;收购沃尔沃轿车公司的全部股权后,双方在瑞典哥德堡成立了欧洲研发中心,共同致力于全新CMA中级车基础模块架构的研发,未来双方将基于这一共同的模块化架构进行各自的产品研发,在资源上共享,但品牌和车型上保持独立。这一合作方式,既节省资源又加快了车型推出周期。 吉利还借鉴使用了不少沃尔沃在安全、环保以及智能驾驶方面的技术,搭建起自己在这些领域的独特优势和竞争力,从而一跃成为国内排名前四的车企。而此番完成对戴姆勒股权收购之后,双方在电气化以及未来出行领域的合作又有了更大的想象空间。 2010年9月14日,在沃尔沃汽车被收购后第一次董事会会议结束后,李书福走出沃尔沃大厅,看着沃尔沃汽车总部大楼前面三个旗杆上升起的瑞典国旗、中国国旗和沃尔沃旗,说了一句:“从今天开始,我们真正进入全球化发展阶段了。”不知这个月底,在德国与戴姆勒高层商谈未来合作之后,李书福又会作何感慨?[详情]

评论:吉利收购奔驰 下的是一盘“协同效应”大棋
评论:吉利收购奔驰 下的是一盘“协同效应”大棋

  ■ 观察家 中国实体经济企业通过跨国并购,实现在技术和品牌等方面的协同效应,是个不错的路径。 2月24日,吉利集团有限公司正式宣布,已通过旗下海外企业主体收购奔驰母公司——戴姆勒股份公司9.69%具有表决权的股份。这一持股比例意味着吉利成了戴姆勒集团最大的股东。该消息引发广泛关注。 这是吉利成功收购著名汽车品牌沃尔沃、宝腾之后,又一个重大企业并购行为。而这起广受瞩目的并购,也被视作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一个突出案例。 吉利近年来在国际资本市场大动作频繁,从收购沃尔沃、宝腾、戴姆勒等并购案来看,都是立足于自身发展规划,对标国际顶级汽车品牌、世界级汽车经营管理团队,瞄准汽车发展核心技术,并实现了吉利汽车的连续“跳级”。 这对中国企业尤其是实体经济企业跨国并购行为,提供了一个颇具价值的示范样板。 我国经过40年的改革开放,从微观企业层面来看,通过规模化等实现了企业的高速发展,出现了吉利等规模较大的企业。我国很多企业并不缺资本、市场规模,但在品牌、服务、企业经营管理、核心技术等方面还是与国际上的企业巨头存在不小差距。 企业并购理论认为,企业产生并购行为最基本的动机就是寻求企业的发展。寻求扩张的企业面临着内部扩张和通过并购发展两种选择。内部扩张可能是一个缓慢而不确定的过程,通过并购发展则要迅速得多。 但站在一个更为宏大的时代背景,来看待我国企业跨国并购行为,其动机显然不是单纯为了实现快速的规模化扩大,而是到了品牌、服务客户的能力、企业经营管理、核心技术“跳级”的关键阶段。 按照现代企业并购理论,并购最常见的动机就是——协同效应,并购交易的支持者通常会以达成某种协同效应作为支付特定并购价格的理由。吉利在收购沃尔沃后充分享受到了这种协同效应的红利。 这也是一种启示:中国实体经济企业通过跨国并购,实现在技术和品牌等方面的协同效应,这无疑是个不错的路径。 值得关注的是,对于这笔90亿美元资金的来源,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表示,收购资金是吉利海外公司通过海外资本市场安排,实现收购资金自我平衡。他强调,吉利此次入股资金没有使用中国境内资金。 这告诉我们,现代实体经济所处的环境早已经不是“汽车不就是‘沙发+四个轮子’”的时代了,企业发展离不开金融思维,跨国并购必然离不开国内、国际资本市场的金融工具助力,这恐怕是吉利为我国实体经济企业留下的另一重启示。 企业强则中国强,对中国实体经济来说,最关键的,是实现其高质量发展,而非规模化增长。鉴于此,这样下着一盘“协同效应”大棋的跨国并购,显然有其可资参照之处。 □盘和林(学者)[详情]

吉利李书福入股戴姆勒 分析:不仅仅是简单的财务投资
吉利李书福入股戴姆勒 分析:不仅仅是简单的财务投资

   证券时报记者 张达 日前,吉利集团通过旗下海外企业主体斥资90亿美元,收购了戴姆勒9.69%具有表决权的股份,成为戴姆勒最大的股东并承诺长期持有其股权,该交易尚需通过中国监管机构审批。这是中国企业迄今为止在西方汽车工业中的最大手笔投资。 德国汽车制造商戴姆勒是国际知名的汽车集团,旗下拥有梅赛德斯-奔驰等知名汽车品牌。奔驰汽车在2017年以228.93万辆的销量打败奥迪、宝马,成为全球豪华车销量冠军。作为全球汽车工业的领头羊,戴姆勒的发展潜力被看好。从资本层面来看,入股2017年净利润达到108.6亿欧元、每股盈余9.84欧元、计划今年每股分红3.65欧元的戴姆勒,无疑是一笔成功的财务投资。 不过,对于吉利汽车掌门人李书福来说,入股戴姆勒不仅仅是简单的财务投资,还有更长远的战略思考。在他看来,面对全球汽车行业的巨大创新机遇和挑战,必须通过协同与分享来占领技术制高点。 与以往日系、美系、德系车企走本土化合资建厂路线不同,过去几年,吉利通过收购外资品牌来整合国际资源,不断提升自身的研发能力,持续进行技术创新,在国有车企占绝对优势的情况下抢得一席之地,从地方民营小企业逐渐成长为全球汽车集团。特别是2010年收购了沃尔沃汽车100%股权后,吉利拥有了沃尔沃汽车关键技术、知识产权的所有权以及大量知识产权的使用权,并对其战略规划、管理运营、市场拓展指明方向。沃尔沃的研发经验包括在汽车安全方面的领先技术在吉利自主品牌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双方深度融合,实现了各自品牌的快速协同发展。吉利从最初的价格取胜、成本领先战略逐渐向技术领先、品牌创新战略转变。 不过,此次吉利入股戴姆勒与当年收购沃尔沃汽车100%股权不同,而与两个月前收购沃尔沃集团8.2%股权成为第一大股东有类似之处。尽管戴姆勒在汽车工业领域拥有国际领先的技术研发能力,但戴姆勒的股权结构分散,即使是最大股东也只有不到10%的股权,目前来看,双方尚未签订任何战略合作协议,吉利更多的只是行使大股东的权利,并不能参与戴姆勒的战略经营管理,与实现技术层面的协同与分享还有一定距离。在产业融合方面,戴姆勒已经与北京汽车及比亚迪都组建了合资公司,未来吉利与戴姆勒将采取何种方式进行合作备受关注。 技术研发离不开资本支持,但是占有资本不等于占有技术。就如合资品牌尽管是双方各占50%的股权,但其大部分技术研发仍由外资控制。中国虽然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汽车市场,但中高端市场基本是合资品牌,自主品牌多半在中低端,近几年向中高端努力迈进进展很快,却仍处劣势,中国要实现汽车强国的目标任重道远,归根结底是要在核心技术领域实现突破、在自主创新领域成为强者。 实际上,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随着中国车企实力的逐步增强,他们不再只看重眼前利益,更看重与国际汽车巨头在全球范围内的长期协同发展与合作共赢。从此次吉利入股戴姆勒的资本运作来看,其寻求的合作方式可能不仅限于在国内合资办厂,还包括在一些技术前沿领域进行全球范围的协同发展,吉利已经按照自己的发展愿景成功地迈出了第一步。 [详情]

李书福豪掷570亿元 戴姆勒监事会或现“中国席位”
李书福豪掷570亿元 戴姆勒监事会或现“中国席位”

   李书福豪掷570亿元创海外整车投资新高戴姆勒监事会或现“中国席位” ■本报记者 龚梦泽 2月24日,吉利集团有限公司(由李书福拥有、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管理)正式宣布,已通过旗下海外企业主体收购戴姆勒股份公司(以下简称“戴姆勒”)9.69%具有表决权的股份。这一持股比例意味着,李书福成为汽车鼻祖的第一大股东。  《证券日报》记者查阅得知,目前戴姆勒总共发行约10.70亿股,李书福此次收购了其中1.04亿股。由于戴姆勒并未给出交易股价,按照戴姆勒最新股价约70.41欧元计算,戴姆勒目前总市值753亿欧元,李书福所持有的部分价值73亿欧元,约合90亿美元即570亿元人民币。事实上,该数额已创下了中国对海外整车投资的新高,是2010年吉利18亿美元收购沃尔沃汽车的5倍之多。 对此,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表示:“戴姆勒是一家拥有一流管理团队的优秀公司。能够入股戴姆勒,感到非常荣幸。很高兴能在戴姆勒未来发展道路上伴随其成长,助力其成为电动出行和线上技术服务领域的佼佼者。”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李书福透露了入股奔驰公司的几个理由,同时也回答了资金来源的问题。 持股9.69%成最大股东 戴姆勒监事会或现“中国席位” 对于为何要大手笔收购戴姆勒股权,李书福表示:“21世纪的全球汽车行业面临巨大创新机遇,也面临来自于非汽车行业公司的挑战,各个汽车企业单打独斗很难赢得这场战争。为了主动抓住机遇,我们必须刷新思维方式,与朋友和伙伴联合,通过协同与分享来占领技术制高点。对戴姆勒的投资正是出于这种战略思考。 综合来看,此次收购戴姆勒-奔驰股份成为最大的股东,影响不单单是中国的汽车行业。全球汽车行业同样反响强烈。因为戴姆勒-奔驰不仅是全球最大豪华车制造商,更具有标志意义的是,戴姆勒是汽车的发明者。 那么,李书福通过收购戴姆勒-奔驰股份到底能够得到什么?可以肯定的是,通过此次收购吉利汽车获得了非同寻常的曝光率和知名度--即便高贵如戴姆勒-奔驰,中国人也可以成为第一大股东,这也凸显出这次交易的分量。其次,90亿美元的投资,李书福或其代表将有机会在戴姆勒-奔驰管理层取得“中国席位”,成为戴姆勒-奔驰监事会的一员。 反之,对戴姆勒方面来说,与中国领军自主品牌企业建立良好关系同样是戴姆勒的最佳选择,引入李书福作为最大股东有利于促进其结构转型。事实上,由于戴姆勒的股权关系极其分散,因此核心管理层的地位也是不稳定的,需要强大的资本力量的支持,像吉利这样有着高度活跃性和现代理念的投资者将成为戴姆勒稳定发展的重要支持。  李书福回应资金来源 并称无进一步增持计划 《证券日报》记者注意到,根据监管申报文件披露,李书福这次通过投资基金购得了9.69%戴姆勒股份,价值约合570亿元人民币。 对于这笔资金的来源,李书福表示,收购资金是吉利海外公司通过海外资本市场安排,实现收购资金自我平衡。他强调,吉利此次入股资金没有使用中国境内资金。整个交易本身是在完全公开、透明的环境下完成,是一场极具价值的入股行为。  此外,关于收购后的公司治理问题,吉利方面也发布消息称,此次收购完成后,吉利集团将成为戴姆勒最大的股东,并承诺长期持有其股权。但目前吉利集团或吉利控股集团旗下任何一家企业都没有进一步增持戴姆勒公司股票的计划。 资料显示,吉利控股集团是中国目前最大的私营汽车企业集团,2017年营业额约2700亿元人民币,全球纳税约346亿元,其中在中国境内纳税183亿元。事实上,吉利汽车2017年不仅销量一举进入国内车企百万俱乐部,且盈利超过百亿元人民币,成为2017年度国内自主品牌汽车最大的一匹黑马。  据记者了解,2017年吉利汽车利润大幅增加,主要归因于年内销售收入大幅增加,即由于整体销量大幅增加及产品组合改善所致。 2017年,吉利汽车旗下6款车型月销超万辆。截至去年年底,吉利已拥有850家渠道网络。随着品牌建设力度加大,公司2018年设立了158万辆(含领克品牌汽车销量)的销量目标。 “未来世界传统汽车行业只有2家-3家企业能活下来,谁能届时占领技术制高点,谁就是胜利者。”在李书福看来,戴姆勒是全球汽车领导者,在电动化、智能化、无人驾驶与共享出行各领域都是引领者,从战略协同的角度,戴姆勒与吉利、沃尔沃产生协同效应,这是吉利入股戴姆勒的最一大原因。 [详情]

李书福海外豪气收购背后:融资平台露出冰山一角
李书福海外豪气收购背后:融资平台露出冰山一角

   李书福海外豪气收购的背后 来源:北京商报 吉利在海外收购道路上已经停不下来。继去年底大手笔收购沃尔沃集团商用车8.2%的股份,成为第一大股东之后,2月24日戴姆勒官方证实,吉利已在公开市场累计持有戴姆勒股份公司近9.69%的股份,市值约90亿美元,这让吉利成为这家德国汽车制造商巨头的最大股东。自2010年开始,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通过资本运作,用不到八年的时间连续将沃尔沃和沃尔沃集团股权、宝腾、路特斯、伦敦出租车收入囊中,似乎并没有终点。 业内人士认为,从收购戴姆勒9.69%的股份来看,吉利在海外强大的融资能力已让人刮目相看。在吉利的2020200计划中,吉利汽车到2020年要实现年产销200万辆目标,进入全球汽车企业前十强。入股戴姆勒后,吉利未来如何壮大自己的版图、下一步收购对象是谁引发业界猜想。 融资平台露出冰山一角 戴姆勒发布的文件显示,目前戴姆勒总共发行了1069837447股,吉利此次收购了其中103619340股。按照戴姆勒最新股价70.41欧元计算,戴姆勒目前总市值753.27亿欧元,吉利所持有的部分价值72.99亿欧元,约合89.74亿美元或568.94亿元人民币。此次入股完成后,吉利集团将成为戴姆勒最大的股东,并承诺长期持有后者股权。从金额上看,这是中国对海外整车行业规模最大的投资,也是2010年吉利18亿美元收购沃尔沃汽车的5倍。 由于戴姆勒9.69%股份的价值约达90亿美元,因此外界对此次入股的资金来源十分关注。在《有关受通知义务的人相关信息》一栏,最终由一家名为Tenaclou3 Prospect Investment Holdings Limited的投资公司持有股权。北京商报记者了解到,Tenaclou3 Prospect Investment Holdings Limited是一家吉利控股集团此前注册的专门用于拓展海外业务的新公司,实际控制人也是吉利控股。 李书福在对媒体的回复中表示,收购资金是吉利海外投资公司通过海外资本市场安排,实现收购资金自我平衡。他强调,吉利此次入股资金没有使用中国境内资金,整个交易本身是在完全公开、透明的环境下完成,是一场极具价值的入股行为。 吉利控股集团常务副总裁李东辉在接受央视财经采访时则表示,“目前还不能透露具体收购金额,但远低于90亿美元,我们(吉利)需要动用的资金是很小的一部分”。 虽然吉利方面回应入股戴姆勒的资金并非来源于中国境内资金,但有消息透露,兴业银行和摩根斯坦利成为吉利的融资伙伴。按照行业猜测,李书福抵押了部分吉利及戴姆勒股权,来获得银行贷款资助,吉利集团、兴业银行香港分行以及摩根斯坦利各承担2.23%的股权收购,这个拆分比例的猜测也符合戴姆勒关于3%举牌线的规定,在交易结构中,二级市场直接收购占到4.9%,剩余4.79%部分采取向对冲基金借股的方式进行。而在今年2月,两部分股权合并,一次性交割给吉利方面。这类交易的背后规则是,吉利方面出资不应少于全部的50%,李书福出资应该在280亿元人民币。不过,上述猜测并未得到吉利方面的证实,一位吉利内部人士透露,吉利会选择合适时间就资金的构成情况正式对外公布。 在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看来,吉利成为奔驰母公司戴姆勒最大股东的意义重大,不管是从财务方面还是从实业方面来看,都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从长期来看,入股戴姆勒会产生多个方面的回报,股票分红也能减轻吉利在收购中的压力,而此次收购的幕后操盘手若为兴业银行和摩根斯坦利,协助吉利顺利完成了几十亿美元的购股交易,这无疑为国内车企在海外收购树立了范本。这也让吉利海外融资平台露出冰山一角。 放大的资产实力 从2010年收购沃尔沃开始,吉利和李书福一直在买买买的路上,据不完全统计,自2010年起,吉利总共动用约1023亿元收购国内外资产。然而近年来李书福连续的海外收购已让吉利集团感到了资金压力。一位吉利人士也表示,此次吉利入股戴姆勒所需资金巨大,对于吉利来说有不小压力。 2010年收购沃尔沃时,吉利付出的对价是18亿美元,这对当时的吉利来说已经是一个天文数字。当时李书福表示,吉利的海外资金来源广泛,包括美国、欧洲、中国香港的不同出资人,还有部分是美国福特汽车的资金支持,“国内资金部分,大部分是通过吉利自身担保、抵押等各个方面得到,还有少部分来自地方政府的投资公司”。 有消息称,为完成收购沃尔沃,吉利控股出资41亿元,另有部分资金来自于几个省市的国资。海外资金的具体情况则鲜见披露,有资料显示,当时吉利向高盛发行可转换债券和认股权证,高盛为吉利提供25.86亿港元,按2010年人民币对港元汇率计算,大约相当于人民币22.7亿元。 不过,此次收购戴姆勒近10%的股份,与2010年收购沃尔沃轿车全部股权时的资金实力相比,吉利早已不可同日而语。作为中国目前最大的民营汽车企业集团,吉利汽车2017年营业额约2700亿元人民币,市值更是超过了300亿美元。显然在如此高额的增幅下,无论是吉利控股的现金流,还是在融资、金融杠杆等方面,都具备充足的竞争优势。 全国乘用车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吉利一向擅长股权融资、债券等方式的运用,吉利通过并购沃尔沃带来的正向影响,七年间正在快速放大。产品实力的不断进步,再加上连续多次在国际上的成功并购案,让吉利这种实业性质的公司被不少投资者看好,资金自然蜂拥而至。 海外收购边界在哪 此前,李书福已提出了要把吉利打造成全球汽车产业前十强、并且受人尊敬的全球化汽车集团。现在吉利控股集团已经拥有吉利汽车集团、沃尔沃汽车集团、吉利商用车集团、吉利集团新业务、铭泰集团五大板块,涉及吉利汽车、沃尔沃汽车、路特斯汽车等8个汽车品牌,其中有超过一半的汽车或品牌面向国际化市场,如今吉利入股戴姆勒,这也意味着李书福将要构建的吉利汽车版图正在逐步成型。 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李书福就表示:“21世纪全球的汽车行业面临着巨大创新机遇,也面临来自非汽车行业公司的挑战,各个汽车行业公司单打独斗很难赢得这场战争。从吉利的整体战略来说,这才是这笔交易的主要原因。” 崔东树表示,吉利收购不是单纯的财务投资,而是与戴姆勒进行后续战略合作的基础。李书福考虑的是吉利汽车如何跻身著名跨国车企之列,从而成就全球汽车产业十强的梦想。 实际上,在成为戴姆勒最大股东之后,有媒体称,在吉利全球视野范围内的项目还包括捷豹路虎和菲亚特克莱斯勒(FCA)。据了解,在最初的设想中,李书福本来接触福特希望收购的是捷豹路虎,但是当时印度塔塔集团已经和福特谈判到了实质阶段,李书福才转而收购沃尔沃轿车业务。而在去年的FCA传出与中国车企接触的消息时,吉利也是当时的绯闻竞争收购者之一。 值得关注的是,李书福曾预测,“未来只有2-3家车企能够在激烈竞争中存活下来,现在的车企应该团结起来投资未来,从而成为2-3家未来存活下来的企业之一”。这一观点恰恰与FCA首席执行官马尔乔内不谋而合。 值得关注的是,近年来,中国车企一直希望能够进军北美市场,由于FCA也在通过精简业务吸引潜在收购者,所以FCA可能成为中国车企的理想目标。业界分析认为,入股戴姆勒无疑为吉利打开了进军欧洲高端市场的大门,而进军利润丰厚的北美市场则很可能成为吉利的下一个目标。 崔东树表示,通过海外的大举扩张,吉利无论在研发技术还是海外市场方面都有了长足进步,在尝到收购沃尔沃的甜头后,可以预计到的是,吉利的海外收购之路不会停止,用资本去换取技术,李书福的吉利版图仍将继续扩张。北京商报记者 蓝朝晖 [详情]

小调查

  

微博推荐

更多

新浪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通行证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1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