悄悄进村 吉利超越北汽结缘戴姆勒
杨海艳
[吉利此次能在短短6个月内完成9.69%的股权吃进,没有戴姆勒暗中的默许和首肯要办成的难度显然更大。而此前第一大股东科威特投资局的持股比例也仅有6.8%。]
农历新年伊始,汽车行业就迎来两则大的爆炸性新闻,其一是宝马和长城牵手;其二更轰动的是,民营企业吉利通过股权收购成为汽车的发明者——奔驰母公司的最大股东。德国媒体以一种“大梦初醒”的口吻发表了一篇名为《吉利老板,从抄袭奔驰到收购奔驰9%股份》,来表达对这一事件的感慨。如果说宝马选择和长城牵手更多的是出于应对中国越来越严格的产业政策考虑,那么,戴姆勒选择吉利,或者说双方互相选择,则更是在行业急变之下,强者想要恒强而选择连横以积极应对。
在吉利之前,戴姆勒在华已有两大合作伙伴,比亚迪和北汽集团。至今,与前两方的合作已经多年。在此过程中,北汽已经明确表示希望与戴姆勒合作,并成为后者的大股东之一,然而时光流转,为何短短两年后戴姆勒开心地接受了吉利的绣球,后者成为第一大股东?
要么牵手,要么被淘汰
“21世纪的全球汽车行业面临巨大创新机遇,也面临来自于非汽车行业公司的挑战,各个汽车企业单打独斗很难赢得这场战争。为了主动抓住机遇,我们必须刷新思维方式,与朋友和伙伴联合,通过协同与分享来占领技术制高点。对戴姆勒的投资正是出于这种战略思考。”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在吉利的官方声明中表示。而在接受寰球汽车的采访时,他预判未来传统汽车行业只有两三家企业能活下来,所以必须合作。
在这两段看似官方的发言中,有两个值得关注的点:第一是在他看来,面对行业变革,单打独斗的企业未来要么被淘汰兼并,要么主动寻求合作;其二是汽车行业的竞争已经不是内部竞争,以前的敌人或者竞争对手,未来必须成为盟军,方能在技术上领先。
这一观点不仅与FCA的CEO马尔乔内不谋而合,越来越多的传统车企其实已经在思考或者改变此前单打独斗的状态。“随着技术的发展,我们不可能自己去开发一切所需要的东西,所以合作伙伴就非常重要。我们需要去决定有多少东西是依赖我们内部的工程师自己研发、自己构建的,有多少是依赖于伙伴把它外包出去的。”沃尔沃集团首席可持续发展官古天成(NiklasGustafsson)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十年前,沃尔沃集团从引擎的改进、燃油的降低到安全性的提高等全都是自己研究的,但眼下,他们也意识到,行业已经进入一个新的时代,有很多新的颠覆性的技术,仅靠一己之力要应对行业的剧变,难免会遭遇速度的挑战,更何况,每一家车企,都有自己的优势和短板,通过联合的方式补齐短板,更快向前,是当下不二的选择。
可以作为佐证的是,去年年底,国家队三家车企一汽、长安和东风也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三方将在前瞻共性技术创新、汽车全价值链运营、联合出海走出去、新商业模式等四大领域开展全方位的合作。
所以,有消息显示,在此次吉利收购戴姆勒股权的过程中,虽然被收购方戴姆勒集团在外界看来态度一直很高冷,但事实上,吉利此次能在短短6个月内完成9.69%的股权吃进,没有戴姆勒暗中的默许和首肯要办成的难度显然更大。要知道戴姆勒集团的股权十分分散,此前第一大股东科威特投资局的持股比例也仅有6.8%。
北汽苦等多年,为何吉利成了大股东
吉利选择戴姆勒,目标很明确。李书福在官方发表的声明中表示:“很高兴能在戴姆勒未来发展道路上伴随其成长,助力其成为电动出行和线上技术服务领域的佼佼者”,言外之意,吉利看重戴姆勒在电动出行以及线上技术服务的优势,与此同时,分析认为,吉利目前虽然在乘用车领域布局完善,但商用车刚处于起步阶段,联想到去年参股沃尔沃集团,入股全球第一大商用车企业戴姆勒,未来吉利在商用车板块也将有东风可借,更不谈吉利一直想要进入的海外市场,如果有成熟的合作伙伴可为之进行背书,也将顺利许多。
不过,这都是以吉利为出发点选择戴姆勒的理由,反之,戴姆勒为何愿意接受吉利的绣球?
在吉利之前,戴姆勒在华已有两大合作伙伴,比亚迪和北汽集团。前者与戴姆勒共同成立了技术合资公司,并推出了中国首个专注于新能源汽车的品牌DENZA腾势,不过在成立的8年时间里,腾势并没有在中国打开市场。与北汽的合作与比亚迪相比,更为长久且深广。早在2005年,戴姆勒股份、戴姆勒大中华区投资有限公司和北汽股份就共同投资成立了北京奔驰,实现了奔驰品牌的国产化。至今,双方的合作已经长达10余年。在2013年11月,北汽集团与戴姆勒实现交叉持股:戴姆勒集团持有北汽集团旗下乘用车公司北汽股份12%股权,成为其第三大股东;北汽集团则控股北汽集团与戴姆勒集团合资的公司北京奔驰。
北汽集团董事长徐和谊早在2015年8月北京奔驰十周年的庆典活动上,就曾透露北汽试图成为戴姆勒大股东的雄心,在当时,他说:“北汽正在与戴姆勒股份公司谈股份收购事宜,入股成功后,北汽集团将成为戴姆勒的大股东之一。”在此之后,虽然此事一直没有明确消息和进展披露,但北汽与戴姆勒的合作仍在不断深入。
去年7月5日,北汽集团与戴姆勒签署了新的框架协议,共同投资50亿元人民币,到2020年在北京奔驰建立纯电动车生产基地及动力电池工厂,引入梅赛德斯-奔驰品牌的纯电动车产品。今年2月,戴姆勒又成功入股正筹备独立上市的北汽新能源,持有后者4.79%股份。
但为何到最后,吉利而非北汽成为戴姆勒第一大股东?抛开北汽层面的原因不说,一位不愿具名的分析人士告诉记者,如果按照吉利的说法,双方未来要立足于技术上的协同和合作,对于戴姆勒来说,把鸡蛋放在更大更多的篮子里当然好过于全部押宝在北汽身上;与此同时,他认为,从目前来看,吉利在收购沃尔沃一事上的经营成功也给了戴姆勒更多的信心,至少在戴姆勒近期官方披露的信息来看,对于吉利的持股持有欢迎态度。从技术协同上看,沃尔沃和吉利几年来的合作在现今已经体现出价值和成就。与此同时,吉利与沃尔沃之间的协同,不仅限于技术领域,还包括采购等供应链环节。
汽车是高投入的规模经济,技术和制造成本都需要大的规模来分摊,而据第一财经记者了解,吉利和沃尔沃以及领克现在已经形成了一套良性的协同机制。比如在通用件的采购上,由沃尔沃的技术团队向供应商提出技术要求,而吉利的采购团队则负责价格谈判。这样三方都能受益。上述分析人士认为,吉利在协同上的执行力或许也是打动戴姆勒的原因。
在此次吉利官方的发言中,一直强调的是戴姆勒在电气化、未来出行以及信息技术领域的优势。在出行领域,戴姆勒早在此前就已经布局出行市场,但在中国发展缓慢;而吉利在出行领域的新品牌“曹操专车”,在启动两年后,已经在国内市场打开局面;而吉利收购飞行汽车公司,更能看出李书福在未来前瞻业务领域的野心,野心加执行,不知是否也是吉利的加分项?
责任编辑:关海丰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