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财经专栏作家 雷扬
2009年国际金融危机结束后,巴西经济迅速反弹,2010年增长率达到7.5%,创下25年来最高纪录。然而,到了2013年,巴西经济急转直下,股指下跌25%。三年间,金砖褪色,从市场的宠儿沦为弃儿。巴西怎么了?
2009年国际金融危机结束后,巴西经济迅速反弹,2010年增长率达到7.5%,创下25年来最高纪录。这一年,巴西GDP超越英国,成为全球第六大经济体;这一年,里约热内卢甲级写字楼的年租金超越曼哈顿,傲视西半球;这一年,一千亿美元外资涌入巴西,各种资产价格齐齐上涨。
光阴荏苒。到了2013年,在全球主要货币收益排名中,巴西雷亚尔(Real)以-11.67%名列倒数第二。 在全球主要股指中,圣保罗BOVESPA指数下跌25%,敬陪末座,并将习惯了全球垫底的A股挤出末三名。
三年间,金砖褪色,从市场的宠儿沦为弃儿。巴西怎么了?巴西该怎么办?对于全球新兴市场又有什么教训和启示?
(一)中国感冒,巴西发烧
关于拉美经济对于外部市场的依赖,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曾经有过一句经典的描述:“美国一感冒,拉美就发烧”。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如今,最为恰如其分的表述,可谓是“中国一感冒,巴西就发烧”。对于智利、秘鲁、阿根廷等依赖大宗商品开采与出口的国家,这句话同样适用。
巴西以资源立国,出口产品中逾七成是原材料或其初级制成品,而其中占最大比例的则是铁矿石。巴西矿业巨擘淡水河谷(Vale)与澳洲的力拓 (Rio Tinto)、必和必拓(BHP Billion)并列为世界三大铁矿石供应商。过去几年,巴西货币雷亚尔的走势与美国大宗商品研究局金属指数(Commodity Research Bureau Metal Price Index)一直密切相关(图一)。
而众所周知,中国的经济前景,对于从有色金属到稀有金属的价格走势影响举足轻重。不仅因为中国是诸多金属产品的世界最大进口国,更因为中国需求构成了新增需求的绝大部分。对于矿产品,在需求迅速增长而供给瓶颈无法于短期内解决的限制下,价格极容易快速上扬。
巴西汇率的走势搭上了大宗商品和中国经济的快车,巴西对华出口,在过去十年也成倍增长(图二)。难怪,在中国经济放缓,硬着陆担忧挥之不去,钢价低于1994年水平的大背景下,大宗商品价格、尤其是金属价格逐步走软,而巴西整体经济也开始染上了风寒。
(二)我们的货币,你们的问题
福无双至,祸不单行。正当中国放缓通过大宗商品因素传导到巴西实体经济之时,美国经济却逐渐露出复苏曙光:地产价格强劲反弹,就业增长相对迅速。
自五月以来,美联储已多次表示,将适时调整货币政策,削减国债购买规模(Tapering)。尽管美国基准利率—联邦基金利率—仍然维持在接近 于零的超低水平,但美国国债收益率—全球金融市场“无风险利率”的基准—将随着购债规模削减而上升。对于金融市场而言,随之而来的将是美元走强,资金由新兴市场回流美国,寻找风险更低,收益却在升高的投资机会。
对于面临着实体经济困难的巴西以及众多其他新兴市场而言,这可谓是釜底抽薪。尼克松时代的美国财长康纳利((John Connally)曾经傲慢的表示:“美元是我们的货币,却是你们的问题。(The dollar is our currency, but your problem。)”遗憾的是,四十年过后,这一情况几乎没有得到任何改变。金融市场上的美元资产波动,几乎是立刻传导到新兴市场汇率和利率上,进而影响到实体经济。
图三和图四充分说明了美国国债收益率变动对巴西汇率、利率的影响。在2013年5月美联储暗示可能削减国债购买规模前,十年美债和巴西长期利率的相关性最高不超过0.4, 在很多时候更是几乎完全无关。
而五月之后,相关性飙升至0.6-0.8,换言之,十年美债收益率一旦升高,巴西长期利率几乎有八成可能走高。十年美债收益率与雷亚尔的相关性 也升到了0.6以上,换言之,一旦美国利率上扬,雷亚尔有六成多可能走贬。难怪,华尔街新兴市场交易员最近只对美债走势这一个数据感兴趣。
(三)信心比黄金更重要
2008年,当我国遭遇特大国际金融危机、经济前景晦暗不明的时候,温家宝前总理曾经雄辩地指出,在经济困难面前,信心比黄金更重要。其实,对于任何国家、任何市场,这句话都适用。
金融市场具有高度前瞻性,资产价格包含了大量对未来情况的预期。如果市场参与者有信心,即使当前情况不佳,基于对未来转好的预期,资产价格也会上升。反之,即使当前形势大好,如果预期未来增长放缓,资产价格往往也会下跌。巴西面对中美两大国的经济巨变,本已处境艰难,而国内消费者与企业家丧失信 心,则成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图五)。
信心的丧失源于政府一系列错误的财经政策(详见拙作《褪色金砖启示录》,在此恕不赘述)。举一个小例子,巴西通胀最近一直盘踞在6.5%左右的控制区间上限,而当局为了抗通胀,严令电力、自来水、巴士等政府管制价格不得调涨。
六月份巴西几大城市拟上调巴士车资,引起民众大规模抗议,政府不得不收回调价方案。如此一来,造成政府管制价格(占CPI权重1/4)与市场决定价格的巨大落差(图六)。这样做,虽然将通胀数据勉强控制在了 6.5%以下,但民众担心管制价格日后补涨、通胀上扬,消费信心依旧不足。企业利润被政府限价牢牢管死,却又得不到相应补贴(巴西财政盈余已比几年前大幅 减少,政府对补贴出手谨慎),对于增加投资小心翼翼。到头来,成了消费者和投资者双输的局面。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不仅外国资金开始撤出巴西,直奔美元而去,本国投资者也看衰巴西经济前景而渴望硬通货,购买美元(卖出雷亚尔)的积极性大幅上升。
巴西商品期货交易所(BM&F)数据显示,国内机构投资者美元多头头寸,由年初的100亿美元,猛增至7月底的190亿美元。最近虽然 有所回落,仍然处于170亿美元的高位。外资在卖出雷亚尔,巴西人也在卖出雷亚尔,这样汇率又如何不大幅下跌?决策者们固然可以怪罪美联储,怪罪投机商,但是本国人民信心缺失后的用脚投票,则实实在在给政府的经济政策敲响了警钟。
(四)不幸的金砖都是相似的
苦难的巴西并不孤单,在金砖四国里他有一个更大的难兄——印度。世界上两个产业结构、经济规模、发展水平、利率高低都不尽相同的国家,货币走势很少会长期趋同。但是印度卢比和巴西雷亚尔的走势,却吻合的令人难以置信(图八)。
或许在急于回流美国的游资眼中,新兴市场已经开始同质化——但凡有通胀高企、增长放缓、经常项目大量赤字、国内企业信心不足的国家,货币几乎无一例外的遭到抛售(土耳其里拉、南非兰特、印尼盾也在其列)。
其实,自1971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美元结束挂钩黄金,自由浮动以来,几乎每次美国收紧货币政策,都会带来一波资金回流,风险重新定价的过程,而牺牲者往往都是新兴市场国家(图九)。
1980 年,沃尔克(Paul Volcker)甫任美联储主席,强力抑制通胀,将联邦基金利率提升至20%,不久后拉美金融危机,各国纷纷债务违约,带来失去的十年。1993至1999年间,格林斯潘逐步提高利率,热钱回流,新兴市场陆续发生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1998年俄罗斯债务违约、直至2002年阿根廷债务违约,经历了此起彼伏的8年之乱。
或许唯一一次美国货币紧缩未对新兴市场造成威胁是2004-2006年,这一方面是因为当时中国经济如日中天,迅速增长的大宗商品需求为众多资源出口国带来巨大红利。另一方面,诸多新兴市场经历了90年代的动荡之后,采取了切实可行的改革措施——赋予央行[微博]相对独立空间、实行严格的通胀控制措施,抑制财政赤字、采取浮动汇率、积累外汇储备,减少外币债务。
这一次,世界再没了中国这一救世主,可是这些在宏观经济上行之有效的制度,几乎都还存在(虽然许多错误的政策已经令这些制度的成效打了折扣)。对新兴市场来说,短期要做的,就是切切实实执行好这些制度,恢复市场信心,而不是去干一些在外人眼中称得上黔驴技穷的小修小补(比如印度,为遏制卢比贬值,将国民年换汇额度由20万美元大幅削减至7.5万美元,同时禁止进口平板电视等“高档家电”。在国际投资者眼中,这些措施几乎是一个无计可施政府的绝望挣扎,印度卢比更是应声走贬)。
长期来看,各国推行新一轮结构改革,刻不容缓。当高盛在2001年首创金砖四国概念的时候,各国都进行了几乎十年的结构改革:中国有朱镕基治下从分税制到国企改革;印度自1991年起在财长曼莫汉-星(ManmohanSingh)领导下大举市场化;巴西94年出台雷亚尔计划稳定通胀,随后卡多佐(Fernando Henrique Cardoso)总统进行了一系列国企私有化,激发经济活力;而俄罗斯也经历了10年休克疗法,市场化雏形初具。
遗憾的是,这十年来,中国没有了朱镕基式的铁碗改革,巴西缺少了当年控制6000%通货膨胀的时不我待,印度85岁的星总理苦撑危局,再也没有了22年前的雄心壮志。沧海横流,方显出英雄本色。 新兴市场再也不能躺在十多年前的功劳簿上吃老本了。国际投资者已经发出了警讯,何去何从,就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本文作者介绍:在华尔街投资银行任金融市场分析师,负责全球宏观经济及货币政策研究,尤擅长新兴市场及外汇策略。)
本文为作者独家授权新浪财经使用,请勿转载。所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