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婆遇上妈》要上新三板 理工大叔咋拍电视

2016年04月23日09:13    作者:解读新三板  (0)+1

  文/新浪财经意见领袖机构专栏 解读新三板

  仝敬明大学就读计算机专业,在电子工业部旗下的研究所读了研究生,后来呆过三家IT外企,最后一家是思科,据说“官至”大陆人在外企能够做到的最高职位。不愁吃不愁穿,继续呆在思科也没意思,仝敬明开始考虑创业。

《婆婆遇上妈》要上新三板《婆婆遇上妈》要上新三板

  据说,吃饱穿暖之后就要加强精神文化建设。有这样一个IT大叔,在一流外企做到大陆人可以做到的最高位置,有房有车有存款衣食无忧,人到中年的时候突然有一天,就决定退休去拍电视了。

  这一去不打紧,几年之后这个叫仝敬明的大叔竟然拍出了收视率称霸大江南北的精品电视剧。更加重要的是,现在他的影视公司要上新三板了。

  按惯例,先上名片:

  挂牌主体:上海在扬影视文化传播股份有限公司

  主营业务:电视剧投资、制作、发行

  实际控制人:仝敬明

  公司业绩:2015年营业收入4158万元,净利润782万元

  早在2014年,仝敬明就打算将在扬影视出手套现。2014年8月,A股上市公司大洲兴业(现在披星戴帽了)宣布打算定向发行募资8.6亿元,用来收购在扬影视100%的股权。可惜后来双方没谈拢,5个月之后这事无疾而终了。

  谈不拢就谈不拢,反正新三板如火如荼,掉头冲新三板去。

  理工大叔接地气 偏爱婆媳战争

  仝敬明大学就读计算机专业,在电子工业部旗下的研究所读了研究生,后来呆过三家IT外企,最后一家是思科,据说“官至”大陆人在外企能够做到的最高职位。

  不愁吃不愁穿,继续呆在思科也没意思,仝敬明开始考虑创业。刚好有朋友介绍,2002年仝敬明用400万元投资了电视剧《亲情树》,这部电视口碑和收视率双丰收,仝敬明在影视行业掘到了第一桶金。

  在扬影视后来投资制作过《纸醉金迷》、《五十玫瑰》、《大爱无敌》、《我的糟糠之妻》、《兄弟英雄》、《婆婆遇上妈》、《妯娌的三国时代》、《血刃》、《欢喜冤家》和《我为儿孙当北漂》。

  不难看出来,仝敬明尤其偏爱婆媳题材,当中最出名的无疑是《婆婆遇上妈》。这部2011年播出的婆媳剧打破南北文化差异,几乎在主要城市都取得了收视率第一、第二的成绩,成为年度收视冠军。

  《婆婆遇上妈》名利双收,让仝敬明决定把”婆婆“做成一个品牌。2012年在扬影视投资制作了《妯娌的三国时代》,这部婆媳剧获得当年东方卫视电视剧收视全年第二名。

  《欢喜冤家》全名为《当婆婆遇上妈之欢喜冤家》,号称是《婆婆遇上妈》第二部,实际上剧情是独立的,这样宣传估计是为了借势。2014年《欢喜冤家》为在扬影视带来将近5000万元的收入,不过这部电视成本也不低,仅男女主角的片酬就达到1444万元,其中郭晓冬片酬917万元,平均每集21万元。

  2015年播出的《我为儿孙当北漂》照样还是闹哄哄的婆媳姑嫂亲家题材,比较有创造性地“装入”了北漂的话题中。近两年婆媳剧已经不是中国小屏幕的大潮流,不过《我为儿孙当北漂》闯入了全国卫视电视剧收视排名前三甲。

  在扬影视在转让说明书说,公司出品的电视剧实现了100%的发行成功率。

  婆婆妈妈背后正宗的理工思维

  在扬影视成为婆媳剧专业户,并不是个人喜好决定的。作为理工男,仝敬明在选剧本方面有自己的一套。

  转让说明书显示,在扬影视在剧本选题方面是这样确定的:首先,将过去三年收视率最好的60部电视剧进行分解,从选题、题材来源(小说、借鉴名著、纪实等)、导演、编剧、演员等不同纬度对其统计,然后,以其中的前五名决定新电视剧的方向、来源、导演等问题。

  是不是有点像股民选股?据说投资最重要的是风险控制,而影视投资是一种高风险投资,仝敬明在风险控制方面也有自己独特的模式。

  “如果满分100的话,理论上一部电视剧做到60分以上就能赚钱,但是实际上需要按照75分的目标去做,留一定的空间作为市场变化和风险的缓冲。”

  至于一部电视剧能够做到多少分,在扬影视的评估模式是这样的:首先请客户给策划案打分,通常是一南一北两个电视台的采购负责人,各自赋予20%的权重。其次,由董事长打分,因为是主投资人,所以占到权重的30%。最后是公司内部的策划、发行人员,各自给予15%的权重。

  这样的加权平均综合考虑了电视剧从策划、发行到播出各个环节的意见,如果总成绩超过75分就进行实际操作。

  当年的《婆婆遇上妈》能够在南北都热播,估计“一南一北两个电视台采购人评分赋予20%权重”这种立项评估可能功不可没。

  画风突变,还能保持100%成功率吗?

  大概是独特的选剧本模型捕捉到了市场的变化趋势,今年在扬影视风格大变。从转让说明书看,在扬影视筹备制作中的6部新剧有4部是军旅和警察题材。按照成立以来每年1至2部作品的节奏算,这6个剧本够拍3年了。

  在扬影视今年3月开机拍摄《武警特战》,是一部现代军旅题材作品,由导演过《我是特种兵》的刘猛执导。

  转让说明书表示,基于目前国内电视剧市场对现代军旅题材的喜爱,可以预判《武警特战》的适销性较好,能够给公司带来稳定的收入。

  《我是特种兵》2011年播出,当时创造了央视2009年以来最高收视率,后来推出的同系列其他作品收视率也不错。今年《太阳的后裔》受到中国观众狂热追捧,看起来现代军旅题材确实是有市场的。

  不过解读君觉得,《太阳的后裔》虽然披着军旅外衣,实际上走的是“霸道军官爱上我”路线,加上宋仲基和宋慧乔强力吸粉才能这么火爆。

  画风突变之后,在扬影视还能不能保持100%发行成功率呢?

  (本文作者介绍:依托全景网的企业路演平台,专注提供新三板原创深度报道,并通过全景网、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甘肃卫视立体传播,影响全球数亿用户。微信公众号:jdxsb888)

责任编辑:骆珊珊 SF176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

意见领袖官方微信
文章关键词: 新三板 电视剧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绩效主义让中国企业陷入困境 华人温哥华拆房为何引发抗议 20万新三板投资者必关注:刘士余亲自站台意味着啥? 关于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十点思考 预售制是房地产去库存拦路虎 中投为啥从加拿大撤走千亿投资? 统一金融监管体系不会一蹴而就 新三板动真格了:国资投券商被祭旗 刘士余磨刀霍霍向豺狼 2016年换美元小心踏错节奏 A股市场的不振是不正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