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土豪”作死新三板!圈钱搞投机是真差钱还是不差钱?

2016年03月24日09:47    作者:新三板资本圈·第一路演  (0)+1

  文/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机构 新三板资本圈·第一路演

  对于以融资为第一要务的新三板挂牌公司来说,如此阔绰地购买理财产品着实让人费解:要融资的时候嗷嗷叫喊穷,有钱了却大手笔购买理财产品,钱从哪儿来?又要到哪儿去?

别让“土豪”作死新三板!别让“土豪”作死新三板!

  根据新三板挂牌公司在股转系统披露的相关公告检索统计,2016年截至3月22日,共有308份公告涉及挂牌企业购买理财产品事宜,约250家挂牌公司已经或计划购买数百万元至上亿元的银行类理财产品,而仅22日当天,就有13家公司发布公告涉及购买理财产品事项,单一公司涉及金额在300万至8亿元之间,其中金额在1500万元-6000万元者居多。

  对于以融资为第一要务的新三板挂牌公司来说,如此阔绰地购买理财产品着实让人费解:要融资的时候嗷嗷叫喊穷,有钱了却大手笔购买理财产品,钱从哪儿来?又要到哪儿去?新三板真的成了少数挂牌公司的金钱游戏场?

  定增融资做理财,新三板土豪成群

  通过对22日公布购买理财产品的挂牌公司公告进行分析,发现这13家公司无一例外都是使用“自有资金”或“闲置资金”进行购买,那么问题来了:为融资而奋力挂牌新三板的公司,难道不缺钱了?土豪处处有,新三板特别多?

  股转公司官网显示,22日当天,共有盛股份、中科英泰、源耀生物、赛乐奇、涵凌网路、恒大光股份、宏兴股份、富友昌、海森垫资、东宝亿通、博硕光电、三希科技、凯实股份等13家挂牌公司公告称已经或计划斥资购买银行理财产品,资金来源全部为自有资金或闲置资金。然而,事实却是,这些“土豪”公司近半都在新三板上进行过至少1次的融资!

  再往前看,从2016年截至3月22日,新三板共有308份挂牌公司公告涉及购买理财产品事项,涉及约250家公司,金额从数百万元到数亿元不等,其中绝大部分都达到千万级别。除了大部分是事前公告,还有近百份公告,都是对此前购买理财产品进行“追认”,亦即是说,这些公司购买理财产品还是“先斩后奏”。

  公司经营有方、赚得盆满钵满,拿出一部分的“自有闲置资金”去购买理财产品,这无可厚非,但问题在于,涉事的公司大部分都没有壕和任性的资本,不少挂牌公司盈利无多甚至仍旧亏损债台高筑,而它们所谓的“自有闲置资金”,很多是定增融资所得!

  复兴文化和银丰棉花就是其中的典型。3月4日,复兴文化公告称,拟拟使用不超过5000万元购买银行理财产品,而该公司2015年亏损高达1681万元!秘密就在于,该公司财于2015年进行3次定增共融资3.13亿元,今年1月还发布了1050万元的增发融资方案。今年1月11日,银丰棉花宣布拟斥资不超过15亿元进行理财,但该公司2015年上半年营收仅为21.49亿元、净利润仅为1024万元,货币资金不足5亿元,而1年内需偿还的短期借款则高达16.45亿元!

  还有一个典型的明星公司恒大淘宝。恒大和淘宝中国两大股东够豪众人皆知,但恒大淘宝的《公开转让说明书》披露,该公司2013年度、2014年度、2015年1-5月,营业收入分别为4.1亿元、3.4亿元和8464.9万元,净利润分别为-5.8亿元、-4.8亿元和-2.7亿元。今年1月14日,恒大淘宝完成首次定增融资,共募集资金8.6亿元,但到2月5日,该公司马上公告称,拟动用不超过4.5亿元的自有闲置资金购买理财产品,金额竟然达到融资额的一半以上!

  据东方财富Choice终端统计数据,截止3月17日,新三板共有420家公司公布2015年年报,九成公司实现业绩增长,但仍有很多挂牌企业仍处于亏损状态,随着后续更多公司披露年报,亏损面或将被快速放大。对于数百家购买理财产品的公司来说,所谓自有资金和闲置资金,恐怕拿净利润来购买的不多,而靠融资、借账来投资理财者也不少!

  圈钱搞投机,是真差钱还是不差钱?

  新三板设立的初衷,就是要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发展困局,同时因为挂牌门槛低、融资便利,而在短短2年内,就吸纳了6200余家挂牌企业,并有上千家公司通过定增进行融资。

  按照规定,挂牌企业可在挂牌前、中、后期进行发行融资,且具有一定的审批豁免权,在符合条件的情况下还可以“先斩后奏”,事后备案即可。新三板给挂牌企业搭建了一个便捷的融资平台,提供了诸多融资便利,大大降低了企业的融资成本,极大地提升了新三板的融资功能。

  Wind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全年,新三板公司股票发行次数2547次,融资金额1213.38亿元,是2014年132.09亿元融资额的9.18倍;2016年至今截至3月23日,新三板共791次,实际融资金额高达386.5亿元,涉及数百家挂牌企业。

  对2015年公布的定增预案抽样分析显示,73%的定增融资目的为“补充流动性资金”或“补充运营资金”,24%为项目融资,而以资产置换重组、并购及其他目的的定增融资仅为3%!“补充流动资金”成为定增融资的最好理由,企业真缺钱还是假缺钱,都可以以此为借口进行融资或圈钱,更重要的是,募集的资金进了自己口袋之后,几乎可以完全自主地决定这些钱的用途和流向!

  新三板融资的便利和资金监管的薄弱,助推了部分挂牌公司的随意:频发定增、狮子大开口、肆意挥霍、投机倒把……圈钱不办实事,已经成为新三板的毒瘤!

  按照常理,上市/挂牌公司融资,主要目的不外乎补充运营(流动)资金、改善债务结构(偿还银行/股东/关联方债务)、研发投入、市场开发铺设渠道、开展并购、项目融资、股权激励(如员工持股计划)、证券投资、创业投资、资本运作等,这也是服务公司主业、服务公司发展战略、提升资本溢价的正常行为,然而,这种融资后正常的资金流向,到了新三板,却变味成了圈钱圈地、投机、搞旁门左道的行为。

  据公开报道,许多挂牌公司增发融资后,所募集的资金并没有在发展主业、提升业绩等方便得到高效利用,炒房炒股、购买理财产品、高价收购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的私人财物、谋取私利、放高利贷等成为资金的主要流向,甚至躺在银行账户上发霉。

  第三方的一份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截止3月8日,新三板共有168家挂牌公司发布理财公告,其中64家公司曾发起定增融资,名号均为“补充流动资金”,但实际上却把融到的资金拿去炒股炒房和购买理财产品。

  梳理挂牌公司公告内容发现,有多家挂牌公司在2015年大牛市期间通过投资股市获得收益,其中仁会生物、飞宇科技等公司,都有定增融资和拿钱炒股的事实。除了炒股,随着一二线城市房价近两年的飙升,融资炒房也是不错的投资,炒房比干实业轻松多了,但利润却不比实业差。

  如果说炒房炒股利润高风险大,那么,利用几乎没有成本募集而来的资金购买理财产品,绝逼是个稳赚不赔的好生意——而且,不花白不花!

  统计数据显示,从2016年截至3月22日,新三板共有308份挂牌公司公告涉及购买理财产品事项,涉及约250家公司,金额从数百万元到数亿元不等,其中绝大部分都达到千万级别。在这些企业中,不排除拿盈余资金去投资理财的公司,也有本身有盈利却频繁定增融资来投资理财的公司,甚至不乏企业亏损甚至债台高筑却拿融资的钱来购买理财产品者!

  结语:别让“土豪”作死新三板

  对于新三板挂牌公司来说,定增融资具有比发行优先股、发企业债、银行借贷等更便捷,融资额度更大且几乎零成本,对监管更是视若无物,因此,通过频繁定增融资甚至是赤裸裸地圈钱,纵容了某些挂牌企业的“任性”和“土豪”行为。而与之相反的是,更多的企业则因资金紧缺而陷入发展困局,即使挂牌新三板仍未能从根本上得到缓解。

  把圈钱当成时尚、把市场当成游戏场,甭管缺钱不缺钱,先把钱弄到手再说;融到钱了,不是想着怎么去做实业和专注于公司发展,却削尖脑袋去搞投机、赚快钱,这不仅是对资源的浪费,更是对企业、对投资者的极端不负责任,也严重背离了新三板市场设立的初衷。

  (本文作者介绍:第一路演,中国首家新三板路演金融服务平台,平台首创视频、语音、直播等路演形式,呈现新三板企业价值。平台还有新三板投资人社区,三板头条资讯以及新三板行情分析系统。)

  本文为作者独家授权新浪财经使用,请勿转载。所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责任编辑:骆珊珊 SF176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

意见领袖官方微信
文章关键词: 新三板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老艾侃股:谨记三个关键词 不折腾才能不踏空 老艾侃股:收复3000点毫无悬念 中级行情启动 绩效主义让中国企业陷入困境 华人温哥华拆房为何引发抗议 关于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十点思考 预售制是房地产去库存拦路虎 中投为啥从加拿大撤走千亿投资? 统一金融监管体系不会一蹴而就 2016年换美元小心踏错节奏 A股市场的不振是不正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