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正在进行黄金72小时大救援

2016年01月28日07:58    作者:弥达斯  (0)+1

  文/新浪财经意见领袖(微信公众号kopleader)机构专栏 弥达斯

  假定2638点是一个重要低点,那么之后会发生什么呢?首先,大盘短期不该再创新低;其次,大盘会在未来两个交易日重返5天均线,且反包掉1月26日的中阴线;随后,大盘会形成一个主流热点,带领其他板块向上反弹。只要上述三个条件只要无法同时满足,就能证伪“2638点是阶段性低点”这一命题。

A股黄金72小时大救援在进行

  行情关键词:

  先抑后扬 深V反转

  盘面观察

  指数——触底反弹

  截至昨日收盘,上证指数收报2735点,跌0.52%;中小板指收报6256点,跌0.77%;创业板指收报1997点,涨0.17%。

  大盘昨天又玩了次心跳,中午收盘时愁云惨淡,下午收盘时已是阳光灿烂。估计很多早盘忍痛割肉的朋友收盘直骂“艹”,尼玛不带这么玩的,刚割完就反弹。

  量能——基本持平

  沪深两市全天合计成交5102亿元,与上个交易日相比减少129亿元。大盘最近两个交易日的成交金额都维持在5000亿元之上,表明筹码开始交换,如果能够形成放量上涨的局面,对恢复市场信心会有很大帮助。

  技术——单针探底

  大盘前天收盘还在2749点,昨天午盘就见到了2638点,市场疲软程度可见一斑。然而午后风云突变,指数出现了强劲反抽,收盘留下了“单针探底”的看涨K线形态。

大盘今天收出单针探底的看涨形态大盘昨天收出单针探底的看涨形态

  那么,这根单针探底的K线是否管用呢?如果从短线跌幅来看,大盘在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内跌去了1000点,应该是够了。但考虑到大盘昨天刚刚用坡底长阴的方式杀破了长达5个月的大箱体,中线趋势还是不容乐观。

  在前天的笔记中,我说大盘还存有最后一线生机:未来72小时,多头必须强势反扑,吃掉昨天这根阴线,这也是最后的救援机会。

  请记住,昨天过后,黄金救援时间还剩48小时。

  消息——外围市场转暖

  隔夜美股强劲上扬,吃掉了上一个交易日的中阴线,这给全球股市的投资者带来信心。如果美股昨晚继续反攻,相信原本极度悲观的A股投资人,看空情绪也会有所缓和。

  后市推演

  市场永远不会按照你所设想的剧本去演绎。

  昨天收盘后,相信和我一样悲观的人占到了绝大多数。即便昨晚央妈再次撒钱,即便隔夜美股出现暴涨,还是有相当数量的投资者无视这些利好,开盘后的操作只有一个字:抛,因为他们相信,A股彻底玩完了。

  在这种情绪的作用下,大盘昨天上午又迎来一波暴跌,很多人开始不计成本地抛售。但出人意料的是,大盘午后居然反弹了。

  从盘面来看,妖股中毅达,扮演了反弹急先锋的角色,两点左右强势封住涨停,稳住了市场人气,并带动了主动性买盘入场抄底。

妖股到底是妖股妖股到底是妖股

  应该怎样理解市场的反弹呢?在我看来,昨天的反弹主要源自于超跌后的技术性修复。一个月撸掉1000点,跌得实在太猛了,总要反抽一下的吧。

  但是,历史上有很多重要的低点,恰恰就是在技术性反抽之后自然形成的。问题是,2638点是不是这样一个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低点呢?

  要解决这个问题,让我们采用一下反证法。从右侧交易者的角度出发,我们先假定2638点是一个重要低点,那么之后会发生什么呢?

  首先,大盘短期不该再创新低;其次,大盘会在未来两个交易日重返5天均线,且反包掉1月26日的中阴线;随后,大盘会形成一个主流热点,带领其他板块向上反弹。

  只要上述三个条件只要无法同时满足,自然就能证伪“2638点是阶段性低点”这一命题。

  所以,未来的策略就变得很简单。今明两天是重要观察期,如果大盘注定无法在此止跌,三大条件必定无法同时触发;但反过来,如果三大条件全部符合,或许能触发熊市中的一波难得的阶段性反弹行情。

  (本文作者介绍:弥达斯金融,中国首个集投资、投研、投顾内容于一体的网络视频交流平台。微信号:midasjr)

  本文为作者独家授权新浪财经使用,请勿转载。所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责任编辑:郝美津 SF173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

意见领袖官方微信
文章关键词: 股市 大跌 熊市 暴跌 做空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中国房地产泡沫应该不会溃破 老艾侃股:首日表现优异 猴年牛股机会多多 为什么今天的香港是会这样? 绩效主义让中国企业陷入困境 华人温哥华拆房为何引发抗议 关于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十点思考 e租宝事件后中国互联网金融路在何方 预售制是房地产去库存拦路虎 中投为啥从加拿大撤走千亿投资? 统一金融监管体系不会一蹴而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