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为何看好亚洲保险?

2015年05月04日 17:50  作者:赵湘怀  (0)+1

  文/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微信公众号kopleader)专栏作家 赵湘怀

  过去五年来,平安寿险个险新单的保费收入已经成长为市场第一,即使是规模保费也与第一相差无几;队伍的持续增长和产能的提高保证了这一成绩。亚洲保险有哪些独到之处呢?点击看 新浪财经专访巴菲特专题

巴菲特为何看好亚洲保险巴菲特为何看好亚洲保险

  巴菲特日前表示,“去年雇佣了很多亚洲员工,因为预计在亚洲将有很大的业务量。原来我们只做灾难理赔业务,而现在产品线则更为宽泛”。【详情见 巴菲特:我们对亚洲保险的投资刚刚开始

  由于人口老龄化以及金融市场开放,亚洲保险市场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随着中国人均汽车保有量的增加,财产险业务蓬勃发展,而平安产险依靠电话销售渠道牢牢把握住竞争优势。

  中国平安4月30日公布2015年一季度业绩报告。2015一季度实现归属净利润199.64亿元,同比增长84.7%,超市场预期;净资产同期增长8.7%,总资产增长5.2%。受益权益市场向好,投资收益达336亿元,同比增长110.5%。

  寿险业保费稳健强劲,产险盈利能力优良。个险渠道新单保费同比增长达50.9%,增长幅度为三年最高,预计将推动公司新业务价值超预期增长。代理人数量增至70万人,较年初的63.5万上升了10.2%,继续创历史新高,展现了管理层业务扩展的决心。电销渠道规模保费同比增长42.5%,市场份额保持第一。预计2015年NBV增速将超30%。产险保费规模持续上升趋势,盈利能力优良。平安产险保费收入在年初的高基数上同比增长20.7%,基本符合预期。平安产险作为14年客户迁徙人次最多的终点,将继续受益于交叉销售。

  投资收益持续释放,综合金融平台稳健发展。2015年一季度公司公布净投资收益为336亿元,同比增长110.5%。合金融板块方面,银行、证券与信托利润都有增长。平安银行净利润同比增长11.4%,不良资产率略有提高;平安信托核心业务结构优于同业;平安证券[微博]营业收入与净利润双双激增,同比增长分别为158.3%和158.1%。

  互联网金融百花齐放,陆金所成明日之星。平安互联网用户规模达到1.59亿,比年初的1.37亿上升了16%,在客户量方面与支付宝[微博]、微博等进入同一个数量级别。陆金所已有接近887万用户,金融资产交易规模同比增长近18倍,其中P2P交易规模同比上涨近3倍。公司其他互联网金融平台规模效益加速提升,移动端业务受到强化。

  一帐通实现“一站式”资产查询与社区交流,平安付为互联网金融布局提供核心支付平台,首季处理各类支付交易2,024亿元。壹钱包作为平安从传统金融机构切入线上支付市场的主要入口,移动端理财产品销售额达170亿元。

  我们从14年12月开始持续推荐中国平安[微博](601318),连续发布报告《中国平安,网罗天下》和《称雄综合金融平台,探路互联网保险》。截止至2015年4月17日,股价已从50.5上涨至89.92元,涨幅达到78%。

  1. 平安寿险代理人队伍已成国内龙头   

  代理人队伍在高增长的同时实现了转型

  个险新单持续高增长。过去五年来,平安寿险个险新单的保费收入已经成长为市场第一,即使是规模保费也与第一相差无几;队伍的持续增长和产能的提高保证了这一成绩。

  代理人队伍转型效果显著。五年间代理人队伍的复合增长接近8%,特别是最近两年来,由代理人向个人金融服务客户经理的转型启动,平安代理人队伍高产能人员占比由19%提高到24%;主管数量达67694人,增长21%;个人客户经理人数达到63000人,占比由8%提升到11.4%,覆盖了包括寿险、健康险等11条综合金融产品线。(本段及以下数据,除注明“预测”外,均取自公司公告或者开放日公开发布的资料。)

图1:平安寿险代理人队伍持续增长图1:平安寿险代理人队伍持续增长

  队伍专业化策略提高增员质量和展业效率。最近两年来,平安寿险代理人的培训体系成绩显著,个险代理人3个月转正率提升4.2PT,13个月转正率提升1.1PT;代理人客户经营能力提升明显,2013年和2014年现有客户加保保费实现300亿新契约,对每年首年保费(FYP)的贡献率超过40%;队伍E化水平明显提高,E化合格人员占比47.5%,寿险移动展业平台(MIT)使用率达到99%,车险MIT使用率达到60%。

  城区带动,县域提速。平安的地区差异化发展策略也在近两年显现成果:在经济发达城市,平安的新契约市场份额接近50%,保持绝对优势;在经济发展型城市,平安的新契约市场份额保持第一;在县域市场,2013年、2014年前三季度FYP增速分别达到13.6%以及21.4%。    

  寿险代理人业绩提高明显

  业绩方面:2014年上半年,公司在一、二类城市个险FYP的增长分别达到50%、34%;个险人力达到60.8万,年均增长9%。

  产能方面:2014上半年,个险人均FYP达到6925元,年均增长9%;个险有效活动率达到63%,较2012年提高5%。

  收入方面:2014上半年,个险人均FYC达到1612元,年均增长16%;个险人均综拓收入627元,年均增长14%。

  2. 互联网思维做保险的探路者

  探索背景:随着网络传播的加速和保障意识的提高,保险客户已经表现出在线主动获取和分享保险产品的趋势。大部分消费者愿意通过社交媒体来分享对于保险公司的看法,而不是与保险公司进行面对面的互动。在选择保险公司和产品时,消费者越来越注重它们在社交网络上的口碑。但目前保险公司的客户体验水平较低,实际互动率偏低。

  在上述趋势推动下,平安启动了“将客户放在首位”的战略转变。以融入客户生活为路径,了解客户、服务客户、武装客户、成就客户;形成全方位包罗客户的网状服务体系。

  客户信息挖掘

  平安寿险正在建立一套客户信息系统。第一、平安寿险正在建立一套整合海量的行为数据的客户信息视图,依据客户特征、客户价值、客户需求三个维度全面分析客户信息,例如精准识别客户的家庭关系、朋友圈及财富等,挖掘客户价值。第二、构建了具有针对性的、支持客户经营的倾向性模型,并持续更新优化。第三、按照客户目前的人生阶段、财富情况以及行为特征对客户进行分群,提出个性化的产品建议。  

  围绕客户网,启动洞见应用能力建设。借助各类洞见应用模式,支持精准营销、精准服务以及客户经营管理。  

  精准营销就是发现需求并形成营销活动。利用创新需求挖掘模式,通过简单问题,快速识别客户需求并实时配送传递给销售端,实现针对性的产品推荐和个性化服务。2013、2014年平安应用客户洞见多次开展营销活动并取得很好成效。

在活动过程中,建立目标客户管理系统,支持客户开发营销活动的策划,追踪过程和评估效果,实现有组织的客户分类开发,精确筛选目标客户。精准服务就是在各服务接触点记录客户接触信息,并在不同服务场景针对性运用时光轴、脸谱、锦囊,洞察客户需求,提供精准服务。经营管理就是集中各类数据全方位分析各户信息形成洞见,应用于日常的经营管理。  

  未来,平安寿险将持续优化“了解客户”体系,包括对客户信息系统的升级、对信息分析能力的提升、对洞见应用能力的探索,做更懂客户的保险公司。

  客户服务加强

  渠道多元化。在客户信息挖掘的同时,平安寿险也在通过多元化渠道为客户提供产品和服务,打造最好的体验。所谓多元化服务渠道,是让客户可以跨时间、空间,享受全方位的综合金融体验。代理人渠道:平安为代理人设计了覆盖售前、售中、售后全流程的电子工作平台,使代理人成为一个移动的平安网点,随时随地为客户提供产品和服务.2. 社区银行:平安计划把社区银行打造成为每一个社区的金融服务中心。未来,平安将为客户提供更全面、更高效的服务内容,并大力推进移动端服务渠道的建设,做客户体验最好的公司。  

  服务随身化。平安寿险围绕客户日常生活场景,通过APP等载体、开展丰富的O2O活动,让客户随时随地与公司直接互动。例如: 寿险APP:提供融入客户生活的随身移动互动体验的多种模块,让客户随时自助办理业务。“保单”模块功能设计人性化,操作简单、服务全面、办理高效。

  “财”模块帮助客户快捷购买理财产品。“活动”模块参与公司活动,提升用户参与度。 健康管家APP:将专属健康管家与健康互动生活圈的核心功能融入客户生活,通过“线上医生”为客户提供更好的健康体验。 车主APP:为客户提供全方位车险服务,实现线上线下互动,形成车主生态圈。

  看未来,预计公司将实现90%以上客户通过APP等移动端实现线上接触,围绕客户展开多种多样的O2O活动,预计70%的寿险客户通过APP与公司进行互动,做与客户接触更多的保险公司。

  3. 综合金融的优势

  网络化和综合金融是价值实现的

  “国际领先的个人金融生活服务提供商”这一战略目标的实施模式就是网络化和综合金融的结合。中国平安在未来十年内将继续深化综合金融,主业超越市场,推动交叉销售;同时继续坚持科技引领金融,金融服务生活,探索互联网+综合金融的模式。

  形式是金融超市:综合金融新战略下成为提升客户体验的重要工具:一个客户、一个账户、多个产品、一站式服务的金融超市,可以为客户提供简单快捷的购买途径;中国平安在这一过程中成为客户资产的管家和理财助手。通过提高客户产品数,可以产生协同效应,使客户和利润结构更加稳定;同时又降低了成本,提升了对于客户风险的识别程度。

  动作是客户迁徙: 一是保险业务客户迁徙到银行业务:保险的8300万个人客户迁徙到银行,将快速弥补银行网点少的短板;同时积累客户账户及管理资产,可以为客户提供存贷款及结算服务。

  二是保险业务客户迁徙到财富管理:同样是8300万待开发客户,是财富管理板块深度挖掘和服务的广大资源。

  三是银行和财富管理反哺保险业:首先,现阶段主要是代理队伍的转型,代理人成为“理财经理”,通过银行和理财产品敲门,降低保险的销售难度;通过交叉销售提升收入水平。其次,平安银行面向小微企业主开发的“贷贷平安卡”在推广过程中,也捆绑了一些保险销售,例如打折车险等产品。第三,现有的平安银行跟其他保险公司的原有合作计划,预期到期了就会终止,未来只销售平安保险的产品。

  四是通过非传统业务,将全新的客户导入中国平安的传统金融业务中。

中国平安非传统金融业务将导入客户迁徙中国平安非传统金融业务将导入客户迁徙

  综合金融平台前景预测  

  综上,当我们在个险渠道看到综拓收入占收入比重超过12%、个险代理人在行业性增员困难的情况下保持较快增长时,就已经看到了综合金融版图下的客户迁徙已经在向第三阶段迈进。因此也可以比较客观的做一下预测:   账户管理预测 2014年,每个寿险客户人均持有2.2个集团合同,包括各类保险、银行、投资账户。预计到2019年,每个寿险客户人均持有的集团合同数达到4.5个。   财富积累预测 2014年,寿险客户在平安集团的人均财富规模达4万元/人。预计到2019年,寿险客户在平安集团的人均财富规模达10万元。  

  生活助手预测 2014年,通过万里通为828万寿险客户提供积分服务,覆盖“医住行财”的商圈优惠;合作商户超过10万。预计到2019年,将为60%以上寿险客户提供万里通积分服务;合作商户数量突破100万。  

  4. 上调目标价至101元  

  港股定增补充资本金。目前中国平安港股定向增发5.94亿股已经完成,股本增加至7.5%至85.10亿。融资获得368亿港元,静态测算带来集团偿付能力充足率提高17PT至200%以上,所融得资金将全部用于补充资本金和营运资金,预计将主要支持产险和银行业务。预计未来两年不会有股权融资压力。  

  近年来平安受再融资和员工股减持两座大山压制,估值一直低于同业。看未来:两座大山在2015年不再为压力,港股再融资和新兴投资者的进入成为股价提升的催化剂,减持压力只剩下不足2亿股。另外银行业务盈利能力显著增强,信托业务集合类占比73%优于同业,高净值客户高速增长。  

  超出市场预期的基本面:预计三季末平安资管权益配置占比约10%,其中7%左右为股票,银行股占比大。四季度以来银行指数上涨41%,有望提升全年投资收益率2PT达到7%左右,为自2008年以来最高,我们预计2014年净利润增长70%,将达到479亿

  估值投资建议:维持“增持”评级,目标价由65元上调至101元。调高2014-16年EPS分别至5.63/7.43/9.66元,较上次预测上浮15%-29%,上调盈利预测和估值是综合考虑股本增加、四季度资管投资收益率提升,综合金融的协同效用日益显著的结果。每股EV分别为50.1/59.7/68.9元,目标股价对应2014/2015年PB 3.4/2.8倍、PE 17.9/13.5倍。  

  按平均估值给目标价。101元的目标价对应2015年的一年新业务倍数17倍、PEV1.7倍。两个估值与历史高点(100倍以上和7倍)有较大距离,仅相当于2008年以后的平均估值(9倍和1.7倍),其中新业务倍数估值提高的原因是我们预期平安寿险在中长期可以保持15%的新业务价值增速。

中国平安新业务倍数估值平均为9倍中国平安新业务倍数估值平均为9倍
中国平安内含价值倍数平均为1.7倍中国平安内含价值倍数平均为1.7倍
中国平安PB平均估值3倍中国平安PB平均估值3倍

  催化剂:ETF期权试点启动提升市场对个股期权推出时点的预期,仿真交易的中国平安在ETF期权推出后将吸引更多眼球。

  风险提示:银行不良资产风险;投资收益率下滑;信托风险。

  (本文作者介绍:安信证券研究中心副总经理,金融行业首席分析师。中欧国际工商学院FMBA ,英国麦克斯韦数学研究所精算学硕士,英国皇家统计学会全球青年统计学家,英国精算师学会会员。)

  本文为作者独家授权新浪财经使用,请勿转载。所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

意见领袖官方微信

文章关键词: 保险中国平安巴菲特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印度人为啥这么爱小米? 股市中流行的错误观点 你中了几个? 老艾侃股:开门红预示着将现红五月行情 巴菲特独家专访和我聊了啥? 为什么中国出不了巴菲特? 中国股市并未出现明显泡沫 拉动实体经济,别把“宝”都押在股市 关于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十点思考 谁是拯救股民的120? 2016年房地产税仍难以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