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纠结缘于货币政策两难

2015年02月02日 10:20  作者:徐高  (0)+1

  文/新浪财经专栏作家 徐高

  进入2015年,资本市场陷入“纠结”状态,央行宽松措施表现出“相机抉择”的特点,以便将控制流动性的主动权保留在央行自己手中,因此降准降息这样短期内“不可逆”货币宽松工具不太可能推出。

降准降息为何迟迟不来?降准降息为何迟迟不来?

  进入2015年,A股市场“疯牛”不再。2014年12月21日,我曾经指出“股市上涨的‘强弩’已接近其末端”。过去一个多月的市场行情验证了这一预判。这40多天里,上证综指仅累计上涨3.3%,与之前1个季度超过30%的涨幅不可同日而语(图1)。

图 1. 上证综指上行动能在近一个月明显减弱图 1. 上证综指上行动能在近一个月明显减弱

  在股指上攻动能减弱的同时,市场波动性也明显加大,并对资金面方面的信息尤为敏感——如2015年1月19日因为“两融”监管造成的暴跌,以及1月21日央行[微博]流动性投放带来的大涨。

  “疯牛”行情中相当极端的股市风格在近一个月得到纠正。去年4季度的牛市中,股价的上扬集中于大盘低价股。金融板块(尤其是非银金融)成为了那段时间中股市里最大的赢家。但2015年1月的股市则明显有利于小盘股和成长股。

  中小板和创业板指数在这个月中跑赢沪深300指数10多个百分点。相应的,股指涨幅的行业板块分布也呈现反转的态势。2014年12月涨得最好的金融板块在今年1月跌幅最大。而12月领跌的TMT板块则在1月份领涨(图2)。

图 2. 股指涨幅的板块分布在近一个月明显切换图 2. 股指涨幅的板块分布在近一个月明显切换

  股市的变化缘于资金面的趋紧。从去年12月开始,金融市场短期资金价格明显攀升。今年元旦过后,资金价格虽然有所回落,但仍然系统性高于去年下半年的平均水平。目前,银行间市场7天回购利率的波动中枢已经从去年下半年约3%的水平抬升到了靠近4%的位置。3个月的SHIBOR也上升了超过50个基点(图3)。人民币贬值压力带来的资本流出是资金面抽紧的一个原因。但更重要的原因还是下文将会论述的货币政策两难。

图 3. 近一个月,金融市场短期资金价格系统性高于2014年下半年水平图 3. 近一个月,金融市场短期资金价格系统性高于2014年下半年水平

  股市表现可以用“纠结”二字来概括。就股市来说,改革预期、居民资产配置转移这些长期利好因素仍然存在,让不少人对后市仍然充满期待。但是,金融市场资金面的趋紧、人民币贬值带来的心理压力、以及监管层对股市加杠杆资金的清查又给市场带来不少压力。

  债券价格并未充分反映近期短期资金价格的上升。尽管当前的短期资金价格已经系统性高于去年11月的水平,但各期限国债收益率都基本回落到了去年11月的低位。这样一来,同期限的SHIBOR和国债收益率之间的利差在近期明显扩大(图4)。看起来,债券市场的投资者似乎预期目前资金面的紧张状况只是暂时的,资金价格会很快回落到去年下半年的低位。

图 4. SHIBOR与国债之间的利差已经明显拉开图 4. SHIBOR与国债之间的利差已经明显拉开

  债券市场的情绪也同样“纠结”。目前,宏观预测者几乎一致认为2015年经济增速和通胀都会低于去年。这种低增长、低通胀的预期非常有利于债券。但对债券价格来说,货币政策是比宏观经济基本面更重要的决定因素。

  从去年年末至今,货币政策的宽松措施相当迟疑。即使人民币贬值压力引发了资本的大量外流,央行也只是通过短期工具来给金融市场补充流动性,而并未像许多人预期的那样动用降准这样的“大招”。

  这导致了短期资金价格的系统性上扬,给债券收益率带来了上行压力。如果短期资金价格在目前的较高水平维持一段时间,就会引发债券收益率的全面上移。毕竟,在2013年下半年的时候,偏紧的货币政策曾经令债市大幅走熊,与经济基本面明显背离。这种宏观经济和货币政策之间的矛盾,给债市前景带来了不少不确定性。

  资本市场的纠结缘于货币政策两难。从疲弱经济增长和低迷通胀来看,货币政策理应更加宽松。而高层领导“降低融资成本”的要求也给央行带来了很大宽松压力。但另一方面,央行也有理由对货币政策放松保持谨慎。正如央行之前多次说过的,宽松货币政策只能在短期内发挥“维稳”的作用,但会在长期留下很多副作用。而且,货币政策的放松还会降低结构调整的动力,甚至“固化”经济结构失衡。

  在股市“疯牛”之后,央行又多了一个不放货币的理由。去年11月降息之后,红火的股市行情已经明显产生“虹吸”效应,大量分流实体经济资金,反而加大了实体经济的“融资难”问题。在去年11、12月,社会融资总量增长已经明显加快。但同期,固定资产投资的到位资金状况却进一步恶化(图5)。在这样的情况下,央行有理由担心进一步的货币宽松会给股市火上浇油,反而不利于实体经济融资瓶颈的缓解,以及经济增长的平稳。

图5. 2014年末,在社会融资总量增长加速的同时,投资到位资金情况反而进一步恶化图5. 2014年末,在社会融资总量增长加速的同时,投资到位资金情况反而进一步恶化

  两难之下,央行宽松措施表现出了“相机抉择”的特点。经济下行压力决定了货币政策不松不行。但很明显,央行希望保留自己的对货币宽松的掌控力,给自己留出足够灵活度。因此,近期央行流动性的投放都是通过短期货币工具来实现,以确保投放的流动性很快会到期,从而把控制流动性的主动权保留在央行自己的手中。

  在这样的思路之下,降准降息这样短期内“不可逆”货币宽松工具不太可能推出。由于央行本身就是在“走一步、看一步”,市场自然很难通过央行的操作对货币政策前景形成清晰一致的预期。资本市场因而纠结。

  经济增长指标是决定货币政策走向的关键。货币政策正在“稳增长”与“防风险”这二者之间权衡。其中,经济增长状况是更大的变数。如果经济增长下行压力进一步加大,威胁到了经济和社会的稳定,那么货币政策必然会大幅宽松,降准降息的概率也会大为上升。反过来,如果经济企稳复苏(哪怕仅仅是短期的),货币政策进一步宽松的预期也会大为削弱。从这个角度来说,经济增长的坏消息会是资本市场的好消息。反之亦然。

  经济增长状况需要等到3月份才能明了,之前的资本市场还将继续纠结。目前,宏观经济增长面的信息好坏皆有。今天刚刚发布的PMI数据表明经济增长动能还在进一步下滑。但地产销售的改善,以及信贷投放的加速又给人经济复苏的想象空间。经济增长的真实状况还有待更多宏观数据来验证。

  但是,1月本就是一个宏观数据的空窗期,诸如工业增加值、投资这样的重要宏观数据都不公布1月数据。而春节错位也会极大扰动外贸、货币信贷这些1月有数的宏观指标。这样一来,宏观增长的准确状况大概要等到3月上旬发布1、2月累计宏观经济数据时才能明晰。而在那之前,货币政策还将继续在两难之中保持相机抉择的态势。资本市场则会因而继续纠结。

  纠结的市场中,投资者可寻找相对的确定性。虽然短期增长状况会扰动货币政策放松的节奏,但今年全年增长和通胀比去年更低是大概率事件。在这样的宏观背景下,债市进一步走牛是比较确定的。当然,债券收益率未来的下降的空间肯定远小于2014年,而且下降的过程也很可能一波三折。而对股市来说,赌货币政策一定大放、或者一定不放都有不小风险。

  但在纠结的市场中,“疯牛”应当很难重现。这意味着从“疯牛”那种极端的风格回撤应该是比较确定的。换言之,目前在板块上做均衡配置的风险较小。等到货币政策真的降息降准,再比照“疯牛”时的状况作配置调整也不迟。在股市的各板块中,地产处在一个相对有利的位置。由于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清查会影响基建投资的融资,所以经济增长短期企稳的希望只能放在地产复苏之上。

  换言之,如果经济企稳导致货币政策放松力度减小,那地产一定处在复苏状况中,有利于其股票。反过来,如果经济增长持续减速引发货币政策大幅放松,那地产也是实体经济中弹性最大所在。所以,货币政策放与不放,地产都会确定地处在有利位置(尽管有利的原因不同)。

  (本文作者介绍:2011年5月加入光大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任首席宏观分析师。2014年任光大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

  本文为作者独家授权新浪财经使用,请勿转载。所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

意见领袖官方微信

文章关键词: 徐高降准降息货币宽松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老艾侃股:连续缩量将迎来爆发拐点 高速公路巨亏?成了官员自留地! 假如奶茶恋在美国会怎样 国家征收耕地应遵循宪法原则 淘宝工商总局大战是在扇消费者耳光 你错过了在股市捡钱的机会吗 关于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十点思考 中国汽油标号高为什么质量差? 谁是拯救股民的120? 安邦的民生大戏将如何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