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次三中全会基本上都是聚焦经济。因此,本次三中全上如将此前总理施行的有关改革思路与举措进行系统总结成文,则预示着“克强经济学”地位的确立。
李克强作为改革开放以后成长起来的新一代领导人,亲身经历了改革开放这一伟大变革,亲眼看到改革开放带给中国人民的现代化蓝图。因此,改革作为一种现代价值观念,深深地融入了他的血液和灵魂中,使他对改革有一种特殊的情感。
朱镕基和李克强有一个共同点:他们都是在中国发展面临关键点时上任的。但是,朱镕基需要和地方官员角力以增加中央政府的权威和收入,从而稳定经济、释放中国的潜力;而李克强必须与地方政府协调以创造在各个层面培养和保护创新和经济活力新源泉的制度。
关于“克强经济学”截至目前所有施行政策的猜想,无非都可以总结为两点:体制内,降低组织成本;体制外,节约交易费用。
李克强“下限论”是一种“底线思维”:对经济下行容忍度提高,但不能低于潜在增长率,主动调结构但不能危及经济稳定,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危机和财政危机的底线,政策会在短期成本与长期成本之间寻找平衡。用“底线思维”去解读中国经济政策大的走向会给我们一个比较清...
今年上半年,中国经济增长处于惯性下滑的通道,目前的情况,可能让调结构失去良好的经济环境。目前来看,物价涨幅不超出3.5%的上限无虑,经济增长滑出7.5%的下限有忧。后期的宏观调控应从促投资、推改革、放存量这三个面入手,稳住增长。
谈及增长率、就业不滑出下限,表明了决策层对当前形势十分担忧,在通胀大大低于目标的情况下,经济增长失速即硬着陆风险是主要防范对象。而这也可以看作是一个关键信号,意味这未来防止经济硬着陆将是主要政策任务。
从民间角度看,李克强经济学反映了一种美好愿望;从官方角度看,李克强经济学是一种政策权衡;从政治角度看,炒作李克强经济学未必对决策者是支持。总而言之,李克强经济学是一种政策思路和权衡,它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在坚持市场化改革前提下相机抉择。
李克强总理执政刚过百日,已释放出三大信号:绝不出台大规模经济刺激计划、对经济下滑的容忍度提高、推进经济体制改革。透过这些信号,我们似乎找寻到了中国经济未来的发展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