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强经济治理理念初露端倪

2013年07月02日 09:53  作者:唐任伍  (0)+1

  文/新浪财经专栏作家 唐任伍[微博]

  时至2013年6月25日,李克强这个拥有北京大学法学学士和经济学硕士、博士学位的高材生掌舵中国这艘经济航母正好100天,盘点新总理百日治理经济的理念和思路,可以清晰地展现中国经济未来发展的走向。

李克强治理经济表现出了三个特征:以短痛换长痛;以短期GDP换增长方式转型;以改革红利换粗放投入。  李克强治理经济表现出了三个特征:以短痛换长痛;以短期GDP换增长方式转型;以改革红利换粗放投入。

  2013年3月1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决定李克强为国务院总理,成为新中国这个13亿多人口大国的第7任总理。时至2013年6月25日,李克强这个拥有北京大学法学学士和经济学硕士、博士学位的高材生掌舵中国这艘经济航母正好100天,盘点新总理百日治理经济的理念和思路,可以清晰地展现中国经济未来发展的走向。

  《论我国经济的三元结构》

  李克强年轻时在农村插队,当过大队书记,饱尝农民生活的艰辛,积累了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1993年至1998年期间,李克强师从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学习经济学,打下了深厚的经济学功底,形成了他对中国经济问题独到的一些见解。

  1991年,他在《中国社会科学》第3期上发表了《论我国经济的三元结构》的论文,分析了中国传统二元经济结构的特点,认为中国不能从二元结构直接进入一元结构,而要经历三元结构的过渡阶段,走三元化道路是中国经济结构转换的唯一选择,只有通过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三元经济结构才能最终演化为一元结构。而促进三元结构转变为一元结构,根本问题在于占中国人口80%的农村居民实现现代化,城市化的实现是三元结构转换成一元结构的最终标志。

  因此,就要根据农村工业部门趋向于集中分布的产业特点,因势利导使农村人口顺乎自然的向小城镇集中,逐步发展中小城市,使已进入农村工业部门的农村人口继续向现存城市转移。要促成这一转变,必须逐步打破城乡分割的社会体制,调整工农业产品的价格,解决农业生产的比较利益过低问题,逐步实现工农业基本产品的等价交换,国家也应增加农业投入补偿其利益损失。

  李克强最后强调,必须通过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建立农村工业部门和城市工业部门合理分工、平等竞争的基础,从而形成新的协调机制。三元结构才能顺利向一元结构转换。

  李克强的“三元结构”向“一元结构”转换的思想,当时即引起学术界的重视,其论文获得了1996年度(第七届)中国内地经济学界最高奖项孙冶方经济科学论文奖。1998年,李克强以《论我国经济的三元结构》为题写作博士论文,并顺利获得博士学位。

  依法管理经济

  李克强既熟知国情,又具有扎实的现代经济理论知识。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具有经济学博士学位的总理,深知在中国这样一个没有经历过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意识淡薄的国家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建设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道路曲折。因此,他上任百日,初步形成治理经济理念。

  市场经济首先是法制经济,依法管理经济,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才有前途。因此,李克强在不同场合表达对法治的尊重。在他看来,管理经济要依法办事,推进改革要依法办事,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规范改革程序,成熟的改革经验可按程序上升到法规和法律,用法制巩固改革成果。

  按经济规律办事

  长期以来,很多领导人不尊重经济规律,不按经济规律办事,拍脑袋决策,造成很多失误,交了很多学费。早在担任辽宁省委书记时,李克强就提出了“克强指数” (Li Keqiang Index),即通过“工业用电量新增”、“铁路货运量新增”和“银行中长期贷款新增” 三种经济指标,来研判经济发展状况,2010年被英国著名政经杂志《经济学人》推出用于评估中国GDP增长。

  担任总理后,李克强在不同场合举行座谈会、召开会议,研判经济形势。针对中国经济正在放缓,外贸、固定投资增速都在下滑的明显迹象,新一届政府在近3个月时间里并没有释放较大的经济政策调整信号。

  5月13日,李克强说,在存量货币较大的情况下,广义货币供应量增速较高。要实现今年发展的预期目标,靠刺激政策、政府直接投资,空间已不大,还必须依靠市场机制。

  进入6月以来,银行开始闹“钱荒”,有人希望中央银行进一步放松银根“救市”,但是央行[微博]并没有施以援手,拒不“放水”,打破了市场关于央行“放水”的惯性期待。

  6月8日,李克强再度要求“要通过激活货币信贷存量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6月19日,国务院提出要优化金融资源配置,用好增量、盘活存量,更有力地支持经济转型升级,推出信贷资金支持实体经济、推动民间资本进入等八项金融新政。把稳健的货币政策坚持住、发挥好,合理保持货币总量。

  这是李克强一个多月中三提“盘活存量资金”,央行拒绝救市,以金融之手,让资金“支持实体经济发展。这正是李克强按照经济规律,以金融之手,通过市场的调节让资金流向最该去的地方,恢复经济结构平衡,实现中国经济升级版的目标,力保经济发展稳中求进。此举令金融界普遍认为,“李克强经济学”的金融新政和货币思路已初现端倪。

  6月14日,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大气污染防治十条措施,将大气污染治理作为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提出突出重点,分类指导,多管齐下,科学施策,确保防治工作早见成效。

  改革是最大的红利

  李克强多次提出,改革是最大的红利。“简政”是李克强获取“改革红利”的第一步棋。

  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批准了《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涉及铁路政企分开、卫生计生整合、食品药品监管等方面。李克强领导国务院将《方案》分解为72项任务,各部门责任明确。

  李克强说,这次改革的核心就是转变政府职能,也是简政放权。在两天后召开的国务院全体会议上,李克强说,这次机构改革是新一届政府要办的第一件事,要限期完成职能转变的各项任务,绝不能“换汤不换药”。

  在3月15日上任的首场记者会上他回答了11个问题,多涉及改革方略和新一届政府施政目标。李克强表示,推动经济转型要注意发挥财政、金融、价格改革的杠杆作用,方案在金融领域要推进利率、汇率市场化改革,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提高直接融资的比重,保护投资者。

  3月18日,新一届国务院正式上班第一天,李克强主持召开第一次常务会议,内容是加快推进机构改革,落实任务。

  3月29日,李克强在部分省市经济形势座谈会上指出,30年前,波澜壮阔的改革首先是由沿海开放的经济特区带动的。今天看来,用开放促进新一轮改革,依然有很大的空间和动力。而在这种开放的过程中,改革将释放巨大的制度红利。

  5月6日,李克强主持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今年在行政体制、财税、金融、投融资等9个重点领域加大改革力度。

  3个月内按计划完成“简政”任务,本届政府内“放权”目标实现近3成。有媒体评论,这是激发社会活力的一剂“良药”。

  接着,李克强快马加鞭、按时间表有条不紊地实施“放权”。在温家宝总理的两个任期里,国务院曾经分六批取消和调整行政审批事项2497项。李克强就任总理时,国务院各部门行政审批事项还有1700多项。

  他认为,要把错装在政府身上的手换成市场的手,“会很痛,甚至有割腕的感觉”,但是要“言出必行,说到做到”,并要求各部门按季度列出工作时间表,简化程序,限时办结,承诺本届政府要再削减1/3以上。

  4月24日,国务院第一批取消71项行政审批事项;5月6日,再取消和下放61项行政审批事项;6月19日,第三批取消和下放32项行政审批事项。

上一页12下一页

  (本文作者介绍: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政府管理研究院院长,中国经济思想史学会会长)

  本文为作者独家授权新浪财经使用,请勿转载。所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由新浪财经主办的“2014新浪金麒麟论坛”定于2014年11月22日在北京JW万豪酒店召开,本届论坛主题:变革与决策。聚焦改革深水期的中国经济的转型与挑战。 报名入口》》》 2015,决策下一步,等你来!)

文章关键词: 唐任伍克强经济学中国梦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现在不降低利率还待何时? 中国这么多“胡雪岩”,却没有“乔布斯” 没有存款的美国人都把钱花在哪了? 国企改革有望取得重大突破 HR不会告诉你薪资谈判的六个秘密 中国版“马歇尔计划”的一箭三雕 关于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十点思考 “中国大妈”应继续买入黄金 香港外籍金融业人士沉迷毒品 美国股市仍可创下历史高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