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公司线上线下平衡之惑

2014年08月13日 10:19  作者:柏亮  (0)+1

  文/新浪财经专栏作家 柏亮

  线下生产资产(寻找借款人),线上理财销售(寻找投资人)已经是一个大型P2P公司不争的趋势和事实。这种模式也被美其名曰O2O。近期跟一些公司交流,他们却开始吐槽线上给力不够,销售跟不上。听下来,原因大致有几点。

一些同时具备线上线下平台的P2P借贷平台似乎摆脱不了“跷跷板”的忧虑。一些同时具备线上线下平台的P2P借贷平台似乎摆脱不了“跷跷板”的忧虑。

  线下生产资产(寻找借款人),线上理财销售(寻找投资人)已经是一个大型P2P公司不争的趋势和事实。这种模式也被美其名曰O2O。但一些同时具备线上线下平台的P2P借贷平台似乎摆脱不了“跷跷板”的忧虑。

  “O2O”模式下,随着公司数量和规模的增长,两个O的平衡,开始考验这些公司了。在今年的前几个月,不少人还在为Online担忧,因为线下资产紧缺,不能满足线上流量需求,线下团队在当时是发展重点。于是今年上半年很多公司的线下团队快速增长,目前拥有数千人线下资产开发人员的P2P公司有几十家。

  近期跟一些公司交流,他们却开始吐槽线上给力不够,销售跟不上。听下来,原因大致有:

  1.线下资产开发和风险定价被很多人视为互联网金融O2O模式的核心竞争力。这也是“互联网金融的本质是金融”这一流行论点的现实参照之一。

  从经验看,要上规模,还是线下地推最见效,其主要原因还是线上比较难寻找优质借款人,并且中间利润较低。有了这两条准绳,很多公司卯足了劲儿开发线下资产,广布线下网点,无论是知名的大公司、不知名的大公司,还是新生的追赶者,都花了很大的力气广布网点、到处抓壮丁。一家去年底刚成立P2P公司,半年拉起了近两千人的线下团队。这些团队在低底薪高提成的激励下嗷嗷叫的开发线下资产。

  2.线上理财用户的黏性较差(把数量有限的鸡蛋放到更多篮子里去,而且经常换篮子)且频度不高(投资有周期)。线上平台雨后春笋般出现,花样百出地招徕用户,分流现有平台的用户。

  3.投资者资金的季节性。每年的前几个月,投资者手里余钱相对更多,闲余资金逐步派上其他用场后,夏季相对减少。

  一会儿线上富余,一会儿线下滞销,给这些平台带来的挑战不仅仅是一会儿工作重心的调整。

  1.团队稳定性。无论线上线下,员工的主要收入来自提成。当线上流量富余,投资者没有交易可做,负责线上推广的团队业绩下滑,激励减少,部分员工离职。当线下资产富余滞销,线下拓展人员业绩下滑或没有增长空间,部分员工离职。

  2.竞争残酷性。理论上,这两端可以动态平衡,但实际操作中,员工离职并不会按照比例精确走人,同时还会带来三大弊端:一是负面情绪感染,降低员工士气;二是加大人力资源成本;三是在较强的竞争环境中,员工离职可能壮大对手,此消彼长。

  3.扩张边界。有个段子这么说:周一包了顿饺子,剩下了点馅,然后周二又和了点面,又吃的饺子,结果这次剩下了点面,然后周三又弄了点馅,又剩下了点馅……然后你们懂的……

  在团队稳定和残酷竞争的压力下,这些平台只能往前冲,资产多了加强推广,流量大了线下扩张。但是企业的业务和管理都是有边界的,究竟这个边界在哪里?每个企业都不想踩到雷区才停步。而中国市场广大,让多数平台都认为,我们离边界还很远;但企业的边界不完全是由市场的容量决定的。

  4.资产质量。竞争强度、扩张速度和团队稳定都会影响资产质量,既要让团队快速扩张,有饱满的业绩提成,又要让他们对资产质量负责,在技术条件没有变化的情况下,越来越难。

  5.获客成本。线上的情形也一样,把线下的资产抢到手,就得抢线上的客户。无论是抢竞争对手的客户,还是开发新客户,获客成本都在提高。

  6.技术突破。当规模扩张到一定成都,必须考虑用技术手段来提高效率。事实上,国内几家大型P2P公司曾在增加技术投入。

  正是这些难题,才能锤炼出优秀的公司。这让P2P市场越来越有意思了,市场本身建立的门槛,会让新进入者重新掂量。

  (本文作者介绍:)

  本文为作者独家授权新浪财经使用,请勿转载。所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

意见领袖官方微信

文章关键词: 互联网金融商业模式P2P借贷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清理地产大老虎李嘉诚 为啥富人越富穷人越穷 委内瑞拉会成为第二个朝鲜吗 李嘉诚撤离因人民币将大幅贬值? 老艾侃股:提前进场 让打新回流资金为你抬轿 中国企业走出去小心无赖国家 三类房企2015年将“轰然倒下” 证监会请不要玩弄监管规则 关于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十点思考 最牛的股市和放缓的中国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