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龙:全球银行业已成没有想象力的行业

2017年07月04日14:14    作者:陈龙  (0)+1

  文/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微信公众号kopleader)作家 陈龙

  全球银行业已经成了一个强监管、低利润、没有想象力的行业。随着未来监管的松绑,金融与技术的融合将会给银行带来深刻变革。

陈龙:全球银行业已成没有想象力的行业陈龙:全球银行业已成没有想象力的行业
图一:近10年标普500的银行股和欧洲斯托克600的银行股指数平均回报率(来源:《经济学人》)图一:近10年标普500的银行股和欧洲斯托克600的银行股指数平均回报率(来源:《经济学人》)
图二:近15年美日欧加澳银行业平均净资产收益率(来源:《经济学人》)图二:近15年美日欧加澳银行业平均净资产收益率(来源:《经济学人》)

  《经济学人》的这两张图总结出了全球银行业过去10年的经历,有以下几个特点:

  (1)估值低迷:如果把2007年1月做100的基数,10年以后,虽然美国股市相对那时候已经涨了50%以上,标普500的银行股只有2007年的70%多,远远落后于大盘;欧洲的银行更惨,600家银行的估值只有2007年的30%;

  (2)盈利困难:之所以估值那么低,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银行已经变成了一个不太赚钱的行业,净资产收益率已经从2003年的15%左右跌到了10%以下,欧洲银行的净资产收益率只有5%左右;

  (3)监管压力:银行已经从轻监管变成了重监管的行业,为了应付这样的监管要求,资本充足率和压力测试成了非常重要的负担,另外还有系统性风险重要机构的额外负担,这些都是收入低的重要原因。

  总结起来,全球银行业已经成了一个强监管、低利润、没有想象力的行业。中国的银行业有所不同,中国的5大行在过去10年中已经变成了全世界的5大行,十几个上市银行的利润占了中国所有行业利润的一半以上,净资产收益率保持在15%的高位。虽然利润可观,但是估值低、增速低、没有想象力,即使在14年7月到15年6月股票表现最好的时候,银行股依然表现低迷,面临转型的特点和全世界类似。

图三:银行股2014年7月-2015年6月累计股价升幅 (来源:普华永道)图三:银行股2014年7月-2015年6月累计股价升幅 (来源:普华永道)

  到今天为止,在全球范围内,技术都没有给银行业带来很直接的冲击,大部分的金融资产仍然牢牢掌握在传统银行手中,并没有发生因为技术带来的大量资产流失或失业。银行业最大的问题,并不是来自技术的直接冲击,而是上面提到的行业自身的因为危机带来的监管负担很重的问题,这是一个有钱但必须转型的行业。

  可以预见,银行未来会往两个维度同时出发。一个是监管松绑,在合理的情况下给银行一个创新发展的空间,这是特朗普上台之后在谋求的方向;另外一个更重要的方向,是金融和技术的深度融合,带来成本效率的改变,以及想象力的改变。银行和金融科技从业务到资本的深度结合,今后几年中会在全世界范围内频频发生,应该说正在发生。

  (本文作者介绍:阿里巴巴蚂蚁金服首席战略官,曾为长江商学院金融学教授,DBA及校友事务副院长。)

责任编辑:贾韵航 SF174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

意见领袖官方微信
文章关键词: 陈龙 银行 监管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绩效主义让中国企业陷入困境 华人温哥华拆房为何引发抗议 关于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十点思考 预售制是房地产去库存拦路虎 中投为啥从加拿大撤走千亿投资? 统一金融监管体系不会一蹴而就 新三板动真格了:国资投券商被祭旗 刘士余磨刀霍霍向豺狼 2016年换美元小心踏错节奏 A股市场的不振是不正常的 陪同胡耀邦考察江西和福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