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油价下跌中国要出击!

2014年11月03日 13:48  作者:陈九霖  (0)+1

  文/中国航油前总裁 陈九霖[微博]

  油价下跌对中国来讲,总体利好。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耗国同时也是最大的石油进口国,低油价降低了资源进口成本。若按2013年中国原油进口量来计算,油价每下降1美元,中国就能因此节省高达21亿美元的成本。

我国如何应对油价下跌我国如何应对油价下跌

  近段时间,国际原油利空不尽,石油价格大幅下挫。因此,各种分析纷至沓来,诸多猜想充斥了国内外媒体。其中,我国媒体犹以“阴谋论”为甚。虽然存在着欧美联手制裁俄罗斯等国的阴谋,但我认为,这不是唯一因素,还存在“阳谋”和客观,任何分析都不要脱离供求关系这只“无形之手”。

  纵观本轮油价调整,我认为有五方面的主要影响因素:

  第一是美欧制裁宿敌,俄罗斯52%的财政收入是来自于石油出口,石油是其经济的命脉。通过联手沙特阿拉伯等国家降低油价,对希望油价维持在100美元以上的俄罗斯而言,一定会产生重大打击。摩根士丹利预计,原油价格每下跌10美元,就意味着俄出口将损失324亿美元,该损失大约占到俄罗斯GDP的1.6%。此外,委内瑞拉也会因此受到严重打击。原油出口占委内瑞拉出口总额的95%,油价下跌严重威胁到该国的财政收支基础,其外债违约风险也会剧增。美国和欧盟对俄罗斯和委内瑞拉两国的打压也是对中国的牵扯,因为俄罗斯和委内瑞拉均为中国的长期盟友,中俄、中拉关系最近走得也比较近。

  第二是美元汇率因素,因为美元与石油价格乃至其它大宗商品价格紧密相关。美联储庞大的量化宽松计划第三期的历史性收尾,减少了货币供应量,使得美元近期持续坚挺。近期美元走强对油价构成重大“拖累”,而美元的指数上扬可能已拖累大宗商品价格全线下跌10%。在所有海外地缘政治因素仍在不断升级的情况下,油价本应上升,但事实上油价却反而下跌,就是因为美元坚挺所致。事实上,前段时期石油价格的上升很大因素是因为美元的贬值。这从另一个角度印证了美元走强致使油价下跌的逻辑。

  第三在于美国页岩油和页岩气开发技术的进步。世界能源格局正在发生变化,新技术及新能源的开发利用正在潜移默化地影响国际形势。譬如说,美国曾经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消耗国和进口国,但是,由于页岩油气技术的提高和页岩油气田的开发利用,不仅改变了美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也使得美国从全球最大的石油消费国和进口国变为石油出口国,导致石油价格下降。

  第四是欧佩克不愿减产提价。目前,欧佩克全部原油产量已经由40%降至35%~36%,但他们坚守着接近三分之一的市场占有量的底线。同时,非欧佩克产油国的产量大幅增长,对欧佩克的石油市场造成挤压。因此,欧佩克单方面减产并不足以支撑国际油价,反而会使其市场份额被非欧佩克国家抢占。由于处于博弈之中的被动位置,致使欧佩克国家不愿减产提价,更加不愿意“因小失大”,失去自己的市场占有量。

  第五是全球经济复苏缓慢。新兴经济体的经济增长普遍偏弱,也导致新兴经济体对石油消耗和需求量有所减少。而作为最重要的原油进口大国中国,经济增长趋缓,使得市场预测中国原油需求将会减少,从而引起油价下跌。

  毫无疑问,石油价格的下跌将会对宏观市场以及世界各经济体产生重大影响,尤其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从整体来看,全球日均石油产量大约在9000万桶,如果每桶115美元,总价值近3.8万亿美元,而如果价格下降至85美元,总价值将跌至2.8万亿美元,这会为石油消费国带来1万亿美元左右的成本下降空间。

  二是石油和大宗商品紧密挂钩,石油价格的下跌会进一步拉低矿产品等大宗商品等价格。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创5年新低,综合价格相比2014年初已经下跌8.3%,原油、铁矿石、铜等大宗商品价格下跌幅度很大。

  三是对中国来讲,总体利好。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耗国同时也是最大的石油进口国,低油价降低了资源进口成本。若按2013年中国原油进口量来计算,油价每下降1美元,中国就能因此节省高达21亿美元的成本。而自6月以来,国际原油价格在4个月内已下跌30%,预估2014年中国进口油价将节约600亿美元的进口成本。这还不包扩矿产类大宗商品成本的降低。作为经济的基础因素,价格的下跌传导到各个产业,带来成本的降低,对经济增长利好。

  第四个方面涉及到国际关系层面。供需格局的改变意味着原油市场正在转变为买方市场,这无疑会增加原油第一进口国在国际政治、经济、外交事务上的腾挪空间。最典型的表现便是中国抓住机会加强了与俄罗斯的关系。1-8月,俄罗斯整体出口只增长了0.6%,但对中国出口增速却逆势上升达11.6%。这反映出像俄罗斯这样的能源出口大国对中国有更高的依赖度。继5月东线供气协议达成后,在10月12日开始的中俄总理峰会期间,俄罗斯透露,已就西线对华供应天然气开始磋商,预计11月可能达成共识,年供应量可能为300亿立方米。

  关于未来油价的趋势,我认为要从短期和长期因素两个维度来分析,制裁俄罗斯是短期行为而非长期行为,对长期油价的影响有限。而刚才提到的另外四个因素才是决定未来更长周期油价的走向,这包括欧佩克成员国内部对产量的分歧;美加页岩油能承受的的相对较低成本;全球经济的艰难复苏和发展中国家的增速降低新常态;以及刚刚结束的量化宽松所带来的新一轮美元升值周期。长期来看油价维持在80-100美元之间的可能性较大,而因冬季取暖用油量的增加也可能造成石油价格的短期波动。

  为应对石油价格下跌的局面,我国出重拳进货。仅在10月18日上午10点,各条海运路线上就已经有80艘巨型油轮奔向中国,而在过去的两年时间里,平均每天向中国运输石油的油轮数量也仅为63艘。我们不仅要反观,这样过度集中地吸纳是否正确?在我看来,新的能源环境下我国应当采取以下五方面的应对措施:

  一是增加石油储备,这是一个较好的时机。中国正在以创纪录的速度仿效美国囤积战略石油储备,每天吸纳超过60万桶,以降低地缘政治冲突或供应冲击对经济的影响。但节奏不宜过快与过于频密。过度集中地吸纳会抬高石油成本,同时承担油价可能继续下行所造成的潜在成本损失。

  二是借机在期货市场上有所作为。油价下跌造成一定恐慌,可以逢低锁定部分石油交易。而从国家层面,可以考虑加快建设和完善我们自己的原油期货市场,与欧美及东京的原油期货产品相互补充,充分发挥我国最大的石油净进口国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的市场地位,提高在国际市场的话语权。

  三是把握机会去抢占全球包括石油和矿产在内的源头资源,充分利用好我国高额的外汇储备,利用价格机遇做好战略性的布局。

  四是展开并购。在石油价格下行,利润降低甚至出现继续经营困难的大环境下,买方谈判筹码增加,此时对石油企业展开并购,商机多多。

  五是借此机会调整和完善我国的能源结构。譬如说,在石油价格较低的时候减少用煤,这对保护生态环境,应对气候变化等方面均具有深远意义。

  ​六是继续强化石油方面的战略布局。确切说,首先要通过设施投资持续增加石油仓储能力,其次加快管网铺设进度,再次加快建设珠海万山岛港口,把它逐步打造成可与新加坡港媲美的石油集散基地,最后大力支持并积极参与泰国克拉运河的建设。克拉运河所处地理位置极具优势,若能成功开通,将明显降低中国的石油运输成本。并且,降低对马六甲海峡的依赖程度对我国长期的石油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不得不说,在房地产行业夕阳西下之际,顺势而为,借力使力,托起能源这颗永不落的朝阳,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与明智之举。

  (本文作者介绍:前中国航油(新加坡)股份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兼总裁、世界五百强企业前副总、法学博士。)

文章关键词: 陈九霖中航油石油油价

相关专题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银行都可以破产了余额宝还安全吗 茅台出厂价已降百元还会跌吗 为什么美国经济一枝独秀? 存款保险为啥千呼万唤才出来 韩国对中国态度转好是大势所趋 存款保险打破国家信用背书 国际油价大跌令中美受益 2015年中国将继续货币宽松 关于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十点思考 一位摩羯座投资总监的牛市告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