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财经专栏作家 宋清辉
2014年11月22日,中国央行时隔两年来的首次降息似乎有点意料之外,被视作中国政府所坚守的不因稳增长而搞强刺激的政治底线被打破,但种种迹象表明这次降息只是开始,明年将还会再次降息,中国已经步入了降息通道,而且这一频率将会持续到明年。
此次央行[微博]的降息多少让市场有点吃惊。2014年11月21日,中国央行突然发布消息称中国将下调贷款和存款基准利率。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下调0.4个百分点至5.6%;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至2.75%;另外,存款利率波动区间的上限,由基准利率的1.1倍调整为1.2倍。但市场吃惊之余又有点受宠若惊,立刻张开双臂“拥抱”这一“喜讯”。市场的回应相当明显,原油、黄金、铜、股票以及大宗商品货币均飙升。
这次降息之所以引起市场的错愕,除了当前中国降息时间节点以外,另外是因为央行掌门人周小川在多次重大决策场合强调中国不降息,因为很多人认为降息的本身与以往多次强调的不会采取强制刺激政策相违背,还将引起人们对中国调结构、促改革的政策持怀疑态度的担心,进而导致民众对中国经济改革的信心。
这也反映除了当前经济的严峻局面。首先,在全球经济放缓的情况下,出口受到影响,外需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大幅下降;其次,房地产投资和出口下降已经导致制造业增速快速下降,拖累了中国经济增长,再者投资下降导致就业和居民收入增长下降,进而影响了消费增长。
另外,以往实行的一轮轮定向调控已经证明效果不佳:2014年10月时候的放贷规模低于预期,银行间借款利率在过去几天上涨,显示各银行都在囤积现金。当初定向降准以促使资金流入三农和中小企业,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但结果是这些资金流入目的领域的不多,大都在金融领域之间徘徊,中小企业融资依旧“久旱并未逢甘霖”。
残酷的事实已经摆在了面前,如果不实行宽松政策,中国全年的经济增长目标将不可能完成,这是中国政府所不愿见的,但也是可以部分避免和缓解的,其关键因素就是现有政策需要做出重大调整。
明年央行是否仍将实行货币宽松政策?答案是肯定的。
国际上,全球经济低迷。除了美国“一枝独秀”以外,其他地区都乏善可陈,欧元区经济多次降息降准但无奈经济不买账,疲软的经济仍不见起色,欧洲不得不再次实行宽松政策,2014年11月21日,欧洲央行行长德拉吉表示,欧洲央行将采取必要措施抵抗欧元区当前长期低通胀形势,包括扩大当前债券购买规模与频率等。
与欧元区货币宽松相伴而行的是日本,日本央行行长黑田东彦(Haruhiko Kuroda)强调,日本央行已经准备好进一步扩大刺激,以实现其物价目标。可以想见,明年很可能主要经济体将继续采取货币宽松政策,宽松的结果很显然可以增加当地的出口,而如果中国一直维持高利率,那么中国市场无疑会被国外商品瓜分,中国降息也是为了限制国外的进口加速。
再来看美国,美国退出货币宽松以及接下来的加息举措使美国股市变成了巨大的吸金池,吸引着大量外资进入,中国为防止大量资金外逃,人民币的贬值不可或缺,而且美联储加息正蠢蠢欲动,那么中国降息也正是为了锁住一部分资金,避免大量自己出逃对中国经济带来的冲击。
同时,因为对美元的过快升值会将对出口带来不利影响的担忧,美国并不会立刻加息,最快也会明年年中以后,这样就会打消因为美国加息而人民币必须利率政策应尽量保持和美国利率浮动的同步性,从而保持中国和美国利差的稳定性的顾虑。
反观国内,有传言称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于2014年12月9日起开始召开,并且市场预期明年GDP目标为7%。但近段时间的的经济数据表明经济增长后劲不足,CPI仍在1区间徘徊,PPI也连续走低,中国明年不是担心通货膨胀而应该担心的是进一步紧缩。这也预示着国内经济复苏仍然乏力的局面明年大幅度改变的可能性比较小。
当前,经济增长主要还是靠政府投资拉动,民间投资和社会消费还没有被完全被激活,经济结构转型仍需要大力推进改革。而中国稳增长目标的压力以及改革顺利进行所必需的一定经济增长速度等都是促使宏观经济政策保持连续性和稳定性的关键原因。
(本文作者介绍:法治周末、证券日报社论特约评论员,知名经济学家)
本文为作者独家授权新浪财经使用,请勿转载。所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