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CI为啥又没看上A股?

2016年11月15日07:29    作者:彭琳  (0)+1

  文/新浪财经香港站站长 彭琳

  半年前,A股“入摩”的热烈期盼落空,MSCI列出了三个主要障碍,时隔半年,A股本月是否有望“入摩”呢?

MSCI将公布指数调整,A股本次会否纳入?MSCI为啥又没看上A股?

  当两地市场正翘首以待深港通的正式通车,全球最大指数公司明晟MSCI又迎来半年度指数调整结果。近期有不少分析认为,目前A股市场气氛平静,停牌企业大多已复牌,外资进入的渠道进一步拓宽,是MSCI纳入A股的好时机。然而MSCI今天不但并未纳入A股,甚至没有提到相关进展,这是为什么呢?

  三个条件是否都已满足?

  MSCI在今年6月公布半年度调整结果时,列举了纳入A股的三个主要障碍,分别是:一、QFII额度分配和资金进出限制;二、关于A股市场停牌的新规定需要时间观察效果;三、内地交易所对涉及全球各地交易所发行A股的金融产品进行预先审批的限制仍未有效解决。

  在过去几个月中,QFII投资额度申请以及QFII境内资产配置指引等已经予以取消,这也是内地进一步鼓励海外资金流入的重要步骤。停牌企业方面,当前沪深两市公司停牌时限方面的新规已执行超过半年时间,大部分企业已经依照要求复牌,根据Wind数据统计显示,仅有约30家公司停牌超过100天。因此三个主要障碍中的前两个,应当说都已经大致得到解决。

  但是,内地交易所对A股的金融产品方面预先审批的限制,涉及到与监管机构的进一步协商,目前看来还没有显著的进展。MSCI亚洲研究部主管兼董事总经理谢征傧在半年前提出“三大障碍”时曾坦言,预先审批权不符合竞争条例,假如MSCI纳入A股,但凡与指数挂钩的金融产品都需要中国监管机构预先审批,未及时获得审批的产品则有可能出现合同违约。他强调,MSCI如果在这种情况下纳入A股,导致其客户面临风险,是不负责任的。

  A股入摩将是长期历程

  尽管本次未能“入摩”,大多数机构依然认为A股纳入MSCI新兴市场指数只是时间问题。MSCI指数公司方面,一个月前推出了20只包含A股的新指数,显然已经在着手部署将A股加入旗下指数。大多数人也深信,取消了总额度限制的深港通开通,将成为内地市场进一步开放的有力证据,也会为A股“入摩”创造更佳的条件。

  至于开始纳入的时机,多数机构相信会是在观察深港通运作情况一段时间之后。上投摩根香港投资总监张淑婉对此认为,深港通将互联互通渠道扩张了一倍,她预料较为可能的是明年MSCI纳入A股。投行瑞信则认为,在深港通启动后1-2个月即明年初,将有机会得到MSCI纳入的好消息。

  不过,正如MSCI为未来A股加入作出步骤繁多的铺垫工作,让MSCI指数完全纳入A股也不会一蹴而就。当年韩国市场和台湾市场的股票从开始纳入,到完全纳入MSCI指数,分别用了6年和9年。中国内地股市的市值仅次于美国,以成交金额计也是全球第二大市场,将其纳入指数的工作量更是复杂而庞大的。

  多数分析此前已指出,预期MSCI初步将纳入比例为5%的A股流通市值,其权重在MSCI新兴市场指数中将为1.1%。如果按照完全纳入计算,A股权重应达到接近20%,包括境内外股票的总权重应超过40%。显然,从仅仅1%起步到完全纳入,中间漫长的路程仍将视A股市场开放的进度而定。

  (本文作者介绍:北大毕业后赴港留学,任职多年,贴身体验国际金融中心枯荣动荡。)

责任编辑:贾韵航 SF174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

意见领袖官方微信
文章关键词: 股市 MSCI 深港通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绩效主义让中国企业陷入困境 华人温哥华拆房为何引发抗议 关于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十点思考 预售制是房地产去库存拦路虎 中投为啥从加拿大撤走千亿投资? 统一金融监管体系不会一蹴而就 新三板动真格了:国资投券商被祭旗 刘士余磨刀霍霍向豺狼 2016年换美元小心踏错节奏 A股市场的不振是不正常的 陪同胡耀邦考察江西和福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