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财经意见领袖(微信公众号kopleader)专栏作家 卫江山
经常听到说国内的保险深度、保险密度还不够,民众的保险意识还不到位。在呼吁内地客户理性看待港险的同时,内地的保险同行也应该思考,我们自己所经营的领域,是否仍存在哪些问题。
1.港险异常火爆的时代背景
香港保险在内地并非一夜走红。从2005年前后,香港保单就通过东南沿海地区渗透中国内地市场,当时我们称之为地下保单;2013年前后,香港正式放开内地人在港投保;2015年,在资本外流的大环境下,港险被作为非常重要的流通渠道迅速爆红,加上内地许多第三方理财机构纷纷在港开设分支机构,吸引内地港险业务,引起了民众的广泛关注。
2015年度内地客户赴港买保险的支出达到了316亿元港币,同比增长30%,这个数据较05年增长了17倍。作为保险从业者,这个增长数据背后的故事是值得我们去关注的。港险是不是普遍优于内地保险?港险准客户的需求点是什么?如何看待费率、汇率、条款定义、收益性的差异?这些问题都值得跟大家一起谈一谈。
2. 港险保单真的比内地好么?
关于港险,经常听大家说起的是:港险比内地便宜很多;港险的投资收益比大陆要好;港险的病种更人性更宽泛;港险的服务更人性化。那么实际是不是这样?
购买商业保险,首先要明确自身需求。经常有朋友提问说要不要去香港买保险,我会请他先明确几个需求:
1.你看重的是港险的收益还是港险提供的风险保障
2.你未来是要选择在内地长期生活还是有移居的打算
从投资收益的角度来看,客观的说,港险的投资收益要优于内地,因为保险公司的投资管控相对宽松,市场经营的经验要比内地公司长。但保险的第一要务是保障,如果您仅看中港险的投资和换汇的功能,那么有其他途径可以实现这个需求,不一定要通过保险实现。
保险产品既是金融产品,同时也是合同行为,它对于保险期间的要求、对于退保的要求一定要是高于其他投资类金融产品的。这一点大家要想清楚;另外,港险需用美元或港币交易,如果您打算长期在内地居住的话,购买港险投资类产品需要自己承担购买和领取的两道汇率风险,这一点大家一定要想清楚。
谈到价格,我曾经对比过国内优选寿险产品和香港寿险产品的价格,同样年龄、同样保额、同样保险期间的情况下,价格只相差了200多元人民币,并没有向港险代理人说的那样,价格便宜30%。如果加上赴港的交通成本、交易成本,港险的价格优势就不存在了。
关于险种的定义,以重大疾病保险的恶性肿瘤为例:两地之间并没有明显的差异。因为这些都是医学定义,不是保险公司自己的定义。至于说险种更人性化,现在内地的多次给付重大疾病险、轻症保险也都普遍存在,应该说,从险种形态上,两地的差异已经几乎不存在了。
对于有移居需求的客户来说,希望通过购买保险的形式实现未来的资金安排,港险相对于欧美市场保单操作成本相对较低,购买也相对便利。但值得提示的是,如果您购买的是大额的人身保险单,在办理移居之前需要做好必要的申报工作,否则在您移居之后可能因为保单未及时申报遭到惩罚性税收,特别是准备移居美加的客户;
对于长期居住内地的客户,是不是要去香港买保险,我劝各位要慎重,特别是购买健康型的保单。
保险是急用的现金。我不否认购买港险同样可以获得赔付,但当我们躺在病床上,急需用钱治疗的时候,我相信没有一家内地医院会受理一张大额的美金/港币支票,而兑换货币的等待周期,这个时间一定也不会很短暂。这方面大家可以关注一下外管局的相关规定。
关于医疗报销类的险种,无论您是打算移居还是内地常驻,只要您不是非得去香港治疗,还是尽可能本着就近购买就近使用的原则购买,因为医疗险的使用频次是一年内有可能重复发生的。医疗保险对于医疗机构的定义、治疗手段的差异、当地平均医疗费用、风险定价上都可能存在一定的差异。
跨地域购买医疗保险,暂且抛开政策层面的问题不谈,这本身就存在不如实告知的嫌疑。如果您在投保的时候告知您长期居住在大陆,那么保费会在港人费率的基础上有所增加,如果您是长期旅居国外的话,这个费率会增加更多。
有朋友说,购买港险比在内地购买保险的要求要宽松,没有那么多条条框框。但我得到的信息是完全相反的。我这里有两个真实案例:一位客户因为感冒导致白血球增高,在投保的时候没有告知,被保险公司以不如实告知单方面终止合同了;另外一个客户,因投保时告知了自己的医保卡曾经帮亲戚开过药,以诚信问题被直接拒保了。
我个人认为港险严进宽出的做法是对的,保证了所有保户的公平性。但代理人在招揽业务时候的一些片面宣传是不可以轻信的。
中国保监会在今年4月发布会了《关于内地居民赴港购买保险的风险提示》,里面提到了法律、汇率、退保、收益方面的四类风险,各位可以去网上搜一下,到底要不要去香港买保险?不管您心里的答案是怎样的,都需要理性的分析自身的保险需求,理性的认识跨地域交易、跨地域服务之间可能存在的问题与风险,避免盲目购买。
3.港险火爆,给内地保险业的启示与反思
作为保险从业者,恳请我的内地同行一同思考一个问题:内地的保险产品从价格到责任从在于外部保险产品缩小差距。从增长速度来看,从2005-2015这10年间,中国内地寿险规模保费增长了39倍,远大于内地人赴港买保险的19倍。那么,港险是如何短期内快速进入民众的视线?抛开刚需不谈,内地的保险客户为什么还要舍近求远跑去香港买保险?
产品不差、责任不差,那我们欠缺的是什么?我个人认为是营销的模式与传播。
同一阶段内,同一家保险公司不同代理人口中的热销产品往往不会超过三款,这种略带推销的模式到底能不能满足保险客户个性化的需求?这事是值得商榷的。
另外是传播。很多时候,内地的保险并不是不靠谱,而是给人感觉不靠谱.这种不靠谱往往来自于对销售人员的感受。销售误导的行为近些年得到了很大的好转,但依然存在,然后通过媒体将某些个别当做普遍事件放大,让民众产生一定的认知偏见;
所以,当民众产生保险,又觉得内地保险不靠谱,去香港买保险成了他的第二选项。
经常听到说国内的保险深度、保险密度还不够,民众的保险意识还不到位。当我们发现去香港买保险成为热门话题的时候,应该意识到,民众的普遍需求是存在的,并不是港险有多好,而是我们在某些方面做的还不够好。
在呼吁内地客户理性看待港险的同时,内地的保险同行也应该思考,我们自己所经营的领域,是否仍存在哪些问题。
(本文作者介绍:明亚保险经纪媒体品牌负责人)
责任编辑:蔡越坤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