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微信公众号kopleader)专栏作家 赵雪
公投只是英国退欧的第一步,而整个过程可能会持续数年。在短期的震荡后,对全球金融市场的负面冲击将逐渐减退。以更长远的眼光来看,英国退欧无疑是中国投资者难得的机会。
出乎意料的英国公投结果导致全球金融市场剧烈震荡。风险偏好下降、流动性趋紧、对欧盟其他国家可能效仿的担忧升温,已经导致风险资产价格大幅下挫。就短期而言,英国退欧对中国的负面冲击也将逐渐得到体现,包括美元走强带来的人民币汇率贬值压力、来自英国和欧洲的需求减弱、投资者避险情绪骤升等。
不少市场人士预计这种负面影响将会持续较长时间,其中一个理由是该事件标志着欧洲的分裂才刚刚开始,政治方面的不确定性会导致一系列类似的“黑天鹅”事件接连出现,将持续的打压金融市场信心。
而笔者认为,英国公投结果的负面冲击并不会持续太长时间。
公投只是英国退欧的第一步,而从公投到实际退欧,整个过程会持续数年之久。这里复杂之处一方面在于英国和欧盟如何就现有条款的细节重新协商。以欧盟内部需要顾及的利益相关方之多,谈判的过程不会太快。另一方面,鉴于此次公投结果中脱欧派仅以微弱优势胜出,英国国内立法机构能否将谈判结果确认成为法律也不无变数。
即使最终实际退出欧盟,英国在长期仍然会与欧盟达成某种形式的自由贸易协定。很难想象欧盟在与其它地区拓展自贸协定的时候,将身边的英国置之不理。有观点认为欧盟会为了杀鸡儆猴而故意延缓于英国的双边关系协定。但是以欧洲大部分国家目前的经济状况,该举措可能首先会伤到自身。可以说多数欧盟国家即使有心,也暂时无力。
假设上述关键判断是正确的, 那么很多公投前很多国际机构预测的退欧将导致英国陷入长期衰退值得商榷。因为这些分析中并没有充分考虑英国能够继续进入欧盟市场。另外,离开欧盟的英国,将有更多的动机与其它地区加强经贸和金融联系,如亚洲和美国。这些地区的经济体量不亚于欧盟,增长前景更乐观,从长期来看并非不能弥补英国暂时离开欧盟的损失。
而多数人比较关心的类似分离性的公投,如苏格兰、北爱尔兰、荷兰、西班牙加泰罗利亚等国家和地区,从体量和影响来说均不及英国退欧,而且潜在的负面影响在过去几年已经在金融市场的变化中得到反应。如果英国退欧对金融市场最终只带来短期的压力,那么这些事件的冲击将为时更短。不仅如此,英国退欧公投结果可能会迫使欧盟内部支持一体化的势力更加积极的提前应对,包括在希腊退出等问题上采取更灵活的姿态,反而降低了其它主要欧盟国家退欧的可能性。
全球金融市场在经历短暂的恐慌之后,将会逐渐意识到退欧公投并不是世界末日,英国经济基本面短期内不会出现根本性的变化(除了金融等特定行业之外),而一些情绪化支持退欧的民众也可能开始重估利弊,这些都有助于很多投资者从公投之后的悲观情绪中逐渐平复。
短期内,英国退欧公投对中国的直接冲击并不大。
贸易层面,一方面,中英贸易的规模相对并不大,只占中国GDP的不到1%。另一方面,欧洲其它各国中与中国贸易往来更密切的德国、北欧等受英国退欧公投(非实际退欧)的负面影响可能也比市面上一些研究估算的更小。所以英国退欧公投的负面影响将会集中在爱尔兰、荷兰、比利时等小国,很难导致欧元区陷入全面衰退,对中欧贸易产生下行的压力也应该相对短暂和温和。
汇率方面,公投之后美元升值更多的反应了避险的需求,如果其它没有后续事件,则这种升值的趋势很难长期持续。相对应的,人民币因此而受到的贬值压力也是暂时的。不仅如此,美联储加息的步伐也会因为英国退欧而有所放缓,而其他主要发达国家央行可能会持更加宽松的姿态,这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大多数新兴市场货币都不是坏事。
金融市场方面,相对封闭的国内资本市场也很难因此而受到长期、持续的负面影响,相关的政策的支持力度也会加大。
如果把眼光放的更长远一些,此次公投结果对中国不失为一次难得的投资机会,尤其是在对英直接投资方面。
作为老牌资本主义国家,英国的政治、经济、商业基本面仍是世界一流。教育、科技方面的优势保证了英国的长期增长潜力。加之任何一届英国政府都不会不竭尽全力维持伦敦全球金融中心的地位,而这是任何其它欧洲城市难以在短期内赶超的。如前文所述,长期来看,英国也不会因为退欧而失去欧洲市场。因此就基本面而言,英国仍是发达国家中相当不错的投资标的。
英国退欧的谈判进程冗长,由此带来的不确定增大也会导致英国国内资产的估值降至多年低点。除非认定英国经济从此一蹶不振,否则这种低估值不会长期持续。从投资时点来看,这也可能是中资进军英国非常难得的时间窗口。很多人可能还记得,当巴西经济这两年遇到问题时,国际投资者反而跃跃欲试,原因之一就是这可能是二十年一遇的机会。相比较而言,英国退欧公投带来的机会应显然对长期资金更具吸引力。
更重要的是,部分外国资金在未来几年可能对进军英国迟疑不决,因此离开欧盟的英国将会更加欢迎来自中国的投资者,这与很多其它发达国家近期民粹主义抬头的体现相反。类似中国企业由于政治原因在美国碰壁的现象应该会少很多。这对亚投行、“一带一路”等战略性的举措无疑是好消息。
(本文作者介绍:加拿大卡尔顿大学经济学博士,现任加拿大某大型退休基金全球资产配置投资经理,原中金公司驻纽约经济学家。)
责任编辑:贾韵航 SF174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