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还在频频加杠杆?

2016年04月27日13:50    作者:子非  (0)+1

  文/新浪财经意见领袖(微信公众号kopleader)专栏作家 子非

  为什么在经济最困难的又一年,以及中央已经确定了要去杠杆去产能的时候,实际情况却屡屡不如人意,反而在频频地加杠杆呢?也难怪向先生讲,涨价去库存是中国经济学的一大发明,可以颁发诺贝尔奖。

为什么中国还在频频加杠杆?为什么中国还在频频加杠杆?

  根据中国央行2016年4月20日公布的数据,今年1季度,我国个人购房贷款增加了1万亿元,同比多增4309亿,创下了自2010年央行公布金融机构贷款投向报告以来的最高记录。以1季度全部新增贷款4.61亿元计算,房贷比例超过了20%。简言之,老百姓加杠杆的热情很高啊。

  这种逆生长,似乎与当下经济周期并不如何匹配。

  然而数据并不止于此。根据瑞银日前发表的报告,目前95%的融资属于国内融资,新增外债很少。预计到2020年,中国的债务占GDP的比重将超过300%。海通证券亦发观点称,1季度新增社会融资6.5万亿,同比多增了1.9万亿,远超2009年1季度的4.7万亿。数据反映地产和基建是新增融资和货币超增的主要原因。与2009年相比,当前货币刺激效果的持续性更差,因而下半年仍需防范经济再次下行的风险。

  从近几年发展得如火如荼的银行理财业务来看,至2015年末,理财资金已高达22万亿元。其中,包含大量由银行通过各种方式委托给外部机构进行实际管理的资金。为安全起见,此类资金的投向主要是债券市场,据估算,目前债市的场内场外杠杆资金总量已达5.4万亿元左右。这不仅促成了境内债券市场的大牛市,亦代表着数倍杠杆资金正在债券市场中激荡不休。换句话讲,金融机构对于加杠杆也乐此不疲。

  以我所了解到的海外金融机构来看,不少银行都大幅增加了债券投资和中长期贷款。原因之一是为了对抗传统的贸易融资类业务的削减,保持资产规模和盈利水平,因而选择了投资债券与期限更为久远的银团及俱乐部贷款。而这往往意味着更多的资金错配,或者,叫做流动性风险。

  我们也且,不再多提当下的黑色系与螺纹钢吧。尽管有分析讲这是去产能的速度超过了需求端的萎缩,因而引发了资产价格的暴涨。可是您真的看不到人为的因素在其中起了多少作用么?即便从资金流的角度看,我也愿意把它理解为金融资产如迷宫中的公牛四处冲撞,每奔行到一处,便引得那里牛气阵阵,待撞得头痛,转身离去之时,便会留下一地瓦砾,以及累累伤痕。

  我很想请教一下,为什么在经济最困难的又一年,以及中央已经确定了要去杠杆去产能的时候,实际情况却屡屡不如人意,反而在频频地加杠杆呢?也难怪向先生讲,涨价去库存是中国经济学的一大发明,可以颁发诺贝尔奖。

  自然,海量的资金是绕不过去的一个原因。2008年以来全球正式进入放水模式,一开始还有些国家的央行比较矜持,但很快就领悟到全世界的池子也就这么大,谁先放得欢实谁就受益的这一朴素真理,于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一直放到利率为负,动摇了银行存在的基础,日本央行仍然表示还有余地。大家拿了这么多钱要做什么?如果经济还看不出明显好转,那只好想尽办法去做钱生钱的生意。

  其次,尽管这些年来无数人对房地产口诛笔伐,称高房价毁灭了人的梦想与创业精神,抬高了生活成本也降低了生活质量,阻碍了经济活力。然而高昂的房价一方面确实拉动了数十个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吸收消纳了大量的存量资金。若没有房地产把资金大把地固化在上边,飞上天的,就远不是猪肉了。因此,当经济不景气波及到地产行业的时候,资金流必然会出现异动。当异动的资金流发现背后有充足的弹药支撑,当然会如二哈一般欢乐地寻找能够被推升价格的资产了。

  其三,通胀终是挥不去的阴影。尽管这几年来通胀率都很低。但这一方面与指标调整有关,另一方面也是经济不景气所致。然而从基本的规律来看,温和的通胀自然有利于经济增长,但如货币发行量迅速增长,而经济却未能与时俱进的话,通胀也不过就是个时间问题。低利率环境下,为了对抗潜在的通胀影响,加杠杆以博取收益,就是个人与金融机构的正常选择。

  一孔之见,与君商之。

  (本文作者介绍:70后。非著名大学毕业,打混金融圈十余年,两年前扎进中东搞起资金交易。觉得经济学的道理应该可以写成容易看懂的好玩点儿的文章。)

责任编辑:贾韵航 SF174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

意见领袖官方微信
文章关键词: 房贷 楼市 房地产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绩效主义让中国企业陷入困境 华人温哥华拆房为何引发抗议 20万新三板投资者必关注:刘士余亲自站台意味着啥? 关于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十点思考 预售制是房地产去库存拦路虎 中投为啥从加拿大撤走千亿投资? 统一金融监管体系不会一蹴而就 新三板动真格了:国资投券商被祭旗 刘士余磨刀霍霍向豺狼 2016年换美元小心踏错节奏 A股市场的不振是不正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