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财经欧洲站站长 郝倩
欧洲金融危机这五六年,欧洲公司对中国企业的感觉在慢慢转变,他们慢慢打开心扉,放下戒备,重新发现中国,审视什么才是最佳的发展速度。对中国市场的深耕程度,已经成为欧洲企业的“保鲜法则”。
说到和意大利企业合作这件事,中国企业家俱乐部成员、依文企业集团董事长夏华特别有感触。她对新浪财经表示,依文曾经想并购一家意大利公司,双方合作了六七年时间,可每次在收购股权时还是会在最后关头“黄掉”,就是因为家族的老太太一票否决。夏华感叹说,类似的跨国合作有时就像是“谈恋爱”,需要相互了解磨合,有了信任感才有可能向下进展。这在保守的意大利企业中体现尤为明显。
这几年,中国企业家和欧洲企业的合作方式也发生了一些变化。从夏华的角度而言,以往中外合作多数是“数”的思考,就事论事,想着针对某一个项目怎么才能合作成功,合作的方法方式,以及合作中的具体业务如何进行。但现在企业家更多谈的更深层次的沟通,怎么解决双方的心理问题,文化以及未来的共识。
在意大利,情况大抵如此。
“经济危机或许对欧洲人民的生活没太大影响,但对欧洲企业的影响很大。不用说十年前,即使是五六年前,很多欧洲企业家们都还很骄傲,他们既不缺钱也不缺市场,所以没什么主观合作的动力。但在这一轮欧洲经济危机中,欧洲企业忽然意识到和中国的合作有多重要。”依文集团董事长夏华对新浪财经坦言。
“中国市场一旦引爆,全球都在增长,这成为欧洲品牌重要的‘保鲜法则’”,夏华说。换而言之,中国速度的“鲶鱼效应”有意无意地影响到了欧洲市场。
从“敌人”到“恋人”
很多人都不知道,在欧洲,意大利是仅次于德国的欧洲第二大工业国;仅次于法国的欧洲第二大农业国。中国驻意大利大使李瑞宇在罗马会见中国企业家俱乐部企业家们说,意大利人把吃喝玩乐的品牌都做到了极致。跑车,皮包,皮鞋,最好的一定都是意大利的。
这样一个在欧盟农产品深加工做的最好的国家,与中国在农业方面的合作还不如丹麦踊跃。比如说,意大利生产美酒,但对中国的葡萄酒出口额远比不上法国。所以经常有意大利人抱怨说,因为中国市场对法国葡萄酒需求太大,法国人产量不足,就直接进口意大利的葡萄酒,再贴法国的牌卖到中国去。
对于这种在对外投资中的后知后觉,有中国投资人也和意大利人提过意见,意大利人也只能耸耸肩膀——他们最有名的一句口头禅就是“慢慢来”。
虽然这个民族的文化安逸如此,可“慢慢来”的悠哉态度也在发生改变。在意大利总理马泰奥-伦齐(Matteo Renzi)看来,意大利曾对外来投资如临大敌,现在却鼓励意大利人“走出去”,外资“引进来”。归根结底,都是为了激活意大利本地的市场。
“多年以来,意大利恐惧经济全球化,将外国投资者视作‘敌人’。金融危机发生伊始,意大利部分政客迎合民意制定了些政策。所以意大利只有部分产业、行业得到了较好的国际化发展机会。”
作为欧盟历史上最年轻的的总理,伦齐自然对这种对国际化抵触的经济现状有诸多不满,他是个务实的新生代改革派,理念开放,倾向于美国式市场经济制度。
10月20日上午,伦齐在罗马总理府接待了中国企业家俱乐部国际访问代表团,他毫不掩饰地说“意大利的危机很大程度源于企业自身的态度和不作为”,并态度明确“本届政府鼓励对外资开放”,因为“全球化是意大利人的发展机遇”。
目前,在意大利,只要有外商有意投资,意大利政府会有专人服务,分析投资风险,加快办事流程效率。
伦齐认为目前看来这些改革措施已经初显成效。去年意大利吸收的FDI总额达到200亿欧元,但就在2013年,这个数字只有区区1个亿。而在这200亿欧元中,又有80亿欧元来自中国。中国是第二大对意大利的投资国,仅次于英国 。
“但是我不满意(200亿欧元FDI总额),因为中欧贸易总额有6000亿欧元。”伦齐说。在伦齐看来,意大利中小企业是经济支柱,借助中资大企业,有利于帮助意大利中小企业打开中国市场。
税收方面的改革也在进行。现在意大利企业税负已经低于德国和法国。2017年,企业所得税将从25%减到24%,针对大企业投资有专门的税收优惠政策。说的再具体一些,从今年9月份开始,大企业可以享受量身定制的缴税方案。
伦齐的目标,是意大利要做的比德国更优秀。
中国速度何以成为欧企保鲜指标
中意合作在过去几年渐入佳境,真正进入热恋期似乎是从去年开始的。
根据意大利商会联合会的统计,截至2014年12月,在意大利开展业务的中国企业超过6万家。同时,近年来中国企业在意大利并购交易日益活跃。2014年收购的意大利企业的股份并购交易金额超过50亿欧元,包括意大利能源公司,菲亚特克莱斯勒汽车公司、意大利电信集团、意大利第二大银行米兰投资银行,甚至意大利橄榄油集团。
此外还有一些小一些的项目,例如中国房地产企业在风景如画的意大利托斯卡纳大区做房地产开发,开发的小别墅一幢几百万元人民币,还可以附加投资移民的条件。类似项目在中国市场很受欢迎。
意大利最近吸取的最大一笔来自中国的投资,是中国化工集团收购成立于1872年的意大利轮胎企业倍耐力(Pirelli),收购金额约71亿欧元,这是最近三年中国制造业的最大海外收购案。若再往前推算,就是真正让“中国资本”在意大利声名大噪的山东重工收购意大利法拉帝集团(Ferretti)——全球最大的豪华游艇制造商。
有意大利人开玩笑说:“意大利有两个‘F’,一个是法拉利[微博]跑车,一个是法拉第游艇。现在法拉第是中国企业家的,法拉利没准过几年也会成为中国人的企业”。
之前,中国企业在美国要收购一家肉制品加工厂,都被提升到国家安全的层面,有很大阻碍。相比而言,意大利对来自中国的投资态度要友好很多。在与意大利企业交流沟通中,李瑞宇大使感觉这些企业对和中国企业合作的意愿都很强。
这与德国的情况基本相似。虽然对于中国公司大举在欧洲收购优质公司,德国社会也有质疑,但相比美国,德国对于来自中国的外资不会设定太多限制条款。
在李瑞宇大使看来,有中国企业收购意大利的汽车或游艇品牌后,开始在设计和生产环节融合很多东方元素。在欧美市场表现平平时,企业来自中东和亚洲的订单也逐日增多,业绩依然保持增长。同时,通过游艇这种高端产品,中国企业有机会和其他产品或是品牌联动,又认识了很多高端客户,最终达成真正的互惠互利。
当然,对于重视知识产权保护的欧洲人来说,与中国企业合作也有一些很现实的问题。例如,在意大利,有一些家具高端品牌为了开拓中国市场,在上海参加展览,但结果是看展览的人多,买的人少。过了一阵子,中国市场就铺天盖地都是仿制品。这让很多意大利人很气愤。同样的问题也存在于法国、德国和意大利。对于这些中小企业,尤其是以家庭企业为甚的欧洲中小企业而言,知识产权是最宝贵的资产,牵扯到一个家族的发展和生计。对于知识产权方面的担忧,成为意大利企业向中国市场敞开胸襟的一个顾虑。
好的时代和坏的时代
当下的欧洲,高校的学术交流,经济领域的合作才是欧洲目前应该关注的重点,而不是只关注欧元危机和经济紧缩政策。
“但很可惜,目前的现状并非如此。”伦齐说。
欧盟本身的确有很多切实的问题。例如,2002年,欧洲就开始计划必须要在2010年前把GDP的3%投入到研发中。直到2006年,这一目标依然完成不了,结果成员国做出结论,承认欧盟“飞不起来”,也的确无法达成所有设定的旧目标。原因就是很多国家并没有按照他们承诺的投入研发。
当然,北欧一些国家,包括德国还是一直按照3%投入的,但其他很多国家没有做到。
如意大利前总理恩里克-莱塔(Enrico Letta)所言:“我们引入了欧元,就应该同时有一个经济和货币联盟,结果我们发展了一个很大的货币联盟,经济联盟却发展的远远不够。现在我们要加强‘经济联盟’的建立”。而不论是欧元危机本身的问题,还是欧盟这一全球最大的统一经济体存在的系统问题,都在影响欧洲整体的投资环境。
以电信行业为例。美国只有4家电信公司。但欧盟28个成员国,有60家电信公司。如果60家电信公司分食5亿客户,那每家公司的营业额都不会大。同样,任何一家新公司要进入整个欧盟电信市场,也要拿到28个营业许可证才可以。欧盟眼下这种割据现状已经在解决。
“建立单一数字化市场的计划已经在那里,从2010年就设定了目标,只是实行起来太慢。现在还在进程中,需要时间。”阿霍说。
对于欧元区目前存在的问题,在柏林接见中国企业家俱乐部成员的德国财长沃尔夫冈-朔伊布勒也坦言,欧元的确遇到了暂时的困难,但总的来说要加强成员国之间合作的基础。假设各国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不一致,就会产生离心力。欧元区有一些国家比较脆弱,欧元区也通过提供低吸贷款,再融资来提升这些企业的竞争力。对于历史复杂的欧洲来说,欧元区正在寻找方法和解决方案,这本身也是个进步。
(本文作者介绍:新浪财经欧洲站站长。工作十余年,从社会新闻到财经新闻,从上海到伦敦,从第一财经日报到新浪财经。)
本文为作者独家授权新浪财经使用,请勿转载。所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全球新闻眼》是一档由新浪财经全球记者和撰稿人团队为您呈现的原创专栏集。真相远比价值观更重要。敬请关注全球新闻眼微信公众号:全球新闻眼。扫码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