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人也会吃到“天价虾”吗?

2015年10月12日 11:16  作者:冯昊  (0)+1

  文/新浪财经纽约站记者 冯昊

  其实美国人在某种程度上真的挺“龟毛”,很多普通百姓都会因为一美元两美元而非要讨个说法。要是“天价虾”发生在美国,如果再和种族问题扯上关系,那么大规模示威游行也是非常有可能的。

美国人也会吃到“天价虾”吗?美国人也会吃到“天价虾”吗?

  最近,朋友圈和大大小小的网站都被“天价虾”刷了屏。此事也惊动了不少外媒,BBC在新闻中引用外国某网友的话写道:“这件事不只关系到这个无耻的商人,警察和监管机构也都有责任,谁来帮助消费者?”

  一时间物价局、工商局甚至警察局都成了焦点。对消费者而言,这件事的恶劣程度不亚于“地沟油”和“毒奶粉”。都是变着法的欺骗消费者,为了谋利而毫无底线的结果就是带来不同程度的伤害。

  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这些让人脑洞大开的新闻都发生在中国?外国人是否也会一不小心吃到“天价虾”呢?

  记得我第一次在美国吃龙虾的时候,着实觉得自己赚到了。因为国内高档酒店中可以卖到几千块一只的龙虾,在美国只要二三十美元。“天价虾”事件发生在海滨城市青岛,店主恬不知耻的说之所以卖这么高的价格,是因为这些虾都是新鲜打捞的。国人对于这样的逻辑可以说也是司空见惯,比如大家早就知道旅游景点出售的东西贵,就算虔诚的去某个寺庙上柱香,价格也会超出想象。

  而美国的情况刚好相反。像纽约、波士顿这种盛产龙虾的地方,价格便宜到你真想打包寄回国。就连牡蛎这样品种繁多的海鲜,也是每种都有固定的标价,每只大概在1美元到3美元之间。我遇到过很多次,老板提醒我哪些品种是当天到的,哪些已经不那么新鲜了。消费者当然不需要为这样的“新鲜”多付钱。

  “天价虾”事件的这家酒店规模不大,大家难免认为物价局拿这些小店没办法,或许大酒店在经营方面更规范些。那么问题来了,美国的小饭店会不会胡乱要价?特别是旅游城市的小饭店敢不敢欺骗消费者?

  我最近的一次经历是在夏威夷。除了火奴鲁鲁这种游客集中的地方,很多海滩周围都没有饭店,大部分都是停在路边的食品车。食品车上售卖虾饭和啤酒,老板都是当地住民。在这些人迹罕至的地方,又没有其他选择,卖虾饭的老板完全可以把价格抬高以获取更多利润。然而,没有一辆食品车出现不合理要价的情况。在美国,即使是这样的食品车也要经过严格的审批,监管的力量并不会因地域的远近或规模的大小而忽强忽弱。

  不用说消费者维权了,就连顾客如何与饭店讨价还价都有专门的网站提供免费服务。在这样的网站里,你每天都会看到网友留言提问。

  比如:某网友率领团队一行人吃饭之前,预算5000块,账单中出现了每位儿童30块的收费,他认为除了一个7岁的孩子,其他的孩子都还不到5岁,这么小的孩子怎么可能吃30块的东西?类似的小细节提问了五六个。网站回答说,你当然要和饭店协商啊,大胆去问!问问每个比萨饼多少钱,酱料多少钱等等。

  其实美国人在某种程度上真的挺“龟毛”,很多普通百姓都会因为一美元两美元而非要讨个说法。要是“天价虾”发生在美国,如果再和种族问题扯上关系,那么大规模示威游行也是非常有可能的。

  我们都听说过,西方人是直线思维,东方人是曲线思维。换句话说,在中国你花6块钱,如果手中有一张10块的,那么你很随意的会加1块钱,这样对方可以找5块给你。可是在美国你这样做,相信大部分美国人都会懵掉。所以从商家的角度来讲,一根筋的“歪果仁”基本想不到要钻“38元一只虾”的空子。

  前阵子英国有条新闻,一个小伙子特别喜欢吃培根,他每周都会去“乐购”买培根。通常每袋里会有7片培根,某天他发现他买的这袋培根只有6片。试问,谁会因为少一片培根而大动干戈?然而这位小伙子做到了!他为此写了一封很长的邮件给“乐购”,告诉他们当他发现只有六片培根的时候他有多伤心。没错,用的就是“伤心”、“沮丧”这样的词。很快收到“乐购”的回复,他们诚恳的道歉也足有千字,最后还给这位小伙子全额退款。

  现在除了电商的商家会追着你求一个好评,中国目前的实体售后服务或物价监管还很薄弱。“天价虾”发生之后,又出现了“百元粥”等等,很多网友询问以后遇到类似情况该拨打哪个号码求助。一直以来监管的不给力,让很多人在受到消费欺诈时都习惯性的认倒霉,要不是出现千元天价虾,谁会因为少一片培根而不依不饶?但是不要忘了,往往奸商就是从“一片培根”开始的。

  美国法律对商品价格的定义极其严密。

  “消费品”是指任何食品、药品、设备、化妆品或其他物品。除了按处方出售的药品。“消费品的单位价格”指的是消费品的零售价,以这种商品的零售价计算每单位的重量、测量或计数,计算保留至最接近的分位。相关法规中的概念详细而冗长,这里不逐一赘述。那么在规定的最后这样写道:“业主、经理或零售设施的负责人,以及雇佣该经理的负责人,需要遵守本条规定并负责。”

  中国当然也有类似的法律规定,只是执行起来可能会出现层层疏漏。任何国家或社会都无法避免奸商,美国也不是绝对的净土。

  比如我另外的一次经历发生在纽约,游客较为集中的梅西百货门前有几辆冰淇淋车。通常曼哈顿的冰淇淋车所出售的冰淇淋要比周边地区的贵1美元,也就是3美元一个。那次在梅西百货门口的冰淇淋车上,买到了售价6美元的冰淇淋。当然和“天价虾”比起来,我只不过多花了3美元而已。

  为了摸清美国人到底吃没吃过天价食品,我查了不少资料,结果却没什么收获,倒是找到一些消费者欺骗商家的例子。在美国,大部分商家都是无条件退换货的,有些两年前穿旧的裙子,只要你还留着收据,依然可以退掉。甚至在邮寄过程中出现的丢失、破裂情况,商家也都会毫无怨言的再寄一个给你,这就给了某些消费者欺诈商家的机会。

  我在美国生活了五年,价格上被欺骗的只有冰淇淋那么一次。身边的同学朋友,包括当地人也罕有听说谁在物价方面受了委屈。不管是法律严谨,还是监管认真,美国的消费者和商家之间的关系的确是比较成熟的,即使偶尔出现胡乱要价的情况,也不会像“天价虾”那么离谱。

  “天价虾”再一次敲响了警钟,相关负责人可以停职,但却无法挽回消费者的信任。物价局可以道歉,但多年打造出的“好客山东欢迎你”却毁于一旦。不要让“天价虾”继“摔倒老人被扶讹诈”之后成为中国不光彩的特色。

  (本文作者介绍:新浪财经纽约站记者,《环球财经拾趣》、《一周美股》主播,兼职模特。毕业于美国密苏里大学经济学系。)

  本文为作者独家授权新浪财经使用,请勿转载。所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全球新闻眼》是一档由新浪财经全球记者和撰稿人团队为您呈现的原创专栏集。真相远比价值观更重要。敬请关注全球新闻眼微信公众号:全球新闻眼。扫码更方便。

全球新闻眼

文章关键词: 美国天价虾青岛消费者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中国的资金为何难以流向实体经济 中国小散最容易赔钱的5种投资方式 股市里危险的唯指数论 关于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十点思考 中国可进一步扩大财政赤字 “互联网+”解决不了中国制造的难题 凡人如何在资本市场里求生 A股市场的不振是不正常的 陪同胡耀邦考察江西和福建 A股为何“牛失前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