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重组是在模仿巴菲特吗

2015年08月19日 13:47  作者:陈凯丰  (0)+1

  文/新浪财经意见领袖(微信公众号kopleader)专栏作家 陈凯丰

  谷歌公司是一个备受大家尊敬的公司。从搜索引擎,到无人汽车,到生物科技的研究,谷歌公司都是走在科技发展的前沿。那么为啥谷歌的几个创始人从去年开始重组谷歌,而且公开的说希望向巴菲特学习,希望谷歌能够成为将来的伯克希尔哈撒韦?

谷歌重组是在学习巴菲特吗谷歌重组是在学习巴菲特吗

  谷歌[微博]在过去几年一直是不喜欢华尔街,做事也曾经是喜欢独树一帜。比如谷歌在2004年上市的时候,是采用了“荷兰式拍卖”来定价。根据当时的说法,谷歌公司的管理层不希望股价在上市时被低估,然后在上市后第一天大涨。于是,谷歌的荷兰式拍卖定价在理想状态下,希望能够在最初就可以找到一个价格的均衡点。

  理论上,这个荷兰式定价确实不错,实施起来,确是一个失败。市场人士的共识是如果谷歌没有用荷兰式拍卖来定价,谷歌的筹资规模和初始股价会高很多。华尔街的IPO奶酪没有被创新的拍卖所触动,后来的IPO基本还是按传统的步骤进行的,或者说谷歌的创新兵败一次。

  谷歌上市后的最初几年基本是不愿走传统的华尔街模式,比如不愿提供每个季度的盈利预期。记得有一位华尔街知名的基金经理曾经在几年前在私下场合说过,谷歌是个由小孩子管理的公司,如果谷歌由成年人来管理,她的股价会大幅上升。

  当然上市十年后,谷歌的股东结构由早期的风投慢慢转移到了机构投资人,“成年人”慢慢开始在谷歌管理层出现。2014年,摩根斯坦利的首席财务官罗斯女士加入谷歌担任首席财务官的事件是个重大转折点。我个人认为这个任命代表了谷歌正式和华尔街“合流”。世界一流的投资银行CFO去了世界一流的科技公司做CFO,产生的变化一定是巨大的。

  我们先看看谷歌的重组都做了哪些工作?谷歌的创始人之一佩奇去年说过,他希望像巴菲特一样,管理一个控股公司,让旗下的子公司由能干的CEO们负责经营,他可以思考“大政方针”。那么现在,谷歌转型为Alphabet(字母)公司后,在子母公司的员工据说少于10人。比较一下巴菲特,他在总部的员工多年都是16人,旗下林林总总几十个公司员工大约56万人。

  新成立的控股公司“字母公司”旗下包括谷歌,智能家居“鸟巢”,生命长寿,谷歌风投,谷歌资本等等。这些公司都有自己的CEO,都对他们各自的业务独立负责。当然,最大的问题是,巴菲特的伯克希尔哈撒韦有保险业务产生现金流,谷歌呢?

数据来源:Businesstechcentral数据来源:Businesstechcentral

  答案非常简单,谷歌的广告业务就是字母公司的“保险现金牛”。根据谷歌的财务报表,谷歌的89%的收入来自于广告。如果拨开各种眼花缭乱的科技研发,超前的实验性产品,谷歌的本质就是一个非常传统的广告公司。谷歌的广告业务与其他公司的电视广告,户外广告,或是报纸广告的商业模式是一样的。当然区别是谷歌的护城河非常深,互联网搜索的广告业务谷歌是接近垄断,而且成长率巨大。如果是一般的广告公司,巨大的现金流意味着需要付股利,回购股票等来回馈给股东。

  谷歌当然不是一般的公司,他们希望改变世界。那么,非常逻辑的选择就是模仿巴菲特,把谷歌的广告业务作为现金流类比于伯克希尔的保险业务。然后“价值投资”于很多长期的科技业务,无论是无人汽车,穿戴眼镜,还是生命科技。巨大的投资,加上最好的人才,字母公司的高科技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理想其实非常现实。

  资本市场应该也是感受到了这个巴菲特模式在字母公司的前景,重组后,谷歌/字母公司的股价上升20%,市值上升大约850亿美元。总结一下,巴菲特的现金流+控股公司+长期价值投资之路完全不限于保险业。聪明人总是有机会复制他的成功之路。

  (本文作者介绍:纽约金融论坛联系发起人之一,目前在纽约管理一个全球宏观对冲基金,同时在纽约大学,纽约佩斯大学,西班牙巴塞罗那IESE商学院纽约中心任教。)

  本文为作者独家授权新浪财经使用,请勿转载。所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全球新闻眼》是一档由新浪财经全球记者和撰稿人团队为您呈现的原创专栏集。真相远比价值观更重要。敬请关注全球新闻眼微信公众号:全球新闻眼。扫码更方便。

全球新闻眼

文章关键词: 巴菲特谷歌重组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老艾侃股:热点退潮引大跌 基金出货不负责任 从A股消失的百万富翁们 别让谣言摧毁了救市成果 人民币汇率的三个流行误区 关于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十点思考 他在中国最赚钱行业白手起家 A股市场的不振是不正常的 陪同胡耀邦考察江西和福建 A股为何“牛失前蹄”? 为什么现在一定要救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