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微信公众号kopleader)专栏作家 吴顺煌
印度的优势是拥有庞大的国内市场,但其发展将更加依赖于其在国际制造业上的分工与竞争。没有人怀疑印度的远景,甚至有朝一日超过中国。但是这样的远景取决于印度人如何应对困难重重的“当下”。
相关专栏:
更多相关文章请见:中国制造的困局
印度制造跑不过自动化
“不可能!不可能!”当印度的企业主苏斯尔(Sushil)拜访广东省的一家全自动制笔厂时,他对那些不需要工人的自动化机器感到惊叹,连连对笔者说,这样的机器不可能在印度找到。
据苏斯尔说,印度的小工厂还是喜欢使用慢吞吞的非技术工人去组装产品。在印度首都新德里工业区的工厂里,一个非正式工人一个月的收入大概在8000卢比(约800元)左右,还不用提供吃住。
印度有着全世界最多的年轻人口,在这个人口超过12亿的国家,有一半以上的人是25岁以下。世界政客、经济学家和媒体天天在议论印度应该如何利用如此巨大的人口红利,好让印度经济尽快赶上中国。虽然在经济总量上,印度与中国还是有漫长的差距,但至少在GDP增速上还是可以很快有所作为吧?
印度赶超中国的方法看似很简单,那就是大力发展制造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业,让年轻人有出路,不要窝在贫穷的乡村里。去年强势上任新总理的莫迪(Modi)没有令人失望,他高调地向世界各地推广“来印度制造(Make in India)”,就是在顺应人们的期望。
但是,印度到底能不能简单地复制中国二三十年前的那种靠廉价“农民工”发展制造业的模式呢?从苏斯尔所拜访的工厂来看,可能性不是很大。
苏斯尔所拜访的全自动制笔厂只是一家小微工厂,坐落在广东省汕头市,其每月能自动组装出200万只笔,却只用了几个工人看护机器设备。这样的产量,用传统的工人组装线的话,就是一个坐满工人的中小企业。
潮汕地区是小微企业的集群,产业低端,多为小加工厂。但在受到用工荒的威胁下,这些企业在当地的机械工人和数控工程师的帮助下,开始迈向了自动化。如今,从不锈钢制品、食品、玩具、五金,到电子产品,所有工厂都在研究如何进一步提高自动化水平。面对这些24小时快速工作的机械手,印度的工人即使提高几倍的工作效率,有可能也无法与中国工厂竞争。
即使没有自动化设备的竞争,管理印度工人一直以来是一个让人头疼的问题。苏斯尔现在所研究的是,如何把这些中国的自动化设备,安装到印度到工厂,以代替那些低效的印度工人。
印度的营商环境让投资者望而却步
那接下来的问题是,自动化设备在印度有出路吗?除了海运和关税成本外,有什么理由能让中国的设备在印度工厂里获得竞争力呢?这对于印度来说也是问题。
首先,印度的原材料成本普遍比中国高。与中国同行相比,印度的钢材和塑胶都比中国同行高30%以上。印度的很多原材料工业要么控制在寡头手里,要么被征税高额的进口关税,导致了中小制造业没有竞争优势。
以钢材行业为例,过去几个月国际钢材直线掉价时,印度中小企业购买的原材料只是小幅下降,比中国同行贵了40%以上。而为了防止来自国外的竞争,印度的钢铁寡头拿出的杀手锏就是不断地向政府施压,提高进口关税。
其次,印度的营商环境让人望而却步。印度在189个国家的营商环境排名中,排到了142位。比不上也门、乌兹别克斯坦和伊朗。
除了众所周知的政府繁文缛节和腐败问题外,征地、死板的劳工法和糟糕的基建是印度投资的三大绊脚石。更令人心有余悸的是,印度政府还有对挣钱企业秋后算账的爱好。比如印度政府曾经改了新法律后,对众多国际大企业进行回溯征税。
所以,依笔者看来,除非印度海关大幅度提高制品的进口关税,不然,全自动化的设备安装到印度后,也是徒劳无功。
印度那些聪明的企业家
印度制造的前景在哪里呢?在自动化时代,其前景再也不是取决于成千上万的进城廉价“农民工”,而是取决于印度制造业在全球与各工业国的分工与竞争。在这一点上,印度的优势还是很明显。印度像中国一样,有着庞大的国内市场和既聪明又勤劳的企业家群体。
印度拥有与中国相近的人口数量,其经济增长后劲比中国更强,仅中产阶级的人口数量就超过美国人口。印度聪明的企业家们当然想方设法要去阻击中国货,希望印度人来购买自己生产的产品。但是,这一切的实现,得取决于印度新政府的改革方向和执行力度,取决于政府能为企业家提供什么样的发展条件。
去年下台的辛格政府做得很不好,被人们诟病多年。所幸的是,莫迪新政府似乎有所作为,在印度政府最新的预算方案上,我们看到了一系列令人满意的举动。
在2月份的最后一天,印度财政部长杰特雷(Arun Jaitley)宣布了印度2015财年的预算方案,带来了包括基建、征地、税制等等众所期待的改革方案。
想要富,先修路。在所有方案中,最引人瞩目的是政府对基础设施的投资。印度政府宣布成立一个2000亿卢比(约200亿元)的国家投资和基建基金,支持印度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宣布为铁路、公路和灌溉工程发行免税的基础设施债券。
根据印度政府的《2015经济调查报告》显示,印度被搁置的工程高达88000亿卢比,占GDP的7%。其中只有20%是政府投资的工程,而80%为私人部门的投资。这导致了私人部门的资金无法运作,严重拖累经济。政府为此还修改了新的征地法,允许被搁置的项目获得征地的快速通道,以加速印度的基础设施建设。
新的预算案还有个重磅炸弹,那就是政府提议税制统一的改革,这项改革如果能够通过,印度将会成为单一市场,会很大地促进工业和市场的规模化。另一项在四月份会得到讨论的议程是劳动法的修改,这是困扰印度工业发展的一个难题。按照目前的法律,印度工厂几乎无法解雇工人。
《福布斯印度》在新德里的CEO对话认为,此次印度的预算案可堪比1991年前财政部长辛格的预算案,正是那个预算案,使印度经济走上了开放的道路。
在印度,对于远景的事情,人们谈起来总是那么地乐观。无论是印度人,还是西方人,他们从很早以前就一直坚信,印度有朝一日经济增长率会超过中国,甚至未来经济总量也会超过中国。而当印度前两年经历经济大滑坡时,人们也会坚定地说,从长远来看,印度肯定会重新走上8%的增长道路。
除了人们对印度赶超中国的主观期望和印度人天生的乐观精神外,笔者认为印度的低起点才是印度追赶中国的客观基础。按照购买力评价计算,印度在2013年的人均GDP只有5500美元,不到中国的一半。所以,我们没有理由去怀疑印度,当她人均GDP向中国靠拢时,她也自然会走上自动化工业的道路。问题在于,总是“当下”困难重重的印度,如今会如何选择去度过难关。
(本文作者介绍:吴顺煌,毕业于印度德里大学,现从事印度咨询工作,香港长泰国际有限公司董事长。)
本文为作者独家授权新浪财经使用,请勿转载。所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全球新闻眼》是一档由新浪财经全球记者和撰稿人团队为您呈现的原创专栏集。真相远比价值观更重要。敬请关注全球新闻眼微信公众号:全球新闻眼。扫码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