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穷中产靠什么存钱买房?

2013年08月20日 11:19  作者:彭琳  (0)+1

  文/ 新浪财经香港站站长 彭琳[微博]

  在动辄数百近千万的香港楼价和持续高达4%的通胀下,香港的普通中产要存十几年钱才能存够一个普通两居的首付。然而,事实上有70%40岁以下的“穷中产”已经拥有自置物业,他们是怎么圆自己的置业梦的呢?

除了金字塔尖的专业人士外,绝大多数香港中产被戏称为“穷中产”,每月基本开销平均占收入超过70%,同时被排除在各种福利网络外,生活负担沉重。  除了金字塔尖的专业人士外,绝大多数香港中产被戏称为“穷中产”,每月基本开销平均占收入超过70%,同时被排除在各种福利网络外,生活负担沉重。

  今年初,香港财政司长曾俊华的财政案被质疑支持中产措施不足时,辩称了一句“我也是中产”,令“中产”成为了香港年度最富讽刺意味的热门词。

  按照港府定义,月收入超过1.2万以上就进入“中产”范围,而月入1.2-4万港元的群体占据全港劳动人口近六成。最新花旗银行的中产人士调查则选择以月收入2万港元为底线。即便如此,受访“中产”收入中位数依然只有2.7万港元,代表多数人收入不到3万港元。

  除了金字塔尖的专业人士外,绝大多数香港中产被戏称为“穷中产”,每月基本开销平均占收入超过70%。调查显示,他们在财务方面最主要的目标是置业安居,然而在动辄数百近千万的香港楼价和持续高达4%的通胀下,这一目标看起来十分遥远。普通的两居室仅仅首付的资金已过百万,月收入在中位数的中产除去日常开支起码要存十几年钱。那么,“穷中产”们是怎么圆自己的置业梦的呢?

  第一招:推迟结婚,推迟生育

  为了省钱置业,早已年届大龄“穷中产”们普遍推迟结婚和生育。根据调查,超过一半的30岁以上“中产”愿意将婚期拖延4年,而在已婚人群中,则有近45%将生育计划推迟3年。49岁从事批发业的贺先生,早年忙于创业,直到人近中年生意才稳定,目前小儿子刚刚2岁半。尽管等到孩子成年他已年过六十,他却认为“毫无压力”:“现在住的房子已经供完,财政压力不大,我确定不用为养孩子而推迟退休。”

  数据显示,从2001至2010的10年中,香港婴儿出生时父亲年龄在45至54岁人数显著增加,由2698人增至6348人,增加了近1.4倍。

  第二招:业余兼职,疯狂进修

  “开源”永远比“节流”更重要。调查显示,46%的30岁以上中产人士仍在继续进修,并心甘情愿加班,有多达26%的中产在全职工作以外还有兼职,这些兼职每月平均能增加3700元收入。笔者朋友中上进心最强的Connie,大学新闻系毕业后进入传媒业工作,每天仅睡4个小时,上班前从事一份兼职,赚钱供自己修读法律专业学位,课程安排在晚间及周末。

  “大学毕业后的六年,我基本没有过完整的周末”,Connie坦言。拿到学位一年后她转行任职商业律师,刚刚30岁的她月薪已超过7万港元,去年刚与恋爱近10年的男友结婚并买下市值逾700万的婚房,计划在近两年生育孩子。

  第三招:热衷投资,倾心股票

  在全民炒股的香港,不少人成功通过投资致富。调查显示,香港中产人士热衷炒股,在过去3个月平均进行8次股票交易,每月在股市的交易量为12.4万元,是月薪中位数近5倍。

  “我大学就开始炒股,在几年前内地大型国企来香港上市高峰炒权证,最多的一次就盈利600%”,Mark是少见的30出头已在股市拥有超过100万流动资产的“民间股神”。他大学毕业后任职公务员,月薪稳定但增幅不大,但胜在工作较为轻松,“我觉得投资上我可以冒险一点。”他自大学时代开始倾心研究股票交易,屡屡获利,“年轻时候很疯狂,因为冒得起险,最多当做交学费,但我并不建议朋友投入太多资金炒权证。”

  新婚不久的他坦言,小两口购房仅出了两成首付,资金仍主要留在股市中,“现在楼市下跌的风险不小,过去香港曾因为楼市大跌有超过10万宗‘负资产’,我猜炒股炒成负资产的人一定没有那么多。”

在动辄数百近千万的香港楼价和持续高达4%的通胀下,理论上普通中产要存十几年钱才能存够一个普通两居的首付,然而事实上有70%“穷中产”不到40岁已经拥有自置物业。   在动辄数百近千万的香港楼价和持续高达4%的通胀下,理论上普通中产要存十几年钱才能存够一个普通两居的首付,然而事实上有70%“穷中产”不到40岁已经拥有自置物业。

  第四招:精明消费,用尽优惠

  香港人以精明著称,其中中产阶级家庭主妇们更是最具“精明眼”的一群。经常赴港购物的内地朋友都有体验,每当大型购物商场有折扣活动,清早开门必然已经挤满排队抢购的主妇。不过,折扣消费,货比三家这只是普通主妇的招数,对于“达人”级主妇徐太太而言,日常支出甚至还能为她带来额外收入。

  徐太太透露,她几乎买任何东西都尽量用信用卡或以八达通通过信用卡付款,多数银行信用卡有积分,有些银行则有现金回赠,“我用一张信用卡去付另一张信用卡的账,两张卡轮流来。因为全家8口人的消费都从我的卡上支付,我平时还兼职帮内地朋友做奢侈品代购,买一个包就消费几万块,这样下来,现金回赠加积分换现金券就试过有一个月达到近一万元”。

  第五招:家人协助,打下基础

  准备明年结婚的Jim,在楼市稍微回落的近几个月,在家人的帮助下成功以近400万在新界买下500尺左右的二手两居室。“楼价回落了一点,但是靠我们自己还是买不起的”,Jim与女友加起来月收入只有3万多港元,自嘲是典型的“穷中产”,“不过现在家人给了差不多一半的首付,月供只要7000多,我们以后应付起来还是很轻松的,就算马上生孩子也不太紧张。”

  不过,可不要以为Jim是常见的“啃老”族,事实上自从他大学毕业工作开始,每月就固定给父母“家用”,“当年我第一份工作月薪只有12000元,我就给3000元家用,后来加了薪水,我就给5000、6000了。”在香港,给父母“家用”是非常普遍的现象,虽然Jim的父母只是普通的退休人士,并不富裕,但母亲非常有理财观念,帮他也做了一份小小的投资基金,累计下来足以支付很大部分首付。

  被排除在各种福利网络之外的香港“穷中产”,生活负担沉重,一直被公认为压力最大的一群人。然而统计显示,40岁以下的“穷中产”其实有高达69%已拥有自置物业,相比之下他们的父辈仅有不到40%拥有住房。置业梦想并不像看起来那么遥远。

  如果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日子苦巴巴的“穷中产”们90%教育水平高于父母辈,平均每人拥有1.4个学位,工作刻苦努力进修,多数人从事受人尊重的职业,收入已超过全港在职人士平均水平的两倍,近七成人完成置业,年龄还处于30-40岁的事业黄金期,人生正充满向上的动力。正如调查发起人花旗银行的结论:看好这一代中产的潜力,假以时日,他们很可能成为富翁或对社会有影响力的人。

  (本文作者介绍:北大毕业后赴港留学,任职多年,贴身体验国际金融中心枯荣动荡。)

  本文为作者独家授权新浪财经使用,请勿转载。所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文章关键词: 中产香港买房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现在不降低利率还待何时? 中国这么多“胡雪岩”,却没有“乔布斯” 没有存款的美国人都把钱花在哪了? 国企改革有望取得重大突破 HR不会告诉你薪资谈判的六个秘密 中国版“马歇尔计划”的一箭三雕 关于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十点思考 “中国大妈”应继续买入黄金 香港外籍金融业人士沉迷毒品 美国股市仍可创下历史高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