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投保人的钱买股票行不行?

2016年07月01日09:55    作者:慧保天下  (0)+1

  文/新浪财经金融e观察(微信公众号:sinaeguancha)专栏作家 慧保天下

  保险公司拿着投保人的钱,买了上市公司的股票,然后到董事会里说三道四,这事,还真不是不行。老美和我们一样,上世纪70、80年代之前,机构投资者实力不强,在上市公司里持的股份不多,还分散,所以基本上是悄无声息的,只要股价涨了就好,只要分红按时到帐就好,没什么理想追求。

  老百姓买了保险,把保费交给公司,公司可不能让这些钱默默的躺在账上,太low了,要找好项目,把这些钱投资出去,投资收益越高越好,投资风险越小越好。”

  “保险公司拿着投保人的钱,买了上市公司的股票,然后到董事会里说三道四,这事,还真不是不行。”

  “万科目前的市值是2541亿,每一个跌停板就是254亿。”

  宝万之战plus”愈加满足观众的猎奇心,凛冬将至,夜王已经突破了绝境长城,嗯,串戏了,华润和宝能扣响董事会的大门。商界精英之战,我们升斗小民也说不出来什么花来(但王大爷那副黑白沧桑的照片真是走心,就凭这沧桑的颜值,请收下我的膝盖),从小事入手,唠叨唠叨和小民那块八毛钱有关的保险吧。

  面儿上看,宝能系、华润揪斗万科管理层这么高大上的资本大战,没保险什么事,但细较起来,还真有些事能说道说道。

  宝能系旗下深圳钜盛华和其一致行动人合计持有万科24.26%的股权,这其中,钜盛华自己的账户持有9.27亿股,通过西部利得基金、南方资本、泰信基金的资管计划持有10.2亿股,剩余的就是通过前海人寿持有的股权。根据前海人寿2015年年报,截至2015年底,前海的4个账户,“前海人寿-海利年年”持有万科3.5亿股、“前海人寿-聚富产品”持有2.2亿股、“前海-自有资金”持有1.7亿股、“前海人寿-万能”持有1.2亿股,前海人寿这些股份加起来占万科总股权的6.7%。

  宝能和华润一共占万科股权39.5%,这里面,保险资金贡献了17%,但升斗小民买保险的时候,可不清楚自己的钱交给保险公司去干了什么,能不能干得这么邪性,还真得说说。就好像电影《老炮儿》里冯大爷的儿子晓波要和小飞去抢蜜,但钱没人家多,怎么办?咱不去划车门,咱也买一辆。前门的房子卖了换个300万,又和隔壁老王说有好项目要投资,借了50万,买了辆法拉利,可这钱花的老王认不认,得两说了。

  保险公司有两个部门挺苦,业务部和资管部,业务部说,我每天求爷爷告奶奶卖保单收保费,太苦;资管部说,我每天起早贪黑谈项目把保费花出去,太苦;然后互相默默地对看一眼,心里说一句:傻X。

  老百姓买了保险,把保费交给公司,公司可不能让这些钱默默的躺在账上,太low了,要找好项目,把这些钱投资出去,投资收益越高越好,投资风险越小越好。收回来的投资收益分给客户一大部分,分红险账户里给客户的叫保单分红;万能险账户里给客户的叫结算利率,投连险账户里给客户的就叫账户投资收益,剩下的,保险公司就充做辛苦费了。这几年投资市场行情不好,一些保险公司不但辛苦费收不到,还要自掏腰包,从股东荷包里掏出钱来贴补给客户,自己装的面子,哭着也要装到底,那叫一个惨。

  保险公司都能投什么项目呢,其实渠道还是挺多的,国债、企业债、金融债、股权、基金、不动产、非标债权等等。但因为这钱是老百姓生老病死的保命钱,所以保险公司还是很谨慎的,秉承着风险越小越好的原则,债券投资占了绝大一部分,还都是3A级的债券;协议存款占了一部分;非标债权占一块,基本都是支持国家建设的铁公基项目,有政府担保,踏实;股权也占了一部分,投资到上市或非上市公司的股票中,前海投资万科的股票的钱,就是这么来的。

  保险公司拿着投保人的钱,买了上市公司的股票,然后到董事会里说三道四,这事,还真不是不行。老美和我们一样,上世纪70、80年代之前,机构投资者实力不强,在上市公司里持的股份不多,还分散,所以基本上是悄无声息的,只要股价涨了就好,只要分红按时到帐就好,没什么理想追求。

  后来人民富裕了,买的基金和保险多了,占公司的股权多了,像80年代时,机构投资者占了美孚的74%,通用的82%,阿莫科的86%。股票多了人腰杆子就硬了,也出现了董事会里提个否定案,换个董事长之类的。1971年,SEC向国会提交了一份分析报告,大意是说,机构投资者往往考核的周期较短,有短视行为,而且机构投资者在公司管理中不够专业,因此对于机构投资者对于上市公司管理的干预持负面的态度。

  从我国现有的各类法规和保监会文件中,对于保险资金能否在公司管理中发表意见,特别是这种攻击性意见,还没有一个明确的允许或是反对,法不禁止即可为吧,可能宝能就是这样想的。但是保险资金的运用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则:要以资金的保值增值为目的,投资在项目上,要义就是股票价格要涨、债券利息要高、非标收益一定要到帐,目前为止,还没有哪家保险公司买了股票,然后搞出件上市公司的负面事件。

  要搞负面事件,参与上市公司管理也不是不行。资本市场的铁律是收益要高于成本,机构投资者参与上市公司管理,就要付出管理成本,获得管理收益。宝万之战里对王石的控诉是拿着工资不干事,每年到处玩,那这节省下来的每年1千多万的薪水应该就是这次事件的管理收益吧?

  管理成本呢,投资者为这次事件付出了什么?目前资本市场几大未解之谜又有了更新,新上榜的一条就是万科复牌后会有几个跌停板。万科目前的市值是2541亿,每一个跌停板就是254亿,1亿人民币的厚度是90米,254亿就是,我算算,22860米,相当于2.6座珠穆朗玛,好高啊。

  我等小民,所知有限,可能宝能、华润认为可以通过重塑董事会,在新的领导班子的带领下,引导着万科走向更高的明天,股价突破40.78。不说了,继续工作攒钱去了,好早点够首付,能买万科的房子。

  (本文作者介绍:慧保天下,记录保险业神话所讲述的时代,书写内容极客的媒体故事。)

责任编辑:孔瑞敏 SF167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

意见领袖官方微信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绩效主义让中国企业陷入困境 华人温哥华拆房为何引发抗议 20万新三板投资者必关注:刘士余亲自站台意味着啥? 关于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十点思考 预售制是房地产去库存拦路虎 中投为啥从加拿大撤走千亿投资? 统一金融监管体系不会一蹴而就 新三板动真格了:国资投券商被祭旗 刘士余磨刀霍霍向豺狼 2016年换美元小心踏错节奏 A股市场的不振是不正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