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业2016第一劫:万亿满期给付与退保

2016年01月29日11:49    作者:燕梳新青年  (0)+1

  文/新浪财经金融e观察(微信公众号:sinaeguancha)专栏作家 燕梳新青年

   相对于2013年人身险行业腹背受敌的凶险——既要面对前两年行业新单保费负增长的事实,又要应付集中而来的满期给付与退保高潮——目前,经过三年多时间的市场化改革,行业的现金流情况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改观,但高枕无忧显然还远远谈不上。

  1月25日,2016全国保险监管工作会议召开,第二天,保监会主席项俊波的讲话全文电子版就在坊间流传。燕小梳也仔细研读了项主席长达2万多字的讲话稿,内容确实丰富。

  在谈及2016年日常监管工作时,项俊波将“认真落实风险防范的政策措施”放在了第一项,而在这一部分,防范满期给付和非正常退保风险又被放在了首位。再结合不久前保监会召开的防范化解满期给付与退保风险工作视频会,本期就来谈谈超万亿的满期给付和退保对2016年的保险业是个什么劫。

  据了解,人身险满期给付与退保金额近年来连创新高,2015年已经达到近万亿元,2016年仍然会高位运行,超万亿大关,达到近几年来的最高峰。这应该正是项俊波在监管会议讲话中的“从前期业务结构来看,今年仍然是满期给付的高峰期,行业面临的集中给付和非正常退保的压力较大”的注脚。

  当然,相对于2013年人身险行业腹背受敌的凶险——既要面对前两年行业新单保费负增长的事实,又要应付集中而来的满期给付与退保高潮——目前,经过三年多时间的市场化改革,行业的现金流情况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改观,但高枕无忧显然还远远谈不上。

  宏观环境不景气,保险行业资产端承压,进而影响到负债端的表现,高现价产品的热销又进一步加剧退保压力,这种态势究竟会演化到何种地步,2016年的“复杂性”究竟会如何一步步显现,燕小梳不敢妄言。

  但在未来几年,随着市场化改革的渐次推进,释放活力的同时也会带来更大考验(叠加风险),这种考验既有面向监管的,更是面向保险公司的,尤其是对于那些银邮渠道存量业务较大的公司和部分高现价业务快速增长的中小公司。

  1、2016年满期给付与退保将超万亿,一季度是集中期。

  自2013年行业进入满期给付及退保高峰以来,所涉金额不断攀升。据了解,2015年行业满期给付及退保金额已达近万亿元,但仍然没有到顶,2016年仍然会进一步走高,跨越万亿大关。且受到保险公司“开门红”传统的影响,一季度将成为满期给付与退保的集中期。

  花开三朵,各表一枝。满期给付、退保、非正常退保分开来阐述。

  满期给付是保险合同到期后,保险公司按照合同约定必须要履行的义务。之所以行业会在2013年后进入满期给付高峰,主要是因为在2002年前后销售的十年期分红险产品、2007年前后销售的五年期分红险产品,在2013年前后集中进入满期给付期。

  满期给付的同时,常常带来非正常的集中退保,且容易引发群体性事件(这也是监管防范风险的关键所在)。2007年,为应对国内通货膨胀,央行连续六次加息,2010年又连续三次加息。彼时,人身险市场,分红险正“一险独大”。而分红险的预定利率尚处于严格管控之中,导致进入2013年的满期给付高峰之时,保险公司支付给客户的满期收益,与银行定期存款相比出现了较大的缺口。

  销售误导也是非正常退保的元凶。一些不负责任的销售人员在销售产品的时候让消费者对产品收益产生较高期望,满期给付时,发现与当初的承诺有较大出入,都极易引发纠纷。而这种情况又极具传导性,容易引发集中退保,酿成群体性事件。

  当然,在长达三年的满期给付与退保高峰中,无论是监管部门还是保险公司,显然都已经从过往的经验中吸取了教训,摸索出了经验。正如项俊波在监管工作会议上表示,2015年全年仅发生1起非正常给付与退保群体性事件,较上年大幅减少83%。

  值得注意的是,新形势下,一些新的风险正在聚集。一方面是保险营销员队伍迅速扩张,由于整体素质偏低、培训管理跟不上造成的销售误导问题有可能加重,进而引发非正常退保事件增加。另一方面是有部分营销员以保险公司名义擅自销售非保险理财产品,甚至怂恿消费者退保转而购买非保险理财产品,在加剧退保情况的同时,也容易引发群体性事件。

   2、部分公司大玩高现价产品退保游戏,资产荒的背景下,现金流压力巨大。

  在非正常的退保之外,自然也有正常的退保(保险公司能预计、应该也能应对的退保),例如短期高现价产品的退保。据了解,高现价产品的退保都是保险公司在设计产品时就已精算过的,在产品设计中,会通过费用的收取来引导消费者在特定的时间来进行退保。有的销售人员甚至会在销售过程中就会直接告诉消费者在何时进行退保最划算。

  例如富德生命人寿2014年最畅销的产品“生命财富宝一号年金保险”,全年实现规模保费收入148.35亿元,两年之后取出即有盈余,在2014年购买该产品的消费者,大多会在2016年选择退保兑现收益。

  再如华夏人寿银保渠道销售的一款“华夏财富一号两全保险D款(万能型,升级版)”,趸交保费,第二年度末,现金价值即可超过所缴保费。

  有些公司还推出了满一年、满半年退保即不收取手续费的产品,更极致的甚至规定每月特定时间退保即可免除手续费。

  通过这种有计划的“退保游戏”,部分保险公司将现金流迅速做大,借助资产端的投资收益,覆盖成本同时赚取利润,公司的总资产也实现了快速的提升。这部分险企抓住了市场化改革的窗口期,但同时也给未来的发展埋下了隐患,退保金额高企正是其一。

  由于高现价产品是从2013年前后兴起,其退保对行业现金流产生的压力将逐步显现。据了解,满期给付金额在2017-2018年将有所回落,但退保总量估计会持续增长,面对愈演愈烈的“资产荒”,未来风险压力丝毫没有减弱。

   3、满付与退保风险本质上是发展中的风险、前进中的困难,需改革发展与风险预防“两手抓”。

  虽然满期给付与退保金额在不断攀升,但最危险的时刻显然已经过去。

  2013年,人身险行业进入满期给付与退保高峰,而在此之前的2011年、2012年,行业发展陷入低谷,新单保费更是出现负增长(2012年新单原保险保费收入为4843.27亿元,同比下降9.71%)。一方面是快速增长的满期给付与退保,一方面陷入低谷的保费收入,行业现金流形势严峻。

  这也是2012年开始,保监会开始深化改革“放开前端、管住后端”的重要原因。一方面拓宽投资渠道,松绑险资运用监管比例,充分调动保险公司的积极性,提升投资收益。

  一方面启动费率市场化改革,率先放开普通型人身保险预定利率,提升其市场竞争力,促进其市场份额大幅提升;其次是放开万能险最低保证利率,万能险迎来大发展;之后才放开分红险预定利率上限,逐步引导市场从过去的分红险“一险独大”到现在的普通型、万能型、分红型三分天下,从根本上解决满期给付与退保过于集中的问题。

  同时通过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促进人身险保费的快速增长。2013年,人身险保费增速企稳回升,达到8.4%,2014年18.36%、2015年25%。

  保费的增长,有效缓解了满期给付与退保给行业带来的现金流危机,发展中产生的问题最终在进一步的发展中得到了解决。正如保监会副主席黄洪在防范化解满期给付与退保风险工作视频会上所指出的“全行业一手抓改革发展,一手抓风险应对”。

  (本文作者介绍:燕梳新青年,保险锐力量。)

  本文为作者独家授权新浪财经使用,请勿转载。所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责任编辑:邹枫 SF168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

意见领袖官方微信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中国房地产泡沫应该不会溃破 老艾侃股:首日表现优异 猴年牛股机会多多 为什么今天的香港是会这样? 绩效主义让中国企业陷入困境 华人温哥华拆房为何引发抗议 关于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十点思考 e租宝事件后中国互联网金融路在何方 预售制是房地产去库存拦路虎 中投为啥从加拿大撤走千亿投资? 统一金融监管体系不会一蹴而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