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财经专栏作家 燕梳新青年
再说互联网等新概念下讲究技巧的新生名角。相对于第一类资本代言人,这一类红人多是具有互联网思维的非业务领域出身人士,甚至是非保险专业人士。
坦率的讲,若非2014年正德人寿以它那极高的喜剧天赋和监管单位对飙二人转,还真不知道卖服装的郑老板居然拉来了何大叔。毕竟2013年新华保险保费已登千亿元平台,同期正德人寿保费不过新华保险的零头。如果单以原保险保费计算,正德人寿仅有1亿元,对比新华保险的千亿保费,请允许《燕梳新青年》做一不怎么贴切的比喻,超级大卖场换成了街边的便利店。
郑老板为什么选择何大叔,何大叔又为什么会选择正德人寿(连锁便利店乃是后话了),与之同时代的保险英雄们散落何方,似乎好久没有他们的音讯了?曾经无限风光、被视为市场开拓的保障的那批保险英雄还有用武之地吗?或者说“互联网+”、“现代保险服务业”、“投资、承保权放开的大保险时代”,那批保费英雄还能主导一方吗,抑或是英雄迟暮?
第一个话题:何大叔还是那个强者吗?
拜读了《何志光:强者归来》,又梳理了一遍何大叔那牛X的保险履历。凭借那份履历,何志光确实算得上保险强人,尤其是平安沪分和复业太平人寿的那段岁月仍可令我等青年肃穆。
即便并不算不成功的新华保险四载时光(确实看不到何大叔于新华期间有多少作为,甚至还惹出相帅不和的闹心事。也或许是老文艺青年坐镇上市一事的大放异彩,遮蔽了何大叔的业务色彩),于旁人看来也甚为牛X了。试问国内有多少人可以驾驭千亿保费平台的险企,屈指可数。尤其是对于非国字头的职业经理人而言,也算是另一种高峰吧。
回到话题本身“何大叔还是那个强者吗?”,入主正德人寿之后又能有何作为,难不成真的可以将一家小险企打造成行业领先者?《燕梳新青年》有过怀疑,毕竟今日不同往时,不确定性太多。同时正德人寿的平台亦太小,且不说其因早年的盈利模式,尚存在机构网点少、业务渠道单一等阻碍做大的致命硬件缺陷。那么何大叔为何放弃“超级大卖场”选择这样一“小便利店”东山再起?
透露出来的消息显示,他选择的不是一家“小便利店”,而是一家“便利连锁店”。这一次何大叔不是单独的聚焦于一家小型寿险企业,而是搭建了一副完整的金融平台框架——新华商金控,除正德人寿外,尚有合信金融、标准财富、新华商金控(股权)投资公司、合鋆资本、乐映影业……等多家子公司。只不过正德人寿是相当重要的一子公司,方可令身为新华商金控总裁的何志光亲自挂帅。寿险公司的现金流依旧重要。
相比不大的正德,金控的大框架已符合强者的战略眼光。至于“强者”的头衔是否可以延续,还要留待时间检验,取决于新华商金控的未来成长。
郑老板为何选择何大叔?原因不外乎以下两种:首先,何有着完整的职业履历,早年有着光鲜的创业史,又执掌过总资产数千亿元的大型寿险公司,过硬的素质更容易获得资本市场的青睐。其次,他还有着一支成熟的职业经理人团队,多是可独当一面之人。事实也证明,这批人也成为新华商金控旗下重要子公司的一把手。
第二个话题:保费英雄迟暮?
他们象征着一个时代的辉煌。他们成长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成名于本世纪初;赶上了保费的黄金年代,多擅保险营销,尤擅个险营销;连续的市场扩容给了他们挥斥方遒的平台,转战多地,筹建了大量保险公司。可以说混沌初开的市场为之提供了施展抱负的机会,他们也凭各自才华推动了市场的繁华。
严格的讲,这是以平安旧将为主的一批保险职业经理人,也可以说是国内保险市场大扩容时代的第一批市场化的本土保险职业经理人。
孙兵、李钢、何志光、刘经纶、孙伟光、田地、蔡生、黄萍、林克屏[微博]、陈剖建、朱仲群、郑荣禄、严峰、林瑶珉、梅新、胡国萍、曹湛、战鹰、魏均勇、宁首波、潘宏源(台湾)、臧家瑞、许跃宁……看着这些熟悉的名字是否想到了本世纪初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这批人大多于2000年前后和2005年前后从高位辞别平安,开山立派。
这些名字一度是市场的保障,当之无愧的市场红人。每一个名字背后都曾代表着一家、或者数家保险公司。如孙兵、孙伟光、黄萍之于新华保险,刘经纶之于泰康人寿,李钢之于生命人寿,田地之于东方人寿,蔡生之于华安保险,陈剖建之于天安保险,朱仲群之于长城人寿,郑荣禄之于太平三高团队,严峰之于国信人寿、弘康人寿,林瑶珉之于昆仑健康,林克屏、梅新、胡国萍之于合众人寿,曹湛之于华夏人寿,战鹰之于都邦保险,宁首波、潘宏源之于阳光人寿……(限于资料搜集能力,肯定有不全之处请见谅)
数年过去如今市场中还流传着他们的传说,但已难觅身影。曾经的市场大热宠儿,如今还有多少仍可执掌一方,或者说风骚江湖?《燕梳新青年》所列几乎全部离开创始企业,或归隐江湖杳无音讯,或委身小型险企。仅有泰康人寿总裁陈经纶和新华保险第一副总黄萍留守原职,但影响有限。
若不是何志光以新华商金控的新面目重回江湖,还真的以为这批保险英雄息声燕梳江湖了。其实这批人年龄并不大,远未到告老还乡的时候。多数仍处于当打之年,50出头(确实也有部分人士因年龄原因归隐江湖、颐养天年),缘何失宠市场。按照时代说,如今的国内保险市场并非遍地保费的时代,保费英雄还有用武之地吗?
答案不该如此,“互联网+”、“现代保险服务业”、“投资、承保权放开的大保险时代”,也是需要保费英雄的,只能说时代的变化顺势导致了市场对保险英雄技能的变化。能否简单的理解为“换代”呢?
第三个话题:何人晋升当红炸子鸡
“江山代有才人出”,有人失宠就会有人受宠,当今市场口味如何?看看那些当红炸子鸡应可明白市场当前之口味。《燕梳新青年》大致梳理了一遍市场中风头最劲的角们,大概可以分为两大类:其一,资本代言人;其二,互联网等新概念下催生的新生名角。
先说资本代言人,这类人士依靠幕后老板的雄厚财力,执行的是资本的意志,多为传统业务领域出身的人士。典型者如孙兵出走新华之时带出的几名新华猛将分别投身张老板的“富德系”和肖老板的“明天系”。
近两年,杨智呈、赵子良、高焕利于行业内名声大噪。尤其是前两者驾驭的生命人寿和华夏人寿怎一个“猛”字了得,今年2月份华夏人寿的规模保费已经位居市场第四了,和老三新华保险仅有3亿元的差距。
区区三四年间,华夏人寿这家原本不入流的小公司何以如斯精进?难道真的是以赵子良为首的新华班底有大法力,当然并不排除新的领导班子能力胜过旧班底,但根本的原因恐怕还在肖老板雄厚的财力吧。上百亿元真金白银的投入,不是哪位老板都可以负担的。当前华夏人寿注册资本金已达153亿元,在中国保险行业名列第三。
生命人寿所走的道路亦大同小异,只不过近两年速度有所下降,估计是因为张老板的财力还是不如肖老板那般雄厚吧。生命人寿注册资本金也高达117.5亿元。
一方面是大笔增资,通过银保短期趸交等形式引来巨额现金流;一方面盯紧资本市场的优质项目,或者为老板自身的项目服务。无论谁处于总裁之位都要执行这早已拟定好的发展战略,老板们所需只是一名熟悉保费业务管理,可快速拉来保费的传统人士。
相对于时过境迁的个险,现金流滚动更快的银保渠道显然更符合老板们的胃口。因此那些做过大公司高管,熟悉银保业务线条的颇受市场青睐。新华保险作为银保大户,其流出的高管自然可以满足张老板和肖老板关于现金流的要求,只要你给他足够的资本金。
其实,除了肖、张两位老板外,市场上颇为热闹的安邦系、前海人寿、珠江人寿、中融人寿等也是这个套路。
有个特例需要注意,即天安人寿。不同于兄弟公司大玩现金流游戏,郭自光掌舵的天安人寿反而在探索一条不同的道路。有些类似于第二类红人,转而探索正统的保险经营之路。看来那么多张保险牌照也不需要全部用作聚拢现金流,还是需要看看能否走出条新路。
再说互联网等新概念下讲究技巧的新生名角。相对于第一类资本代言人,这一类红人多是具有互联网思维的非业务领域出身人士,甚至是非保险专业人士。例如中国平安、众安保险、国华人寿、弘康人寿等。
中国平安[微博]不必多说了,马教主已经明确了“平安的对手是科技公司”,关于互联网金融的布局基本成型,所挖之人也是各自领域的大牛,其中又以平安互联网金融五虎将为典型。
众安保险的先后两任总裁尹海、陈劲均非传统保险人士。做过银行、也做过保险资产管理的尹海因策划了“退货运费险”成名,至于陈劲本就是非保险人士,做过银行、证券、基金唯独没有保险经历,但其在互联网金融方面的探索为之赢得了众安保险总裁的职位。
近两年在互联网保险领域风头很劲的国华人寿,其总裁付永进乃是投资领域出身,而国华人寿早年的战略亦是明确抛弃了个险渠道,做银保渠道求投资收益,后又率先进军互联网保险领域。
弘康人寿的代理总裁张科精算师出身,在之主导下了弘康人寿成为国内互联网保险领域的弄潮儿,近日还专门推出了五款互联网专属产品。
(本文作者介绍:燕梳新青年,保险锐力量。)
本文为作者独家授权新浪财经使用,请勿转载。所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