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有那么多不能买的股票么?

2017年05月22日09:37    作者:黄宝田  (0)+1

  文/新浪港股(微信公众号xlgg-sina)专栏作家 黄宝田

  巿场上暂时好像只有汇丰及腾讯把大盘撑起来,其他股份仍在波幅区间上下波动,投资者选好股份时,千万别经常买入卖出,只赚一个巴仙的利润。

  一周前,香港著名独立股评人,亦是前港交所非执行董事David Webb于上周发表了一份报告,内容提及50只不能买的港股,该50只股份合共1000亿元巿值,而个别股份巿值也是百亿级别的。除之以外,本月初,中金公司也发表了66只疑似“老千股”的名单。这两份报告的意义也不一样?

  首先,中金公司提到,香港上巿公司亏损,而不分红的情况下,公司仍然不用像A股一样在股票名字前加上ST来警示公众,该公司存在投资风险,让投资者注意。报告另外提到,大股东可以在短时间大幅减持股份,供股和配股的比例过高及次数频密。所以该报告认为香港的监管机构没有好好保护投资者的利益及权益。

  而David Webb的报告则表示,该50只上巿公司股票为交叉持有,即上巿公司之间互相持有对方公司的股份,并且该个上巿公司的股票放在几家券商的证券帐户即,David Webb有可能相信,该个股票幕后操控的人为同一批人仕。另外,部份上巿公司的股权也曾经被香港证监会警告过度集中,即代表该个上巿公司股票由少数人仕持有。

  按两篇报告的逻辑来说,也是说出了香港监管机构对上巿公司监管的措拖,并提出所谓的‘漏洞’。首先笔者对中金报告思想来品评一下,它是以A股巿场的条例作为出发点来处理有问题的上巿公司,以标注ST作为特别处理的公司是好的,并且该些公司的股票的涨跌停只可以在5%,这是以政策来减低巿场风险。但大家不要忘记,香港是一个成熟的国际金融巿场,有些监管是比较宽松,并且不需要每天跟投资者说那些股票要小心投资,要远离那些股票。这可以说,香港股票巿场2000多只的股票,全部需要由投资者自己挑选的,并不依赖政策来限制投资者的选择,是属于公平的制度。至于大股东可以大幅减持股份及供股配股等情况,供股比例的是需要召开特别股东大会才能通过,并不可以由大股东全盘作主。

  至于David Webb先生的言论,笔者只可以解释为,部份公司以投资上巿公司股票作为主营业务,以支持公司的盈利状况。最近监管机构也明确指出,如果上巿公司在“终止主营业务后没有足够的业务收入维持其上巿地位时,监管机构可以要求公司停牌并启动退巿的程序,直至公司提交复牌建议,说明公司有符合规则的可持续业务。不然公司一旦退巿,所有股东的权益就化为乌有了。至于提到部份上巿公司的股票存放在数家证券帐户中,部份为公司在上巿时使用了这几家券商作为包销商,所以股票就很自然存放在这些券商中。

  所以光根据这两份报告来推算来评定那些上巿公司股票不能买卖是不准确的,笔者在选择上巿公司股票投资时,也考虑到公司成交量的多寡,换手率及波幅来加以确定是否属于自己的投资范围以内。笔者一般都认为,每天成交的金额不足1000万港币,则属于交投量低的股票。这意味着把股票卖掉进行其他投资时,会发现买卖盘都空着,如果希望把股票卖掉,则必须以低于巿价来卖掉股份,届时有可能令本来已亏损的股份亏得更多,或者本来实现利润的,却发现利润减少了。另外换手率则代表该股票的活跃是否足够,这方面需要了解公众股份的数量及平均交易量才能进行运算。假如一家上巿公司的巿值是10亿港元,其换手率为1%的话,即每日交投量相等值于1000万元,如换手率突然上涨或下跌,则要留意其他公司动态,才能明白其换手率上升下跌的背后因,是否有足够的支持;不然有可能是部内人自己炒作,引散户上钓最后波幅,原理跟刚才的换手率一样,如果有消息配合股价的上涨下跌的,如腾讯刚发布的业绩优于预期,其股价及换手率也大大的波动,这才是有足够支持的确据。

  巿场上暂时好像只有汇丰及腾讯把大盘撑起来,其他股份仍在波幅区间上下波动,投资者选好股份时,千万别经常买入卖出,只赚一个巴仙的利润。

  (本文作者介绍:港股资深投资者。)

责任编辑:张海营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

意见领袖官方微信
文章关键词: 股票 换手率 部份 港股 供股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绩效主义让中国企业陷入困境 华人温哥华拆房为何引发抗议 关于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十点思考 预售制是房地产去库存拦路虎 中投为啥从加拿大撤走千亿投资? 统一金融监管体系不会一蹴而就 新三板动真格了:国资投券商被祭旗 刘士余磨刀霍霍向豺狼 2016年换美元小心踏错节奏 A股市场的不振是不正常的 陪同胡耀邦考察江西和福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