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恐慌是常态 稳守核心持股

2016年10月12日14:20    作者:陈锦兴  (0)+1

  文/新浪港股专栏作家 陈锦兴 微信公众号(xlgg-sina)

  主流的投资逻辑,港美将渐趋一致,强者将愈强、保持核心持股及处变不惊,均是最有可能的市况发展。虽然居安思危不可少,但过度忧虑危机出现而胡乱出入看来已不合时宜。

  这一轮股市的表现有一个特点,就是非常低的波幅,以芝加哥恐慌情绪指数作为指标,近两个月都在13-15水平徘徊,即使有突如其来的变数,如德银危机、日圆急升、油价震荡及人民币贬值等,也不曾令恐慌指数持续抽升,显示投资情绪表现远比预期镇定,不轻易受负面消冲击。

  这种情况与我们经常提及的债市泡沫危机、全球经济放缓、欧洲银行危机以至中国经济疑虑等等都背道而驰。纵然不明朗及重大危机无日无之,投资者不单处变不惊,反而惜售,不轻易沽出优质股或资产。经过年初的大跌市及英国脱欧等震荡,股市很快重回高位,就是这种不过份担心危机的思考逻辑在主导,也令低位的承接力出奇地好。

  更多的经验告诉投资者,危机出现时导致股价及资产下挫是吸纳良机,而优质资产抗跌力强,特别是对经济週期敏感度低的创新科技公司,更是强者愈强。美国的亚马逊、苹果及本地的腾讯(700)就是最佳例子。从2008年金融海啸、2011年欧债危机、2013年联储局退市以及2015年中国股汇市场动荡,每次危机都化险为夷,因为全球最大的市场庄家央行,都以稳定金融市场及资产为要务,而这种心态已被愈来愈多投资者看穿。

  此外,全球仍处超低息及量宽的环境,以配置资产争取回报的难度是在增加而不是减少,因此除非看到一个明确趋势,主要投资者的态度均会以不变应万变,这也是油组达成限产协议,即触发超低配置的油服板块急升的原因。全球投资者都在面对相同的宏观经济环境,亦预期不会出现崩溃式的金融灾难,因此倾向紧握核心资产,令股市抗跌力相应提高,波幅持续低迷。

  香港房地产市场自2008年以来,就是呈现这种低波幅稳步上升的局面。因政策风险及经济危机而沽出资产的,都成为输家,因为市场持货能力远比相像中强。港股也有可能朝这方向发展,当险资及北水持续吸纳港股,而市场抵受危机的能力增强,都有利于港股逐步上试高位。当然,股市的流动性较物业高,港股也易受中国及外围消息的拖累,波幅会较美股略高,但主流的投资逻辑,港美将渐趋一致,强者将愈强、保持核心持股及处变不惊,均是最有可能的市况发展。虽然居安思危不可少,但过度忧虑危机出现而胡乱出入看来已不合时宜。

  (本文作者介绍:毕业于香港大学经济系,具20年股市分析经验,深明股市中的风险与机遇。此外,曾担任一家本地精品投行的首席分析师,专门研究本地的中小型股。现任英皇证券(香港)有限公司研究总监,不时在香港的电台、电视及报章杂志评论港股。)

责任编辑:黄建华 SF178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

意见领袖官方微信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绩效主义让中国企业陷入困境 华人温哥华拆房为何引发抗议 20万新三板投资者必关注:刘士余亲自站台意味着啥? 关于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十点思考 预售制是房地产去库存拦路虎 中投为啥从加拿大撤走千亿投资? 统一金融监管体系不会一蹴而就 新三板动真格了:国资投券商被祭旗 刘士余磨刀霍霍向豺狼 2016年换美元小心踏错节奏 A股市场的不振是不正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