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8.11:人民币“贬值”一周年

2016年08月14日17:21    作者:谭明磊  (0)+1

  文/新浪港股专栏作家 谭明磊 微信公众号(xlgg-sina)

  笔者记得那一年港股大熊,朋友有戏言:投资港股,不如把港元换成人民币,一年收益率甚至还跑过了恒生指数。因为人民币一直升值多年,拿着港元资产真的好难受。不过,现在情况变了。

  弹指一挥间,去年8月11日(简称811),人民银行推行汇率改革,将过去每朝早开出所谓中间价、以影响人民币汇价的行政手段,改为中间价跟随在岸价收市价,意味让人民币汇价近乎自由浮动。

  当日人行突重手大幅低开中间价1.9%,引发外界对中国终“顶不住”贬值压力的恐慌崩堤,资金外流市场哀鸿遍野,一片非议声中,人币在岸及离岸价至今分别贬值6.6%及6.7%。

  就如同一个妈妈教自己的孩子,当儿子小时候仍然未成熟,每朝早上都会“温馨提示”,要求儿子应有什么品行。当儿子长大,就会由他随便发挥所长,但儿子未必能快速适应。

  人民币中间价大部分时间跟随在岸价收市价,人民币贬值之势持续,不过人民银行并未有放弃干预,只是由以往每朝“温馨提示”改为耗用外汇储备入市,以免市场化后的人民币汇价下跌,不过人民币汇价过去一年仍然贬值近7%,外汇储备也缩减近4,500亿美元。事实上,811贬值后,有国际投资者有预计人民币长远会持续贬值,对人民币资产更为警惕。

  实际上“8·11汇改”悄然满周年,人民币汇改成绩如何?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了“收盘汇率+一篮子货币汇率变化”的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形成机制,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的特征更加清晰。有专家表示,未来影响人民币汇率的外部因素不少,但总体看汇率波动会相对平稳。美联储加息的预期减弱,会使人民币贬值压力有所减轻。

  投资者对汇率更敏感

  当年香港投资者相当喜爱、赚息赚价的人民币存款,甚至不少人根本不相信人民币会贬值。笔者记得那一年港股大熊,朋友有戏言:投资港股,不如把港元换成人民币,一年收益率甚至还跑过了恒生指数。因为人民币一直升值多年,拿着港元资产真的好难受。不过,现在情况变了。

  据了解,短短一年过后,由于汇价及息率不再吸引,香港人民币总存款量现缩减逾2,000亿元人民币,至约7,300亿元人民币。

  内地投资者也急于将手上人民币资产转换,最直接的合法渠道是沪港通购买境外资产,一年下来,通过沪港通购买港股的额度也即将用尽。

  同时,内地打击地下钱庄,严禁资金经兑换店流出至香港;又大力打击虚假贸易单据,以免部分外贸商,利用虚假凭证将资金汇出。年初时候,甚至有内地人到香港投保走资,原因是利用银联卡投保不受每年兑换5万美元限制,

  2016年二月,内地银联设立每次刷卡上限5,000美元,希望以行政手段堵塞这个走资渠道。结果内地客新造香港保费由去年第三季保费仅72亿港元,升至今年首季近132亿港元。

  事实上,人民币贬值后,内地客到港购物今不如昔,令香港已经疲弱的旅游及零售业雪上加霜。

  不过人民币贬值7%,内地进口来货价理论上会更便宜,对纾缓通胀多多少少有帮助。杭州之致国际贸易有限公司负责人郭江波说,过去一年人民币对美元的波动对其进口业务带来了较大的冲击:“如果结算时间点把握不好,会造成一定损失。”

  人民币不会持续贬值

  一年后回望,香港银行界普遍认为,人币汇改确有需要,方向也正确,毕竟今年10月人民币将加入SDR,当局将一直“离地”的中间价,降回贴近市价水平,恢复其交易定价的实用功能,去除官方政策讯号色彩,值得去看好大方向,只可惜当日处理手法粗燥又欠解释,才令本来“并轨”的改革被误读为失守贬值。

  渣打(香港)高级利率策略师刘洁亦指,新汇率机制令人币“减震”变为低波幅(low beta)货币,打消国际炒家兴趣,料第三、四季人币会靠稳每美元兑6.7及6.67人币水平。

  法巴董事总经理兼首席经济学家陈兴动相信,人币国际化虽不一帆风顺,但是“退路没有的”,短期内人币还会“继续贬值一点”,但不会持续性贬下去。陈兴动则指,倘美国9月加息,人币贬值压力会上升一些,但当局不会再容许一次性大贬,或持续性缓贬格局,汇率会保持基本稳定。

  人币走势受进出口预期、资本出入、个人资产海外配置等多项因素影响,从美元贸易加权指数已升近10年高位看,再升空间有限,投资者亦会计算息升对债股成本影响及资金流的转变。

  刘洁亦表示,脱欧后全球利率低迷,投资者对“仍有”孳息率的资产趋之若鹜,人民币虽贬值,但国债利率相对整个SDR篮子内资产回报仍吸引,6月份海外流入内地银行间债市资金创新高,相信资金流出情况会较年初缓和。

  恒生银行执行董事冯孝忠认为,“8.11”前人币中间价离市价“成千点”,当日汇改虽令市场波动,但今日回望,特别是经过美元升浪及脱欧等外围震荡,一次性汇改市场化手段是成功的。

  克服投资者对汇率浮动的恐惧

  人民币陷入了一种尴尬境地:一方面,人民币作为新兴市场货币,应该同时反映自身经济基本面和海外风险;另一方面,在引入篮子货币后,虽然人民币贬值压力得到缓解,但是却让汇率走势脱离了基本面。

  从本质上而言,人民币仍是新兴市场货币,而非避险货币。

  中国社科院世经政所副研究员肖立晟认为,在国际金融市场风险较高时,跨境资本会从风险较高的货币资产转向流动性较高的货币资产。

  摩根大通认为,有迹象反映内地外汇储备及旧经济趋稳,市场对人民币的波动的敏感度已在下跌,估计人民币兑美元至今年底兑见6.85,相对现时约6.65再贬空间不大,年初时则估计人民币兑美元会贬值至6.9。

  目前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尚未完成。由于当前的“收盘价+篮子货币”汇率形成机制有根本性的缺陷,它只能成为过渡时期的权宜之计。作为一个大国经济,自由浮动将成为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终极目标。

  因此,美元和日元是典型的避险货币。中国经济虽然总量较大,但是金融市场并不发达,特别是外汇市场和国债市场容量较小,无法容纳海外资本大量流入。

  因此,至少从目前来看,人民币在更大程度上是新兴市场货币。充足的外汇储备加上相应的资本管制措施,足以帮助中国央行守住人民币汇率底线。

  (本文作者介绍:智通财经执行总编。)

责任编辑:黄建华 SF178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

意见领袖官方微信
文章关键词: 人民币 贬值 汇改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绩效主义让中国企业陷入困境 华人温哥华拆房为何引发抗议 20万新三板投资者必关注:刘士余亲自站台意味着啥? 关于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十点思考 预售制是房地产去库存拦路虎 中投为啥从加拿大撤走千亿投资? 统一金融监管体系不会一蹴而就 新三板动真格了:国资投券商被祭旗 刘士余磨刀霍霍向豺狼 2016年换美元小心踏错节奏 A股市场的不振是不正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