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财经专栏作者 孙明春
我们认为,一个新的经济周期、政治周期、改革周期、技术与产业周期已经来临,我们已经处于这些周期的拐点右侧。对投资者而言,倘若在新周期到来之后依然沿用旧周期中的惯性思维,一叶障目,错过了拐点与机遇,有可能是危险的。
“三中全会”召开在即,新一轮经济改革大潮的主浪即将来临,一个新的政治周期与改革周期已经揭开大幕。制度红利的释放将给中国经济注入新的活力和潜力,对此我们翘首以待。
与此同时,国内经济已经企稳,在接下来的3-4个季度里,我们既不必担心经济“硬着陆”,也不必担忧经济过热。国际经济中的危机与风险因素已明显下降,全球经济正处在一个新的上升周期的中前端。
另外,随着新技术、新产业、新商业模式、以及新生活方式在国内快速普及,一个基于新经济的商业周期也在形成。虽然各种不确定性依然存在,各类杂音与颠簸也在所难免,但这么友善的宏观大环境似乎已经多年未见了。
新周期的来临意味着新机遇的出现!投资者需要抛弃旧周期内形成的惯性思维,不要因一叶障目而错过了拐点与机遇的到来。
“三中全会”召开在即,新一轮经济改革大潮的主浪即将来临。虽然我们不能确定“三中全会”后会推出哪些具体改革措施,但以“放松管制”、进一步推进市场化为主线的改革开放的大方向应该是确定的。
从中央领导人的各种讲话中,我们可以猜测,改革的力度将是“空前”的,因此它们对中国经济的中长期影响将是深远的。与此同时,李克强总理多次强调,“稳增长”与“调结构”必须兼顾,要“找到一个‘黄金平衡点’”。这表明,中央在推动中长期结构转型的同时,也有足够的智慧来维持经济在中短期的平衡和稳定。
在我们看来,“三中全会”到底推出哪些具体的改革方案已经不那么重要。重要的是,新一届领导人在过去一年的表现已经令人刮目相看。他们所推动的改革举措,已经令我们对他们改革的决心、智慧和能力充满了信心。
他们所提出的“宏观稳住、微观放活、社会托底”的思路高屋建瓴;他们所推出的一系列简政放权、放松管制的措施抓住了要害;他们所阐述的“用好增量、盘活存量”的操作策略切中肯綮;他们所推动的中国(上海)自由贸易区的设立、以及由此而形成的地方政府之间在加快本地区改革开放方面的竞争展示了他们的改革智慧;而他们自年初以来严厉执行的反腐倡廉的行动不但在力度上而且在可持续性上都超出了大多数人的预期,反映了新领导人除旧革新的决心、胆量和执行力。
经过过去这一年的努力,我们感到,新一届领导层已经在在全社会聚集了足够的改革共识和人气。企业家信心已经明显回升,民间投资活动也重新活跃。
我们有理由相信,“三中全会”之后,这种改革之风会更加普及、更加深入,而不会是昙花一现。改革开放所释放的制度红利会提升中国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率,增加经济活动的深度和广度,激发经济中长期可持续发展的活力和潜力,对此我们翘首以待!
当然,可以理解,在这样一个新的政治周期与改革周期形成的初期,很多人可能还在透过老眼镜来看待老问题和新问题,因此不免存在怀疑、忧虑或保留。但聪明的投资者会意识到,这样一个新周期的展开蕴含着巨大的机遇,并着手布局新周期下的投资策略。
值得注意的是,如今我们不但在经济、政治、改革等方面都进入了新的周期,我们也处在一个新的技术与产业周期的开端。这个新周期是基于新技术、新产业、新商业模式、以及新生活方式在国内的快速普及,它将带来“新经济”在今后数年的高速成长。
如果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来形容的话,我们认为新经济目前已经不只是个火星,而是变成了火苗在燃烧,只不过其燃烧的范围还很小。鉴于政府在大力推动新技术和新行业的崛起、一系列放松管制的改革举措也会激发民间自下而上进行创新与创业的活力,我们相信,这片火苗会很快蔓延,越烧越大、越烧越广。
无庸讳言,与传统行业相比,新经济的规模还太小,它们的兴起在今后五年内可能还无法完全抵消传统行业去产能所带来的阵痛。因此,中国经济在中期(3-5年)所面临的挑战依然严峻。
我们确实认为,中国经济增长依然处于一个中长期的下降通道中,中国经济在五年内依然有可能遭遇大幅度的颠簸与调整。如果我们能够与时间赛跑,抓紧推动各方面改革、抓紧促进新技术与新产业周期的展开,经济大幅度颠簸与调整的风险应该会有所下降,至少其时点会有所推迟。
更重要的是,如果中央所阐述的“社会托底”的思路能够得到切实的贯彻与落实,即便一场经济大波动来临,其对社会稳定的冲击也不见得那么可怕。只要有这样一个“底线”,这场经济大波动带来的就不只是挑战,也充满了机遇。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一个新的经济周期、政治周期、改革周期、技术与产业周期已经来临,我们已经处于这些周期的拐点的右侧。对投资者而言,倘若在新周期到来之后依然沿用旧周期中的惯性思维,一叶障目,错过了拐点与机遇,有可能是危险的。
(本文作者介绍:博道投资高级合伙人、首席经济学家。)
本文为作者独家授权新浪财经使用,请勿转载。所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