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见领袖丨陈东升
昨天,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化工作的意见》,这是时隔21年后,中央再次对老龄工作作出重要部署,是指导新时代老龄工作的纲领性文件,意义重大。
长寿时代是进入深度老龄社会后的新常态和新均衡,面对长寿时代的“灰犀牛”,我们需要个人与家庭、政府和企业都提出解决方案,最大限度发挥各自的优势,相互协同,以体系化的方法论来迎接机遇与挑战,最终共同建设个人健康、家庭幸福、社会和谐的长寿社会。但在这之前,需要社会主流对这个问题形成统一的认识。这也是我写作《长寿时代》这本书的目的和意义所在。我相信党中央、国务院出台的这个指导意见会大大促进社会对老龄化、对长寿时代的认识和行动。
下面的这篇文章,是我的新书《长寿时代》第10期也是最后一期连载,分享给大家。
百万年前,当生活在非洲草原上的人类先祖手持着简陋的工具与野兽厮杀的时候,他们可能并不会想到,在漫长的人类历史进程中,人类能够一次次打破自然约束,不断步入新的发展阶段。经历了工业革命以来近300年的工业化、城市化、技术进步、人口持续增长,人类大概率会在21世纪迎来人口数量的巅峰。这是一个人类发展的十字路口。
人是一切经济供需和社会现象的主体。之所以很多人称人口的迅速老化为“灰犀牛”,就是因为其给人类社会发展造成了新的限制。人类的工业文明极少经受人口老化和人口负增长的挑战,目前真正进入长寿社会的主要经济体只有日本。虽然日本已经取得了许多成就,但其还未能找到让社会在人口负增长下维持经济发展的最佳办法。关于如何应对这个挑战,实际上各国到现在也没有达成共识。
认识的改变是至关重要的。纵观人类历史,一场社会变迁的最大推动力其实是人们认识观念的转变,当打破对固有观念的惯性思维之后,新时代的变革就会在人们的共同努力下很快到来。“长寿时代”是一个关于人的命题。因此探究长寿时代下的人口特征与这些特征背后的逻辑,是我们应对长寿时代挑战、给出解决方案的前提。我认为对长寿时代最主要的认识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人口老化的根本原因是人类低死亡率与低生育率的共同作用,这两个因素并非外力,而是人类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长寿时代是一个无法回避、必将到来的阶段。这也是我使用“长寿时代”这个中性词的原因,人们需要用平和的心态去面对这个全新社会的各种新命题。
其次,人类寿命延长,百岁人生来临,“人人带病长期生存”将成为常态,这是长寿时代非常重要的图景。我之所以认为长寿时代也是健康与财富的时代,就是因为长寿需要健康与财富的支撑,但健康与财富并不是必然到来的,它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去创造,以适应人们在长寿时代最重要的诉求。
再次,预期寿命的延长将带来个体人生阶段的尺度变化与节奏变化。过去我们按照60岁来划分人生阶段,在长寿时代,相应的尺度也随之拉长,应当按照100岁的尺度对人生阶段进行划分。另一方面,过去我们将人生分为学习、工作和退休三个阶段,老年人退出经济活动,成为资源的消耗者,在长寿时代,这种节奏必然会瓦解重构,变得更加灵活,终身学习和终身工作也会成为常态,老年人可以重新创造价值,长寿经济的潜力无穷。
最后,长寿时代,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活动,尤其是经济中的生产与消费,都会根据长寿社会的特征重新构造。各方一定要预见到这种变革的来临,尽早调整、主动适应。长寿时代中最激烈的矛盾点是人们需要解决长寿与健康两方面的筹资问题和服务问题,因而为此提供解决方案的经济形态将成为长寿经济下的主流。
变革的来临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包括个人和家庭、政府与企业在内的社会各方达成共识,顺应发展趋势,积极主动地投入新时代的开创活动中。企业作为经济生产的核心,尤其需要预见变局,让企业在变局中规避风险、抓住机遇,走得更长远。我所创办的泰康是长寿时代理论最坚定的践行者,可以说泰康的发展历史也是企业为长寿时代创造解决方案的过程。在《长寿时代》这本书里,我详细讲解了泰康方案这一凝聚我们思想和实践的结晶。希望这本《长寿时代》能够启迪人们携手与共、迈步向前,由此贡献于人类的未来。
个人和家庭:
做好健康和财富的双重准备
正如英国学者琳达·格拉顿在《百岁人生》一书中所描绘的那样,在长寿时代,每个人都将拥有多段式人生。这种人生将带给我们不一样的生活方式,每个人都需要重新认识、定位和发掘自己在每个阶段的价值,并调整自己的人生策略,应对这种生命历程的改变。
首先,对于个人和家庭而言,健康和财富的积累值得加倍关注,可以考虑寻求专业机构的帮助。长寿时代带来健康时代和财富时代,如何让生命有质量地延长,如何储备充足的资金来维持人生各阶段财务的稳定,这将成为个人和家庭面临的最直接的挑战。一方面,个人将更加重视自身的健康,让健康状态尽可能地延长,在这个领域,未来生命科学的发展和医疗模式的转型将有助于人们更好地改善自身健康。另一方面,为了应对医疗和养老支出的增加,个人和家庭将更加关注财富的积累和管理,更有动机增加财富总量、延长财富寿命,财富管理的方式也将更加多元化。同时,越来越多的个人和家庭会去专业机构寻求健康和财富等全方位的管理服务。
其次,长寿时代和数据时代交叠,个人和家庭将主动拥抱科技,持续释放需求和供给。随着未来数字化、智能化技术的不断发展,机器人的运用将会越来越普遍。一些传统的人工低效工作将逐步被机器替代,人们会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脱出来,转向脑力劳动。这为人们延长工作年龄,释放生产力创造了很好的条件。长寿时代,更长的工作生涯很可能成为人生的必然,届时人们的工作方式、工作内容会与工业社会大相径庭。未来的工作方式将更加数字化、智能化,年龄增加并不会成为阻挡人们参与劳动的障碍,老年人可以更加灵活地进入劳动市场,传授知识、经验、技能,乃至参与服务工作。老年人不再是固有的、传统的纯消费者角色,他们将更多地参与生产,扮演起生产者、创新者的角色,在需求端和消费端共同推进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
再次,教育回报率上升会刺激更多的教育资本积累,“活到老,学到老”会成为越来越多人们的选择。长寿时代,随着寿命的延长,教育所带来的收益期限将拉长。脑力劳动带来的单位时间回报率更高,人们会不断增加人力资本的积累,形成终身学习的新常态。在工业时代“学习、工作和退休”人生三段论的模式下,教育的投资主要集中在人生的最初阶段。在长寿时代,人们迎来多阶段人生,学习策略会发生重大变革,或许会有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在工作多年之后重新回归学业生涯,或者会在学习的间隙继续丰富自身的社会经历,打磨职业技能。“间隔年”这一原本属于青年学生的名词将可能在长寿时代的各个年龄段有所展现,也将在长寿时代被赋予新的内涵。教育资本的积累过程将贯穿于整个人生阶段,学习型人生将收获最大的红利。终身学习在积累人力资本的同时,也使得人们保持了长期的学习能力。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未来老年人将会是新科技领域的移民,他们所掌握的学习能力让他们能更好地适应科技进步,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减轻因不能适应科技进步而产生的家庭和社会负担。终身学习也会让人们获得同时拥有多项技能的可能性,未来每个人都可以拥有属于自己的“斜杠人生”。
政府:
培育长寿经济,发展适老、公平的社会
在长寿时代,面对社会养老医疗资源和公共财政的压力,政府将不仅仅是传统市场经济的“守夜人”,而需要有所作为。当经济进行产业升级、结构调整时,政府可以发挥积极的作用。长寿时代带来长寿经济,长寿经济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从现有的经济模式不断升级蜕变而成。这其中政府对于企业创新的推动和鼓励就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为应对产业升级,政府可以通过与产业紧密互动,为行业制定促进创新的政策,并依托企业实现科技与商业模式的迭代升级。企业创新是经济增长的原动力,是促进产业升级、发展壮大长寿经济的助推器。在长寿时代,企业需要根据新的市场需求和要素结构进行调整,政府不妨为这一类调整添加润滑剂,提升产业结构转型与长寿时代的适配性。比如政府可以推动企业为老年人提供就业岗位,为老年人参加经济活动、创造社会价值提供条件。日本很早就意识到这个问题,在2001年通过修改《雇用对策法》,构建了禁止就业年龄歧视的法律制度,许多欧洲国家也是如此。当人们选择开启新的职业生涯时,政府也可以提供更多的保障,为他们提供教育机会和基本的福利。与此同时,在医疗、养老和金融等重点行业,政府可以平衡好监管和创新的关系,从而提高个人、家庭和企业适应长寿时代新挑战和机遇的能力。
养老、医疗的供给侧政策也能成为政府的发力点,以降低社会成本,提高供给效率。以日本为例,早在1986年就颁布了《长寿社会对策大纲》,随即于1989年和1994年分别制定黄金计划(即《老年人保健福祉推进十年规划》)和新黄金计划(即《新老年人保健福祉推进十年规划》),还有1995年的《高龄社会对策大纲》等。由于政府的规划战略先行,在日本2000年开始实施介护保险制度之前,日本的养老产业发展就已经具备了一定规模。我国目前的养老、医疗体系公立和私立并存,通过政策和制度,若能保障有相同的发展空间,这将大大激活市场,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其次,长寿社会一定是适老化社会。政府需要大力推动适应长寿时代的基础设施建设,适老化不等同于老年专用,而是更多本着用户友好的原则。许多发达国家的适老化设施是在数十年的城市建设历程中逐步铺设的,我们走在欧美城市的街头,随处可见升降梯便于轮椅上下。但是中国经历的是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城市化进程,我们过去的基础设施建设不可避免地留下了很多不方便老人居住、出行的缺陷与隐患。我们既要做好“增量”,设计适老化的新基建,也要做好“存量”,改造旧基建的适老化。值得庆幸的是,今天的适老化已经可以被互联网和数字化赋能。在数字时代,老年人会遇到所谓数字鸿沟的问题,当大多数人可以享受科技创新带来的智慧生活便利之时,相当一部分老年人却为“网”所困。我们认为数字鸿沟的本质不是技术带来的,技术的不断迭代可以使得人机交互变得更为便利,对用户更为友好。数字鸿沟的本质是对老年人需求的漠不关心乃至歧视。因此政府在创建适老化社会时,也需要引导社会观念的转变。
最后,政府通过再分配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促进长寿社会的公平性,但福利过高所带来的弊端也同样值得警惕。人口年龄结构老化的长期趋势决定了相关的公共政策并不是一种应急策略,而是要考虑能否有效协调经济社会长期可持续发展。对老年人口的经济与服务支持没必要也不应该以增加年轻人口的负担或剥夺未来几代人的利益为代价,整个社会应当公平地分享发展的成果。不但要提升老年人生命的质量,也要有利于年轻人积累健康、财富和教育资本,形成良性循环,进一步提升社会活力。
纵观世界各国,面对长寿时代中存在的“灰犀牛”,政府都在行动。但是我们也看到部分西方政府的决策容易陷入僵局,陷入工业时代的路径依赖,导致公共财政债台高筑。我们更憧憬在长寿时代的一个有为政府,能在鼓励产业的同时,促进社会公平,让所有长寿社会的参与者共同缔造长寿时代的美好未来。
企业:
以新商业模式推动社会问题的解决
企业既是长寿时代创造社会财富的生产者,又是商业模式创新的源泉。长寿时代挑战重重,主流企业必将能为人类提供应对时代挑战的解决方案。同时,在长寿时代,包括大健康在内的多种产业将会迎来重大机遇,谁能够把握好核心产业赛道,为人们提供全生命周期的长寿时代解决方案,解决经济社会矛盾,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谁就能成为长寿时代的主流企业,能成为最具核心竞争力和社会价值的企业。
面对长寿时代,企业要重新审视未来的战略规划。对于企业来讲,战略高于一切,企业成功的第一步,关键是要定好位——“做什么生意”和“做什么人的生意”。这也是企业制定长期战略的起点,基本原则可以归纳为“长期看人口,中期看结构,短期看宏观”。
长期看人口,一方面是要关注人口结构的变化,另一方面是要关注人口需求的变化。长寿时代,老龄人口占比长期保持在25%以上,老年人消费会带动整个社会的消费模式发生重大转变。随着社会经济和产业结构的转变,人们的刚需从衣食住行转向了娱教医养。在长寿时代,养老、医疗、终身教育这三个个人最核心的需求全都对应其中。中期看结构,主要是在社会经济和产业结构的变化中寻找机会。短期看宏观,宏观经济的变化原则上不影响企业的定位与长期战略,但是企业要根据宏观经济的变化来调整短期发展的目标。
对于企业来说,最核心的是要抓住未来最具消费能力的群体,根据他们需求的变化来制定战略、布局产业、调整产品。企业应该在长寿时代来临之际抓住机遇,进入健康、医疗、养老和终身教育等领域。当进入一个产业的企业越多,激烈的竞争会有利于降低整体成本,从而更好地促进社会整体福利的提升。
其次,企业需要积极构建生态。只有建立生态化的产业体系,才能够满足长寿时代客户多样化的需求。长寿时代的个人需求特征和产业结构的变迁必将影响每个企业。柱状人口年龄结构意味着各年龄段的人口是均匀分布的,这会带来市场集中度的下降和市场需求的多样化。对此,构建生态模式成为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所以长寿时代就是生态时代。
长寿时代企业的竞争是生态系统的竞争。我们看到,互联网时代改变了过去农业时代的层级权威组织体系和工业时代的专业化竞争模式。企业需要以构建生态体系的方式巩固自己的竞争优势。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以此为基础的需求升级与创新尝试,传统的大型企业将有可能被更多在细分领域更专业、小而精的企业包围。大型企业需要越来越多的小企业组成生态系统,共同迎接未来挑战。
长寿时代也是共享时代。长寿时代可以通过共享机制激发企业家精神,从而提升社会整体效率。以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为主要形式的法人制度的出现,推动了社会创业与创新。互联网时代的创始人和期权制度的出现,进一步推动了经济繁荣。而比创始人制度和期权制度激励范围更广的合伙模式,其共享机制将更加有利于推进企业发展和社会创业创新,从而提升社会整体效率和财富。合伙模式有不同的表现形式,比如在第五章我们曾介绍过零工经济,那是一种以人为本的组织模式和工作方式,打造了“平台——个人”的合伙模式和共享机制。老年人可以作为平台的合伙人,将自己擅长的专业、充足的经验等发挥到极致,如借助于平台成为网红主播、自媒体大V等。此外,相比“平台——个人”这种松耦合模式,事业合伙人模式是紧耦合的,因为事业合伙人首先需要高度认同组织价值观,然后承诺并力行组织目标与原则。事业合伙人实际上是企业中的企业家群体,而在泰康,我们的健康财富规划师正是这样一支队伍,在适应长寿时代发展要求的同时,激发自我创造力,分享并发扬企业家精神。
此外,多段式人生的开启需要企业的支持,无论是企业为各个年龄段的人才敞开大门,形成弹性文化,还是企业为年长的员工配置适老化环境,打造包容的文化氛围,都能反映长寿时代企业的责任与担当。比如在2019年,麦当劳连锁餐厅与美国退休人员协会合作,不但为年长员工提供了25万个工作岗位,而且结合不同年龄段的生物钟节律,灵活安排上班时间,尤其尊重年长员工更愿意上早班的选择。我们在第五章也提到过德国宝马公司改造生产线、创造合适的工作环境以便让年长员工继续工作的例子。除了物理空间上的适老化环境,也有不少企业会在精神思维模式上倡导适老化的包容意识。在全球电力和自动化技术领域的领导厂商ABB里,员工年满45岁时就会受邀参加一个为期三天的研讨会,讨论他们的职业发展和可能出现的转折点。这让他们有机会早早审视自己的选择,也可以尽早开始考虑未来可能的道路,迈向新平台。
长寿时代的企业需要更加重视持续创新。创新是人类进步的源泉,人类历史上的每一次创新,包括制度创新、理论创新、科技创新、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都影响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并且随着历史的发展,这种影响越来越显著,不断改变着人类社会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制度创新构建人类社会组织体系基本框架,理论创新探索人类认知的前沿,是科技创新的基础,技术创新是科技创新的延伸,最终商业模式创新将科技突破转化为商品和服务,让人们的生活更便利、更实惠,进而逐渐改变人类的生活方式。
(本文作者介绍:泰康保险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责任编辑:于胜男
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财经的立场和观点。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