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东升:日本人口变化与社会经济变迁

2021年11月12日18:37      

  意见领袖丨陈东升

  长寿时代的日本

  如果在日本街头写生,那些满头银发的老人就是一道特别的风景线。他们有些急匆匆地赶地铁上班,有些稳稳当当地开出租车谋生,少有闲暇的时刻。据日本厚生劳动省2017年的数据,日本出租车司机的平均年龄高达59岁,他们穿戴得整整齐齐迎接乘客,看到行人拿行李还会主动下车帮忙搬运。这些难免让很多去日本旅游的年轻人觉得非常不好意思。可以说,日本爷爷辈的出租车司机和奶奶辈的服务员已经成为老年人参加工作的典型例子。日本最近提出将把企业职工的退休年龄从65岁延长至70岁,整个日本营造的终身活跃社会氛围,既是对老人就业需求的保障,也是社会所采取的一种无奈之举。

  当我们把目光聚焦于这些老人时,回溯历史,他们正是日本二战后的婴儿潮一代。1947—1949年,日本平均每年出生婴儿270万。这个年龄层的人也被称为“团块世代”,他们曾参与过日本战后经济复兴的黄金时期,但也经历着日本经济的衰退年代。

  日本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65 岁及以上人口占比

  资料来源:万得( Wind )数据库,世界银行。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日本的人口红利期很快就被人口老化进程叫停了。1964—1994年,日本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从原有的6%逐步上升为14%,用了30年。在接下来的25年内,这个比重很快再次翻番,在2019年超越28%。这个“老化”速度远远快于欧美发达国家。根据日本统计局数据,2020年,日本65岁及以上人口高达3617万人,占总人口的28.7%。中国预计会在21世纪中叶达到日本老年人口的占比。

  在吉尼斯世界纪录里,长寿纪录基本都被日本拿下了,日本人也为此自豪。比如田中力子是吉尼斯世界纪录认定的“全球在世最长寿老人”,2021年她118岁,还曾积极准备东京奥林匹克运动会火炬传递(最后由于疫情原因未能成功)。根据日本厚生劳动省在2020年9月发布的数据,日本共有8万多名百岁老人,他们都将获得日本首相颁发的奖状和银质奖杯。从2013年起,日本就一直是世界上人口预期寿命最长的国家之一,这得益于日本优质有效的健康管理。以心脏病为例,世界卫生组织2018年的数据显示,日本的冠心病死亡率仅为32/100000,为全球最低。在55~64岁的男性中,日本的冠心病死亡率还不到美国的1/10。

  与相对平稳的死亡率不同,日本的出生率一路下滑。1947—1990年这40多年时间里,日本的出生率从34‰ 变为10‰。近30年,日本生育率持续走低,导致2005年人口首次出现负增长,到了2019年出生率已经跌至7‰,相应地人口自然增长率降至-4.2‰。2020年日本出生人口不足85万,降至历史最低。从总和生育率来看,过去10年,日本的总和生育率基本维持在1.4左右,虽有小幅回升,但一直陷在低生育率陷阱之中。

  日本人口的巨大变化,让人惊讶的同时也给全世界敲响了警钟:长寿时代或许会以比人们想象中更快的速度到来。受制于生育率长期低迷和人均寿命延长,日本的人口年龄中位数由1960年的25.4岁跃升至2020年的48.4岁,日本的人口年龄结构已经呈现出明显的倒梯形,人口老化程度不断加重。在长寿时代下,日本的就业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越来越多的老年人挤入中低端零工就业市场,尤其是劳动密集型的批发零售业和餐饮业。1975年时,日本劳动人口中仅有9.2%是60岁以上的,而2000年以后,这个占比就一直维持在20%左右,老年人口就业数量比20世纪80年代末增加了2倍。日本正在通过一系列政策法案保障老年人的就业。就业率的提高使部分老年人可以在储蓄不足时改善生活,而退休年龄的调整,也使日本的财政压力得以缓解。

  在日本,由于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我们还看到了“购物难民”的现象。在2000年前后,日本的零售企业之间竞争激化,与此同时,商业设施走向大型化,而私家车越发普及,这些都助推了商业设施向郊区转移,使得近邻型商业设施不断减少,购物消费远距离化。对此,日本国土交通省将“想在直径500米范围内的商店购物,但由于现实条件制约而无法完成的老年群体”称为“购物难民”。

  日本这些就业和消费现状带来了深层次的社会问题。日本NHK电视台在2014年编写出版了《无缘社会》一书,通过历时两年的调查,追寻死者的生活轨迹,了解他们是如何走向孤独死的悲惨结局的。“孤独死”是由日本创造的概念,是日本人口老化和老年人孤独状态的反映,通常指的是独居老人死后多日才被人发现的一种现象。而所谓“无缘社会”,就是那些失去了地缘、血缘和职场缘的人,他们孤独死去而无人认领,也被称为“无缘死”。“无缘社会”的成因是工业化和城市化导致的以地缘和血缘为中心的地域共同体的崩塌,以及终身雇用制解体和人口老化加剧导致的职场缘的断裂。这一点急需政府和社会予以回应,构筑新的联结纽带。

  在社会阶层上,日本还形成了“M 形社会”,反映的是生活在“中流阶层”、贫富差距较小的“一亿总中流”逐渐减少,取而代之的是“中流阶层”的下滑以及贫富两极分化现象。这是经济不景气导致雇用环境恶化、失业率提高、就业困难造成的。进入21世纪后,雇用制度变革,越来越多的企业终结了终身雇用制,非正式雇用开始被广泛采用。劳动者对福利待遇和未来就业的预期稳定性也随之大打折扣。日本中产阶层的消失,对日本造成了长远的消极影响,“低欲望社会”是显著特征之一。国民生活态度消极,缺乏奋斗动力,变得无欲望、无梦想、无干劲,“蛰居族”激增。他们不上学、不工作、不与人交往,长期闭居在家,不与外界接触。日本政府2015年的调查结果显示,15~39岁的青少年“蛰居族”达到54.1万人,40~64岁的中老年“蛰居族”已高达61.3万人。

  当然,面对少子高龄化,日本开始呼吁正向和积极的声音。比如,日本2018年在《老龄社会对策大纲》里提出构建“无龄感社会”的目标。该大纲指出,“把65岁及以上的人一律视为‘老年人’这一普遍观念已经不现实,所以有必要改变依据年龄来划分人生阶段的方式”。所谓“无龄感社会”就是指不以年龄对人进行区分,而是根据个人的意愿与能力选择生活方式。日本政府希望通过构建“无龄感社会”,利用老年人所积累下来的知识、技术、经验、人生阅历与财富为社会创造价值。在民间,有识之士发动了“新老人运动”。在日本“国宝级”医生日野原重明看来,“新老人”是75岁及以上能自理生活和坚持工作的健康老人。日本的“新老人运动”对改变传统观念、重新定义老年人产生了重要影响。

  日本人口变化与社会经济变迁

  二战后至20世纪70年代,日本经济进入高速发展的黄金时期。但日本经济快速崛起挑战了美国的利益,美国与日本展开了长达30年的贸易战。后来美国政府以解决美日贸易逆差为名与日本政府协商日元升值。1985年日本与美国签署《广场协议》。此后日元大幅升值,日本出口受到重击。为了刺激经济,日本政府大幅降息。1986—1989年,大量热钱流入日本,导致投机盛行,股价、房价大幅上涨,形成了巨大的经济泡沫。随着泡沫经济愈演愈烈,1989—1990年,日本政府连续五次紧急加息,主动刺破泡沫,日本股市、房市大幅下跌,之后日本经济经历了长达30年的低增长期,被称为“失去的30年”。

  日本经济的持续低迷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20世纪90年代,投资、消费需求均大幅下跌。再加上此时日本政局持续动荡,日本首相如走马灯一般接连更替,国家缺乏有效改革措施,日本企业信心持续低迷,企业的经营目标由利润最大化变为负债最小化,日本企业选择不断偿还债务,而且不愿意扩大投资,导致企业资产负债表衰退持续时间长达15年。资产负债表衰退期结束之后,人口与制度等方面的因素使得科技进步和创新效率下降,未能赶上移动互联网浪潮,再加上金融危机之后全球需求萎缩,导致日本经济增长持续低迷。

  在日本经济陷入困境初期,很多学者认为,日本经济的问题主要是泡沫破灭带来的金融危机。但是金融危机一般持续时间是2~4年,即使历史上最严重的金融危机——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也只持续了12年,而日本经济的萧条期已经持续了多年。目前学术界普遍认为,日本经济低迷的根本原因与日本人口老化现象密切相关。日本出现劳动力供给下降、社会技术进步整体放缓、资本形成率下降、国家财政负担加重等问题,人口老化对经济的拖累日益明显。

  不同时期日本经济增长要素分解

  资料来源:亚洲生产力组织( Asian Productivity Organization )《亚洲生产力组织生产力数据报告 2019 》( APO productivity Databook 2019 )。

  从劳动力、资本和技术进步三大生产要素对 GDP 增长的贡献来看,其中劳动力和技术进步都受到了人口变化的显著影响1985—1990年,劳动力和科技对日本经济增长的贡献尚能分别达到1%和1.7%,但是之后的30年,两者的贡献不断减少,甚至有的年份出现负值,再难以达到之前的水平。而资本要素对经济贡献的下降没有劳动力和科技明显,在20世纪末仍对经济有较强支撑作用,但在2008年金融危机后开始显著减少。

  从劳动力来看,老年人口占比上升,日本的劳动力短缺问题逐渐突出。在劳动力规模增长放缓,甚至负增长的情况下,未来部分工厂和企业可能将面临无人可用的局面,对经济发展产生巨大负面影响。日本民间企业信誉调查机构东京商工调查所的数据显示,2019年日本因“人手不足”而负债1000万日元以上并因此破产的企业数量达426家,比上一年增加10%,是该因素被纳入统计以来数量最多的一年。

  人口变老也拖累了日本的劳动生产率,一般认为劳动密集型行业所受冲击大于资本密集型行业。如果粗略地以薪资衡量劳动生产率,过去20年的日本时薪下降9%,日本薪资水平不仅低于OECD国家的平均水平,与各国的差距也在渐渐扩大。虽然产业结构的变化(例如服务业在经济中的重要性提升)也会降低劳动生产率,但是劳动力老化问题在日本与其他国家的差距扩大问题上确实扮演了重要角色。

  当然日本也出现了很多积极的因素来对冲劳动力规模的下降。首先是自动化和机器人产业成为解决劳动力下降的重要手段。日本的机器人产业顺应着长寿时代而蓬勃发展,目前占据了全球机器人产业的半壁江山。其次是老年人口劳动参与率不断提升。截至2020年,日本65岁以上老年人的劳动参与率升至25.1%,也就是1/4的老年人仍在参与劳动。而且日本已经进入了70岁退休的时代。虽然目前70岁退休不具有强制效应,但根据过去经验,日本政府大概率会推动70岁退休的义务化。日本劳动经济学家清家笃曾在《老年金融学》中推算,若多数老年人工作到69岁,并从此时开始领取退休金,劳动人口减少的局面就能得到较好的控制。

  1970—2019 年日本的储蓄与投资

  资料来源:世界银行。

  从资本要素来看,生命周期理论认为,老年人属于消费型人口,一个社会的老龄人口比重越高,意味着其分享产出成果的比例越高,宏观上将导致消费率上升,储蓄率下降。在1970年,日本65岁及以上老年人占总人口的7%,人口老化现象开始出现,此时日本具有高储蓄特征,国民储蓄率为40%左右,高于世界平均水平。此后日本国民储蓄率呈长期下降的趋势,到2018年已降至28%。日本储蓄率的变动趋势符合生命周期理论。微观数据的调查也显示,日本居民在一生中储蓄最多的年龄阶段为30~50岁,65岁以上人口的储蓄率极低,大约从70岁开始进入负储蓄阶段。从资本的收益率(我们用利率直接观察)来看,日本经验表明人口变老对利率有下行的压力,因为投资需求长期低于储蓄供给,资金的价格(即利率)将会降低。日本储蓄率和投资占GDP的比重均从1970年开始下降。1990年后,日本投资的下降速度长期快于储蓄的下降速度。日本的利率也随之持续下行,1999年后开始进入“零利率”时期,2016年起,日本对商业银行新增准备金账户征收负利率。低利率环境无疑给投资带来很大的压力。

  独角兽企业市值占 GDP 的比重和老年抚养比的关系

  资料来源:世界银行, CB Insights 数据库,作者整理。

  从技术进步的角度来看,尽管日本在许多高端制造业上仍然保持领先地位,但是在2008年金融危机后的移动互联网发展浪潮中,日本开始有明显的落后趋势。2019年全球500家独角兽企业排行榜显示,中美两国的独角兽企业数量占全球总数的73%。日本仅有3家独角兽企业,且均为估值10亿~20亿美元的小型独角兽公司,比印度(19家)和韩国(9家)都要少,甚至比不上印度尼西亚(4家)。一般而言,人年轻时的创新活动最为活跃。当社会中老年人占比增加,将不可避免地给科技创新、创业带来压力。从全球范围看,老年人口抚养比越高的国家,独角兽企业市值占GDP的比重越低。

  有一种观点认为,日本的劳动人事制度是阻碍创新的重要因素。日本的劳动力市场流行终身雇用制和论资排辈的年功序列工资制,这些制度在战后为稳定劳动关系和促进经济发展发挥了重大作用。但随着日本人口老化现象凸显,这些制度也渐渐对创新形成掣肘。企业组织冗余,无法淘汰过剩劳动力;优秀的年轻人晋升慢,其创新才能和创新意愿受到限制。但是日本也在改革,释放经济中的创新“潜力”。日本信息和通信技术(ICT)产业中的很多知名公司,如日本电气公司(NEC)、索尼、富士通等已经开始打破年功序列制,进行薪资制度的改革,根据员工自身能力匹配职位等级与薪资水平。人口结构变化虽然对创新有所阻碍,但是产生创新更加重要的是环境和制度。也许对于日本来说,完善相关制度建设、创造公平竞争环境,让要素充分流动,能进一步释放经济中的创新“潜力”。

  人口变化与产业结构和消费变迁

  战后日本经济经历了从工业向服务业的转型。二战后经济恢复阶段,钢铁、电力、汽车、家电等能源与重工业是主导日本经济发展的部门。20世纪70年代的世界能源危机带动日本产业从能源消耗型向节能型、技术密集型、高附加值型产业转变。80年代日本正式提出“科技立国”的口号,精密仪器、微电子、集成电路、新材料等技术密集型产业开始进入行业上升期。

  工业化升级促进人均收入增长,也带来了消费结构的升级。日本人均GDP在1981年超过1万美元,又很快在1987年翻倍,超过2万美元。这一时期服务业在经济中的占比不断增加,同时汽车、家电等消费品制造业也蒸蒸日上。

  日本第三产业各行业占 GDP 比重

  资料来源:日本内阁府。

  注:图中统计只包含第三产业服务业。

  20世纪90年代的经济泡沫破灭和深度人口老龄化使日本陷入长期经济低迷,日本产业结构升级受阻,最重要的表现是在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技术竞争中全面落后于美国,在全球的产业竞争力大幅下滑。但是这一阶段日本的服务业在GDP中的占比始终保持着稳定增加的趋势。2018年数据显示,服务业贡献了日本GDP的近70%,而且服务业内部,科技、健康产业也厚积薄发,占比不断提升。

  随着服务业在日本经济中的地位日趋重要,其固有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因为服务业的生产效率会低于制造业的生产效率,服务业在经济中占比提升以后将对整个经济体的生产率提高造成负面影响。著名经济学家鲍莫尔将其总结为服务业的“成本病”问题。破解服务业“成本病”问题的关键,在于促进服务业的创新以提高生产率。

  长寿时代刺激了日本自动化、人工智能和健康行业的繁荣发展。伴随人口老化程度的不断加深,人力资源和护工人员日趋短缺,机器人和人工智能取代部分人类劳动力是必然趋势。仅从机器人这个角度来看,全世界每年有大于50%的供应来自日本,日本形成了世界一流的自动化产业集群,再加上日本崇尚精益化的制造方式,涌现了许多全球驰名的公司,如三菱、松下、基恩士、发那科等等。人口老化趋势也促进了日本国民对健康的消费需求,日本大健康产业发展不断完善且成为世界标杆。从卫生费用占GDP的比重来看,日本从1970年的4.4%上升至2019年的11.1%,在OECD国家中处于较高水平。日本医疗质量一流,医疗技术在很多领域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经过政府、行业、商业机构的不断磨合,日本已经围绕老年人形成比较完善的医疗护理、养老居住、老年商品及服务等老年产业。

  我们也可以从日本股市的演变来一窥日本产业和消费的变迁。我们找到了1993年时东京证交所市值最高的10只股票,那时经济泡沫刚破灭,大市值公司大多集中在大型银行,也有汽车、电力、电信等日本优势产业的龙头公司(丰田、东京电力控股、日本电信电话等)。

   1993年、2020年日本股市市值最高的10只股票

  资料来源:彭博( Bloomberg )数据库。

  到了2020年,日本市值最高的10只股票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银行几乎从榜单里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电子信息、自动化的龙头公司(索尼、基恩士)、医疗保健龙头公司(武田、第一三共)。从股市的涨跌来看,近30年来日股大幅下跌的行业包括金融、材料、建筑等周期性行业,表现相对强劲的是制药、消费品、部分电子行业企业和服务业。日本股市的结构演变也和我们从宏观层面观察的结论一致。

  受长寿时代冲击影响最大的是日本的金融和房地产业。曾经金融业在日本市值前10的公司中占领大多数席位,但随着资本投资回报率的下降,甚至零利率和负利率情况的出现,日本的金融企业面临严峻的市场环境。尤其对保险公司而言,利率下行将导致利差损风险,对保险公司资产端、负债端同时造成显著的影响,严重时甚至导致公司破产,危及行业发展。1997—2001年,日本9家保险公司相继倒闭。如今在日本市值居前10的大企业中,已经难觅银行或者保险公司的踪影。

  房地产是另一个受到长寿时代巨大影响的行业。众所周知,20世纪90年代日本房地产泡沫破灭,其中有日元汇率急升和事后央行政策失误等一系列原因,但最大的根源在于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劳动人口的聚集对房地产的价格推动具有非常显著的影响。美国学者哈瑞·丹特在《人口峭壁》一书中指出,消费者对住房的需求贯穿了整个生命周期,并主要集中在27~41岁这个住房需求的黄金年龄段。而一旦人口年龄结构发生重大变动,房地产行业的发展格局和发展模式也将面临重大调整。随着日本婴儿潮逐渐退去,生育率持续降低,日本的人口迅速老化,加之大量年轻人就业长期不稳定,无力购买房屋,一系列人口因素导致日本房地产价格一路走低,日本房地产市场一蹶不振。从1991年开始,一直到2006年,日本的房价下跌了整整15年的时间,在这15年里,不少人试着抄底购房,都抄在了半山腰。从2006年开始,又过去了15年,日本的房价多次反复,才缓慢恢复到1991年巅峰时期的一半左右。

  另一方面,长寿时代的日本迎来老年消费黄金期。日本统计局数据显示,2020年60岁以上家庭消费占总消费比重达到48.8%,而2000年该数字仅为29.9%,20年间提升近19个百分点,比同期老年人口占比提升多8个百分点。日本老年人喜好消费健康食品,对为生活提供便捷的服务需求增加,如看护照料等,身体健康的老年人对休闲旅游也热情高涨。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老年人也成为网络消费的主力军,日本总务省的家庭消费调查显示,2020年65岁以上老年人网购使用率达到了31.2%。日本各界也非常重视开发老年人专属的商品和服务,将其从普通的商品和服务中细分出来。

  日本政府为了保障老年人的利益,在制度建设方面也下了不少功夫。除了对相关商品的卫生及安全制定严格标准,对其市场准入条件有所限制,还调整了有关法律以保障老年消费者的利益,推动相关产业发展。日本的经验表明,政府与企业可以共同参与到释放老年人消费潜力的行动中。优质、完善的企业供给、不断规范的政府政策、日趋成熟的老人消费理念,让日本老年消费相关产业链走在了世界前列,激活并重塑老年消费正成为日本商业的新思潮。

  (本文作者介绍:泰康保险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责任编辑:李琳琳

  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财经的立场和观点。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

意见领袖官方微信
文章关键词: 长寿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网络文学盗版一年损失近60亿 侵权模式“花样百出” 香港诊所被曝给内地客人打水货疫苗 给香港人用正品 铁路部门下发买短补长临时办法:执意越站加收50%票款 优速快递董事长夫妻双双身亡 生前疑似曾发生争执 澳大利亚房价暴跌:比金融危机时还惨 炒房团遭赶走 五一旅游前10大客源城市:上海北京成都广州重庆靠前 五一假期国内旅游接待1.95亿人次 旅游收入1176.7亿 华为正与高通谈判专利和解 或将每年付5亿美元专利费 游客在同程艺龙订酒店因客满无法入住 平台:承担全责 花650万美元进斯坦福当事人母亲发声:被录取后捐的款